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脱口秀”是起源英国,流行于X的一种电视广播艺术形式,最初是以广播的形式播出,而后发展成为一种电视节目。随着脱口秀节目越来越多的走入观众的视线,它逐渐成为观众最喜欢的节目形式之一。吐槽大会是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开播七天就创下两亿的播放量,成为一档现象级的网络综艺节目。节目“吐槽”的定位和话题明星的加盟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脱口秀节目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出现过几档具有影响力的脱口秀节目,但是大多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自己的节目特色。因此,我国脱口秀节目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本文以吐槽大会为例,研究我国脱口秀节目的成功要素和节目特色,为我国脱口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脱口秀节目的成功要素及节目特色两个方面,以《吐槽大会》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其成功要素和节目特色,并对脱口秀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目前脱口秀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推动我国脱口秀事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脱口秀节目的优化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研究方法
在理论与实证准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搜集相关理论依据,并要保证资料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并进行实际调研,了解真正的问题,用最好的例证来增加论点的说服性。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综述法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从而保证信息的新颖即时和准确性(如图书馆存书及文献;院资料室存书及文献,网上查询相关文献,相关企业实践与调研)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深入实际调研,(到吐槽大会节目组进行实习);搜集吐槽大会相关视频,总结其特点,分析其创意思路;关注吐槽大会节目动态和熟悉其节目特色。
(2)历史研究法:从脱口秀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来寻找问题的根源。
(3)调查研究法:调查脱口秀节目的创意生成流程针对研究要处理的相关问题。
(4)理论研究法:搜集大量资料,找出相关理论,证明论点的准确和科学。
1.3研究现状
我国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出现较晚,因此对其的研究的也比较晚。从二十世纪九十年电视脱口秀节目开始出现算起,电视脱口秀节目在我国发展仅仅三十年。尽管如此专家学者对于其的研究也从未间断,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脱口秀的发展怎样与时代相结合,从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这个问题进行剖析,用以探索适合我国电视脱口秀发展的个性化道路。
潘洁(2008)文《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一文中以“中美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分析中美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差异,并对中国脱口秀如何取长补短,探索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张婷(2010)在《视阈下的电视脱口秀节目构成研究》一文中,挑选几档成功的脱口节224目,通过节目间的横向比较以及自身结构的纵向比较,分析和解读电视脱口秀的节目构成,探索脱口节目更加合理的构架和形式。
张潇艺(2011)在《娱乐脱口秀节目受众策略分析》一文中,从受众的角度,研究其对脱口秀节目的心理需求,进而满足受众需求的角度制定娱乐脱口秀节目的传播策略。
丁舒珊(2010)在《从《壹周立波秀》看后现代元素在娱乐脱口秀中的运用》一文中对《壹周立波秀》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节目中的后现代因素,为后现代因素在脱口秀节目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2脱口秀节目概述
2.1脱口秀的起源
脱口秀节目成型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英国的的咖啡馆,是英国贵族再次集会讨论的一种语言形式。大部分是针砭时弊,对时事要闻发表自己的看法或犀利、或讽刺、或建议亦或追捧。这就是脱口秀的雏形,通过不断的演化和改进,形成了现代的脱口秀表演。而后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广播这种新闻媒介的出现,使得脱口秀这种节目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脱口秀节目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出,满足了人人对时间发表评论、交流意见的需求。
