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
1.1假山定义
造园须有山,无山不成园。假山是以风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结合其他功能,土、石等物质,以自然景观为蓝图,艺术精雕细琢,夸张造作的人工重建景观的总称。
1.2假山的功能与作用
1.2.1空间组织视线的划分
空间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空间划分可以通过许多元素来实现。利用假山群景可以实现空间分割。它可以与其他园林元素结合,如花卉、树木、园林素描等,可以灵活地作为屏障、对比、夹心、背景等一系列技术。在园林的空间划分中,假山起着划分地形骨架的作用,是自然的、随机的。特别是对于空间狭小的庭院,利用岩石、植物的合理搭配和围边、转角,可以丰富庭院景观,有效地组织景观,弥补空间的不足。”大山大河没有出路。“柳暗花明”假山不仅可以将空间分为不同大小、形状和变化的各种空间形态,还可以将游客的视线或视点引向高低处,创造出一种空间观。
1.2.2作为园林主景
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假山都是观众的最爱。假山作为地形骨架存在时,可以直接作为主要景观设计,也可以以山为主要景观,石砌护岸池为配套。这种主要的风景假山并不独立存在。景观效果较好的假山主要由土石、山川、花木繁茂、自然生态组成。其中,北京北海白塔山是北京最大、最雄伟、最美的古假山。
1.2.3作为园林衬景
自古以来,岩石在园林中的作用随处可见。在中国各地的古典园林中,最有特色的是苏州、杭州私家园林中的“粉墙”、“绿瓦”、“青竹”、“奇石”,加上独具特色的月洞门,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一组假山风景经常被用来作为一个参观者的参观夫妇的意见。就假山本身而言,它适用于各种环境,如庭院、广场、水池、驳船等,也可作为园林草图,如石桌、石长凳、石桌、石屏风、天然挡土墙等,其外观具有曲折感,可用于装饰六锡安,增加兴趣,并更接近自然和同类异国山峰,山脉,深峡谷,和春天的石头。洞穴和其他景观。
1.2.4假山与置石的诸多功能
假山、砌石的许多功能与园林绿化密不可分。它们可以根据配方变化,结合花园中的其他元素,特别是人工元素。它们可以软化人工结构的刚性线条,舒缓刚性人工元素,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息,调和过度的人工美与自然美,起到协调作用。
二、假山布置手法
2.1与园林建筑的结合
假山与建筑相结合的方法是将少量假山与大量建筑物相互装饰,在适当的地方设置景观,利用假山模拟的自然假山景观来衬托建筑物的主体,并用大量的假山隐藏建筑物主体的一部分,创造“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
2.2与园林植物的结合
假山与植物的结合主要表现在石花台上。就外形而言,边缘应具有曲折变化的形式,包花露台、包花露台或它们的混合。如果有许多包花露台组合,应强调组合和组合。立面轮廓线应起伏变化,断面及细部应拉长、虚实、外露。注重主次关系与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各种高低效果。
2.3掇山掇山的艺术要求
柳山的艺术要求较高。综合考虑实用性、艺术性、技术性等方面因素,收集美学、空间理论、色彩理论等学科知识。在没有专业建筑图纸的时代,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由画家手工绘制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处理一次关系和二次关系更为困难。在处理“三个距离”理论时,即“远”、“远”,需要不同的观点、借用的巧合、虚实的混合、山川的结合、有趣的反思。同时,龙山又可以与山水相结合,在山水中感情用事,景物交融,如扬州园林中的四季假山,是一种独具设计特色的四季风光。这样一个柳山的案例,以其内在的意义和外在的景观,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三、假山分层结构
假山的外观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结构基本相同,其构造与其他结构相似。
3.1基础
“大约有一半的假山底部立在水中。先例顶部的高度是基础的深度。起石指示占据天空,围墙必然占据土地,最忌讳居住在中间,更适合分散。假山地基可分为三类:桩基础、灰土地基和混凝土基础。我国各地的气候和地质变化很大,所以在xxxx山地基时,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并在采用桩基时考虑保护地下水。石灰土地基在固化后不透水,虽然可以减少土体冻胀破坏,但近年来一直没有提倡。在现代,假山被广泛用作混凝土基础,其抗压强度高,施工速度快。
3.2拉底
铺设地基后,我们需要在地基上铺设一层天然岩石,称为淑女。“淑女”的关键要素是确定假山整体的主次关系,平折成曲线,散播虚实;界面力求紧密,外观连续,垫块安全稳定。古代工匠把夫人视为登山的根基。这些岩石大多在地下。尽管它们不需要更好的石头形状,但它们是最具抗压性的天然岩石,需要足够的强度和抗压能力。假山的空间变化应该以此为基础。用于打底的材料必须大而实,风化的化石不能用于打底。
3.3中层
所谓中间层,是指底石之上、顶石之下的部分。这是体积的最大部分,也是形状的主要部分。主要要求是:山石联系紧密,自然过渡,石块错开均匀,使用站立、蹲卧、卧卧等布局,特别是有残脉的,处理得当,具有连续性;注意视场与黄金比例的平衡,重心可以不要溢出。
