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的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大批村民背井离乡到城镇谋求生存,由此衍生出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状况以及农村留守女童性教育存在的困境等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性安全教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大批村民背井离乡到城镇谋求生存,由此衍生出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状况以及农村留守女童性教育存在的困境等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性安全教育,以及家庭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监护不到位等原因,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成为其中一个突出问题。中国是一个谈性色变的国度,人们对性的普遍态度是回避,对儿童的性教育采取不参与不讨论的处理方式。农村留守女童性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单靠家庭、学校或社会某一方,而需要多方联动,这就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介入,联结多方力量来共同出力,以期解决农村留守女童性教育问题。然而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发展不够完善,存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岗位不足等现实问题。加之人们对于社会工作专业认可度低,以及人们对性教育的排斥等原因,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困难重重。本文将从社会工作角度对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工作介入存在的困境进行探析。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困境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的研究

  一、 绪论

  (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明显,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以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及更舒适的生活。造就了农村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其中,留守女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农村留守女童缺乏必要的性安全教育,其自我保护意识弱,加之监护措施不到位,留守女童更容易遭受性侵害。然而目前中国农村对于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却还较少被关注,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以解决留守女童的生理及心理安全问题,帮助留守女童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 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XX对妇女儿童问题日益重视,有不少学者和社会媒体加大对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的关注的同时探索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1. 对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原因的研究
  孟继苏在《论我国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保护问题及防范对策》中指出,对农村留守女童实施性侵害的主体复杂,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长期缺位,缺乏对留守女童的性安全教育及性安全监护措施。
  刘超祥在《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个案》一文中指出,由于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在祖辈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下,黔东南州的留守女童生活与教育相对男童来说处于劣势。较留守男童而言,留守女童相对得到更少的亲情关注,平时女童的安全问题也常常被忽略。
  2. 留守女童性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杜小艺在《我国留守女童人身安全防范的有效对策研究》中明确提出,应当设立责任监护人制度,确保学校、家庭能够将性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完整留守女童的家庭结构。
  曹红梅,徐晓阳在《同伴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中提出,把同伴教育运用到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安全教育中,利用朋辈群体的力量来填补留守儿童性教育的缺失。
  彭洪德,胥霁在《农村留守女童性教育和性安全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农村地区性安全教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学校要完善性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加强对监护人的性安全教育扫盲教育,以构建监护人、农村社区、学校和公安机关联动的防范机制。
  通过上述内容能够发现,我国已经有诸多学者开始研究留守女童的性侵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且得出了结论,但是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及如何介入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这一块却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以期对相关研究做出补充。

  二、 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概述

  (一) 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状况

  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大部分留守女童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顾,而老人因年老体弱等原因并不能有效的贯彻落实监护权,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人性教育观念比较薄弱,加之学校、社区对留守女童性安全知识教育和有效保护的缺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社会上留守女童性侵事件层出不穷。根据权威媒体报道,在不到一年时间内,重庆市的一个下级法院处理的留守女童案件以及性侵犯案件共计十四起,案件涉及到的人员共有十七名。在2005年河南省的一个县级检察院中处理的性侵犯案件高达六十二起,在这之中,被侵犯女性在5岁—1岁的共计有二十一起,在全部性侵犯案件中占据的比重高达34%。此外,通过湖北省地方法院不完全统计能够发现,从2006年至现在,地方法院处理的性侵犯案件共计四十七起,其中有九成以上的受害者源于农村家庭,并且多表现为年轻的对性侵犯了解较少的留守女童。这些数据折射出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调查显示,一些留守女童在被侵犯之后甚至还会怀孕,更堪忧的是,这些被侵犯的留守女童大多选择隐瞒此事,并未寻求学校、父母的帮助,原因在于大部分留守女童没有性安全防范的意识,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其二是家长担心女童被侵害的事情传扬出去会给家庭和女孩的名声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大部分家庭都是选择私了而没有诉诸法律。还有部分受害人因为性侵事件发生时年龄不大,认知不够清楚,在事件发生后较长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这个时候再要找罪犯已经是难上加难,往往使得罪犯逍遥法外,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不正之风。