虽然脱口秀节目起源于英国,但是他的成熟、发展和和壮大则是在X,可以说X是脱口秀节目的第二故乡。脱口秀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就算到目前为止,脱口秀表演者仍在不断的完善着自己的表演。从英国的咖啡馆开始,脱口秀谈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政治、社会热点,因此,大多数的脱口秀话题也都集中在时政要闻和社会热点话题上。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电视新闻先驱爱德华摩洛主持的节目《小世界》为代表的政治类脱口秀在X和社会风靡,出现许多以评论论政治和社会时事热点为主题的节目。经历十几年的完善发展,时政要闻类脱口秀节目的发展日趋完善,脱口秀节目开始寻找发展的新的突破口,其触角开始伸向娱乐休闲领域。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X的脱口秀节目进一步求新求变,开始探寻节目形式的突破,由单人表演转变为嘉宾访谈的形式,进一步拓宽了脱口秀节目的范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脱口秀节目正式登陆中国,最初以电视访谈的形式被引进,被称为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是我国最早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的开启了我国电视节目制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自此,电视访谈类节目开始风靡荧屏,各家省级卫视甚至央视都纷纷开始推出电视访谈类节目,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央视1962年推出的由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
2.2我国脱口秀节目繁荣类型
脱口秀在我国发展的二十多年来,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其进行分类和整理不难发现,我国的脱口秀节目按照节目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时事信息类脱口秀节目,第二类是交流谈话类脱口秀节目,第三类则是文化娱乐类脱口秀节目[2]。
(1)时事信息类脱口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脱口秀节目有欧美传入我国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变革、政治变动是当时社会关注和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脱口秀节目在此时传入我国,自然而然也就以社会变革、政治动态等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切入点打开中国市场。因此,也就造成了脱口秀从传入中国开始就与时事政治密不可分,并发展中国脱口秀节目的一大类别,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以及晚间新闻、早间新闻等各种各样的新闻节目。媒体是沟通XX与民众、国际社会的重要桥梁,党和国家希望通过电视媒体将我国的方针政策传递给社会大众,将中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方针政策广而告之,时事政治类脱口秀节目也可以看做是XX的发声筒。因此,时事信息类脱口秀节目不仅是社会民生的需要,也会国家政治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参与政治欲望越来越强,单纯的单纯的传播政治信息的脱口秀节目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一大批抓住时代脉搏对所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以及时事政治事件给予中肯而独到点评的脱口秀节目应运而生。这些时事评论类脱口秀节目以其独特、新颖的观点成功吸引了大众的关注,适时的对国家政策以及热门进行评价和解读,引导大众正确地看待时事,有效的控制社会舆论方向。这一类型的脱口秀节目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屏上,一直有着不错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上海卫视的《东方直播间》以及凤凰卫视的《锵辦三人行》等。其中,《锵锵三人行》以其专业性和独特性成为时事信息类脱口秀节目的杰出代表。
(2)交流谈话类脱口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开始重视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大家所关注视角逐从政治民生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温饱问题之后,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注意精神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希望得到更多的话语权。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看法和观点,随着民众主人翁意识的觉醒,谈话类脱口秀也就随之产生。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对于周遭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等的变化会产生感知,对于这些变化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触,因为感触不同,看法也就不尽相同,但是当通过媒体渠道向大众传输一种观点和信息后,会改变大众的某些观点和想法,这也就是媒体对于大众舆论引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交流谈话类脱口秀就是这样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它肩负着引导社会大众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社会使命,他能够对大众情感、态度以及动机等方面产生突出的影响,进而传递社会正能量。例如,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在这一方面就做的比较成功。
(3)文化娱乐类脱口秀
国家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必将带动社会文化领域的进步,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具有独具魅力东方文化特色。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国民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质量、学习教育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当今社会的中坚力量已经逐步转换为一批有着固定收入,受过高等教育并有着高质量的精神层面追求的年轻群体。这些群体一般收入较高,在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精神生活的水平。因此,其对电视脱口秀节目的需求也就不仅仅局限于时政新闻、舆论导向,开始有了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作为社会需求风向标的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及时洞悉这一类心理需求,文化娱乐类节目也就应运而生,中国电视脱口秀行业开始走向娱乐化的发展道路。电视脱口秀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自然也就顺应时代潮流,携手文化娱乐,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例如,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就是此类节目的杰出代表。