3.4收顶
假山的顶部不仅需要形状,而且还具有压缩功能。也就是说,在中山抬升过程中,由于山势的变化,重心线向外移动或力不均匀,所以需要对假山顶石进行压制。因此,假山的顶石需要体积大,轮廓造型独特,起到终点和中间层的作用。
四苏州园林假山应用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具有天人合一的特点。假山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园林造园的基本内容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的假山艺术为园林文化增添了光彩,对世界园林史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苏州古典园林假山的雕塑风格及其成因,不仅是对苏州园林的分析,也是现代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4.1苏州园林假山概述
4.1.1苏州古典园林发展概述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苏州园林历史悠久。苏州古典园林与其他园林一样,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春秋时期是苏州园林的开端。园林的主要类型是皇家园林。苏州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它一直是吴国的文化中心。自吴国出现以来,苏州园林也开始建立。园林的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北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寺庙园林作为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的出现,成为苏州园林史上第二次园林化高潮。宋代苏州园林继续发展,园林建设由写实走向写意。元代苏州园林最终实现了从写实园林向写意园林的转变。私家园林的修建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在明代中期达到了空前的高潮,为苏州园林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并在清末开始衰落。
4.1.2苏州古典园林假山的作用和风格
苏州园林吸收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联合国列为人文和自然文化遗产。对于苏州园林来说,假山是园林的一个特殊元素,也是园林绿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假山之所以被称为假山,是因为它与自然界中真正的天然山峰有关。假山作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可以作为园林的主角,也可以作为园林的配角。如果花园里没有石头,就不能称之为花园。苏州古典园林的山脉是园林的骨架。如果有花园,一定有山。古典园林常常用石头和山来表达它们的兴趣。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山的欣赏仅限于其形式美,就像现代景观中的雕塑一样。这种石峰一般是一、二、三块,称为特殊的石峰。它以其优美的造型和多方面的特点,经常成为风景名胜区的主题。例如,柳园的观云峰就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著名的庭院石之一。具有“薄、皱、漏、透”的特点。在较小的庭院里,也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在墙上建假山,或者用稀疏零散的石头和精致的山峰装饰它们。苏州古典园林的假山堆砌非常精致,具有紧凑、有趣、含蓄的特点。苏州古典园林的假山不追求大的规模,只追求小而自然,所以它采用了小而精致的湖石。”“曲美”原本是指自然之美,而山路本身就是曲折的。苏州园林的山水交迭,是以曲折为基础的,如狮子林中的大假山。它的曲折使参观者像迷宫。隐美体现在运用叠山藏身技术,一种是障碍法,障碍法主要设置在游览路线或观景点上,挡住视线,把园林中的景观隐藏起来,使园林有一种神秘感,如沧浪阁的山门、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莫斯园林中的T景是隐藏在山后的;另一种是分离的景物,通过假山来隐藏景观。分离,将园林空间分为几个空间,以增加园林的含蓄感,如狮子林云室,四周环绕着虎石假山,使游客可以透过假山的缝隙飞出街角,但往往转七、八圈,不能成为其门和庭院。
4.2影响苏州古典园林假山设计的因素
4.2.1优越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有四个基本要素:建筑、叠山、治水、花木。园林建设必须有丰富而优良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才能满足园林建设的需要。苏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北枕扬子江,太湖西侧,平原南侧,东侧,位于温带,山川秀美,水网密布,土地肥沃,丰富的产品为苏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窝点。苏州大部分的山水来自太湖。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湖。三分之二的水面由苏州管辖。湖中有湖,湖外有山。伴随着“江汉激流、南国时期”的长江(特别探员小雅),苏州和长江以南的良山良水得以创造。苏州有1000多座大山和小山,文学创作等造园需要生存的基础;绘画等造园需要胸口有一条沟,苏州的山峰和洞穴是造山者取之不尽的模仿之源。苏州美丽的群山也出产许多美丽的石头,特别是太湖石艺园的石头。太湖石是古代四大名石之一。宋代画家米璞因痴迷于玩石头而称之为“米莹”,他说太湖石具有“细皱漏”的美学特征。苏州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四季分明,适宜花木生长,山清水秀,花木茂盛,为园林造园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地方材料、便利的船艇和手推车,为园林造园提供了先天条件。

