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播剧以声音为主体,是看不见的艺术,需要通过声音来向听者传递信息。和有声小说不同,广播剧不是单单把故事讲出来,而是真实的还原故事中的情节,让听者身临其境。声音是广播剧中唯一的表达方式,广播剧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同时空和场景的转变,以及整体感情的基调,节奏的把控,都要通过艺术化的声音处理来表达。而声音在艺术化处理当中也要特别设计,每一个声音都要有发声的源头,不能离生活太远,并且要起到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声音也是暗示的艺术,要通过声音的设计给予听者大量的想象空间,本文就广播剧当中的声音设计部分来讨论声音设计的真实度还原与艺术化处理。
关键词:广播剧 声音设计 艺术化
广播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我作为毕业设计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作家偶然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这封信来自一个临死的女孩,信中讲述了女孩和作家一生的纠葛和一直以来对他的爱慕,而作家最终对这个女孩毫无印象。故事结合了同名的小说和电影,通过女主人公对作家近乎疯狂的爱恋来体现她在成长当中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理想主义爱情的向往。故事没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因此在声音设计当中整体采用较为写意的风格,为这段故事单独营造一个真实的平行时空,让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尽量跳出现实生活,沉浸在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里。
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声音设计表现
1.还原独白讲述场景的设计
广播剧无法像电影或舞台剧一样通过演员表演直接呈现人物的行动或心理活动,所以大部分的广播剧会采取旁白或独白的方式来表达,在这里我也采用了独白的方式,并且在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中添加了一些声音设计来还原部分她经历的场景。例如开头部分女主人公通过独白的方式第一次出场,在独白里面对应添加了部分孩子咳嗽,女人呜咽的音效,还原了女人写信的状态,营造了一个孩子生病将要死去,一个母亲坐在床头绝望哭泣的画面,这一段的设计也让独白听起来更有层次感。
电影当中主角念独白都是有相应的画面的,广播剧当中也是一样,要让听者在独白当中不仅能感受到主角的情绪,也能想象出独白当中描绘的场景。在女孩开始每天关注作家的生活的情节当中,需要表现出女孩每天安静的坐在门后偷偷看作家看书的样子,而这期间两人没有任何的对话,单单采用独白的话会很单薄,所以在这段女孩的独白里面加入了翻书、团纸、扔纸团的声音,利用一些生活上细节的声音将场景表现出来。
2.体现人物身份转变的设计
广播剧中比较难的是对于人物身份的转变。广播剧是想象的艺术,没法像文学作品一样直接把人物外貌或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从文字当中体现出来。在这部作品中,时间跨度比较大,女主人公的身份从一个少女到变成一个母亲,生活的环境也从一间普通的房子到后来和军官生活在别墅里,体现她的变化这里也用了一些细节。
很多年之后,女人走进一家花店买花,这里高跟鞋的声音和之前不同,比之前更加沉稳。在她出门之后直接就是关车门的声音,隐约展现了有人给她开关车门。这里已经体现了她身份与之前的区别,之前还在和朋友一起等公交车。下车之后是开门的声音,这个门也和之前不同,给人一种很沉的门的感觉,同时脚步声没有停过,体现她已经不需要自己去开门。一直在给听者建立一种女人现在身份不俗的意向,最后用管家的一句“您回来了。”将前面的铺垫落实。
在演员的表演当中,也尽量将声音压低,塑造出一个沉稳端庄的上流社会中的女性,和少女时期的天真懵懂完全不同,听者第一感觉可以从台词当中感受到角色的变化,加上前面声音设计的联想,一个衣着高贵,举止端庄的女性形象就呈现在听者脑海里了。
3.突出表达人物情绪的设计
