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选题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企业除了加强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的应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开展财务战略研究,要从战略的角度获得可持续盈利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2000年,“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更加说明了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战略观念被引入到了财务管理领域,将财务管理推进到了新的阶段,即财务战略管理阶段。财务战略是新时期条件下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客观要求,它吸收了战略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从适应环境、利用条件的角度出发,以谋求企业资金长期均衡有效的流动和配置、创造企业卓越财务能力为目标,通过分析企业理财环境的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企业资金未来的变化趋势,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长远规划与运作。因此,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财务战略管理更能把握和控制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迄今为止已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一些企业不断出现,而另一些企业不断消亡的历史,能够长久生存的企业屈指可数。这表明,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据有关调查显示,1970年跻身X《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的大型企业,有1/3的企业到1983年已不复存在,而更大规模的研究则表明,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40年。日本的《企业的寿命》一书也提出企业的一般寿命为30年左右的观点。国内也曾有人做过统计,认为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为7-8年,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4年。尽管实际情况可能复杂得多,但这些经验性的数据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生存状态。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也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西方管理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延续企业生命,使其成为“长寿公司”。实践中也有许多世界著名的长寿公司,如IBM、惠普、强生、宝洁、索尼、沃尔玛等,它们至少生存了50年以上。我们也看到,国内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日趋残酷,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国内少部分企业如海尔、长虹、海信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另有一部分企业却日趋没落。所以,研究西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及研究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采取的不同财务战略管理,对造就国内生命型企业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2研究内容
为了对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进行有效的研究,本文在广泛研究借鉴国内外许多学者的观点和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三大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文章中的第二章):企业生命周期和财务战略理论概述。首先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浓缩和概括,并简要介绍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及其特点。然后阐述了财务战略的涵义,提出了企业财务战略的划分模式,同时介绍了企业财务战略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该部分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文章中的第三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在这里,分别对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进行了具体论述。主要通过经营风险、财务特征和财务战略的选择等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中所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阐述了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中所选用的财务战略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文章中的第四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案例分析—海信集团。该部分以海信集团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对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通过对海信集团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选择的财务战略及其效果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从而可以看出以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从战略的角度来调整企业的财务行为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2章企业生命周期和财务战略理论概述