  (二) 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困境

  1. 农村传统思想依然存在,对性教育问题存在误解和排斥
  中国社会从古代开始便对性极为忌讳,发展到现在虽然有所改观但是还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在性方面秉持的观念一直是禁欲,主张男女不得有身体接触,单纯将性作为生孩子的方式。我国传统社会对性较为压抑,对性持以否定态度,将性边缘化,在性的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的片面性。传统社会中,夫妻认为性的唯一作用就是生孩子,此外再无其他作用。
  在我国,人们对于性始终比较避讳,大部分教师以及家长在进行性教育时也很难为情。社会上性侵事件频频发生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在性安全教育方面的不完善。心理学领域的诸多学者都认为儿童性教育的启蒙老师是父母,可是我国过去几千年思想并不开放,在性教育方面家长并没有进行直接讲授,而是通过各种间接方式点到为止,还有一部分家长从未展开过性教育。在我国农村地区,父母的传统观念比较深,并不想向孩子传输性知识,大部分家长性观念落后,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性可耻,进而影响到孩子对性的认知。
  在研究阶段笔者也对孝感市的一些家庭进行了走访,发现儿童性教育普遍没有被家长重视。在这些受访家庭中有五成以上的家庭没有向孩子传授性知识,有四成左右的家庭会偶尔向孩子进行性教育,能够有针对性的展开性教育的家庭仅有一成不到。
  在此次研究中笔者还对一些家长进行了采访,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十分避讳向孩子谈起性话题,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更是无从谈起。诸多家长秉持的观点是:太早向孩子灌输性知识,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负面作用。
  2. 目前国内大环境缺少规范的儿童性教育体系
  西方大部分国家在很早就已经开始展开性教育工作,与之相比,我国的性教育发展缓慢,农村地区的小学以及中学均未设置性教育课程。甚至一些学校生理卫生课从来不上或者是跳过相关章节,让学生自己下去看书。学校管理人在开展性教育工作时总有诸多忧虑,第一大顾虑就是学生的父母对性教育课程的开展是否支持,再就是社会舆论的压力。
  针对留守女童学校应当承担保护以及教育的义务,农村地区留守女童频频出现性侵事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校在性教育方面的空缺,学校的教育观念过于陈旧。相关组织在2012年对所在地区的六所小学的留守儿童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这六所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设置性教育课程。在本课题研究阶段笔者也对农村地区的学校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都没有设置性教育课程,也没有针对女童开展专门的生理课程,性教育方面的书籍也几乎没有。大部分学校的生物老师兼任卫生课程,如果涉及到青春期的相关内容,老师会让学生自行阅读,并没有在课堂上展开专门讲解。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留守女童对于性的认知存在偏颇。这几年。在被媒体所公布的诸多性侵事件中,不乏犯罪对象是学生的男性教师的,这充分体现了学校监管不到位,管理存在问题,学生自我防卫能力弱等。针对男性教师学校没有展开有效监督,对于女童性侵学校也未制定有效的防范方案,社会人员在进出校园时没有任何限制,学校防卫水平较低。
  3. 儿童性教育图书等资源匮乏
  学龄前儿童接收性教育知识主要通过幼儿园以及家庭两个渠道。立足于家庭的立场,大部分家庭并未针对性教育展开深层面讨论,为孩子买性教育书籍的也只有一小部分的家庭。幼儿园也没有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仅仅在健康领域中教师会稍稍讲述性知识。因此,学龄前儿童能够接触的性教育知识少之又少,大部分学龄前儿童在学校发的健康绘本中才能了解到一些性知识,但是了解的并不多。此外,社会上性教育方面的书籍也少之又少,家长在为孩子挑选书籍时可供选择的性教育书籍不多,特别是针对幼儿的性教育书籍,以上种种都还需要不断完善。

