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球疫情的冲击和城市建设的同质化使得西藏、青海等西北城市成为旅游爱好者的最佳选择。青海雅丹地貌成为近年来学着和旅游爱好者热衷的旅游对象。本文对青海雅丹地貌旅游资源进行研究,分析了雅丹地貌分布和景观特征以及雅丹地貌旅游开发价值,通过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分析了青海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发展,对青海雅丹地貌现有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青海雅丹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以期促进青海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雅丹地貌;旅游资源;SWOT分析法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了现代人改善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让很多地方旅游资源的同质化,加上全球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加剧,国外和内陆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在减弱,西藏、青海等西北城市成为旅游爱好者的最佳选择。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好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环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之一。雅丹地貌是干旱区典型的地貌类型之一,是风和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复合型地貌。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在气候干旱的地区,在我国,雅丹地貌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是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即海西州。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雅丹地貌近年来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对象,雅丹地貌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也为越来越多旅游爱好者所熟悉。在经济新常态及后疫情时代,如何抓住机遇让更多旅游爱好者接受并喜欢雅丹地貌是青海地区旅游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的地质背景、气候环境、地貌类型及雅丹地貌资源的分布与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落脚点为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发展,通过SWOT分析法对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研究意义
随着雅丹地貌作为一种独特的地理风貌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雅丹成为了各地貌学家的重点关注对象。雅丹地貌是风蚀地貌的一种类型,由于雅丹地貌的奇特景观,深受旅游管理部门和探险者关注,或将成为西北地区旅游的新热点。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国内外学者对雅丹地貌的地理位置、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很少涉及到地貌旅游资源这一个方面。雅丹地貌不仅有科研价值也有旅游价值,青海省的雅丹地貌种类众多、分布面积广、品质高、完整性高等特点具有很大的优势,研究雅丹地貌的旅游价值并针对其实际情况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让更多人认识雅丹地貌,也有可能为青海省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青海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2青海雅丹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2.1青海雅丹地貌所在地简介
青海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有众多山脉和盆地,东北部有阿尔金山,祁连山和谷地,西北部有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环绕组成了一个封闭性的盆地。柴达木盆地属于高原大陆性荒漠气候,受西风环流影响,盛行西风,在周围的山地和盆地之间,主要盛行地域性环流,柴达木盆地终年以西北风为主。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致使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且空间分布不均匀。盆地东南部年降水量达到200mm,而西北部仅有15mm,年蒸发量大,气候干旱,风沙大,因此呈现一派的荒漠景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经过风蚀形成了雅丹地貌。雅丹地貌主要景区有水上雅丹地质公园,位于海西州大柴旦行委西台2号。
2.2雅丹地貌区域的地质背景
因雅丹地貌主要在柴达木盆地那一带,本文主要对柴达木盆地的地质背景进行分析。柴达木盆地围绕在群山之间的一个陷落盆地,该盆地的形成过程是受到祁连山构造带,阿尔金山构造带以及昆仑山东部构造带共同作用下而形成,自新生代以来该区域沉积了大量的陆相地层,最厚达到12千米。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中的上油砂山组是雅丹地貌的形成物质,主要由灰色砾岩,砂岩,泥岩组成,盆地中心多以细碎屑沉积为主,边缘为粗碎屑沉积物为主。柴达木盆地经过前第四纪数次构造变动后,祁连山和昆仑山向上抬升使得盆地之间相互隔离,该盆地初始形状是在新世晚期的阿尔金山左行走滑断裂,致使其不断发展,到晚更新世导致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彻底分离,柴达木形成一个封闭的湖盆,柴达木盆地正式形成。