2.1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在古典经济学看来,企业不过是一个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并出售各种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经济组织。在行为理性、完全信息和零交易成本的假设下,企业被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现代的企业是一个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实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一种盈利性经济组织。尽管依然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企业己不再被看作只是为拥有者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负责。对企业来说,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2.1.1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涵义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管理理论。在马森·海尔瑞(1959)最早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后,现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已经有几十种之多。其中,爱迪斯的研究最为系统。爱迪斯(1989)在他的《企业生命周期》(Corporate Lifecycle:How and Why Corporate Grow and Di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一书中,明确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描述了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行为特征,并提出了预测、分析及诊断企业文化的工具(PEEI和CAPI)以及改变企业文化的爱迪斯诊疗法。
我国著名的企业管理专家陈佳贵教授也进行了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并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此后,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研究。
企业生命周期的涵义可以概括为:企业生命周期是通过描述企业存续时间及其存续时间内各个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企业的发展过程,诊断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进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企业虽然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具有生命,并且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周期,它们都有自己的出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之间紧密相连,从而构成了企业完整的生命变化过程。然而企业并不是真正的生物体,而是一个人造的有机体系统,与生物体又不完全一样,它的成长不一定遵从生物体自身的生命周期规律,体内也不存在使其必然死亡的固有因素。因此,尽管绝大多数企业最终要死亡,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企业都具有死亡的必然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持其与环境的适应性,使其具有永续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2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和特征
不同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有不同的阶段划分,但是其内容的论述有着大致相同的模式,所有企业生命周期曲线都有相似的形状,各个阶段都沿着生命周期曲线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因此,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图2.1为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图。

图2.1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图
(1)初创时期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其生产设备简陋;拥有一定的生产技术或专有技术;生产规模小,产品市场份额低,固定成本大;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生产经营者与管理者合二为一,管理体制采取集权模式;资本主要是股东投入的股本和少量的债务;企业盈利能力低,现金流转不顺,经常出现财务困难。
(2)成长时期
成长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迅速成长阶段和稳定成长阶段。在迅速成长阶段,企业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系列,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业绩增长速度加快。经过快速的增长和积累之后,市场竞争者增多,产品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减缓,企业进入了稳步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已经接近成熟,企业在竞争产业中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市场定位。企业管理层的决策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较强,分权经营管理模式逐渐得到完善,具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不断被吸收到企业中来。
(3)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成熟前期;第二阶段称为蜕成熟化阶段。成熟前期,企业内部大多还是单一单位,企业还是企业家式的经营方式,企业内尚未形成成熟的经理阶层,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管理水平提高,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蜕成熟化阶段,企业已经走向内部单位的多元化和集团化,企业能更有效地进行日常业务流程的协调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促进企业的低速持续成长。但此时,原有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生产能力出现过剩,企业效益下降。
(4)衰退时期
衰退期的企业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在成熟前期的企业未实现后期的蜕变而衰退下来;另一种是在蜕变后,企业自然进入衰退期;还有一种是经蜕变后,企业成为超级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2.2企业财务战略理论概述
2.2.1企业财务战略的涵义和特征
关于财务战略的定义,目前理论界的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探讨,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但是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是达成了共识。因此本文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为了谋求长远发展,根据企业总体战略要求和资金运动规律,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和决定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
(1)整体性
