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流行,绿色建筑理念也在国内建筑设计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及认可。近10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建筑的用地面积日趋紧缺;而“空中花园”式的办公建筑因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并发展迅速。
在多、高层建筑中置入“空中花园”是当今社会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这一形式的出现一方面可以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增加城市绿色景观的面积;另一方面也利于办公人员的交往交流,体现了人们对于更高层次工作、生活品质的追求。现今上海各大高层办公楼,在其建筑中置入空中花园已较为普遍,并且这一绿色空间的引入受到了广大办公人员的认可和喜爱。
第二章空中花园的相关概念以及在当代建筑群中的应用
2.1空中花园的概念
当今社会,“空中花园”的设计理念已经为人所熟知并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但至今理论界还没有对其概念给予明确的阐释。
西方的词汇中,含义类似于“空中花园”的名词有“Hanging Garden"等。Hanging Garden:即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现已不存:据《圣经旧约》的解释,因此园采用立体造园手法,远看犹如花园悬浮于空中,故被称作“空中花园”国。
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发现“空中花园”的概念虽然模糊,但不少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本文对空中花园的定义具有极大的参考性。
华侨大学刘铮在《高层庭院空间形态解析与设计》中将空中花园定义为:花园指种植花木供游玩休息的场所,旧时原用于命名园林建筑,如御花园、孔府花园、恭王府花园等;若抬离于地面之上,则被称为“空中花园”;在某些建筑中,尤其是高层建筑中,阳台、空中庭院通常被称为空中花园”。
2.2国内空中花园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高层住宅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态建筑理论和“空中花园”的设计理念在国内建筑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时,生态建筑理论和空中花园的设计理念并没有引起国内建筑界的广泛关注。但有许多建筑师能够自觉地运用生态建筑方法,使建筑适应地形,贴近自然,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国内建筑师在接触和学习国外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后,试图用“空中花园”来创作一些住宅设计。这些设计大多借用国外著名建筑师的作品。但它也结合了中国在建筑业更为成熟的做法。
近些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内新的建设热潮的碰壁发展和人们对城市住宅环境要求的提高,“空中花园“的设计理念被更多的国人所认知。由于此设计理之在市场上受到广泛的欢迎。因而破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用来进行各种楼盘的直传炒作。但是直到日前业界对于“空中花园“这一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历以市场上对于“空中花园”的说法也是多种多样。一些房地产号称的“空中花园”无论形态还是功能都与传统的阳台没有太大区别。真正具有相当大面积“空中花园”的建筑最早都是S0H0(Small 0ffice and Home office)类高层住宅。
2.3国外空中花园设计现状
在高层建筑物与空中花园出现的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提出类似的空中花园的概念的无疑是二十世纪的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他在1922年的雪铁罗汉概念住宅中提出了设计平顶屋顶不仅是结构的屋顶和阳台(如图1-1),屋顶园林设计,为居民休闲使用新理论,其中还包括大落地玻璃窗的使用,窗口的灯光造型独特,协助植物生态系统,,从而对独立的前瞻性设计理念的形成。后来,这些理论是在总结了现代建筑的建筑理论家,对核心内容之一的“新建筑五点”。1922年,柯布西耶设计了“别墅大厦”。这是一栋五层的大楼,楼里面设计了100所可供出租的别墅,每栋别墅都是两层并在其同层并列开间的位置拥有自己独立的花园。一个旅馆式的机构管理着全楼的公共服务。屋顶有一间公共的交谊大厅供住户使用,并有一个大运动场和跑道。院子里、花园里的路旁满是:花草树木,每一层楼的阳台花园里都种植有常青藤和花卉。虽然这栋建筑是以“标准化p”的生产和建造模式著称于建筑界,但是其中的空中花园设计手法对于后来的建筑师却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近年来,国际研究向中国、日本、东亚等亚洲地区倾斜。传统建筑和自然的代表性在建筑中得到了非常密切和抽象的处理;对人工建筑的丰富性的限制较少——尽量减少对突出自然的处理等。自从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以来,它们在整合这类学校的创造和发展中起到了催化作用。
第三章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实例分析
3.1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概况
由建筑设计大师约翰波特曼设计,金虹桥国际中心,虹桥开发区商圈顶级写字楼,长宁区地铁2号沿线顶级写字楼,金虹桥国际中心属于长宁区顶级写字楼,金虹桥国际中心轨道交通地铁2号沿线,属于虹桥开发区商圈顶级写字楼.
