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推崇父教,在《三字经》中有“子不教,父之过”之说,“三纲五常”中也提到“父为子纲”。长期以来,中国大量伦理著作都在倡导父亲参与教养。以《颜氏家训》为例,它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系统的家教理论,构建了较全面的父亲教育思想体系。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正逐步弱化父亲在家庭作用中的功能。
在以往研究中,多数研究者更侧重于研究母亲的教养态度而很少提及父亲。基于女性就业率的提高这一现状,母亲无法再独自承担育儿的责任。这在客观上向父亲提出了分担子女教养任务的要求。尽管现代父亲能认识到参与幼儿教养重要意义,但母亲在家庭教养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
现阶段,父教对孩子的影响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问题。[[[]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10.]]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有利于提供给未来将参与幼儿父亲教养行为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一些新的真实案例,为以后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2.实践意义
第一,希望社会能更多地关注父亲参与幼儿教养问题;第二,帮助父亲对自身角色形成更好的认知;第三,通过多方协调的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让家庭与幼儿园、社区的配合更加紧密。
(三)核心概念界定
1.父亲
在本研究中,将“父亲”定义为幼儿的亲生父亲和代替履行父亲职能的法定监护人。[[[]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幼儿
《辞海》里将“幼”解释为从足岁到六七岁的小孩儿。幼儿可以分为0-3岁的婴幼儿和3-6岁的学龄前幼儿。本研究中的幼儿指正处于幼儿园阶段的3-6岁孩子。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例[Z].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728.]]
3.参与教养
参与,义同“参加”,即“加入”。在本研究中表示父亲参加幼儿教养活动的过程。教养作为名词时,指品德涵养。在本研究中指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和教养行为。
“参与教养”的意义包含思想上和行动上两种,即父亲对于参与幼儿教养的态度以及付出的实际行动。
4.父亲参与教养
研究者在总结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将父亲参与教养界定为以下六个维度:①日常互动即父子间每天的言语交流和行为互动;②间接支持指父亲为孩子创造良好物质条件并辅助母亲教养孩子;③关注监督指关注和监督孩子的日常生活;[[[]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④管教约束指和孩子一起制定规矩,形成一个基本的行为标准;⑤情感表达即合理、适度得向孩子表达情绪,包括语言表达和动作表达;⑥自我提升指父亲通过自学或者其他途径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
整合以上内容,研究者将“父亲参与教养”定义为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参加的对幼儿成长有影响的项目,包括父亲对幼儿教养的认识,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行为和影响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因素三方面。[[[]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四)文献综述
1.关于父亲教养行为的现状研究
孙彦(2011)和范静平(2013)的研究都发现多数父亲重视家庭教育,且认为自己具备抚养孩子的能力。[[[]范静平.3-6岁幼儿父亲教养行为的现状调查.[D]天津师范大学,2013.]]其次发现父亲的教养行为都有所侧重,其中间接支持的参与度最高。再者,研究中父亲的教养行为都受工作性质、教养观念、母亲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的是宝鸡市父亲存在认识片面、角色观念传统陈旧等问题,父亲参与幼儿教养频率总体偏低。[[[]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而天津地区父亲对自己角色有较正确全面的认识且参与幼儿教养频率较高,但学习兴致不高,对于再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育儿水平的动机不强。
魏栋(2013)在研究中发现幼儿父亲虽能认识到其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意义,但其学习意愿很低,以间接方式参与为主。[[[]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而刘晓红(2015)研究发现:父亲在参与幼儿教养中教育活动做得最好,能较好地应对偶发事件,而参与日常照料和陪伴活动较少。其次,她还发现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和“父亲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只有少数父亲是因为体验到了快乐,而参与幼儿的教养活动。[[[]刘晓红.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再者,魏栋和刘晓红都在研究中都表示大多数父亲都有时间陪伴孩子,但陪伴时间并不长,且主要照顾者还是母亲。
基于李萌(2015)的研究发现,幼儿父亲现实教养水平与其理想教养水平不符。幼儿父亲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擅长的教养行为维度。其中,幼儿父亲在日常照料环节参与度最低,意愿最不强烈。[[[]李萌.幼儿父亲角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李晓巍,魏晓宇(2017)又在魏栋研究的基础上将父亲参与幼儿教养分为参与幼儿家庭教养和参与幼儿学校教育两方面。在研究中发现: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养要多于其参与幼儿学校教育。另外,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平均得分要远低于母亲。[[[]李晓巍,魏晓宇.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母亲教养效能的中介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7:5.]]