财务战略是以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中的财务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为谋求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的筹划,并从全局的角度规划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与企业的整体行动相一致,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所以,凡是关系到企业全局的财务问题,都是财务战略要研究的问题。
(2)长远性
财务战略的着眼点在于企业长远的发展,财务战略应研究长期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企业积累的形成等方面的问题,要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长期财务战略方案。
(3)风险性
由于企业的理财环境变化不确定,给企业制定财务战略带来困难,企业财务战略如何适应不可控的理财环境,主要依靠财务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力。
(4)从属性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对应,企业财务战略也是企业整体战略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必须要服从于企业的整体战略,从资金方面支持与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
(5)稳定性
虽然财务战略是环境分析的结果,企业要根据理财环境的变化对其财务战略做出适当的调整而呈现出动态性,但是,这种调整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将会对企业未来财务发展走势缺乏应有的权威指导意义。
2.2.2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1)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
按企业采用的经营方针,财务战略的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积极的财务战略,也称为扩张型财务战略。即企业预期到未来的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将会对企业发展有利,通过扩大投资实现企业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一种财务战略。企业采用这种财务战略,往往在留存大部分利润的同时,进行大量外部融资。扩张型财务战略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特征。
②折衷的财务战略,也称为稳健型财务战略。即企业预期到未来的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企业采用这种财务战略,一般会把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实现既定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所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的一般财务特征是“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
③保守的财务战略,也称为紧缩型财务战略。即企业预期到未来的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将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为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并求得新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财务战略。企业采用这种财务战略,往往会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并增加现金流入,集中一切力量用于主导产业,从而使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是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
(2)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因素
①资本市场的影响:
资本市场是制定以及实施财务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财务战略是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的。首先,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是资本市场。其次,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手段和方法需要有适宜的资本市场为其提供环境和规则。最后,资本市场可以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的市场信号。
②财务风险的影响:
企业的任何战略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财务战略更是如此。对于企业财务战略中存在的风险,不同的企业管理者会持有不同的态度,从而制定和实施不同的企业财务战略。
③生命周期的影响:
企业的成长发展都需要经过一定的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不同,因此财务战略的重点也不同。这就需要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发展阶段的变化来及时做出战略调整。
综上所述,一个寻求长期成长的企业,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系统分析内外环境,既要有明确的企业战略来引导,更要有科学的财务战略来配合,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第3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3.1初创期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企业在初创期时会面临很多风险:
财务上,由于厂房的建造、设备的购置、新产品的开发、市场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多呈现负数,并且由于企业尚未建立一定的市场地位,信用度不高,金融界对企业还缺乏信任感,这使得企业的外部筹资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企业新产品的价格、销售量都比较低,资金回报率低,企业内部资金积累还需要个过程,这些都使企业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
管理上,由于企业刚刚设立,企业规模小、员工少,企业的管理人员职责不清,各方面体制不完善,企业缺乏一套系统以及科学的管理体系。
在信息获取上,由于初创期企业刚进入市场,对生产经营活动、外部环境缺乏了解,知识和经验均不足,因而无法快捷地获取社会资源以求得迅速发展。
初创期的企业财务具有以下特点:
(1)一般规模较小,采用财务集权治理模式。
(2)刚刚进入市场,缺乏固定的销售渠道,利润和现金流入均较低。
(3)一般现金需求量大且不稳定,资金筹集困难,市场份额较低,财务环境生疏,财务风险较高。
(4)企业利润分配较少或基本上不进行利润分配。
(5)产品和市场大量开发,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成本管理不力。
