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摘 要

2014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为我国的上市公司提供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规范和保障,这对于加速员工持股计划的良性发展有很大的意义。然而因为员工持股计划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的进行过程中依存着不少的问题,类似于上市公司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的各项管理不够明晰,法律法规的设置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等等问题。本文将研究上港集团展开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案例,为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起一个带头作用。

第一章:研究背景、研究目标

第二章:界定员工持股计划的相关概念,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

第三章:案例介绍,介绍企业概况,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背景

第四章:分析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范围,并分析各项报表以检验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

第五章: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上港集团开展的员工持股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内提升了公司的利润报表,但随着计划开展时间的延长效果有所衰弱。从长远计划来看,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开展并不十分明显。本文将会分析具体的案例,以此来得出实施过程中一些可以被借鉴的经验,并对员工持股计划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针对性的给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员工持股计划;上港集团;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员工持股计划对于企业员工的激励在当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增强企业向心力、提高企业业绩、完善公司福利体系以及稳定和吸引人才颇有益处。2012年8月,我国证监会正式发布文件《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这意味着员工持股计划将在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推行,接着2014年6月,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这份文件首次在管理模式上提出,上市公司可以将本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委托给具有资产管理资质的机构进行管理。

该文件的颁布通过使员工持有所在公司的股票,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捆绑在一起,以此达到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目的。员工持股计划已在欧美上市公司中普遍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股权激励手段成为了吸引人才的亮点。但是,目前为止对最佳的员工持股比例仍然没有一个被公众接受的比例。

  1.2 研究目标

本文将会从上港集团的员工持股计划来出发,就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股本结构等综合因素来分析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对于实施目标的方案设计中,持股范围、来源、载体等一系列环节做出判断。并对案例公司的审计报告进行同行业的分析比对。

第一,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观察其员工持股计划的核心内容,将其与我国计划的开展做一个参考作用。

第二,比对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后的公司绩效的前后数据。

第三,对员工持股计划的方案与成果来分析,得出一个能大致被广泛接受的员工持股比例以促进公司双赢发展。

 1.3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参考与员工持股计划有关的一部分文献、书籍、档案、法规及国家政策资料,并总结国内外相关案例,以此来判断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各个阶段是否合理。在前人的研究贡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研究目标。

(2)案例分析法

本文以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最多的上港集团作为案例的研究对象。分析其员工持股计划的普适性、要点及公司的绩效变动,为我国今后的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本文基于对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础,综合前人的研究结论,结合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第一股的上港集团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具体分析上司公司在开展员工持股计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其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

创新点在于,通过对单一上市公司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来横向分析总体上市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可能产生的效果。

1.4.2 研究不足

由于作者个人能力有限,对同行业数据的分析难免有遗漏之处。只能分析上港集团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无法获得企业的内部数据,以此造成的数据误差无法避免。

 2、文献综述

  2.1 员工持股计划与股权激励计划的区别

员工持股计划本身是上市公司及其员工自愿选择的结果,是上市公司在对未来业绩和股价有较强信心的基础上对公司员工进行激励的方式。相比股权激励而言,员工持股计划在实施上更为灵活,激励效应更强。

股权激励则是是将公司股权或股权的收益权以某种方式授予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技术骨干形成权利和义务相互匹配的所有权、收益权、控制权关系,从而激励员工为公司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制度安排。

 2.2相关经济理论

2.2.1 双因素理论

20世纪50年代,经济家Louis Kelso提出“双因素理论”,认为人类社会上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和劳动。这个理论很大意义上给后来的员工持股理论莫定了基础。随着工业革命发展,贫富差距加大,他希望劳动者也能获得资本收入.Kelso(1867)在“双因素理论”基础上提出ESOP概念,认为此计划是对财产进行二次分配而不侵犯原财产所有权者。他同时指出,世界各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利用员工持股进行融资。自此,新资本主义制度再建立不再依靠XX,而是走向更加民主化道路。

