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和娱乐过程中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形式已经广泛传播,这不仅会对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造成大量负面影响,而且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出境旅游已经出现了许多问题,不文明行为的产生与存在将对旅游客源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它不仅会影响旅游客源的形象,而且会在客源与目的地之间造成压力。这种不文明的旅游行为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还会造成旅游景点的景观质量下降。管理和防止不文明旅游行为现已成为管理旅游景点中的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2006年10月,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然而,目前我校旅游学院对此主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本文中,本人将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危险原因,管理措施等基本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并希望这将成为管理旅游景点的灵感之源。
关键词: 文明旅游;游客;引导;出境旅游
引言
旅游业是世界上新兴的产业,游客的文明素质直接影响着该国的形象。中国新兴的生命力产业——旅游业,不仅受到中国XX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截至2005年,中国国内游客达到12.2亿,出境游客达到3100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游客来源出口目的地。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行为在国外尤为引人注目。中国出境人数的迅速增加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开始意识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出境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国人也在文明旅游的倡导下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兴趣,感觉等。也许某些中国人的特殊习惯不足以引发外国人对我们整个国家和整个国家的负面评价,但是如果这些不良习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出镜而发生,那么“不良习惯”和“中国人”之间就会在外国人心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对应关系,这种负面评价会越来越扎根于他们的大脑,从而在外国人与中国人打交道、合作或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
我们必须及时有效地纠正这种现象。小的来说,这种行为会被许多外国朋友嘲笑,失中国人的文明面容会逐渐丧失。往大了来说,它摧毁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成就,并且会逐步摧毁了我们“礼节之国”的美丽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旅游文明素质,不仅是全面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而且是迫切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和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的需要。
1 旅游不文明行为概述
1.1 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生成
通常,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的产生是旅游过程中来自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某些刺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游客在旅行时有客观需求,则可以满足他们自己的客观需求;如果游客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或方法满足他们的客观需求,游客将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及时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游客对当时周围的旅游环境具有“特殊需求”,游客将走“特殊”路线,但只有当条件不同时,游客才会寻求这些“特殊”需求,由此导致的结果将产生一些出境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当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影响其他游客的正常旅游时,一些受影响的游客可以在各自的旅游管理组织中反映情况,同时,旅游管理组织将采取措施纠正部分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
1.2 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特征
在出境旅游的过程中,即使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方式不同,旅游过程中任何不文明行为的特征也是有规律的。本文认为,不文明的出境旅游行为的特征在于随机性,一致性和多样性。
1.2.1 随机性
在出境旅游的过程中,通常很难将旅游行为与正常环境中的某些法律规定联系起来。而同时又没有他人的控制,这使得出境旅游的不文明行为具有随机性。一些不文明的旅行行为可能在旅行过程中随时随地发生,并可能影响任何旅行目的地。例如,游客在旅途中经常会看到随地吐痰、扔垃圾或其他不文明的举动,但是在管理风景区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根本无法准确预测风景区将会发生不文明行为的时间和地点。