在初创时期,由于企业负债融资缺乏信用和担保支持,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企业资本主要来源于创业者和风险资本。投资项目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技术研发风险、产品推广受阻、同业竞争剧烈、融资不利以及资金回收难等经常发生。因此,该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现金流量最大化。在初创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在企业财务战略的指导下,最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生存下来,是企业初创期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应采取以“低负债、低收益、不分配”为特征的稳步成长型财务战略。
在筹资方面,由于这个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很高,必然要求有较低的财务风险与之搭配,因此主要采用权益资本融资,因为企业采用负债融资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高。
在投资方面,要处理好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由于企业资金短缺,所以一般采用集中化投资战略。初创企业必须利用有限资金投资于某个特定市场,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个特定目标市场服务,增加主要业务的销售量,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能力,最终站稳这一目标市场,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收益分配方面,初创期企业收益低且不稳定,现金流量通常是高负值,融资渠道较少,留存收益是很多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为了满足企业经营需要大量资金的要求,企业可以采用零分配股利政策,将留存收益积累用于充实资本,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2成长期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成长期企业的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接受,销售能力增强,生产规模扩大,业务迅速增长,发展速度加快,其高销售额将产生比创业阶段更充裕的现金流。但企业面临的风险仍然比较大,当企业快速成长时盲目多元化经营,就会忽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企业贪图规模的扩大时,就会忽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等。同时企业为了获得投资回报,会注重投资项目的盈利性,而相对忽视项目的风险性,这些都会使企业陷入失去控制的局面。
成长期企业财务具有以下特点:
(1)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和规模的日渐壮大,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发生分离,多采用财务分权的治理模式。
(2)企业规模不一定足够大,可能仍然无法享有规模经济效益,加上企业研发支出等各方面的开支依然较大,导致企业成长期盈利水平较低。
(3)生产能力的相应提高等也需要大量资金,使成长期企业的发展资金依然紧张,但其较易取得债务资金,资产负债率偏高。
在成长阶段,企业财务战略的任务是谋求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争取成为拥有巨大市场实力的强势企业。一般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多采取“高负债、高股本扩张、低收益、少现金分红”的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
从筹资策略上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愿意提供资金,企业举债的资信条件得到满足,通常能贷到数额大、成本低、附有优惠条件的贷款。因此,在融资方式上,企业应该更多地利用负债筹资。
从投资策略看,这一阶段的企业宜采取一体化投资战略,即通过企业外部扩张或自身扩展等途径获得发展,以延长企业的价值链或扩大企业的规模,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同时企业在快速成长阶段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必须将人力资本投资纳入投资战略体系之中。
从分配策略看,这一阶段企业从亏损逐步走向盈利,企业有一定规模的现金流入,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必须把这种现金流入再次投入到销售中,因此,企业可在定期分配少量现金股利的同时采用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一方面鼓励企业投资者,另一方面积累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3.3成熟期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随着产业的不断成长,企业就进入了成熟阶段,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变缓,产品已逐步达到成熟,销售收入剧增,企业拥有大量的资金,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企业形象已经确立。由于这个阶段企业的现金流量容易预测,成长期的市场营销的高投入转变成了成熟期的高市场份额,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降低了,当然此时企业面临的风险是与这个阶段稳定发展的时间以及公司能否保持一个较高的市场份额有关,主要有:主要产品的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缺少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面临成长极限。因此企业应注意新产品的研制和投入,及时替代原有旧产品,占有市场,拓展经营渠道,防止出现生存危机。
其财务上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企业盈利水平稳定、现金流转顺畅、资产结构合理,财务状态处于十分稳定的时期。
(2)随着企业进入成熟期,逐渐形成了以职业经理为主的财务治理模式。
(3)成熟期企业为避免因外界环境或企业内部的不利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无法及时偿还债务或破产清算的风险,负债比率一般较低。
成熟期企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增长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战略一般应采取“低负债、高收益、中分配”的稳健型财务战略。
在筹资方面,由于企业此时具有较为丰厚的盈余积累,在资金的使用上应以内部资金为主,以防止企业在战略调整过程中出现过重的利息负担。财务指标的优化和低成本融资渠道的畅通,能够使企业的业务经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采用积极的销售政策如赊销来提升经营业绩,从而使企业营运良性循环等等。
在投资方面,企业多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战略,以避免资本全部集中在一个行业可能产生的风险。同时,企业需要为快速成长阶段积累下来的未利用的剩余资源寻找新的增长点,但市场容量有限,这便导致企业转向其他行业。企业也可继续采用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的方式,巩固其规模经济的效益。
在收益分配方面,企业成熟期现金流量充足,筹资能力强,能随时筹集到经营所需资金,资金积累规模较大,具备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而且投资者收益期望强烈,因此适宜采取高股利支付比率的现金股利政策。
