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幼儿通过倾听接触世界、了解世界和世界进行交流。教育心理学家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语言活动中听、说、读、写占比分别为45%,30%,16%,9%[[1]X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弗斯(W.M.Rives)和坦珀利(M.S.Tem-petly)的统计,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所获取的信息来自于听说75%,其中听占45%,说占30%,读写仅占25%,听位列各语言活动之首。]。《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倾听,幼儿学习到许多知识技能,幼儿的注意力也得以提高。此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倾听的过程中有进一步的发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源于理论
倾听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倾听,幼儿获取信息和知识,促进了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倾听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认真倾听来感知和理解语言,促使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良好的倾听习惯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更好地融入他人,从而促使幼儿社会性水平的提高,更好的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此外,好的倾听习惯能使幼儿的规则感更强。对大班幼儿来说,好的倾听习惯为他们进入小学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对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2.源于实践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常有许多不良的倾听表现,由于没有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改正,致使幼儿逐步形成不良的倾听习惯。对于幼儿自身而言,不利于幼儿语言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幼儿不良的倾听现状也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对此,开展针对幼儿倾听习惯的研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能给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促进教师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的达到活动目标。
3.研究者的兴趣
研究者在见习实践中发现,幼儿存在许多倾听问题,倾听习惯还未完全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活动中,当教师讲述时,有的幼儿无视教师的问题,七嘴八舌地互相讨论别的内容;有的幼儿则是东张西望,无所事事。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幼儿的倾听质量低、效果差,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者根据发现的幼儿倾听问题,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展开研究。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明确要求“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中对5-6岁幼儿的要求是在集体环境中能集中注意认真倾听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当不明白或有问题时能主动提问。蒙台梭利早在20世纪就开始注重感官教育,认为幼儿有了好的倾听之后才会有好的学习,此外还为幼儿开发了许多有关倾听的教具。因此,本研究拟通过阅读文件、书籍资料以及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理论研究,对幼儿倾听习惯的表现现状进行观察并加以分析,提出解决策略,从而丰富幼儿倾听习惯的研究,为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2.现实意义
倾听对于儿童而言,有着整体性发展的作用。倾听与表达密切相关,好的倾听习惯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拥有好的倾听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倾听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在社会领域中5-6岁幼儿知道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意见不同时,能主动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幼儿学会如何换角度思考,理解他人。
此外,倾听与注意力发展也是密不可分,好的倾听习惯对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有很大的帮助。倾听时,需要一定的注意。注意的时长影响着倾听内容的多少,而注意的集中程度则影响着倾听效果的好坏。有好的倾听习惯,才能为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幼小衔接。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开展活动,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三)概念界定
1.倾听
关于倾听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将“倾”解释为用尽力量,将“听”解释为用耳朵接受声音,因此,“倾听”的具体释义应该是一个人用尽全力细心地听取[[1]史金榜.教学倾听艺术[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8.][1]。王尹(2017)将其具体定义为首先是接收到声音,语音语调,情感色彩等信息内容,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相应的反应[[2]王尹.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发展幼儿倾听能力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2]。犹元佳(2015)提出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寻的行为,是赋予声音以含义的内心过程[[3]犹元佳.4-5岁幼儿倾听行为的研究——以鞍山市某幼儿园为例[D].辽宁: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系,2015.][3]。
综合以上材料,本研究将倾听定义为通过耳朵接收声音信息内容,对此作出相应的回答。
2.幼儿倾听习惯
