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社会劳动或者群体活动,或多或少都需要有领导者的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从而促进生产总体的运动(徐元善,2011)。从古到今,领导者的活动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永远离不开领军人物的带头作用。领导者是每一个时代的需要。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就业竞争越来越大,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领导学理论的普及以及领导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领导力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目前,领导力是人们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必备基本能力的这个观点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的远大责任,是我国领导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对大学生这个充满朝气与力量的群体来说,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同时还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领导力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的学者们的关注。大学生的领导力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管理学、领导学和心理学等,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大学阶段可以说是领导素质培养的“关键期”,人们的领导价值观往往会在这个时期形成,其相应的领导潜力也会得到激发(房欲飞,2008)。本研究通过了解大学生的领导力状况,探讨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将会极大地推动大学生的领导力开发与教育。
1.1文献综述
1.1.1大学生领导力概念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1.1.1.1大学生领导力的概念
“领导力”这一概念大约出现于20世纪,然而学术界关于“领导力”的界定,至今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说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某些观点也的确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第一,领导力和职位无关,更多的是一种行为过程,也就是说领导并不等于领导力,权力更不意味着领导力;第二,领导力实质上是一种影响力,且这种影响力会随着领导环境和追随者的不同,呈现出动态的变化;第三,领导力需要在一定的组织中表现出来,领导力类似于一种氛围或者气场,是存在于团队中的能力;第四,领导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学习和自我塑造的,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领导力潜能,这一点也是领导力教育的根据。北京大学的刘峰教授曾说,“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影响别人,也会接受着别人的影响。因此,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领导力。”目前,对于领导力比较有代表性的界定有:约瑟夫·罗斯特(1991)认为“领导力是一种领导者与跟随者间的互相影响的关系,领导者和跟随者有意于对现实的改变来体现他们共同的目的”;Peter G.Northouse(2003)在《卓越领导力——十种经典领导力模式》一书中提出“领导力就是某个体影响带动一组个体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李庆朋(2012)在其硕士论文中糅合了国内学者对领导力的界定,提出“领导力是个人或群体所拥有的,由领导理想、领导知识、领导技能等要素构成的,凭借其人格魅力、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非权力因素凝聚他人或群体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和影响力”。
对于大学生领导力的定义,学者们主要有两个取向:第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领导力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大学生已经具备或者需要掌握的一系列能力(Adams,2000);第二种观点,认为大学生领导力不仅包括大学生领导自身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大学生领导他人或者促使他人合作实现共同目标或愿景的能力。具体而言,大学生分析自身优缺点、为他人树立榜样和提供指导等都属于大学生领导力的范畴(Edelman,2004)。本研究偏向于采纳第二种取向的定义。
1.1.1.2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现状
对于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主要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以X为主要代表。在西方国家出现极大领导危机的大背景下,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必须关注大学生的领导力培养问题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当时的领导危机问题,从而拉开了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帷幕。时至今日,X的大学生领导力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从大学生领导力的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到了实践教育的领域。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必要性、可学习性、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等。各种研究成果不断证明:领导者所必需具备的许多品质和能力素质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得到的(Watt,2003;DiPaolo,2004)。另外,据有关研究,目前X对于大学生领导力的教育途径基本分为课堂学习及辅助活动、课外活动、导师指导和领导相关培训等几方面内容(Hackman,2004)。
国内的研究主流,也已经从最初对X大学生领导力研究成果的推介发展到目前颇有深度的学理分析和基于我国国情的实证研究。房欲飞(2008)对X高校大学生领导教育的内涵、兴起的背景、历史演进、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与介绍。牛兴荣(2009)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性别、受教育水平以及学校所在地等因素对大学生对于领导行为的期望有所影响。黄宏强(2009)通过对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结构的研究发现,性别和专业分别对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存在显著的影响。罗爱林(2010)通过研究证实,大学生领导力包括技术领导、人际领导和理性领导这三个维度与社会参与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我国学者文丽、吕伟和王雅娟(2011)对我国大学生领导力素质的实证研究表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绪控制的能力是大学生的领导力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最后,杨玉刚(2013)年对大学生领导力结构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领导力及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这四个维度,在不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大学生领导力和部分维度在家庭收入、专业、家庭住址和年级上均存在不同显著程度的差异,且社会参与、家庭功能、个人禀性、组织因素部分维度均与大学生领导力部分维度相关。