2.3《吐槽大会》节目概述
2017年由腾讯视频、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制作的网络喜剧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正式在腾讯视频开播,创造了单周超过2亿的超高播放量,成为一档现象级的网络综艺节目。《吐槽大会》遵循“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的制作主旨,以犀利、毒辣的言辞对明星身上最具争议的话题进行吐槽,开一代“吐槽”先河。节目以每期一位主嘉宾,几位辅嘉宾的形式进行制作。节目主嘉宾一般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人物,辅嘉宾则是与主嘉宾关系较近的朋友或者娱乐圈中人士。节目由主嘉宾先对自己身上的具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进行自我调侃,再由辅嘉宾轮番对主嘉宾进行吐槽,言辞犀利、字字诛心,可谓精彩纷呈、笑料不断。在节目中被吐槽者只能听不能说,只有到了自己的发言时间才能予以反击,并且每期节目都要选出本期的“吐槽王(Talk King)”。《吐槽大会》的本质是一个以嘉宾之间相互吐槽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喜剧类脱口秀表演,对于网络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吐槽和调侃,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向受众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吐槽大会》自上线以来,请过许多话题人物参加节目,例如:李小璐、周杰、张绍刚、常远等等,节目也曾经因为吐槽的尺度过大被暂停播放,但是“吐槽”类型的脱口秀节目获得的巨大成功有目共睹,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吐槽大会》的成功要素
3.1“吐槽”的节目定位
清晰的节目定位是一档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吐槽大会》就将结节目的定位放在“吐槽”上面。“吐槽”是日语“突っ込み”的翻译,是日本漫才里面的一个词,在网络的传播和扩充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一种网络文化,在现在的语言文化中,“吐槽”成为一种表达自我态度和意愿的一种方式,演变为为一种犀利、毒辣语言风格的代名词。《吐槽大会》以“吐槽”命名是一种另类交流方式的代名词,节目中嘉宾以“吐槽”的语言方式来对人和事进行评判和交流,以直切要害的交流方式传递观点,在受众在一种欢乐、直白的节目氛围中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另外,在嘉宾的选择方面,《吐槽大会》邀请娱乐圈热门人物,他们在微博上拥有庞大的粉丝数量,行事风格特立独行,广受争议。这些嘉宾自身带有较大的粉丝力量为节目的点击量和播放量提供了保障,但是,在选择嘉宾时也不仅仅只看嘉宾的热门程度,也要看嘉宾自身是否携带正能量,是否能给与大众正确的指引。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话题、段子的原创性和新鲜性收到了极大的挑战,《吐槽大会》坚持原创段子的制作理念使其以新颖性在即时、开放、广泛的网络平台上的到大众的广泛关注。
3.2优质的语言创作
脱口秀节目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如何说、说什么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争奇斗艳,脱口秀节目相对制作成本较低,也就成为各种媒体竞争最激烈的栏目。在全媒体的社会环境下,“形式是金、内容为王”成为节目成功的不变准则。具体到脱口秀节目说,语言创作的优劣就成为判断节目质量的唯一标准。《吐槽大会》以“吐槽”为形式,以热门话题、热搜人物为节目内容,个性化、原创化的语言组织方式,精密严谨的语言逻辑,合理地、巧妙地利用新兴的语言传达出喜剧内核,都是节目策划的重要环节。《吐槽大会》通过嘉宾的自嘲、嘉宾之间的黑与被黑,实现节目的喜剧化效果,大众都有探究明星生活的欲望,明星通过自我爆料和自我嘲讽的方式适当的暴露自己的生活日常,对于大众来说极具吸引力。在脱口秀节目中语言的创作只是节目成功的一半,脱口秀本质上还是一种表演的艺术,嘉宾在讲述过程中“如何说”、“何时说”都是表演的一部分,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言的配合都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

3.3观众的即时参与感
《吐槽大会》作为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利用网络即时互动的优势让观众实时的参与到节目过程中,比如利用弹幕的形式进行互动。传统的脱口秀节目只是通过主持人犀利、个性、老辣的语言风格对人们话题进行点评,属于单方面的输出没有得到观众即时的反馈,节目制作方无法了解到观众是否喜欢节目内容,对节目内容是否感兴趣。网络弹幕的出现使得节目的实时互动成为现实,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有任何的意见和感受都可以通过弹幕发送在屏幕上让所有人看到,甚至可以通过弹幕实现观众间的交流,使观众的即是参与感大大提高,因此,也就大大提高了对节目的喜爱和关注。《吐槽大会》采用相互吐槽的节目形式,让嘉宾在节目过程中享受吐槽与被吐槽的快感,让节目内容欢乐而有趣。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仅仅能感受到吐槽带来的乐趣,更能够通过明星嘉宾相互吐槽过程中的状态、表情感受到欢乐,在加上弹幕互动,使得线上线下同步狂欢,达到非同凡响的节目效果。节目组通过观众的弹幕反馈也能够准确的判断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和片段,这对于节目的优化,后期话题的开展、明星嘉宾的选择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4《吐槽大会》的节目特色
