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客家女性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本文以客家山歌为样本,通过文献研究法,从客家女性形象的类型表现、性格特点、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形象特征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四方面研究客家女性形象,以期分析出客家女性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关键词:客家山歌 客家女性 形象
一、引言
客家山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鲜明,因此,被称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客家山歌作为客家人的音乐代表,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山歌不同于其他音乐流派,它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受世俗约束,随心而至,是客家人日常生活的体现。山歌是客家人在劳动的过程中表达情感的艺术,是口头传唱的,也是客家人在繁忙的生活中的娱乐项目,客家人们以会唱山歌为荣,山歌是客家民歌最重要的部分,是客家民歌的灵魂。其中客家女性是客家山歌的主体,客家山歌的继承与发展主要归功于客家女性。客家女性的这种地位从客家山歌中就能体现出来,如“客家山歌最出名,首首山歌有妹名,首首山歌有妹唱,一首冇妹唱唔成。”
客家女性是极具客家特色的女性,是组成客家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客家民系的重要成员,是古代汉族女性中少有的没有缠足的女性之一。X传教士罗伯·史密斯在《中国的客家》中说:“在我所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最值得赞赏的当推客家妇女了。”英国学者爱德尔在他所著的《客家人种志略》称:“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美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客家女性勤劳俭朴、热情好客、聪明勇敢、贤良贞淑的形象深入人心。客家女性爱好唱山歌,而客家农村妇女都是唱歌能手,不管是上山砍柴,还是下田耕地,亦或是表达情感时,总会吟唱几首山歌,用山歌抒发感情。
当前学术界研究女性形象的研究有很多,但针对客家女性的研究则较少,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客家女性的传统地位的,客家妇女的美德的,学者多从宗族和传统社会中研究客家女性,并没有看到客家女性在客家山歌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史上有不少文章称赞客家女性的能干贤良,但人们只知客家女性的美德,却不知客家女性在这些美德背后所遭受的事情,也不知为何会形成这些美德。本文立足于客家山歌,结合客家女性的类型表现、性格特点、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形象特征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上分析客家女性形象,让客家女性形象有迹可循,有证可据,同时探寻当代客家女性的类型和特点的发展变化。
本文立足于2004年由广州市东山区文化馆和广东客属乐天歌舞团共同出版的《客家山歌汇集》分析客家女性形象,本汇集收集了300多首来自广东客属乐天歌舞团成立六年来自编自演的客家山歌,以及在海内外流传甚广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山歌、儿童山歌、祝贺山歌、相思山歌、十送郎、十八妹子三岁郎等。本汇集是民间第一本集中收录客家山歌的,本汇集将山歌分为革命篇、风情篇、赞颂篇、综合篇、生活篇、情歌篇、建设篇、儿歌篇仪仗篇、歌曲篇十一篇,有旧社会的山歌,也有近代革命建设的山歌。
二、客家女性形象的类型表现
(一)好姑娘
当今社会普遍认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孝顺父母,尊敬丈夫,爱护幼儿的就是好姑娘。而客家女子更是被全社会公认为好姑娘,不少男人都期盼自己能娶到客家女子,也有许多男人在表达出自己想娶客家女子时反被他人取笑说该男子配不上客家女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客家女子勤劳俭朴、孝顺公婆、尊敬丈夫、爱戴子女,既是料理家务的一把好手,还是男人事业上的好帮手,是名副其实的好姑娘。客家人尤其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这些从山歌中就能体现出来,如《子女教育》:“人要幼时教,竹要嫩时屈。为老不尊,教坏子孙。……穷莫养娇子,富莫养画眉。无讲无笑,不成家教。”[](P60)
山歌中唱到孩子的教育要从小开始教,等孩子长大了再教就为时已晚了。客家孩子从小就会唱这首山歌,且理解山歌表达的内容,长辈以身作则,客家女子耳濡目染下为成为“好姑娘”做了铺垫。除此,客家女性都很知足常乐,讲究孝顺长辈,认为老人是家中的宝,要珍惜爱护他们,为此特唱了一首《幸福观》的山歌:“多子多女多偃蹇,少子少女赛神仙。家有一老,当过一宝。天光好睡目,人老好享福。平安就是福。”[1](P62)这种乐观的心态且懂得孝顺父母的女子,最是得人喜爱的。