综合近几年国内研究发现,大部分父亲尽管能够意识到自己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性,但学习兴致不高,行动力不强。较多的父亲有时间陪伴孩子,但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低于母亲。且不同地域的父亲教养子女都有所侧重,但不同地区侧重点不同。
2.关于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重要性的研究
(1)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余舒(2011)发现幼儿父亲的间接支持行为和管教约束行为能减少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并促进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余舒.父亲教养行为及与2-6岁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魏栋(2013)通过调查发现将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二是影响幼儿社交能力,三是影响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识。[[[]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聂晋文和芦咏莉(2014)发现:父亲的教养行为受幼儿性别因素影响,特别体现在社会性发展领域,对男孩影响更大。另外,父亲对幼儿教养的积极参与能提高幼儿延迟满足的能力。[[[]聂晋文,芦咏莉.父亲参与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4.]]
韩玉莲(2015)在研究中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在幼儿社会交往中起中介作用,父母越受欢迎,他们的孩子也越受欢迎;父母在教养时越是表现出温暖与理解,孩子就越是受同伴的欢迎。父母的学历和孩子社会性程度呈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越民主,孩子表现出越多亲社会行为,社会性发展更好。[[[]韩玉莲.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受欢迎性的关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对父亲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杨青青,李晓巍(2018)的研究中发现父亲比体母亲更容易将在婚姻中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与子女的交往中去。因此如果父亲能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摆正自己的态度则可以有效避免这种不良情绪的迁移。[[[]杨青青,李晓巍.父亲婚姻满意程度与幼儿社会适应——父亲反应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基于邢学玮等人关于父亲角色态度的研究,研究者了解到父亲对教养价值的认识、主观参与意愿以及对自身教养技巧等后天因素,才是父亲教养投入的重要因素。[[[]邢学玮,伍新春,侯建芳,刘畅,陈玲玲.父亲的角色态度对其教养投入的影响母亲态度类型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04):53-61.]]
(3)对幼儿家庭的重要意义
李晓巍和魏晓宇(2017)基于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发现:父、母、子三方关系和谐稳定时,家庭系统才处于平衡的状态,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李晓巍,魏晓宇.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母亲教养效能的中介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7:5.]]
Mart in,Ryan和Brooks-Gunn的研究发现,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父亲积极的教育参与能对母亲消极教育参与对幼儿的危害起到补偿作用。
我国学者刘丽莎(2013)在Mart in,Ryan和Brooks-Gunn的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幼儿父母参与幼儿教养时互为补充,父亲通常需要通过母亲的中介作用来实现对孩子的教养。王晓阳的研究则发现:当母子依恋关系是非安全型时,父亲对孩子教养的积极参与能有效调节母子之间的这种依恋关系,由非安全型转为安全型。[[[]刘丽莎,李燕芳,吕莹,李艳玮.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2013:38.]]
综上,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意义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综合性的,其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夫妻关系的稳定,家庭氛围的和谐具有巨大潜在价值。
3.影响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相关因素的研究
(1)父亲自身因素
赫尔斯认为老来得子的父亲对待孩子更感性和敏感,他们相较于年轻父亲更乐意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
从杨青青,李晓巍(2018)的研究中得出父亲比母亲更容易将婚姻中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与子女的交往中去。[[[]杨青青,李晓巍.父亲婚姻满意程度与幼儿社会适应——父亲反应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2)家庭因素
从杨青青,李晓巍(2018)的研究中得出和谐的婚姻关系有利于父母在幼儿表达消极情绪时做出积极的回应,而不幸的婚姻的关系会降低幼儿父母对孩子做出积极反馈的能力[[[]杨青青,李晓巍.父亲婚姻满意程度与幼儿社会适应——父亲反应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3)幼儿因素
综合国内外研究,研究者发现孩子性别与父亲参与教养的关系不能达成普遍共识。父亲在投入在儿子和女儿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徐安琪,张亮.父亲育儿投入的影响因素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J].中国青年研究,2009(04):59-65.]]
