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PB理论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也非常蓬勃,但我国旅游人员的旅游行为却参差不齐,旅游行业的管理者也逐渐将注意力从硬件设施的完善到旅游服务质量上来,为提高旅游人员的旅游行为是旅游管理目前的关注点。
我国旅游人员的旅游行为是旅游行业运营发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也非常蓬勃,但我国旅游人员的旅游行为却参差不齐,旅游行业的管理者也逐渐将注意力从硬件设施的完善到旅游服务质量上来,为提高旅游人员的旅游行为是旅游管理目前的关注点。我国旅游人员的旅游行为是旅游行业运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旅游是耗费行为频繁的场所,适合不文明旅游的研究,所以旅游作为服务业的典型代表就有典型的研究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当下的经济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快,经济增长率也越来越大,服务业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跟传统的制造业不同,服务业不是物资资源主导,而是向人力资源转变,服务业的游客是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服务质量可以通过硬件设施完善、服务流程优化以及创新旅游产品等手段,但最关键的方面是游客为客户服务时的行为表现。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的典型环境,是行为密集型环境,环境的运营服务过程中集中行为交流、行为表达,把旅游游客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行为认知对不文明旅游的影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已有研究表明游客的人格特征、行为资源和游客动机等个体因素对游客不文明旅游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人格特征对不文明旅游策略的影响可以从调整行为表达的需要和调情行为的意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目前,学者经常将不文明旅游策略划分为表层表达和深层表达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表层表达主要是游客在心中的真切感受和环境要求发挥情感不一致,只能从表面上显示符合环境要求的行为。表层表达的游客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但不会改变自己的内心感受。第二个维度深层表达,深层表达主要游客的行为不仅需要符合环境行为表达需求,还要发自心底来体验环境的需要表达的行为。本论文研究旨在探讨旅游游客行为认知对不文明旅游的影响,本文丰富了相关的行为研究成果,同时研究结论可以对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也非常蓬勃,旅游的日常经营也非常激烈,我们能感受到国内旅游的硬件设施非常完善,但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却参差不齐。完善的硬件设施不再成为客户的判断旅游好坏唯一标准,旅游的管理者也逐渐将注意力从硬件设施的完善到旅游服务质量上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是旅游管理目前的关注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当下的经济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快,经济增长率也越来越大,服务业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跟传统的制造业不同,服务业不是物资资源主导,而是向人力资源转变,服务业的游客是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服务质量可以通过硬件设施完善、服务流程优化以及创新旅游产品等手段,但最关键的方面是游客为客户服务时的行为表现。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的典型环境,是行为密集型环境,环境的运营服务过程中集中行为交流、行为表达,把旅游游客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行为认知对不文明旅游的影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1]

  (二)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共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本文选题目选择的背景、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同时提出对该题目研究的设想,解释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第二部分是对不文明旅游和TPB理论(行为认知)的概述。这一部分是在充分阅读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做的简单的知识的学习和梳理,为本文研究打下丰富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行为认知对不文明旅游研究的研究设计。通过对专家学者的成熟研究的总结分析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和模型。第四部分是行为认知对不文明旅游研究数据分析部分,通过对行为认知对不文明旅游研究问卷的发放收集,并进行表格统计处理后,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不文明旅游和行为认知的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效度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检验本文所提出的三个假设是否正确,同时对文章的模型进行验证。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和展望。总结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研究旨在探讨旅游游客行为认知对不文明旅游的影响,本文丰富了相关的行为研究成果,同时研究结论可以对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目的:
  (1)通过理论研究作出国民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成因分析
  (2)根据国民出旅游不文明行为成因结论、借鉴国外经验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国民旅游文明度提出合理的建议。
  理论意义:
  (1)TPB理论,即计划行为理论,属于理性行为理论的派生理论。TPB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2)目前通过定量分析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成因并提出建议的研究在国内尚属少数,相关很研究不充分,本文意在为这方面的研究空白做出贡献。
  现实意义:
  (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假期旅游来调剂生活,丰富阅历。但近年来我国国民旅游不文明行为经常受到媒体曝光,不仅破坏了旅游环境,还对国家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研究这些不文明行为并提出抑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以TPB理论为基础,构建模型定量研究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成因,并借鉴国内外经验,为改善国民旅游文明提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不文明旅游行为