客家女子勤俭节约,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大都山多田少,客家男子为了家庭xxxx选择外出经商,且客家男子大都以读书为重,认为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去,才能脱贫致富。客家女子除了要承担家务之外,还要考虑家庭经济问题,全心全意照顾好家庭,有山歌《好姑娘》赞叹到:“……鸡蛋鸭卵,豆鼓酸姜。有米有麦,晓得留粮。粗茶淡饭,老实衣裳。越有越俭,唔贪排场。就无米煮,耐雪经霜。捡柴出卖,唔蓄私囊……”[]客家女子都会在房子的旁边留出一块地,建造养殖区,用来饲养家禽,有池塘的还会在池塘里养鱼,每个客家女子都会都是种菜好手,她们可以把荒地开辟出来用来种蔬菜。客家女子的这些行为不但可以让家里的菜肴得到保障,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剩余的粮食还可以拿到市集上去卖,补贴家用。“有米有麦,晓得留粮”、 “粗茶淡饭,老实衣裳”等是客家女子勤俭持家、单纯朴实的表现。“捡柴出卖,唔蓄私囊”,是她们为了家庭生活能够更加美好,心甘情愿的为家庭付出所有的体现。
客家女子的好姑娘形象自古以来就深入人心,她们不似一般的大家闺秀待字闺中,或在家相夫教子,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家庭不断地奔波,是男人最好的贤内助。
现今,在客家女子的眼里“好姑娘”已经不局限于上的厅堂,下的厨房了,还要站得职场。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生活需求了,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提高,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后,女子也得以上学,获取新知识,客家女子也不例外。客家人非常注重读书,认为只有读好书才能走出大山,脱贫致富,客家女子受此影响,分外珍惜读书的机会,但她们却不能跟男人一样全身心的读书。客家女子自小就懂事,她们在努力读书的同时还要承担家务,减轻家庭重担,长大后,客家女子会努力挣钱,自觉地把自己挣来的钱交给父母补贴家用,她们对此毫无怨言,可以说“客家女子是最懂事的女子”。客家女子不仅是父母最贴心的小棉袄,还是男人最理想的贤内助。客家女子的聪慧勤劳从来就不是虚无的,已婚的客家女就像是超人,无所不能。她们能够完美的解决家务、照顾好家庭,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是男人最好的贤内助,至今还有很多男人以能娶到客家女为荣。
(二)童养媳
童养媳就是婆家抱养或购买女婴或女童,有的是等到女子十四、五岁时就让她同儿子“圆房”,有的是被有钱人家娶或者买回来,用来照顾他们还没有长大的孩子,甚至是婴儿,童养媳则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她的丈夫,等到他们的儿子长大了再圆房。童养媳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盛行于清代,封建社会时期,童养媳的现象屡见不鲜,客家女子深受封建腐朽制度的残害,直到解放后,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家颁布婚姻法,童养媳的问题在部分地区才终于得到了解决,但偏远贫困地区仍存在童养媳的问题。
客家人生活的地方较为贫瘠,山多田少,客家人普遍比较贫困,有些家庭需要靠卖孩子来维持生计,且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认为女儿就是“赔钱货”,生女儿会让她们脸上无光,加上生活所迫,不少的客家女子就因此被卖作童养媳。童养媳的命运都是非常悲惨的,如山歌《童养媳》:“做童养媳苦啾啾,食着没来打骂有,三更半夜思想起,气难平来恨难休,只怨爸妈咁糊涂。”[1](P51)这是大部分童养媳的命运,只有少数的童养媳们被卖到较富有的家庭里,公婆比较善解人意,这类型的童养媳相较于被卖到穷苦家庭的是要幸运的多的。但不管是被卖到富有还是贫苦家庭的童养媳,她们的婚姻生活都是极其悲剧的,有些是嫁给年纪很大的,有些事嫁给某方面有缺陷的,有些是嫁给比自己年幼很多的。
山歌中有很多反映童养媳的这些凄惨生活的,如《等郎妹》:“十八娇娇三岁郎,夜夜爱捱牵入房镜子面前照一照,唔知是仔还是郎。……等得郎大妹老哩,等得叶浓花又谢,等得月圆日落光。”[1](P81)这首山歌讲述了一名十八岁客家女子因家境困难被卖去嫁给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嫁过去不久公公婆婆相继去世,女子只能含辛茹苦的将年仅三岁的丈夫养大成人,还要遭受邻居的欺压。造成童养媳的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败,客家女子深受封建社会的残害,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即便是客家女子,也难逃其压迫。
直到解放后,女子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国家认识到封建社会形成的童养媳制度对女子的残害之大,颁布了婚姻法,维护了女子自由婚姻的权利,客家女子才逐渐摆脱了童养媳的悲惨命运,现今,在客家地区除了老一辈还存在童养媳,在年轻一辈中已经不存在童养媳了。
(三)痴情独居女
痴情一般是指爱情方面对人达到痴心的程度。客家人注重感情,因此在客家山歌中,关于情爱的山歌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写男女双方热恋时期互诉衷肠的,如《哥种莲藕在塘边》:
可以看出客家女子在恋爱中是痴情的,在男人因家境贫寒而不敢贸然求娶时,她们毅然决然地表达自己的爱恋,表示不怕男人家里穷,只希望男人能够始终如一的对她,两人的爱情能够一直甜甜美美的。客家女子认定了一个人就会坚守到底,《唱山歌选郎》就是客家女子痴情的表现,讲的是一名“山歌妹”很会唱山歌,在她长大后,家人都偷偷为她找了一个姓叶的和一个姓胡的作为自己的女婿,姐姐找了一个姓梁的作为自己的妹夫而“山歌妹”却已与姓秦的男子私定终身,一日,四个男的同时上门提亲,“山歌妹”要求各唱山歌以痛姓名,表达胸怀。姓叶、胡、梁的三位男子先唱了,且都展示了自己的财力,“山歌妹”都置之不理,轮到姓秦的唱到:“婚姻难得自做主,相爱何必论有无,情深情爱谐我姓,不是有心不来求。”“山歌妹”立马唱歌回应道:“竹篱晒衫叶要除,落托纸牌吾想胡;穿底米升量不得,只爱秦郎嬲一哺。”就此与姓秦的定下终身。
独居女就是一个人生活,在客家中独居女的现象非常普遍,但不同于正常意义下的独居女,客家独居女代表着两种类型的人一是嫁为人妇后,丈夫早早的去世,只留下客家女子独自支撑着家庭,这种独居女就是人们常说的寡妇;二是由于贫困,丈夫外出谋生,常年不回家,把家里交给客家女子独自打理的,这种类型的独居女相当于守活寡。客家女子由于深受封建社会的残害,很多客家女子成了童养媳,嫁给了比自己年长很多的男人,这就造成了很多客家女子年纪轻轻就守寡了,但社会并没有给这些年轻寡妇优待。
这写寡妇不会明目张胆地思念丈夫,只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想念,如《后生没夫真凄凉》:“后生没夫真凄凉,夜夜睡目眠空床,半夜想想丈夫事,翻来翻转苦难当,唔得一夜到天光。”
客家人居住的地方田园稀少,山地丘陵较多,经济较落后,人们谋生不易,这就导致很多客家男人选择外出谋生,但很多客家男子这一去就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才能归来,而家中的客家女子只能替男子守好家庭,让男人没有后顾之忧,却又不断的等待着不知何时才能归来的男人。很多客家妇女至死都没有等到她们的男人回来,与她相守,这是一种无望的守候等待,很多客家妇女也由此成为了寡妇。《十望亲夫》中唱到[1](P53):
“十望”望的是丈夫能够有一番成就,能够不忘初心,能够一切顺遂,能够早点回家,这是在家中等待着丈夫早点归来的客家女子的心声。除了在家中煎熬的等待丈夫早日归家的客家妇女外,还有一些客家女子是不畏艰难险阻,毅然决然地踏上她们的寻夫之旅的,《十寻亲夫过X》中唱到[1](P50):
这是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客家女子,她们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成就了她们的幸福,但并不是所有的客家女子都能做到这种程度的。
客家地区有很多的寡妇,且这些寡妇很少会选择改嫁的,这是因为在客家地区,人们是非常鄙视离婚的妇女和孀妇的,她们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比如不可以从娘家或婆家中穿衣上轿,不可以举办婚礼,不允许祭祖,不可以走正门……再嫁的妇女都带着沉重的精神枷锁,她们的生活时刻处于封建礼教的阴影之中,因此出现了许多劝寡妇莫改嫁的歌谣。如:
客家寡妇在这种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大多被迫或自愿终老守长寡、守活寡,以求获得贤德贞节的美名。[3]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童养媳制度的消失,改革开放后,人们生产力的提高,客家地区的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客家男子即便不外出谋生,在家谋生也能养活一大家子,客家女子的悲哀才逐渐好转。现今,在客家地区独居女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有些是男子留在家中谋生,与客家女子一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有些则是客家女子毅然决然跟着男人外出谋生,但不管是在家还是外出谋生,客家女子都不用再过独居生活,再也不用守活寡了,她们跟随着男人一起为了家庭的美好生活而奋斗,虽苦却幸福,乐在其中。
(四)巾帼英雄
客家女子是心中有大爱的女子,她们勇敢、有智慧、勤劳、坚强……在客家地区,人们非常重视读书,认为“唯有读书方才有出路”,所以客家男子终日只需要看书就行,也有一些是外出谋生的,客家人生活的环境较贫瘠,许多客家男人外出谋生,偶尔会往家中寄银钱,这就让客家人觉得要走出去才能挣到钱,在家帮忙反而会让人看不起,这也导致在客家地区人们看到的基本都是女性。客家女性在男人不在家的时候能够料理家事,照顾好长辈,对子女爱护得当,男人能做到的事,客家女子基本都能完成,且不会比男人差多少。
客家女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深明大义,在中国面对抗日战争时毅然决然地参与到幕前幕后的抗日之中,没有加入红军的,也会规劝丈夫加入,且不让加入红军的丈夫忧心家中,如《送郎当红军》:“(女)送捱情郎当红军,参加红军正光荣。家中事情郎莫管,水流灯草郎放心。(男)家中事情交带你,捱为革命暂分离。革命成功归家日,正来团圆不怕迟。”可以看出男人对于客家女子料理家中事物的能力是非常放心的,他不担心他的参军会给家中造成太大的影响,只是遗憾于要其家人分开,客家女子也是极力赞成男人的做法的。也有一些客家女子在男人要参军时不断地告诫男人一定要多杀敌人,多救济穷人,如《哥当红军救穷侪》:
是客家女子在大爱面前已经做了牺牲小爱的准备。有一些客家女子为了革命直接冲上了战场,直接拿枪为革命事业扫出一片天,这一方面的山歌也不少,如《革命莫怕路头长》:“郎拿驳壳妹拿枪,革命莫怕路头长,男女同志齐努力,杀绝白派有吹光。”在国家面前,男女的爱国之心都是一样的。
