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子音乐就是把音乐和现代科技相互结合,最早的电子音乐是在西方先发展起来的,中国是在1980年左右才开始发展电子音乐,中国比西方国家的电子音乐发展要落后40年左右。中国电子音乐能有今天这种飞速发展的局面,全都仰赖音乐家和音乐制作人的创作精神不断努力创作新的电子音乐,加上广大爱好者对电子音乐的喜爱与支持才让中国的电子音乐有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电子音乐以自己独有的语言和创作的方法,为世界的电子音乐的发展贡献属于中国自己的智慧和思维。
关键词:动漫游戏类音乐;电子音乐;影响;发展;市场
引言
在现代流行音乐发展的过程当中,曾有人说过这里有三个以音乐为形式的里程碑——1964年的摇滚乐崛起,1983年电子音月诞生还有1991年说唱的出现,这三个阶段都是电子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见证了每一次电子音乐的变革和进步。
在消费升级的热潮和音乐的分众化的趋势下,电子音乐爱好者越来越多,为了满足需要相对的电子音乐曲目还有一些以电子音乐为元素的电视节目和综艺节目逐渐盛行了起来,与之相对的电子音乐节也在各地举办起来,不过中国因为其电子音乐文化发展过晚,所以这些与电子音乐有关的产业近年来在中国电子音乐市场屡屡碰壁。
国内电子音乐最真实的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尼尔森调研这一业内权威调研机构近日完成了一项调研报告,并由网易旗下的电音品牌放刺FEVER进行发布的《2019中国电音市场洞察报告》,这份报告深度解析了中国目前电子音乐市场的用户、电子音月的产品消费以及电音爱好者们的行为模式这三方面内容,全面的描绘了中国电音市场的当下的情况以及以后的发展还有潜力,这份报告为人们详细解析了当下电音的情况。
1 电子音乐和动漫游戏类音乐的文化和市场
1.1 电子音乐的文化和市场
电子音乐是就是用电子乐器演奏,用电子音乐技术进行制作的一种音乐形式,最近几年由于人们对于新鲜艺术形式的追求,使得电子音乐频繁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使用电子机械制造的电子乐器有电吉他,电钢琴,电风琴等,用电子合成的合成音乐,电脑制作音乐等,数字制作和机械制作就是其中的区分方式。电子音乐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与西方音乐,主要是欧洲的音乐一起发展,因为电子音乐最早就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的电开始普及,这给了电子音乐发展的最基础的东西,但是从1960年代以后,因为摩尔定律创造出了相对而言可以负担的音乐科技,这就让电子音乐文化在不同的国家的不同流行艺术领域盛兴了起来,这使得电子音乐文化和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今天电子音乐已经在多个国家对多种流行艺术形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目前来说推行电子音乐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推行电音节,参加电子音乐节可以让参与者直接感受到电子音乐文化的魅力,用这种方法来壮大电子音乐爱好者的队伍,线上的方法就是推出一些和电子音乐相关的节目,比如电音演出现场直播、电音相关的综艺节目等,为了使电子音乐作品和内容不断创新,国内外还会推出百大DJ、优秀电音作品等鼓励DJ和音乐制作人的活动,国际著名的百大DJ甚至能直接抬高一场电子音乐节的票价和参与人数。
电子音乐的市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很大的,由于西方国家电子音乐文化相对发达所以,电子音乐市场较为成熟,参加电子音乐演出的人群比例在过去的三年占到15%—35%,每一个电子音乐爱好者在电子音乐演出现场的平均消费大约在700元左右,中国目前电子音乐的受众大约有4亿人,中国现在的电音市场只有10亿左右,按照4亿受众,700元人均消费,15%的演出参与率,保守估计中国音乐市场成熟时期可以达到70亿元左右。
1.2动漫游戏类音乐文化和市场
日本拥有非常成熟的动漫音乐文化,围绕着动漫发行的音乐专辑可能包括:OST、角色歌CD、Drama等。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成熟,备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市场越来越大使得日本的动漫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在日本的动漫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很多和动漫产业息息相关的文化产业,比如动漫周边,剧场版动漫,食品和服装。这些产业和动漫产业紧紧相依,这这之中商业价值最为可观的要数日本的动漫音乐产业,因为市场的需求技术的提升让动漫音乐和动漫产业互相影响一起迅速发展,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产业的存在,日本的动漫产业才能发展的如此迅速。现在日本动漫音乐有专门的体系一部动漫当中包括:OP、ED、IN等音乐,动漫当中存在很多动漫音乐的专有名词:Opening Song(片头曲);Ending Song(片尾曲);Interlude(插曲);Track(音轨);Character Song(角色歌)。