1.1.2领导力和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个体觉知和表达情绪、情绪促进思维、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控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智力作为领导力的一个前因变量,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Goleman(l999)撰文指出,情绪智力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极其重要的一项能力,一般情况下,最成功的领导者都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George(2000)也特别提出,具有高情绪智力的领导者可以运用积极的情绪去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促使他们各司其职,并且理解和支持组织的发展愿景。Laura Thi Lam和Susan Kirby(2002)的研究发现,个体情绪智力的总体水平、个体对情绪的知觉能力和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能力都会对个体的任务绩效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Chi-Sum Wong和Kenneth S.Law(2002)的研究表明,领导者的情绪智力虽然不会对下属的任务绩效产生影响,但与下属的周边绩效相关。Jordan和Askkanasy(2002)研究了个体情绪智力与个体对于团队效率的意识,发现情绪智力与团队效率,自我情绪识别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陈权(2009)在研究情绪智力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时发现,学生干部的情绪智力的得分显著的高于非学生干部,且情绪智力对个人的成就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李斌予(2012)对运用情绪智力提高领导力进行了文献分析,发现情绪智力与有效领导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
1.1.3领导力和自我管理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主动应用认知和行为策略对自身的思维、情绪、行为以及所处环境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刘欣欣,2012)。詹姆斯·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曾说过,“只有具备了领导力的人才能改变世界,但有领导力的人首先要领导自己。”大学生在学习领导他人之前,必须首先学会领导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领导自己就是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提高个人的生活效率和团队的效率。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有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日趋增多,逐渐成为以心理学为主导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新的课题研究领域。Banmeister(1994)的研究发现,自我管理是职业成功的重要成分。在自我管理技能得分高的企业管理者要比得分低的管理者,更容易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水。Prussia(1998)对自我管理和个体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自我管理通过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对个体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张伟峰和燕良轼(2006)的研究发现,自我管理水平可以预测个体的工作能力和对社会所能做出的贡献。黄徐扬(2012)的研究表明,优秀大学生与非优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特点及各维度上差异性显著。从以上的研究成果来看,自我管理和个人的领导力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最起码会影响个体领导力的培养和发挥。
1.2问题的提出
1.2.1大学生领导力已有研究的不足
相比国外深入的大学生领导力理论和实证研究,我国大学生领导力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研究方法和范畴都较为狭窄,研究体系不够成熟,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为匮乏。
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对X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本土化研究欠缺。对于我国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领导能力又或者说我国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结构,国内依然缺乏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较为零星。另外,很多学者倾向于研究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的领导力,忽略了普通大学生。既然,我们承认人人都具有领导力,那么我们的研究对象就应该包括普通的大学生,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领导力发展状况,更好的普及推广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最后,我国关于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它的前因变量和后因变量的相关研究也非常欠缺,亟需充实这一方面的研究。
1.2.2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意义方面,大学生领导力研究涉及心理学、领导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是一项跨学科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上述大学生领导力研究不足中,我们发现国内关于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成果还非常欠缺,亟需有关的研究进行补充。因此,开展大学生领导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了解大学生领导力的相关情况,有利于促进我国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的本土化,能够更好地完善国内相关的理论研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在实践意义方面,大学生领导力的相关研究可以为大学生领导力的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为其推广与普及贡献绵薄之力。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可以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有利于加快我国人才强国的建设,提高我国的人才竞争力,更好的适应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领导力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可雇用性,对缓解高校学生就业压力意义重大。研究表明,经过领导力教育的大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会表现出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Etween,2011)。杨玉刚(2013)在其研究中也提到,经历过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学生明显感觉到自己在人际交往、性格、精神面貌、应变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在对事物的认知方面也有新的改观,具有更强变革创新精神。
