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摘 要

楚国刺绣是古老的南方地域民族文化传统工艺,它不仅体现令从古至今优秀的刺绣文明的精华,还体现出古楚人民恢诡谲怪的独特创造,广受后人的欢迎。其中笔者通过对刺绣中发现的装饰图案—“凤”的造型、色彩以及图案组织特点进行浅要的分析,了解“凤”元素在古代以及现今成为刺绣艺术的重要特色的原因,同时介绍近现代刺绣艺术行业的发展在吸收古楚刺绣工艺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刺绣艺术;楚文化;“凤”元素

 前 言

原始时代的文化虽然还在启蒙阶段,但人们对神灵的顶礼膜拜从未间断,为了驱除污秽,赶走灾祸,原始民族在自己身上涂抹纹画,这是现代纹身的前身。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身着织布衣衫以后,逐步把敬仰图腾如花草、鸟兽、龙凤移植到遮身布类上,形成后来的刺绣。

刺绣,顾名思义以针为绣,还称针绣,是用绣针手工穿引彩线,在纺织品上运针构成纹饰的艺术。古代称“黹”(zhǐ)、“针黹”,至今约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呈现了“衣画而裳绣”的行为。从湖北和湖南出土的绣品中,人们发现战国、两汉时期的刺绣已经达到了十分高超的水平。后又经历代发展,中国刺绣作品产销海内外,吸引海外诸多名家纷至沓来学习中国的刺绣艺术。

刺绣的布料及绣丝多以植物为原材料制作,均易腐烂、掉色,不容易保存,以至于古代中国流传至今的刺绣不多,市场收藏和研究价值极高。建国后,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了一件绣有龙凤图案的刺绣作品,据研究学者考证,应该是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刺绣,这一时期的人们对刺绣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

楚国刺绣的纹饰表现多以动物纹为主,尤以“龙凤”形象为甚,这在古楚地域常见,现在湖南、湖北两地出土的龙桥、凤雕形象便可见一斑。从大量历史资料及考古发现的诸多文物中,“凤”形象居于核心位置,甚至楚人还有“崇凤轻龙”的文化特征,凤翘首东方,龙踞虎盘,多出显示凤的地位高于龙,且多处楚墓出土的刺绣纹样以凤图案为主。故此篇论文就“凤”元素进行研究。

 第一章 楚国刺绣中的“凤”

第一节“凤”形象在楚国出现的原因及背景

在湖南黔阳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大约距今7800年的陶器,陶器表面有大量类似兽面、太阳和神鸟的结合形象,这些形象广泛被楚人认为是“凤”的化身,这一形象的出现源于当地原始民族一直以来对于阳光、雨露、丰收的崇拜和向往。

“凤”形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处在农耕时期的人们经过长久的观察,凭着耕种经验发现,如果当年野鸟众多,且久居不去,对当年的农耕结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但他们对这个结果却形成共识并深信不疑:鸟多必产丰,鸟少则欠收。这一自然形成的规律性认识,让人们把野鸟视为天神。所以为了多有收成和风调雨顺,人们往往会举行多种形式的祈福活动,以求野鸟年初归来,久而久之,便出现了敬鸟、崇鸟的农耕文明。

江西新干大洋州商代墓出土的伏鸟双尾虎是一件典型的崇鸟祭祀礼器,喙尖直上云峭,怒圆的眼睛、高昂的头颅,拉长的勃颈,全身伏于虎背之上,给人征服勇虎之感。在礼器上如此刻画,是典型的运用了“图腾象征法”的创作方式,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鸟的膜拜已经到达相当的程度。

《白虎通义·五行篇》记述:“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人们将传说中的炎帝称为“太阳鸟”,因其创造农耕文化而得名。农耕文化在中华文明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凤”作为南方一种典型的图腾形象,随着我国南北农耕文化的逐步融合而不断发展,成为继“龙”图腾后的中国经久不落的形象。时至今日,龙与凤依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儿女自诩龙的传人、凤的子孙。

古楚民族相较中原,艺术表现更为大胆和夸张,抒发内心感受往往不受拘束,所以楚人作品更多倾向于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这是楚地艺术作品一直散发魅力的根本所在。在楚人创造的艺术形象中“凤”的着墨虽多,但从不拘泥于格式、形式和要求,千变万化,变幻莫测。正如马山出土的“蟠龙飞凤纹”绣品,完美展现楚人“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的不凡气度,凤的凤冠高耸,完全脱离正常人的想象,却又不失凤的根本。此地出土的“三头凤”刺绣,则更为奇特和谲怪,不得不令人感叹楚文化的神奇。