  1.不文明旅游的定义
  Hochschild[1]是第一个提出不文明旅游这个概念的学者,她把不文明旅游定义为“创造面部或身体表达的行为管理,使公众可以观察到。”Morris和Feldman认为,不文明旅游是在人际沟通中,通过努力规划和控制来发挥环境的心情。在本文中,根据行为调节理论,不文明旅游的定义发挥环境行为的期望,游客调整心灵和一定的处理不文明旅游,表现的形式有表层表达和深层表达。[2]根据行为调节理论,Grandey将不文明旅游定义为“组织行为的必要处理,个人心灵的调整”,将不文明旅游的管理转化为行为调节。[3]不文明旅游是旅游游客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组织管理的关注。
  2.国外不文明旅游的研究概况
  许多学者对不文明旅游问题进行了探讨,Shforth和Humphrey将情感旅游定义为“显示适当行为”,强调对服务质量的直接影响是符合行为行规则的表现,游客可能产生自我偏差而导致不文明旅游无效。他们认为,不文明旅游的重点是可以观察到的,通过强调环境的要求,主要用于调节公共场所的外部行为的行为;不文明旅游要注意环境的行为,而不是游客的行为感受。[4]旅游游客的积极不文明旅游可以提高环境绩效,个人业绩,并且能养成积极的行为状态。相反,消极的劳动行为将会导致旅游压力的产生导致旅游倦怠。
  已有研究表明,游客的人格特征、行为资源和游客动机等个体因素对游客不文明旅游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人格特征对不文明旅游策略的影响可以从调整行为表达的需要和调情行为标的意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5]目前,学者经常将不文明旅游策略划分为表层表达和深层表达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表层表达主要是指游客在心中的真切感受和环境要求发挥情感不一致,只能从表面上显示符合环境要求的行为。表层表达的游客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但不会改变自己的内心感受。第二个维度深层表达,深层表达主要指游客的行为不仅需要符合环境行为表达需求,还要发自心底来体验环境的需要表达的行为。[6]
  3.国内不文明旅游的研究概况
  在过去,在服务过程中游客行为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往往当问题恶化的时候才注意到,结果旅游服务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对于游客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完成自己的旅游任务,而且要把自己的行为作为旅游的一部分进行管理。我国的学者和旅游管理者也开始注意到对不文明旅游的研究和认识的重要性。杨佳对旅游旅游人员的不文明旅游的研究发现,深层表达有利于促进行为认知,而表层表达不利于行为认知,有抑制作用。要提高游客的服务质量,就要提高不文明旅游质量的策略。中国学者研究游客的个性特征,情感资源和游客动机等游客因素对游客情感劳动力选择的策略。人格特征对不文明旅游策略的影响可以从调节行为表达的需要和行为调节的意愿来进行。由于在调整行为表达需要上存在差异,所以不同人格特征的游客会选择不同的行为策略。例如,高外倾游客倾向于感受到服务型环境需要表现的积极行为,他们可以表现出真实的行为,不需要行为表达调整,因此对表面表达的需求不大。相反,高神经质的游客往往会感到消极的行为,为了满足服务型环境的需求,需要调整行为表现,所以经常需要进行表层表达[7]。

