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能源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智慧城市”概念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又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随着“智慧城市”的理念被更多人所理解,城市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运用了信息通信技术(ICT)和新型信息技术,将各种能源、信息、服务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管

  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也是国家的支柱性行业。近几年连续的能源短缺现象使能源行业备受关注,电荒、煤荒、油荒现象引起广泛重视。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工信委要就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生产,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等作出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措施。对中国能源企业来讲,这意味着它们与普通百姓的关系将更加直接。能源企业将不再只是塑料原料、化学原料的提供者,而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提供者。从居家的燃气到流动的汽车,能源企业将直接与分散的消费者面对面。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和社会对能源业越来越关注的主要原因。

  基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和再利用,我国在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道路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两大措施: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严格控制行业审批。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在能源领域全面实施投资项目能源评估和审查制度,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能源评估和审查制度,做到没有开展能源评估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切实把好行业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和污染。构建能源型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环保产业。会同财政、质监部门抓好工业能源产品认定工作。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工作。加强认定管理,及时了解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情况和生产经营状况,切实帮助符合规定的企业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积极推广能源新技术、新产品。通过组织推介会、现场会、对接会等形式,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能源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支持开发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变频等能源技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开拓能源循环技术

  加大清洁生产工作的推进力度。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园区建设,推行行业间废物循环。加快推进共伴生矿产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煤矸石、工业废弃物等综合利用,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引导和支持建材、冶金等行业对废弃物进行消纳,实现废弃物的能源化。重点推动废渣和废料回收利用产业的集聚发展。大力推进能源再生产业发展。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在钢铁、化工、建材等相关行业,促进企业能源共享、废物互为利用,组织实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建设再制造示范基地。
  “智慧城市”概念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又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随着“智慧城市”的理念被更多人所理解,城市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运用了信息通信技术(ICT)和新型信息技术,将各种能源、信息、服务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管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使城市运行智慧化,建设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并通过建设基础网络设施平台,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城市信息能源,建立信息化社区,智能响应城市的各种需求,创造更美好的信息化城市生活。
现代能源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市民提供了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智慧城市之关键——“新型能源技术”。新型能源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提供先进的应用服务解决方法,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与新型能源技术的支持。具有强大数据分析功能的新型能源技术技术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动力”,有力支撑智慧城市庞大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新型能源技术为中小型城市开展复杂能源系统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一直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我国正面临着大跨步前进的基础上,发扬新型能源技术的优势,降低企业日常能耗,开拓和谐、绿色、科技的社会,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的职责和使命。

  一、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5G(5th-generation)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5G弥补了4G技术的不足,在吞吐率、时延、连接数量、能耗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它采取数字全IP技术,支持和分组交换,它既不是单一的技术演进,也不是几个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整合了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WLAN,4G、3G、2G等),通过集成多种技术来满足不同的需求,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并且,由于融合,5G可以延续使用4G、3G的基础设施资源,并实现与4G、3G、2G的共存。随着用户需求的驱动,对包括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内的5G关键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5G的关键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其中主要针对5G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地分析,包括了:高频段传输技术、新型多天线传输技术、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终端直通技术(D2D)、密集网络技术、新型网络架构。目前全球都已开展5G的研究工作,2013年10月,我国启动了国家863计划“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今年投入1.6亿元人民币,在2020年之前,系统地研究5G移动通信体系架构、无线组网、无线传输、新型天线与射频以及新频谱开发与利用等关键技术,完成性能评估及原型系统设计,进行技术试验与测试。5G关键能力比前几代移动通信更加丰富,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峰值速率和移动性等都为5G的关键性能指标。那么,5G技术的诞生将对我国的通讯市场和网络结构产生何种的影响,而其所带来的公众体验度和使用性又将如何改变人们固有无线网络使用方式,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二、毕业论文基本(技术)要求及应提交的成果

  文献研究法:研究者通过分析比较永训类的文献,以此保证研究过程中不偏离研究核心,能够在充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查阅文献资料能够更高效更精准地进行试验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漏洞,及时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调整,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
  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对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作进一步检验,并分析和总结5G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三、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1.2016年10月28日至2016年11月03日,拟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2.2016年11月03日至2016年11月17日,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商题目;
  3.2016年11月17日至2016年11月20日,二级学院审核论文题目;
  4.2016年11月21日至2016年12月10日,完成开题报告、撰写提纲;
  5.2016年12月09日,上报教务处学生选题及指导教师安排汇总表;
  6.2016年12月10日至2017年01月20日,撰写初稿;
  7.2017年01月21日至2017年03月15日,撰写二稿;
  8.2017年03月15日至2017年03月30日,中期检查;
  9.2017年03月16日至2017年05月01日,定稿完稿;填写成绩表;

  四、毕业论文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杨乐.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新接入技术的研究[J].移动通信.2016(21)
  [2]7×24,无线接入为你待命[J].微电脑世界.2008(02)
  [3]便携式无线接入[J].信息系统工程.2004(11)
  [4]谷爽.“迅驰”要建立无线接入新格局[J].通信世界.2003(08)
  [5]乔楠.无线接入的革命[J].通信世界.2003(08)
  [6]孟建波.无线接入——移动的美丽[J].教育信息化.2003(08)
  [7]李蓉.我国积极推进无线接入试验[J].电讯技术.2001(03)
  [8]无线接入研讨会暨展示会召开[J].通讯世界.2001(05)
  [9]胡胜.分离式无线接入简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02)
  [10]陈亮,张鹏,陈旭翔,蔡世贵,毛仕文.基于统一账号认证的无线接入综合管理平台[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06)
  [11]郑思疑.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1)
  [12]杨随虎.5G移动通信相关技术与国内发展趋势展望[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11)
  [13]张嵚.高职移动通信课程的改革[J].现代交际.2016(13)
  [14]《移动通信》2017年专题计划[J].移动通信.2016(21)
  [15]高芳,赵志耘,张旭,赵蕴华.全球5G发展现状概览[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4(0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27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5月30日
Next 2021年6月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