关于幼儿倾听的界定,李文娟(2018)将其具体定义为在进行言语表达时,幼儿身体感官对听讲行为给予相应反应的行为[[4]李文娟.在集体语言教学活动中对中班幼儿倾听行为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4]。从上述材料发现,大多都是关于倾听和幼儿倾听的概念界定,没有关于幼儿倾听习惯的界定。研究者根据上述材料进行总结归纳,本研究将幼儿倾听习惯界定为说话双方进行交流时,幼儿的身体器官长时间的积累培养形成对于听讲行为作出相关反应的行为倾向。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有关大班幼儿倾听习惯存在的问题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发现,伽达默尔(2001)从哲学角度在倾听的理论基础上深入地论述了倾听的重要意义[[5](德)伽达默尔.论倾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7).][5]。戴尔•卡耐基(2003)深入分析和论证倾听的重要意义,用大量的事例论述如何正确倾听,并具体提出倾听的基本规则[[6](美)戴尔•卡耐基著,韩卉译.赢在影响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3-6岁这一时期是个重要时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将幼儿用听来感知语音、词汇等作为培养的重点,让他们会听、会说并能用正确地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当幼儿的倾听习惯出现问题,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有一定地重要性和影响。
张开颜(2015)认为,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常常打断他人的发言,且活动中注意力易分散,当他人讲述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打断别人的发言,不耐心倾听,这样也干扰到其他幼儿的理解和倾听[[7]张开颜.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途径[J].广西教育,2015(8).][7]。黄枚君(2009)认为大班幼儿倾听习惯存在的问题是不能认真倾听,随意插嘴,注意和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如教师提问时,有的幼儿不注意倾听其他幼儿的回答,而是低着头,;有的幼儿急于表达自己,而打断他人,甚至还有部分大班幼儿做小动作[[1]黄枚君.教学中幼儿倾听现状分析与对策[J].成功(教育),2009.][1]。郭艳玲(2013)则提出有少数大班幼儿具备良好的专注性倾听习惯,并从行为习惯的角度发现有鲜少的大班幼儿有理解性倾听习惯,大部分是听了但不理解。还表示大班幼儿对言语信息的接受能力不强,不能从整体掌握语言信息内容,获得重点信息[[2]郭艳玲.幼儿倾听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J].幼教研究,2013,1:83-84.][2]。
综合以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在倾听习惯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不能安静倾听、插嘴、不能理解等。针对这些问题,探究其影响因素,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让大班幼儿的倾听习惯得到培养。
(二)有关影响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因素研究
经过文献的阅读,以及根据大班幼儿倾听习惯存在的问题研究,可将影响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因素分三个方面。
第一,幼儿本身。张玉娟(2012)认为大班幼儿自身的生理年龄和发展特点局限了其倾听习惯,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自控能力,有时对倾听的内容没有兴趣,感到枯燥无味,没有耐心倾听他人讲话[[3]张玉娟.幼儿课堂倾听能力的现状分析[J].新课程学习,2012,12:119.][3]。郭艳玲(2013)进一步提出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倾听有局限性,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大班幼儿自制力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特别是有些幼儿反应较快,表现欲强,常急于表达自己而打断其他幼儿[[4]郭艳玲.幼儿倾听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J].幼教研究,2013,1:83-84.][4]。大班幼儿注意发展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当外界出现异响,幼儿的注意一下就被吸引过去。当说话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不停地讲话或讲话时语言速度较快,幼儿很难听清楚或得不到主要信息,导致他们的理解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
第二,成人的不良影响。宋祥艳(2018)提到许多成人父母认为幼儿天生就应该具有良好的听力,无需刻意培养,当幼儿插嘴谈话时,就责怪幼儿。另外一种极端的表现方式就是以幼儿为中心,认为插话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现[[5]宋祥艳.浅谈幼儿习惯养成之倾听习惯的培养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5]。成人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关于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张开颜(2018)认为教师选择教材、设计课程不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导致幼儿失去倾听的兴趣和动力,倾听很难持久[[6]张开颜.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途径[J]广西教育,2018.][6]。马秀丽(2011)提出影响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很大原因是部分幼师语言表达能力不高,直接影响倾听的积极性和兴趣[[7]马秀丽.思维游戏课程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J].幼教研究,2011,2:27-28.][7]。关于家长方面,首先,家长的反面示范。郭艳玲(2013)和韩淑芬(2012)认为成人的消极榜样作用直接影响大班幼儿的良好倾听,成年人的不良倾听习惯,如不听他人讲话、插嘴等给儿童很深的影响,幼儿在潜意识里模仿学习这些不良习惯[[1]韩淑芬.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2012,7:108.][1]。其次,家长还未意识到幼儿倾听习惯的重要性。张开颜(2018)提到由于家长对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不高,因而忽视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此外,家长都很宠爱幼儿,大多数情况都是他们听孩子的,较少让孩子听他们的,这些都是影响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因素[[2]张开颜.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途径[J]广西教育,2018.][2]。最后,成人不懂教育技巧,不明白采用何种教育形式和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倾听习惯。