3.4衰退期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从成熟向衰退的过渡是一系列竞争加剧的结果,包括技术替代、消费者偏好的转变、产品结构的变化等。此时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逐渐减少,企业的市场份额也日益缩小,短期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企业运营能力较弱,其他竞争者抢占企业原有市场,这一时期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外部经营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有可能会迫使企业经营终止。
企业处于衰退期时,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获得稳定的现金流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价值。企业应采取“高负债、低收益、少分配”的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从筹资方面看,企业衰退期仍可继续保持较高的负债率。因为一方面,衰退期既是企业的夕阳期,也是企业新活力的孕育期,采取防御战略不是全面的退缩,而是积累内部力量,寻找新的机会,谋求新的更大规模的发展。另一方面,衰退期的企业具有一定的财务实力,以其现有产业做后盾,高负债筹资战略对企业自身而言是可行的。
从投资战略来看,企业应合理地进行投资,谨慎地进行资本运作,以有效规避风险。对于那些不盈利而又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企业则可采取剥离或清算等退出战略,以增强在需要进入的新投资领域中的市场竞争力。
从利润分配方面看,一旦开始进入衰退期,企业通常不想扩大投资规模,因此可以向股东支付很高的股利。当然,高回报应以不损害企业未来发展所需投资为最高限。
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比作生命体,但是企业与生命体的区别在于:生命体的死亡是必然的,而企业不一定必然死亡。因此,企业应重视发展战略,衰退期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实现多元化经营,选择新的产业领域等方式获得重生。
第4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案例分析——海信集团
海信集团是特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69年。
进入21世纪,海信以强大的研发实力为后盾,以优秀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团队为支撑,加快了产业扩张的速度,形成了多媒体、家电、通信、IT、房地产、服务(与配套)六大产业板块。2008年海信实现销售收入489亿元,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名列前茅。
海信拥有海信电器(600060)和海信科龙电器(000921)两家在沪、深、港三地的上市公司,同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持有海信(Hisense)、科龙(Kelon)和容声(Ronshen)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集团。海信电视、海信空调、海信冰箱、海信手机、科龙空调、容声冰箱全部当选中国名牌,海信电视、海信空调、海信冰箱全部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海信电视首批获得国家出口免检资格。
海信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试点单位,中宣部、xxxx国资委推举的全国十大国企典型,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信在青岛、深圳、顺德、南非、X、荷兰等地建有研发中心,初步确立全球研发体系。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海信的技术创新工作始终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
目前,海信在南非、匈牙利、法国、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地拥有生产基地,在X、欧洲、澳洲、日本等地设有销售机构,产品远销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1海信集团生命周期分析
4.1.1海信集团初创期概述(1969-1982)
1969年9月,海信的前身“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职工10余人,生产半导体收音机,固定资产10.7万元。
1970年春,第一台超外差式“红灯”牌501型晶体管台式收音机研制成功。1970年5月,济南军区、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电讯工业领导小组召开电视机生产会议,确定青岛无线电二厂(海信集团公司前身)试制电子管式黑白电视机。8月,研制出山东省第一台电子管式14英寸黑白电视机,填补了山东省的空白,次年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全年产量80台。1971年青岛无线电二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积极研究电视机,生产方式由手工作坊向正规化过渡。
1976年xxxx结束,青岛无线电二厂再次开始了积极的技术开发,9月研制成功9英寸全塑机壳晶体管黑白电视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该年实现全员劳动生产率17027元/人,名列全省电子行业第一名。
1978年,借XXX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机,青岛无线电二厂调整组织结构、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当年电视机增加到三个品种,产量达到2500台,收音机品种增加到6个,总产量达到63750台,名列全省第一。
1979年2月,青岛电视机总厂成立,并被国家确定为电视机定点生产厂。
4.1.2海信集团成长期概述(1983-2002)
(1)成长期——前期(1983-1997)
1984年,市场对于彩电的需求越来越大,3月,在国家计委、经委、电子工业部联合召开的彩电工作会议上、青岛电视机厂被定为24个彩电试制定点厂之一。1984年6月11日,青岛电视机厂与日本松下签订了引进彩电生产线的合同。
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经济承包责任制阶段,青岛电视机厂也于1987年开始逐步实施经济改革。首先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1988年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合并科室,使管理距离缩短,增加效益。同时在全厂实施以“定岗、定编、定责、定权、定酬”为基础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为进入中国电子百强之列,推行“快四步战略”:一是大胆决策,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跳跃式发展;二是狠抓质量,创建名牌;三是博采众长,改善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四是引进竞争机制,搞活人事制度,提高经济效益。
从1980年到1989年十年间,青岛电视机厂工业总产值、产品质量、销售收入、利税等四项经济指标均有大幅度增长,产值从1980年的0.14亿元增长到1989年的4.64亿元,增长了29.6倍;产品产量从1980年的4万台增长到1989年的41万台,增长了10倍;销售收入增长了26倍;利税增长了80倍。1992年,青岛电视机厂在彩电格局调整中从B类跻身到A类。