综合大量文献研究发现影响父亲参与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时因地因条件而转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宿迁市宿城区幼儿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探讨影响幼儿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因素,以影响因素作为着手点,为父亲能更好地参与幼儿教养提供一些可行性意见。
(二)研究问题
根据此次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宿迁市宿城区关于父亲教养幼儿行为的现状如何?宿迁市宿城区父亲教养幼儿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宿迁市宿城区3-6岁幼儿父亲。由于作者精力有限,本次样本只选择了宿城区进行研究,没有把园所的级别纳入研究范围。此调查共发放问卷166份,全部收回,仅1份无效问卷,有效率达99.4%。
表1幼儿父亲的基本情况(N=165)
人口学变量被试分类人数(N)百分比(%)
22-25 13 7.9
年26-30 36 21.8
龄31-35 62 37.6
(岁)36以上54 32.7
初中或以下7 4.2
高中或中专31 18.8
学大专44 26.7
历本科74 44.8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 5.5
科研、医疗卫生、企业及公司职员46 27.9
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39 23.6
工程技术人员、军人、个体劳动者或自由职业者53 32.1
业服务、餐饮、娱乐11 6.7
农民3 1.8
其他13 7.9
3000以下3 1.8
月3000-5000元36 21.8
收5000-8000元57 34.5
入8000-10000元20 12.1
(元)10000元以上49 29.7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父亲中,31-35岁的幼儿父亲居多,22-25岁的父亲人数最少;接受调查的幼儿父亲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占总人数50.3%,“初中或以下”仅占4.2%;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幼儿父亲中,从事“工程技术人员、军人、个体劳动者或自由职业者”的人数最多,其次是“科研、医疗卫生、企业及公司职员”占27.9%,“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占23.6%,“餐饮服务业”占6.7%,“农民”最少,仅3人;幼儿父亲月收入普遍较高,月收入在5000以上的父亲,占76.3%,其中有三成父亲月收入10000元以上,而月收入少于等于3000元的幼儿父亲仅占总人数的1.8%。
(2)研究工具
①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采用“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状况调查问卷”,见附录A。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父亲基本信息为第一部分,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认识及影响因素为第二部分,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具体行为为第三部分。[[[]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第三部分各题项分别是“从不”、“很少”、“偶尔”、“经常”、“总是”,代表5种等级,其中“从不”记1分,“总是”记5分,以此类推,数字越大,说明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越积极。[[[]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
②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a.问卷的信度
本研究采用α系数和分半信度作为问卷信度分析的标准。经数据处理,各维度的α系数和分半信度均大于0.700,总问卷的α系数为0.956,分半信度为0.895,信度较高,可以较好得测量父亲的教养行为。
b.问卷的效度
本问卷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问卷数据进行效度分析。[[[]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2.]]研究者在听取教育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查找文献,严格实施预调查,最后正式确定问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
本研究釆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将34个量表题目共分为六个维度。从下表可知:此34项与维度匹配度高,符合专业预期,数据结构效度水平良好。
表2各项目在各因子的负载情况图
项目1 2 3 4 5 6
Q1.678
Q2.758
Q3.723
Q4.605
Q5.707
Q6.798
Q7.803
Q8.679
Q9.706
Q10.819
Q11.764
Q12.787
Q13.820
Q14.850
Q15.764
Q16.834
Q17.772
Q18.693
Q19.699
Q20.767
Q21.770
Q22.760
Q23.823
Q24.807
Q25.784
Q26.681
Q27.770
Q28.856
Q29.771
Q30.788
Q31.850
Q32.858
Q33.832
Q34.762
(3)研究过程
研究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初步选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的题项作为问卷初稿。随机选取幼儿父亲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进一步对问卷初稿进行修改。参考导师及其他教育者意见后,增减题项、改进语句表达,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定稿后,分发幼儿父亲填写;问卷收回后进行数据处理,对宿迁市宿城区3-6岁幼儿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意见。
2.访谈法
(1)访谈目的及内容
访谈目的:了解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情感态度,以作为研究补充,提高调查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访谈内容:父亲对参与幼儿教养的态度和看法.