4.1强烈的对抗性
《吐槽大会》精髓在于吐槽。每期节目都会邀请一位主咖和几位为主咖关系匪浅的嘉宾,主咖和嘉宾轮流上台相互吐槽,后上台的嘉宾势必会对之前涉及自己的吐槽进行反驳,在场上形成相互进攻的态势,增加节目的对抗性,吸引观众。例如张绍刚和王自健为“争夺”主持人而引发的吐槽大战。在《吐槽大会》里,你就是要在对手的观点上跳舞,就是要撕出不一样的视角,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否则你就会被P下去。因为这种对抗性,节目也多了很多看点。对抗性之于语言类综艺节目,具有强大的群众关注度和吸引力。语言类的综艺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在于语言对话带给受众的娱乐性,而辩论的形式将这样的娱乐性大大增强,自然而然就能捕获更多的受众群。
4.2多元化的嘉宾
《吐槽大会》的嘉宾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涵盖了多个领域:既有像周杰、李小璐这样的影视明星,也有像张绍刚、王自健这样的主持人、像大张伟、薛之谦这样的歌手、像池子、李诞这样的网络红人以及其他自由职业者。从事不同行业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相互吐槽,就会碰撞出与众不同的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节目效果。节目的嘉宾都是生活中相互熟悉的朋友,缓解了节目相互“吐槽”的尴尬的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和可观性,体现着节目的真实性。从受众层面来说,节目的嘉宾涵盖了像谢飞机、池子这样的90后、00后,也有像唐国强、王刚这样的老艺术家,不同年龄层的嘉宾可以吸引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对于扩大《吐槽大会》的受众面、增加其全民接受度,从而得到更好的推广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4.3节目悬念设置
每期《吐槽大会》的最后都会有一个“talking king”环节,主咖为在他心中表现最好的人颁发奖杯。这个环节的存在使得节目有了一定的悬念,使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想要知道结果的欲望。另外,“talking king”环节的设置使受众更倾向于看完每个嘉宾的表演在做判断,这有效的弥补了某些嘉宾能力欠佳的缺陷。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设置悬念能够有效的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使观众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述社会现象或者人物事迹,会使节目显得平淡乏味,是大众产生审美疲劳,难以产生继续收看的兴趣和耐性。另外,节目悬念的设置,也能够是的节目的说服力得到强化。电视媒体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传播媒介之一,其节目形式多样,市场竞争激烈,电视脱口秀节目想要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节目制作的方法技巧,叙事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4.4融入互联网基因
“吐槽”的概念最初是由日本传入的,意思是从对方的言语或者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者关键词作为话题的切入点,发出带有讽刺意味的感慨或疑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弹幕文化的兴起,“吐槽”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关键词,《吐槽大会》作为一档网络综艺节目,充分体现了吐槽的本质,也很好的融合了网络的特色。另外,《吐槽大会》的制作团队都是年轻化的,具有网络特质的年轻人,《奇葩说》节目从拍摄、剪辑、特效的制作都是相当时尚的。在后期剪辑中,《吐槽大会》的制作团队融合了最新的电影大片、动漫、网游、流行歌曲等元素,将节目中的某个片段或某位辩手的“金句妙言”剪辑成极具视觉张力的画面,以此来凸显节目效果。
5脱口秀节目的发展与展望
5.1脱口秀节目的发展
随着自搜狐视频的综艺脱口秀《大鹏得啵得》的开播,网络视频自制节目开始兴起,脱口秀节目由电视媒体拓展到网络而媒体。自2007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创新,网络脱口秀节目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节目内容包罗万象,节目形式丰富多样,节目的话题更加新颖,节目深度不断加深。
纵观我国视频网站自制脱口秀节目,许多节目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仅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播出周期,有的还会形成系列化节目群,在形式上有助于形成较为固定的受众人群、培养用户粘性。但是,由于网络交互性,大众在选择节目时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观众可以更加随意的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和节目,这也就给脱口秀节目饿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对自由的节目题材、海量传播的诱惑使得网络脱口秀节目虽然竞争激烈,依然有许多优秀的脱口秀工作者纷纷加入视频网站自制脱口秀的行列。随着脱口秀节目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谈话模式似乎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胃口了,创新成为脱口秀节目突破瓶颈的唯一办法。
尽管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脱口秀节目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但是优质的脱口秀节目并不多。我国脱口秀行业的发展应该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参见国外脱口秀节目的成功经验,拓宽思路,增加节目空间空间,提高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优化脱口秀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探寻中国特色脱口秀节目的发展道路,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是当前脱口秀节目发展的当务之急。