2.3雅丹地貌的分布和景观特征
青海省是我国雅丹地貌面积分布最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和中部偏东地区,其中中部偏东地区分布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诺木洪的北部。由于柴达木盆地部分被积雪融水淹没,形成水上雅丹,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腹地。雅丹地貌主要位置在格尔木、大柴旦、冷湖、茫崖等地。
表1雅丹地貌分布及景观特征
地区 | 雅丹类型 | 分布特征 | 景观特征 |
大柴旦 | 不规则方山状雅丹 | 位于小柴旦和马海之间,分布较零散 | 雅丹体顶部平整,个体较大,有明显的沟槽和垄岗,西北—东南走向长度在10m—100m之间,宽度100m范围内。 |
茫崖 | 长条方山状雅丹 | 位于大山风、土林堡一带,集中分布 | 雅丹个体小,形状像蝌蚪的流线型,西北—东南走向,长度100m之内,宽度60m以下。 |
冷湖 | 顶面宽阔长垄状雅丹 | 位于察汗斯拉图、昆特依干盐滩周围,分布零散 | 雅丹体顶面宽阔,个体大长垄状,由北向南延申,长度1000多米之内,宽度几十米。 |
格尔木 | 拱背状 | 位于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三湖以北,大面积分布 | 雅丹个体较小,多为独立的风蚀残丘,不规则走向,排列凌乱,长度多为几十米,部分达100m。 |
通过对比发现四个地区的雅丹地貌形态特征具有较大的区别,其个体大小,形态,走向,长宽度均有差异。
3基于SWOT分析法下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柴达木盆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雅丹地貌景观,不仅有科研价值还有旅游开发价值,本文首先对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进而重点研究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价值。
3.1青海省旅游业发展情况
青海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随着经济发展带动旅游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青海省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大产业变化结果见表2。
表2 2011-2020年青海省三大产业构成变化情况(单位:%)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第一产业 | 4.2 | 4.47 | 5.01 | 5.01 | 5.5 | 5.84 | 7.15 | 6.87 | 6.27 | 7.12 |
第二产业 | 58.83 | 53.48 | 49.35 | 45.61 | 45.21 | 42.4 | 40.09 | 37.23 | 40.09 | 38.69 |
第三产业 | 36.97 | 42.05 | 45.63 | 49.37 | 49.29 | 51.76 | 52.76 | 55.9 | 53.64 | 54.19 |
图1 2011-2020年青海省三大产业构成图
从表2和图1可看出,第二产业在2010—2012年对GDP的贡献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之后逐渐下降,第三产业乘势而上,占据领先地位。第三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旅游业对青海的GDP贡献率与日俱增,因此青海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是十分有必要。
3.2雅丹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3.2.1优势分析
(1)独特的地貌资源
青海省拥有全世界唯一一群特殊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水上雅丹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2公里,大部分高度有10到25米,最高可达50米,形状主要为方山状、锥状穹状、柱状、鲸背状等,遍布于湖泊之中,波光粼粼的湖面照映着美轮美奂的雅丹形态,犹如排兵列阵,雄壮威武,矗立于天地之间。水上雅丹地貌还素有“一路两营七区十八湾”之称,其中最特别的是十八湾,是沿湖中十八个湖湾的风景区,每一个湖湾都分布着雅丹地貌,景观优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2)种类丰富,景观奇特
青海的雅丹地貌不仅分布面积广阔,其类型也丰富多样,主要的类型有方山状、长条型方山状、长垄状、锯齿状、金字塔状、鲸背状、残丘状、拱背状等,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类型雅丹分布,大柴旦地区的雅丹主要景观为方山状,茫崖地区的主要景观为长条形,冷湖地区为长垄状,格尔木主要为拱背状,其形态各异,颜色不一,十分震撼。
3.2.2劣势分析
(1)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
青海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大柴旦镇,雅丹地貌有两个经典的景点,分别为水上雅丹地质公园和南八仙魔鬼城。水上雅丹地质公园位于海西州大柴旦行委西台2号,景区内有酒店美食街,有房车营地。距离大柴旦镇240公里,距离格尔木市313.3公里,距格尔木火车站314公里,距格尔木机场311.9公里。南八仙魔鬼城位于海西州直辖G315,景区内无酒店无房车营地无医疗设施,最近酒店在大柴旦镇距108公里,距格尔木机场301公里,距格尔木火车站302公里。总的来说,两个景区离城镇远,且交通线路单一,仅有一条路进入景区,景区内只有水上雅丹地质公园有基本的吃住外,另一个景区内无配套设施,没有医疗设备,服务站,住宿等。
表3 雅丹地貌两个景区沿线基础设施
水上雅丹地质公园 | 南八仙魔鬼城 | |
城镇 | 大柴旦镇 | 大柴旦镇 |
最近机场 | 格尔木机场 | 格尔木机场 |
里程 | 311.9公里,历时3小时53分 | 301公里,历时3小时18分 |
最近火车站 | 格尔木火车站 | 格尔木火车站 |
里程 | 314公里,历时3小时58分 | 302公里,历时3小时26分 |
医疗设施 | 无 | 无 |
酒店 | 有 | 无 |
饮食 | 有 | 无 |
(2)气候条件差,常年气温较低