(2)访谈对象
笔者随机选取三位幼儿父亲分别进行40分钟的访谈。(父亲A:25岁,3岁幼儿父亲,事业单位;父亲B:33岁,4岁幼儿父亲,外企员工;父亲C:47岁,5岁幼儿父亲,个体工作者)
三、幼儿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父亲对参与幼儿教养的认识
表3父亲对参与幼儿教养的认识(N=165)
项目人数(N)百分比(%)
对父亲参与家庭很不重要12 7.3
教育重要性不太重要1.6
的认识一般8 4.8
比较重要33 20.0
非常重要111 67.3
父亲对自身不太称职25 15.2
的评价基本称职80 48.5
比较称职39 23.6
非常称职21 12.7
表3显示,尽管87.3%父亲能够意识到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十分必要,但还有12位父亲认为很不重要。这个调查结果让研究者反思,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还不能认识到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性。
另外,问卷调查中问到父亲是否赞成“女性比男性更善于教养孩子”这一表述时,结果显示,仅有47%不太赞成这个观点,24.1%的人比较同意,甚至有8.43%的人完全同意。可以见得,大多数父亲都低估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且不能意识到自己对于将幼儿抚养成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访谈中,我也了解到许多父亲的无奈,如“尽管知道自己在孩子成长中很重要,但是很多情况下孩子和赚钱不能两全,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就不得不出卖自己的时间给老板干活,我也想多陪陪孩子,可是我没有办法”。
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基本称职的父亲最多,占48.5%,认为自己非常称职的父亲占12.7%,还有23.6%的父亲认为自己比较称职,可见自我认可度较高的父亲占多数。然而自我不认可的父亲也不在少数,占调查总人数的15.2%。在访谈中发现父亲对自己评价较为片面,更多的父亲会用物质的角度去评价,比如“我觉得我基本上称职,因为给孩子和孩子妈妈提供了较高品质的生活”;“我还算称职吧,虽然平时在家比较少,但是孩子的一些生活开销都是我来的。”
(二)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频率
表4父亲每天参与幼儿教养的频率
项目频率(N)百分比(%)
平均每天1小时以内52 31.5
陪伴孩子1-2小时71 43.0
的时间2-3小时24 14.5
3小时以上11 6.7
其他7 4.2
从表4中可以看出约七成的父亲每天花1小时以上的时间陪伴孩子,其中陪伴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父亲有35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4。所以可以了解到,多数父亲每天都会预留出1小时以上的时间陪伴孩子,陪伴状况较为乐观。在其他的补充中了解到,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较长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孩子父亲都隔离在家,而非疫情期间,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会短一些。通过访谈,研究者还发现了部分父亲思想上的误区,如“我在家里赚的钱多,生活支出多由我负责,孩子妈妈工资少,所以教育孩子这一块孩子妈妈做得比较多。”
(三)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行为
表5父亲参与幼儿教养各维度数据
项目N M SD
自我提升165 2.797.892
日常互动165 3.242.682
关注监督165 3.602.742
管教约束165 3.617.722
情感表达165 3.726.741
间接支持165 4.035.651
由上表可知,父亲教养行为的各维度平均得分在2.797—4.035之间,除“自我提升”外,其他维度平均得分都在3分以上,呈中高水准。各维度平均得分顺序由低至高如表5所示。在访谈中找到了大部分父亲“自我提升”意愿较低的原因,如“我平时忙也没时间,难得有空也懒想歇一歇或者想自己出去玩玩”;“那种培训班大多都是营销性质的,我不大相信这个”;“我没听说过类似这种提升班,也没有主动了解过”。
四、幼儿父亲教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幼儿性别及幼儿是否独生子女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影响,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幼儿年龄、父亲职业性质和年龄分别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
(一)孩子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与父亲教养行为的关系
表6幼儿性别对父亲教养行为各维度差异情况比较
维度性别N M SD F P
日常男89 22.933 4.748.425.483
互动女76 22.408 4.817
间接男89 20.528 3.060 1.753.133
支持女76 19.763 3.452
关注男89 25.551 4.894 1.637.367
监督女76 24.816 5.532
管教男89 18.382 3.449 2.438.253
约束女76 17.737 3.778
情感男89 22.618 4.397.015.812
表达女76 22.053 4.510
自我男89 11.292 3.497.306.687
提升女76 11.066 3.671
结果显示:不同幼儿性别的父亲在参与幼儿教养时,各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如表6)。
研究者将幼儿是否为独生子女换作自变量,发现父亲的教养行为也不受幼儿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影响,此结果与2013年范静平研究成果一致,故数据不再呈现。
(二)幼儿年纪与父亲教养行为的关系
表7幼儿年纪与父亲教养行为的方差分析结果
