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分析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会是漫长的,并且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多方面的、重要的影响,只有在正确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的基础上,找到合理的对策应对这些影响,才能使人民

  在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网广泛构建,对外贸易总额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交易中被应用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再加上我国XX作出承诺表示人民币不会贬值,更增加了其他国家于在国际交易中对人民币的信任度和好感度,在相当程度上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预见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交易中的流通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因此,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是保障我国经济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概述

  国际化进程,指的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则指的是人民币走出我国,成为国际范围内使用的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并具有足够的国际市场干预能力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我国人民币已经不再是用于国内流通的货币,正在逐渐成为国际货币,具有国际交易的重要价值。对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分析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会是相对漫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其推动力不是来自我国XX,而是来自国际市场,是由市场驱动才能完成整个国际化进程的,我国XX的主观意志并不能直接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而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实力和话语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行为,使国际贸易市场更加能够接纳人民币、认可人民币,进而推动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第二,目前国际交易中使用最多的是美元,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人民币替代美元成为国际上主要的结算货币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实现的,不仅需要人民币具有足够的话语权,也需要国际社会能够逐步改变使用美元进行交易的固有习惯,而改变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习惯是相对很困难的。第三,在国际交易中使用的货币会给货币的发行国带来很多收益,铸币税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其他国家为了争夺铸币税,一方面不愿意放弃该国已经在国际交易中流通的货币带来的铸币税收益,另一方面也会积极使该国的货币进入国际交易中,因而会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竞争和阻碍,使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变得愈发漫长。

  (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xxxxxxxx在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发表演讲时说:“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494亿美元,年均增长9、4%;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1548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6%;国家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6099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专家普遍认为,今后1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为人民币成为被世界各国和地区可以放心使用的货币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为人民币树立了较高信誉,深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欢迎。

  (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我国一直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近几年治理通货膨胀,维持人民币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成效显著。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则保持了汇价稳定,防止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为人民币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础。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中国XX高度重视,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积极的步伐

  2003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法》,允许在边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鼓励我国边境地区商业银行与周边国家地区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以通过银行进行边境贸易结算。这项规定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人民币被周边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边境贸易,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法规,将消除周边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广阔空间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到1.23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对中国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贸易投资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人民币的境外需求。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一些与中国贸易、投资往来频繁、数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比如在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贸易中,人民币事实上已经成为结算货币之一。

  (五)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广泛流通和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在香港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的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内地居民可以使用内地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香港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港元现钞,香港居民也可以使用香港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内地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人民币现钞等等。这些办法和政策对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作了尝试,也为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提供了有益经验。

  二、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在跨境贸易结算、本币互换、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基金、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等方面都有所推进。人民币最优货币区开始在两岸四地、华人经济圈、东亚经合组织、上合组织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中逐渐形成和扩大。

  (一)跨境贸易结算

  自28年12月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国内试点的省市已经扩大至2个,跨境贸易结算境外地域已扩展至所有国家。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4月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已突破1万亿。[1]可以说,跨境贸易结算既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有标志性的第一步,初步体现了国际货币的支付和结算功能。与之同时,跨境贸易结算又是人民币国际化必经阶段,其顺利拓展将为今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本币互换

  自我国与韩国签订18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之后,我国与马来西来签署了8亿人民币互换协议;我国又与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签署了2亿和1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我国与阿根廷签订了7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1年6月和7月,我国分别与冰岛、新加坡签署了35亿和15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1年4月,我国又与新西兰签订了25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国已与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共8285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三)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基金

  201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获准在香港发行第一只人民币债券,金额为5亿人民币;到21年8月,共有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汇丰银行及东亚银行等8个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了近4亿元的人民币债券;截止到2011年4月底,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金额已达84亿元人民币。境外人民币基金也于21年8月开闸,海通证券在香港发行了首只人民币基金,金额为5亿人民币;之后,恒生银行、工银亚洲和建银国际都在香港发行了人民币基金。境外人民币债券和基金的发行,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投资和回流内地的渠道,进一步刺激了人民币在境外的支付、结算和流通。