广播剧中不能通过演员的表情动作来传达情绪,在前期录制的时候就需要演员较为生动的表演,从人物当时的语气、状态全方位的表现,但如果只有演员的对白就会给人感觉真实度欠缺,一段剧中人物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情节,需要一些声音的细节来加持。例如在这个广播剧的高潮部分,作家和女人最后一次一起吃早餐,作家像从来不认识女人一样说笑,女人几番暗示,作家依然记不起来曾经认识她,女人心里感到气愤又难过。
在这一段情节里面,作家说话中夹杂着碗碟碰撞的声音,代表他边吃东西边说话,说出的话也都是随口说的,漫不经心。女人的台词经过了艺术化的表演,让听者能够感受得到她言语间不断的在暗示提醒作家,而作家毫不在意,在这里再加入独白,将女人的心事全部让听者知道,而作家完全被蒙在鼓里,他不知道女人为什么生气,鞋蹭地的声音也表明他一直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另外,这一段的背景音乐选择了同名电影中的音乐《琵琶语》,整部广播剧都是以女人的视角切入,女人的心理活动是主线,观众很容易带入女人这个角色,在这里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和作家的玩世不恭对比,更加能突出女人内心的悲哀。
4.场景变换中的声音设计
广播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场景的设计。通过声音的表达,让听者感受到真实的空间。主角所处不同的地点,底噪、背景声音,说话的混响都会不同。例如在一开始的时候用嘈杂的声音营造了一个比较乱的环境,又以电梯的开门声,订书器的声音夹杂在其中,让人能听出这是在办公区。随着脚步声和作家与助手的对话走过,随着开门声,嘈杂声变小,随后关门,环境声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房间的底噪。场景转换贴合真实,让听者肯定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除此之外,声音表达层次感在广播剧中的创作也很重要。这部广播剧采用的是倒叙的叙事方法,在作家展开信之后,再利用独白当中制造的场景的一系列音效,加上其中穿插的摆弄纸张的声音,将听者带到另一个信中女人所在的时空,而摆弄信的声音又在提醒听众,这是信中的世界,随着信件慢慢展开,整个故事也在慢慢展开。
二、声音设计中的真实度还原
1.表演真实度还原
有人说:“耳朵比眼睛更容易动情”。在广播剧中塑造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形象仅仅靠演员与人物设定贴近相近的音色是远远不够的。在广播剧当中对声音的要求非常高,演员表演的真实度直接影响着广播剧质量的优劣。每一个角色都必须有自己的声音特点,从头到尾既要保证声音的辨识度又要表达出人物的成长以及心态的变化,如果前后相差太大的话会让听者造成声觉混乱而分不清角色。
配音演员对于角色性格和命运以及不同时间场景下人物的心理变化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一点。在这部作品中,女人首先出场是一个成年女性丧子之后绝望的状态,需要用比较低沉的声音,带着一种沧桑和疲倦的语气去展现这一段独白。而在正式进入故事的时候,是从女人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述的,这一段就需要用一种明亮温暖带着点俏皮的语气,去表达出一种懵懂无知的小女孩的感觉,前后的变化音色既不能相差太大,又要将女人在人生不同的境遇下不同的心态表达出来,让听者能有较强的代入感。
一些后期无法完成的演员的情绪,说话语气等,在前期演员的表演当中也要将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直接表现出来。在进行正式录制之前,演员需要大量的练习,如果演员没有熟悉角色,对台词的陌生会影响情感表达以及对人物形象和剧情真实性的塑造。因此在前期录制的时候,演员要先相信这个故事,以确保自己能完美的演绎这个角色。例如第二幕中女孩的好朋友小跑到女孩身边,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先是喘息,然后才说台词,尽管在后期的音效当中脚步声的真实度有些欠缺,还是将演员当时真实的状态表现出来了。
第九幕当中,女主人公整个是处在一个微微醉酒的状态,演员表演的时候运用声音的塑造完全将这种状态展现出来了。而这一段女人的身份已经变为跻身上流社会的女性,在醉酒时不能太过失仪,这就需要演员的表演来呈现,表演中需要略有收敛的感觉。
2.剪辑真实度还原