客家女子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并不仅限于过往,在当代社会中,也有一大批巾帼不让须眉的客家女子在奋斗着。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教授,是第一位应邀在国外排演世界著名歌剧的中国指挥家,也是一名客家女子,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和多项国际名人录都收录了她的传记。郑小瑛教授用音乐为我国争光,用音乐回报祖国。76岁的客家女李惠珠在印尼不断地传播书法、绘画、中国象棋等中国传统文化。客家女性中有很多像郑小瑛教授、李惠珠一样在自己的岗位做出一番事业的,客家女性仍然还是巾帼英雄,她们不被时代的发展而淹没,反而因时代的发展而熠熠生辉。
三、客家女性的性格特点
(一)敢于示爱
客家女子面对自己喜欢的男子的态度是勇于去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客家女子虽然深受封建社会的影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因为客家女子从小就需要劳动,需要抛头露面,不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小姐,所以存在着许多一见钟情、日久生情的美好爱情。面对这些美好的爱情,客家女子毫不羞涩大胆地追求美好的爱情,她们或许不识字,但她们能够通过山歌表达爱慕之情,互诉衷肠。客家人喜好通过对山歌来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如《问知名姓正来行》就是一首男女对唱山歌表达彼此的爱慕的:“男:一朵好花路边生,花又红来叶又青,对面阿妹捱唔识,手攀花树,问花名。女:问花名,妹子唔田安正名,有人话捱嫩竹笋,有人话捱竹叶青。男:竹叶青……女:望欠行,多谢阿哥耐心行,互相了解么意见,看来喜事办得成。合:办理成,两人中意两心甘,哥有情来妹有意,爱人爱水爱山坑。”客家女子遇到大胆用山歌求爱的男子也会用山歌直接表明心意,无论是否有意思都会直接用山歌告诉对方。
客家女子对待爱情是热情主动的,会主动询问男方何时才能花好月圆,她们不在意聘金的多少,婚礼是否隆重,一心只想心上人早日结夫妻。《荷花池畔等情郎》唱到:“月亮柬清照莲塘,荷花池畔等情郎,等到情郎谈心事,商量几时结鸳鸯……时间唔早来去归,商量早日结夫妻,抬头笑看池塘上,并蒂莲开醉心扉。”[1](P82)客家女子不似一般的大家闺秀般娇滴滴的,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且不在乎金钱,因为她们认为凭借她们的双手一样可以创造财富。
进入21世纪后,女性地位不断得到提高,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对女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低,社会上不乏热情而奔放的女性,她们遇到喜欢的男生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前。受传统客家女性的性格影响,当代客家女性面对爱情同样是会大胆地示爱,就算被拒绝了也没有关系,她们爽朗直率的性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用情专一
客家女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矢志不渝的。客家女子面对爱情是坚贞不屈的,是从一而终的,认定了一个人就终身属于他,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也能勇敢的克服,一生一人。客家山歌中有大量描述面对爱情要专一的歌,如《爱学蜡烛一条心》:“米筛筛米米在心,阿妹恋郎爱真心,莫学灯笼百只眼,爱学蜡烛一条心。”[1](P74)《从头到尾一条心》:“一树荔枝半树红,荔枝熟了像灯笼,妹系槟榔先开口,等哥开口理吾通。妹在天边凤无双……学话口讲吾定神,等捱情妹破开心,破开良心被哥看,看过良心正系真。”[1]75这些山歌都道出了客家女子对于自己认定的感情是始终如一的,体现了客家女子对于忠贞爱情的执着。
客家女子为了她们心中的爱情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她们相信爱情是美好的,为此她们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只执着于她们的爱情,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其实这在客家山歌中也是能体现出来的如《捱俩生死唔分开》:“想哥想得心里焦,脚踏门框手攀腰,眼泪如同滩头水,手巾抹烂几多条。吃饭恰似挫刀挫,心肝好比刀割开,爷娘无理来阻隔,捱俩生死唔分开。层层草皮来遮炭,大风大雨打不开,大风大雨吹唔走,越打越骂越难做堆。”[1](P74)
客家女子面对爱情的态度是矢志不渝的,即便面对着丈夫外出谋生几十年也始终如一,这也造成了很多客家女子的悲剧。产生这种悲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客家女子已经不必忍受夫妻分离几十年的凄苦生活,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为美好的生活而奋斗。但客家女子面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却始终如一,忠贞不屈。客家女子追求的爱情无关乎金钱,她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对方要真心实意,对爱情坚贞不屈,她们不允许她们的爱情有杂质。这种态度直接导致她们在爱情面前,视金钱如浮云,即使面对的是大富大贵之家,如若没有好感,她们不会为了金钱而委曲求全,反之,即使面对的是贫苦之家的追求,她们如若觉得合适,也会为爱情奋不顾身,只希望对方能够有上进心。客家女子对爱情的专一令人惊叹,客家女子的离婚率是极低的,这也是出于客家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执着。
