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对于企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被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会发生折旧,于是就会转移其价值。伴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消耗也会增多,消耗的价值会发生转移,成为产品成本,构成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最终会在利润中弥补。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的成本费用不同,虽然折旧总额是相同的,但每年的利润影响又是不同的,产生的税务负担也是不同的,若采用加速折旧法,会使企业延迟纳税,根据货币的时间价值相当于获得一笔无利息贷款,最终对当前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企业根据目前的状况把控对未来风险,以及根据最新的国家规定,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困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还对企业的营业能力和进步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利润;税费
引言
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固定资产对于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固定资产在使用的时候不断在消耗,而消耗的这部分价值将会被转移到产品成本,构成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最终会在利润中弥补。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好此项工作。其中的一项关键环节即为固定资产折旧,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选择相应的折旧方法,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法,虽然折旧总额是相同的,但每年对利润的影响又是不同的,产生的税务负担也是不同的,最终对当前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状况把控风险,依据最新的国家规定,谨慎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此基础上获得最多的利润。
1 固定资产折旧及会计核算的概述
1.1 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
所谓的固定资产,即为企业为了经营管理、提供劳务以及制造产品等而持有的一种非货币性资产,其使用寿命会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且在将来或许还会发生经济的流入。
所谓的固定资产折旧,即为在固定资产能够使用的寿命中,根据相应的方法分摊其成本的程序。
1.1.1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因素
在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固定资产折旧,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即为最初购买固定资产的成本。
预计净残值:根据净残率计算,不同的企业不同固定资产有不同的净残率,具有主观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特性是否容易损耗来确定,可供企业使用的时间。
1.1.2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特性和在未来可能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科学地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其中常见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年限平均法
此方法的使用非常便捷,其主要是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的平均使用寿命,将其均摊至每一个折旧项中,每期的折旧金额与计算方式相同,其计算公式如下:
第二,双倍余额递减法
此方法主要是通过直线法两倍的折旧率对折旧给予计提,在最后两年内,会将预计的净残值进行扣除,然后实施均摊处理。
第三,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受预计净残值的影响,折旧率与使用年限成正比,折旧额随着折旧年限的增加而减少。正常来说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越久,损耗率越大,使用寿命就会越短,造成前期折旧金额增加,而相对来说后期折旧金额会有所减少,这种方法更符合固定资产实际的使用的合理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1.1.3 不同折旧方法的特点
不同折旧法会具有不同的特征,适合应用在不同的情况下,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对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
表 1不同折旧方法的对比分析
折旧方法 | 年限平均法 | 加速折旧法 |
使用假设 | 固定资产折旧额大小与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损耗等是不相关的,只与时间相关 | 固定资产使用初期损耗大,应当计提较大的折旧额,在后期或期末,损耗小,可以少计提 |
优点 | 模式简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 | 考虑了无形消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
缺点 | 没有考虑固定资产使用的程度和强度;且没有考虑逐年增加的维修费 | 相对核算复杂,前期利润额减少,后期利润额增加 |
