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剧再别康桥中选曲一首桃花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

歌曲《一首桃花》是选自歌剧《再别康桥》中的选曲,《一首桃花》是剧中一首最代表性的一首女高音作品,同时它也是著名诗人、作家、建筑师林徽因的代表作,不管从音乐或者是文学艺术上《一首桃花》都有着不可代替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本文会通过三个章节来

  一、《再别康桥》简介

  (一)歌剧《再别康桥》简介

  《再别康桥》是由导演陈蔚与作曲家周雪石联手打造的室内歌剧,它首创了我国小剧场歌剧的先河,是我门中国国内历史舞台上第一部小剧场歌剧。
  2001年,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在剧院上演,并且得到了艺术家和观众的关注,成功抓住了大家的眼睛,使大家感觉到了新鲜的艺术气息。它的故事内容讲述的是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梁思成、金岳霖等上世纪的艺术家文人之间关于生活、社会、友情、爱情、梦想、事业等事情。同时也表现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各位艺术家的坚持与坚守,梦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性的交替,挣扎与追求。
  歌剧《再别康桥》的特点是精致短小,柔美的旋律,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桃花》、《再别康桥》等其他的很多著名诗句也也被作者选入到了整个歌剧中,让美妙的音乐与艺术家的诗句作品相结合,不仅让中国文化得到了传承,也让音乐的魅力越发壮大,选曲《一首桃花》在剧中由林徽因的扮演者进行演唱并表现,这首歌在剧中让人过耳不忘,歌曲听着情形脱俗,完全的表现了女主角的高雅气节,从而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经典的女高音作品。
  作为国内首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剧情简洁明了,舞台简小精美,音乐清新脱俗,演员表演情绪到位。它不像其他大的歌剧舞台那么华丽宏伟,它整个歌剧都十分的简单,让观众感到温馨自在。它也不像其他的歌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那么复杂,《再别康桥》剧中的每一个人物的表达和演唱都体现了这几个艺术家的知识渊博,气质高雅,这几个文人的行为表现让我们得到了反思。

  (二)《再别康桥》和《一首桃花》的创作背景

  歌剧《再别康桥》里面的大量选曲歌词都是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诗句,作曲者周雪石对诗句进行理解并用优美的曲调对其进行加工,让这些诗句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再别康桥》这首诗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全文体现了徐志摩对自己母校的深深的情感和留恋。
  《一首桃花》是林徽因的作品,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的建筑界的才女,她除了在建筑上有很大的贡献外,在文学上也有很大的名气。歌曲《一首桃花》就是歌剧《再别康桥》的中的一首著名的选曲。歌剧《再别康桥》的故事情节是围绕林徽因展开似乎是诉说了林徽因的一生,但也讲述了几个人的感情纠葛。
  故事是从老年时期的金岳霖在看望林徽因的墓碑时回忆当年的往事而开始的,金岳霖终身未娶,处处缅怀与林徽因的往事,这里深深的体现了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感情。整个故事就在老金的回忆里慢慢展开,第二幕是年轻的梁思成在天坛前与林徽因相约,想与林徽因去X学习建筑,此处表明了两人的关系。之后在为了给印度大诗人泰戈举行祝寿表演,青年诗人徐志摩饰演了爱神,林徽因饰演了公主齐德拉。志摩借着演出向林徽因进行了表白,说出了自己对林徽因的爱慕,徐志摩和林徽因回忆起当年在康桥学习生活的景象,唱出《再别康桥》。但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早已在一起,之后林徽因在加拿大和梁思成结婚,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两个人就算相互爱慕但是终究没在一起。
  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一起一点也不开心,陆小曼迷恋着灯红酒绿的上海,而徐志摩却更喜欢北方的淡雅生活,他想劝陆小曼陪着他一起北上,可路小曼却不肯随志摩北上,他们痛苦地唱着“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各自怀着心事。香山双清,志摩来看望养病的徽因,两个有情人再相见,感慨惆怅,林徽因约徐志摩来听自己的演讲,志摩满口答应,此时女主角吟唱的《一首桃花》唱出了林徽因的心境。之后志摩与小曼的婚姻陷更加的不快乐不美满。徐志摩一个人来北平,遵守与林徽因的约定,可是世事无常,偏偏徐志摩坐的飞机失事,他永远也听不了林徽因的演讲,永久的留在了那片海上。最后所有人上台演唱《再别康桥》,一起送别了徐志摩。