综观楚国刺绣中“凤”的艺术造型,一是秀美,养眼;二是变化万千,不受拘束,基本摆脱具象的羁绊。运用变形、夸张、抽象的表现手法,利用涡形纹、缠枝纹、流云纹的构图形式化有形为无形,因此透射出极强的艺术魅力。

第二节“凤”元素在楚国刺绣作品中的表现

对于 “凤”形象的着意表现是楚国刺绣艺术最显著的特点,“凤”元素的设计在所有作品中几乎都有表现且一直居于核心地位。例如1982年在湖北荆州马山1号楚墓出土35件衣衾,其中21件施以刺绣,能够辨认纹样的18幅刺绣纹样,其中17幅绣有凤形象。

下面展示十件湖北荆州博物馆收藏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楚国刺绣作品。

  1、“凤斗龙虎”绣

凤斗龙虎绣大约在战国中期绣成,经线方向细密程度达到了一厘米40根的程度。图案使用红棕等八种颜色绣制,动物纹样有龙、凤、虎 3 种,均为菱形布局,沿四边对称绣制一凤一龙,身体由褐色与金色丝线绣成,中央站立一只斑纹相间的虎。整个图案生动非凡,充满神奇色彩。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图 1“凤斗龙虎”绣

  2.“三头凤”花卉绣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三头凤”花卉绣绣于战国中期一件绢面锦袍上,极其出彩。经线方向每厘米120根,纬线方向每厘米 62 根。此袍绣先绘墨稿,再以锁针法绣出辫子股线条,绣线有深红等五种颜色。主体纹样由鸟和花卉组成,鸟绣正面像,双耳三头,因此被称之为“三头凤”给人以活泼而古怪,妖娆而神秘的感觉。

 3.对龙对凤绣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对龙对凤绣绣于战国中期,为对龙对凤浅黄绢面锦袍,袍身长 169 厘米,袖展 182 厘米,两端宽袖平直,袖筒较短,领口为三角形,以浅黄色绢为底,绘制墨稿,用锁绣将棕、黄绿等五种颜色绣出。主体龙凤纹样与花草融合组成单独纹样,左右对称排列。造型上采用了局部的夸张和变形,整体看图案构图简练,线条流畅。

 4.蟠龙飞凤绣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作为自然主义的模仿,蟠龙飞凤绣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凤体高冠长翼,绕身盘旋于龙的尾部,柔和优美。绣地浅黄,上绘有墨稿,图案由浅黄、土黄、深红、棕色等不同绣线绣制而成,图案秀美精致,无论是龙或是凤的喙、眼、爪的绣功都十分精巧细腻。在龙凤图案的缝隙中,填补以日月、星辰、植被一类的装饰性图案,使得该刺绣具有了虚实结合的效果。

 5.凤鸟花卉绣之一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据考证,该刺绣大约绣于战国中期,该刺绣整体长为17厘米、高5厘米、宽3.2厘米。出土时因为内装有铜镜,被研究学者命名为“镜衣”。刺绣有夹层,整体造型像一个倒扣的锅。主体的纹样由一只昂首翘尾的凤鸟和展开花瓣的莲花组成,莲花的花蕊被细致描绘出来。凤鸟似在大踏步向前行走,头部无冠,颈部细长,尾部向两侧蜷曲,呈向上的姿态。图案由金黄、黄绿、深红、深蓝等绣线绣制而成。整体刺绣由主体图案四方连续排列组合而成。

 6.凤鸟花卉绣之二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与凤鸟花卉绣相似,该刺绣同样主体同样绣制一只凤鸟和花卉,不同的是图案为对称分布,绣成时间为战国中期。绣地呈土黄色,上面用朱色绘制底稿,图案由红棕色、深棕色、深黄色绣制而成。花卉整体长约50厘米,宽约22厘米。凤鸟周身绣以花草纹等装饰性图案,对称布局的凤鸟或相向或相背,翘首展翅,生动非常。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7.飞凤绣