1.2.2 从众性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人类活动经常受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即人们在进行某些行为时,经常会影响周围的人,使受影响的人有一种参与的趋势,这就是一种从众心理。当大多数人喜欢做某事时,在这种环境中的人通常喜欢以相同的方式行事。这种现象通常在野外旅行中存在:当游客在整个景区内看见大量垃圾存在时,大多数游客在此情况下也会扔垃圾,只有一小部分游客总是将垃圾保存在有垃圾桶的地方,相反,当游客们位于一个无可挑剔的旅游胜地,大多数人都会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照顾此地的环境,当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出现在这种环境中时,其他游客会进行劝说与制止。因此,出境旅游的不文明行为也会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
1.2.3 多样性
在旅游过程中,由于游客数量众多,且游客所处的旅游环境不同,出境旅游过程中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常常以不同的形式发生。另外,由于出境旅游的不文明行为具有随机性,所以游客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不文明行为。例如,游客们到进餐的饭厅时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噪音,这可能会吵到客房和酒店。从旅游娱乐到旅游消费的过程中,游客们也不免会产生不文明旅游行为,例如乱扔垃圾和随意说脏话,因此,在旅游的任何方面都可能发生不文明的旅游行为。此外,在旅游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不文明出境旅游行为。例如,在欣赏风景名胜时,可能会发生随地吐痰、扰乱队伍秩序等不文明的行为。
1.3 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分类
1.3.1 失德型不文明行为
由于部分旅游者缺乏对社会道德的认识或丧失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造成他们在旅行期间的失德行为,这些失德行为被称为失德型不文明行为。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和插队。缺乏道德的人通常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考虑他们的行为是否给他人带来不便或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1.3.2 违规型不文明行为
旅行者在出国旅行时违反当地社会法律法规造成的不文明行为被称为非法不文明行为。例如,在公共场所的非吸烟区吸烟,在餐厅用餐时浪费和奢侈,以及从酒店住宿中带回非礼品。在中国,此类行为通常被个人视为不良行为,但是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通常会受到惩罚,某些外国地区以将此类行为列为当地法规或规章。如果中国公民出国旅行时不了解或不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就很容易触犯到当地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受到惩罚。
1.3.3 疏离型不文明行为
游客出国旅行时,通常会不了解当地习俗和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公民容易发生违反当地习俗和禁忌的行为,这种不文明行为称为疏离型不文明行为。某些疏离行为通常被认为是该国的正常行为,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善意的。 例如,在国外当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为了表达彼此的热情和友谊,他们经常问彼此更多的私人问题,例如,彼此的年龄,工作和收入等较为隐私的问题。
2 出境游不文明现象行为产生的原因
2.1 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
就理论层面来讲的话,旅游活动应当有助于升高游客的生态意识还有环境伦理的素质。然而,实际上,旅游活动的特殊性质并不能完全符合游客对环境保护的渴望。环境保护心理学认为,决定个人保护环境的愿望由三个因素决定:一是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第二是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旅游活动的角度来看,游客不良行为对环境和景观的负面影响往往在短期内不明显,但长期积累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游客很少会考虑到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很可能产生不文明的行为。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许多游客具有很高的文化能力的,并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明显的环境意识,在他们参观风景名胜区时,也会产生各种与日常行为截然不同的不文明行为。
2.2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
旅游活动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因此,游客在旅行过程中有一种非常随意,懒惰,自由放任和不同程度的非正式心理倾向。 当一个人出国旅游时,他经常想摆脱日常生活中的“条条框框”,道德约束远没有日常生活中强大。因此,人性中潜在的邪恶事物总是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揭示。这使我们看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在家里,在工作单位中注意卫生,文明举止的人出国旅行时会违背环境道德,他所到的地方都是一片乱糟糟的。正是由于旅游业是一种临时性的,非现场的活动,并且游客摆脱了日常生活圈子中许多熟人的监督,因此他们的顾虑和行为受到了较少的限制。那一种“自由的感受,让人们感觉到非常的轻松,是出境的游客——没有姓名——没有责任的连合,尤其是在集体的心理起效果的状况之下,那一种倾向会更加强烈,这就非常容易变成大家所说的“抛弃旅游耻辱”型的行动。这一点在出境游游客之中体现的非常的显著。这有可能也跟我们国家文化传统之中“他律”文化强于“自律”文化的特制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可以总结出,平时表现得非常文明的人在景区游览的时候不一定会表现得文明。