维度特征N M SD F P
日常互动3—4岁64 23.188 4.422 1.301.275
4—5岁37 21.622 5.272
5—6岁64 22.813 4.787
间接支持3—4岁64 19.906 3.136.477.621
4—5岁37 20.135 3.102
5—6岁64 20.469 3.487
关注监督3—4岁64 25.703 5.230.675.510
4—5岁37 24.460 5.221
5—6岁64 25.156 5.171
管教约束3—4岁64 18.609 3.521 3.056.050
4—5岁37 16.838 3.828
5—6岁64 18.281 3.434
情感表达3—4岁64 22.984 4.424 1.043.355
4—5岁37 21.919 4.838
5—6岁64 21.984 4.222
自我提升3—4岁64 11.578 3.655 1.355.261
4—5岁37 10.378 3.577
5—6岁64 11.266 3.456
结果表明:不同年纪的幼儿父亲在“管教约束”上差异显著(见表7)。LSD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父亲对3-4岁幼儿管教约束最多,其次是5-6岁,对4-5岁幼儿的管束最少。
(三)父亲的职业性质与父亲教养行为的关系
表8父亲职业性质在各维度的差异情况比较
项目M SD F P
日常互动22.6909 4.77240 2.782.019
间接支持20.1758 3.25904 2.046.075
关注监督25.2121 5.19473 1.861.104
管教约束18.0848 3.60793 1.384.233
情感表达22.3576 4.44472.613.690
自我提升11.1879 3.56916 1.375.237
结果显示:不同职业性质的父亲在“日常互动”上差异显著(见表7)。通过LSD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从事事业单位、公务员以及教师职业的父亲和孩子“日常互动”的频率高于其他维度,而从事服务、餐饮、娱乐的父亲和孩子的“日常互动的”频率低于其他维度。在访谈中了解到,从事事业单位、公务员以及教师职业的父亲平时节假日很多,工作时间很规律,所以经常有时间陪孩子而从事服务、餐饮、娱乐的父亲往往孩子们放假、放学是他们工作最忙的时候,很难得能见到孩子。
(四)父亲的学历、年纪与父亲教养行为的关系
表9父亲学历对其教养行为各维度差异情况比较
维度N M SD F P
日常互动初中或以下7 24.143 4.259 2.007.096
高中、中专31 20.903 3.400
大专44 22.318 5.246
本科74 23.297 4.91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 24.556 4.419
间接支持初中或以下7 19.286 3.352 1.222.304
高中、中专31 19.129 3.423
大专44 20.477 3.281
本科74 20.460 3.206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 20.667 2.692
关注监督初中或以下7 26.000 4.282 1.596.208
高中、中专31 23.097 4.969
大专44 26.182 5.240
本科74 25.324 5.440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 26.222 2.224
管教约束初中或以下7 18.000 3.742.453.770
高中、中专31 17.387 3.518
大专44 18.091 3.851
本科74 18.284 3.673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 18.889 2.028
情感表达初中或以下7 21.4286 2.637.955.434
高中、中专31 21.129 4.319
大专44 22.682 4.773
本科74 22.622 4.444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 23.556 4.216
自我提升初中或以下7 10.571 3.735 1.173.325
高中、中专31 10.387 2.813
大专44 11.477 4.117
本科74 11.176 3.369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 13.11 4.343
通过分析表9可以了解到,不同学历的父亲在参与幼儿教养时的表现都相差不大;不同年纪父亲的教养行为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数据过大,本文将不以呈现)。
(五)其他家庭成员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态度
其他家庭成员在本研究中主要指幼儿母亲和爷爷奶奶。
表10其他家庭成员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旳支持程度(N=165)
项目人数(N)百分比(%)
孩子母亲对父经常107 64.8
亲参与教养的偶尔53 32.1
支持程度很少3 1.8
从没2 1.2
其他家庭成员强烈要求22 13.3
(爷爷奶奶、外婆鼓励104 63.0
外公)对父亲参与无所谓37 22.4
与教养的态度反对2 1.2
研究者通过“您的孩子目前主要由谁来照顾”这一题目,发现四成孩子父母同时照顾,三成孩子由母亲单独照顾,约有1/4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抚养,仅一个孩子由父亲独自照顾,可见父亲在照顾孩子方面相较于其他家庭成员来说还有许多进步空间。
问卷通过“孩子母亲会促进您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吗”来考察母亲对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态度。研究者发现生活中多数母亲促进父亲和孩子的情感交流都较为频繁,只有极个别的母亲“很少”促进父子情感交流。可见,幼儿母亲乐于为父亲参与幼儿教养推波助澜。
问卷通过“您的其他家人(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对您参与孩子教养持什么态度”来调查孩子祖辈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看法。发现近九成的长辈都鼓励父亲参与幼儿教养,可见绝大部分长辈都能意识到父亲参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支持父亲这么做。有22.29%和1.2%的长辈对父亲参与幼儿教育持“无所谓”和“强烈反对的态度”。