1.2.3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大学生的领导力发展状况,以及领导力与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大学生领导力实证方面的研究添砖加瓦。
1.2.4研究假设
假设1: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在性别、籍贯、社团经历、干部经历和干部经历时长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2:大学生领导力及其各维度与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假设3:大学生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对领导力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假设4:大学生自我管理在情绪智力和领导力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兼顾了一般大学生和大学生干部,采取在大学生整体中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和广东两个省,随机选取了各高校的大学生共228名,以电子问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28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7.7%。被试的性别、年级、籍贯、专业、社团经历和干部经历等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1被试的基本情况
变量大学生干部一般大学生总计
人数比率(%)人数比率(%)人数比率(%)
总体-151 75.5 49 24.5 200 100
性别男71 35.5 22 11.0 93 36.5
女80 40.0 27 13.5 107 43.5
籍贯城市52 26.0 16 8.0 68 34.0
农村99 49.5 33 16.5 132 66.0
社团
经历有142 71.0 35 17.5 177 88.5
无9 4.5 14 7.0 23 11.5
干部
经历
时长0年–49 24.5 49 24.5
1~2年97 48.5–97 48.5
2~3年26 13.0–26 13.0
3年以上28 14.0–28 14.0
2.2研究方法
2.2.1研究工具
2.2.1.1大学生领导力量表
《大学生领导力量表》是由郑州大学的杨玉刚(2013)编制,量表共15个项目,全量表共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信息处理能力(1、2、3、4)、任务执行能力(5、6、7、8、9)、合作能力(10、11、12)和沟通协调能力(13、14、15)。所有项目均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方式,全部项目均为正向计分,得分越高,领导力越高。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4,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8以上,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2.1.2情绪智力量表
《情绪智力量表》采用的是Chi-Sum Wong,Kenneth S.Law(2002)编制的中文版情绪智力量表(WLEIS)。该量表共16个项目,包括了自我情绪评估(1、2、3、4)、他人情绪评估(5、6、7、8)、情绪利用(9、10、11、12)和情绪调节(13、14、15、16)四个维度。所有项目均采用李克特七点计分方式,全部项目均为正向计分,得分越高,情绪智力越高。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26,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5以上。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目前被学者们的广泛应用。
2.2.1.3大学生自我管理问卷
《大学生自我管理问卷》是由湖南师范大学的贺小格(2004)编制,该量表主要测查的是大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水平,能对大学生的学业及工作业绩进行预测。全量表共有60个项目,采用四点量表作答,共包括知识学习、趋势需要、资源机会、人际公关、身心健康、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感、思想交流能力、工作态度、组织计划、观念意识、自我表现、研究思考等13个维度。测试结果必须将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量表总分为所有标准分之和,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分半信度在0.84以上,效标效度也接近0.8。
2.2.2统计方法
对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9.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分析。
3.结果分析
3.1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现状分析
大学生领导力水平、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水平详见表2。
表2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水平现状分析
变量领导力情绪智力自我管理
M SD M SD M SD
总体64.19 9.43 79.86 13.05.00 17.90
由上表可知,大学生的领导力得分为64.19±9.43;情绪智力得分为79.86±13.05;自我管理水平得分为0.00±17.9。
3.2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的差异分析
3.2.1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进行性别上的差异比较,具体结果详见表3。
表3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的性别差异
变量领导力情绪智力自我管理自我表现
M SD M SD M SD M SD
男63.69 9.98 78.84 13.92.90 18.78.38 2.43
女64.63 8.95 80.74 12.23-.79 17.14-.33 2.33
T-.701-1.027.664 2.109*
注:*p<.05;**p<.01;***p<.001
由表3可知,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在性别上均没有存在显著差异,三个变量的所有维度中,只有自我管理中的自我表现(p<.05)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在性别上则均无显著差异。
3.2.2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在籍贯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进行籍贯上的差异比较,具体结果详见表4。
表4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的籍贯差异
变量领导力情绪智力情绪调节自我管理知识学习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城市63.94 9.71 77.74 14.34 17.44 4.77 3.00 18.10.64 3.69
农村64.32 9.32 80.94 12.24 19.31 4.32-1.55 17.66-.33 3.05
T-.264-1.657-2.797**1.711 1.974*
注:*p<.05;**p<.01;***p<.001
由表4可知,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在籍贯上均没有存在显著差异,而情绪智力中的情绪调节(p<.01)和自我管理中的知识学习(p<.05)维度则在籍贯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在籍贯上则均无显著差异。