BGM(Background Music):在动画、游戏等媒体作品中通常作为背景音乐,配合情节的发展,衬托的音乐,通常无人声。游戏的主题曲及配乐等。
CS(Character Song):专门为动漫、游戏的某一个单一角色设计的角色歌,一般情况都是角色声优担当以这个角色的形象进行演唱。
在其他情况下CS还会以commercialsong的意思为解释,用于广告当中的歌曲。
COLLECTION:选集或合集。有BEST COLLECTION(精选集)、THEMES COLLECTION(主题歌集)、SINGLE COLLECTION(单曲集)等。
IMAGE ALBUM:印象曲集合形式。曲子本身并不是对原来需要和动漫剧情相互配合是的再现效果,而是将原来的曲子以另一种表演形式进行再现,让曲子与原来的剧情分开形成独立的曲目形式,这样方便演唱会等需要现场演奏的时候使用。
IMAGE SONG:印象曲中单一出现的曲目,和上述一样,也属于印象曲。
MIX/REMIX:将一张专辑或者是一首曲子的音进行混合形成。和印象集又有点不同,混音版的乐曲在原曲的基础上,将不同的音轨混合到一起,混合进一些其他的音乐元素或音乐形式,让人们听起来感觉和原曲区别很大。
ARRANGE:将一首曲子重新进行编写,让其他的音乐家或者是艺人用来演出不同的版本,更适合不同音乐人演出,将歌曲的原曲改编后的版本。
INSTRUMENTAL:一般和CD主打歌共同收录,常见于单曲CD,是主打歌的乐器版,有些是有声版的伴奏,有些是重新制作而有别于有声版的纯音乐演奏版本。
LIVE:让人们能感受到演唱会的现场效果而将演唱会做成现场实况录音的形式而成。
VOCAL:歌曲带,不是纯音乐形式,有人声演唱,有时也会被用来指演唱歌手
DRAMA:一群声优以类似广播剧的形式,用语言,音效等形式来演出一个剧本,没有图像和画面纯音效,作为动漫的衍生物品出现
THEME SONGS:动漫系列歌曲中最为有名的一首歌曲,也叫主题曲
BONUS TRACK:在CD后特别附加的音轨。
SINGLE CD:发行歌曲的一种形式,也被叫做单曲CD,通常包括一首主打歌和一、两首副歌,有时也收录主打歌和副歌的instrumental版本。一般是为了推销已发行或将要发行的专辑而出版。
C/W(Coupled with):单曲中除了主打歌曲以外的歌,统称副歌,专辑当中不收录。CD number:CD编号:每部动漫发行的CD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编号,编号一般在日本被称作品番,编号的组成就是自己公司的名字的代码加上数字组成的,最初发行的和后来通常发行的会区别开来,每一张CD还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条形码,只要扫描条形码,就能找到与之对应的那张CD,CD的条形码都是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只有官方发行的CD才有相对应的CD编号和条形码,同人发行的CD专辑是没有这些东西的。
不管怎么说动漫音乐还是要为动漫本身服务,能不能创作出一首好听的动漫歌曲和为它选择一个合适的作曲家息息相关。
中国的音乐产业正在高速发展当中,除了传统的音乐产业发展越来越完善以外,新兴的音乐产业就像动漫音乐和电子音乐这类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中,中国是一个注重文化发展的国家,为了鼓励新兴音乐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大量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使得新兴音乐产业得到很好的发展机会,特别是我国刚刚起步的动漫音乐和游戏音乐产业,在政策的扶持下得到高速发展,虽然现在可能跟西方发达国家还有日本这样的动漫音乐产业成熟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相信以现在的发展速度很快就可以追上的。
近年发展起来,虽然和一些已经形成动漫音乐产业的国家比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中国动漫音乐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游戏方面随着手游市场的开发,游戏制作要求更高,对游戏音乐的资源投入更大,虽然还不能作为独立产业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几年来中国的动漫音乐随着《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国产动漫一步步发展,动漫音乐产业也在扎实稳固的发展中,相信不久以后一定也能像日本那样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产品文化。
2电子音乐和动漫游戏类音乐的发展
2.1电子音乐的发展
电子音乐出现之前有一大批的音乐制作人和作曲家为了找到新的音乐艺术形式而不断地努力,后来有人想到用一些电子机械来和音乐相互结合制作出了最早的电子音乐,最早一批的电子乐器在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当时第一部电子乐器因为声音太大后来被改名叫做特雷门,这一时期发展了录音艺术,让电子音乐的发展有了跃进式的提升。