1993年4月,“海信——Hisense”正式注册使用,成为新的企业名称与品牌名称。12月,以青岛电视机厂为核心,以青岛元通电子实业总公司等五个企业为紧密层,青岛海信集团正式组建。1994年7月,青岛电视机厂更名为青岛海信电器公司,海信集团成为由七个全资子公司、七个控股公司、多个参股公司组成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集科、工、商、贸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集团。7个全资子公司是:青岛海信电器研究所、青岛海信商业公司、青州海信电器公司、青岛海信日用电器厂、青岛海信进出口公司、青岛电子仪表计量检测站、青岛海信广告公司。7个控股公司是:淄博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临沂海信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信计算机有限公司、海信(香港)有限公司、青岛奎姆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联营公司。
1997年3月,海信电器股票上市,给海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4月7日,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获准设立。同年,海信变频空调上市。
(2)成长期——高速发展(1998-2002)
2000年3月,以海信集团公司为主体,海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组建。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海信集团公司对原标识进行了调整,2000年4月18日正式启用新的形象标志。海信集团公司投资20亿元,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占地1200亩的海信信息产业园。海信信息产业园这个集电子、通讯、信息3C产业的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标志着海信从传统的家电制造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型的开始。
2001年10月,海信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11月16日完成搬迁并投产,至此完成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战略转移。2002年1月,位于东海西路17号的海信大厦竣工并投入使用,成为海信集团公司智能化办公场所。8月,海信集团研究发展中心落成,“三园一厦”大工业格局由此全面形成。
4.1.3海信集团成熟期概述(2003至今)
2003年,海信共申请专利239项。与2002年相比,增长近100%。2003年,有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等国家计划,获得基金资助1500万元。
2004年,海信7个项目入选国家科技产业化项目。海信电器股份公司50个新产品、新技术通过鉴定。4月,海信在北极点向全欧洲发布了海信新商标:“Hisense”,并在巴基斯坦卡拉齐与当地代理商合作成立了海信巴基斯坦彩电生产基地,一期生产能力达到每年20万台左右。6月,海信商业软件签约资生堂连锁店项目,分期进行合作,合同总额为1.5亿元,第一期合作项目近千万,全部由海信提供POS软、硬件系统及运营维护服务,进军国际市场。6月3日,海信在匈牙利建立工厂。
2005年4月6日,海信(南京)电器有限公司冰箱工业园在南京新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新厂区正式破土动工。该工业园总占地面积201亩,建成后最高年产可达200万台,远景计划为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变频冰箱生产基地。5月8日,海信集团在浙江湖州设立的空调生产基地——海信(浙江)空调有限公司正式开始批量生产。该生产基地一期年产能为100万套,二期年产能为200万套。9月9日,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与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定股权转让协议,格林柯尔将其持有的境内法人股2.62亿股(占科龙总股本的26.43%)转让给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4.2海信集团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4.2.1成长期财务战略选择
海信集团在其成长期所采用的筹资战略,主要分成股权筹资和负债筹资。1996年12月23日,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青体改发[1996]129号文)批准原青岛海信电器公司作为发起人,采用募集方式,组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1997年3月17日,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7000万股。其中,6300万股社会公众股,于1997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700万股公司职工股,于1997年10月22日上市。
关于股权筹资和负债筹资的关系,如图4.1所示:

图4.1海信集团1998-2002年度股权筹资与负债筹资对比图
从图4.1中可以看出,在成长期内,海信集团的资金来源主要以股权筹资为主,并逐年增加。但同时,集团的负债比重也较大,如表4.1所示。
表4.1 1998-2002年度海信集团资产负债率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资产负债率(%)52.407 52.0766 55.1932 53.7921 50.158
在1998-2002年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比较高,说明企业的负债比重比较大。这是由于,进入成长期之后,企业通过积累,形成了初步规模,拥有了一定的自有资金周转规模,在一定的市场中建立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员工队伍,具备了一定的融资能力,企业举债的资信条件得到满足,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愿意提供资金,因此,企业相对以前更多的采取了负债融资。然而,企业再成长期的后期就逐步开始向成熟期过渡,因此,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2000年开始逐渐减少。在筹资方面,海信集团的筹资方式充分显示了成长期的高负债,高股本扩张的特点。

图4.2海信集团1998-2002年度投资变化图
图4.2为海信集团1998年至2002年投资变化图,可以看出,在这五年中,海信集团对外投资不断加大,通过企业外部扩张和自身扩展等途径获得发展,以扩大企业的规模,2000年7月,海信集团公司投资20亿元,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占地1200亩的海信信息产业园。次年10月,海信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11月16日完成搬迁并投产,至此完成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战略转移。2002年1月,位于东海西路17号的海信大厦竣工并投入使用,成为海信集团公司智能化办公场所。同年8月,海信集团研究发展中心落成,“三园一厦”大工业格局由此全面形成。同时企业在快速成长阶段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必须将人力资本投资纳入投资战略体系之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增加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人力资本投资客体的各种技能水平的投资活动。从1993年开始,每年将一批中层干部送到山东大学专修企业管理教程,以不断提高管理层的素质水平,提高集团整体竞争力。
