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选题依据
近期,教育部和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一文,文中淡化传统的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主流思想,提出了让足球运动在校园里广泛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争取有更多的人参与的奋斗目标;促进青少年群体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大力开展体育运动尤其是足球活动,通过大力发展足球运动,带动其他体育活动如篮球乒乓球等的发展。这样可以焕发体育云顶在校园中的活力。除此之外,足球运动组织灵活,无需过多的成本即可实施,而且足球运动形式丰富、同时趣味性很高,在校园中可以说是受到学生们的一致欢迎。由于民勤县小学足球运动发展较慢,起步较晚,所以我的毕业论文选题为《武威市民勤县小学课外足球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1.2研究意义
校园足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外足球活动,课外足球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能吸引青少年投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人格养成,与此同时,课外足球还丰富了大家的校园生活,在学习之余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放松方式。课外足球活动的广泛开展,充分展现出了“快乐足球,健康足球”的独特魅力。本研究针对民勤县小学课外足球活动的现状,针对学生和教师群体,展开调研与分析。通过问卷以及实地考察访谈的形式,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现象等,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本研究旨在促进课外足球活动在小学校园里的发展,致力于增加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并试图转变一些学生群体对足球的态度,尽可能地培养他们对足球的兴趣。
1.3文献综述
1.3.1相关概念
校园足球:校园足球主要在学校内开展,主要参与群体为中小学生,足球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比如足球课以及课下训练,除此之外足球比赛和课外足球活动也是十分常见的形式。
课外足球活动:学生群体利用课外的时间,开展的以足球为主要内容的自愿性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群体对足球的兴趣,课外足球活动和足球课、课余训练训练、足球比赛等活动一起构成了校园足球活动,校园足球活动主要有校内和校外两种组织的方式。本文主要界定两个变量,即校内足球和课外足球,以学校、体育老师、班级、学生等作为活动开展的主体,对这两种形式的活动展开研究。
1.3.2关于校园足球的相关研究
卫平来(2010)指出学生家长的观念过于传统和保守、学校缺乏开展足球的硬件设施、课堂文化课的学习占用了课外活动的时间,学校的体育老师自身素质差等原因是妨碍足球运动展开的主要问题,对此,需要提高相关教练的素质水平,同时也需要预防安全隐患,完善学生的意外保险体系。
何强(2015)认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壮大,和校园足球的开展两者是不等价的,但是很多人经常把这两者的概念混淆,从而导致在开展校园足球过程中角色和功能的错位。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立足于学生实际需求,着力于活跃学校的体育运动氛围,达到令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融合在一起。
贾珍荣(2010)提出,学校在发展足球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重视特长生教育而忽视普通生参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阻碍体育运动的发展。并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如下应对思路,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其次,学校体育应当和社会的发展接轨,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应当循序渐进。最后,要用正确的舆论加以引导,同时对于学生加强管理。
以上对于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对校园足球认识的偏差,包括对校园足球的教育功能进行了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1.3.3关于课外足球活动的相关研究
杨坚(2013)从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的目的、频率等方面出发,对东莞市的学生参与课外足球运动的情况展开了调研分析。他指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影响着中小学生课外足球活动的发展,那就是足球场地的限制和专业指导人员的水平限制,对于这些资源限制,需要学校负责人进行管理与改进。
吴树华(2007)指出,在课外时间可以用选项教学的形式进行组织。具体方法为,学校的足球协会组织相关活动,提高学校师生的足球水平。文中重视足球协会在课外足球活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高原(2014)提出,课外足球活动有安全隐患,其中包括场地、天气等不可逆性隐患,还有鞋、护板等运动装备,以及球员们在足球运动中做出的高难度及危险动作都有可能产生安全问题。从安全角度说,要做好前期准备活动、合理补充膳食。