飞凤绣正如其名,主体绣制一只展翅的凤鸟,凤鸟的头部伸展出一对向外侧弯曲的凤冠,整体造型类似于羊角状,凤冠上绘制有一定的装饰。凤鸟的翅膀向两侧伸展开,双脚对称状向外伸展,给人一种很强的力量感。凤鸟的尾巴如花瓣一般向后分支,与下一排的凤鸟头部相接,整体纹饰呈现出重复对称的排列。该绣品绣地为浅黄色,上有墨稿,绣制的绣线由棕色、黄绿色和淡黄色组成。

 8.一凤一龙相搏绣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该刺绣发现于一件绣于战国中期的紫红绢单衣衣面。衣长175厘米、袖长274厘米。服装的外襟和下摆部分皆采用了龙凤相搏绣。主体由一条盘龙和一只飞凤构成“8”字形,龙与凤的身体部分细长,龙的嘴部伸长,与另一侧的图案对称衔接。比较有意思的是,“8”字形的顶端中心部分是凤鸟的头,身体与龙的身体部分相叠,尾端不仅绘制龙尾,而且绘制了凤翅,代表了凤鸟的翅膀和尾。刺绣整体面积长29厘米,宽22.5厘米。

9.龙凤合体相蟠绣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该刺绣绣地为浅黄色,装饰花纹成长宽为28厘米的正方形造型。主体部分图案先由朱色绘制底稿,再以锁绣法绣成。绣线由红棕色、土黄色、浅黄色等颜色组合而成。图案整体呈菱形,主体部分由二龙一凤共身相蟠组合而成,以凤鸟为中心,两侧各有分布一条盘龙。凤鸟头部向前伸,凤翅同时向外伸展。图形整体既布局稳定,造型又独特新颖。

10.变体凤纹绣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变体凤纹同样绣于战国中期,发现于一件红棕绢面的殉葬用衣的衣面,衣长约45厘米、袖长为52厘米,袖宽约10厘米,腰宽26厘米。这件绣地相对前几种比较特别,为红棕色,刺绣整体深色用线部分较少,绣线由红棕色、金黄色等五种不同的颜色组成。刺绣整体造型为菱形,主体绘有一只凤鸟和一条盘曲的蛇,构成一幅凤鸟驱赶蛇的画面,十分有趣。

这些各式各样以凤为主体的刺绣作品,显现出了三种绣品的共性特征:一是凤鸟的形象十分拟人,生动非常,有些形象气宇轩昂,有的形象展翅翱翔,有的形象闲庭信步;二是绣品中常有龙、蛇、植被花卉等装饰饰品衬托凤的中心,以此强调楚人的精神追求;三是绣品中的图案多为曲线绘制,具有流水一般的动感,体现出了楚人奇特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 楚国刺绣中“凤”的表现特征

第一节 楚国刺绣“凤”图案的造型

通过上述列举的“凤”图案刺绣作品我们可以感知,楚国刺绣作品的造型多以曲线描绘为主。不同的是,因为在当时丝织品有工艺条件的限制,同时期的刺绣艺术则多以外观为直线造型的造型形式为主。不同于绘画,楚国刺绣的原材料异常华贵且十分精美,只有家庭条件、社会地位较高的作者才可以设计刺绣作品,基于这一原因,绘画的设计要求便更高。因战国时期的楚国民风开放、思想自由散漫,当时的绣品图案给予观者“来源于绘画,而胜于绘画”的观感。

2.1.1 曲线

中国自古以来的艺术作品最提倡的就是“意境”,而富于观感的流线造型—-曲线是“意境”最好的表达。有句古话叫“曲生吉,直生煞”,这是因为曲线似有形又似无形,婉转优美,存在于山川河流众多的古楚土壤中,参考这些自然运动的曲线形,设计师们不自觉的将这种元素运用在刺绣、帛画、漆器、玉器、青铜器等楚国艺术作品当中。“离开曲线无楚绣!”楚绣的魅力,在形式上就显现在了曲线的一弯一绕中。

婉转生动又饱含奇异怪诞的曲线让凤纹的设计变得更富有生命力,龙纹、蛇纹、植被花鸟纹缠绕其中,装饰点缀着凤纹,相互缠绕相互渗透,忽而昂首阔步,忽而展翅高飞,凤鸟代表着楚人的精神力量不断上迸发,展现出一幅幅变幻莫测、恢诡谲怪的场景。