  二、歌曲《一首桃花》的艺术特征

  (一)歌曲《一首桃花》的歌词特征

  歌曲《一首桃花》的歌词美妙高雅,每个字都表现了桃花的气节。“桃花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这拟人的手法把桃花比喻的生动形象,就犹如桃花真的会说话一般,而且是象征着春天的语言。“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露凝、玲珑、吐息,把桃花比喻得犹如年轻的少女一样柔美、灵动,这种美让人怦然心动,让人陶醉,让人舍不得离去,更加在读者的眼前展现了一个美丽少女的姿态,让人无限遐想。“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这里的比喻更加突出了桃花如少女那羞涩和朝气的形象,于是她含笑顾盼,就像是在等待自己的情郎回家也一样,激动且羞涩,完全展现了少女那蓬勃地朝气。“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一瞥,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最后它又舍不得离开,边走还要回头留恋,来的时候带着感情,走的时候依旧带着感情离开,并且还给我们留下了它来的痕迹,让我们也跟着留恋,让我们也看到了它最后绽放的美丽。这就是三月的气息,属于三月的花,三月的情感,三月的回忆。是快乐还是伤感,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体会。

  (二)歌曲《一首桃花》的曲式分析

  图例一
  歌曲一首桃花是一首十分著名而且经典的女高音作品,这首歌考验了演唱者的声乐技巧,能这将歌曲完整的演唱出来都是国内较知名的声乐艺术家,歌曲的演唱者雷佳就是一位有技巧有表达能力的歌唱家.歌曲《一首桃花》的曲式结构看似复杂,实际上整首曲子很明了,难点就是歌曲的转调和它节奏的交替.
  《一首桃花》主要分为两个段,上面的谱例一为第一段,第一段的主调是g小调,小调与大调不同,小调是忧郁的,带着伤心的情感.第一段中在开始的第一个小节停了四拍,此处是伴奏在进行,再从第二小节就开始进行渐弱的表达,整首歌曲的第一段一直从小调的特征在进行,忧郁而充满美感.第一段的拍子是4/4拍,同下面的第二段不同,在第一段作者运用了附点和切分的节奏,让整首歌曲节奏丰富不单调.
  第一段是标准的宣叙调,宣叙调一名词,语出意为“朗读”的意大利语动词,在歌曲中依语言的自然和强弱,从而行旋律与节奏的变化,为歌剧或清唱剧中速度的自由变化,伴随简单说话的方式的调性。如果将宣叙调放在咏叹调之前那么前段就具有引子的作用,一首桃花正是这样的结构,就像是用诉说的方式在唱歌,全部表达的都是心中的情感,用言语与你对话,让听者感受更深入。
  图例二
  在谱例二中就是第二段,第二段的第一个小段是降E大调,就是一到八小节,在第二段的第二小节就是九到十一小节又变成了降B大调,整个第二段的拍子比第一段较复杂,第二段是4/4和3/4的结合,这给歌曲加大了难度。第二段的整体比第一段要稍快,而且在两个大调的交替上,让后段没有前面那么忧郁,反而有种想开了的豁达的情感。在最后的结尾上,歌曲转到了第一段的平行大调上,让整首歌有着首尾相连的感觉。
  第二段则是咏叹调,咏叹调是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进行的歌曲,但是现在专门指独唱曲。所以在从诞生之初,它就在各方面与宣叙调形成对照,它的特性是有丰富的歌唱性,演唱者的演唱技巧需要有非常深厚的功力。所以第二段更加的突显,让高潮更加的跌宕起伏,让情感更加的突出。

  (三)歌曲《一首桃花》在歌剧《再别康桥》中的表现

  歌剧《再别康桥》全剧不仅上演了林徽因的一生,更是几个人情感纠葛的一生,《一首桃花》是歌剧《再别康桥》中最经典的选曲,林徽因因为肺病在香山养病,徐志摩得知便来看望,就是上文提到的双清重逢。
  《再别康桥》整个舞台的布置,灯光等都十分的小巧、清秀、精简,串在整个剧幕的都有一颗桃花树,这棵树点亮了小巧精简的舞台,让整个舞台充满了生机。整个歌剧的剧情都在这棵桃花树下进行,唯美而凄凉。
  在双清重逢这一幕,贯穿着整个剧情,有了这次重逢,徐志摩才会答应林徽因要回北平看林徽因的演讲,到后来谁也想不到的志摩飞机失事,就如我们生活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浅析歌剧再别康桥中选曲一首桃花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
  当女主角在双清重逢这一幕唱出《一首桃花》时,更是能牢牢的抓住观众的心,这首歌曲在歌词方面不但能体现主角的高清知性,温文尔雅而且在作曲方面,这具歌曲高亢悦耳,主角也唱出了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的那种相知相惜,却只能留下无奈与留恋,那种感性与理性的交替,那种情感的克制让人更加的钦佩。所以《一首桃花》才是《再别康桥》剧中艺术和欣赏价值很高的歌曲,才能流传甚广。