因两个景区距离最近的地区为大柴旦,本文选择大柴旦镇的气温状况进行分析,本次收集2011年至2020年的气温变化及大柴旦2020年12个月的气温状况进行分析。大柴旦区域近十年气温变化情况见图2。
图2 2011 -2020年大柴旦年平均气温变化折线图(单位℃)
从图2中可看出,大柴旦近十年的平均气温在3℃到4℃来回波动,整体气温想比较低,说明景区常年气温低,气温较低也就决定了在天气极冷时期很难吸引游客来观光,尤其是中老年人及部分身体不好的游客。
在分析大柴旦近十年的平均气温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大柴旦2020年1-12月气温走势进行分析,如图3-3。
图3大柴旦2020年1-12月平均气温变化折线图(单位℃)
图3是2020年大柴旦的月平均气温变化,12个月当中,有5个月的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有4个月的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最高温在7月、8月、6月,也证明该地区的低气温持续的时间较长。气温的变化也决定该地区旅游旺季是7-8月份,其他月份相比游客会相对较少。
3.2.3机遇分析
(1)国家政策的支持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青海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旅游资源、人文等优势,推动大项目建设,嘉庆合作交流,提升自身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其次省“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将旅游业规划为主导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旅游业作为青海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创建更多旅游品牌,旅游目的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和旅游人才品牌的多元化旅游品牌系列,深度开发魅力海西等市州旅游品牌。要发展地貌资源旅游必须抓住此机会进行深入开展,海西州作为全省的第二大旅游基地,应该牢牢把握住本土的旅游资源,支持多元化旅游业,重视各个景点的发展,把雅丹地貌作为特殊的旅游景点,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个品牌。
(2)青海旅游人数不断增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节假日外出旅游人数不断上升。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1至2020年青海各区接待旅游人数来看,西宁市接待人数最多,海西州接待人数也逐步上升,在2016年超越海东市上升到全省第二,由此可见海西州的发展潜力极大,因此海西州应要大力发展本土旅游资源尤其是雅丹地貌这既有特色又稀少的珍贵资源,其价值重大。
3.2.4挑战分析
(1)雅丹地貌生态遭破坏
雅丹地貌的自身稳定性和外界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人类活动势必会对雅丹地貌产生一定的影响。青海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青海的西北部,是通往新疆的必经区域,红柳至一里坪铁路线经过雅丹魔鬼城是雅丹最密集的区域,在修建铁路时其振动荷会使雅丹的土体受到动力干扰作用和修建路基时会对雅丹地貌进行剥削和大规模的开挖,会严重的破坏雅丹地貌整体性和稳定性,使得雅丹地貌生态失去平衡,最终走向消亡。
(2)雅丹地貌生态环境脆弱
雅丹地貌生态环境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差,环境承载力低,景区的容纳量小,在人类活动过分干预情况下,如人们过度集中,车辆碾压等会导致雅丹地貌生态系统的恶化和退化,且改变雅丹的风蚀作用,加速的雅丹地生长最终面临消失的境况,所以在建立旅游区时,要考虑到景区的承载量,如果景区的环境承载量超载会使自然资源退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既降低旅客的体验感,又破坏雅丹地貌的奇特景观,因此要注重对雅丹地貌的保护。
青海旅游业竞争激烈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业发展越来越迅速,不断地多元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旅游类层出不穷,近几年,青海省也推出了很多旅游品牌,2019年启动文旅融合,将景区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创建了青海盐湖文化、草原文化、农牧文化等,新的旅游文化的冲击和旧的景点也不断完善,部分景点一如既往的热门如茶卡盐湖、翡翠湖、察尔汗盐湖、塔尔寺等,这也给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4青海雅丹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4.1发挥自身特殊优势、打造青海雅丹地貌精品品牌
雅丹地貌是青海省最具特色的旅游地貌资源之一,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准确定位品牌以及规划其发展方向是极其重要,旅游景区的定位必须具有特色,以奇特取胜,只有找到自身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而青海的雅丹地貌具有很高的特殊性,水上雅丹是唯一存在于青海的特殊雅丹,而且陆上雅丹地貌种类众多,景观各异,几乎每一分区雅丹地貌形态都不一样,这可以给游客带来极大的新鲜感和探索乐趣,青海雅丹应该发挥自身的内在优势,打造青海独一无二的地貌旅游品牌,创造地貌旅游新亮点,可以实施“旅游+体育”,打造一批户外运动和时尚健康旅游基地。号称“魔鬼城”的雅丹地貌具有较高的探险性,景区也保留了原始的生态环境,因此可以结合其特点推出休闲旅游加探险项目。
4.2抓住机遇、提高青海雅丹地貌知名度
“一带一路”是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意义,也是成为扩大西部开放和打造西部经济升级的主要引擎,青海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言阵地,应该抓住机遇,优化旅游策略,更好的发展旅游业。青海雅丹地貌主要在西北部,其周边国家有中东,东南亚以及俄罗斯西部,可以加大力度宣传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
