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成绩分析及提高对策研究

户外运动是在1980年的时候从国外进入国内,并且开始兴起的。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国内经济水平显著提升,户外运动也随之兴起显示出勃勃的生机。随着时间的流逝,户外运动渐渐的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因此一个全新的项目——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现代山地自行车运动发源于X,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X山地自行车运动在北美大陆校园和年轻人中悄然流行,经过20年的传播发展,在1990年山地自行车运动才被国际自行车联盟确认为竞技运动,第一届山地自行车世界杯系列赛事在1991年成功举办,受改革开放全球文化涌入中国的影响山地自行车运动也传入中国引起了山地自行车运动的潮流并且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的竞技水平在近年来也显示出了赶超国际一流水平的趋势。我国甘肃籍参赛的运动员马艳萍首次以山地自行车项目参加奥运会,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由于意外情况的出现中途爆胎,只能抱憾的手推自行车完成了剩下的赛程。时隔八年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籍女运动员任成远在山地自行车项目中斩获了第五名的优异成绩,我国选手刘颖也取得了第十二名不错的成绩。在男子组中我国派出参赛的运动员姬建华最终排名第二十二位。奥运会之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此项远动竞技水平在两年之后发挥出色我国在亚运会女子越野赛上将包揽金牌、银牌,自此之后山地自行车运动跃然已经成为具有夺金潜力优势的项目在我国竞技体育中。但是由于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开展时间较晚,仍需很长时间摸索山地自行车运动此项目取胜的技巧规律,而且在训练手段和内容也比较落后针对性差,如何有效提高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并且能在以后的世界体育竞技赛事上不断优异成绩,是今后我国运动员训练和训练课题研究的重点方向。
  作为体能主导类项目中的一种,过硬的耐力与体能是每一个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应当具备的硬实力。根据国内外山地自行车运动项目的调研观察分析得出,速度是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在各类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由于山地自行车运动不仅需要运动员过硬的身体素质还需要运动员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是一项异常吃苦耐劳的竞技运动。尽管在这项运动中我国已展现出惊人的潜力,但是就该项目国际领先竞技水平来看该项目目前追赶国际一流竞技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还是应该提高重视开拓进取。在此背景之下,笔者展开了以“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成绩分析及提高对策的研究”为课题的项目研究,收集汇总了中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进行数据分析与研究,并总结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并进行细致研究,总结得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合理建议来不断提升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成绩。此次研究报道所得出的结论对提高今后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成绩具有有效的现实理论指导意义,并且对优化当前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科目以内容也有十分重要实际意义。

  1.2.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

  1.2.1.山地自行车的相关概述
  山地自行车诞生于X。在原本摩托行驶的赛道上,自行车上的X青年灵活的掌控自行车,并玩出各种花样,由此一个名为山地自行车竞技的项目悄然形成。山地自行车越野第一人是一名叫徐盛斯科特的学生,他来自于X加利福利亚大学。再往后的日子里,越野运动越来越流行并发展为赛事。一九九零年,山地自行车这项野外活动得到了国际自行车联盟的认同,第二年举办了首次的世界杯比赛。五年后,其成为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一项竞技项目。山地自行车运动员们如何才能在高手如云,艰难险阻的赛程中拔得头筹?唯有自身身体素质过硬,拥有着超出一般人的定力、耐力、承受力……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赛事场地对于越野来说。爬山赛事顾名思义少不了弯道、下坡、翻山越岭等各类活动。山地自行车比赛场地一般大约有16到24公里的赛道,其中将近约有1/4的赛道完全没有经过人工改造保留天然的原貌,而双人弯道说的是在两条平行的下坡道上,两名自行车参赛选手同时下降,一边极速前进一边弹起飞跃土坡的时候看似如Z字型,获胜选手为最先到达的参赛选手。何谓下坡赛?就是同一条下坡道上哪位选手以最短的时间滑下就是胜出者。如何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那便是少走废路、找着道。
  1.2.2.我国对山地自行车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丽芳、吴焕丽在所做的《自行车运动员的营养补充》一文中表示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很高的运动,它不仅耗能多而且要求速度快,从这一角度出发山地自行车运动员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素来满足此项运动的竞技需求,此文作者的观点是充足的营养搭配是运动员保持良好训练基础的保证,这些营养素对于运动性疾病的预防、运动后的快速恢复、保持运动员的良好的机能状态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董官清等人通过对百色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各项指标的数据分析研究得出调研结论指出山地户外运动尤其是山地自行车运动最高水平的代表应该是瑞典和法国,我国运动员的收入普遍低于世界运动员平均水平且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体现在越野跑和山地自行车这两个领域差距尤为显著。亓冉冉等人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重庆武隆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的成绩研究分析指出世界最X、新西兰和法国等三国的运动队伍应该是世界一流的户外运动团队具有极高的竞技水平,相对于国际最高水平国家的职业团队,我国目前在山地自行车这个运动项目上至少具有十年的追赶空间。