在剪辑当中,首先要用细节去还原真实度。主角在不同的环境里,都会有不同的环境声,有的环境声甚至可以成为这个环境特有的声音,让听者听到这个声音便会联想到人物处在这个环境里面。就像西餐厅会有刀叉碰碗碟的声音、马路上会有车流声一样。广播剧里面的每一个画面,在创作过程中都要在脑海里有一个具体的样子,这个画面内所有的人物活动以及其中所有物体会发出的声音都应该清清楚楚,之后再结合实际的生活,在广播剧中突出场景中具有标志性的声音,创造出一个不被人注意却又真实度极高的环境。例如在作品的开头,作家走在一个非常嘈杂的环境当中,在这个环境当中突出了电梯开门的声音、翻动纸张的声音以及断断续续的高跟鞋来回走动的声音,让听者可以大概判断出这是在一个类似写字楼里大办公室的环境,这一段的音效让人很容易联想出电视剧里职场的场景,而在之后作家和助手的对话证实这点,将主角所处的环境交代的清晰明了。
在这一段出现多个声音元素的场景中,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平衡声音的主次。在正常的情节推进当中,我们会采用以人声为主,音乐音效为辅的方法,而在这一段情节当中,我选择了以音效为主,目的是让听者首先明白主角所处的是一个怎么样的环境,进而主动去猜测主角的身份,人物对白在这里起的作用是让听者更相信主角身份的设定。因此,平衡音乐音效和人声的主次也是剪辑还原真实度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点。
3.后期真实度还原
广播剧是空间的艺术,对于故事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和背景都要有所交代。在环境的创建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声音的空间感,人在不同的空间发声,空间感听起来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声音不加以处理,呈现出的就只有干巴巴的录音棚里面干净的声音,很难让听者融入其中。这部广播剧当中需要空间感较强的一段是主角在别墅当中的对话,偌大的房子里只有两个人在说话,这里需要有空间感,但又不能太强,不像在教堂当中说话,言语中有较长的延时和比较大的混响,这就需要在后期当中借助效果器来实现,因此这一段在后期的处理当中借鉴了教堂里面的混响,又把它适当的减弱,营造出在别墅里说话的空间感。
声音要有距离感,像电影中的“第三只眼”一样,广播剧中同样要把听者当成“第三只耳”。因此广播剧当中需要准确的声像定位,以营造出一种听者就站在主角身边看着眼前发生的故事一样的感觉。如果广播剧中缺少声像定位的话,就会像几个人站成一排说话、或是一辆车平平的在眼前走过,那就不是真实的三维世界,而是动画片里的二维世界了。但在真实的场景当中,每个人是有不同的位置的,根据人的双耳效应是可以大概判断出人大概所处的位置。广播剧当中如果做不到这点的话会丧失真实性。
还有就是声音的立体感,在立体声的广播剧当中,营造声音的立体感也很重要,比如在第三幕当中一辆车经过,声音从左声道过度到右声道,不仅体现了车子来的方向,也为这一段剧情塑造出了画面感,让听者能想象到一个女孩站在车站旁的画面。
三、声音设计中的艺术化处理
1.情节艺术化处理
在文学作品当中,剧情有重大转折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转折点,虽然在当时的情节里面不容易惹人注意,却能在欣赏过程中给人的心理留下印象。广播剧当中也是一样,这种转折通过声音来体现,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最能让人对事件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第八幕当中,女人和军官的对话,作为全剧高潮前面的铺垫部分,没有添加背景音乐,两个人在安静空旷的别墅里,在这里加重了倒酒声,碰杯声以及女人高跟鞋的声音。这一段女人的台词比较少,加重以女人为声源发出的音效以突出女人在这个环境里的存在感,同时衬托出女人的沉默,为后面即将到来的高潮剧情做铺垫。
还有就是在全剧结尾的部分,女人在离开的时候和助手相遇,这段的情节是女人打开门看到助手,助手认出她来,像以前一样跟她打招呼,女人悲愤离去。如果有画面的话,这一段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演员的表情和情绪表现出来,但广播剧是想象的艺术,可以给听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在这一段情节的处理当中,加重了开门的声音和掉东西的声音。让听者可以想象出两人所处的门里门外的位置,在东西掉在地上之后,有几秒的停顿,这里给了听者一个反应的时间,让听者发挥足够的想象去了解发生的事情,最后关上门之后还有女人几声急促的脚步声,让听者可以带入女人的内心,了解到她内心悲哀的情绪。
2.氛围艺术化处理