2.2.2 分享经济理论

马丁·魏茨曼在自己的《分享经济学》(1986)一书里强调的分享经济和以上观念基本一样。为此计划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他将职工薪酬制度分为工资制与分享制。工资制度指“企业发给雇员的酬劳和那些与企业经营以及与企业行为的所有没有相关性的核算单位关联。分享制度是“企业员工的酬劳和某些能适当反映企业生产管理的指数(比如企业的成本或净利润相关联)。企业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项有效的EVA 激励措施,被普遍认为对公司治理,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祝均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3、上港集团案例

  3.1 企业简介

3.1.1 企业发展

上港集团一家是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演变而来的公司,经由上海市人民XX核准,以 50 亿元的注册资金于上海港务局在 2003 年 4 月 4 日成立。

上海港位于我国大陆东海岸的中心地区、“T” 字型水运交点,作为上海港公共船埠的运营商,上港集团于 2006 年 10 月 26 日上市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国内第一家整体性上市的的港口股份制上市公司,是国内大陆区域当前最大上市港口类型企业,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同时成为全世界最大化港口企业其一,其主营业务收入如图 3-1 所示。

上港集团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良好的内控结构,如图 3-2 所示。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3.1.2主要财务指标

上港集团作为国内经营良好的最大的港口企业。财务各项指标在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其最近三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如表 3-3、3-4 所示。

表 3-3 上港集团主要会计数据
2015 2016 2017 2018
营业收入 29511 31359 37424 38043
营业成本 19721 21926 24809 25967
营业利润 8586 9220 13208 14261
利润总额 9852 9942 15855 14328
所得税 1986 1854 3009 2856
净利润 7865 8088 12846 11472
表 3-4 上港集团主要财务指标
每股净资产(元) 2015 2016 2017 2018
每股收益(元) 2.572 2.62 2.998 3.26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0.2853 0.2994 0.4978 0.4434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0.37 0.37 0.34 0.37
总资产增长率(%) 11.53 11.38 17.92 14.21
净利润增长率(%) 4.49 18.55 20.94 2.22
每股净资产(元) -3.02 5.74 66.25 -10.92

3.2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过程

上港集团自2014年11月15日员工大会上通过《上港集团2014年度员工持股计划》的议案到2015年6月共历时半年时间,过程如表 3-5 所示。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3.3 员工持股计划基本原则

3.3.1 依法合规原则

上港集团本次的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是在指导意见下严格按照依法合规的原则实施。上港集团本次计划严格按照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的披露与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相关的持股范围,持股价格,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等各种相关信息。

3.3.2 自愿参与原则

上港集团所开展的员工持股计划完全按照员工的意愿,在实施过程中不存在强制摊派分配的情况。早在落实员工持股计划以前,企业对员工进行了相关的员工持股计划目的与背景的介绍,并且向员工非常的全面普及了与员工持股计划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基本做到了让大部分员工对员工持股计划有了一个清晰地了解,并且在本次计划实施前也详细解释说明了本次计划所带来的一定的风险。最终本计划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以 223 票全票通过,得以顺利实施。在这次计划的开展中,企业充分的考虑到了大部分员工的具体情况,并且在股票认购阶段,给予员工足够的思考时间,通过实施两次确认的方式,以此来保证员工能够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愿和情况参与购买股票。

 3.4 员工持股计划主要内容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上港集团自2014年11月15日员工大会上通过《上港集团2014年度员工持股计划》的议案到2015年6月共历时半年时间,上港集团作为改革的“领头羊”,改革计划一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港集团本次持股计划进行内容梳理如表 3-6 所示。上港集团通过本次为员工持股计划以及非公开发行股票后,集团共新增 418,495,000 股股本,使总股本增加至 23,173,674,650 股。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后上海市国资委持股比例降低至 34. 56%,仍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