  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中国地质大学山地户外队。中国地质大学山地户外队作为国内山地户外运动的王牌曾在作为世界三大顶级山地户外运动的武隆国际碗底户外运动公开赛取得国内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作为该赛事之首并在该赛事中获得了亚洲的第一的成绩。这支队伍基本可以代表我国山地户外运动最高水平,所以选择中国地质大学山地户外队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于有效提高我国此类项目尤其是户外山地自行车运动对策的研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意义。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笔者在开展此次调查研究期间通过大量浏览查阅国内国外山地户外自行车运动赛事的门户网站和相关报道、以及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国家图书馆等数据库大量查阅了有关山地自行车运动现有的研究文献资料。
  2.2.2.专家访谈法
  笔者从本次的研究需求出发选取了国内从事户外山地自行车运动的运动员、赛事裁判员、运动教练员等相关专业人士按照已设计好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访谈。
  2.2.3.数理统计法
  在SPSS22.0的帮助下完成对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推导。
  2.2.4.逻辑分析法
  全面分析统计学软件出来的结果充分利用剖析内在原因,笔者客观全面细致分析运动员的各项指标和成绩,剔除表象及其干扰因素由表及里总结提炼出目前影响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竞技水平的内在因素。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和国外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较

  笔者采取横向对比研究的方式对国内山地户外运动赛事有关其中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成绩进行细致剖析。在比较评价两个同类事物的同时,常常会描述两个事物之间差别大小,因此笔者接下来引入经济学概念差别比率这一概念来形象准确的描述横向对比的两队运动水平差别大小。
  3.1.1前三名成绩比较分析
  以下表格内容中国地质大学户外队在不同的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并与同场比赛的前三名队伍之间成绩的横向直观比较,详情见表1、表2、表3:
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成绩分析及提高对策研究
  通过表格比较我们可以直观的发现,国内山地户外运动队伍在户外山地自行车这一参赛项目上的的成绩与法国、X等几个西方老牌队伍还是存有不小的差距的,只有更加努力我国才能超越他国。中国参赛队伍中国地质大学在以上国际赛事中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山地自行车这一参赛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出色,虽说随着这几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山地户外运动队伍的水平已显著提升,但与西方传统强队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1.2.运动成绩的差别比率分析
  将本人或者是本队的在同一个运动项目中的成绩与两队或者两人在同一个运动项目中运动成绩的比值称之为成绩的差别比率。如何去衡量成绩差别比率呢?当两个队伍或者两位参赛选手参加同一赛事时运动水平差距与成绩差别比率成正比,即运动水平差异越大差别比率也越大。如果运动成绩差别比率越大,则说明在该项目是短板,该项目作为拖后腿项是最应该加强训练亟待提高科目具有较大上升空间。就此问题笔者针对2010年中国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上中国地质大学代表队的运动成绩与前三名队伍的山地自行车的平均成绩(时间单位:分钟)采取差别比率分析,下表所示:
  表4中国队与前三名山地自行车平局成绩的差别比率分析(时间单位:分钟)
  运动项目类别中国地大成绩前三名平均成绩成绩差差别比率
  山地自行车428 393 35 8.18%
  从表4我们容易发现与前三名参赛队伍的山地自行车成绩相比,中国地质大学代表队的该项成绩运动成绩差别比率达到了8.18%差异率非常之大。根据这一项我们不难发现山地自行车这一运动项目是该队伍的短板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山地参赛队伍的只要补齐短板成绩发挥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日常训练的过程当中应更加有意识的增强山地自行车的训练。