(三)勤劳坚韧
客家女子的爱情不是虚无缥缈的想象的,她们的爱情是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这也是由于客家女子的独特性,她们的爱情常常是跟生产劳动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她们也坚信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获得幸福。如:“七贪老妹甘灵番,挑花绣朵有名声,园中蔬菜晓得种……取你人好心肠好,取你人穷志不穷。”[3]大部分客家女子和其丈夫是相濡以沫的,客家男子还没有外出谋生的时候是会跟着客家女子一起到田间劳作,彼此照应。
客家女子都是勤劳坚韧的。“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客家人大多住在山区,田野稀少,生存不易,因此大部分男人决定外出谋生,女子则留在家中。《嘉应州志·礼俗卷》载:
女子在家中要料理家事,照顾父母、孩子,教养子女,上山砍柴,下田耕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说客家女子在劳动上是不输于男子的[]。人们去到客家地区时常能看到女子面朝黄土,腰背朝天。面对丈夫十年八载不回来,女子仍能做到泰然处之,虽心中挂念,但又尽心照顾公公婆婆,教养孩子。这在客家山歌《勤俭叔娘》中就能体现出来[1](P63):
客家女子不怨天尤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丈夫的外出谋生,家庭的重担落在肩上,客家女子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压倒,她们认真的经营着她们的家庭,并且形成了属于她们的持家之道。客家山歌《持家、经营》唱出了她们的持家之道:
客家女子认为要勤俭节约,不可攀比,要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财富[1](P57)。
与传统客家女相比,当今的客家女的生活不再局限在“四头四尾”的工作,她们除了解决家务,在世界的各处都存在着客家女劳动的痕迹,海陆空各个方面都有,她们走出大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坚守着自己的每一个岗位,热爱着自己的事业,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塑造着XXX的客家女性形象。比起传统的客家女性,XXX的客家女性更符合社会的需求,“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她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地散发着光辉。
(四)贤良聪慧
客家女子的贤良聪慧的性格特点举世闻名。尊敬长辈是每个家庭的家规,特别是妇女们,对待长辈们的吩咐无不恭恭敬敬,家中的事情事无巨细全都一一禀报给长辈,对于长辈的事务要妥善处理,对待子女,不仅要细心教导,疼爱子女,还要供其读书,在培养子女成材中,要倾注其一生的希望。如山歌《客家女人最贤良》唱到:
在客家地区,你能看到田野上、街边到处充斥着勤奋劳动的客家女子,她们终日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天蒙蒙亮时,每个家庭的主妇就要起床烧水做饭,伺候全家,开始忙碌的一天。如果是在大家庭中,妯娌之间就需要分工合作,大嫂烧水做饭,弟媳挑水带娃,结束完早餐就需要送小孩上学,然后到田野里干活,忙到中午时,她们就需要赶回家做好午餐,吃完午饭后又需要回到田野里继续干活,直到傍晚才会回家,回到家后,妇女们还需要忙活家务,喂养牲畜,烧洗澡水,做晚饭,吃完晚饭后,妇女们还需要督促小孩学习,同时缝补衣服,做一些女工挣外快,最后才能上床休息。日复一日的劳作让妇女们感觉日子过得充实,但也使得客家女子的体型较其他女子彪悍,肌肤粗糙。尽管如此,她们还是沉浸其中,无怨无悔。客家女子的妯娌之间大都关系和谐,她们一起劳作,一起孝敬父母。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和睦,客家女子在这方面显得尤为出色,她们孝敬长辈,尊敬丈夫,在她们眼里万事都没有家庭和睦重要,这也促使了客家人虽然很贫困,但却知足常乐的乐观心态。如山歌《恋爱、婚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要妻莫贪靓,嫁女莫贪财……食酒食肉,不如夫妻和睦。”
由此可见,客家男女都对婚姻有着正确的认识,知道如何让婚姻生活更加美满,家庭生活更加和睦,在这一点上她们无疑是聪慧的。
客家女子是非常尊敬丈夫的,对于丈夫的话也是非常顺从的。不管客家女子有多么能干,在客家女子的心中,丈夫都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会无怨无悔的支持丈夫的事业,无微不至的照顾丈夫,体贴丈夫,做丈夫最坚强的后盾。日本学者山口县造在他所著《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说[]:
受传统客家女性性格特点的影响,当代客家女性大都注重家庭的美满,她们孝顺长辈,尊敬丈夫,爱护孩子,致力于组建幸福美满的家庭。从古至今,客家女子都是以家庭为重的,客家女子聪慧地认为只有家庭和睦,整个家庭才能逐渐脱离贫困,走向繁荣。惠州曾开展过最美客家女的比赛,任何地方的客家女都可报名参加,来自各地的客家女都参与到这项表赛中,通过对这些参赛选手的观察研究,能够发现在这群客家女性的心里,家庭在她们心中的地位仍然高居首位,其次才是自己的事业,她们注重家庭的和睦,不但自己尊师重道,而且要求儿女要比自己更加尊师重道,即便面对平时有过摩擦的亲戚朋友,也会要求儿女要尊重他们。
