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深入推进,追求文化享受已成为众多旅游者出游的最大梦想。如何充分深入挖掘旅游品质内涵,努力不断增强国民文化素质品位,满足广大旅游者切实追求文化精神境界文化品质生活,是当今我国旅游业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战略课题,也是推动当今世界各地发展壮大我国旅游旅游产业的重要关键所在。本文着重探讨了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掌握了西藏地区景区资源保护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然后又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结合当地居民及游客对景区资源保护的认知情况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找到了促进西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对策,以期能够为保护西藏地区旅游资源,促进该地旅游资源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为更好地探索、保护传承西藏地区旅游资源提供相应的决策和依据。

 

关键词:西藏;旅游资源;保护;开发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布达拉宫、西藏大昭寺、珠峰大本营、纳木错等等注明的旅游资源,都是西藏名胜古迹的优秀代表。自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虽然国内外的观光旅游理论得到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但一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旅游理论、专著很少,特别上凡是对某旅游地区或某旅游城市、某旅游景区的一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国内观光旅游理论研究者的专著、论文更多的是少之又少。所以在本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当中,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为全面地带领人们通过更多的渠道掌握当前西藏地区景区旅游资源的具体保护现状,并从微观视角深入分析与研究了当前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现状,从而为西藏地区的相关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有实际意义的保护建议,促进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

自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虽然国内外的观光旅游理论得到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但一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旅游理论、专著很少,特别上凡是对某旅游地区或某旅游城市、某旅游景区的一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国内观光旅游理论研究者的专著、论文更多的是少之又少。所以在本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当中,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为全面地带领人们通过更多的渠道掌握当前西藏地区景区旅游资源的具体保护现状,并从微观视角深入分析与研究了当前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现状,从而为西藏地区的相关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有实际意义的保护建议,促进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2 西藏旅游资源概述

2.1 西藏简介

西藏旅游从1979年旅游局成立开始发展至今,西藏自治区拥有丰富、独特、堪称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境内高山嵯峨,湖泊星罗棋布,自然风光雄伟壮丽,民俗风情古朴浓郁,绚丽多彩。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茂密的原始森林,金碧辉煌的名刹古寺,辽阔的大地纯净无污染,倍受世人的青睐。在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二大的羌塘自然保护区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有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大昭寺为代表的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以拉萨雪顿节、那曲羌塘赛马节等为代表的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气象,无一不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个个亮点。西藏正以其不同凡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日益成为世界性的旅游目的地和全世界旅游爱好者最向往的热土。

西藏地区风光优美,娱乐活动众多,还可以观看到神秘的西藏风情,是我国旅游的好去处。下面,笔者专门总结并罗列出了西藏地区旅游景区资源综合表,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西藏旅游景区资源综合表

资源类型 代表性资源
布达拉宫 AAAAA级旅游区。迄今为止,布达拉宫仍旧是西藏样式最全,规模最大,最为著名,而且壮观美丽的宫殿。
西藏大昭寺 大昭寺的历史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其在发展过程当中有机融合了藏、唐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建筑风格,因此大昭寺迄今为止仍旧是藏式宗教建筑当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珠峰大本营 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是指观看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生活地带,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国家AAAAA级旅游区。
纳木错 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的第三大的咸水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在藏语当中的意思是“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简称羊湖。羊卓雍错五光三色优美,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也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巴松错 巴松措湖面面积约27平方公里,位于高峡深谷当中,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这里有着极其特殊的山形,并且这里的山行与周边山行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使人在观赏之余由衷感叹其别具一格的俊逸秀美。

数据来源:西藏旅游局网站

2.2 西藏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2.2.1西藏旅游发展现状

(1)旅游人次逐年增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凭借着独特的旅游资源,西藏地区受到了国内外许多游客的向往,并且吸引了国内外的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具体详情见下图1。通过下图1当中所给出来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现阶段西藏地区的旅游人次正在呈现出一种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这个相关数据资料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西藏地区的旅游人数,在2015年的时候是1200余万人次,在2019年的时候已经增长到了2700余万人次。同2015年相比,2019年的旅游人次大约增长了近1500余万人次[11]。除此之外,西藏地区的旅游景点也频频增多,人们来到了西藏文化展览馆、西藏农民画长廊、西藏勇士竞技场、体育场、射箭场、祖先祭坛等等各种景点,旅游热情有增无减。

