一、日本北海道“头大佛”项目概述
(一)项目建设的简介
“佛大头”项目的原名为“头大佛”,其建设于日本北海道陵园之内,在“佛大头”项目的建设之初,其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想以“佛大头”为整个陵园的中心点,将“佛大头”建设成为北海道最为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在“佛大头”项目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安藤忠雄在佛像的四周以隆起的山丘为围合,除了佛像的头部以外都藏匿于山坡之下,并且在山丘上种植上薰衣草。
(二)项目“与自然共生”设计风格的分析
日本北海道“头大佛”的设计风格是“以小见大”、“由近及远”。“以小见大”的理念体现在,参观者如果单单只看佛像的头部是无法直接看清的,而是要穿过一片薰衣草地,才能接近佛像进一步参观和参拜;“由近及远”的理念体现在,当参观者步入佛像头部的隧道时,仍旧需要穿过一条长达40米的通道,才能见到佛像的本身。在长达40米的通道内,有曲折的水流,地道等私密较强的空间。
如果从远处直接望向日本北海道“头大佛”,是无法直接看到日本北海道“头大佛”的全貌的,当从上空观察日本北海道“头大佛”时,整个佛头才会显现出来,这也是安藤忠雄设计的初衷——“自小见大”。

(三)“与自然共生”理念对“头大佛”项目的意义分析
日本北海道“头大佛”项目是安藤忠雄的设计新作,“头大佛”项目与“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结合之处,也是最为显现之处,便是遍地的薰衣草地,人工化自然使得整个“头大佛”项目体现出“自然”的设计风格,“头大佛”外围的柏树林,以阵列式进行设计,在“自然”的设计风格中也融入了些许庄重和仪式感。
二、安藤忠雄的“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
(一)安藤忠雄的介绍
安藤忠雄可谓是日本设计历史上较为出名的一位当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设计教育,但是其在设计、建筑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和才华。安藤忠雄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内,创作了150多项世界知名的建筑作品和设计,其大部分设计的方案被世界各国的设计师们所认可。安藤忠雄以其惊人的建筑作品和设计天赋赢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也赢得了一系列有关国际性的大奖。
(二)安藤忠雄的设计风格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当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作品,那么毫无疑问便是“自然与人工”的结合,安藤忠雄的建筑风格一直保持着“宁静、柔和”的风格,但是却不又不失建设设计的魅力。
例如在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之中,安藤忠雄通过打造流线型的建筑外观,营造出一种简洁、丰富的建筑空间,在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空间之中不乏能够看到流线型居多的作品,在空间与空间的联结之处,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构思,使得每一个空间看似断开相互独立,但是却又相互关联,展现出自然而又顺畅的空间结构。
“同润会青山公寓改建案表参道Hills”这一建筑作品,体现出日式住宅从传统至现代的一个转折,在“同润会青山公寓改建案表参道Hills”中,安藤忠雄以钢板作为建筑的外墙,突破了传统建筑设计中以钢筋水泥为外墙的思维方式,在HILLS的外墙设计中,安藤忠雄以参照传统折纸的方式对外墙进行了设计,剔除了钢板外墙带给人们的生硬感,融入了一丝文化的气息,以此打造出一座具有时代特点、令人眼前一亮的钢板建筑。
安藤忠雄在对Hills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低调的设计手法,却展现出不一样的建筑风貌。简单的钢板使得整栋建筑简洁、大气,虽然钢板的色彩并不是那么的鲜亮,但是和周边的环境、植物、街道、装饰相比之下,仿佛独立于其中,以相互折叠的钢板代替了传统的“窗、墙、门”等建筑元素,而整齐划一的钢板也体现出建筑的整体性、统一性。从不同角度观看这栋建筑,会有一种科幻未来的感觉,体现出未来建筑的新形式。
(三)深入解读“头大佛”项目,发扬“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建筑设计风潮的兴起,大部分的建筑设计都崇尚国外复杂、有趣、多彩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但是在我国近现代的建筑设计作品之中,也不乏能够看到一些与自然相结合、充分展现自然风貌的建筑设计作品,这与安藤忠雄的“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较为相同。但是安藤忠雄的“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是以人工化自然来展现简单、朴素的“自然”理念,而与之不同的是,我国大部分与“自然”有关的设计作品,都是以景观设计来展现。因此,如果要深入了解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首要的任务便是深入解析“头大佛”项目,将“头大佛”项目中与“自然”理念相关的元素提炼出来,结合我国的建筑特征、建筑风格,加以创新和运用。
(四)深入研究“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学术研究