以上学者从课外足球活动的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对于一些影响足球发展的因素和应对措施也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小学课外足球活动的开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通过检索往年我国期刊网上收录的论文,图书馆手工检索与本论文相关的论文,査阅各种体育学院学报与期刊,访问足球协会官方网站、各布局城市网站等,以及査阅小学生足球运动有关运动的文件和讲话等材料,来链接相关背景知识,完善本文的研究思路。
2.2.2问卷调查法
2.2.2.1问卷的设计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设计问卷,本文主要设计了两个量表,学生调查问卷和体育老师调查问卷,利用SPSS软件对设计的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以保证量表的准确性。
2.2.2.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针对武威市民勤县的小学生与相关体育老师,共发放了550份问卷,如表2-1所示,小学生共发放500份,回收496份,有效问卷为494份,有效率是98%;体育老师共发放50份,回收48份,有效问卷为47份,有效率为94%。
2.2.3数理统计法
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用spss19.0进行数据录入与必要的图表制作。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百分比的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民勤县小学生课外足球运动开展现状
3.1.1民勤县小学生课外足球活动参与人数情况
民勤县小学生课外足球运动开展人数情况,如表3-1所示,民勤县小学生参与足球活动人数共有318人,所占比例为64%,其中男生参加人数为215人,所占比例为86%;女生参加人数为103人,所占比例为42%;不参加课外足球运动的男生为35人,占有比例的14%,女生不参加的人数较多,为141人,所占比例为58%。由此可见,男生与女生参加课外足球运动的人数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虽然有部分女生是喜欢参与课外足球活动的,但与男生相比,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3.1.2民勤县小学生足球运动参与的人群特点
在上文表3-1中可以看到民勤县小学生参与课外足球的人群主要以男生为主,女生占有较小比例。民勤县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主要形式为学校组织,如表3-2所示,民勤县小学生参加课外足球运动主要通过学校组织,人数为321人,所占比例66%;通过班级组织的人数为98人,所占比例为20%;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人数为47人,所占比例为9%;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课外足球运动的有28人,所占比例的5%。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小学生组织能力差,因而活动主要由学校组织进行,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班级与学生自己大部分都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对足球活动重视程度不高,因此通过班级和学生自己组织的课外足球活动较少。

民勤县小学生参加课外足球运动的主要形式如表3-3所示,有202人通过足球游戏来进行,占有较大比例42%;通过5人制和7人制的分别有178人和78人,所占比例分别是36%和15%;通过11人制进行足球运动的只有36人,占有比例7%。众所周知,足球运动正规的人数要求是11人制的。在表3-3的调查中可以看到,民勤县小学生参加课外足球运动主要以游戏为主,由于年龄太小,没有较强的比赛意识,对于比赛规则也不是很了解,主要是以趣味为主。通过小团体来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数也是可以的,如5人制的足球运动,小学生接触到足球的机会较多,并且对足球场地和技术要求都相对来说较低。说明民勤县的小学生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主体是男生,依靠学校组织来进行,足球活动主要以足球游戏和小团体的形式。
3.1.3民勤县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动机调查
如表3-4所示,有312人的小学生主要以锻炼身体为动机来进行的足球活动,占有比例的64%;有32人的小学生以结交新朋友为目的进行了足球活动,占有比例的7%;通过足球运动为兴趣和释放压力的人分别有78人和78人,所占比例分别是15%和14%。因此来说,体育老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的动机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小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足球活动动机,将小学生对足球活动的兴趣进行提高。在对民勤县小学生对足球活动的喜欢程度调查中,如表3-5所示,有247人的学生是非常愿意进行课外足球运动的,占有比例的50%;不太愿意和不愿意的人数分别有31%和14%,所占比例分别为6%和4%。综上所述可以体现出,民勤县小学生对足球运动是感兴趣的,参与意愿也是较高的,因此体育老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对小学生自主组织的能力。
3.2影响民勤县小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的因素
3.2.1场地设施因素对于民勤县小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的影响