英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看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广播剧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要对讲述的故事营造出一种比较强烈的情绪色彩,去直接加强听者想象的环境和体验,在作品中通过它的渲染,突出情境的感染力,从而有力的烘托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氛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与生活气氛不同,它不是自发的产物,而是艺术创作的成果。为广播剧营造一个符合故事的氛围,能鲜明有力的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延伸场景的情调、意境,并且能明确的展现人物间特有的关系,显示出整体人物的变化。
为了营造整体的一个比较悲伤的氛围,大部分的背景音乐都选取了平静之中带有些哀婉的音乐。比如出现次数比较多的,也是同名电影中的主题曲《琵琶语》,听者从听到《琵琶语》的前奏起,就有一种凄清婉转的情绪,同故事一样,轻轻诉说一个女人的一生。反复的前奏,将人带入一种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境界,淡淡忧伤的琴键声,加上东方乐器琵琶所独有的 “泣泣私语诉衷肠” 之特点,与广播剧中讲述的故事融为一体,一步一步的牵引听者的情绪。
在全剧的高潮部分,即女人和军官一起在宴会上遇到作家,这一段的背景音乐选用了著名的探戈舞曲《一步之遥》,这是一首华丽而高贵的舞曲,小提琴高调又内敛的引领着旋律,犹如踩着探戈舞步的女人,有着高贵的步伐傲视一切的态度。同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样,骄傲的对待自己的爱情,即使一次又一次和情人擦身而过也不肯放低自身的姿态。这段音乐在广播剧当中以上流社会的宴会开始,它的出现在全剧当中没有违和感,而其中的情绪变化又刚好符合女人心情的变化,为整体的表达增添了浓郁的感情色彩。
3.非现实艺术化处理
声音往往能给人很多联想,在这部广播剧作品中,没有特定的时空以及年代背景,整部广播剧基本是女人的来信当中她的回忆。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更多突出意境的渲染,营造一种如梦如幻的情境,运用一些具有意像的音效,以及艺术化的台词和背景音乐来实现。在女人长大之后受作家邀约回到那个曾经两人比邻而居的屋子,看着曾经住过的屋子回忆往事,女人的心情用独白来做主要的表达,在独白当中说到“每一盏灯,每一步台阶”时,脚步声都有停顿,可以让听者脑补出来她在走过每一处熟悉的角落都会驻足遐想,带有无限的情思。这一段的背景音乐用了电影《春光乍泄》当中的配乐,在表达女人内心悲伤的小女儿情绪之外,也将两人之间暧昧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广播剧结尾的部分,作家说完话之后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设计了一段高跟鞋的脚步声,随后是一声很明显的关门声。这段是在将作家脑海里女人的形象具体化,他看完信之后依然没有想起来信的人是谁,只依稀记得有一个人在自己询问名字的时候用力关上了门。同时也让女主人公在听者的脑海里有一个结局,在关门声之前脚步声有一些停顿,她依然秉持着自己的倔强与骄傲。结尾的音乐选择了钢琴曲《梦中的婚礼》,延续整部广播剧悲伤的情绪基调,为女人营造了一个美丽的梦境,同时也可以让听者在敲击心灵的钢琴曲中去回味整个故事。
四、总结
整部广播剧的情绪基调是哀婉中带着一点凄凉,而细分到每一个段落所表达的情绪又有些许的不同,在情绪的表达上尽量让听者有代入感,通过演员表演,音效的设计以及背景音乐的渲染将整体的氛围表现出来。
在人物的塑造方面,由于主角不停的在成长,通过一些台词,音乐的设计让观众感受到不同时期主角不同身份的变化,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的心境,从而达到真正走进主角内心的效果。这部作品像是女主人公的一个梦境,听者随着她的回忆感受整个故事,整体的声音设计都在营造一个非现实的梦幻情境,而在这其中又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大部分的情节在生活的基础上加入了艺术化的处理,让广播剧整体的调性提升。
广播剧是与可视艺术不同的艺术形式,能给以听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在广播剧的创作中要抓住每一个细节,用声音讲好故事。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