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线上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内可以有三个模块组成:景区简介、旅游服务、景区发布。每一模块又有子内容,如景区简介包括旅游攻略和景区位置、景区预览等方面。旅游服务可由门票预定通道、酒店预定、联系方式、游客须知等。景区发布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发布关于该景区内的风景文章,题材不限。同时也可以创建微博号,抖音号以及快手号等。抖音和快手主要以短视频为主,而微博可以短文章、短视频、长篇文章、长视频等。由于微博宣传形式多样、权威性较高,国家首发新闻均在微博平台发布,且微博用户主要以年轻群体为主,用户规模庞大,因此建议主宣传在微博。
线下可以通过举办摄影展,社区活动以及节日活动等。活动可以往群众的方向贴近,让群众有参与感。摄影展主要是拍摄雅丹地貌的景观为主,进行展览,群众观看也可以达到宣传的效果。
4.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将雅丹地貌开发成旅游区,建设基础设施是重要任务,只有完善基础设施,才有更好的保障,吃喝住是人们旅游区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设施,在景区里应配有相应的美食街、接待车辆、通讯设备、住宿、医疗设施等。并加强旅游景观道、标识系统、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厕所、加油站、维修服务站。提升汽车维修、汽车租赁专业服务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完善服务保障。
4.4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并举
自然资源是构成旅游资源最重要的载体,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原有的自然资源,但是自有资源也是有限的,其发展成景区起来是需要经过长时间自然改造的,人类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自然资源,如果只是开发而不加以保护会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不利于一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雅丹地貌是常年风蚀形成的,其景观本身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自身比较脆弱,开发雅丹对青海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要想保证青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
5研究结论
本文分析了雅丹地貌分布和景观特征以及雅丹地貌旅游开发价值,通过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分析了青海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发展,对青海雅丹地貌现有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青海雅丹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包括:发挥自身特殊优势、打造青海雅丹地貌精品品牌;抓住机遇、提高青海雅丹地貌知名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坚持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并举。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青海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江、火星表面雅丹地貌地质特征及古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8.
[2]董瑞杰.沙漠旅游资源评价及风沙地貌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董华朋、陈黎.“一带一路”背景下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6(02):18-21.
[4]郭峰、崔徐甲.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中国沙漠,2013,33(04):235-243.
[5]徐勇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南陵县乡村旅游资源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4):159-162.
[6]袁昕.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D].中国地质大学,2014.
[7]魏恺泓.开特米里克矿区雅丹地貌形成演化模式及形态差异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3(33):108-112.
[8]董金元.雅丹地貌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20.
致 谢
学习即将结束,在论文即将完成之时,我心中非常激动,感慨万千。回首过去的这段岁月,既有付出又有收获,这些欢笑与泪水最终都化成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本论文是在尊敬的导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让我受益匪浅。在生活中,他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倍感亲切,是我一生都敬佩不已的老师,在此我对他表示深深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求学路上的各科任教老师,是你们不辞辛劳的工作,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才让我有了自己知识库。
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默默的付出,才让我有机会接受知识的熏陶,他们的鼓励是我能在学校完成学业的最大精神支柱,我将会用我的知识来回报他们。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