浅析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图1 西藏地区近五年旅游人次表

图1是西藏区近五年旅游人次柱状统计图,通过图1可以看出,西藏的旅游产业产值是逐年递增的,2016年为1700余万人次到2019年是2700余万人次,2019年比2016年增长了约1000余万人次。2015年到2016年由于相关场所的修缮和升级管理可能增幅比同期往年的要小一点。笔者在调查过程当中还发现西藏地区每年当中的旅游产业,而能够为西藏带来很大的经济贡献。据悉,西藏地区旅游产业对于当地GDP的贡献值,几乎占西藏地区第三产业的1/3。而西藏之所以能够在旅游产业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主要与西藏悠久神秘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相关。

结合西藏官方游客接待人数的具体数据,可以从中发现:现阶段,西藏地区的游客数量正在呈现出一种逐年下滑的趋势。由此可见,西藏旅游景区现在已经陷入了旅游吸引力不及的困境 (具体情况见下图4)。

浅析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图4 西藏景区游客接待人数官方数据

(2)旅游产值不断扩大

西藏地区的旅游产业产值是逐年递增的,2016年为1700余万人次到2019年是2700余万人次,2019年比2016年增长了约1000余万人次。2015年到2016年由于相关场所的修缮和升级管理可能增幅比同期往年的要小一点。每一年西藏地区的旅游产业为西藏的GDP贡献率是一个不小的比重,旅游产业贡献的GDP值要占每年西藏第三产业的三分之一。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藏地区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浅析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数据来源:西藏地区统计局网站和西藏地区旅游局网站

2.3开发西藏景区旅游资源的必要性

西藏景区内风光优美,娱乐活动众多,还可以观看到神秘西藏民族的风情,是西藏旅游的好去处。西藏地区居民一直处在与世隔绝的环境当中,因此也延续了西藏地区特有的风俗和民情,值得人们去深入了解和研究西藏民族的故事。西藏地区有一处著名的民俗展览馆,外来游客可以进入参观,深入了解西藏民族的故事。与此同时,伴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的旅游业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士的普遍关注,并在国内旅游业方面也陆续发布了许多的文献研究资料。但笔者在对这些文献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之后,发现具有实际意义的理由,文献仍旧比较少,尤其是专门针对国内某个旅游地点的文献研究资料更是很少。鉴于此种问题,在本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当中,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为全面地带领人们通过更多的渠道掌握当前西藏地区景区旅游资源的具体保护现状,并从微观视角深入分析与研究了当前西藏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现状,从而为西藏地的相关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有实际意义的保护建议,促进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3西藏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①西藏自古以来,风景独特且优美,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再加上,西藏地区的高山嵯峨,湖泊星罗棋布,这些极具神秘色彩的高山湖泊更是引来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参观。由于西藏地区所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所以在西藏地区仍旧保留了许多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这些古朴浓郁、且极具神秘色彩的民族风情和旅游资源,受到了国内外众多旅游爱好者的向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发展。

②西藏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并且与内地的联系在改革开放之前比较少,所以保留了西藏地区所特有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民族风情。笔者在经过研究之后发现,位于西藏地区的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羌塘自然保护区等知名景点为西藏地区带来了众多的外地游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崛起。

③西藏地区流传下来了许多丰富的民族故事,这些民族故事满含神秘色彩,受到了众多游客的喜爱。

4

3.2劣势分析

①西藏旅游资源不够完善;

旅游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普遍偏低,自身的体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状况都比较低,很难吸引到最好的居家旅游公司。由于西藏景区实行免费入场政策,景观界考虑了更多的政治教育,未能形成市场竞争。因此,园林绿化场地配套设施建设主要依靠XX支持,少数园林绿化场地自行投资创新升级。景观视觉游戏放缓后,增长速度放缓。作为一家公司,如果不追求利润,就会导致可持续发展滞后和优化技巧。

②西藏旅游景区缺乏旅游专业人才;

笔者在对西藏地区旅游景区旅游专业人才进行调查的过程当中发现西藏地区八成以上的的员工都没有接受过正确的旅游服务培训,缺乏基本的旅游服务专业素养,该问题直接导致了西藏地区旅游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压力巨大,因此西藏地区旅游专业员工的离职率也普遍居高不下。除此之外,笔者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还发现西藏地区景区主要以藏语为主,汉语表达水平普遍偏低,但问题也直接导致西藏地区旅游服务人员从外地旅客的沟通存在诸多不便。同时也不利于外地游客对西藏地区旅游服务人员服务满意度的提升,影响了这些游客再次到西藏旅游的机会,同时西藏地区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也会严重影响到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长远发展。