五、思考与建议
(一)对幼儿父亲的建议
1.加强观念上的转变
调查显示三成父亲在思想上不能意识到父亲对于幼儿的重要意义。他们深受“男主外”思想束缚,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就能算是一位基本称职的父亲。然儿时过境迁,越来越多的母亲跨出家门工作挣钱,女性在家中的经济地位并不亚于男性。当男性与女性在一个家庭当中经济地位趋平等时,无论是养育孩子还是打工赚钱这都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这也就对XXX的幼儿父亲提出了要求:与母亲共同教养幼儿。要想达成此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改变观念:从思想上把教养孩子当作是自己分内的事。
2.加强育儿知识的学习
通过研究发现,两成的父亲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具备育儿知识而较少得参与到幼儿教养中来。实际上,没有谁是天生会教孩子的。父母对子女的爱,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就自然而然得产生。但是教育并不能像父母对子女的爱那般与生俱来,它需要靠通过后天努力而习得。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作为孩子的父亲,理应提升的教养水平来帮助孩子成长,俗语讲“子不教,父之过”。千万别当他人指责孩子父亲没有教养好时,才意识到养育孩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市面上教育孩子的书籍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确实难以着手。我的建议是,幼儿父亲不如从幼儿教师必备的《指南》和《纲要》开始看起,先了解该年纪阶段幼儿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再对自己孩子有针对性得进行指导。
3.节约“有效”时间,减少“无效”陪伴
经过调查发现,有一半的父亲们时常因为工作忙而没有时间和经历陪伴孩子。这个调查结果并不出乎意料。尽管时代变迁,男性在外承受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还是大于女性。研究者认为陪伴孩子在质量而不在时间,父子无积极互动的一天就不如为孩子讲睡前故事的20分钟。研究者还了解到,有部分父亲会以“贪玩”来作为搪塞没时间陪孩子的借口。说起“玩”,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没有哪个孩子不爱玩的。研究者真诚地建议父亲在下一次想玩的时候,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想玩的这个项目能不能带上孩子一起玩,比如一起踢足球,一起打篮球或是一起拼乐高。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就正如一砖一瓦,最终是否能搭成父子关系的“玉宇琼楼”,全看这砖瓦的质量及堆叠技巧。
(二)对幼儿家庭的建议
1.理论先行,幼儿母亲保驾护航
调查研究发现有三成的母亲只是偶尔或者很少主动去促进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母亲作为父子关系中的重要媒介,母亲的态度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
在幼儿父亲最初尝试幼儿教养时,幼儿母亲应充分保护幼儿父亲的积极性。必要时,可以提前对父亲进行理论培训,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再实践。在幼儿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前期,母亲可以陪伴在侧辅助父亲,比如:为父亲答疑解惑、在父亲出现差错之后进行补救或善后工作等等,尽可能得减轻父亲初次尝试的焦虑和不安;当父亲有进步时,应及时鼓励,鼓励可以是一个亲吻或是拥抱,这样不仅幼儿父亲内心受到了鼓舞还能促进夫妻感情。
2.全家同心,其利断金
父亲的原生家庭是另一个影响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因素。调查显示有两成的祖辈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研究者认为父亲原生家庭处理亲子关系的方式会投射到幼儿父亲对待自己孩子上。因此,祖辈如何看待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这件事十分重要。只有全家同心时,才能挖掘出更多父亲教养孩子的潜能。而转变祖辈观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夫妻同心、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全家同心的结果。
(三)对幼儿园的建议
1.联合社区开展家庭指导
调查发现有六成的父亲对参与如何教养孩子的辅导班都意愿不高。一方面,孩子父亲觉得教养孩子是“无师自通”的过程没必要;另一方面,说起“辅导班”,家长就普遍认为需要花钱的。然而,如果幼儿园可以和社区联合开展一些公益性的针对父亲如何教养孩子的讲座或者培训,相信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能激发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积极性并且能帮助孩子父亲在教养孩子时找到方向和方法。
2.组织开展亲子活动
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父亲很少去幼儿园。孩子上下幼儿园的接送工作都由母亲或者爷爷奶奶负责。这样一来,父亲参与教育的盲目性就会在较长一段时间中暴露出来。父亲只见过“家中”孩子的模样,却不知道“幼儿园”中孩子的模样。针对这一点,研究者建议幼儿园可以每年举办“父亲节”,参与对象是父亲和孩子,让一年有一天父亲可以和孩子们一起互动、游戏、合作完成任务。一日的共处不仅方便父亲了解幼儿一年的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帮助,也帮助幼儿体会到父亲独特的男性魅力。
3.为父亲提供交流平台