金虹桥国际中心位于上海茅台路、娄山关路口,主体建筑是一幢“门”字型甲级办公楼、一座内街式、开放型商场和一个拥有1500个停车位的地下车库,是集购物、餐饮、办公、酒店、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3.2办公人群对空中花园的需求
办公人群对空中花园的功能需求包括以下三种:
(1)景观功能需求
室内办公环境的单一乏味,需要花园景观的置入来丰富其空间的内容。空中花园中的绿色植物、水景、铺地、小品、灯光、墙面等构建了赏心悦目的花园景观,它们赋予了花园空间以个性,柔化了生硬冰冷的办公环境,填补了高层建筑景观的空白。
(2)共享与交流的需求
现代社会分工渐细,集体合作变得更为重要,室内办公环境应该提供有利于人们合作交流的场所,使工作人员可以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因此,花园的设计应该力求为人们创造多样的共享与交流空间,以便使员工在交流中激发彼此灵感、活跃创作的思路,以此增加共享空间的品质。
(2)生态需求
高层建筑由于体积庞大,必须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其运行过程中的高能耗与当今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然而,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地矛盾迫使建筑向空中发展,空中花园已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设计方法。因此,空中花园的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节能和生态功能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对空间和人的深入了解,我们了解到人们对空中花园的需求包括三个方面:生理、心理和功能。因此,在设计中,园林环境与人的需求要充分协调和融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3.3空中花园在高层建筑中的不可替代性
目前我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市场日趋活跃,以及土地改革后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城市建筑用地日益紧张化,而同时人们对居住条件提出更高要求,建筑师们为此一直在不断的在营造更加新颖、舒适和富有创意的住宅,在这样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着眼于住宅小区生态的建造,于是营造“空中花园”的趋势发展也日趋明显,并不断的平民化。“空中花园”将不再是以前作为豪华住宅的专属产品了,而是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改善人居条件的设计思维被广泛的流行和推广开来。

我们不难发现,“空中花园”在创造高层建筑立体的生态空间和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尤其是在日渐拥挤,绿化面积急剧减少的大都市中,在建筑的立体空间当中设置一定量的绿化面积是目前技术条件下的生态化设计手段之一,绿色植物起到的避免“热岛效应”、抵挡过分日晒、屏蘞噪音、吸附粉尘、改善空气含氧量等方面的生态效应尤为明显,这是任何人工机械化手段所不能及的。
第四章空中花园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4.1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各国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的地球开始不停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资源短缺、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等等。面对这种不利形势,应采取有利措施和手段,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建筑方面,世界各国对发展绿色建筑给予高度重视,提出并制定了许多发展绿色建筑的重大决策。由此可见,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而空中花园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绿色建筑中的一员。绿色是象征生命的颜色,从古代园林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人们从来没有忘记过绿化的作用。在国际绿色建筑协会对国:际绿色建筑的评定所提出的9个方面指标中,绿化就占有一席之地。而空中花园不仅是城市之中绿色的建筑,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它不是采用建筑中常用的平面绿化形式,而是采用立体绿化形式,从地面、楼面以及屋顶三个方面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使人们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片绿色。
空中花园作为城市中的“森林”,它所采用的立体园林式绿化给城市和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不仅可以保护环境、美化环境,还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用于绿化的绿色植物是天然的氧气制造车间,能吸附硫化氢、烟尘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达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树木可以削弱噪声强,度,从而减小了其对听觉系统的损伤,也减轻其对人们身体其他非听觉系统的危害程度。在绿化较好的环境中,空气中的阳光离,子浓度较高,这有助于调节体内血清素的浓度,起到缓解弱视、关节痛、恶心呕吐、烦躁郁闷等症状,具有改善神经功能,调整代谢过程,提高人的免疫力等功效。有资料显示“人经常处于绿色环境中,皮肤表面温度可降低1C~2C,脉搏跳动每分钟减少4次~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缓,心脏负担较轻”因。而且由于空中花园独特的建筑形式,绿色植物围绕在建筑物的周围,减小了建筑物的得热量和散热量,从而减少对人工空调设备的使用,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造时不仅要考虑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室内居住空间,还要考虑建筑的外部环境,使建筑与环境更加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的优势。因此,绿色建筑的目标就是改善建筑环境,提高生活品质。而空中花园不仅实现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也达到了绿色建筑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
4.2空中花园植被设计
“空中花园”除了在空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花园,因此,植物是空中花园的核心部分。由于空中花园的各项自然生态因素与地面差别甚大,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基质及覆土厚度等都有明显差异,给植物的生存带来了困难。因此,空中花园在的植物选择方面应考虑如下特征:
(1)选择耐寒、耐热、耐早、耐贫瘠,抗性较好的浅根性植物
空中花园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以及承载力的限制,种植土比较浅薄,且没有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的供给,因此选择对土壤要求不严的植物对空中花园比较有利。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能适应温差变化,耐寒、耐热、耐早、耐瘠、生命力旺盛的浅根系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防止根系穿损结构层,应尽量注意少使用高大有主根的乔木。