  (二)TPB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概述

  1.计划行为的定义
  Kahn认为计划行为是环境成员的控制自己的自我和旅游角色的能力相结合。[8]游客会展现自我通过计划行为;相反游客会自我摆脱计划行为的角色,甚至有意愿离开在计划行为控制下。计划行为中关于行为认知方用来分析任何旅游者身上表现的文明程度差异。
  2.国外行为认知的研究概况
  Maslach等将投入以精力、卷入和效能感视为行为认知的三个方面。行为认知高的游客能有效地进入旅游状态并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具有一种精力充沛的感觉。反之,行为认知低的游客会有一种不想旅游的感觉。[9]Schaufeli认为,幸福感和激发是行为认知的两个维度,将旅游定义为与旅游相关的积极和完美的行为与认知状态,其特征是弥散性和持久性而不是特定的目标、事件或情境。在行为认知的结构方面,Schaufeli将其分为爱惜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和入乡随俗3个维度。[10]爱惜公共设施是旅游人员,精力充沛,心理素质好,愿意为旅游而努力而不疲倦,面对困难可持续下去;维护环境卫生是旅游人员的强烈自豪感、意义感和充满热情,可以全心投入旅游;入乡随俗是游客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旅游,并能以此为乐,感觉时间飞快。行为认知规范的旅游行为并不是短暂的状态,而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目前关于行为认知问题,学界提出了两种理论框架。(一)资源守恒理论(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Theory,简称COR)COR认为,人们往往会寻找、保持、保护以及积累资源,资源可能是由个体相应的某种需要的个人性格、条件或精力组成。依据相互作用的应激范式的基本假设,在需求与资源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应激。COR主要说明心理机制并调节需求与资源之间的平衡或不平衡,达到资源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二)旅游需求-资源模式(The Job Demand-Resources model,简称JD-R)该理论认为,旅游条件可从广义上被分为两类:旅游需求与旅游资源,它们分别与特定的结果相联系。有学者认为发现,旅游需求与旅游倦怠中情感耗竭有着主要联系,旅游资源的缺乏与离职意向有着主要的关系,当旅游要求过高时,个体体验到的是日益增长的耗竭,当旅游资源缺乏时,离职意向就会升高。[11]
  3.国内行为认知的研究概况
  李金波根据外国研究进行旅游人员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根据旅游需求-资源模型,提出了旅游需求,旅游资源和游客对环境承诺对行为认知具有良好预测效果的假设,不同环境相关变量的影响行为认知方式不同,环境承诺直接影响行为认知。环境公平、角色压力可以影响行为认知,也可以影响环境游客的支持感来使得他们的行为认知感变化。大多数研究表明,影响行为认知的主要因素啊游客因素,旅游相关因素,游客和旅游相关因素。行为认知的爱惜公共设施维度在心理解脱和角色内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12]在对游客态度的研究中,行为认知逐渐得到重视。行为认知不仅是环境游客心理,行为水平的设计,而且与旅游文明程度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敦促游客旅游行为的的关键因素。

  (三)不文明旅游与行为认知的关系研究

  行为是环境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充满了行为。长时间来,环境研究者和实践者认为行为与理性相反,对旅游场所行为问题的研究几乎没有受到重视。环境中的行为如今它已成为环境行为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行为认知的游客充满爱惜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和入乡随俗旅游。情感劳动和行为认知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当旅游的游客充满爱惜公共设施和热情,游客更积极地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有效地开展旅游。同时,游客将理性化环境的不文明旅游要求,同意情感劳动要求,真正了解行为表达需求,从内到外,展示客户的真实感受,产生良好的服务效果。而良好的服务效果作为积极的反馈,会强化深层表现行为,也强化游客对行为旅游的认同。[13]不文明旅游过程中,游客积极行为和环境要求相结合,帮助游客展现更积极的服务,游客也自然提高旅游效率进入高行为认知的状态。不文明旅游的深层行为与行为认知正相关,不文明旅游的表面行为与行为认知没有显着的相关性。[14]旅游的游客了解客人的感受,向客人表现真诚,得到客人的支持和理解,游客将会更出色地完成旅游,提高旅游绩效和个人成就感。相反,如果游客的真实行为与表达要求不一致,行为受到压抑,游客将不能很好的文明旅游。[15]可见,旅游管理者应尽量培养和激发游客的高行为认知状态和积极的劳动行为。
  在阅读时有这个问题:前面冒出来一个名词,没有解释;相隔很远后,后面的原理才来介绍那个名词。这样的安排不合理。