 3.5 上港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动因

3.5.1 优化资本结构深化体制改革

《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及上市公司对员工持股计划的积极响应说明,员工持股计划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长期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对应,传统股权激励作为上市公司重要激励方法,已经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大量的上市公司案例。我们将《指导意见》和于2006年起开始实施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进行了逐条比对,发现法律法规对于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的相关规定有很多不同注。整体来看,在《指导意见》设计下的员工持股计划从持股对象、持股条件、资金来源、股票来源等多个方面均表现出了更强的普适性与灵活性。

国有企业的最大的弊病就是国有资本占比过高,导致资本结构僵化,从根本上限制了企业的活力,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上港集团2013年的年报显示,上港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之前,上港集团的国有资本占比达到了将近85%,其中上港集团的68%的股份由上海市国资委直接以及间接持有。国有资本所占的比例过高,不仅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活力,更会造成企业管理僵化。与此同时,较高的国有资本比例也给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较大的股权操作空间。

然而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戊源于2016年的XXXX上表示,会在未来几年中持续的推进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进一步深化完善集团的员工持股计划,真正做到把企业与员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今后的几年,上港集团的目标主要是将中央与地方的股权降至50%以下。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具有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者接盘将近 400 个亿的股权。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 以互换股权、交叉持股的形式来促进上港集团的长期高速发展,从而将其打造成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港口企业。此外其股权结构中法人的持股比例逾越 90%,而在外实际流通的股份不足 10%。因此上港集团的股权结构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无法达到市场化的发展,不利于企业未来参与国际化竞争。总而言之,出售企业的国有股权不单单只是出于为集团企业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始新的管理竞争的战略布局。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来释放企业人力资本活力、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减少企业代理成本。

3.5.2 优化企业财务结构

从表 3-7 可以看出,上港集团的流动比率在2013年和2014年为0. 91与0. 85,流动资产与负债的比值为63.25%。上港集团的财务报告显示企业2014年的长期借款为85. 5亿元,而短期借款高于长期借款为87. 5亿元。此外公告显示上港集团将要提前回购2011年发行的5年期28.5亿元的应付债券。因此看来企业将在2015年将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然而企业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定向增发股票后为企业募集了18亿元的资金,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2015年上港集团的年度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率下降了4. 5%,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同比上升0.1。由此可以看出上港集团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确优化了企业的财务结构,良好的财务结构提高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3.5.3 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适宜员工持股

2013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宏观调控的思路与方式有所创新:一是确定了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科学制定了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二是保持了政策定力,“只要上限不突破,不滑出底线,总量调控的政策就不做调整”;三是引导社会预期;四是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我国陆续开展了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梦、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这些重大战略的推行都给予了上港集团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08年之后世界经济形势自近年以来一直处于良好的复苏趋势。国际港口的业务吞吐量也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我国港口航运业也在逐步回暖上升。优渥的外部经济环境为上港集团推进企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我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推行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家政策的一一落实,都为上港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供了机遇与前景。同一时间国际两大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分别给与了上港集团 A1 和 A+的信用评级,这些都为上港集团推进员工持股计划铺平了道路。

 4、上港集团员工持股计划案例分析

  4.1 员工持股计划核心内容分析

上港集团于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对象是总部以及控股的相关单位共一万六千名多员工,占到了上港集团总员工人数的 71%,其中有13名集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一万六千员。13名董监高持股共占增发总数的 2%。剩余98%的股份由上港集团的一万六千多名员工持有,每名员工平均持股约为3万股。

上港集团本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所谓的全员持股并不是仅仅只针对企业管理层,主要是由上港集团的企业本质决定的。上港集团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的发展与全体职工的努力密切关联,企业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贡献高,因此上港集为完善企业激励制度,提高企业绩效,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保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选择全员持股大范围覆盖企业职工,加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上港集团高管持股的比例,对于其他国有企业改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大部分的国有企业,企业的管理层一般身兼两职,既是企业的管理者也是XX官员。其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的定位接近于XX的代理人,这样就很可能会出现较高的代理成本,通过员工持股计划使得企业管理层能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利益,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实施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管理层贪腐的可能性,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持股对象的甄选,根据对企业业绩贡献大小合理分层选择持股对象,以此来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4.2 员工持股计划分析