  三、 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一) 留守儿童性安全问题频发,使得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俞渐受到重视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外出打工者规模也在逐渐增大,导致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随之而生的是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心理与健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为性教育匮乏,留守女童在此方面往往缺乏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因此经常发生被侵犯等恶性案件。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女性是我国的性侵事件中主要的受害对象。全国妇联曾发布过一份数据,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人数高达六千万,在农村所有儿童中占据的比重更是将近38%,在全国儿童中占据的比重将近22%。此外,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也展开了统计工作:2009年到2012年这几年里媒体报道过的性侵事件高达五百起,在2013年1月到6月这半年中我国媒体报道的性侵事件高达一百起。通过这些数据不难发现我国农村地区的女童性侵事件随着时间的增长也在不断增多,原因在于这些留守女童缺乏有效监护,对于性知识了解不多。
  在农村,农民的安全观念与社会发展脱节,还停留在传统的安全观上,很多人都没有明确的安全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关注安全问题,更不用说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性侵事件发生后,如果女童心理层面的耻辱感以及愤怒感未有效解决,这一事件就会影响女童的健康成长,甚至会使得女童心理扭曲。农村地区性观念比较落后,大部分人还有“处女”情节,性侵事件的出现会给女童今后的婚姻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女童也被贴上性侵的标签,会被所处的环境驱逐,进而生活在社会边缘。
  因此,研究并解决好农村地区存在的留守女童性安全问题,除了会影响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外,还会农村地区的稳定产生着重要作用。

  (二) 国内开始出现儿童性教育的呼声,为社会工作者能够介入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提供思想基础

  xxxx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儿童与健康部分第十3三条是要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儿童性教育这–重大问题是每个家庭无法避免也不能忽视的,是每位家长都需要学习和承担的重要内容和责任。
  通过若干年的研究,国外学术界在儿童性教育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学术界普遍认为儿童应当自小学阶段就学习性知识。在荷兰,学校的性知识和其他知识一样重要,甚至荷兰国家的儿童还会与父母在餐桌上就性知识展开讨论。一些国家,例如X、日本、澳大利亚等已经在儿童的幼儿时期就开始传授性知识。相比国外对儿童性教育的重视和采取的实质性举措,因内的儿童性教育就显得比较逊色。但随着儿童性侵害案件数量的增加,国内关于开展儿童性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关于儿童性教育及社工介入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社工介入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三) 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势头良好,涌现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各方面的政策法规在不断完善,专业人才技能在不断增强,社会实践活动也在不断开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理念在推广,新的方式也在改变,社会更加需要社会工作这一专业人才的服务。
  XX意识到这一点,xxxx、xxxx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xxxxxxx多次作出指示,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社会工作决策部署精神,扎实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社会工作岗位不断增多,更是培养了一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提供了可能。

  四、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的困难

  (一) 国内社会工作发展尚在起步阶段,社会工作体制不完善

  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兴起仅20年,就总体状况而言,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及认可度偏低,农村由于发展及理念的落后性,社会工作的认可度可能更低,所以在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中引入社会工作体系存在不少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工作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大
  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状况可以发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尽管我国学术界有社会工作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与我国实际国情联系在一起的少之又少,关于开展和如何开展儿童性安全教育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不仅如此,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几乎被XX部门承包,社会工作服务得不到发展,甚至有些地区还没有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在政策支持方面,内地和沿海、发达城市和落后农村之间社会工作专业的差距也不小,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等较为落后,社会工作的发展甚至处于空白状态,这无疑为社会工作的介入增加了极大的阻力。
  2. 中国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中国各大高校已经纷纷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及院系,以期培养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然而由于专业认可度低以及就业困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工作专业从业率非常低。社会工作虽然在我国已然成为一种职业,同时也确立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水平评价机制,但是目前社会上提供的社会工作的岗位非常有限,尤其是农村地区基本没有社会工作这一岗位,这就导致农村无法很好的引入社会工作人才,同时也挡住了热心人士想要服务农村的积极性,为社会工作人才引入农村为留守女童提供服务增加了更多难度。
  3. 社会工作者及非社会工作从业者的培训条件不足
  社会工作教育应当依托于高质量的师资、完善的设备资源以及科学的课程体系等。但是现如今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并不完善,社会上高水平的社会工作组织并不多,社会工作教育还没和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相结合,价值社会工作者人员十分稀少,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准确认识到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由各地热血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具有服务性、灵活性和奉献精神,是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缺乏的一个有利补充,,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内地的NGO(非XX组织)极其缺乏。加之对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实施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导致即使是目前存在的志愿者组织,由于缺失服务技巧等专业性方面的培训,能力也十分有限,不能很好的开展留守女童的性教育工作。
  4.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不健全
  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较晚,社区工作本土化进程进展较慢,尽管各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但是与国外相比,专业化程度不高。国内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培训表现为“一手抓”,没有分流到学校社工、医务社工、社区工作、儿童社会工作等方面。深入分析社会工作不难发现社会工作岗位尚不健全,欠发达地区甚至根本没有建立社会工作这一工作岗位,遑论建立社会工作的薪酬体系和培训体系,让社会工作者能够扎根基层,为更多的人群服务。
  5. 功能没有实质性发挥,社会影响力不足
  社会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及时解决问题并为社会提供所需资源,社会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得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可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还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还未在实践中加以践行。我国的社会工作组织专业技能不高,无法提供专业服务。社工组织多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我国农村地区以及经济不发达的城市还没有开始发展社会工作服务。这就导致社会工作介入服务有心无力,后劲不足。