3.2.3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在社团经历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进行社团经历上的差异比较,具体结果详见表5。
表5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的社团经历差异
变量有社团经历无社团经历T
M SD M SD
领导力64.76 9.22 59.83 10.07 2.231*
情绪智力80.17 13.07 77.43 12.84.946
自我管理1.57 17.16-12.12 19.20 3.551***
情绪利用20.32 4.36 18.35 4.33 2.043*
资源利用.23 2.79-1.76 3.13 2.897**
知识学习.20 3.31-1.54 2.90 2.406*
人际公关.20 2.44-1.55 2.50 3.178**
趋势需要.17 2.53-1.29 2.18 2.638**
自我表现.19 2.36-1.50 2.15 3.262**
组织计划.15 2.44-1.17 2.44 2.448*
自我效能.12 1.82-.92 2.27 2.505*
信息处理能力15.91 2.53 14.74 3.56 1.980*
沟通协调能力11.58 2.28 9.91 2.41 3.266**
注:*p<.05;**p<.01;***p<.001
表5中的数据表明,大学生领导力(p<.05)和自我管理(p<.001)在有无社团经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情绪智力在有无社团经历上的差异则不显著。情绪智力中的情绪利用(p<.05)维度,自我管理中的资源利用(p<.01)、知识学习(p<.05)、人际公关(p<.01)、趋势需要(p<.01)、自我表现(p<.01)、组织计划(p<.05)和自我效能(p<.05)维度,领导力中的信息处理能力(p<.05)和沟通协调能力(p<.01)维度在有无社团经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除此之外,其他维度在有无社团经历上均无显著差异。
3.2.4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在干部经历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进行干部经历上的差异比较,具体结果详见表6。
表6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的干部经历差异
变量有干部经历无干部经历T
M SD M SD
领导力66.01 9.26 58.59 7.65 5.070***
情绪智力81.32 13.11 75.33 11.86 2.846**
自我管理3.98 16.50-12.25 16.55 5.968***
他人情绪评估19.98 4.51 18.49 3.78 2.085*
情绪利用20.70 4.23 18.22 4.40 3.455**
交流能力.23 2.56-.70 2.47 2.209*
资源利用.46 2.92-1.41 2.35 4.084***
知识学习.54 3.03-1.66 3.56 4.213***
人际公关.46 2.41-1.40 2.28 4.752***
趋势需要.59 2.32-1.81 2.32 6.291***
自我表现.53 2.32-1.64 1.82 5.984***
组织计划.22 2.51-.67 2.25 2.207*
研究思考.26 2.16-.79 2.32 2.875**
观念意识.29 3.10-.89 2.61 2.390*
身体健康.18 1.85-.54 1.66 2.410*
信息处理能力16.26 2.58 14.29 2.47 4.695***
任务执行能力24.87 5.11 22.69 3.94 2.733**
合作能力13.01 1.87 11.69 2.25 4.084***
沟通协调能力11.86 2.25 9.92 2.07 5.361***
注:*p<.05;**p<.01;***p<.001
表6中的数据表明,大学生领导力(p<.001)、情绪智力(p<.01)和自我管理(p<.001)在有无干部经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情绪智力中的他人情绪评估(p<.05)和情绪利用(p<.01)维度,自我管理中的交流能力(p<.05)、资源利用(p<.001)、知识学习(p<.001)、人际公关(p<.001)、趋势需要(p<.001)、自我表现(p<.001)、组织计划(p<.05)、研究思考(p<.01)、观念意识(p<.05)和身体健康(p<.05)维度,领导力中的信息处理能力(p<.001)、任务执行能力(p<.01)、合作能力(p<.001)和沟通协调能力(p<.001)维度在有无干部经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除此之外,其他维度在有无干部经历上均无显著差异。
3.2.5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在干部经历时长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进行干部经历时长上的差异比较,具体结果详见表7。
表7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的干部经历时长差异
变量0年1~2年2~3年3年以上F
M SD M SD M SD M SD
领导力58.59 7.65 63.73 9.40 68.96 6.85 71.14 8.03 16.111***
情绪智力75.33 11.86 78.73 13.28 85.73 10.75 86.21 12.38 6.717***
自我管理-12.25 16.55 0.79 15.75 7.03 15.28 12.18 17.29 16.507***
自我情绪评估20.57 4.29 21.19 4.23 22.96 3.64 22.64 3.63 2.858*
他人情绪评估18.49 3.78 19.08 4.63 21.27 3.56 21.89 4.11 5.683**
情绪利用18.22 4.40 19.88 4.27 21.69 3.50 22.64 3.99 8.106***
资源利用-1.41 2.35 0.10 2.95 0.80 2.62 1.39 2.91 7.408***
知识学习-1.66 3.57 0.12 3.03 1.20 2.56 1.39 3.27 7.644***
人际公关-1.40 2.28 0.07 2.39 1.20 2.17 1.09 2.48 10.112***
趋势需要-1.81 2.32 0.23 2.41 0.63 1.59 1.80 2.22 17.247***
自我表现-1.64 1.82-0.06 2.19 1.01 2.10 2.16 2.15 22.146***
研究思考-0.79 2.32 0.24 2.05 0.06 2.58 0.49 2.19 2.909*
观念意识-0.89 2.61-0.26 2.84 0.52 3.77 1.96 2.76 6.289***
身体健康-0.54 1.66-0.03 1.84 0.67 1.51 0.41 2.08 3.180*
信息处理能力14.29 2.47 15.84 2.69 16.85 2.34 17.18 2.09 10.199***
任务执行能力22.69 3.94 23.75 5.18 26.42 3.84 27.32 4.78 8.001***
合作能力11.69 2.25 12.70 1.94 13.35 1.55 13.79 1.62 8.302***
沟通协调能力9.92 2.07 11.44 2.42 12.35 1.77 12.86 1.53 13.658***
注:*p<.05;**p<.01;***p<.001
表7的数据表明,大学生领导力(p<.001)、情绪智力(p<.001)和自我管理(p<.001)在干部经历时长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情绪智力中的自我情绪评估(p<.05)、他人情绪评估(p<.01)和情绪利用(p<.001)维度,自我管理中的资源利用(p<.001)、知识学习(p<.001)、人际公关(p<.001)、趋势需要(p<.001)、自我表现(p<.001)、研究思考(p<.05)、观念意识(p<.001)和身体健康(p<.05)维度,领导力中的信息处理能力(p<.001)、任务执行能力(p<.001)、合作能力(p<.001)和沟通协调能力(p<.001)维度在干部经历时长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除此之外,其他维度在干部经历时长上均无显著差异。