适用范围 | 固定资产使用中,使用程度和强度相同 | 利用加速折旧,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
2 固定资产折旧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伴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消耗也会增多,消耗的价值会发生转移,构成了企业的成本费用,而这部分占资金的大部分。折旧额在当期现金流量中不体现实际的影响,而消耗的这部分价值构成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最终会在利润中弥补。从而影响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最终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因此,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充分考虑未来将会面对的各种风险,依据最新的会计准则和国家政策法规,谨慎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选择正确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解决设备改造等困扰着企业的相关问题,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至关重要。
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状况
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一九九一年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且在之后迅速发展壮大,于一九九六年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格力电器已经从一家以生产、销售空调为主的企业发展成为一家以空调为主,其他各种生活家电、通信设备为辅的大型综合集团公司,企业的产品也远销海内外。而格力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佼佼者与其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生产理念等都是密不可分的。根据中标院统计的关于家电行业客户忠诚度与满意度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现如今格力一直稳坐冠军宝座。
2018年,企业营业总收入两千多亿元,其中营业收入一千九百多亿元,营业成本一千三百多亿元,净利润两百六十二多亿元,纳税一百六十多亿元,是自2006年以来行业纳税最高的企业。净利润一百三十七多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7%。格力走实体经营路线,尤其是在当前家电产业技术迅速更迭的时代下,格力一直致力于产品技术的开发,进而实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在智能化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再创全球通暖行业的新记录。可以说,格力一直坚持的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发展路线正是对“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最好的实践。
3.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结构
基于表2中的数据可知,作为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格力电器的固定资产价值较高,截止至2018年年底企业固定资产的余额达到了3,061,149.26万元,具体来说房屋建筑固定资产余额达到了1,511,160.09万元,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余额也达到了1,298,106.08万元,另外电子器械、运输设备类固定资产分别达到101,018.23万元和111,142.27万元,其他的固定资产余额的的达到了39,722.59万元。具体数据见表2:在建工程转入。
表 22018年格力电器固定资产构成与增减水平
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项目 | 房屋建筑物 | 机器设备 | 运输设备 | 电子设备 | 其他设备 | 合计 |
期初余额 | 1,360,886.47 | 1,131,168.39 | 70,113.39 | 82,539.09 | 36,227.20 | 2,680,934.54 |
本期增加额 | 150,611.76 | 189,331.41 | 33,061.72 | 31,438.46 | 3,838.83 | 408,282.19 |
其中:在建工程转入 | 62,177.40 | 39,642.33 | 0.00 | 0.00 | 0.00 | 101,819.73 |
本期减少额 | 338.14 | 22,393.72 | 2,156.88 | 2,835.28 | 343.45 | 28,067.47 |
期末余额 | 1,511,160.09 | 1,298,106.08 | 101,018.23 | 111,142.27 | 39,722.59 | 3,061,149.26 |
数据来源:格力电器2018年年度报告
图 12018年格力电器固定资产结构饼状图
结合表 2以及图 1能够清楚的更加全面的认识格力电器固定资产结构。在格力电器的固定资产中,房屋建筑物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比例为49.37%,其次是机器设备约占比例为42.41%,运输设备约占比例为3.30%,电子设备约占比例为3.63%,其他设备约占比例为1.30%。较各个固定资产项目增加额和减少额进行分析,在2018年,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额与减少额分别是408,282.19万元与28,067.47万元。在同年的年底,企业固定资产的期末要比期初增加了380,214.72万元。
房屋建筑物所所占比重最大,因此以房屋建筑物数据作为论证依据,最具代表性。
3.3 格力电器固定资产管理
3.3.1 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