4.2.2富足的经济基础的影响
经济是园艺的基础。对于普通人来说,园艺是一种奢侈,更不用说如此美丽的花园了。因此,苏州园林的繁荣与经济的繁荣密不可分。苏州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业以水稻为主,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同时,它也是蚕桑的中心,被称为丝绸之家。春秋时期,吴国元以其雄厚的物质资源和先进的造船冶金技术兴盛起来;秦汉时期,吴国经济落后于北方,园林建设相对落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战争和南方的稳定导致了苏州经济的重新发展;隋朝时,长堤皇帝修建了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并大力推动了苏州经济的发展,南移到了帝都临安。而经济重心位于长江以南,以太湖为中心。宋代有“苏湖成熟,世界富足”的美誉。明清时期,苏州的经济是全国最富裕的。从唐宋到明清,苏州经济日益发展,私家园林建设迅速发展,甚至成熟。由此可见,园林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假山的堆砌。
4.2.3深厚的文化底蕴
园丁的文化修养决定了园林的艺术价值。苏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常说苏州园林主要是文人园林,因为苏州园林的业主几乎都是朝廷官员,属于官宦。例如,在明朝,苏州有200多个花园。70%的园丁是官员,但他们都是文化人。他们属于“学以致用”。正是这些有钱有文化的人,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共同创造了苏州古典园林的辉煌。江南文化称为吴文化,苏州是吴文化的中心和代表。吴语、吴松、武门画派、苏绣、苏州平潭、昆曲等许多文化艺术现象都以苏州命名。苏州园林的发展也得益于丰富而深厚的吴文化。苏州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被誉为“东南文物之乡”。苏州历来重视教育,历代人才众多。据统计,唐朝至清末,全国共发行冠军596枚,其中苏州45枚,占1.755%。苏州历史上有许多艺术家,如唐寅、文伟明、邱英、朱志山等,诗人陆桂梦、范仲淹、范成达等,作家张涵、戏曲家张凤仪、梁晨瑜等,建筑师曲翔等,各种人才倾注或影响苏州园林的建设。H使苏州写意山水园林更具文化艺术的光彩。这是明朝著名园艺家、理论家冀城所著《元业》一书对园林建设的一般要求。也就是说,虽然园林是人类建造的,但它们就像自然一样,具有自然风光的美。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揭示了中国园林的哲学标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统一的、协调的、不敌对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道教作为儒家的代表,就提出了类似的主张。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提出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老子是道教的代表,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佛教历来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禅宗的核心精神是不受具体事实的制约。束缚,不让人往外看,而是要从里了解自己的生活本质。只要心中没有坚持,心中就超越了一切的划分、选择,实现了同一面镜子,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坐卧都是中道。”由此可见,儒家、道家、禅宗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长期以来,它不仅影响人们的自然观,而且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和艺术观。因此,在园林中,山峰重叠力求与自然相似,模仿自然。狮子林假山是苏州园林禅学思想的最典型代表。在禅学思想的影响下,对园林进行了模拟,揭示了其隐蔽性,描绘了虚拟性,有限地看到了无限性,追求了含蓄而朦胧的审美境界。
4.2.4众多能工巧匠