进一步的多重比较表明:在领导力上,有1~2年(p<.01)、2~3年(p<.001)和3年以上(p<.001)干部经历的大学生的领导力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有2~3年(p<.01)和3年以上(p<.001)干部经历的大学生的领导力水平也显著高于有1~2年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上,有2~3年(p<.01)和3年以上(p<.001)干部经历的大学生的情绪智力要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同时也显著高于有1~2年干部经历的大学生,显著性分别为p<.05和p<.01;在自我管理上,有1~2年(p<.001)、2~3年(p<.001)和3年以上(p<.001)干部经历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有3年以上(p<.01)干部经历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也显著高于有1~2年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在其他的维度上,有1~2年、2~3年和3年以上干部经历的大学生的得分均都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最后,各项得分在总体上都呈现出,干部经历时长越长,得分越高,也就是说领导力越强。
3.3大学生情绪智力、自我管理与领导力的关系分析
在上述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情绪智力、自我管理与领导力之间的关系,具体结果如下。
3.3.1大学生领导力及其各维度与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的关系分析
对领导力及其各维度与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进行两两之间的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详见表8。
表8大学生领导力及其各维度与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的关系分析
自我情绪评估他人情绪评估情绪利用情绪调节情绪智力
信息处理能力.408***.364***.434***.311***.507***
任务执行能力.569***.960***.575***.358***.822***
合作能力.326***.248***.513***.363***.487***
沟通协调能力.232***.368***.461***.345***.473***
领导力.542***.751***.650***.441***.798***
注:*p<.05;**p<.01;***p<.001
从表8可知,领导力和情绪智力、自我情绪评估、他人情绪评估、情绪利用和情绪调节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显著性p均小于0.001;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与情绪智力及自我情绪评估、他人情绪评估、情绪利用和情绪调节,两两之间也均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显著性p均小于0.001。
3.3.2大学生领导力及其各维度与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的关系分析
对领导力及其各维度和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进行两两之间的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表9。
表9大学生领导力及其各维度与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的关系分析
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
交流能力0.123 0.11 0.128.153*.158*
资源利用.456***.311***.525***.478***.525***
知识学习.358***.240**.267***.349***.372***
人际公关.474***.238**.437***.431***.462***
趋势需要.399***.379***.392***.466***.513***
自我表现.412***.248***.286***.486***.430***
组织计划.307***.341***.397***.317***.431***
研究思考0.128.257***.245***.162*.264***
自我控制-.272***-.199**-.211**-.180*-.272***
观念意识.414***.297***.395***.341***.444***
工作态度.189**0.07.246***.207**.195***
自我效能.285***.308***.329***.273***.381***
身体健康.328***.198**.223**.295***.318***
自我管理.509***.391***.515***.533***.594***
注:*p<.05;**p<.01;***p<.001
从表9可以看出,领导力和自我管理(p<.001)、交流能力(p<.05)、资源利用(p<.001)、知识学习(p<.001)、人际公关(p<.001)、趋势需要(p<.001)、自我表现(p<.001)、组织计划(p<.001)、研究思考(p<.001)、自我控制(p<.001)、观念意识(p<.001)、工作态度(p<.001)、自我效能(p<.001)和身体健康(p<.001)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领导力的四个维度包括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与自我管理及其绝大部分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3.4大学生情绪智力、自我管理对领导力的回归分析
在上述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进行了大学生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分别对领导力的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3.4.1大学生情绪智力对领导力的回归分析
以领导力为被预测变量,以情绪智力及其四个维度包括自我情绪评估、他人情绪评估、情绪利用和情绪调节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分层回归分析,只有情绪智力、他人情绪评估和情绪利用进入了回归方程中,整体回归方程达到了显著水平,具体结果详见表10。
表10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对领导力的回归分析
R2 AdjustedR2 BβT F
情绪智力.637.635.158.218 2.547*176.863***
他人情绪评估.062.061 1.031.479 8.102***
情绪利用.031.030.648.302 4.744***
注:*p<.05;**p<.01;***p<.001
从表10可知,情绪智力对领导力变异的解释率为63.5%,且能正向预测领导力,预测系数为21.8%;他人情绪评估对领导力变异的解释率为6.1%,且能正向预测领导力,预测系数为47.9%;情绪利用对领导力变异的解释率为3.0%,且能正向预测领导力,预测系数为30.2%。
3.4.2大学生自我管理对领导力的回归分析
以领导力为被预测变量,以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包括交流能力、资源利用、知识学习、人际公关、趋势需要、自我表现、组织计划、研究思考、自我控制、观念意识、工作态度、自我效能和身体健康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分层回归分析,只有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交流能力进入了回归方程中,整体回归方程达到了显著水平,具体结果详见表11。
表11大学生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对领导力的回归分析
R2 AdjustedR2 BβT F
自我管理.352.349.395.750 12.440***65.606***
自我控制.114.112-1.177-.334-6.577***
交流能力.035.032-.817-.222-3.686***
注:*p<.05;**p<.01;***p<.001
从表11可知,自我管理对领导力变异的解释率为34.9%,且能正向预测领导力,预测系数为75.0%;自我控制对领导力变异的解释率为11.4%,且能负向预测领导力,预测系数为33.4%;交流能力对领导力变异的解释率为3.2%,且能负向预测领导力,预测系数为22.2%.