所谓的固定资产,即企业为了经营管理、提供劳务以及制造产品等而持有的一种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其使用寿命会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且在将来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3.3.2 固定资产的计量
企业要结合固定资产的具体来源,根据实际成本反映计量固定资产。例如,对于构建成本而言,从根本上说,其主要指的是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在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以前形成的必要成本,例如:材料消耗成本、人工成本与机械设备损耗价款等。企业接受投入的固定成本,应通过书面投资合同与市面价值进行确认,在合同或者是协议中详细注明的不公允的价值要去除。对于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固定资产,在确定其成本时,则需要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规定进行明确。
3.3.3 固定资产的分类
基于表2中的数据可知,目前格力的固定资产主要被分成了五类,分别为房屋建筑、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其他等。
3.3.4 固定资产折旧
目前格力在计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时主要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而基于该方法下企业各项固定资产的相关指标如下表3:
表 3折旧因素
固定资产类别 | 折旧方法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使用年限(年) | 年折旧率(%) |
房屋、建筑物 | 年限平均法 | 5.00 | 20 | 4.75 |
机器设备 | 年限平均法 | 5.00 | 6-10 | 9.50-15.83 |
电子设备 | 年限平均法 | 5.00 | 2-3 | 31.67-47.50 |
运输设备 | 年限平均法 | 5.00 | 3-4 | 23.75-31.67 |
其他 | 年限平均法 | 5.00 | 3-5 | 19.00-31.67 |
数据来源:格力电器2018年年度报告
在每一年的年末格力都会对其各项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使用年限以及年折旧等进行重新的核算,当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企业则会重新调整使用寿命;企业因政策或生产经营变更企业产品、生产结构或经营方向时,也应重新核算固定资产折旧内容,并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当预计净残值实际数值与预先估算数值不相符时,需要及时调整该项的预计净残值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3.3.5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的处理
是指固定资产发生改变所产生的成本费用,会计核算方法采用改造后的后续支出核算,同时对符合该项核算项下的固定资产予以确认,并将其纳入到固定资产成本支出中,被替代的固定资产部分应在账面上有所体现,即对其进行扣除,而不符合后续支出条件的,应将其纳入到当期损益项下。
4 不同折旧方法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4.1 不同折旧方法下的折旧
由表 2和表 3可知,2018年格力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增加额62,177.40万元,预计这一新增加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为二十年,净残值为5%,年折旧率为4.75%。接下来本文将基于前文阐述的三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具体的折旧额并进行分析。
4.1.1 年限平均法折旧
根据关于年限平均法下企业年折旧率计算公式可得年限平均法下企业的折旧金额为2953.4265万元,并且该折旧额一直保持不变,具体计算情况如所示:
4.1.2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这种方法是以直线法两倍的折旧率来进行计提折旧,在最后两年,将扣除预计净残值后进行平均摊销。
表 4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计算表
单位:万元
年份 | 账面净值 | 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年摊销率 | 年折旧额 | 累计折旧 |
1 | 62,177.400 | 10% | 6,217.74 | 6,217.74 | ||
2 | 55,959.66 | 10% | 5,595.97 | 11,813.71 | ||
3 | 50,363.69 | 10% | 5,036.37 | 16,850.08 | ||
4 | 45,327.32 | 10% | 4,532.73 | 21,382.81 | ||
5 | 40,794.59 | 10% | 4,079.46 | 25,462.27 | ||
6 | 36,715.13 | 10% | 3,671.51 | 29,133.78 | ||
7 | 33,043.62 | 10% | 3,304.36 | 32,438.14 | ||
8 | 29,739.26 | 10% | 2,973.93 | 35,412.07 | ||
9 | 26,765.33 | 10% | 2,676.53 | 38,088.60 | ||
10 | 24,088.80 | 10% | 2,408.88 | 40,497.48 | ||
11 | 21,679.92 | 10% | 2,167.99 | 42,665.47 | ||
12 | 19,511.93 | 10% | 1,951.19 | 44,616.67 | ||
13 | 17,560.73 | 10% | 1,756.07 | 46,372.74 | ||