鉴于父亲教养缺位的现象,幼儿园要有意识、有计划得将父亲自我提升的意识普及起来。让更多的父亲能了解到:父亲参与教养包括什么,对幼儿可能产生什么影响、作用以及如何提升自己参与幼儿教养的能力,比如可以每个季度开展“如何当个好爸爸”的座谈会,每周整理一份“模范爸爸”的心得体会分享在幼儿园的公众号上。且访谈中确有父亲提到“希望幼儿园可以开一些讲座或者提供一个可以与其他父亲交流的一个平台”。
结论
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能力处中上水平,对参与幼儿教养的认知基本正确,但存在低估自我价值的问题。幼儿父亲在教养孩子时侧重不同,在各维度中父亲以“间接支持”的方式参与幼儿教养的频率最高,通过“自我提升”方式参与幼儿教养的频率最低。另外,调查发现幼儿年纪和幼儿父亲工作性质是影响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因素。研究者对幼儿父亲、家庭其他成员以及幼儿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幼儿父亲加强观念上的转变并努力学习育儿知识;二是建议幼儿母亲可以在幼儿父亲参与幼儿教养之前先对其进行理论培训并在过程中为父亲保驾护航;三是希望幼儿的爷爷奶奶与幼儿父母在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这件事上保持思想态度的统一;四是希望幼儿园能联合社区对父亲进行教育指导,定期邀请父亲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幼儿父亲交流经验的平台。
本次调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有:幼儿父亲职业与幼儿父亲参与教养行为的关系;更细化得研究父亲的教养行为,例如研究影响父亲参与幼儿日常互动的影响因素等。在研究过程中,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准幼儿教师,我将始终关注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相关情况。
参考文献
[1]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
[2]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例[Z].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728.
[4]范静平.3-6岁幼儿父亲教养行为的现状调查[D].天津师范大学,2013.
[5]刘晓红.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5.
[6]李萌.幼儿父亲角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7]李晓巍,魏晓宇.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母亲教养效能的中介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7:5.
[8]余舒.父亲教养行为及与2-6岁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9]聂晋文,芦咏莉.父亲参与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4.
[10]韩玉莲.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受欢迎性的关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5.
[11]杨青青,李晓巍.父亲婚姻满意程度与幼儿社会适应——父亲反应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12]邢学玮,伍新春,侯建芳,刘畅,陈玲玲.父亲的角色态度对其教养投入的影响母亲态度类型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04):53-61.
[13]刘丽莎,李燕芳,吕莹,李艳玮.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2013:38.
[14]徐安琪,张亮.父亲育儿投入的影响因素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J].中国青年研究,2009(04):59-65.
致谢
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倾心帮助,在此向老师献上我最诚挚的感谢!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无数次遇到瓶颈和难题,幸而都在老师的提点下迎刃而解。我本着不耻下问的精神不懂就问,即使一天要麻烦老师三五次,老师也从来不会觉得不耐烦,而是更加尽心得帮助我,寻找我论文中的漏洞并帮助我及时修补。虽然跟着胡老师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老师学术上的那份踏实以及对我的那份用心深深打动了我,让我铭记于心!
感谢在我困难时向我施以援手的老师和好朋友们,是你们让我更坚定向着目标前进不动摇;感谢在我烦恼时为我舒缓压力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你们永远是我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持!谢谢你们!
附录A
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状况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孩子父亲: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填写问卷。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您在家庭中参与孩子教养的状况。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最符合您个人实际情况的答案,请不要跳过任何一个题目。您提供的信息十分宝贵,恳请您如实认真填写。(注:本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答案无对错之分,收集的资料仅供研究之用,不会给您带来任何不良影响,请您不必顾虑!
谢谢您的支持!