2.3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占有意识(物质摄取意识)外显
出境游客在别的地方游览期间里面除了用眼睛看、和耳朵听、用鼻子鼻嗅和用口感受以外,还会情不自禁的会有用手来拿的想法。比如好古者有可能会偷偷的拿下古庙的一片片瓦当,喜欢花的人不肯定都会喜欢曲沾花惹草,要是拿不走的话就会用自己的手去摸一摸,或者是用刀子来刻画一下子,告诉别人“我以前到这里来游玩过”。游客在旅游的期间里面的这类物质摄取想法是形成乱折乱摘、乱刻乱画还有追捕猎杀动物等等不文明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
2.4 游客的故意破坏行为
比如对在自己眼前的垃圾桶当做看不见而把废弃物故意的丢入到山下面或者水里面取;故意的来破坏旅游设备设施;在野生动物园之中拉扯鸟类的羽毛、还有追捕追杀动物等等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的动机通常都是有二种:第一种是单纯的只是为了寻找开心、寻求刺激与快感而已,有的人叫这类行为是“为了寻找刺激而面对旅游资源的施暴行为方式”。另外的一种就是为了发泄个人的某些不满足的情绪,把对景观与环境的破坏当做发泄心里面的不快的渠道。这一类的行为导致的破坏那是非常严重的。当然,除了上面的几个层面的因素之外,另一个原因是,许多出境游客缺乏常识和旅行技能,由于无知他们经常做我们所谓的“不文明的旅行行为”。
3 出境游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引导及管理措施
从以上对外部游客行为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种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引导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容,如要将其纠正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3.1 旅游者意识培养策略
3.1.1 从小培养文明行为
国民素质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因此中国公民应养成从小就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提高公民出行意识,并控制在公共场所的行为。由于行为教育比言语更重要,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使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年轻人如何诚信出行,并通过温和健康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3.1.2 要强化公共意识
鉴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基于封闭的小农经济发展的,所以我们的公民对社会意识的理解相对简单。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国外,在与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公民意识到了提高公众意识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公民意识的培养,使所有中国公民有可能在公共场合关注其行为,并避免任何违背国家旅游道德的违法行为。
3.1.3 注重对国民在国际礼仪方面的教育
当今,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要符合国际标准,就必须首先学习相关的国际礼仪、习俗、法律等,并了解国际交流的习惯。同时,有关旅游部门应采取措施,设法使外界游客了解目的地的情况以及短期内需要注意的问题。
3.2 XX层面管理策略
3.2.1 建设完善的社会公民诚信体系
相关部门需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纳入社会公民诚信体系中中,并发挥黑名单的强大管理作用,以便旅游企业和游客都可以与完整性系统联系在一起。目前,中国应对游客不文明的方式主要是在旅游前后进行宣传,但对这种管理还不够。由于旅游目的地或活动组织者对游客的限制不多,同时鉴于游客行为管理系统的缺陷,建议在管理人员,居民,游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下,开发一套综合的管理和控制系统。
3.2.2 加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力度
与旅游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利用广告和公益活动,使外国公民了解与目的地国有关的习俗,了解中外文化和国家之间的差异。目的地国家的一些禁令可以向外国旅行者提供提前警告,使游客出国旅行时可以避免携带入境国或地区的违禁物品,并避免因误解所产生的文化冲突。简而言之,旅游相关部门应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法提高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了解。
3.2.3 建立健全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法律法规
创立健全完善的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是确保社会治理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有效对策。首先,中国相关旅游部门必须不断完善与旅游有关的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国外的旅游行为。例如,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根据一些发达的西方旅游业的法律要求,阐明各种旅游行为不当行为的法律责任,增加处罚,并通过管制概念管理非旅游行为。二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游客应与旅游执法部门密切配合,惩处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为景区管理人员分配风景点,发现违法和惩罚性旅游行为时,应及时转介有关管理人员。最后还需要对旅游景点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系统作出改善。