第三,环境因素。郭咏梅(2007)认为语言交流环境是简单还是复杂,这影响着大班幼儿会怎样倾听,形成何种倾听习惯。在家庭中,只有单一的语言交流环境,很少有其他无关刺激,幼儿容易集中注意去倾听对方讲话;而在幼儿园这样的大环境里,幼儿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个听者,有时甚至不知道在讲与自己有关的内容[[3]郭咏梅.幼儿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的养成策略[J].教育导刊,2007(6).][3]。如果在嘈杂的环境里,则会有较多的无关刺激影响幼儿的倾听,使幼儿很难集中注意力,对说话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倾听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成人、幼儿和社会三方面需要共同努力来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有关培养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策略研究
倾听让幼儿知道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大班幼儿也能从中获得学习技能,养成良好品质,学会尊重理解别人。因此,对大班幼儿来说,养成好的倾听习惯很重要。
经过阅读文献,大多学者都是从教师角度,也有少数从家长层面制定出培养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策略。关于教师方面,组织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活动,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倾听。如李旭霞(2010)以故事形式激发大班幼儿兴趣,诱发幼儿自发学习,从而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首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本或故事;其次,生动地讲述,教师将语言联系具体情境;再次,讲述时设置悬念,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最后,进行“提问”,听之前提少许问题,倾听时带着问题,培养幼儿有目的地倾听,还能促使幼儿听得认真仔细[[4]李旭霞.幼儿的倾听能力问题分析和培养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0(1).][4]。钱季华(2014)提出大班幼儿的倾听习惯不仅仅是渗透某一活动中,而是要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里加以渗透。比如教师组织晨间谈话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来分享,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在午餐前,幼儿轮流报菜谱,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安静倾听。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慢慢培养,教师在一日生活里逐渐渗透[[1]钱季华.浅谈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4(11).][1]。此外,教师也要为幼儿做好倾听的榜样,让幼儿模仿学习。同时,大班幼儿倾听习惯在好的环境里能得到培养。安舒麟(2015)认为良好的语言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倾听,是让大班幼儿倾听习惯得到培养的基本条件,使幼儿的倾听注意力提高,因此要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2]安舒麟.浅谈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2]。
仅从教师和环境两方面对大班幼儿的倾听习惯进行培养是不够的,幼儿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待在家里,所以家庭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那么,要想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习惯,家长也必须做出努力。王清华(2014)认为很多父母忽视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通过参加有关倾听的家长讲座或是观摩幼儿园活动,学习经验,从而丰富教育经验[[3]王清华.提高中班幼儿倾听能力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4.][3]。钱琳(2019)提出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习惯。教师将幼儿每天的学习内容如故事、儿歌分享给家长,让家长通过在家讲述教师分享的故事和绘本让幼儿听,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家长利用空闲时间、假期多带幼儿出门,为幼儿做好如何倾听的榜样示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生活中倾听[[4]钱琳.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培养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9(5).][4]。
综上所述,有大量的学者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大班幼儿倾听习惯存在的问题、类型、解决策略等方面作了相关研究。本研究结合宿迁市某园的实际情况,开展大班倾听习惯的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大班幼儿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的倾听现状,进行因素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旨在了解宿迁某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倾听表现现状,分析影响该园大班幼儿不良倾听习惯的因素,提出相应教育策略。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宿迁市宿城区某公办幼儿园大班幼儿为观察对象,该园每个大班的幼儿性别比例较为平均,且他们的平均年龄是6岁左右。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采用自然观察法,观察对象为大班幼儿,观察时间为三个月,观察内容主要是幼儿倾听习惯的表现、影响幼儿倾听习惯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三方面。共获得13个样本,其中,有效样本为8个。在观察中主要运用实况详录法再加以拍照、录像等方式辅助观察,了解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倾听习惯,进行分析,研究其成因,并给出解决策略。
2.作品分析法
采用作品分析法,用同一个作品来对幼儿进行测试,选取一篇故事《小猴的出租车》。前期研究者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倾听表现,发现倾听习惯好的幼儿目光始终追随教师,注意力集中,对老师的话语作出回应;倾听习惯较差的幼儿经常做小动作,注意力易分散,对教师的问题或指令表现茫然、不理解。选取两组幼儿:一组为倾听习惯较好的幼儿,一组为倾听习惯较差的幼儿。教师分别对两组幼儿讲述同一本绘本,并进行提问相同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有着好的倾听习惯的幼儿在过程中目光始终追随教师,和教师产生互动,还能理解教师的提问并大致回答,明白绘本中所讲述的道理;而有着不良倾听习惯的幼儿则是在过程中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没有积极和教师进行互动,对于教师的提问也是表现出茫然不理解或是无法回答,对于绘本中所传达的价值也并未明白。通过观察记录,得出倾听习惯的影响和意义所在。