第二次巨大发展是在20世纪中期,这段时间录音艺术迅速发展,特别是磁带录音技术的发明让音乐家、音乐制作人还有作曲家创作和发挥的空间巨大提升,加速放缓播放、预先录制、无止境的循环播放、保真程度提高、这些技术的提升又带动着电子音乐发展大大加速。
这些电子乐器最早都是在西方国家发展,日本在二战时期还未开始发展电子音乐,但是当时一些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已经盯上了电子乐器,为了将电子音乐文化尽快在日本传播下去,日本的作曲家在很多公司和组织的赞助下,开始建设音乐实验室这一项目,事实证明这一项目是非常成功的,当时的作曲家们用最新的录音技术和先进的音乐制作设备进行试验,努力让亚洲的音乐文化和电子音乐相互结合,为日本数十年的电子音乐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动漫游戏类音乐的发展
动漫游戏的音乐作品大部分都是为单一的某款游戏或某部动漫专门设计的,非常有针对性,但是动漫游戏的发展历史其实不长最初早期的一些游戏也只是有一些游戏音效和背景的音乐小样,这些东西虽然经典但是却还远远不能构成游戏音乐文化,而动漫音乐文化的发展就更短了,现在一提到动漫人们首先会想到日本,日本的动漫音乐文化越来越成熟,甚至还有专门的动漫专辑,最近几年日本还做成了新的动漫音乐形式虚拟歌姬,虚拟歌姬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日本动漫音乐产业的发展,这一形式让本来是为动漫产业服务的动漫音乐正在自己领域占据主导方向,再加上虚拟歌姬需要电子音乐技术的支持使得两者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从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出动漫游戏类音乐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不在像以前一样依附在别的音乐文化上。
中国的动漫产业也在发展当中,但是想达到日本这样让动漫游戏音乐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可能还需要相对长的一段时间,不过近几年XX的大力支持加上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制作人的不断努力,中国的动漫音乐产业正在不断发展。
3动漫游戏类音乐对电子音乐市场的影响
3.1电子音乐市场现状
因为电子音乐是从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所以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子音乐发展要落后不少,带动中国电子音乐市场起步也晚了很多,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电子音乐文化影响较大,国内也有好多优秀的音乐制作人出现,带动着出现了大批的电子音乐爱好者。这在以前的中国是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象的,以前一些国际优秀的音乐家来中国演出,最多也就只能演3、4场而已。但是最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国际艺人接到十几甚至是二十几场的大型音乐会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国家还效仿国际来举办电音节,在中国还没有专门举办电音节的公司诞生,大多数情况都是唱片公司或者是艺人管理公司来进行电音节的举办,或者和外国的电音公司联合,中国的法律也规定一场电音节单日的参加人次最多3万人左右,并且严格管制电音节上使用的烟火,酒水、助兴道具的品牌和数量,除了演出举办公司,和法律规定上的限制之外,中国举办电音节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中国本土的DJ号召力不够,根本不足以支撑一场电音节的举办,上文也说到过一位国际著名百大DJ的加入可以直接改变一场电音节的规模,但是目前看来中国本土的DJ都还在成长阶段,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受此影响要想在中国举办一场音乐节就要和国外的DJ合作,由于中国目前市场小所以愿意与之合作的著名DJ少之又少,这就导致目前中国举办电音节困难重重。
2016年,网易云音乐与全球电音界巨头、荷兰电音厂牌Spinnin’Records达成了合作开始发力国内电音领域,完善了自身从行业巨头到独立原创的电子音乐链。2018年1月腾讯音乐娱乐与索尼音乐娱乐在香港举行发布会,宣布成立国际电音厂牌LiquidState,用来在全世界各地培养和挖掘电子音乐方面的相关人才。同年,网易成立电音品牌放刺FEVER,致力于为中国电音乐迷创造优质的电音体验。
与此同时,芒果TV打造电子音乐选秀节目《电音骑士》,腾讯视频与《这!就是街舞》的制作方灿星联合打造电子音乐节目《即刻电音》。
2018年之前,国内专门布局电音产业的公司并不多见,人们所熟知的一些电音节,更多的由诸如麦爱文化、亚洲星光娱乐等国内的线下演艺公司承办。而随着国内两大音乐巨头在电音领域的相继布局,电音综艺的扎推推出,电音作为音乐的又一细分领域,是否会如嘻哈一样,成为下一个起飞的风口呢?