  三、旅游游客行为认知对不文明旅游的影响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通过对不文明旅游与行为认知的理论学习,借助计划行为理论:影响行为的因素都是经由行为意向来间接影响行为的表现,本文认为个人的对不文明行为的认识影响不文明旅游,深层表达有利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而表层表达不利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有抑制作用。本文着重对旅游业不文明旅游与行为认知进行探索,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拟把行为认知划分为表层表达、深层表达两个维度,即行为认知二维理论;同时把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意愿分为维护环境卫生、爱惜公共设施和入乡随俗三个方面,即三元旅游文明理论。
  首先,表层表达是游客为达到环境愿景,克制自己内也真实感受所伪装出来的符合环境需要的行为,但是这样的认知并没有让游客产生共鸣,短时间也许会对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产生正向的帮助,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对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意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假设表层表达与行为认知是负相关的。
  其次,游客内部行为认知与浅层表达要求不符合行为时,游客通过自我积极的调解感受,管理自己的行为和环境行为达到一致,从而由内而外感受到环境的行为,对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具有有利的帮助,故可假设深层表达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是正相关的。因此,不文明旅游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可分为以下两个假设:
  H1:表层表达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总分负相关;
  H2:深层表达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总分正相关;
  由于不文明旅游有三个子维度,所以进一步提出如下假设:
  H1a:表层表达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维护环境卫生负相关;
  H2a:深层表达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维护环境卫生正相关;
  H1b:表层表达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爱惜公共设施负相关;
  H2b:深层表达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爱惜公共设施正相关;
  H1c:表层表达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入乡随俗负相关;
  H2c:深层表达与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入乡随俗正相关;
基于TPB理论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研究
  在上图中,没有反映行为认知与表层表达、深层表达的关系(必须反映,因为题目改为行为认知)。右边3个框框与旅游行为的关系要显示

  (二)测量工具与数据收集

  1、测量工具
  本文行为认知选取Diefendorff,Croyle和Gosserand(2005)使用的不文明旅游策略问卷中的表层表达,深层表达两个维度;不文明旅游采用的是Schaufeli和Bakker(2003)编制的9条目简版行为认知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9,UWES-9),分为爱惜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和入乡随俗三个维度。
  2、数据收集
  对于本研究问卷的数据搜集,全部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其中对问卷对象选择的原则为:(1)由于研究对象群体为旅游的游客,基于研究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因此选择本地的旅游进行填答;从2018年3月1日到2018年3月31日,共发放375份问卷,回收问卷356份,其中有效问卷326份,回收率为94.93%,有效率为91.57%。

  四、研究结果

  本研究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分析操作。首先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回收的326份有效样本数据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对问卷的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其三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分析,其四通过SPSS软件对回收的326份有效样本数据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针对研究问题做了回归分析。本文在了解问卷数据及调查样本对象的整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探究各研究变量间的作用关系,本研究通过回归关系分析进行变量间关系的研究。

  (一)样本分布

  样本分布分析是分析样本用户的人口数据统计特征,一般包括的项目有样本人口的性别、生源地、出生年和专业四方面,本文的具体数据特征统计情况如表1
  表1样本分布
  样本量百分比(%)
  性别男151 46.3
  女175 53.7
  婚姻状况已婚254 77.9
  未婚37 11.3
  其他18 5.5
  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63 19.4
  大专151 46.5
  本科110 33.8
  研究生1 0.3
  旅游城市市内116 35.6
  省内57 17.5
  国内153 46.9
  旅龄半年及以下24 7.4
  6个月-1年62 19.0
  1-3年113 34.7
  3-5年46 14.1
  5年以上81 24.8
  样本中女性占大多数有53.7%,已婚的占多数有77.9%,教育水平上大专和本科生的比例占绝大多数。调查的部门中国内的人数占近一半。旅龄在一年以上的占绝大多数,可以很好的反映行为认知对不文明旅游的影响。