  (一)歌曲《一首桃花》的演唱难点

  《一首桃花》是一首经典的女高音作品,它高亢却清雅,每每都透露着桃花的高雅品性让人神往。《一首桃花》是4/4拍与3/4拍的结合,节奏上比较的复杂,它的难点就是节奏的交叉,歌曲中有很多的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对于节奏的敏感是演唱者必有的素质。在调性上面,歌曲转调也颇为频繁,还要注意音准的演绎,视唱的功底在这首歌的作用不可厚非。高音歌曲一直是演唱者需要克服的难点,《一首桃花》这首高音歌曲,难度系数很高,整个音都盘旋在对于演唱者来说相对较高的位置,没有扎实的声乐基础是无法驾驭的。

  (二)歌曲《一首桃花》的气息处理

  金铁霖教授之前将歌唱的通道比喻成高速公路。借鉴他的话说便是:假如路修不直,修不平。则汽车走不顺走不快。反之路不平,又窄又堵塞,好车也开不快,也很难到达目的地。
  在歌唱中呼吸时十分重要的,平时我们的呼吸是自然的,他是下意识进行的,但是在歌唱中,呼吸是有意识的,需要我们的进行训练,更需要后天的培养,这是没有渠道可寻的。
  在正确的歌唱姿态下,口鼻同时缓缓的呼气,感觉到把气吸到腹部和腰部的周围,再保持吸气状态缓慢而均匀的呼气,同时小腹略向内收,要感觉到由小腹的收缩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在这样的基础上每天进行练习,主要注意腹部的收缩与扩张,然后再带入字母与音节的练习。{1}
  《一首桃花》的吸气换气也是需要注意的,在这里我用‘/’把整首歌的换气地方隔开,“桃花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一瞥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
  歌曲的演唱不是麻木的,只有找对换气的气口,在歌唱时才能让气息和歌曲的感情更能合二为一,气息的转换点对情感的表达是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歌曲的断句更是不能随便进行,只有在想好断句点然后带入换气,歌曲才能起到更大的爆发力。上文就是对气息处理的借鉴。

  (三)歌曲《一首桃花》的情感处理

  想要演唱一首歌曲,首先我们要了解歌曲,要深入知道它的背景故事,还有它想表达的情感。就跟我们交朋友一样,要找到交心的朋友,我们得了解他的过往,他整个人的性格,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一首桃花》是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结合,同时它又是林徽因知名的诗句,在演唱歌曲情感代入之前,从歌词下手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在朗诵的同时自然就会有情感的代入,能更好的让我们理解歌曲。“桃花桃花那一树的殷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第一个“桃花”在朗诵时应该比第二个“桃花”要稍微用力,响亮,第二个“桃花”得说的弱一点,这里就像是一个人在于桃花对话与诉说,表达出这种感觉即可。“那一树的殷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在这句朗诵时要做出口型,气息与牙关节带动说清楚每一个字,这里就需要有对桃花的赞美之意。“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着重“露凝”和“玲珑”,在这需要看到你的唇形说的是什么字,情感要生动,这句更是对桃花喜爱之情的表达。“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在这句要慢慢的让气息柔下来,有一个渐慢渐柔的过程,“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含着笑”轻快带过,“在有意无意间生资的顾盼”努力咬清楚每一个字,这里有些流连忘返之意。“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这里需要情绪加重激动,“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这里需要渐渐弱下来,“一瞥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两个“一瞥”说的力度一样,后面的需要轻轻弱弱的,最后连着“一瞥多情的痕迹”时唇形依旧保持,每一个字在说的时候都不能懈怠,都要用气息和面部肌肉的带动,所有的表情都要生动,最后更加表达的是那种留恋却又无奈的情感。在朗诵时是什么情感,然后在歌唱时就是什么情感,朗诵的技巧能让情感更好的代入,同时也要联系整个歌曲的情节。

  结语

  歌剧《再别康桥》开创了我国小剧场歌剧的先河,是我国国内舞台上第一部小剧场歌剧。选取《一首桃花》更是剧中经典传唱的歌曲,经典唯美的女高音作品让无数观众、演唱者都在心中荡起了无限的涟漪,演员更是刻画了惟妙惟肖的经典的历史人物,让我们对历史,对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人物都有了深入浅出的了解。
  《一首桃花》在剧中作用无比重要,更是一首让人怜爱的作品,望经过本文浅短的介绍能使更多的人关注中国歌剧和中国经典的作品,望《一首桃花》能让更多的人喜爱并了解它美丽的历史背景。

  注释

  {1}薛世民胡钟刚吕德玉贾方爵汪高原.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音乐高考必读

  参考文献

  [1].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第1页。
  [2].周世斌:《音乐欣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张清平:《林徽因传》,中华书局,最新修订本。
  [4].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
  {5}薛世民胡钟刚吕德玉贾方爵汪高原.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音乐高考必读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04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9月16日
Next 2021年9月1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