14 | 15,804.66 | 10% | 1,580.47 | 47,953.21 | ||
15 | 14,224.19 | 10% | 1,422.42 | 49,375.62 | ||
16 | 12,801.78 | 10% | 1,280.18 | 50,655.80 | ||
17 | 11,521.60 | 10% | 1,152.16 | 51,807.96 | ||
18 | 10,369.44 | 10% | 1,036.94 | 52,844.91 | ||
19 | 9,332.49 | 6223.62 | 50% | 3,111.81 | 55,956.72 | |
20 | 9,332.49 | 6223.62 | 50% | 3,111.81 | 59,068.53 |
4.1.3 年数总和法折旧
采用年数总和法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表 5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表
单位:万元
年份 | 尚可使用年限 | 原价-预计净残值 | 变动折旧率 | 年折旧额 | 累计折旧 |
1 | 20 | 59068.53 | 9.52% | 5625.57 | 5625.57 |
2 | 19 | 59068.53 | 9.05% | 5344.30 | 10969.87 |
3 | 18 | 59068.53 | 8.57% | 5063.02 | 16032.89 |
4 | 17 | 59068.53 | 8.10% | 4781.74 | 20814.62 |
5 | 16 | 59068.53 | 7.62% | 4500.46 | 25315.08 |
6 | 15 | 59068.53 | 7.14% | 4219.18 | 29534.27 |
7 | 14 | 59068.53 | 6.67% | 3937.90 | 33472.17 |
8 | 13 | 59068.53 | 6.19% | 3656.62 | 37128.79 |
9 | 12 | 59068.53 | 5.71% | 3375.34 | 40504.13 |
10 | 11 | 59068.53 | 5.24% | 3094.07 | 43598.20 |
11 | 10 | 59068.53 | 4.76% | 2812.79 | 46410.99 |
12 | 9 | 59068.53 | 4.29% | 2531.51 | 48942.50 |
13 | 8 | 59068.53 | 3.81% | 2250.23 | 51192.73 |
14 | 7 | 59068.53 | 3.33% | 1968.95 | 53161.68 |
15 | 6 | 59068.53 | 2.86% | 1687.67 | 54849.35 |
16 | 5 | 59068.53 | 2.38% | 1406.39 | 56255.74 |
17 | 4 | 59068.53 | 1.90% | 1125.11 | 57380.86 |
18 | 3 | 59068.53 | 1.43% | 843.84 | 58224.69 |
19 | 2 | 59068.53 | 0.95% | 562.56 | 58787.25 |
20 | 1 | 59068.53 | 0.48% | 281.28 | 59068.53 |
4.1.4 不同折旧方法下折旧对比分析
表 6折旧额汇总表
单位:万元
年份 | 年限平均法 | 双倍余额递减法 | 年数总和法 |
1 | 2953.4265 | 6217.74 | 5625.57 |
2 | 2953.4265 | 5595.97 | 5344.30 |
3 | 2953.4265 | 5036.37 | 5063.02 |
4 | 2953.4265 | 4532.73 | 4781.74 |
5 | 2953.4265 | 4079.46 | 4500.46 |
6 | 2953.4265 | 3671.51 | 4219.18 |
7 | 2953.4265 | 3304.36 | 3937.90 |
8 | 2953.4265 | 2973.93 | 3656.62 |
9 | 2953.4265 | 2676.53 | 3375.34 |
10 | 2953.4265 | 2408.88 | 3094.07 |
11 | 2953.4265 | 2167.99 | 2812.79 |
12 | 2953.4265 | 1951.19 | 2531.51 |
13 | 2953.4265 | 1756.07 | 2250.23 |
14 | 2953.4265 | 1580.47 | 1968.95 |
15 | 2953.4265 | 1422.42 | 1687.67 |
16 | 2953.4265 | 1280.18 | 1406.39 |
17 | 2953.4265 | 1152.16 | 1125.11 |
18 | 2953.4265 | 1036.94 | 843.84 |
19 | 2953.4265 | 3111.81 | 562.56 |
20 | 2953.4265 | 3111.81 | 281.28 |
合计 | 59068.53 | 59068.53 | 59068.53 |
图 2折旧额折线分析
从表 6和图 2可以看出,基于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其年折旧金额也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基于年限平均法下,企业每一年的折旧额都是相同的。而基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且降幅较大,其中第一年折旧额为6217.74万元,第二十年折旧额为3111.81万元,而且在第八年的时候基于该种方法下的折旧额就开始低于年限平均法的折旧额。在年数总和法的基础上会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越来越少,首年折旧额是5625.57万元,第20年是281.28万元,也因此从第十一年开始在这种方法下的折旧额就开始低于年限平均法的折旧额。
以上三种折旧计算方法得出的总额相等,均是59068.53万元,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各有优点。珠海格力电器一般通过年限平均法计算当期折旧金额。通常来讲,固定资产同使用年限的增加而损耗率增加;加速折旧方法在前期折旧计算金额较大,其呈现出逐渐递减规律,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越多,使用效率降低的情况下,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法更加合乎固定资产随使用年限增加,损耗增加的实际情况,更符合配比原则。