  (二)测量工具的信度检验

  信度分析是指要分析问卷设计的可信度,一般是通过内部一致性来分析,内部一致性指标是信度系数值Cronbach's Alpha,本问卷的数据分析如表2
  表2信度系数表
  变量名称题项数Cronbach's Alpha
  表层表达326 0.85
  深层表达326 0.66
  爱惜公共设施326 0.64
  维护环境卫生326 0.91
  入乡随俗326 0.83
  总分326 0.92
  信度分析是最为常见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基本所有的问卷分析均使用此种信度验证方法)。在分析的过程中,直接是对信度系数值(Cronbach Alpha值)进行分析,而且需要所有的信度系数值均达标才可以。通常的标准如下:系数>0.8很好;系数>0.6较好;系数>0.6可以接受;一般<0.6需要修改问卷;<0.5完全不适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5,0.66;行为认知三个维度和总分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64,0.91,0.83,0.92,本文的信度水平较高,说明调查问卷的可靠性较好。

  (三)描述统计结果

  为了解本文326份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
  表3描述性统计量
  M SD t p
  表层表达4.0299.60505.646.462
  深层表达4.6194.60244 19.492.000
  爱惜公共设施4.0992.92666 1.914.056
  维护环境卫生4.2556 1.00090 4.611.000
  入乡随俗4.4119.99960 6.259.000
  描述性统计量表一方面呈现各研究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另一方面呈现各研究变量与理论中值相比所处的状态。将各变量的均值与量表的理论中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分析,可以进行判断。表中的信息显示,本文中除去表层表达,其余的变量的T检验的P<0.5,说明该样本除去表层表达的描述性统计量变量显著高于理论中值。且t值为正值,表明样本中的旅游游客的行为表达和行为认知高于平均值。

  (四)差异检验结果

  了解样本中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性,可以发现差异性的特征表现,因为教育水平为“研究生”的只有1人,1人未填写相关信息,因此样本中有2名被试的数据没有纳入分析,只有三个水平的分析。如表4所示。性别方面,男女在表层表达层面上和行为认知上存在差异,其他层面上不存在差异;教育水平方面,高学历游客在深层表达层面有深层表达显著高于低学历游客,其他层面上不存在差异;旅龄层面,不同的旅游年龄在深层表达、爱惜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和总分上存在差异,刚开始旅游的游客的深层表达水平、爱惜公共设施以及维护环境卫生水平显著高于旅游时间长的游客。
  表4研究变量的差异检验结果
  研究变量
  表层表达深层表达爱惜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入乡随俗总分
  性别男(N=151)3.02 3.60 3.20 3.42 3.46 3.36
  女(N=165)3.03 3.63 3.00 3.10 3.16 3.09
  t-0.13*-0.36 1.86 2.89 2.90 2.85
  教育
  水平高中及以下(N=63)3.11 3.46 3.09 3.34 3.36 3.26
  大专(N=151)2.96 3.64 3.14 3.30 3.35 3.26
  本科(N=110)3.06 3.82 3.01 3.11 3.20 3.11
  F 1.00 5.19**0.65 1.56 1.02 1.26
  旅游
  城市市内(N=116)3.04 3.84 3.25 3.40 3.55 3.40
  省内(N=156)2.85 3.42 3.44 3.54 3.45 3.48
  国内(N=153)3.06 3.60 2.85 3.03 3.06 2.98
  F 2.13 6.30***11.55***6.55***10.92***11.82***
  旅龄半年及下
  (N=24)2.94 3.63 3.25 3.48 3.44 3.39
  6个月-1年
  (N=62)3.04 3.66 3.02 2.96 3.05 3.01
  1-3年
  (N=113)3.00 3.63 2.90 3.14 3.30 3.12
  3-5年
  (N=113)2.94 3.52 3.18 3.20 3.28 3.22
  5年以上
  (N=113)3.11 4.00 3.32 3.58 3.48 3.46
  F 0.56 4.92**2.80*4.36*2.15 3.30*
  注:*p<.05,**p<.01,***p<.001