③西藏旅游景区生态环保意识不足

现阶段,西藏旅游景区寨子整体呈现出一种极其分散的状态,尤其是西藏地区在开发初期,并没有充分将环保问题考虑在内,该问题导致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在经济开发的过程当中遭受重创。另外,由于西藏地区在开发初期滥砍滥伐问题极其严重,因此在后期便引发了西藏地区普遍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也导致许多珍稀动物无家可归。再加上,西藏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导致许多工业废气随意排放到河流和空气当中,导致鱼类和鸟类等动植物数量锐减,这些问题都对西藏地区的旅游资源造成了难以恢复的损伤。

3.3机遇分析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内的旅游行业发展形势越来越乐观。开始重点产业扶持培育相关重点旅游开发与保护企业。全面贯彻放开专业旅行社主体市场,鼓励大中型专业旅行社主体进入江西刀郎部落旅游市场,并大力支持建设特色商务型星级酒店、弘扬西藏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特色饮食菜肴等,规划设计建设2—3条地方特色饮食餐饮商业街区。加强对新型旅游相关商品的研究开发与保护、生产、销售,鼓励企业组建新型旅游相关商品专营有限公司,研发经营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新型旅游相关商品。

②XX部门越来越注重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

随着新经济模式的到来,西藏景区积极争取今年国家和有关省市在旅游产业国债、发展专项资金及其他银行间的政策性融资贷款和其他商业性融资贷款等多个方面继续给予西藏景区旅游业健康发展更多的资金支持;继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加大对西藏景区重点旅游景区、重点项目、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和重大旅游活动的专项资金补助支持管理力度。其次、制定研究出台更多鼓励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吸引广大社会公众多方面的旅游投资者积极参与各类旅游项目开发与保护。

3.4挑战分析

①西藏旅游资源品牌影响力不足;

人靠衣装,旅游产业也是一样,好的品牌影响力能给西藏地区旅游景区加分不少。实践证明,良好的品牌影响力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众多旅游爱好人士的好奇心,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地区旅游景区的档次。再加上,由于西藏旅游地区却不太重视旅游景区的品牌宣传力度,也从不突出宣传大昭寺、珠峰大本营、纳木错等等注明的旅游资源,所以西藏旅游地区旅游资源知名度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提升。所以,西藏地区旅游景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应当着重形成品牌化的效应,并多在旅游产品上下工夫,打造有自己特色,内容丰富的景区旅游资源。

②国内内外各地区旅游市场竞争加剧;

改革开放之后,各国文化、旅游交往日益密切。在这种发展背景之下,国外旅游业的发展对地藏地区的旅游业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由于目前西藏景区旅游资源产品尚未完成,无法同国外成熟的旅游文化相提并论。再加上,西藏地区XX尚未充分发挥市场观念,未能快速实施满足出行需求的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而导致国内外旅游爱好者们都倾向于到国外知名,且旅游设施设备完善的地区去度假。

4开发西藏旅游资源的有效措施

4.1 深入开发西藏旅游资源

由于西藏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充分整合旅游资源资源,必须树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理念。此外,在西藏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中,旅游资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具有显着的政治影响。因此,需要完善西藏地区旅游资源,支持西藏地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整合市场资源不仅包括优化西藏地区旅游资源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还包括完善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配套产品。在西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中,同一公司与不同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不仅要增加合作,减少竞争,还要增加旅游社、体育设施、酒店、门店之间的合作。通过XX间的企业合作,可以在产品开发、营销、客户需求、产品定价等方面创造更大的竞争区域,从而避免因激烈竞争和安全问题引起的市场动荡,造福各方。还要完善旅游市场,深化旅游景区、酒店等不同行业的旅游社、休闲中心、酒店、商场等多方面、多渠道的合作。为打造常态旅游市场,降低旅游成本,增加利润,西藏地区旅游资源配套产品增强了“红黄绿”的多样性。除了旅游资源,西藏地区还有历史、生态、旅游、宗教等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加强这些西藏地区旅游资源的内在联系,在产品开发和推广过程中整合多个地区的文化因素,最终实现推广和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点。应对季节更替,我们不仅要承担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世界,还要能够迎接时代的挑战。针对这些情况,西藏地区XX应及时调整旅游资源理念。旅游理念将改变西藏首个旅游资源节目。一方面,旅游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基础,西藏地区XX要保持国家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终点,西藏地区不仅可以将旅游视为高端企业,还可以可持续发展实力,旅游也可以带动另一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XX充分融合旅游与文化,将旅游场景建设与西藏其他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4.2 大力开发西藏旅游资源品牌

为了进一步地打造西藏旅游资源品牌影响力,当地XX需要加大力度继续承办类似于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现场会等活动,出版发行《人文视野中的西藏地区旅游资源》、《西藏之魂》等书刊和音像制品,与新疆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大型艺术片《西藏麦西莱甫》、纪录片《西藏乐人》,并投资 500 余万元聘请国内文艺界领军人物成功打造《永恒的西藏》舞台剧,当地西藏艺人曾先后 20 余次应邀赴国内、国外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大力开发西藏地区旅游资源品牌,使得西藏地区旅游资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4.3 重视西藏旅游资源传承人的选拔与培养