在对民勤县各个小学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如图3-1所示,大部分的学校足球场地使用的是土场,占有比例的65%;使用草坪和塑胶以及其他的分别占有比例的12%和15%及8%。因此来说,民勤县各个小学对与足球场的场地质量并不高,土地足球场所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是不能够使用的,大大降低了民勤小学生进行课外足球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在表3-6中可以看到,在对民勤县四个小学的足球场地面积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基本上每所学校设立的足球场数量均为1块,东关小学和北街小学以及新民小学的足球面积都是200米,只有西关小学的足球场地面积为250米。另外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各个小学大部分都是使用的较小的球门,大部分都说没有设立球网,更加没有足球墙。由此说明,足球场地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影响着民勤县小学课外足球运动的发展,导致民勤县的小学生对足球运动没有正确的竞技意识,只是当作娱乐活动进行。并且由于足球场的数量和面积较少,与学校小学生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很多小学生在进行足球运动时伸展不开,场地较为拥挤和混乱。总得来说就是,民勤县小学可以供小学生进行课外足球活动的场地和设施严重受限。

3.2.2学生个人因素对民勤县小学课外足球活动开展的影响
首先,小学生的足球技术整体不高,技术好的学生更受欢迎,而技术差的学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自尊心受到打击,从而让这部分学生产生逃避心理,降低了他们参加课外足球活动的热情。其次,学习压力大,小学生升学压力虽然不大,但是家长往往受到现代一些观念的影响,更偏向于注重培养各个方面的才能,却不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家长们在课外的时间里给学生安排跆拳道、舞蹈、英语各种辅导班,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担子重,课余时间完全不属于自己。还有,部分家长应试教育思想严重,一心想让学生有个好成绩,认为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不支持学生玩足球等体育活动。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学生受到来自外界的多重压力,就算有参加足球活动的热情也被消之殆尽。
3.2.3时间因素对于民勤县小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的影响
从表3-7中可以看出武威市民勤县小学足球的参与时间来看,早晨和大课间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都是较少的,这可能能是由于空余时间短,没有时间进行正常比赛的原因造成的,在这段时间参与足球活动也多是以基础练习和娱乐健身为主的,在体育课和下午放学后的这个时间段参与足球活用的人数分别占到了18%和26%,人数相对较多,但是体育场地能满足这部分人群的绝大需求,大课间的时间比较长,也是小学生集体活动的时间,但是很多班级会组织相应的体操和跑步活动,占用到足球场地,这段时间学生基本都会服从老师领导参加集体活动,只有在大家大课间自由活动的时候才能进行足球活动。放学后也有很多学生选择先完成作业,也有部分学生直接回家了,所以这个时间段体育场的使用情况也相对宽松。学生每周都会有打扫卫生的课余时间,这段时间是全校统一的,除了个别打扫卫生的小组以外,学生们都选择室外活动,这个时间段想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达到了214人,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便出现了足球场地出现严重短缺的情况。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足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中经历了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在这个全民健身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到了足球运动中,并且年龄也更趋年轻化,并在各个地区的诸多小学都开展了足球运动,本文以武威市民勤县的小学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课外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由于各个小学的组织水平和足球技能没有规范的指导,加之在小学生足球运动的时间、训练员水平、场地设施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严重的影响着小学课外足球活动的开展质量,也无法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足球水平,所以要使小学生课外足球活动开展的更加有意义,还需要合理的安排下学生的足球运动时间和场地,优化足球训练员的专业水平,让小学生对足球规则有个深刻的认识,并在球技技能上有所提高,通过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进而促进武威市民勤县各小学足球运动的顺利开展,进而为国家储备后续人才。
4.2建议
4.2.1合理规划体育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武威市民勤县的小学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的体育场地不足,基本都只是一个供各项体育活动开展的操场,在基础设施方面大部分也是土质地面,这在雨雪天气后会变得非常泥泞,在有风天气还会尘土飞扬,影响各项体育活动开展。所以学校还要合理的规划足球的场地,使学校的体育场地既能满足体育课上用,也能满足小学生开展足球活动用,学校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体育场地扩大化,分出小块的专供足球运动的场地,通过增加体育场地数量来为小学生课外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前提条件,另外在基础建设上,有条件的还可以铺就橡胶地面,或者人工草坪,为小学生的运动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通过加强足球运动的环境建设,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4.2.2加强投资力度,提高足球体育老师水平