  (五)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1.不文明旅游、行为认知的相关性分析
  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在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前的一种关系的先行验证,只有数据具备相关关系之后才能进行回归分析,若是数据相关关系不存在,那么就不需要进行回归关系的分析。本文变量间的回归关系分析数据如表5
  表5相关关系统计表
  表层表达深层表达爱惜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入乡随俗总分
  表层表达1-0.026-.146**-.161**-0.088-.152**
  深层表达1.138*.139*.128*.150**
  爱惜公共设施1.669**.595**.866**
  维护环境卫生1.660**.946**
  入乡随俗1.863**
  总分1
  注:*p<.05,**p<.01,***p<.001
  如表所示,本文研究的表层表达、深层表达、爱惜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入乡随俗以及总分变量间的相关分析数据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可以进行。
  2.行为认知对不文明旅游的回归性分析
  为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本文进行了4个回归分析,如表6、表6、表8以及表9所示。
  表6行为认知_维护环境卫生对不文明旅游两个维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因变量:行为认知-维护环境卫生
  自变量βt F R2
  表层表达-0.166-3.069***8.026***0.046
  深层表达0.135 2.469*
  注:*p<.05,**p<.01,***p<.01
  通过回归分析的F值可知模型的显著性很高,R2=0.046,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低,自变量表层表达以及深层表达对于因变量维护环境卫生维度的影响关系P小于0.05,说明自变量表层表达以及深层表达至少有一个变量对于因变量维护环境卫生有影响关系,通过分析回归结果的Beta值,其中,表层表达的Beta值小于0,说明变量表层表达对于因变量维护环境卫生具有负向影响。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1a:表层表达与行为认知维护环境卫生负相关;深层表达的Beta值大于0,说明变量深层表达对于因变量维护环境卫生具有正向影响。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2a:深层表达与行为认知维护环境卫生正相关;
  表6行为认知_爱惜公共设施对不文明旅游两个维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因变量:行为认知-爱惜公共设施
  自变量βt F R2
  表层表达-0.143-2.626***6.659**0.040
  深层表达0.134 2.462*
  注:*p<.05,**p<.01,***p<.01
  通过回归分析的F值可知模型的显著性高,R2=0.040,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低,自变量表层表达以及深层表达对于因变量爱惜公共设施维度的影响P小于0.05,说明自变量表层表达以及深层表达至少有一个变量对于因变量爱惜公共设施有影响关系,其中,表层表达的Beta值小于0,说明变量表层表达对于因变量爱惜公共设施具有负向影响。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1b:表层表达与行为认知爱惜公共设施负相关;深层表达的Beta值大于0,说明变量深层表达对于因变量爱惜公共设施具有正向影响。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2b:深层表达与行为认知爱惜公共设施正相关;
  表8行为认知_入乡随俗对不文明旅游两个维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因变量:行为认知-入乡随俗
  自变量βt F R2
  表层表达-0.084-1.535 3.888**0.024
  深层表达0.126 2.285*
  注:*p<.05,**p<.01,***p<.01
  通过回归分析的F值可知模型的显著性高,R2=0.024,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低,自变量表层表达以及深层表达对于因变量入乡随俗维度的影响P小于0.05,说明自变量表层表达以及深层表达至少有一个变量对于因变量入乡随俗有影响关系,其中,深层表达的Beta值大于0,说明变量深层表达对于因变量入乡随俗具有正向影响。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2c:深层表达与行为认知入乡随俗正相关。
  表9行为认知_总分对不文明旅游两个维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因变量:行为认知-总分
  自变量βt F R2
  表层表达-0.148-2.616***6.506**0.044
  深层表达0.146 2.689***
  注:*p<.05,**p<.01,***p<.01
  通过回归分析的F值可知模型的显著性高,R2=0.044,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低,自变量表层表达以及深层表达对于因变量总分维度的影响关系P值小于0.05,说明自变量表层表达以及深层表达至少有一个变量对于因变量总分有影响关系,其中,表层表达的Beta值小于0,说明变量表层表达对于因变量总分具有负向影响。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1:表层表达与行为认知总分负相关;深层表达的Beta值大于0,说明变量深层表达对于因变量总分具有正向影响。验证了本文的假设H2:深层表达与行为认知总分正相关。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首先,表层表达与行为认知是负相关的。游客为达到环境愿景,克制自己真实感受假装表现的符合环境需要的行为对行为认知是没有积极影响的。这样的伪装并没有真正让游客产生内心的共鸣,对行为认知产生好的的帮助的作用不大,在一段时间后,不好的行为会给游客造成很大的压力,进而对行为认知导致很大的不好的影响。
  其次,深层表达与行为认知是正相关的。旅游的游客内在行为与环境所要求表达的行为产生冲突的时候,旅游的游客通过积极调解自己内心的感受,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旅游要求表达的行为一致,从而对服务的行为认知产生正向的作用。

