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国内关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中德会展人才培养的不同之处研究的比较多。基本上都是从国际出发,吸取别人的长处,同时为中国会展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可靠的借鉴依据。有些学者都用不同视角对会展专业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比如:项目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会展产业是通过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来带动当地的旅游、交通运输、饭店及相关服务业的一种新兴产业。自从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在英国举办,会展业发展至今己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工业革命以后,会展业应运而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地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中国会展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然而,中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会展人才市场需求量增多和会展人才培养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EMBOK(知识活动管理体系)的构建,对未来会展产业的研究和会展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启示意义。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国内关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中德会展人才培养的不同之处研究的比较多。基本上都是从国际出发,吸取别人的长处,同时为中国会展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可靠的借鉴依据。有些学者都用不同视角对会展专业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比如:项目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研究型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没有人基于EMBOK视角对会展经济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探讨。
  2.现实意义
  选择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作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归纳出学校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培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分析。根据EMBOK模型,明确该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不断改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三)研究内容、思路及目的

  本文通过在EMBOK的视角下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法阐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在EMBOK视角下,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

  (四)国内外研究状况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随着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对人才质与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各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险峻,促使各院校都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本校学生竞争力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必须采用活动管理知识的思维,对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创新。近年来EMBOK被引入到国内,部分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开始应用EMBOK模型。本文是基于EMBOK视角下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以下是有些学者基于不同方面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一系列研究。
  1国内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刘大可(2006)[1]和丁萍萍(2005)[2]等对会展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做出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王春雷(2010)[3]、邬适融(2009)[4]和张俐俐(2005)[5]等基于不同的视角,对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涉及到项目驱动型会展人才培养、应用型会展人才培养和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王起静(2010)[6]、邬适融(2009)[7]李瑶亭(2009)[8]和马勇(2005)[9]等分别从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证研究、基于学生就业的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会展专业的模块式课程设计和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进行探究;杨燕(2012)[10]、肖红艳(2010)[11]、徐红罡(2007)[12]和戴学锋(2006)[13]等对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德国和X等国家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为我国会展教育模式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意义。
  2国外对活动知识管理体系的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会展管理知识体系(EMBOK)的建立,对今后会展业和会展教育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EMBOK模型的知识领域主要包括管理、设计、营销、运营和风险五个部分;Getz and Wicks(1994)[14]除了一般的管理技能外,在展览管理课程中还需要反映一些类似于理解节日、仪式、宗教仪式和其他展览的历史和意义、展览的历史进展、供求趋势、动机和利益的内容、项目概念和形式、环境和文化、经济、规划的主体和理由、展览安排等方面的影响。Stafford(1994)[15]认为协调、管理、计划、行政和人际关系等业务知识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Perry et al.(1996)[16]建议会议和展览经理应掌握法律/财务、管理、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经济学/分析和道德等五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Royal et al(1998)[17]指出,策划、财务、行政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赞助知识、公共关系、协调等八个专业和技能领域对会展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Robson(2006)[18]指出创建EMBOK模型的目的是建立会议展览管理的知识和流程框架,以适应不同文化、XX、教育项目和组织的需要,为会展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提供重要的借鉴。

  (五)论文框架

  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提炼出本文的理论基础,EMBOK和会展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界定和理论等,详细叙述EMBOK的发展情况,然后使用案例分析法,叙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其课程设计做了研究。从而得出建议和结论。
  本文总分为5章,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论文框架、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案和资料来源。
  第二章,写了应用型会展人才培养的现状
  第三章,EMBOK相关理论界定和会展经济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分析。
  第四章,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归纳出学校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培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分析。
  第五章,建议
  第六章,结论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六)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根据文章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查阅会展业、会展教育、会展活动知识体系、会展人才培养、会展业发展现状和EMBOK模型等相关文献,了解到我国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待完善。
  2案例法;本文通过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这个案例,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分析。
  二应用型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如雨后初笋般发展起来。会展业是一项新兴的,综合的关联度高的服务产业,会展业使丰富的人才技术,商品和信息汇集在一起,使各行业带开放潮流中,在生产、产品、技术、销售等多方面,获取各种比较优势,增强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会展业不仅能带动职业岗位增多,还能推动和促进就业率。促进服务业发展也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激励的竞争背后,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得到会展公司的高度关注,目前对于我国也比较领先的城市而言,高素质的项目经理人较少,复合型会展人才更是“稀缺”,且大多,是半路出家,少有科班出身,现在的会展策划、设计、营销、宣传等人才,岂能满足不到1/3的市场需求。应用型会展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扩大规模,也不断地完善了相关的基础设施,使会展经济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的会展经济呈现出缺乏专业性人才的现象,会展在人才的利用过程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都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需求,人才的供需呈现出矛盾的趋势。经过调查与研究,笔者认为,在应用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落后,实践能力薄弱,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
  目前,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是会展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因为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的教学基本都是提出假设的课题,所以使实际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促使学生很难了解会展企业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不能有效的在实践中得到训练。
  2缺乏应用型专业人才来提高企业效益。
  会展业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综合性和广泛性,中小企业是会展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会展业是一个实践性产业,对理论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小,缺乏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实践人才。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但与中职学生相比,其综合素质比较高,又有很高的实践能力,因而,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更能够为中小型会展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利益。然而,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大多将自己的职业定位在管理层面,这就导致了与企业需求的相矛盾。
  3不合理的人才结构。
  在现阶段,各个院校相继开设了相关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但是各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基本相同,不能满足会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造成了会展企业人才结构的矛盾;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展览人才结构过剩;同时缺乏合格的会议服务和与节庆活动有关的专业人才。节日活动的发展是随着当地的风俗习惯而发展的,有些会展专业学生对一些地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识,缺乏组织策划能力,不能更好的了解会议程序和会议服务,才导致核心人才供给不足,人才配置不合理[19]。
  针对两个问题,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当不断探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与手段,探索出与时俱进的应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EMBOK视角下会展经理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分析