第一部分:
*请将最符合您实际情况的答案写在题号前面
1.您的年纪(周岁):
A.20-25 B.25-30 C.35-40 D.40以上
2.您妻子的年纪(周岁):
A.20-25 B.25-30 C.35-40 D.40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A.初中或以下B.高中、中专、职高、技校C.大专
D.本科E.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4.您妻子的文化程度是
A.初中或以下B.高中、中专、职高、技校C.大专
D.本科E.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5.您从事的工作是:
A.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教师
B.科研、医疗卫生、企业及公司职员
C.工程技术人员、军人、个体劳动者或自由职业者
D.服务、餐饮、娱乐
E.农民
F.其他____
6.您的月收入
A.3000元及以下B.3000-5000元C.5000-8000元
D.8000-10000元E.10000元及以上
7.您孩子的性别:A.男B.女
8.您孩子的年纪:A.3-4周岁B.4-5周岁C.5-6周岁
9.您孩子是否独生子女:A.是B.否
第二部分:单选题
*请将最符合您实际情况的答案写在题号前面
1.您认为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的作用:
A.很不重要B.不太重要C.一般D.较为重要E.非常重要
2.您同意“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吗?
A.同意B.比较同意C.不太同意D.不同意
3.您赞成“男性抚育孩子的能力比女性差”吗?
A.同意B.比较同意C.不太同意D.不同意
4.您认为最能描述父亲的一项:
A.赚钱是主要,管孩子的事与我关系不大
B.赚钱为主,必要时也要管管孩子
C.赚钱的同时积极辅助母亲管教孩子
D.应全身心投入到孩子教育中,赚钱与之相比不重要
5.您觉得自己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吗?
A.完全不同意B.基本同意C.比较同意D.很同意E.完全同意
6.如果有专门教父亲如何教育孩子的辅导班,您愿意参加吗?
A.很不愿意B.不大愿意C.一般D.比较愿意E.很愿意
第三部分:
*请将最符合您实际情况的答案写在题号前面
1.您的孩子目前主要由谁来照顾
A.父亲B.母亲C.父亲和母亲D.爷爷奶奶外公外婆E.其他
2.您平均每天跟孩子在一起玩耍、谈心、学习等活动的时间有多少?
A.1小时以内B.1-2小时C.2-3小时D.3小时以上
E.其他(如:长期不在家或其他特殊情况)
3.您认为影响您参与孩子教养自身的原因主要有
A.忙于工作,没时间和精力B.自身缺乏育儿方面的知识或经验
C.自身缺乏耐心或比较粗心D.自己比较懒散或贪玩、其他____
4.孩子的母亲会促进您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吗
A.经常B.偶尔C.很少D.从没
5.您的其他家人(如爷爷奶奶等)对您参与孩子教养持什么态度
A.强烈要求B.鼓励C.无所谓D.反对
父亲参与教养行为调查
这张表中列举了一系列您抚养孩子过程中的行为,这些问题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请您按同意程度来选择适合您的选项,从每一个题目后面的个数字(1—5中选择一个数字)打钩,其中数字越大代表父亲参与教养越多、教养行为的频率越高。这个数字分别表示:(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请将最符合您实际情况的答案写在题号前面
1.与孩子谈心聊天(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2.与孩子一起游戏(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3.节假日带孩子外出(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4.带孩子看医生、打预防针(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5.去幼儿园接送孩子(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6.参加家长会或亲子活动(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7.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8.承担孩子生活开销,满足孩子基本需要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9.为孩子提供好的居住环境和活动场所,如学区房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10.对孩子母亲给予关怀鼓励和情感支持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11.告诉孩子母亲是很重要的人(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12.为孩子营造和睦的家庭关系(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13.关注孩子的交友状况(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14.关注孩子参与的活动(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15.关注孩子看的动画片和书籍(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16.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17.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状况及时与老师交流(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18.和其他家庭成员沟通孩子的近期状况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19.监督孩子的安全(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20.与孩子共同制定规矩(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21.叮嘱孩子遵守家里和幼儿园的规矩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22.管教孩子的不良行为(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23.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24.督促并配合孩子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亲子游戏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25.当孩子做得好或者表现良好品质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26.当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时,能合理采取相应措施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27.冤枉误解孩子时,能主动向孩子道歉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28.当孩子心情不好或者面对失败时,安慰、鼓励孩子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29.对孩子说“爸爸爱你”来表达爱意(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30.用抚摸、拥抱和亲吻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31.阅读有关教育孩子的书籍(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32.参加有关育儿知识的培训或讲座(线上或线下)
(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33.与邻居、朋友交流育儿经验(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34.从与孩子的相处中获得感悟(1)从不(2)很少(3)偶尔(4)经常(5)总是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