在广东有另外的一群妇女也被人们称赞不已,潮汕女性,她们以贤妻良母形象广受赞誉,她们的贤良体现在全心全意照顾家庭,一切以家庭为主,承担各自家务,孝顺长辈,爱护幼小。但潮汕女子的形象却又与客家女子不同,潮汕女子虽勤劳,但只局限于家务,她们尤其擅长刺绣,形成了独属于潮汕的绣法,她们会将自己的绣品卖出去补贴家用。在潮汕,潮汕女子的地位极低,餐桌上是不允许其上桌吃饭的,不能有其他想法,必须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
四、客家女性形象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
(一)家庭方面——家庭生活的支柱
客家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极特殊的,客家民间有一句俗语:“没有老婆不成家。”这个“家”有两层含义:一是需要娶妻生子,二是暗指客家女子在家庭生活重的重要作用。因为自千百年前客家先民迁移开始,客家女子与男子之间就形成了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情怀。客家女子可以说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她们不仅要伺候公婆、抚育孩子,还要料理家事,在生产、生活、交际方面也跟男人处于同等地位,甚至在体力和精神力上远超男子,可以说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她们,因此才有了“没有老婆不成家”这一说法。山歌中也有不少是歌颂她们的。
这些山歌赞扬了客家女子的“会过日子”,精打细算,在家庭生活中的支柱作用。
客家男子崇尚读书和出外谋生。据《光绪嘉应州志礼俗卷》载:“州俗土脊民贫,山多田少,男子谋生,各抱四方之志。”因客家人居住的自然环境总是田少山多,加上地处沿海,所以很多客家男子都漂洋过海,出外谋生。有的客家男子出去后,三年五载都不曾回家,甚至不会给家里提供任何的经济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客家妇女除了包揽家中所有家务、农事外,还要考虑家中的经济问题。因此,客家妇女饲养家禽,上山打柴到集市出售,有时甚至到码头和建筑屋宇当粗工。她们吃苦耐劳、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支撑起整个家庭。
(二)社会方面——社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客家女子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知识水平不高,但她们大多聪慧,热情,机敏,大方,政治敏感度极高。客家女子在迁移垦殖过程中养成了一个“与男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客家女子开始追求自由平等,不断参加社会革命活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领导者大部分为客家人,而客家女子自然也参与其中,她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女兵营,由天王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统领,“女天兵大战坪石金鸡岭”的事迹举世闻名。客家女兵女将骁勇善战,曾使曾国藩穷于应付,大呼“大脚蛮婆”厉害。太平天国女兵女将,大多为两广客家女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有许多客家女子参与其中,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和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客家女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山歌《铁姑娘》唱到[]:
人人叫我铁姑娘,铁石心肝铁石肠。铁石心肝来革命,满腔热血气昂昂。打倒白派正心凉。”
《铁姑娘》中唱到客家女子为了革命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其英勇程度毫不逊色于男子。经济上,客家女子勤劳勇敢,走在客家地区的街道里随处可见客家女子在售卖自己制作的东西,或者在码头等地方看到客家女子的身影,而很少看到客家男人,客家女子为家庭创造经济,不断地开荒拓土,客家男人重视读书,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创造财富,才能功成名就,因此很多没外出谋生的客家男人都在家里勤奋的读书,重学习的思想也深深烙印在客家女子的身上。
五、客家女性形象特征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一)历史原因
客家先民是古代南迁的中原汉人,客家先民共经历了6次大规模的南迁。第一次迁移是在秦始皇时期,第二次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第三次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第四次是在宋南渡及宋末时期,第五次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第六次是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除了这六次大规模迁移,零星迁移在历史上从未断过。客家人在迁移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当地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也使得客家人形成一种热情好客的性情,这种性情在客家女子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客家女子也因此而学会了各种生存技能。