通过对武威市民勤县的小学课外足球活动的现状调查,发现其足球老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体育老师中有极少是通过专业的足球院校毕业的,也没有有专业足球运动员出身的老师,大部分都是自己爱好足球,并有多年的踢足球经验,还与一些足球老师的实操水平不好,只是通过电视中的足球比赛了解很多足球运动规则。所以在对小学生的足球教学中就会形成层次不齐,整体水平偏低的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对投资力度,引进一些比较专业的足球老师,同时对于学校现有的足球老师要开展专业的培训,通过专业人士的培训和指导,使足球老师的水平有一个高层次的提升,为足球运动的教学提供专业的水准。
4.2.3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
足球运动对于足球运动员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这是一项活动量比较大的运动,所以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由于足球运动的时长特点,还对运动员的坚强意志提出了挑战。在武威市民勤县的小学课外足球活动人群特点的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身体强壮的小学生踢完一场比赛会非常的累,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体弱的小学生,有时一场比赛踢不完,体力就耗尽了,还有一些小学生踢着球跑一会就脸红心跳,气喘吁吁,甚至因为太累会减少足球运动的积极性。针对于这种情况,足球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小学生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小学生的技能水平,对于体质较弱的小学生要加强基础训练和热身运动,一点一点的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对于足球运动中坚持不了整场的小学生,要设置替补队员,让小学生在比赛中可以有一个缓冲的时间,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在足球运动中的积极性和兴趣。
4.2.4学校加大足球资金投入
在对武威市民勤县的小学调查中,发现影响课外足球运动开展的因素还与其消费水平有着联系。有几个小学反映不是不想为孩子们提供较好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足球运动条件,只是学校的能力实在有限,没有多余的资金加强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更新,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项目,比如跑步、跳绳等,所以针对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当地的经济基础建设是一个方面,但是通过当地的经济发展来创造小学生的课外足球运动条件时间会相对长一些,所以就要求XX部门的扶持,比如在当地划区域修建正规的足球运动场地,并对附近的小学免费开放。加强对小学生的课外足球运动不仅是学校的的事,也需要当地XX的扶持和相关企业的赞助,通过社会上的共同努力,为武威市民勤县的小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足球条件。
4.2.5调整小学生课外足球活动的时间
在武威市民勤县的足球课外活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的体育场地非常有限,由于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是统一的,到了课余时间小学生们都出来参与足球运动了,但是由于学生数量众多,体育场地有限,导致很多想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因场地紧张而不能进行。对于场地资源的有限性就要求学校的体育老师对各个班级进行分组,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要错开,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调整课余时间,使其课余时间可以依次错开,规定哪个班级或者哪个小组在哪段时间可以使用体育场地,如果轮到某一班或者某一组使用,而不使用就可以让下一组学生使用,实现小学生可以循环利用体育场地开展足球运动,这样既能保证小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足球运动中,也能是有限的体育场地发挥最大的功用。
参考文献
[1]李新威,李薇.我国校园足球的异化现象[J].体育学刊.2015(05):4-7.
[2]何强.校园足球热的冷思考[J].体育学刊.2015(02):5-8.
[3]王建梅.我国校园足球的教育价值[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3):11-13.
[4]高原.校园足球课外活动健康保障的研究[J].运动.2014(18):2-5.
[5]阿不都艾尼.浅析培养小学生对足球兴趣的实施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6-9.
[6]张文辉.对中小学足球教学采用“多层次”教学的分析与探究[J].考试周刊.2014(67):14-16.
[7]李雄关.小学生体育课足球训练及兴趣培养[J].科普童话.2014(30):17-19.
[8]张廷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应当确立的科学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1):9-11.
[9]谢雪姣.小学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初探[J].运动.2015(11):8-12.
[10]常保荣,何杰,张焱飞.制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校园足球定点县志丹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4):7-10.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