4.2.1 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014年10月上港集团公布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在2015年9月本次计划实施完成,本次计划锁定期36个月到2018年9月份本次计划的股票就能流通了,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对公司绩效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将通过本次计划实施两年内企业年度报表内的的各项财务指标来分析本次计划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营运能力分析

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 (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上港集团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前后2年内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情况如图 4-1 所示,可以分析看出,在上港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前后2年内,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基本保持稳定。由2012年优于同行业的2天扩大到到2016年领先8天。与此同时整个同行业内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却逐年提高,因此上港集团数据虽然没有变化但却逐渐领先于整个行业水平。

公式: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

图 4-2 是上港集团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前后2年内存货周转天数。由图 4-3 可以分析看出,在上港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前后2年内,企业的存货周转次数始终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整个同行业的存货水平却基本不变。由2012年高于同行业21次到 2016年高于与行业58次。由此得出上港集团的存货周转能力一直领先于同行业水平,并程不断加大的趋势。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2)企业盈利能力

本文选取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净利率作为指标对盈利能力分析:

公式: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图 4-3 上港集团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前后2年内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从图中得出自上港集团开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销售净利率较未实施前有了明显的上升,从2012年的20%上涨到2016的25.5%,在同行业销售净利率下降的情况下由于2015年实施持股计划导致的上港集团销售净利率反向增长,特别是比较于同行业,由2012年落后与行业2%到2016年高于行业6%,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因开展了员工持股计划而变强。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公式:总资产净利率= (净利润/总资产)。

图 4-4的总资产净利率,作为反映上港集团盈利能力的指标。总资产收益率在2012年到2016 年程上升趋势,总体大约上升了5个百分点。员工持股计划开展之后企业的总资产净利迅速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开展的确有助于企业利润的扩大。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3)企业偿债能力

按照债务的到期时间一般将企业的债务分为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因此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分析需要同时从两方面来考虑。本文选取了流动比率来对上港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由图4-5可以看出在上港集团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前后2年内企业的流动比率不断变小,2011年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17,而2016年则下降为0.7。当然上港集团的员工持股计划在2015年共募集资金17亿多元企业将这些资金偿还短期债务,因此由此数据不太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图4-5体现出同行业除了2014年的总体流动比率高达1.5以外,其余年份基本稳定在1.2左右。相比同行业来说,上港集团开展员工持股计划之前略低于行业的平均数值。通过流动比率这个指标,我们看出从上港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在2015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当年有所变化以外,短期偿债的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因此得出结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没有太大的关联。

而为了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中通过负债取得的比例。

计算公式: 资产负率=总负债/总资产。

图 4-6 为上港集团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前后2年内的资产负债率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之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稳定低于同行业5个百分点。而在2014年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之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略微上升。在2016年的总资产负债率达到了42%。通过企业情况与行业情况对比分析,实施计划后上港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在2016年终于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4)企业成长能力

企业的未来发展成长能力相比企业的现在的情况,更加需要被关注。管理层做出的的每项政策计划更需要向企业的长远利益来考虑。因此本文选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三个指标来分析上港集团的企业未来成长能力。首先分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图 4-7为上港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前后2年内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情况。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前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相比同行业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2013与2014两年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在 2014 年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后,观察比对2015与2016两年的数据,发现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在同行业呈下降趋势时,自身营业收入增长率保持稳定。

企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该指标为企业股东权益收益的发展趋势。图 4-8看出在2014年上港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之前企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与同行业保持相对稳定,一直略微领先于同行业保持在5%。而在2014年开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的2015与2016两年同行业的数据出现剧烈波动,然而上港集团仍保持稳定,由此可以得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开展有效的增强了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4.2.4 员工持股计划对员工构成的影响

上港集团作为一个几十年历史的大型国企,员工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改变上港集团中的员工结构。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港集团需要向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靠拢,摒弃一些拖慢公司发展的政策,这需要引入高端技术人才来帮助企业实施转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于员工形成股权激励,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以此来改变上港集团中高端技术人员的比重从而使其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靠拢。