古时客家女子中也有部分女子从事政治活动且还成功了的,如早在宋朝,宁化大陂乡人晏氏,丈夫早丧,守着幼子孀居。 绍定年间宁化寇匪肆行,晏氏散尽家财召集丁壮与其激战而保全一方百姓,被朝廷封为“恭人”并赐予凤冠霞帔,还给她率众御寇的寨子赐名为“万安寨”。[]近代以来,客家女性参政议政对于女性的影响非常大,如太平天国时有以苏三娘、邱二嫂、洪仙娇等客家妇女为首领的女军,再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时期,宋庆龄和何香凝等客家妇女是家喻户晓的著名革命家。
(二)家庭环境
封建宗法制度不断地剥削和摧残着中国女子,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极低,以男为尊,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上是没有地位的。没有参政的权利,经济上没有来源,需要依附于男人,文化上不享有受教育权,社会生活上没有地位。中国妇女要遵从“三从四德”,客家妇女也是遵从所谓的“三从四德”,“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山歌中有不少反映客家妇女的悲哀,如《做人媳妇真艰难》:
客家女子出嫁前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受到父亲的约束,且受到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极低,不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婚姻也不能自主,有很多家庭为了生存将家中的女孩随意卖出去,致使很多悲剧的产生;出嫁后的女子必须服从丈夫,照顾孝顺父母,夫死从子,不允许改嫁。即便客家女子非常能干也逃不出封建礼教对于女子的束缚。丈夫外出打工,女子不仅要在家中操持家务,还有下地干农活,照顾父母、孩子。客家女子的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被安排好了的,如:“一岁娇,二岁娇,三岁拾柴爷娘烧。四岁五岁学绩麻……十七十八带子带女转外家。”这首歌谣由女儿一岁小宝宝唱到出嫁、生儿育女,其成长中的每一年都要求学会一种技能,可见客家妇女接受劳动教育之深。
(三)社会环境
旧时的汉族妇女,尤其是中原汉族妇女,都有着严格的行为规范,大都是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形象,客家女子虽也是从中原汉族迁徙过来,但由于劳动使得客家女子经常抛头露面,进行各种交际,使得她们逐渐从“闺秀”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变得开朗大方,跟男人也能正常的交流。
客家女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缠足、不束胸。清朝以前,女性中普遍流行缠足,但客家女子则对此嗤之以鼻,缠足反而成了婚嫁的阻碍。《清稗类钞·风俗类》中说:
这与客家人的迁移历史有关,在迁移过程中人们需要翻山越岭,这就需要女子有稳健的步伐,双足解放了,行动操作矫健灵活,所以客家地方向来很少有固守闺房的小姐,多有”把犁同铁汉”和“进得厨房,出得厅堂”的健妇,这是其独特的民俗特色。
客家女子除了不缠足之外,还不束胸,这对女子的建康和卫生是有益的。黄遵宪先生对客家妇女的这种习俗,甚为赞赏,曾引用一位外国传教士的话说:“西人束腰,华人缠足,唯州(嘉应州)人无此弊,于世界女人最完全无憾云。
正因为客家妇女不缠足、不束胸,故有健美的身材,生活虽然艰苦,便面红润黝黑,体态丰盈,能像男人一样参加各种劳动和战斗。郭沫若先生于1965年去梅县时,曾挥毫写出:“健妇把犁同铁汉,山歌入夜颂丰收”的名句。
(四)从众价值取向
客家女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面对这些赞誉客家女子只能不断完善自己,但客家女子产生这些形象的深层次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就是跟随着大家的脚步,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就觉得就是什么,认为大家的才是对的,没有自己的思想。在客家地区,客家女子是以勤劳著称的,这就要求客家女子必须勤奋,不能懒惰,懒惰是会被人耻笑的,人们通常会以“懒尸嘛”取笑那些懒惰的人,有山歌《懒尸妇道》佐证:“懒尸妇道,讲到好笑。半昼起床,喊三四到……当年娶她,用银用轿。早知如此,贴钱不要。”可以看出客家人面对“懒妇”人们的做法是家人嫌弃,无颜回家,就算嫁做他人妇也会被休弃的。对于懒惰之人的态度是极尽歧视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客家女子本身是一个并不勤快的人,却也会逼着让自己勤快起来,只为留一个好名声。