我国“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基本理论虽已成型,但这些成果大部分还是局限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而在实用性理论方面仍然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为了让“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应用,应加强对实践性理论的研究力度,即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尤其是在“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技术方式和管理运作方面要重点研究。同时,推行“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单靠几个人,几个组织或者景观设计公司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我国XX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做好“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推广工作及“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培训工作,让景观设计公司的景观设计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其设计理念的原理及应用方法。在这个前提下,提高景观设计公司的经济效益。以此提高景观设计公司对实行“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积极性,进而通过景观设计公司实行“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提升社会整体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将“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引入设计专业的课程之中
因为“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还融合了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对人才的要求较高,所以我国专业的“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人才还比较缺乏,为扩大“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在我国的应用,需要国家大力培养“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我国高校要增设“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相关课程,开始是选修课,随着环境形势愈来愈严峻,“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会成为同会展学原理一样重要的必修课,让学生们进入社会前对“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有个系统的认识,同时国家可以在景观设计人员的每年的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普及“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相关知识,在思想上也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满足景观设计公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倡导低消耗、少污染的设计理念
在现代的设计作品、景观设计之中,出现了许多盲目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国际时尚元素的设计作品,使得在景观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过度滥用各类材料,最终导致建设材料的浪费,出现污染环境和土地的情况。因此,在“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之下,应倡导我国景观设计、景观建设企业降低建设材料的损耗,减少因景观建设而带来的污染。同时,“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实践若想要规范地进行,需要相关XX部门的积极配合。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其中的部分法律都已是多年前颁布的,与我国现在的国情不符,减弱了法律的效力,无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所以国家和XX相关部门应该对这些环境保护法还有《环境法》予以修订,加入“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相关理论和奖惩措施等,使其适应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同时也要加大执法力度,毕竟有了法律没有人执法,法律就是形同虚设,而且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执法人员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无法管理整个社会的情况,所以国家要多增加一些环保执法人员,以此让这些法律法规真正地让景观设计公司和民众了解。
三、安藤忠雄的项目中“与自然共生”理念的深刻表达
(一)“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基本内涵
“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是指,在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领域之中,以“自然”为主题、核心对地块、景观进行“自然式”的设计,“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核心在于,抛弃现代钢筋混凝土的设计风格,摒弃现代人崇尚的流行设计元素。然而,安藤忠雄的“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是人工化自然,并非自然式的。安藤忠雄的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
(二)“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由来
安藤忠雄的“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其最初是体现在1986年的兵库县——六甲教会的建筑设计之中,六甲教会的设计之所以是“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源头,是因为在六甲教会的设计中,安藤忠雄将人工化自然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在教会的四周种植以高大的树木起到一定的围合作用,以阵列的方式凸显出教会的庄严和肃穆。以“自然”为主题的设计理念频频出现在现代的设计作品之中,而其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根源都来源于自然,与机械化的钢筋混凝土设计理念有所相悖,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使得人类能够透过建筑、景观设计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三)“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原则