3.文献法
通过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了有关大班幼儿倾听习惯、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为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习惯的策略和建议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充分强调幼儿倾听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观察记录大班幼儿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的倾听表现,总结出大班幼儿在以上活动中的倾听习惯表现现状:注意力集中,目光追随着教师,安静倾听,理解语言内容,并作出语言或动作回应;会倾听,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静倾听,随意插嘴,打断别人的发言;会倾听,但是不理解教师的问题和指令,再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究影响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因素,从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切实可行地建议。
四、现状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倾听习惯表现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大班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倾听习惯不佳,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幼儿较少。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有目的地幼儿倾听习惯干预,影响幼儿的倾听,使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慢慢开始形成,其他能力也有了积极地发展。
(一)观察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现状
通过观察整理X园大班幼儿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倾听情况的观察记录,对大班幼儿倾听现状分析、总结出幼儿倾听习惯的具体表现情况及产生不良倾听习惯的原因分析。
1.注意力集中,目光追随着教师,安静倾听,理解语言内容,并作出语言或动作回应。
样本一:时间:2019年11月12日,地点:大X班,活动名称:美术教学活动《植物王国》。
活动过程:
教师请幼儿来观察课件上的图片,看看都是哪些植物,这些植物的特点是怎样的?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教师用教棒指到仙人掌,宁宁回答:这是仙人掌,它是绿色的,身上有很多刺。教师接下来用教棒指到向日葵,昊昊回答:我知道它是向日葵,它的中间是棕色的,周围都是黄色的,很大很好看。接着教师展示一幅图,请小朋友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可以和周围的小伙伴讨论一下。幼儿开始和自己的伙伴讨论,掰着指头在数植物的个数。
2.会倾听,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在倾听的过程中易受干扰,东张西望,导致倾听的效果较差,难以形成好的倾听习惯。
样本二:2019年11月18日,地点:大X班,活动名称:音乐教学活动,《八只小狗抬花轿》。
活动过程: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动画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这首歌。大家齐声回答:好。小朋友们听着歌小声地哼着。但博博和杰杰等几个小朋友先是一起听着歌并小声哼着,然后他们看见了教师准备在一旁的道具,他们开始伸头张望,并喊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一起看。
样本三:2019年12月3日,地点:大X班,活动名称:就餐活动。
活动过程:
老师请小朋友们有序去打饭。大家纷纷开始排队,天天和轩轩两个小朋友直接站到队伍的前面,老师提醒了他们。老师提醒小朋友们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安静的吃饭。一开始,班级里很安静,过了一会,小圆和萱萱忍不住边吃饭边讲话,老师走过来提醒她们,她们立刻安静。老师刚走一会,她们又开始讲了起来。
3.不能安静倾听,随意插嘴,打断别人的发言。
样本四:2019年11月15日,地点:大X班,活动名称:角色游戏,乐福家。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图片,请小朋友们欣赏图片,了解食物的特点。小朋友们都开始制作食物,有的捏泥,有的剪纸。婷婷边捏边说:“我想要做披萨,它是圆形的。”还没等婷婷说完,轩轩打断了婷婷的发言,说披萨就是那种圆圆的,上面有很多菜和肉,还有很多不同的味道,很好吃。老师提醒了轩轩,请他听一听婷婷是怎么说的。小朋友们做完了想做的食物,大X班的乐福家开张了。教师选了乐乐做老板,涛涛做他的助理。游戏开始后,小朋友纷纷去乐福家选购食物,选完后去窗口结账。悠悠第一个来到窗口结账,乐乐帮她计算价格,说:你的东西太多了,我得慢慢算,后面的顾客请等一下。乐乐话还没说完,后面的超超听到后说:我来算我来算,我也会结账。打断乐乐的话。
样本五:2019年11月13日,地点:大X班,活动名称:语言教学活动,《轰隆隆来了》。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图片,请小朋友们描述图片上的内容:“看看图片上的动物是谁啊?”“恐龙”。我们现在一起来边看图片边欣赏故事,幼儿们都安静了下来。故事讲完了,老师问小朋友们:轰隆隆去到了哪些地方,都发生了什么?问题刚问完,川川没举手,就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轰隆隆来到马路上,原野上,还有游乐场”。老师问:“谁还记得发生了什么呢?”贝贝、恒恒等几个小朋友争先恐后的说:“老师我来说”。还没等到老师回应,就随便发言,说的答案与其他小朋友的一样,没有听懂教师的要求。当腾腾和其他小朋友回答时,他们就和身边的幼儿在讲话,说着笑着。
样本六:时间:2019年12月3日,地点:大X班,活动名称:盥洗生活活动。
活动过程: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如厕,欢欢、天天等几个小朋友先是去如厕洗手,然后接水喝,每个环节都不按秩序、争先、推挤其他小朋友,教师批评他们多次后,他们还是如此,仿佛没听到老师说了什么。
4.会倾听,但是不理解教师的问题和指令,倾听的效果差。
样本七:时间:2019年11月29日,地点:南操场,活动名称:建构游戏,给动物搭个家。
活动过程:
今天我们大X班是户外活动,给动物宝宝搭个家。老师布置了活动主题和游戏规则,小朋友们的眼神都跟着老师。活动开始,老师让幼儿自行选择材料和组队活动,琪琪一个人站在那,不去拿材料,也没有和其他幼儿组队游戏。老师见到后,走过来提醒了琪琪。小朋友们都在进行游戏,昊昊和瑞瑞两个人在一旁玩轮胎,观察者走过去问“你们知道今天户外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吗?”他们俩笑了,没说话。观察者继续追问“你们知道吗?说出来没关系”他们摇了摇头,我们不知道活动主题,也不懂游戏规则。
样本八:时间:2019年11月28日,地点:大X班,活动名称:数学教学活动,《学习5的组成》。
活动过程:
教师以复习来导入,带幼儿回顾4的组成。紧接着设置“分稻子”的情境,使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有关5的分合,提问:“图片上的农民伯伯要送给壮壮和京京两位小朋友5袋粮食?请小朋友想一想,有几种方法来分呢?请大家帮帮他们。”有的幼儿边数边掰着指头,有的幼儿在和旁边的伙伴谈论着,幼儿们尝试着5的分合,教师帮助幼儿将5的分合进行整理。教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来代替稻子进行分合排列,小朋友们开始讨论说自己想用什么东西,但是泽泽、家宜等几个小朋友在摆弄玩具,互相讲话,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任务,并没有进行数字排列,教师看到后,提醒他们,并重新讲解任务。
(二)影响大班幼儿不良倾听习惯的原因
1.幼儿本身
(1)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
幼儿时期是幼儿成长发展变化很快的一个时期,是很关键的一个时期,对倾听习惯逐渐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倾听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受年龄特点的局限,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1]刘彦霞.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12).][1]。大班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这一时期的幼儿注意仍处于不稳定阶段,但其稳定性会跟着年龄的增长也随之提高。但专注倾听的时长在20分钟左右,而一次集体活动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所以,幼儿的注意力容易不稳定,影响倾听的习惯。导致倾听的效果不佳,长此以往易形成不良的倾听习惯。
(2)幼儿的气质类型各异
气质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神经系统活动特性的表现。婴儿自打出生后就有有自己的气质类型,不同的婴幼儿所表现出气质特点也是各不相同的。如:多血质类型的幼儿性格外向,活泼开朗,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把情绪变化明显地表现出来。粘液质类型的幼儿性格内向,安静寡言,注意力稳定且不易转移。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四方面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气质主要表现。其中,稳定性指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耐心等。幼儿气质类型的不同,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而倾听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注意,因而,幼儿的气质类型影响着倾听习惯。
2.教师层面
(1)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不能吸引幼儿,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
从观察中发现,幼儿对教师设计的丰富的环节都饶有兴致;当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述时,幼儿的注意就很容易分散,并伴随着一些小动作。此外,内容也是一方面,不同性别的幼儿对每个领域的内容都有各自的兴趣点,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两方面,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式变得有吸引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教师没有制定相关的活动规则。
明确的规则对幼儿的积极倾听行为有促进作用。当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的幼儿会不听老师的安排,随意插嘴,打断别人的发言;有的幼儿则会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能安静倾听。因此,教师需制定相应的规则,帮助幼儿形成倾听常规,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教师没有做好倾听的榜样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如幼儿讲话时,教师不认真倾听的行为会给幼儿带来负面的示范,导致幼儿失去对倾听的兴趣,难以形成好的倾听习惯。
3.家长层面
家庭环境是每个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和多位家长的交流中发现,父母行为和想法对于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力。
(1)部分家长忽视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大多数家长注重培养幼儿的显性的知识技能,忽视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他们认为,幼儿生来就知道如何去倾听,并没有意识到好的倾听习惯对于幼儿的意义所在。
(2)部分家长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部分家长非常注重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幼儿的倾听习惯。他们意识到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有一定的意义,但经验有限却不知道采取何种方法来进行培养。
五、策略和建议
根据影响幼儿倾听习惯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幼儿、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出发,但由于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还不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就从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出发,采取措施,同时双方也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一)教师层面
1.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王莉(2014)提到教师认真备课,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制作形象有趣的教具,吸引幼儿注意力,让他认真倾听。幼儿喜欢游戏活动,他们能在具体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能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地倾听。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如:游戏化的方法,让幼儿“乐意听,喜欢听”[[1]王莉.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倾听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4(11).][1]。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利用多种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让幼儿想倾听,愿意倾听,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创设良好的倾听氛围。