如要种植乔木,可以选择浅根性的小乔木来丰富层次,同时通过局部树池抬高或局部结构加强等方式,在小面积范围内有选择地种植乔木,增加生物多样性和层次。
(2)选择易于栽培、管理粗放型的品种
由于屋顶的承重限制,植物的未来生长量要算在活荷载中,生长缓慢并且耐修剪的植物品种能够较长时间的维持成景的效果,以便后期管理维护,降低养管成本费用。
(3)选择以常绿为主的植物
尽可能以常绿为主,宜用叶形和株形秀丽的品种,为了使空中花园更加绚丽多彩,体现花园的季相变化,还可适当栽植一些色叶树种;观赏植物最好无毒、无不良气味、无花粉飞扬、无毛刺,以免对办公人员有不良的影响脚。同时还可适当选择芳香植物,就是利用香气对人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作用达到另人清醒、镇静的效果,配合色彩、光线、景观布置创造一个温馨、松弛的空间。
(4)选择能抵抗空气污染并能吸收污染的品种
在花园植物选择时,应优先选用那些既有景观效果又能改善环境的品种,这些植物对烟尘、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性,并能吸收污染、净化空气。如桑、合
欢、皂荚、圆柏、广玉兰、棕搁、夹竹桃、女贞、大叶黄杨等。
(5)尽量选用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对具有环境特殊性的空中花园而言,选用乡土植物易于成活。不仅能够节约养护成本,还能创造属于当地文化的空中花园景观。
然而,空中花园随建筑物平面造型和层高不同,各个自然因素也都随着建筑物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因此,空中花园的植物选择,除了要把握.上述共性以外,还需要根据不同位置、区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植物选择。
高层建筑类型的空中花园几乎都是接受全日照直射,光照强度大,植物种类应以喜光的阳性植物为主;还应考虑能经受夏季酷热,且冬季能露地越冬的植物品种,如六月雪、石竹、麦冬草等。此外,由于花园处于几十米高处,极端风力大。特别是雨季来临时,风雨交加对植物的生存危害最大,加上屋顶种植层薄,土壤的蓄水性能差,一旦下暴雨,易造成短时积水,故应尽可能选择一些抗风、不易倒伏,同时又能耐短时积水的植物网。
需要正视的是,现实中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符合以上所有的要求。比如,耐寒的能在空中花园中自然生长的植物,往往具有发达的根系容易对花园结构层产生破坏;浅根性的植物又需要较多的水分等等。所以人们只能选择尽可能合适的植物,妥善协调景观、造价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结语
本文以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背景,探讨高层建筑中空中花园设计与建造的历史背景和所引发的立体绿化观念,着重分析了空中花园的建筑设计。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结合自己设计和建造高层建筑中空中花园的实践,可以看出,高层建筑与空中花园的结合,确实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了居环境。
1.提高绿地率。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住宅的修建高度,提供更多的居住面积,提高了容积率,缓解了中国目前住宅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
2.增加绿化。在增加住宅高度的同时,增加楼面、屋顶、立面的绿化,提高了绿化率。
3.美化空间。由于绿化增加在建筑的不同空间、不同平面上,使整个绿化的层次感、立体感增强。
4.提升舒适度。开放式绿化空间的增多,提升了居住者的愉悦感,给人提供一处回归自然、释放精神压力的健康居住空间。
因此,可以对己修建的空中花园进行追踪调查,获取详实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从而为更好的发展高层住宅建筑中的空中花园提供数据支持、奠定理论基础。相关行政部门可以对修建高层住宅中的空中花园加以规范,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以保证在高层住宅建筑中修建空中花园的实践,一开始就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谢辞
从二月份,我慢慢开始写论文,从最开始我对要写什么题目非常纠结,哪怕是说从刚选这个题目到,如今确定我都是这个过程图,让我每次想起来都是一把心酸泪,从最早我选这个题目,我要如何去写我的总体思路,可以说是丝毫不清晰而到后来我查一些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仔细的归纳和分析,我才知道这个论文总的大纲应该如何来写怎么样才能把这文章写得更好在这期间,我天天在图书馆里面在网上翻阅各种资料,读各种书。我问了很多身边的朋友身边的同学应该如何去写好这篇毕业论文,然后在我写好之后我对他还不是非常满意,所以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看到这篇文章能给到我足够的指导意见,让我在课后可以完善可以让我在对专业知识上了解更深,让我总体思路变得更清晰,内容变得更加好。
感谢我的论文导师仇恒佳老师,一直悉心指导。
感谢伴我共同度过学习生活的同门学友,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上给予我的激励和帮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启发都使我受益匪浅。
同时,还必须感谢众多参考文献的作者,他们在极简主义领域研究的成果,打开了我的专业视野,他们的观点、思想和实践以及所提供的信息丰富了本文的内容,感谢你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最后,要深深地感谢我远方的母亲,是您时时刻刻用无私的爱给予了我学习最大的动力,让我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孙国栋,王鹏飞.城市屋顶的发展历史、功能演变及发展趋势【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1944-1977,1952.
【2】黄丽霞.海绵城市技术影响下的屋顶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南方农业,2015,9(28):13-16.
【3】吴金永,李玉萍.空中花园的美化效应【J】.边疆的经济与文化,2014,3:136-137.
【4】段聚佳,吴敏霞等.轻型屋顶绿化在城市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5,6:108-110.
【5】熊学先.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阶梯式屋顶花园【J】.中国花卉园艺,2018(2):50-52.
【6】张振海.屋顶花园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5(4):105-106.
【7】宫永伟,杨一帆等.屋顶绿化的效益及成本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3):133-138.
【8】夏爱萍,李慧峰,王通.屋顶花园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2018(31):338-339.
【9】胡明.我国屋顶花园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2016,23(6):39-42.
【10】范阳阳.浅谈城市屋顶花园设计【J】.才智,2011(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