功能性,设计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起到一定的景观功能价值,当然“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下的设计不仅仅要起到简单的景观作用,也要对周边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渲染;人性化,人性化的设计,在“与自然共生”上也有独到之处,以不同的材质体现出“自然”的气息;虽然“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提倡人工化自然,但是设计的美观性也不可缺少,例如:在进行入口处设计时,放置一些彩灯让整个空间看起来有生气,周边的建筑也看起来更加有特色。
(四)“与自然共生”设计理念的体现
1.自然景观整体设计风格分析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向来都是以“简单为美”、“朴素为美”,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之下许多人认为其设计过于冰冷,更像是一座立体的雕塑,没有任何的生命力和发展性。但是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正是在“独立”、“简洁”之中带给人“热情”和“和谐”。安藤忠雄的整体设计风格偏向于含蓄,在通过将建筑体反复的“运动”、“折叠”、“重构”之后,将建筑元素与自然元素相结合,形成流畅的空间形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简单事物的含蓄表达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特征。简单的建筑形态蕴含着变幻莫测的空间,同样也是一种含蓄的表达,体现了日本人在精神情感上的表达方式,乐趣和愉悦也就能在这样的空间中获得了。
2.自然植物造景的运用——以头大佛为例
在日本北海道“头大佛”项目中,运用了“围合”、“连接”的植物造景手法,
“围合”是由建筑物或围墙所构成的空间范围。“头大佛”项目中,由周边的阵列树林将空间围合成成两面、三面的建筑和墙时,剩下的开敞面则用植物来完成或完善整个空间的围合效果。利用不同的植物进行围合,其凸显出的效果将是不一致的,颜色艳丽、姿态婀娜多姿的植物会营造一种喜庆、动态的氛围;而使用较高的植物围合的空间将会塑造出一个相对静态、宁静的空间。
“连接”,在“头大佛”项目的景观中,通过植物将其他孤立的因素从视觉上将其连接成一完整的空间。在配置植物时,注重颜色的过度,可以引导人们的潜意识从一个相对动态或是相对静态的空间中转移到一个相对静态或是相对动态的空间中去,令人们更好地观赏游玩,也达成了自然与动态因素的转化。
四、“人与自然”“物与自然”中的自然景观
世界著名建筑家安藤忠雄设计,以“与自然共生”为主题,将自然引入日本北海道“头大佛”项目,同时又是抽象的自然,是带有神的色彩的自然。安藤忠雄的“与自然共生”理念在日本北海道“头大佛”项目中体现的非常完美,北海道的四季更赋予“头大佛”与大自然多种融合的美感。
总结
“与自然共生”文化博大精深,我国拥有着悠扬的历史文化,而每一个民族传统文化都蕴含着许多自然的气息,对于设计者而言,只有良好地将传统文化、“与自然共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运用到现代的设计中,更好地为人们所了解和接受,充分挖掘“与自然共生”文化、传统文化的价值,才是设计者应当注重和考虑的。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教学知识的传统解释并灌输,很难吸引年轻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目光,更别说了解和爱,所以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老方式去教育现在的年轻人如何去了解和关注“与自然共生”的文化。我们应该积极的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与自然共生”的文化也时代化,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认识什么是“与自然共生”的文化,以及保护“与自然共生”文化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与自然共生”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在新一代的设计人员中传承和保护下去。
参考文献
[1]任延敏,张祥智.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看继承与创新[J].山西建筑.2007(21)
[2]曹磊,陈璐.安藤忠雄的几何方法论[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02)
[3]桑振群.浅析日本传统文化对安藤忠雄建筑创作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7(07)
[4]王润生,范国晖,官爱红.解读获普利兹克奖的三位日本建筑师[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05)
[5]徐璐璐,苏继会.安藤忠雄与他的诗意建筑[J].安徽建筑.2006(03)
[6]孙艳红,何静.建筑空间表现与文脉[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08)
[7]安定.深沉和歌禅解自然——浅析安藤忠雄建筑创作自然观[J].南方建筑.2003(02)
[8]范晓莉.建筑化自然的设计方法[J].江南大学学报.2003(01)
[9]李凡.安藤忠雄的指月情怀——禅宗对日本现代建筑的影响[J].南方建筑.2002(03)
[10]马卫东,曹文君.安藤忠雄·建筑访谈录[J].时代建筑.2002(03)
[11]曾庆烜,金恬.安藤忠雄小筱住宅解析[J].山西建筑.2009(10)
[12]尹鹏.安藤忠雄对人的感受的思考与关怀[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3)
[13]马琪,李坚.诗意的建筑——读安藤忠雄建筑有感[J].华中建筑.2009(05)
[14]尹海鹰,凌陵,李异.安藤忠雄的用光之道——浅析安藤用光之心路历程与手法[J].四川建筑.2007(0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