3.2动漫游戏类音乐在电子音乐市场占比
大多数的电子音乐爱好者,听电子音乐是为了“放松心情”和“享受气氛”的占了76%和73%。电音爱好者们会选择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氛围来听音乐,让自己的情绪个音乐相互结合起来,大部分爱好者是因为对电子音乐的热爱,一般就是在打发时间或者在运动的时候听音乐,对电子音乐有狂热爱好的音乐者,更是会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和场合听音乐。
动漫本身就是属于二次元的小众圈子所以,动漫音乐更是动漫本身的附加产物,所以动漫音乐在电子音乐市场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很大一部分动漫音乐都和电子音乐技术有所关联,大部分的动漫音乐专辑还有近几年一直很火的虚拟歌姬现场音乐会演出都离不开电子音乐技术,所以动漫音乐对电子音乐技术的需求较高,动漫音乐还是电音市场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的电音市场由于中国的动漫产业起步晚加之中国的电音市场也在发展阶段,所以中国动漫音乐对电子的影响还不是很大,X由于电音市场发展成熟,动漫文化也发展较好所以所占比重还是有一部分,只不过很小大概占到9%到13%左右,和上述情况相比日不由于是一个动漫产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动漫音乐也有自己的成熟体系,大概占电音市场的50%到56%是日本电音市场的顶梁柱。
4 结语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电音发展的初期,总是会和一些场景相互捆绑:夜店、社会摇,看起来似乎“不上台面”,大家对于电音的印象和理解也总是停留在这种方面,使得电音文化在初期难以推广,但在资本的扶持下,电音获得了更广阔的舞台。动漫产业刚刚发展时也总是被人们所诟病,和电子音乐一样因为都是较为新颖的文化,所以在刚刚发展的时候都不被人们所理解,但是这两种文化都是在人们发展当中逐渐脱颖而出的文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景色不管如何都希望人们将文化中美好的一面发展下去,不要让前人的努力白费。
参考文献:
[1] 刘一帆.电子音乐创作中多元化声音塑造方式分析[J].戏剧之家,2020(10):57.
[2] 姜威.国内电子钢琴与电子音乐发展研究[J].电气传动,2020,50(01):7.
[3] 章子雪.电子音乐音色调制技术应用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02):84-85.
[4] 王铉.国风题材动画电影音乐创作的新探索[J].当代电影,2019(12):101-104.
[5]赵晓雨.艺术理念与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中国电子音乐发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04):83-90+114.
[6] 王晓娟,彭维松.浅析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J].黄河之声,2019(16):78.
[7] 王艳阳.日本动漫音乐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艺术科技,2019,32(06):99.
[8] 张超.游戏动漫及影视剧音乐的热点趋势分析[J].文化产业,2019(04):37-38.
[9] 王硕琛,丛惠媛.浅谈日本动漫音乐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度假旅游,2019(02):25-27.
[10] 周红亚.虚拟动漫歌手的文化解读[J].四川戏剧,2018(06):122-124.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