图4-9为员工职位构成变化情况,本文选取了上港集团中职位与学历水平占总人数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6年,上港集团中生产人员占总人数比例增加了2. 5%。增长比率为4. 5%。技术人员的比例由10. 5%增长到了16 %,增长比率53%。管理层、财务、销售等其他人员的比例下降了8%。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4.3 上港集团本次员工持股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持股比例过低

在本次上港集团的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比例仅占总股本2%,上海市国资委仍直接或间接持有上港集团总共 61%的股权。不高的员工持股比例在企业内无法有效的形成一种激励与约束的机制,导致企业无法改变其所有制形式。同时过低的员工持股比例也无法保障员工能够获得应有收益。

此外,国有资本的控股,也不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生产经营决策机制的转变。除此以外,过高的国有资本比例也难以使得企业员工认可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股权结构,无法相信企业的治理结构的到改善,当企业不能自主开展相关运营工作时,该企业不能在行业内有效提升竞争实力,也不能按照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发展策略。

分析表明,上港集团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比例不高的原因,除上港集团本身自身体量巨大等自身的原因以外,还受制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持股比例的限制。2016 年推出的《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员工持股计划所拥有的股票额度不高于总公司股本整体度的 10%,每个员工可取得的股票数量不能不高于公司股本整体额度的 1%。

4.3.2 持股期限短

上港集团开展的员工持股计划因考虑到股票为风险资产的属性,并基于未来的市场发展仍不确定的情况下,仅采用非公开定向增发的方式设置锁定期为36个月,仅仅只满足了指导意见的要求,如此则丧失了员工持股计划约束作用。许多国外的员工持股计划的锁定期一般为 5-10 年,甚至在退休后才能流通转让,X的法律法规明确确定,所有的员工持股计划的锁定期不得低于 7 年。持有员工股票的基金在 7 年内不得解散。与此同时在这 7 年内禁止提取员工股份。员工在面对日益上涨的房价生活成本等诸多压力之下上港集团偏短的存续期限使得企业员工会更加注重公司短期内变化带来的股价变化进行套利。而且截止于2015年底,上港集团约有75%员工参与员工持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仍时有发生比如违反企业的管理制度、迟到或业绩考核不符要求等等的基本工作情况,而员工持股计划作为激励与约束的双重制度,却未在常见的工作现象中发挥应有的约束作用。

 4.4改革建议

员工持股计划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作为一项长期的激励政策,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奖励措施,建议政策应考虑国企的股权结构重新划分的比例层级,例如国家持有企业总股本超过75%,员工持股比例应达到15%;。因为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计划,通过延长员工股权持有周期,延后持股计划清算时间,将员工自身的利益与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紧密的捆绑在一起,改变国家控股的本质亦提高员工的福利,从本质上将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样既可以保证国家控股地位,又可以优化国有控股企业股权结构,国企改革另一方向是引入战略投资优化股权,而企业集体员工也可被认为是战略投资者的一种形式。上港集团持续推动的员工持股计划可以不断稀释国有资本的比例,深化所有制的改革。企业自身长期持续的员工持股计划可以成为一种良好的广告效应,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推进企业的发展转型。

5、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上港集团是国企改革中首批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国有控股企业,其方案设计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并且在遵从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量身定制的“上港特色”员工持股计划。本文通过对上港集团本次员工持股方案的实施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上港集团的员工持股计划带来了正向的公司绩效,每股收益在员工持有股票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二、上港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去的确取得了不小的短期效果,,但因改革的不全面与不深入导致并没有起到多少长期的效果。三、从效果上来看,上港集团的国家层面控股太多而员工持股比例较低,这又削弱了改革的效果,但是这是国企第一次的所有制改革,虽有些经验上的不足,但对于今后众多的国企所有制改革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所有国有企业中树立了改革的标杆。