2.1.2 直线

战国时期思想自由、人才辈出、风气活跃,“中庸”的思想作为儒家学说的经典,被广泛宣扬,这种思想的铺陈使得对称规范的布局方式由此生成,影响着历代中国设计师们的用线布局。

楚人运用同位对称、移位对称等图案构成的方法,将以曲线为主设计的凤鸟纹饰巧妙地划入方形或菱形的直线框架中,利用许多取材于大自然的龙、凤、蛇、花草、植被巧妙地穿插起来,形成看似规律、实则无序的四方格之中。

世上没有纯粹为曲线的刺绣,也没有纯粹为直线的刺绣,直线若有灵,曲线便是魂,两者相互融合,将楚绣的魅力提升到了十足的境地。在楚人的艺术创作中,他们认为曲线的婉转曲折更能体现楚地的艺术魅力,在盘旋诡谲的曲线中利用直线的规整将感性融入理性创作更易被世人接受或符合民俗常理的艺术作品。

第二节 楚国刺绣“凤”图案的色彩

2.2.1 楚人色彩观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中国人自古以来皆崇尚赤色,楚人更甚,战国时代的楚人尤以赤色为时尚,那时的楚国宫殿无论是门、扇、镂花,均以赤色为主调,连大堂的天花板用赤色着墨,更遑论各种小型艺术品的色彩选择。据考证,在战国晚期淮阳的楚车马坑内发现的战旗,从举杆到旗布,均是赤色。在古湖北江陵(现荆州)马山战国一号楚墓中土的丝织衣物和刺绣品,尽管出现了有如紫、赭、绿、褐等混合颜色,但都无外乎以赤色为主体颜色。我们现在在湖北省博物馆以及荆州博物馆看到的各类楚地木器和漆器,主色都是赤色。

“赤”即为火,人类对火的认识,实际就代表了人类的进化过程,自从人类开始意识到“火”的重要性和作用后,其功用与色彩就一直伴随历史向前衍进。楚民族神话中楚人的先祖祝融其实就是人们敬仰的火神,“太阳鸟”之所以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与人们萌芽中的对自然的探知有必然的关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末日夜,芦苣火照井厕中,则百鬼走。” 江汉平原至今还流传着每年正月十五晚上烧鬼火,以求一年平顺的风俗。

自古主流属于统治者,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所以,楚地的艺术家们对这一神圣的色彩的运用格外谨慎,在朝堂、朝服和贵族的服饰上使用鲜亮的赤色,以示地位的高贵和纯正;在民间,平民服饰必须要使用赤色系列中的间色或复色,以此来区别与统治者的界限。《墨子·公孟篇》“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这是我们能够查考的最早记载楚人尚赤着穿赤色的宽袖大袍进行朝会的场景。可见当时赤色不仅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还有区分人与人等级的功能。作为意识形态重要标志的色彩,从此一直广泛被艺术家采用并流传。

2.2.2 楚国刺绣艺术的用色特点

任何艺术都会不只属于上层社会,任何颜色也不会固定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楚国的刺绣品也不例外。从古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刺绣作品来看,绣线的用色基本不受局限,可以考证的绣线颜色有金黄色、灰黄色、深棕色、棕色等,达20种之多,大量运用了间色和复色,说明在当时,楚人调配染料色泽的技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在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的木俑刺绣服装来看,其用色与大自然的融合,格外鲜丽明快。

不过楚国毕竟是明显带有奴隶制的社会,其艺术创作也无法摆脱巫术虚幻、神化的影响。

第三节 楚国刺绣“凤”的图案组织特点

笔者经过研究大量出土的楚国刺绣纹样,发现这些刺绣作品的组织结构一般为适形结构和连续结构。

2.3.1 适形结构

适形结构符合一定的几何结构要求,是依据纹样素材创作图稿进行变化后的构图,构图在固定的轮廓内,即使图像中没有见到明显的外轮廓,我们一般也能找到外形轮廓的影子。从古至今,这些框定的几何外形有方、圆、菱、三角、多角,以及不规则的多角直边形等等。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在楚国刺绣艺术中,适形结构图样相比之下较少,一般应用在连续纹样的单元形构图,多表现为独立式、中心式和中轴式:独立式即单个个体,这种结构组织中的事物均相对独立,但造型完整;中心式即构图中主要元素清晰,其他元素围绕主要元素铺展,如“龙凤合体相蟠绣”作品就是典型的中心式;中轴式即所有元素均摆放在单元中轴的两边,并呈对称态势的式样。