3.5大学生自我管理在情绪智力和领导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为了深入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自我管理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Baron等的三步骤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理论基础上,以大学生情绪智力为自变量、自我管理为中介变量、领导力为因变量,建立如下中介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求出情绪智力在领导力上的回归(Path c);第二,求出情绪智力在自我管理上的回归(Path a);最后,求出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分别在领导力上的回归(Path c’,path b)。结果如下:
表12大学生自我管理在情绪智力和领导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自变量因变量R2 AdjustedR2 Bβt F
情绪智力领导力.637.635.577(c).798 18.624***346.849***
情绪智力自我管理.186.182.592(a).432 6.736***45.376***
情绪智力领导力.713.710.481(c’).666 15.727***244.587***
自我管理.161(b).306 7.236***
注:*p<0.05;**p<0.01;***p<0.001
由表12可以看出,中介变量自我管理加入到自变量情绪智力对因变量领导力的回归方程后,使得各项指标值与情绪智力单独对领导力回归时的指标值相比,略有下降,特别是情绪智力对领导力的预测系数下降了13.2个百分点,但依然是十分显著,所以自我管理在情绪智力和领导力之间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大学生情绪智力对领导力的影响只是部分通过自我管理来实现的。既然情绪智力可以通过自我管理的中介作用与领导力产生联系,那么其中介效应值(a*b)为0.095,总效应值(a*b+c’)为0.576,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0.165,中介效应的相对作用偏小。

4.讨论
4.1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的特点
4.1.1大学生领导力的特点
首先,在总体上,本研究的被试在领导力上的得分为64.19±9.43,与量表最高分75分相比,属于非常高的水平。这说明,本研究的对象具有较高的领导力水平。这是因为本研究大部分的被试均为大学生干部,他们本身的领导力潜能已经得到一定的开发和锻炼,故表现出较高的领导力水平。
第二,领导力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和杨玉刚(2013)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在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男生和女生可谓是平分秋色,完全是巾帼不让须眉。因此,领导力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大学生领导力及其各维度在籍贯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杨玉刚(2013)的研究结果不符。在杨玉刚的研究中,他将籍贯分为了四个层次(农村、小城镇、中等城市和大城市),领导力在四个层次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籍贯是大城市的大学生的领导力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层次的大学生。然而,本研究的被试大部分为农村大学生,而且城市也没有分层次,这可能是导致结果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其实,更多的原因应该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很多籍贯是农村的大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迁到了城镇生活,或者在城镇接受教育,大大缩小了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之间的差异。
第四,大学生领导力及信息处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这两个维度在有无社团经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与翁文艳(2011)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大学社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其领导力的舞台,使其自身的领导力得到一定开发和锻炼,从而使其表现出更高的领导力水平。另外,加入大学社团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其关系网,使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同时也要协调好各种关系,使得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得到大大的锻炼。
第五,大学生领导力及其各维度在有无干部经历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与翁文艳(2011)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担任学生干部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领导力,使大学生的领导潜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因此,鼓励大学生担任组织或团队的领袖,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领导力。
最后,大学生领导力及其各维度在干部经历时长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并且事后检验发现,随着干部时长的延长,大学生在领导力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也随着升高。这说明,领导力的开发与提升和担任领导时间的长度成正比,时间越长,领导力越强。
4.1.2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
首先,在总体上,本研究的被试在情绪智力上的得分为79.86±13.05,与量表最高分112分相比,属于比较高的水平。这说明,本研究的对象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这是因为本研究大部分的被试均为大学生干部,属于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具有较强的情绪智力也无所厚非,况且情绪智力本来也是一个干部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第二,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关于情绪智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这一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是存在争议的。本研究的结果和陈权(2007)、王莉萍(2009)、张勖(2010)、竺培梁等(2011)、李雅等(2013)的研究基本一致。当今社会,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在不断注重个体的综合素质培养,男女之间的性别角色差异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缩小。
第三,情绪智力在籍贯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它其中的情绪调节维度则在籍贯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和吴娟(2007)的调查研究基本一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与城镇的大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而且吴娟也提到城镇学生有他们调控情绪的新鲜方法,农村学生也有他们运用情绪的“土”办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四,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在有无社团经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意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这充分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发展较为均衡。现代社会越来越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第五,情绪智力及他人情绪评估和情绪利用这两个维度在有无干部经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陈权(2007)和徐雷(200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学生干部一般都是选拔出来的菁英人物,综合素质比较高。同时,学生干部比一般大学生得到的锻炼机会要多,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干部的情绪智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另外,学生干部要协调好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以及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要学会“察言观色”,也要善于利用积极情绪去应对各种困难。
最后,情绪智力及自我情绪评估、他人情绪评估和情绪利用在干部经历时长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事后检验发现,随着干部时长的延长,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也随着升高。这说明,担任学生干部时间越长,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将会不断得到提高。
4.1.3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特点
首先,自我管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它其中的自我表现维度则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武玲等(2011)和宣力亢(2011)的研究基本一致。男女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方式上可能不一样,但在总体水平上并不应该存在太大的差异,自我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够发展得更加优秀。在自我表现上,男生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可能在大学校园里,男生更加主动、踊跃的参加各项活动,从而导致自我表现水平偏高。
第二,自我管理在籍贯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它其中的知识学习维度则在籍贯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也与武玲等(2011)的研究基本一致。该情况其实与上述第一点类似,无论是来自城镇还是农村的大学生,在现代教育的框架下,对自我管理的要求都是一致,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加强自我管理水平,从而不断缩小它们两者之间在自我管理水平上的差异。至于知识学习,因为城市的学生从小享受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注意学习知识的习惯,因此在这方面的得分会显著高于农村的大学生。