5.2脱口秀节目的展望
我国电视脱口秀节目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颇具规模,但是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竞争激烈的时尚产业,脱口秀节目想要立于不败之地依然任重而道远。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我国脱口秀想要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应该注意一下几点内容:
首先,树立正确的责任观、效益观,承担起大众传播媒体引导社会正能量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一味追求效益而放弃责任。注重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同步提高,以其影响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保驾护航。
其次,兼顾文化与时尚,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携手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时尚潮流,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坚持主持王道,讲究宣传策略,保持脱口秀节目的强大生命力。
最后,优化和完善行业氛围。营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保持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脱口秀节目在我国电视行业飞速发展的二十多年以来,在取得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当今社会正处于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纸媒、网络以及新兴的自媒体种类繁多,鳞次栉比,脱口秀节目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挑战,国外优秀的脱口秀节目也纷纷踏入中国市场,同类节目之间的竞争也使得中国的脱口秀节目面临着比较和挑战。因此,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还不成熟的中国脱口秀节目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6结论
自全媒体时代,各种网络脱口秀节目不断出现,竞争异常激烈,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网络脱口秀节目想要做到脱颖而出就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节目形式和语言风格。脱口秀节目是语言和艺术与表演的艺术结合,因此好的脱口秀节目在坚持个性化、原创化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表演嘉宾表演方式的选择,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够真正成为一档高品质的脱口秀节目。本文在了解脱口秀节目起源和分类的基础上,以《吐槽大会》为例对其成功要素和节目特进行分析,以期对脱口秀节目的发展和优化提供借鉴。总结出脱口秀节目只有坚守优质的节目内容、清晰的节目定位和节目理念,选择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节目内容,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坚持多元化创作,才能够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王璐.我国电视脱口秀节目的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向研究[D].山西大学,2013.
[2]陈力丹,潘彩霞.看不见的宣传–X脱口秀节目走红的传播学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4(5):27-30.
[3]张晓婷.“脱口秀”在中国的发展和走向[J].青年记者,2007(14):107-108.
[4]宋泓.娱乐脱口秀节目的现状与走向[J].视听纵横,2006(2):42-44.
[5]吕婕.浅析国内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发展问题–以国内视频分享网站为例[J].今传媒,2014(1):52-53.
[6]殷菲.中美脱口秀节目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7]王海龙,景庆虹.吐槽弹幕与网络节目的互动性探析——以《吐槽大会》节目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3(8):47-49.
[8]肖霄.新媒体视阈中网络自制节目发展研究——以《吐槽大会》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3(10):98-100.
[9]王佳畅.纯网综艺内容化广告的表现形态与营销策略──以喜剧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7(4).
[10]曹毅.消费视域下《吐槽大会》的节目特征分析[J].大众文艺,2017(19).
[11]何沩薇,姜壮.浅析网络综艺节目《吐槽大会》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J].视听,2018(1).
[12]肖霄.新媒体视阈中网络自制节目发展研究——以《吐槽大会》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3(10):98-100.
[13]吴超凡.媒介融合时代综艺节目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发展探析——以网络综艺节目《吐槽大会》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3(21):117-11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