4.2 不同折旧方法计算利润与所得税
利润总额为2219080.79万元,设定折现率8%。
4.2.1 年限平均法下的利润与所得税
基于年限平均法的情况下,每一年会具有相同的折旧额,会具有相同的结转分摊计入经营成本。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时如果采用平均年限法,每年的企业利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年折旧额=2953.4265万元
税前利润=2219080.79-2953.4265=2216127.3635万元
应纳所得税=2216127.3635*25%=554031.84万元
20年合计累计应纳所得税=554031.84*20=11080636.82万元
4.2.2 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的利润与所得税
初期固定资产相对于末期来说,使用情况会更加复杂,固定资产在初期使用阶段的效益收入要相对于末期来说更多。对此,初期折旧金额比末期折旧金额更多,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初期折旧金额比末期折旧金额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期固定成本的费用比例,利润变化与实际成本支出相关联,使得企业利润发生剧烈波动。
表 7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税前利润指标
单位:万元
年份 | 未扣除折旧利润 | 年折旧额 | 税前利润 | 所得税 |
1 | 2219080.79 | 6217.74 | 2212863.05 | 553215.76 |
2 | 2219080.79 | 5595.97 | 2213484.82 | 553371.21 |
3 | 2219080.79 | 5036.37 | 2214044.42 | 553511.11 |
4 | 2219080.79 | 4532.73 | 2214548.06 | 553637.01 |
5 | 2219080.79 | 4079.46 | 2215001.33 | 553750.33 |
6 | 2219080.79 | 3671.51 | 2215409.28 | 553852.32 |
7 | 2219080.79 | 3304.36 | 2215776.43 | 553944.11 |
8 | 2219080.79 | 2973.93 | 2216106.86 | 554026.72 |
9 | 2219080.79 | 2676.53 | 2216404.26 | 554101.06 |
10 | 2219080.79 | 2408.88 | 2216671.91 | 554167.98 |
11 | 2219080.79 | 2167.99 | 2216912.80 | 554228.20 |
12 | 2219080.79 | 1951.19 | 2217129.60 | 554282.40 |
13 | 2219080.79 | 1756.07 | 2217324.72 | 554331.18 |
14 | 2219080.79 | 1580.47 | 2217500.32 | 554375.08 |
15 | 2219080.79 | 1422.42 | 2217658.37 | 554414.59 |
16 | 2219080.79 | 1280.18 | 2217800.61 | 554450.15 |
17 | 2219080.79 | 1152.16 | 2217928.63 | 554482.16 |
18 | 2219080.79 | 1036.94 | 2218043.85 | 554510.96 |
19 | 2219080.79 | 3111.81 | 2215968.98 | 553992.25 |
20 | 2219080.79 | 3111.81 | 2215968.98 | 553992.25 |
4.2.3 年数总和法下的利润与所得税
根据年数总和法企业每年所计提的折旧金额是不一样的,第一年计提的折旧金额最高,达到了5625.57万元,之后呈现递减的趋势。而这也就意味着随着固定资产被使用的年限越久,其维修时所产生的费用逐步上升,但是为企业创造的经济利益却逐渐降低,年数总和法较双倍余额递减法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这种折旧方法使得企业利润的变化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更能使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在财务报表中客观的反映。
表 8年数总和法下税前利润指标
单位:万元
年份 | 未扣除折旧利润 | 年折旧额 | 税前利润 | 所得税 |
1 | 2219080.79 | 5625.57 | 2213455.22 | 553363.80 |
2 | 2219080.79 | 5344.30 | 2213736.49 | 553434.12 |
3 | 2219080.79 | 5063.02 | 2214017.77 | 553504.44 |
4 | 2219080.79 | 4781.74 | 2214299.05 | 553574.76 |
5 | 2219080.79 | 4500.46 | 2214580.33 | 553645.08 |
6 | 2219080.79 | 4219.18 | 2214861.61 | 553715.40 |
7 | 2219080.79 | 3937.90 | 2215142.89 | 553785.72 |
8 | 2219080.79 | 3656.62 | 2215424.17 | 553856.04 |
9 | 2219080.79 | 3375.34 | 2215705.45 | 553926.36 |
10 | 2219080.79 | 3094.07 | 2215986.72 | 553996.68 |
11 | 2219080.79 | 2812.79 | 2216268.00 | 554067.00 |
12 | 2219080.79 | 2531.51 | 2216549.28 | 554137.32 |
13 | 2219080.79 | 2250.23 | 2216830.56 | 554207.64 |
14 | 2219080.79 | 1968.95 | 2217111.84 | 554277.96 |
15 | 2219080.79 | 1687.67 | 2217393.12 | 554348.28 |
16 | 2219080.79 | 1406.39 | 2217674.40 | 554418.60 |