旅游执法应当与环境保护部,文化遗产司等有关部门配合,对事故现场进行检查,建立景区管理综合管理制度,完善管理。
3.3 旅游企业治理策略
3.3.1 旅行社领队文明旅游引导
旅行社参与说服,组织和接待游客以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之类的活动。近年来,旅行社提高了每个人的公民身份,并将《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承诺包括在签订旅游合同中,并承诺在出国旅行和光荣旅行时将遵守有关规定。同时,旅行社还加强了对导游和导游的教育和培训,并不时提供特殊培训,使他们能够发表自己想法,并赋予其权力和指导其公民的权利。
旅行社在公民旅游服务领导中的领导作用至关重要。在正式开始旅行之前,旅行社领队会提供旅行指南和每日行程外,还将提供旅行简介,还将为游客提供有关最佳旅行目的地(例如我国和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提示和指南。例如,区域公民旅游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警告和解释游客的有关规定,避免违反当地法律的任何不当行为;促进绿色旅游,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向游客解释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建议游客热爱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并维护这个地方的环境卫生等。在旅行期间,对于那些从事违反法律或社会道德规范的活动,或严重影响其他旅行者的权益而又听不见出版物且无法阻止的旅行者,旅行社领队可以终止与他们的旅行协议。旅行社领队不仅在旅途中提供良好的服务,而且还增强了公民文明旅游意识,对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保持警觉,及时解决问题,并在整个旅途中和整个旅途中指导游客文明旅游。
3.3.2 旅游景区实行规范化管理
景区内外的旅游设施除了在数量上需要得到保证的同时,其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会影响旅游者出境旅游的行为。因此,在空间布局上保证相关旅游设施的科学合理性,也是规范外向旅游行为的重要治理措施之一。例如,应当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在旅游景点的主要枢纽。所以度假胜地本身应该是游客可以接受的,从而使游客能够遵守公民旅游的规则和要求,并减少非居民旅游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创新布置旅游景点,旅游景点可以在景观中营造积极的氛围,使游客在此氛围中遵守公民旅游的相关法律和社会惯例。
对于某些游客经常扔垃圾的美化区,风景区应该确保适当的垃圾箱数量,以便旅客可以随时对垃圾进行处理。另外,由于某些生理因素,游客也可能引起不合理的行为。例如,当旅行者带孩子时,由于排尿而导致紧迫感,孩子找不到洗手间就随便在地上大小便。还有就是游客在旅行时累了,无法找到休息和坐在地板上的地方。因此,风景名胜区应通过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来纠正这种不文明行为。
结束语
论文对游客们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实行了探讨,伴随着新的旅游活动项目的产生和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有新的旅游组织方式的成长发展,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也会产生新的特征与规律,文明的行为为游客们文明行为构造了大环境,是游客文明行为的先决条件与基础。只有经过宣传还有教育来不停的提升国民的素质,完备法规还有法律,创立法治国家,对游客加强各类束缚,因势利导的才可以渐渐的规范旅游者不文明的行为方式,以致能够为旅游业成长发展构建良好的气氛环境。为了旅游业的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应对此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朱丹,王珂,徐红罡. 中国出境游对构建国家软实力的影响与实施路径——基于澜湄次区域的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18,27(04):45-56.
[2]杨莹莹,陈瑛. 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07):977-981+1025.
[3]黄露. 中国游客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及形象改善分析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3):65-66.
[4]吴小路,左昕. 2005年以来中国出境游市场状况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5):53-55.
[5]胡波. 我国出境游游客旅行观发生大转变 “买买买”渐行渐远[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7(11):31-34.
[6]刘祥艳,蒋依依,吕兴洋. 中国出境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 旅游导刊,2017,1(03):65-79+123.
[7]邱宏亮. 基于TPB拓展模型的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研究[J]. 旅游学刊,2017,32(06):75-85.
[8]鲍文玉. 文明旅游素养提升对策探讨[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5):39-40.
[9]胡静. 不文明旅游的“误”与“解”[J]. 旅游学刊,2016,08:10-13.
[10]黎国玉. 不文明旅游行为教育路径探析[J]. 管理观察,2016,35:89-91.
[11]陈波. 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 管理观察,2015,02:25-26.
[12]罗琳琳. 旅游者的不文明旅游行为[J]. 中外企业家,2015,06:241.
[13]曹丽娜. 浅析提升文明旅游的对策[J]. 学理论,2015,26:65-66.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0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