表4.2海信集团1998-2002年度获利水平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资产利润率(%)2.455 2.106 2.7533 2.7965 2.8472
资产净利率(%)2.08 1.766 2.0321 2.0747 2.1788
这一阶段企业从亏损逐步走向盈利,如表4.2所示,企业1998至2002年度的资产利润率和资产净利率都稳定增长,说明企业投入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得到了较好的回报,所采用的成长期投资战略取得了成效。
虽然企业有一定规模的现金流入,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必须把这种现金流入再次投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因此采取少分配股利的政策,将留存收益投资于有利于企业的项目。海信集团在1998年采取了分配股票股利的政策,一方面鼓励股东,一方面为企业的扩大经营留存收益。在成长期内,海信集团只有在2000年分配了少量现金股利,以给予股东鼓励,其余则全部作为留存收益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在成长期内,海信集团充分贯彻了“高负债、高股本扩张、低收益、少现金分红”的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为企业进入成熟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2成熟期财务战略选择
海信集团在成熟期采取了“低负债、高收益、中分配”的稳健型财务战略。进入成熟期,海信集团在国内市场已经确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05年5月,xxxx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第一季度中国平板市场的市场调查数据。液晶电视的调查数据显示:7个指标中,海信在关键的4项指标(知名度、第一提及、质量满意度、预期购买率)名列第一,其中质量满意度90%,预期购买率18.9%;海信等离子电视的质量满意度和预购率也位居首位。截至2008年10月6日,海信自1997年推出我国第一台变频空调以来,总销量已突破800万套,市场份额累计超过60%,连续11年占据变频空调市场的首席。据全国家电连锁综合数据统计显示:海信变频空调销量同比增长35%,总销量继续稳居榜首。同时,海信集团规模已经成型、成熟。
表4.3 2003-2008年度海信集团资产负债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资产负债率(%)38.1017 37.6007 38.0233 43.9287 41.2032 37.6516
海信集团在成熟期的筹资方式有所变化,首先,股权筹资的比重基本保持成长期的水平,而资产负债率的变化情况如表4.3所示,各年的资产负债率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且相较于成长期的负债水平要降低很多。主要是由于企业对外部资金的需要逐渐下降,而企业此时也具有较为丰厚的盈余积累,在资金的使用上则以内部资金为主,以防止企业在战略调整过程中出现过重的利息负担。同时,海信集团的很多研发项目也获得了国家大量的资金支持,2003年,海信共申请专利239项。与2002年相比,增长近100%。2003年,有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等国家计划,获得基金资助1500万元。2004年3月,海信通信公司主持研发的TD-SCDMA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为“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并获得1000万人民币的研发资金支持12月,海信开发的“高清晰度LCOS数字电视投影机”项目,获得国家资助资金200万元;海信开发的“机卡分离数字电视接收机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助资金800万元等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

图4.3海信集团2003-2008年度股权投资变化图
图4.3为海信集团成熟期的投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海信集团在进入成熟期之后,对外投资变得平稳且逐步降低,进入成熟期,海信集团开始打入国际市场,先后在亚洲和欧洲各国建立生产基地,成功的在海外市场站稳脚步。
海信于2003年开拓澳洲市场,目前产品已经全面进入澳洲三大主流连锁卖场,HarvyNorman的170多家店,Goodguy80多家店,JBHi-Fi80多家店都在大力推荐海信产品。根据2005年的海关数据,海信出口澳大利亚CRT电视、等离子电视总量居中国各品牌第一名,分别占中国出口澳州总量的15.7%和24.4%。
2004年6月3日,海信在匈牙利建立工厂,标志着海信彩电正式进入了欧盟市场。
海信法国工厂项目从2005年5月份开始立项讨论,欧洲生产公司在布达佩斯与合资方DIDIER就法国工厂合作和工厂建设事宜举行首次会议,初步确定总体投资规模35万欧元,海信出资35%。7月20日,海信和合资方DIDIER签定合资协议。11月,工厂建设完毕。2005年11月10日上午9:58分,第一台产品Hisense牌PDP4220EU下线。
2007年3月2日,海信欧洲研发中心荷兰有限公司在当地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成立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资源和信息优势,进一步增强海信的研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内彩电企业在欧洲设立的首个独立研发中心,欧洲海信研发中心的成立对海信国际化和技术立企战略的延伸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海信集团在埃及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继南非、法国、匈牙利、阿尔及利亚之后,这是海信在海外建立的第五个生产基地。投资额为1500万美元,占地120,000平方米,主要生产CRT、LCD电视,按计划每年产能为10万台。根据海信的发展规划,海信埃及的生产基地将会建设成为海信中东北非地区最大的电视生产基地,产品可以辐射整个北非和中东地区,从而实现海信电视本土化生产,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图4.4海信集团海外市场主营业务收入变化图
图4.4为海信集团海外市场主营业务收入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海信集团在海外市场的投资非常成功,销售收入稳步增长,在海信集团进入成熟期之后,再次带来新的机遇和增长点。
表4.4海信集团2003-2008年度获利水平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资产利润率(%)2.7738 2.9597 3.1316 3.5545 4.9823 3.6897
资产净利率(%)2.4505 2.5099 2.0643 2.2888 3.4944 3.1828
进入成熟期,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和资产净利率如表4.4所示,较成长期有较大幅度上升。
在收益分配方面,由于在进入成熟期后,企业成熟期现金流量充足,筹资能力强,能随时筹集到经营所需资金,资金积累规模较大,具备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因此,海信集团采取了适当的现金股利政策:2005、2006年1元/10股,2007年1.2元/10股,2008年1.38元/10股。
第5章结论与建议