  (一)EMBOK理论概述

  EMBOK理论是由JuliaRutherford Silvers等学者参考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提出的一整套关于节事活动管理的理论知识体系,该体系由活动管理知识领域、活动流程、活动阶段划分与活动核心价值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活动管理知识领域的界定被外界广泛认为是EMBOK理论的核心。EMBOK理论将活动管理知识体系划分为管理、设计、营销、运行和风险五大领域,通过对各领域涉及要素的细分,为会展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课程设计作参考标准。全方位、系统性也正是EMBOK的理论精髓所在,作为当前全球最全面、最成熟的活动管理理论,EMBOK从活动概念的工作细分与指引、运作流程、活动运作的影响要素、范围界定等多个角度阐释了活动管理的理论体系,从而给各类活动从业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充分、灵活的使用选择,可以说,无论使用者的身份如何、目的如何,都可以在EMBOK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20]。

  (二)EMBOK视角下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王春雷在全国旅游院校优质课程建设研讨会暨首届说课大赛曾说过:活动管理知识体系是会展学科建设的灵魂和会展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而且,要提高会展专业和会展产业的地位,必须秉承活动管理的思维。同时提出四个层次。
  1以活动研究为总体框架,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推进会展科学发展
  2以EMBOK为指导,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3以贯通KSA为目标,策划和执行一系列活动
  4以活动思维为思考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
  通过以上四个层次,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完善,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多参加和策划一系列活动,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鉴定基础。

  四案例分析

  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有12个二级学院,44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是属于旅游学院。2012年,学校开始开设了“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并于同年9月招收第一届学生,迄今为止已7年。旅游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享受xxxx特殊津贴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旅游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育人理念,以“强基础、重应用、显特色、促就业”为抓手,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为旅游学院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指标具体描述效果
  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育人理念,以“强基础、重应用、显特色、促就业”为抓手,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运用能力,经济、管理、法律及会展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会展营销、会展招展、会展项目开发与管理、会议组织与管理、展位设计等岗位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旅游管理类会展商务管理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且又能把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联系起来。
  培养过程通过修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通过实践性的校园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多次在全国性的大赛中获奖;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图片展以及“一带一路”美食展等实践性的校园活动
  培养制度学分制;4年制;授予管理学学位。
  就业方向企业事业单位、展览公司、会议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广告公司、会议主题酒店、会展经济研究会、会展教育部门等。
  就业率较高
  根据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图3),了解到在人才培养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主要培养兼顾一定理论基础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为会展企业提供较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同时,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育人理念,以“强基础、重应用、显特色、促就业”为抓手,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管理能力。
  2.课程体系设计
  首先,在纵向上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包括会展专业基础课程模块(1)、专业核心课程模块(2)、专业专长课程模板(3)和专业任选课程模块(4);其次,在横向上将课程体系分为会展管理学(Ⅰ)和会展经济学(Ⅱ)两大模块。纵轴和横轴交叉,共形成了七大课程模块组合:Ⅰ-1为会展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管理学原理和会展财务管理等课程;Ⅰ-2为会展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会展市场营销、会展商务英语、节庆活动策划管理、会展信息管理、会展项目与管理、会展场馆与经营、展位空间设计等课程;Ⅰ-3为会展管理类专业任选课课程模块,包括婚庆策划管理、跨文化交流(双语)、公关礼仪、客户关系管理、奢侈品管理等课程;Ⅰ-4为会展管理类专长课课程模块,包括会展服务管理、会议运营实务、展览会管理、会展人力资源管理与实务和商务谈判等课程;Ⅱ-1为会展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会计学等课程。Ⅱ-2为会展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Ⅱ-3为会展经济类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包括会展概论和海南旅游概论。这一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将根据教学实践和认识的深化的效果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五建议