要想培养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规则的制定必不可少。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活动,教师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维持活动的秩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倾听氛围,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以身作则,耐心倾听幼儿。
孙凤新(2017)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在幼儿眼里,教师是他们的偶像,教师的行为、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当幼儿回答或进行提问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做好示范,不随意打断他们,尊重幼儿。在进行提问时,教师一定要耐心等待,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认真倾听幼儿的回答[[2]孙凤新.试论幼儿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7(4).][2],为幼儿做一个倾听的榜样示范。
4.赏识教育,鼓励倾听。
每个幼儿都是期待得到教师的回应与赞赏,对于幼儿的表现与回答,教师可以采取赏识教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满足幼儿的荣誉感,鼓励幼儿倾听,让幼儿喜欢倾听,从而养成好的倾听习惯。
(二)家长层面
1.提高对幼儿倾听习惯养成的意识。
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传达幼儿养成好的倾听习惯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家长的意识,呼吁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关注并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2.积极参加幼儿园的亲职教育,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通过幼儿园开展的家园共育活动,家长学习有关培养良好倾听习惯的教育方法,听取教师的相关指导建议,解答自己的疑惑。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结语
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是一个逐步渗透的过程。倾听习惯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观察大班幼儿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的倾听习惯表现现状,分析幼儿不良倾听习惯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教育建议。但由于研究者自身教研水平有限,研究条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比如选择的样本量较小,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对大班幼儿的不良倾听习惯分析不够全面;对于给出的教育策略是否切实可行还有待验证。
针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研究者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有以下几方面的提高:一方面,选取更加具体的研究对象,扩大样本范围,使其具有代表性,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做好基础研究;另一方面,研究者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对培养大班幼儿倾听习惯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使建议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德)伽达默尔.论倾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7).
[2](美)戴尔•卡耐基著,韩卉译.赢在影响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开颜.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途径[J].广西教育,2015(8).
[4]黄枚君.教学中幼儿倾听现状分析与对策[J].成功(教育),2009.
[5]郭艳玲.幼儿倾听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J].幼教研究,2013,1:83-84.
[6]张玉娟.幼儿课堂倾听能力的现状分析[J].新课程学习,2012,12:119.
[7]宋祥艳.浅谈幼儿习惯养成之倾听习惯的培养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
[8]马秀丽.思维游戏课程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J].幼教研究,2011,2:27-28.
[9]韩淑芬.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2012,7:108.
[10]郭咏梅.幼儿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的养成策略[J].教育导刊,2007(6).
[11]李旭霞.幼儿的倾听能力问题分析和培养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0(1).
[12]钱季华.浅谈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4(11).
[13]安舒麟.浅谈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14]王清华.提高中班幼儿倾听能力的班级管理策略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4.
[15]钱琳.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培养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9(5).
[16]史金榜.教学倾听艺术[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8.
[17]王尹.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发展幼儿倾听能力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18]犹元佳.4-5岁幼儿倾听行为的研究——以鞍山市某幼儿园为例[D].辽宁: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系,2015.
[19]李文娟.在集体语言教学活动中对中班幼儿倾听行为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0]刘彦霞.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12).
[21]王莉.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倾听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4(11).
[22]孙凤新.试论幼儿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7(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