17 | 2219080.79 | 1125.11 | 2217955.68 | 554488.92 |
18 | 2219080.79 | 843.84 | 2218236.95 | 554559.24 |
19 | 2219080.79 | 562.56 | 2218518.23 | 554629.56 |
20 | 2219080.79 | 281.28 | 2218799.51 | 554699.88 |
4.3 不同折旧方法对税前利润的对比分析
表 9不同折旧方法对税前利润的对比分析
单位:万元
年份 | 年限平均法 | 双倍余额递减法 | 年数总和法 |
1 | 2216127.36 | 2212863.05 | 2213455.22 |
2 | 2216127.36 | 2213484.82 | 2213736.49 |
3 | 2216127.36 | 2214044.42 | 2214017.77 |
4 | 2216127.36 | 2214548.06 | 2214299.05 |
5 | 2216127.36 | 2215001.33 | 2214580.33 |
6 | 2216127.36 | 2215409.28 | 2214861.61 |
7 | 2216127.36 | 2215776.43 | 2215142.89 |
8 | 2216127.36 | 2216106.86 | 2215424.17 |
9 | 2216127.36 | 2216404.26 | 2215705.45 |
10 | 2216127.36 | 2216671.91 | 2215986.72 |
11 | 2216127.36 | 2216912.80 | 2216268.00 |
12 | 2216127.36 | 2217129.60 | 2216549.28 |
13 | 2216127.36 | 2217324.72 | 2216830.56 |
14 | 2216127.36 | 2217500.32 | 2217111.84 |
15 | 2216127.36 | 2217658.37 | 2217393.12 |
16 | 2216127.36 | 2217800.61 | 2217674.40 |
17 | 2216127.36 | 2217928.63 | 2217955.68 |
18 | 2216127.36 | 2218043.85 | 2218236.95 |
19 | 2216127.36 | 2215968.98 | 2218518.23 |
20 | 2216127.36 | 2215968.98 | 2218799.51 |
合计 | 44322547.27 | 44322547.27 | 44322547.27 |
图 3税前利润折线分析
基于表9以及图3中的数据可知,如果企业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法不同,那么其也会获得不同的税前利润,具体来说基于年限平均法计算下格力的税前利润达到2216127.36万元,而且每一年的税前利润都是相同的。如果采用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那么企业每年的税前利润都会发生改变,首年税前利润是2212863.05万元。并且从第一年一直到第十八年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也因此在第八年的时候基于这种方法的税前利润就高于年限平均法的税前利润。基于年数总和法,企业的税前利润也都是不断变化的,并且一直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第一年的税前利润为2213455.22万元从第十一年开始年限平均法的税前利润比年数总和法的税前利润少。
年限平均法下每年需要交纳的所得税额是相等的;加速折旧法在最初几年折旧金额较大,所得税金额比例较小,所应缴纳所得税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初期较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延迟纳税,进而有效获得前期减少税费支出的货币时间价值。
4.4 不同折旧方法对所得税的对比分析
表 10不同折旧方法对所得税的对比分析
单位:万元
年份 | 年限平均法 | 双倍余额递减法 | 现金流出差额 | 年数总和法 | 现金流出差额 |
1 | 554031.84 | 553215.76 | 816.08 | 553363.8 | 668.04 |
2 | 554031.84 | 553371.21 | 660.63 | 553434.12 | 597.72 |
3 | 554031.84 | 553511.11 | 520.73 | 553504.44 | 527.4 |
4 | 554031.84 | 553637.01 | 394.83 | 553574.76 | 457.08 |
5 | 554031.84 | 553750.33 | 281.51 | 553645.08 | 386.76 |
6 | 554031.84 | 553852.32 | 179.52 | 553715.40 | 316.44 |
7 | 554031.84 | 553944.11 | 87.73 | 553785.72 | 246.12 |
8 | 554031.84 | 554026.72 | 5.12 | 553856.04 | 175.8 |
9 | 554031.84 | 554101.06 | -69.22 | 553926.36 | 105.48 |
10 | 554031.84 | 554167.98 | -136.14 | 553996.68 | 35.16 |
11 | 554031.84 | 554228.20 | -196.36 | 554067.00 | -35.16 |
12 | 554031.84 | 554282.40 | -250.56 | 554137.32 | -105.48 |
13 | 554031.84 | 554331.18 | -299.34 | 554207.64 | -175.8 |
14 | 554031.84 | 554375.08 | -343.24 | 554277.96 | -246.12 |
15 | 554031.84 | 554414.59 | -382.75 | 554348.28 | -316.44 |
16 | 554031.84 | 554450.15 | -418.31 | 554418.60 | -386.76 |
17 | 554031.84 | 554482.16 | -450.32 | 554488.92 | -457.08 |
18 | 554031.84 | 554510.96 | -479.12 | 554559.24 | -527.4 |