  (四)有条件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香港、澳门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和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在核准的额度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3月,包括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两家港澳人民币结算行在内,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已接近2家。这个举措为境外合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进一步提供了投资和保值增值渠道,增强了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的信心。

  (五)一些国家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汇率指数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

  目前人民币已经占据了货币支付、结算和储备6%的份额。这体现出一些与中国贸易较多的国家开始认可和接受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一些周边国家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菲律宾对外宣布将人民币作为央行储备货币,这是人民币第一次被其它国家列为储备货币;21年9月,马来西亚央行也开始买入人民币计价债券作为其外汇储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人民币充当国际支付手段的流通量,包括边境贸易、旅游贸易、人民币结算贸易与国际周转及境外留存大约已近万亿。可以说,人民币正在逐步被其它国家接受和认可,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条件越来越成熟。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显著的、持久的,我国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才能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把经济可能受到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以下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可能影响进行简单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带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经济学分析指出,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的供需情况决定着人民币汇率的高低。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会长期面临升值压力,进而对我国经济产生长期影响。我国必须对国际市场的人民币需求状况保持敏锐的嗅觉,进行综合考量,否则将造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不利。

  (二)产生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境外交易对于人民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如果央行发行的人民币数量不足以满足境外市场的需求,就会形成人民币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如果人民币供应长期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那么将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导致我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利用经济模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可以发现,随着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会受到影响并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对于经济的后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团结是不利的。并且,人民币国际化会导致我国对国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大,一旦出口量下降,会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四)对我国国际收支造成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就是人民币持续从我国流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从而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会持续增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发生扩大化改变,对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产生持续冲击,在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也使人民币长期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埋下了一定隐患。

  (五)不利于我国物价水平的稳定

  物价稳定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人民币的国际化,使我国央行不得不增加人民币的供给量,人民币供给增加将造成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但是,如果央行在发行人民币的过程中,没有对国际市场的人民币需求量进行科学分析,导致人民币供应量不足,则会导致我国物价水平下降,甚至出现通货紧缩。

  (六)造成境内利率和汇率的波动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越来越强劲的情况下,境外市场会逐渐形成不受我国支配的、市场化的汇率和利率,那时如果我国国内的汇率和利率改革不能仅仅跟上国际市场,那么境外市场的人民币利率和汇率会对我国境内的利率和汇率管理造成强烈冲击,造成我国利率和汇率的大幅波动,不利于我国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并引发其他投机行为的产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七)削弱我国对资本项目的管制效果

  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国际市场中形成其独立的、市场化的人民币流通规律,这将削弱我国对资本项目的管制效果。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会影响到我国对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管制效果,另一方面,会影响到我国对国外直接投资的管制效果,使一些不法分子采取“假外资”的方式获取优惠政策,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并且,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影响到我国对外债的管理效果,甚至造成我国对外债管理出现失控的情况,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八)增加我国经济机构的经营风险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经济机构的经营风险会进一步增加,主要是由于:第一,经济机构无法较为准确地计算出非居民所持有的人民币存量,容易引发支付危机;第二,传统经济机构将面临激烈竞争,造成经济机构经营成本增加,挤压利润空间,经营风险增大;第三,增加我国银行过度放贷的倾向,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现象和经济萧条的出现。

  三、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事实上,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从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

  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旅游者到这些国家观光旅游,因而在这些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购物店越来越多,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本国货币的兑换店和银行也开始出现。笔者赴韩国考察发现,在韩国比较知名的购物商场、酒店、宾馆等每日都公布人民币与本地货币、本地货币与美元的比价。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在韩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办理人民币与韩币、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业务,也可以随时用人民币兑换欧元、日元、英镑等所有的硬通货。尤其在去年12月29日,中国银联宣布,从2005年1月10日起正式开通“银联卡”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的受理业务。使持卡人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可以使用“银联卡”进行购物消费、也可以在这些国家的取款机上支取一定限额的本国货币。从2005年12月开始又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率先开通了中国银联卡ATM受理业务。这一切,都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而且使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