  3.2.影响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成绩的因素

  通过对国内专业的山地自行车训练的教练员、山地自行车职业选手进行访谈,并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探究得出有以下四点主要影响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成绩的因素:
  3.2.1.技术因素
  现阶段我国专门从事于山地自行车运动方面的运动员,大多是由田径运动员转型而言的,而非一开始就从事这一运动项目,因此他们的训练时间均比较短,例如中国地质大学的户外队中的一些成员在上大学前并不了解山地自行车运动。
  3.2.2.装备因素
  山地自行车运动属于奥运会中一项新兴运动,因此,我国对此的重视力度不足,投入的资金明显较少,这就造成了我国的该项运动在器材设备上就远远落后于其他欧X家。中国地质大学户外队就因为在多场比赛中超负荷的使用其山地自行车,从而导致其出现了问题,影响比赛的成绩。因此,中国队在比赛中获得的成绩主要是由于器材设备的影响而较低。
  3.2.3.遗传因素
  对比于欧美等国家白种人所具备的天然体能优点即心肺功能、肌肉以及身高体重等因素,我国在长距离的项目上自然不占据任何的优势。比如说,对于中国运动员而言,最佳的山地自行车为26英寸轮胎的山地自行车,然而欧美的运动员则选择的山地自行车通常为29英寸轮胎的。而山地自行车搭配29英寸轮胎的不管是骑乘的稳定性、下坡的加速还是越野能力上,均比26英寸轮胎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3.2.4.交流障碍
  当前,我国在山地自行车运动方面的选手基本为业余的,他们除了要参加训练以及进行比赛之外,还具有很多的学业以及事业负担。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同国外的相关队伍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依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山地自行车运动的相关专家表示,相较于X等欧美强队而言,我国在这项运动上还相距甚远。在比赛成绩上,我国的运动员与国外强队存在的主要差距在于下坡阶段的技术水平不足,而造成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装备以及技术这两项的综合,因此,完全能够发现我国在该项运动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2.提高我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成绩的建议

  4.2.1.训练时间合理分配,提高比赛装备品质
  我国的山地运动员大多为非职业运动员,所以他们的训练时间也有限,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应当着重于对其下坡技术进行训练。因为在奥运会上该项目出现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国尚未在该项赛事上获得优异的成绩,进而导致国家在该项运动上的资金投入明显低于欧X家。其中一个很影响发挥的重要因素就是他们的自行车装备远远低于国外运动员。此外,为了将比赛的装备品质提升,运动队应当尽可能多的获得商业赞助,从而使资金投入比例上升。
  4.2.2.科学进行运动员选拔,加大与国外队伍交流
  对于山地自行车这项运动而言,对其运动员的要求为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当前我国在进行选拔的过程却较为注重体能,相对比较而言在体能这方面田径运动员更具有优势。然而作为一项更加看中技术的运动项目,这就导致了其运动员的技术不足。因此,在进行选拔时,考评应当对运动员的各类指标综合进行,确保其更加的科学性。与国外的队伍相比,我国的队伍的确有着很大的差别,要想赶上他们,就必须与国外的强队进行沟通交流,由于山地自行车属于新兴的比赛项目,所以具备多变的装备以及比赛的风格。因此,为了全面的了解最新的训练模式,必须通过与其他强队的交流,这将对我国在该项运动上的提升予以极大的帮助。

  致谢

  在论文写好的时候,本人最想对我的指导老师说一声真诚的“谢谢您”,谢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得以让我的论文顺利完成,在这过程中给您带来了不少的困扰,真的谢谢您。我知道在我写论文的时候我的老师对我的帮助是特别大的,老师对我论文的操心程度不亚于我自己,无论是在对我的论文选题还是一些大数据分析上,老师都会给我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让我备受启发。老师用他严谨的工作态度来指导我们写论文,让我内心没有一丝懈怠的想法,而老师的学识渊博的程度也让我甚是震撼,还有老师那悉心教导、孜孜不倦的态度,更是让我觉得加倍温暖。直到我的论文最终定稿,我的导师才终于松了一口气,所以在这里,我要再次向老师表达我深深的感激之情。此外,感谢同窗们对我撰写论文过程中提出的建议,由于他们的帮助我才会轻松的完成论文,还有我的同事们,也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感谢你们给我写作上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表示由衷的感激,最后我还要感谢一直支持我,鼓励我的家人们,是他们的鼓励和关心,才能让我心无旁骛的完成论文。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我真的十分感谢,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武桂新,蔡蓓蕾,周广科.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23-24
  [2]刘明娟.中国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参加伦敦奥运会主要环境因素的影响与调节应对[D].首都体育学院2013::11-12
  [3]宫金杰.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宫金杰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年度训练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9
  [4]杨洁.北京市山地自行车骑行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45-46
  [5]张向乐.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营养抗疲劳策略[J].内江科技.2008(09):87-89
  [6]郭良,冯跃进.预防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探讨[J].山西体育科技.2008(03):91-93
  [7]李连荣,沈坚,侯博文.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糖的补充[J].搏击(体育论坛).2010(12):56-58
  [8]王兰.贵州省山地自行车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运动.2015(24):38-39
  [9]王永建.延安市山地自行车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与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16(19):117
  [10]张慧珍,包建兵.从山地自行车运动生理特点分析如何进行科学化训练[J].中国市场.2016(23):73-7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30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9月29日
Next 2021年10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