  (二)讨论

  1、旅游游客不文明旅游和行为认知的总体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游客不文明旅游的表层表达层面与行为认知有负向的影响关系,旅游游客不文明旅游的深层表达与行为认知有正向的影响关系。
  2、旅游游客不文明旅游和行为认知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在性别变量上,不同性别表层表演上层面上存在行为认知的差异;在教育水平变量上,不同的教育水平在深层表演上层面上存在行为认知的差异;在旅游部门变量上,除了在浅层表演层面,不同的部门游客不文明旅游和行为认知存在差异。
  3、旅游游客不文明旅游和行为认知的相关分析
  不文明旅游作为旅游资源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与行为认知存在相似关系。本文研究证实最初三个假设,即:深层表达与行为认知维护环境卫生正相关,深层表达与行为认知入乡随俗正相关,深层表达与行为认知总分正相关。

  (三)管理建议

  1、在游客管理过程中,除了重视旅游文明宣传,还应注意游客行为控制能力,同时,应当加强关注游客内在行为倾向是否和宣传要求统一。
  2、在游客日常的管理中,应该加强游客行为管理能力的提升及行为管理的宣传。

  (四)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1.研究的局限性
  (1)研究样本局限性。由于时间、精力和资金的限制,本文只选取了部分旅游游客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发放量只有350份,有效问卷仅回收326份,对于通过SPASS大数据分析来说,有效样本量比较小的。
  (2)本研究只从旅游的游客的角度考虑行为认知,并没有从旅游其他层面及外界环境等层面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3)本文仅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原始数据来源可信度并不是很高。
  2.未来研究方向
  表层表达与行为认知以及深层表达与行为认知的关系一方面需要在旅游这种服务业当中研究,未来可以在教育这种事业单位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桢,李旭培,罗正学,林琳,不文明旅游旅游人员心理作用[J]心理科学:学术版,2012(1):21.
  [2]曾朝霞,黄燕玲.高级旅游游客不文明旅游对影响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1):56-59.
  [3]周海明.心理解脱与行为认知的作用[J].现代管理科学,2016(8):26-29.
  [4]詹延尊.不文明旅游的影响效果与评估[J].商业时代,2006(33):54.
  [5]王进,游客不文明旅游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25.
  [6]任庆颖,张文勤.国外劳动行为策略最新研究进展评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4(3):152.
  [7]臧霄鹏.饭店游客不文明旅游与行为耗竭、旅游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
  [8]杨林锋,胡君辰.不文明旅游策略影响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04-112.
  [9]邓聪.不文明旅游与销售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0]范凯凯.教育、旅游自主性与旅游满意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8(6):40-46.
  [11]王川坡.基于旅游满意度中介效应的旅游自主性与环境公民行为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4.
  [12]赵西萍,孔芳,科研人员自我效能感与三维绩效:旅游复杂性的调节作用[J].软科学,2011,25(2):104-106.
  [13]陈春花,杨映珊.科研组织管理的新模式——团队运作[J].科学管理研究,2002,20(1):28-30.
  [14]康旭东,王前,郭东明.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5,32(2):232-236.
  [15]文书生.西方不文明旅游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4):13-19.
  [16]Schaufeli.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analytic approach[J].Jou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2,3:61-92.
  [17]Leiter,M.P Copin Pattern as Predictors of Burnou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499-512.
  [18]Dahling,J.J&Perez,L.A.Linking age and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0,48(2):564-56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627.html,

Like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8月17日
Next 2021年8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