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调查小学生普遍的心里状态,了解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家庭和社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对策。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用省编教材。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认可度不高,认为枯燥无味。从心理健康课的设置上可知,小学的学生新入学就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上课频率为一年级到四年级是每周一节,到了五六年级后,心理健康课调整为间周一节,课程相应减少了。而有研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分年级、大小、时间,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何况五六年级的学生伴随着年龄增大,并且处于青春期、叛逆期还有小升初的压力,这几种问题叠加,心理问题势必增多,所以心理健康课的设置不合理。

(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然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大多数由非专业人员从事,多是语文教师或是道德与法制老师、校医等。这些老师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不能得心应手,在授课时也常常照本宣科。专业心理教师业务水平高但是人数偏少。小学大部分都是兼职心理教师,而专职老师较少。由于专职心理教师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所以他们在心理教学的过程中就得心应手,也相应的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学生对各类教师会表现出不同的喜爱程度。

(三)家校合作一体化水平较低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在于家庭、表现在于学校,因此家长和学校都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家庭与学校之间是不经常进行联系与沟通的。家长和心理教师缺乏沟通,就不能形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力。家校互动不充分,因为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在了解方面有所欠缺,而学校方面,心理健康教师大多都由兼职教师担任,他们事务繁忙,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就造成了家校联系的断裂。

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的改进策略

(一)重视课程主渠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学校在实施省编教材的同时,应该基于本校实际,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共同研究讨论,集思广益,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需要推荐适合他们使用的心理健康书籍作为补充。改革课程实施方式,采用多种授课方法,比如行为改变法、角色扮演法、自我调控法、活动体验法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效果。例如,针对目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与人交往不多,角色单一的情况。但是他们又有着和同伴交往希望改善人际关系的愿望,却因锻炼机会少,又不知如何做才能改变现状。教师可有意识的在学生中展开培养训练,让学生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或者设计一定的交往情境,在情境中讨论和体验,感悟人际交往的乐趣与技巧。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没有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优秀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匮乏,是小学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障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性强,所以要尽量吸收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加入,但数量不可能很多。所以工作的重点还要放在现有教师上面,而现有心理学教师虽然有从事心理健康教学的经验,但是一般都没有经过专业而系统的心理学专门教育,对于这些教师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所谓请进来就是请大专院校的心理学专家学者和兄弟学校的有经验名师到小学,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走出去就是让小学的老师到名校进修,学习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和吸收最新的教学理念,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他们心理学素养和技能。教师也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刻苦学习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并提高自己。学校还应该定期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考核和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再培训与再学习。另外也要在评优评级中适当倾向于心理健康老师,使他们有更多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三)家校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巨大,但是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思想观点参差不齐,有的家长不愿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学校进行沟通。为了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学校要尽可能的向家长传递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有时缺乏与家长的沟通,没有争取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导致了家校合作的不畅。学校应该发现双方合作的共同点,积极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协调一致,以将效果最大化。学校在开展活动时,要鼓励家长的参与,让家长切实融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普及相关知识。要帮助家长掌握沟通技巧,为家长与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使学生能在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增进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学校要把家校合作开展的优劣作为评价老师心理健康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促使家校合作切实有效地融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当中。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具有意义。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发展良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可忽视。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待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果不佳;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使用情况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家校合作不理想等问题。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应该深入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要不断充实对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性的认识,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活动、家校合作以及心理咨询室等方面改进策略,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

参考文献

[1]丛乃贤.朝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及可行性建议[J].辽宁教育,2017(12):37-42.

[2]傅文弟.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8):42-44.

[3]何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4]白亮,颜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兰州市秦安路小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8).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1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906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4月17日
Next 2023年4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