因为刺绣主要应用在服饰或大型背景上,人们更注重点、线、面的有效结合,从正面、侧面多角度欣赏刺绣元素的表现。实际上,这种简单的表现形式代表了刺绣工艺的朴素要求,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楚国的刺绣艺术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3.1 连续结构

连续结构是适形结构的升华和发展,摆脱了前人固定的思维,从单个事物的构图过渡到两个或多个构图的平行布局或重叠布局,可以在更大范围、面积表现所要展示的图景。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连续结构细分成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种。

二方连续结构简单理解,就是指将同一个元素通过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多次连续循环织绣,或是同时由上下或左右连续织绣形成横式或纵式的带状纹样。这种二方连续结构至今还广泛应用于户外广告、床上用品、围栏、围墙等制作上。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不仅观感强烈,理解容易,节奏感强。据考证,这种连续的样式,最早出现在了陶器上的绳纹、贝文以及彩陶装饰的水波纹、锯齿纹和网纹上,后来人们把这些分开的点用直线或弧线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具有抽象性的二方连续结构。

如果说二方连续结构还显得单调的话,楚国的艺术家后来发现可以在一个元素或一个起点上,向四个方向重复发展,或者向多个方向重复排列,不断循环,蜿蜒曲折,无限发展,这就是四方连续结构的基本思路。当然,也不是构图中所有的连续都是无序的,四方连续要求这些伸展出去的元素必须相互呼应,形成整体的匀称协调,不能出现构图的巨大空隙,或明显的空白区域。这样布局的图案装饰效果最好,韵律协调统一,整体性强。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从楚墓出土的刺绣作品来看,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呈现出连续排列的特点,但大多不是单一的二方或四方连续结构,应该说,这些绣品综合了两种结构的要求,又不受两种结构的要求限制。从作品的表现来说,出现了两种情形:一是基本意义上的二方或四方连续结构,表现相对简单,绣品落针从上至下,或从左至右,反反复复,如三头凤花卉绣、凤鸟花卉绣、龙凤合体相蟠绣等;二是复杂意义上的组合结构,连续排列,没有格式,遵从自然的原型。现在很多画作、丝织品,甚至机织绣品,依然沿用这种创作思想。

  第三章 楚国刺绣中“凤”元素的后世影响

第一节 汉代刺绣

楚汉一家,汉发源于楚。李泽厚先生说:“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这里的意思主要是指汉文化艺术与楚文化艺术在创造性方面的相通性。依据史料我们可知,整个汉代时期,虽然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都主要承袭的是秦代体制,但是在意识形态方面,楚文化的特色随处可见,例如在湖北云梦大坟头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其衣袍虽然不完全符合楚绣的全部要素,但是与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的木俑已经没有了本质的区别。

楚服在西汉时期仍相当流行,马王堆一、三号墓各出土一幅T形帛画,其纹样造型和表现内容在《楚辞》中也能找到记载和解释。例如在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一件长袖欲舞的服装,因“似衣而非衣”而得其名为“非衣”。在该服饰中华盖的正下方,有一只貌似猫头鹰的飞鸟,长相怪异,举止离奇,《山海经》中称其为“飞廉”,是凤鸟的一种,由此来引领逝者的灵魂升天。

由此可见,楚地风俗以及“凤”元素的追求对汉代艺术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汉代非衣上所表现的内容,无疑是来自于楚文化的。

第二节 古代和现代苗绣

没有“凤文化”的奠基,就没有楚国的刺绣。其实“凤”作为图腾首先来自苗族的文化习俗。楚族本不是一个民族,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这时的楚人,融合了北南各种血统,形成了一个多种族、松散型的利益共同体,这其中,低层的人群以苗蛮人为主体。随着楚地疆域不断扩大,苗蛮人以“凤”文化为主体的巫术与人神文化逐渐扩展开来,奠定了南方楚民族成为以苗蛮人为主的古老民族。现在我们还可以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的古老稻作农耕文化遗迹中,探寻到“凤”的雏形,即“太阳鸟”在民间的影子。