  (二)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

  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这些国家中大量使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一定程度上说,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区域性货币。在朝鲜罗津-先峰自由经济贸易区的集市贸易市场上,当地的摊主们无论是销售中国的商品还是朝鲜的地方产品,大都习惯于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在朝鲜几乎所有的边境城市甚至在全境,已经成为人们结算货款、进行商品交易、当作硬通货储备的货币之一。在越南、俄罗斯、朝鲜、缅甸等国家大多与旅游有关的行业、部门、以及商品零售业均受理人民币。并且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国货币的比价。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往来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人民币区域化的范围也必将进一步扩大,区域性货币的地位也将日益巩固,尽而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三)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

  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资料显示,目前在香港已有100多家货币兑换店和近20家银行开办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很多宾馆、购物商场、尤其是游人的购物点都报出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并直接受理人民币。由于港币可以随时兑换成美元,实际上人民币也可以随时通过港币这个中介兑换成美元。据专家估算,目前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已达700多亿元,成为仅次于港币的流通货币,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人员调查统计,人民币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约有1000亿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约是200亿元。我国人民币供给量(M2)约为20000亿元,这意味着境外人民币大约是人民币总量的1%。由此可见,人民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人民币国际化处于渐进发展的阶段。

  四、各种货币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通过各种货币国际化途径的比较,可以使我们吸取其他国家本币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减少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使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到目前为止,货币国际化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第一种途径、美元和英镑的国际化首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然后凭借大国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美元和英镑都是通过国际货币制度从中心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
  第二种途径、有策略有计划地培养区域内货币,然后发展为国际货币,即欧元式途径。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是XX政策有意推动的结果,欧元的诞生是区域内各国协调与合作的结果,是货币国际化的一种创新。通过建立区域内的关键货币和区域合作的方式来推进国际化进程,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种途径、是通过货币可兑换的若干阶段逐步发展成为国际货币。即日元途径。可以说,目前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通过这一途径使本币走向国际化。
  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出现的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是以实际经济、贸易为基础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反映。
  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上,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来设计最佳方案,以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其诱人益处,又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充分做好应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各种问题的准备,一方面,要准确检测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情况,增加对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管控能力,另一方面,要逐步构建其稳定的、高效率的、能够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经济体系,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力支撑。如此,方能平稳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沙文兵.汇率变动、贸易地位与人民币境外存量——基于1994~2012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1)
  [2]钟阳,丁一兵.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外部性作用[J].上海金融.2013(12)
  [3]李美洲.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国面板数据计量分析[J].上海金融.2012(12)
  [4]毕德富,刘连营.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J].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国际收支处课题组,金融发展研究.2012(10)
  [5]陈鑫燕,赵凯,胡佳斐.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与境外人民币存量:一个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2(03)
  [6]石建勋,全淑琴,李海英.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的估算——基于货币需求缺口模型的实证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7]李海峰,王林.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12)
  [8]李继民.人民币境外存量估计——基于ARDL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2)
  [9]许珊珊.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测算:1997-2009年[J].甘肃金融.2011(01)
  [10]孙海霞,谢露露.国际货币的选择:基于外汇储备职能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0(12)
  [11]Jeffrey Frankel.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and Historical Precedents.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2012
  [12]Bottelier,P,Dadush,U.The Future of the Renminbi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International Economic Bulletin.2011
  [13]Subramanian,A,M KesslerThe Renminbi Bloc is Here:Asia Down,Rest of the World to Go?..Peterson Institute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orking Paper,No.12-19.20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210.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5月29日
Next 2021年5月2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