人力资源是旅游景区有效运作的关键。所以西藏地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应当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科学的用人计划,注意引进旅游专业的优秀人才并定期对旅游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外地游客的旅游需求。除此之外,西藏地区的民营旅游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也需要加大西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旅游专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为西藏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4.4 建立西藏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区

对西藏地区旅游资源进行生态保护的最重要任务便是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对西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开发与保护,可促进该地旅游资源的长效发展。在开发与保护西藏地区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加强当地领导层人员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应当对外来游客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能够自己尊重和保护西藏地区景区内的生态环境。对此,可以通过警示牌、标识牌以及导游宣传等方式,对游客进行环保教育工作。除此之外,西藏地区的旅游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大对景区内资源的监管力度,对景区资源进行科学开发与保护,促进西藏地区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5 提升西藏旅游景区资源创新力

随着新经济模式的到来,西藏地区旅游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西藏地区旅游景区资源的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加大对西藏重点旅游景区、重点项目、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和重大旅游活动的专项资金补助支持管理力度;其次,西藏地区旅游管理部门也需要制定研究出台更多鼓励西藏地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吸引广大社会公众多方面的旅游投资者积极参与各类旅游项目开发与保护;最后,西藏地区重点产业扶持培育相关重点旅游开发与保护企业。全面贯彻放开专业旅行社主体市场,鼓励大中型专业旅行社主体进入江西刀郎部落旅游市场,大力支持建设特色商务型星级酒店、弘扬西藏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特色饮食菜肴等,规划设计建设2—3条地方特色饮食餐饮商业街区。加强对新型旅游相关商品的研究开发与保护、生产、销售,鼓励企业组建新型旅游相关商品专营有限公司,研发经营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新型西藏地区旅游业的相关商品,确保西藏地区旅游业得到深层次的开发。

5 结论

综上所述,西藏旅游产业要想不断进步,首先需要是完善发展战略,该战略要紧跟经济发展步伐。其次需要全面发挥旅游资源的价值,让其在产品化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形成极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加大推广力度,不断提升西藏地区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在经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与分析之后从中发现,现阶段学术界有关于当地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语义、族源、语文源以及个别案例研究等方面,但是在西藏地区旅游资源传承和保护方面的相关文献研究资料还比较少。所以,在本篇文章的论述过程当中,笔者从西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层面,入手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促进西藏旅游资源的长效化发展。

  致 谢

我的大学生涯很快就要结束了,在离开无忧无虑的学校之前,我还要写一篇论文,对我整个大学学习进行总结。在本篇论文的选题和后期的写作过程当中,指导老师对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可以说,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的论文写作工作很难顺利结束,所以趁此机会,我要向论文指导教师表达内心当中最为真挚的谢意。与此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指导我修改的老师及朋友们,使我成功的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了这篇论文。

最后我要对我的家人表示真诚的感谢,感谢你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不断的支持,是你们让我有着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度过我面临的一切困境,感谢你们的培养和教育,使我健康的成长,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张传辉,王娜娜.论新疆法制文化建设及其路径[fJl.塔里木大学学报.2014(12):34-35.

[2]解方华,张传辉.环塔里木地区县域旅游发展SWOT分析一一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为例[Jl.经济论坛.2013(09):74-77.

[3]李雪梅,张传辉.地域自治与协调发展的同存一中国xxx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研究月.前沿.2014(09):222-223.

[4]杨晓青,喻晓玲.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SWOT分析[fJl.塔里木大学学报.2014(09):53-56.

[5]王淑云,喻晓玲,刘彬.影响新疆南疆五地州旅游业的因素分析与刘一策[fJl.商场现代化.2009(12):228-229.

[6]廖肇羽.历史夹缝中的诗意和浪漫一一多维视野下的西藏地区旅游资源[fJl.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04):47-52.

[7]李正元,廖肇羽.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特征分析[fJl.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8]廖肇羽.塔里木河流域远古羌人文化遗存探微[[J].2012:332-360.

[9]王晓葵.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演变及相关问题田.文化遗产.2008(2):135-139.

[10]杨琳曦.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一以端午祭申遗成功为视点.广西民族研究.2007(1): 188一189.

[11]郑义淑.韩国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LJl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

[12]田恒,孙玉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以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为例.人民论坛.2015第36期:230-23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3629.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0月21日
Next 2022年10月2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