近现代的苗族刺绣作品,融合了古今各地优秀的设计元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苗族作为一个开放的民族,不断地与外来文化进行接触与磨合,但是楚国刺绣艺术的基本特征却一直被人们承袭了下来。例如,苗族人至今依然习惯沿用龙、凤作为刺绣作品的主题,设计的构图讲究对称,布局方式多为菱形图案,讲究造型中体现运动感和设计的节奏感等等。

对比出土的楚绣和现代苗绣,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不变的、近乎一致的特征,那就是对“黑底朱彩”的遵从与继承。现代苗族服装几乎全部使用黑色底料作为原料挑绣多色的花纹,从顶端到尾部,全以黑色衬底,在此基础上,绣出太阳、月亮、红花、绿草、青龙、黄凤,只是这些花纹的设计较之古代,更为接近真实。这可能是苗族的旅游景点一直以来深受游客们青睐的原因。

第三节 现代刺绣

在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再来回顾“凤”元素在刺绣作品中的应用,依然有着对中华文明的品牌价值继承和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价值,因为文化已经扎根,可以绵延千百年,只是“凤”元素在人们的眼里,古今有着不同的理解。过去几十年,我们要想取得养眼的刺绣作品,一般情况下,要专程到刺绣原产地才行,但现在,我们在世界各地都可以买到心仪的中国刺绣产品。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刺绣爱好者们面对现代作品,都不禁会对古代刺绣的精美绝仑赞不绝口,情不自禁想探究“凤”在国人心中的份量与地位。

可惜的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面临自身文化传统与世界文化接轨的问题。从艺术本身来说,学习刺绣技术比绘画更难,精美的刺绣作品与更贴近真实的影视作品比,存在着欣赏人群的本质差异,导致制作刺绣作品的人才与工艺出现青黄不接的囧境。

  结 论

楚国文化源远流长,楚国的刺绣艺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显示出强大的艺术魅力。“凤”虽然只是一种符号,但它产生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客观认知,对自然规律的崇拜与期待,以刺绣形式表达对天地的信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况且,凤绣在统治阶层的穿着上,不仅代表着权力,更象征着美好。楚国诞生于多元的土壤,成长于烽火连连的南方,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皆使得楚绣更独特富丽、诡奇多变,加之“凤”的元素,让楚绣更加无拘无束,且具有想象无穷、思辨无边、自由浪漫的精神价值。至今来看,楚绣“凤”的魅力丝毫不减当年,其创造的造型法则和设计理念,对于现代依然有着辉煌的前景和历史地位,对城市造型、室内外装饰、服饰设计等领域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庆. 楚国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刘咏清. 楚国刺绣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2.

[3]李展. 再现、表现与重构[D].中央美术学院,2017.

[4]哈斯其木格. 楚人刺绣工艺及其审美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5]张庆. 楚国刺绣纹样与现代壁挂设计[D].青岛大学,2007.

[6]盛晶晶. 荆楚刺绣的数字化表现及其运用[D].武汉纺织大学,2017.

[7]梁辉银.荆楚艺术汉绣的价值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8):254.

[8]吴维伟. 荆楚艺术文化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8.

 致谢

一开始,只是单纯的想给本专业提供灵感而而报名学习服装双学位,在一次又一次的课程学习中,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中,服装双学位都带给我很多有益的帮助。

在此,一谢师长的言传身教。最初上课的时候,我总和同学笑言服装的老师们有些怪脾气,总是在一丝一线里揪大家的小毛病,但是每当课业结束,回顾之时就能发现这些“毛病”的提出有多么的重要,每个老师都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学识,不求回报地帮助学生。感谢xxx老师,在我毕业设计时对论文选题和写作方面提供的帮助和悉心指导。恩师于我,授我渔鱼,高山景行,师之范者。

二谢亲友,予我欢情。在双学位课业、本专业课业和考研学习冲突的时候,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帮助,促使我在大学里无数个被压力逼近崩溃的夜晚,让我重拾面对课业的力量。同时,我必须感谢与我一同学习双学位的大学同窗xxx,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无数个奋斗的日日夜夜让我们一同走到了今天,此间四年,让我真正庆幸“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三谢xx市博物馆的研究员,给我提供了大量刺绣作品的研究内容以及文字资料。

再次感谢,感谢在我学习道路中为我提供帮助的人们,谢谢你们给予我的真挚情感和无限感动。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浅析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凤”元素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5月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3279.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4月30日
Next 2023年5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