  1以活动研究为总体框架,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推进会展科学发展

  在借鉴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细分会展人才需求水平,在借鉴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优化会展专业教育模式,根据我国会展人才需求分布水平的规律,优化本科、专科、中等职业教育,优先发展在职人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培养方向是会展理论研究和展览管理的综合人才,中专职业教育的方向是专业技术人才,短期的培训方向是会展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明确的培养方向,不断完善各类人才的培训教育和培训体系,提供人才。我国会展业发展的高素质、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确定专业教学内容的方向,满足社会的需要。不仅要实事求是,而且要综合考虑行业背景、专业标准、人才市场、经典的工作任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企业要求等因素来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2增加校园会展活动创造实践机会

  实践出真理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会展活动。邀请专家和行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进行讲座结合案例。生动具体地为大家讲解,进行活动现场的模拟加强学生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办展机会。从活动策划,前期筹备到现场执行,以及后期撤场。参加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熟悉整个展览的流程和工作内容,为进入会展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3加大师资力量建设

  在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会展教师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缺乏一定的专业性,这与会展市场发展的需要相去甚远。专业会展师资存在力量不足人数少,这就使得会展人才的培养缺乏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水平层次不齐,缺乏实操能力经验不足,上课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高校聘请专业教师参与教学,也可以聘请专业会展师资,和学校以外会展公司合作聘请有实战经验的人参与授课邀请企业专业设计师。同时,可以派遣教师到相关会展企业进行培训,学校人员培训的建立,可以加强实践培训模块。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活动平台,增加教学设备投入

  鼓励实践活动企业和学校合作搭建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会展专业的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公告。
  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和学校相互理解,更好地培养会展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与实践培训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训练领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会展专业的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高校的大部分专业都是由学院出资建设相关的基础设备,提供相关平台。然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相关配套设备、交通和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校园内实现实训的目的。这就要求学校需要通过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实际培训模式和需要会展企业在学校建立相关的工作室。需要积极争取XX和有关大型会展企业的支持,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参与实际的会展工作,参与展览工作的设计服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廉价劳动力,以便达到提升企业效益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六结论

  面对会展业的迅速崛起,导致国际会展相关企业对会展人才的快速需求,会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综上所述,应以EMBOK为指导,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促进会展科学的发展,增加校园会展活动的实际机会,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活动。会展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与相关会展企业的结合,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对接起来,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培养出能够与现代会展企业发展市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大可.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态势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5):81-84.
  [2]丁萍萍.我国会展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展览,2005(2):48-52.
  [3]王春雷.项目驱动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科学,2010,24(6):84-92.
  [4]邬适融.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会展专业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09(1):104-108.
  [5]张俐俐,庞华.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旅游科学,2008(3):55-58.
  [6]王起静.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证研究[J].旅游论坛,2010(6):815-821.
  [7]邬适融.我国高校会展专业的模块式课程设计[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9):76-79.
  [8]李瑶亭.从会展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看我国会展教育—试论我国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1):84-88.
  [9]马勇,肖轶楠.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J].旅游科学,2005(19):75-78.
  [10]杨燕.英美会展专业课程体系探讨及其对中国会展专业建设的启示[J].人文地理,2012(5):153-156
  [11]肖红艳.X会展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13-19.
  [12]徐红罡,罗秋菊.国际会展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305-308.
  [13]戴学锋,金准.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会展业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5):73-78.
  [14]Getz,D.,&Wicks,B.Professionalism and certification for festival and event practitioners:Trends and issues[J].Festi-val Management&Event Tourism,1994(2):103-109.
  [15]Stafford,J.Standardsand certification for event profes-sionals[J].Festival Management&Event Tourism,1994(2):68-70.
  [16]Perry,M.,Foley,P.,&Rumpf,P.Events manage-ment:An emerging challenge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J].Festival Management&Event Tourism,1996(3/4):85-94.
  [17]Royal,C.G,&Jago,L.K.Special event accreditation:The practitioners'perspective[J].Festival Management&EventTourism,1998(4):221-230.
  [18]Royal,C.G,&Jago,L.K.Special event accreditation:The practitioners'perspective[J].Festival Management&EventTourism,1998(4):221-230.
  [19]朱晨明.应用型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
  [20]乔一博.基于EMBOK理论的景区节事设计改进路径研究—以太原双塔牡丹文化节为例[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6.15(4).56-59.

  致谢

  本论文是在xxx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构思到定稿无不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教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学风使我受益终身,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同时,我要感谢四年的大学生活,感谢所有老师同学以及我的家人和那些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与情感,是我永远的财富。最后,因本人水平有限,在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71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6月21日
Next 2021年6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