第三,自我管理及资源利用、知识学习、人际公关、趋势需要、自我表现、组织计划和自我效能等维度在有无社团经历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实,在社团组织中,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知识学习、人际公关、趋势需要、自我表现、组织计划和自我效能等这些能力的要求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同时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中,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第四,自我管理及交流能力、资源利用、知识学习、人际公关、趋势需要、自我表现、组织计划、研究思考、观念意识和身体健康等维度在有无干部经历上存在显著差异。该情况其实与社团经历上的分析基本是一致的,这些能力都是一个大学生干部所必须具备的,并且在担任干部的过程中,这些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最后,自我管理及资源利用、知识学习、人际公关、趋势需要、自我表现、研究思考、观念意识和身体健康维度在领导经历时长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事后检验发现,随着干部时长的延长,大学生在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也随着升高。这说明,担任学生干部时间越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将会不断得到提高。
4.2大学生领导力与情绪智力、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
4.2.1大学生领导力与情绪智力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都与领导力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且对领导力都有较好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张勖(2010)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干部任职情况与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相关,且对情绪智力有正向影响。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领导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另外,有这样的一句话:个人的成功,有20%来自智力,而80%来自情绪智力。这可以看出情绪智力在个人的成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在领导行为上是否能够取得成功,情绪智力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情绪智力可以解释领导力63.5%的变异,对领导力的预测作用为21.8%,这充分地说明情绪智力对领导力有非常大的影响。一个领导者从领导自己、到领导一个团队,再到领导其他小团队的领导,这一切,都对情绪智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识别情绪、利用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才能对自己和下属施加更为有效的影响,从而提高个人以及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以更好的完成组织目标。
4.2.2大学生领导力与自我管理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管理及交流能力、资源利用、知识学习、人际公关、趋势需要、自我表现、组织计划、研究思考、自我控制、观念意识、工作态度、自我效能和身体健康等维度与领导力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且对领导力都有较好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作为企业和团队的主心骨和领导者,要想管理好别人,必须首先管理好自己。”戈尔曼也认为,对领导人来说,自我控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超越领导》一书中也提到,对于管理者来说,平庸和卓越的区别在于自我管理。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可以解释领导力34.9%的变异,且对领导力的预测作用高达75.0%。这些都表明,自我管理在领导力领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作用。作为领导者,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和资源,以及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以完成各项任务,所以必须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高效地应对各种情况。因此,领导力毫无疑问与自我管理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
4.2.3大学生自我管理在情绪智力和领导力之间的中介分析
本研究发现,自我管理在情绪智力和领导力之间的中介效应仅为9.5%,且中介效应和总效应的比值为0.165,这些指标说明,自我管理在情绪智力和领导力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较弱,也可以说,情绪智力对领导力的直接效应远高于中介效应。因此,情绪智力的直接效应比通过自我管理产生的中介效应更能解释领导力的变异。另一方面,这也表明,情绪智力与领导力具有十分密切的直接关系,我们更应该关注情绪智力对领导力的直接影响。
4.3提高大学生领导力的对策思考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领导力和情绪智力与自我管理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且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均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预测大学生的领导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领导力完全可以从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入手。高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大学生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此外,参加社团组织和担任学生干部,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开发和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以及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担任团队领导的机会,让大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大学生自身也要抓住机会,加强领导力方面的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促进自己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最后,高校应该开展领导力方面的教育,开发适合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课程,通过授课的方式让大学生认识领导力,以及学会挖掘自身的领导力潜能。目前,国外已经在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而国内也有一些高校尝试开展大学生领导力的教育。通过案例和理论教学,再结合实践操练,可以极大地促进大学生领导力的发展,达到提高大学生领导力的目的。
4.4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对情绪智力、自我管理与领导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各种条件和研究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本研究难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多加注意与改进,主要体现在:
第一,由于利用网络电子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在施测的过程中,无法为非专业的被试提供解惑,也无法确保被试是否领悟指导语中的要求和选项设置的要求,使得施测无法做到标准化,从而扩大了研究数据的误差。
第二,本研究选取的被试仅限于山东和广东两个省,且样本容量有限,也许这会影响研究结论的推广性,以及造成某些结论与以往研究存在分歧。最后,因为被试的覆盖面太窄,也无法了解大学生的领导力是否存在地域差异。
第三,在研究工具上,本研究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采用的是贺小格在硕士论文中编订的问卷,虽然目前也有一些研究采用了该量表,但其效度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另外,该量表的选项也不统一,有待进一步标准化。
第四,在研究变量上,领导力的前因变量和后因变量均有很多,而本研究仅选取了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未涉及其他因素,因此对领导力缺乏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最后,情绪智力与领导力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均十分高,也许情绪智力应该作为领导力结构中的一种,也即作为领导力的一个维度,而不是一个前因变量,这有待探讨。
5.结论
本研究以山东和广东两个省共22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领导力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大学生自我管理问卷》,探讨了情绪智力、自我管理和领导力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与讨论,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在性别和籍贯上均没有存在显著差异。但自我表现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情绪调节和知识学习在籍贯上存在显著差异。
(2)大学生领导力和自我管理在有无社团经历、有无干部经历和干部经历时长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情绪智力只在有无干部经历和干部经历时长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领导力、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这三个变量的大部分维度在有无社团经历、有无干部经历和干部经历时长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3)大学生领导力和情绪智力与自我管理均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它们各维度两两之间也大部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4)在回归分析中,情绪智力和自我管理均为领导力的有效预测变量,情绪智力对领导力变异的解释率为63.5%,且能正向预测领导力,预测系数为21.8%;自我管理对领导力变异的解释率为34.9%,且能正向预测领导力,预测系数为75.0%;
(5)自我管理在情绪智力和领导力之间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095,总效应值为0.576,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0.165,中介效应的相对作用偏小。
参考文献
Adams T C,Keim M C.(2000).Leadership practices and effectiveness among Greek student leaders.College Student Journal,34(2):259-270.