客家人出于从众心理要求自己必须勤快,留的好名声的同时,也要求女儿可需要如此,在女儿还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起,从小培养孩子劳动的乐趣,她们学唱的儿歌很多都是有关劳动的,如《月光光》:“月光光,好种羌。羌烨目,好种竹。竹打花,好种瓜。瓜盲黄,孙哩摘来尝……”[]歌中句句不离学习生产劳动。这首儿歌告诉客家女子从小就要勤劳动,重男轻女,在客家人的心中,女的要劳动,男的可以闲着。客家女子在长辈和周围环境的心理暗示之下也迫使自己勤劳,成为人们眼中的客家人。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艺术,客家人的生活情况以及内心世界都能通过客家山歌展现出来,客家山歌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古至今,客家山歌都是客家人的精神文化象征,是客家人表达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客家山歌中我们能看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客家山歌的种类多样,可以分为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六类。客家人分布广,很多地区的山歌自成腔调,按地区可以划分为梅州、永定、河源、惠州、赣州、深圳、汀州、中山、东莞、湖南炎陵、陆河、12个地区性山歌,而梅州作为客家之乡,其腔调更加多种多样,各个县区也有自己的腔调,有梅县区山歌、兴宁市山歌、五华县山歌、蕉岭县山歌、大埔县山歌、平远县山歌。而对于如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正面临着消逝的危急,现今爱山歌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人已经不会唱山歌了,客家山歌正面临着传承的问题。
客家女性的形象不能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而被淹没,客家女性的贡献也不能被时代淹没。相反,我们要探究客家女性形象的文化价值,继承优秀的精神传承。现今,客家女性对于社会的贡献还在不断发展,无论是工科,还是在国家医学科学领域,亦或是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做了突出贡献,客家女子人才辈出,有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有致力于扶贫的王晓燕,越来越多的客家女子在自己的领域里熠熠生辉,而我希望有更多客家女子能够继承优秀的性格特点,并在更多更广的领域里再次丰富与充实客家女性的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东山区文化馆·广东客属乐天歌舞团.客家山歌汇集[M].广州:广州市东山区文化馆·广东客属乐天歌舞团,2004.4
[2] 李黛岚.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J].农业考古,2008.6
[3] 陈文红.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J].沈阳大学学报,2006.2,第18卷,第1期
[4] 卢美玲.客家妇女传统美德若干特质刍议[J].商业文化.学术探讨,2009.11,第11期
[5] 杨兴忠.客家论丛精选[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2
[6] 五华县文化馆,客家山歌[M].梅州:五华县文化馆,1980.6
[7] 李世熊.宁化县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12
[8] 胡希张.客家风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9
致 谢
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即将结束,感谢四年来大学带给我的喜怒哀乐,感谢陪我一起学习、一起疯狂、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朋友,感谢大学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感谢老师、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的关心,不断督促着我,让我不断进步。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中,我最感谢的还是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我大三的班主任老师,感谢他的认真负责,让我以严谨的态度完成我的毕业论文,感谢你耐心的指导。
从我还没开始着手写毕业论文,老师就针对我提出的各种想法提出宝贵的建议,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我对于毕业论文只有浅显的认识,想法还很幼稚,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助我整理好思路。从选题到初稿、二稿直至定稿,老师都会认真地对我的论文进行指导,在我遇到困难和困惑时能够给予悉心的指导。感谢他对待论文的严谨认真,让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借此机会,我向我的指导老师表示我衷心的感谢,是您的认真负责才没让我在写作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我很庆幸邀请您来当我的指导老师,也庆幸于在大三的这一学年里有您这么认真负责贴心的班主任,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最后,感谢大学里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感谢你们带给我各种不一样的体验。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