19 | 554031.84 | 553992.25 | 39.59 | 554629.56 | -597.72 |
20 | 554031.84 | 553992.25 | 39.59 | 554699.88 | -668.04 |
合计 | 11080636.82 | 11080636.82 | 11080636.82 |
图 4所得税折线分析
年限平均法下每年需要交纳的所得税额是相等的;而加速折旧法下最初几年企业的折旧额较大,所得税额应缴纳的金额较小,而后期则会增加,尽管抵减的税费总额不变,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纳税。
根据表 10和图 4可知,以上三种固定资产折旧法,使得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金额是相等的,均为11080636.82万元,但是按照理论来说,三种固定资产折旧金额时间价值应有所不同,其主要差别在折旧额与应交所得税间的算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初始年限一年内,所得税最低缴纳553215.76万元,年数总和法应缴纳553363.80万元,平均年限法应缴纳税额为554031.84万元,后者均高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格力电器在购置房屋建筑物的前8年,假如企业选择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折旧给予计提,那么本公司的应纳税额要比采用年限平均法降低2946.15万元;在购置房屋建筑物的前8年,年限平均法与之对比,如果运用年数总和法进行折旧时,格力电器应缴纳税额相应地减少3516万元。企业当年应缴纳的税额是正数时,现金流量增加相同金额,二者呈现出互补关系,企业若使用加速折旧方法,涉及多个固定资产项目,会获得一部分资金盈利。
4.5 不同折旧方法的现值对比分析
表11 年限平均法分析现值
单位:万元
年限 | 所得税 | 现值系数 | 现值 |
1 | 554031.84 | 0.925 | 512479.45 |
2 | 554031.84 | 0.857 | 474805.29 |
3 | 554031.84 | 0.793 | 439347.25 |
4 | 554031.84 | 0.735 | 407213.40 |
5 | 554031.84 | 0.680 | 376741.65 |
6 | 554031.84 | 0.630 | 349040.06 |
7 | 554031.84 | 0.583 | 323000.56 |
8 | 554031.84 | 0.540 | 299177.19 |
9 | 554031.84 | 0.500 | 277015.92 |
10 | 554031.84 | 0.463 | 256516.74 |
11 | 554031.84 | 0.428 | 237125.63 |
12 | 554031.84 | 0.397 | 219950.64 |
13 | 554031.84 | 0.367 | 203329.69 |
14 | 554031.84 | 0.340 | 188370.83 |
15 | 554031.84 | 0.315 | 174520.03 |
16 | 554031.84 | 0.291 | 161223.27 |
17 | 554031.84 | 0.270 | 149588.60 |
18 | 554031.84 | 0.250 | 138507.96 |
19 | 554031.84 | 0.231 | 127981.36 |
20 | 554031.84 | 0.214 | 118562.81 |
合计 | 11080636.82 | 5434498.33 |
表 11双倍余额递减法分析现值
单位:万元
年限 | 所得税 | 现值系数 | 现值 |
1 | 553215.76 | 0.925 | 511724.58 |
2 | 553371.21 | 0.857 | 474239.12 |
3 | 553511.11 | 0.793 | 438934.31 |
4 | 553637.01 | 0.735 | 406923.21 |
5 | 553750.33 | 0.680 | 376550.23 |
6 | 553852.32 | 0.630 | 348926.96 |
7 | 553944.11 | 0.583 | 322949.41 |
8 | 554026.72 | 0.540 | 299174.43 |
9 | 554101.06 | 0.500 | 277050.53 |
10 | 554167.98 | 0.463 | 256579.77 |
11 | 554228.20 | 0.428 | 237209.67 |
12 | 554282.40 | 0.397 | 220050.11 |
13 | 554331.18 | 0.367 | 203439.54 |
14 | 554375.08 | 0.340 | 188487.53 |
15 | 554414.59 | 0.315 | 174640.60 |
16 | 554450.15 | 0.291 | 161344.99 |
17 | 554482.16 | 0.270 | 149710.18 |
18 | 554510.96 | 0.250 | 138627.74 |
19 | 553992.25 | 0.231 | 127972.21 |
20 | 553992.25 | 0.214 | 118554.34 |
合计 | 11080636.82 | 5433089.47 |
表 12年数总和法分析现值
单位:万元
年限 | 所得税 | 现值系数 | 现值 |
1 | 553363.80 | 0.925 | 511861.52 |
2 | 553434.12 | 0.857 | 474293.04 |
3 | 553504.44 | 0.793 | 438929.02 |
4 | 553574.76 | 0.735 | 406877.45 |
5 | 553645.08 | 0.680 | 376478.66 |
6 | 553715.40 | 0.630 | 348840.70 |
7 | 553785.72 | 0.583 | 322857.08 |
8 | 553856.04 | 0.540 | 299082.26 |
9 | 553926.36 | 0.500 | 276963.18 |
10 | 553996.68 | 0.463 | 256500.46 |
11 | 554067.00 | 0.428 | 237140.68 |
12 | 554137.32 | 0.397 | 219992.52 |
13 | 554207.64 | 0.367 | 203394.20 |
14 | 554277.96 | 0.340 | 188454.51 |