自古以来,苏州就有许多名家和技艺精湛的工匠。苏州一直不乏建筑师大师或技艺精湛的工匠。在建房、堆山堆河、种花种树等方面,从来没有缺少过专家。山地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镇衡树县说:“山水石是最不可缺少的部分。”苏州历代都没有堆积假山的高手。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是苏州历史上的杀手一年半,写过许多咏太湖石的诗。Fuhu Stone一世是中国石质鉴赏理论的基础,为后世的岩画审美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个例子是晚清“六原”的主人刘舒,他喜欢并欣赏石头。他在花园里把山连成一座,把山和石头的美留给后代。清末,清口、清明两乡的钟汝金参加了沂源石刻后期的活动,二十多岁就出名了。他为狮子恢复了假山,他哥哥在景德禄的唐家花园叠了假山,他的侄子在庙塘巷的长园花园叠了假山。苏州有许多著名的石匠,苏州的假山设计自然而美丽。
五、总结
从古典园林的发展到现在,假山技术相对成熟,其应用范围逐渐广泛,其材料不局限于真正的石材。然而,在未来园林发展趋势中,真正的石质假山仍然是园林假山的重要代表。它的自然形态和灵活性是人工材料无法比拟的。人造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真正的石材。因此,传统假山技术的前景仍然相当可观。
现代景观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现代景观设计,无论是城市广场还是小公园或庭院,假山也将被放置在人们享受或休息的地方。这些假山是在模仿古典园林假山的旗帜下堆积起来的。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像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假山那样重视“天人合一”。它们随意而僵硬地摆放着,没有审美价值。设计师对苏州古典园林假山设计的研究和借鉴,不是模仿古典园林的假山,而是从传统文化中与当代语言产生共鸣的元素中学习,“提炼精华,祛除浮渣”,找到适合苏州古典园林设计的元素。从传统的临时设计,重新塑造现代人的意识形态。艺术创作不能纯粹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业主的需要用心设计,成为一个尽责的工匠。
谢辞
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三年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本论文设计在梁铮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取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梁铮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老师为我带给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推荐,陶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忙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梁铮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三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忙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几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忙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那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参考文献
[1]张玉金,王娟.浅析假山的叠山法在园林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34):106.
[2]赵佳,王巍.中国古典园林假山景观的价值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3(12)69-70.
[3]张静,邹志荣,卢涛.中国古典园林的山石造景艺术手法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1):161-164.
[4]宁世华.浅谈假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2013(12).
[5]廖跃春.苏州古典园林假山造型风格及其形成的原因[J].美与时代,2016,02:32-33.
[6]朱凌明.园林假山的意境美[J]艺术殿堂,2010,11:86-87.
[7]周雅馨.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假山艺术的人文背景[J].美术教育研究,2013(23):142-143.
[8]童立堂.浅谈假山与置石在园林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2):49-50.
[9]周迎.浅论古典园林山石理景法及其在当代园林中的活用[J].科技视界,2013,(28):276.
[10]陶颖颖.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J].现代园艺,2017,(12):158-15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