Banmeister RF,Heatherton TF,Tice DM.(1994).Losing control-how and why people fail at self-regulation.Academic Press.1(61):80.
Chi-Sum wonga,Lawb K S.(2002).The effects of the leader and followe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an exploratory stud.The Leadership Quarterly,13:243-274.
DiPaolo,D.G.(2004).Voices of Leadership: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Leadership Education.Ph.D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Michigan.
Edelman,A.,Gill,P.,Comerford,K.,Larson,M.,&Hare,R..(2004).Youth development&youth leadership.Washington,DC:National Collaborative on Workforce and Disability for Youth,11:1-23.
Etween(2011).Soft Skill Development and Leadership Education.Journal of Leadership Education,10(l):200-212.
George,J.M.(2000).Emotions and leadership:The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Human Relations,53(8):1027-1041.
Goleman,D.(1999).Leaders need emotions,too.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Digest,5:13-15.
Hackman,M.Z.,Kirlin.A.M.(2004).Prescriptive Leadership Development:Developing Tomorrow Leaders Today.Journal of Leadership Education,3(1):112-125.
Jordan P J,Ashkanasy N M,Charmine E.J.Hartel,et.al(2002).Workgroup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development and relationship to team process effectiveness and goal focu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2:195-214.
Laura Thi Lam,Kirby S L.(2002).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 advantage?An exploration of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and general intelligence on individual performance.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42(1):133-143.
Rost,J.C.(1991).Leadership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ew York:Praeger.
Watt,W.M.(2003).Effective Leadership Education:Developing a Core Curriculum for Leadership Studies.Journal of Leadership Education,2(1):52-60.
陈权(2009).论情绪智力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及其教育.学术探索,8(4):140-144.
陈权(2011).大学生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及学业成绩量化研究.高校教育管理,7(4):78-88.
房欲飞(2008).X高校大学生领导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贺小格(2004).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
黄宏强(2009).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结构研究.心理研究,2(4):88-93.
黄徐扬(2012).优秀大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我管理的特点及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
李斌予(2012).运用情绪智力提高领导力:文献分析与评价.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27):28-31.
李庆朋(2012).大学生党员领导力培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科技大学.
李雅,朱润瑞,郝彩(2013).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金田,2:305.
刘欣欣(2012).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山东社会科学,12:318-319.
罗爱林(2010).大学生领导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
牛兴荣(2009).中国在校大学生领导行为期望研究——从跨文化领导力角度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
王力行,王怀英,李凯静,吴纪明(2003)译(Peter G.Northouse著).卓越领导力——十种经典领导力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王莉萍(2009).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调查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3:159-163.
王益明,金瑜(2002).自我管理研究述评.心理科学,7(4):453-456.
文丽,吕伟,王雅娟(2011).大学生领导力素质实证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5):172-176.
翁文艳(2011).大学生领导力开发现状与途径.当代青年研究,3:21-26.
吴娟(2007).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
武玲,韦洪涛(2011).苏州地区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调查分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8(2):91-95.
徐雷(2009).情绪智力量表(EIS)的修订与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
徐元善(2011).论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湖北教育,3:60-62.
宣力亢(2011).两岸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探讨——以大陆厦门大学和X东华大学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
杨玉刚(2013).大学生领导力结构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
张伟峰,燕良轼(2006).独身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3(5):98-99.
张勖(2010).大学生情商状况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研究,9:88-91.
竺培梁,耿亮(2011).大学生情绪智力、认知智力、人格与决策的关系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8:37-40.
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四年过去了,我也从一个懵懂的外乡求学大一学生成长为即将走进社会的毕业生。大学四年生活,是我人生中一笔极为珍贵的财富,在这一千五百多个日夜里,充满了迷茫的踌躇,充满了奋斗的艰辛,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失败以后的崛起。无论怎样,这些都在不断促使我成长,不断让我变得更加优秀,以及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这里不仅要感谢我的家人这四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也非常感谢老师同学们对我的帮助与关怀。首先,由衷地感谢我大学四年的导师张素玲老师,在这大学期间我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获得的。张老师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她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教会了我很多,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对我有极大的启发。对于亦师亦友般的张老师,我的真的非常感谢,即使这种感谢很廉价。同时,我也只能通过不断的努力奋发来回报张老师的四年师恩了。然后,非常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杨鹏老师,这篇研究能够顺利完成,里面也饱含了杨老师的心血。从选题到分析数据再到论文修改,杨老师都孜孜不倦都为我提供各种意见和支持。杨老师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不仅在测量课上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平时在我们请教时候更是一丝不苟地为我们解答,这让我们深受感动。杨老师没有一丝的架子,非常的民主,也非常的尊重我们每一个学生,深受学生的爱戴。非常荣幸能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得到杨老师的指导,最后,对老师的付出再次表示深深的感激之情。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有无数的好同学、好朋友、好兄弟和好老师们陪我一起度过,都曾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的回忆里多了很多难以忘怀的片段。每每忆起,心里都难以平静,因为转眼间我们就要踏上离别的列车,各自奔赴人生路程的前方,这是那么遗憾的事情。除了留恋,我只能在这里默默地对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以及献上我诚挚的祝福。
他日暮然回首,但愿彼此身影依旧!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