15 | 554348.28 | 0.315 | 174619.71 |
16 | 554418.60 | 0.291 | 161335.81 |
17 | 554488.92 | 0.270 | 149712.01 |
18 | 554559.24 | 0.250 | 138639.81 |
19 | 554629.56 | 0.231 | 128119.43 |
20 | 554699.88 | 0.214 | 118705.77 |
合计 | 11080636.82 | 5432797.82 |
由表 11、表 12和表 13可知,基于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其所产生的现值也是不一样的,采用年限平均法以及双倍余额递减法对现值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分别是5434498.33万元与5433089.47万元,而基于年数总和法下分析的现值为5432797.82万元。从上述三项数据可以看出基于年限平均法下所产生的现值是最高的,这主要是因为基于这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企业新购买的固定资产折旧时,其计提的金额都会比双倍余额递减法高出1408.86万元,会比年数总和法高出1697.51万元,具体偏高金额分别为1408.86万元、1697.51万元。
格力电器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若采用年限平均法,与其他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当期的平均折旧额与当期应缴纳税额相等,而按照货币的时间价值进行计算,加速折旧方法初期应缴税额较少,以后呈递增规律变化。对于发展初期的企业来说,资金需求较大,采用这种折旧法能够帮助企业在同等情况下,相当于获得一笔无利息贷款,有利于扩大企业的投资,促进企业的发展。
5 总结
固定资产在使用的时候不断在消耗,而消耗的这部分价值将会被转移,构成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最终会在利润中弥补。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的各期成本费用不同,虽然总额是相同的,但每年的对利润的影响又是不同的,产生的税务负担也是不同的,根据货币时间价值,加速折旧费延缓纳税,相当于获得一笔无利息贷款。
企业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法,应结合企业的经营性质、所处阶段、当期需求而定,但是无论是哪种折旧法,折旧总额是相等的,差别在于不同折旧法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各期折旧额不相等,使得各不同期限内成本费用有所差异,税前利润与应交纳税额会出现改变。在此情况下,企业就要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条件,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状况、模式,风险偏好、资金利用率、折旧的年限等多种因素,选择符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折旧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出降费效应,实现节税与降费,获得最大经营利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煜博.浅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9(23):133-134.
[2] 郑晓洁.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以福建漳州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2(01):6-12.
[3] 刘俊,冯巧玲,张庆张,艺周密.浅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纳税,2019,13(10):207.
[4] 朱蕾,朱小静.折旧方法对公司盈利的影响——以一汽轿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08):32-34.
[5] 肖桂波.浅析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政策对企业会计的影响[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2):216-217.
[6] 梁晓冬.浅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235-236.
[7] 马翊钊.浅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税后利润的影响——以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2):213-214.
[8] 张月,吕文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基于加速折旧法下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论,2017(22):93-94.
[9] 宋洁.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利润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7(03):174+176.
[10] 金成瑜.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5(20):158-160.
[11] 李壮志.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其影响[J].企业家天地,2012(05):84-89.
[12] 柳险峰.浅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会计核算[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5(02):71-7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