  5.2 启示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有企业掀起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浪潮。而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员工持股计划,许多企业想要逐步展开自己的员工持股计划改革。上港集团作为本轮改革的一个先行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计划方案比较全面规范,涉及及了计划、动因、持股比例、持股类型等各大方面的内容,相比2004年之前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全面与合理。尽管如此,上港集团仍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员工持股计划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港集团应在尽可能落实各各要求时的同时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稳定分红政策,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计划,在后续的持股计划中更好的其发挥长效激励与制约的效应。而如果企业不能向员工介绍清楚利弊,甚至强迫职工购买股权,若企业给员工带来收益还好,但若是企业发展面临风险下滑时,员工就会产生反抗情绪,员工持股计划不仅带不来预想的激励效果反而带来相反的影响。因而,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需要对员工开展广泛有效的宣传工作,让大家都能清楚明白的了解该计划的意义、详细内容、相关法规。另外,企业也需要对员工积极开展咨询工作,让大家都能了解该计划和自身收益之间会存在的关联性,意识到自身能够获取到的收益以及需要承担的风险。可见,当员工真正意识到了该计划的作用以后,才能获得它们的认可,才能有效的推进员工持股计划,获得预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丁.魏茨曼.分享经济学[M].林肯松,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1-3.

[2]S Kruse D L,Weitzman. Sharing Ownership via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M]Ownership and Governance of Enterprises.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03.

[3]Mauldin. Benefits of an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in Succession Planning:An ESOP Can Be Used to Finance an Owner’s Exit from a Business and Has the AddedAdvantage of Tax Deferral on the Gain from the Sale of the Business[J]. Journal ofAccountancy, 2009, 220.

[4]Kruse. Performance following ESOP formations by publicly-held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12, 19(3):147-169.

[5]张惠萍.论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内涵和失效原因[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2):23-26.

[6]郑海东, 徐梅, 胡杭. 员工个人特征对 ESOP 激励效果的影响——对 HD 公司的案例研究[J]. 技术经济, 2007, 26(12):101-106.

[7]赵自强,田甜,尹佳瑜.员工持股计划在X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10).

[8]王在全. 新一 轮国 有企业改革中 员 工 持股问 题研究 [J]. 经济纵横,2015,No.361(12):32-35.

[9]张孝梅.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的员工持股境况[J].改革,2016(1):121-129.

[10]姜涛. 混合所有制 企业员 工持股规范 化发展 问 题 研究 [J]. 理论导 刊 ,2016(1):12-16.

[11]黄福玲, 付胜涛.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员 工持股的路径选择[J]. 知识经济,2017(4):83-84.

[12]Kruse. Performance following ESOP formations by publicly-held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12, 19(3):147-169.

[13]张惠萍.论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内涵和失效原因[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2):23-26.

[14]郑海东, 徐梅, 胡杭. 员工个人特征对 ESOP 激励效果的影响——对 HD 公司的案例研究[J]. 技术经济, 2007, 26(12):101-106.

[15]赵自强,田甜,尹佳瑜.员工持股计划在X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10).

[16]唐弋夫,潘辉.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 工持股研究[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2):76-78.

[17]高明华, 杨丹, 杜雯翠,等.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分类治理——基于七家国有企业的调研[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2):19-34.

[18]李季. 员工持股计划及其激励效果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4.

[19]李军. 浅谈水利 企业职工持股参与 分配的 可行性[J]. 水利 经济, 2002,20(6):13-14.

[20]孔锦, 徐永翃. 员工持股计划激励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省非上市中小企业的历史数据[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2):68-74.

[21]章卫东, 罗国民, 陶媛媛.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来自 我国 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31(2):61-70.

[22]王晔.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研究——以衡水老白干酒为例[D]. 北京交通大学, 2016.

 致 谢

四载的光阴悄然而逝,在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求学也即将结束。在论文结束之季我要感谢许许多多的人。

感谢会计学院的各位老师,正是有了各位老师的教育指导,我才能完成大学生涯的学业。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效果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5月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3390.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5月1日
Next 2023年5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