本文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及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财务战略研究和选择的问题,结合海信集团案例阐述了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及应用,现总结如下:
(1)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和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特殊的经营环境和制约因素,因此,一定要首先明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2)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具有不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特征,从而财务战略的选择不同。
(3)每个企业都各不相同,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一定要考虑每个企业自己的特点,而且不同阶段的财务战略很多,并没有适合所有企业的财务战略。本文结合海信集团进行了案例分析和说明,证明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财务战略理论在公司实践中的有效性,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海信集团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内采取适当的战略措施,为其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避免企业步入衰退期,使企业始终保持活力。
针对本文没有提及的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情况正确定位所处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树立财务战略价值观。
(2)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寻求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为企业的筹资提供条件。尤其是资本市场里的投资周期与企业生命周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开展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应关注资本市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
(3)企业为了规避风险,最好制定风险预警系统。任何一种财务战略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并不是完美的,利用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危机适时发出警报,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4)财务战略系统包括多个子战略,企业在现实财务工作中应全面、周密的统筹安排各项财务工作,切实制定各个财务子战略,才能发挥财务战略的作用为企业经营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斌,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2]李心合.如何全面解读财务报表.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荆新,刘兴云.财务分析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魏明海.财务战略—着重周期性影响的因素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6]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胡明凤.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定位研究[J].市场周刊.2007.(12)
[8]房红梅.企业加强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J].商业经济.2009.(02):62-63
[9]王冬梅,石旭.如何判定企业生命周期——财务分析法[J].商场现代化.2009
[10]罗福凯,王雪梅.企业生命周期界定及财务战略选择[J].财会通讯.2006.(01)
[11]刁凤琴.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财务战略分析[J].经济论坛.2007.(12)
[12]莫烽.浅谈我国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必要性[J].科学决策.2008.(09)
[13]李秀平.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8.(03)
[14]苏栾.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创新[J].辽宁经济.2008(07)
[15]王伶,马晓锋.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财务战略剖析[J].经济师.2009.(03)
[16]肖培耻.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财务战略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14-17
[17]孙茂竹,王艳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财务战略探讨[J].财会通讯.2008.(01)
[18]郭波鹰.论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J].现代商业.2008.(36)
[19]凤进,韦小柯.西方企业生命周期模型比较[J].商业研究.2007.(07)
[20]饶晓秋.企业集团不同发展阶段财务战略思考[J].财会通讯.2009.(02)
[21]Clyde P.Stickney,Paul R.Brown,A Strategic Perspective:Financial Reporting and Statement Analysis,4th Edition,pp.69~78,The Dryden Press,2006
[22]Michael T.Dugan,Benton E.Gup&William D.Samson,Teaching The Statement of Cash Flows,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2008.pp.33-52.
[23]www.gw9080.com
[24]www.hisense.com
致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就这样过去了。
在此,我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李雅凤,论文从题目的选定、题纲的拟定、资料的收集、初稿的修改、直到最后的定稿无不得到了李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我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李老师给予我很多帮助,耐心的为我指导写作,指出我论文中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很多帮助。
我的大学生活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大学中的快乐、悲伤、喜悦和收获将会伴随我的一生,永远不会忘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