  (二) 农村地区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低

  1. 社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认可度不高,人们对社会工作专业了解较少
  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人们对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知之甚微,农村地区更是不知道社会工作一词的存在,社会工作缺乏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这就容易导致村民们对社会工作者的不认可,不支持,拒绝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帮助,甚至给予排斥,为社会工作的推进增加阻力。
  2. 村民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性相关问题采取回避、拒绝的态度,谈性色变
  中国人在性教育方面是落后且愚昧的,大部分家庭从来不会对孩子展开性教育,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懂,因为父母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学校更加不会把性教育列入课程中,甚至对性采取压制的态度,性话题被列入禁忌话题,是不能被提起和谈论的,否则就是坏孩子,一定会受到舆论的压力和同学们的排斥。这就无疑是为性贴上了丑陋和肮脏的标签,如果某个家庭的女孩遭受到性侵犯,他们的家长大多数会选择私了而不会诉诸法律,因为一旦此事传扬开去,这个女孩会受到大家的排斥,认为她不纯洁、是坏女孩,对孩子的名声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反而很少有人会去谴责侵害者。学校对于学生遭受到性侵犯事件更是采取讳莫如深和回避的态度,因为在性保守的中国,一旦某个学校出现女学生遭受性侵犯事件,这个学校将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多重攻击,在这种舆论的谴责之下,学校为了避免出现“性丑闻”,对学校出现的性侵犯案件采取压制的态度,规定性为禁忌话题,同时让年轻一代对性产生偏激理解,认为性是肮脏和恶心的,和别人谈论性是一种罪恶。这样的思想无疑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产生极大的阻力。
  然而,性安全教育是农村留守女童成长的重要方面,应该成为学校、家庭关注的重点,性安全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帮助留守女童有效防范性侵害,使农村留守女童身心健康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工作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社工可以为留守女童提供专业的性保护知识,帮助留守女童健康成长。由于社会工作专业认可度低加之人民群众并没有普遍认可性教育,社会组织开展性教育工作还面临诸多阻力。社会工作者也应该充分借助于现有资源,为留守女童的成长创建良好环境,动员农村地区关注留守女童的生活环境,为留守女童的健康成长出一份力。

  五、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的途径

  留守女童如果遭到性侵害将带给她们今后整个人生带来消极影响,甚至会对女童的性格养成产生不利作用。现如今女童的性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农村地区留守女童的性教育问题急需予以重视,而社会工作者就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 介入留守女童监护人,对其进行性安全教育扫盲,取得监护人的支持

  目前儿童家庭性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有些父母依然没有认识到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在儿童性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时间上不得要领,大多数父母希望将儿童性教育的重任交给学校;社会上也没有做儿童家庭性教育咨询和辅导的机构。对家庭而言,进行儿童性教育的阻碍源于家庭内部和外部环境。从家庭来看,家庭缺乏教育资源和支持网络。表现在父母本身没有受到过正面的性教育,自己一知半解,不具备性教育的知识储备;市场上也没有合适的儿童性教育的书籍供家庭选择,因此家庭在儿童性教育方面能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很小。从外部环境来看,传统的文化理念和道德认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性是神秘的,公开谈论是不道德的,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自我通晓了,不需要别人教导。而儿童只要吃饱穿暖、学业良好就行,这种观念导致人们耻于谈性,给儿童进行性教育难上加难。在大众都人为忽略性教育的氛围下,针对儿童性教育的培训机构也无法萌芽,书籍也难以畅销,形成恶性循环,儿童家庭性教育困难重重。
  就儿童家庭性教育而言,家庭存在的待解决问题有:家庭成员本身的教育认知、能力和方式的问题。社工可以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取得联系,通过链接社区资源,开展关于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性教育的专题讲座,以提升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性安全教育意识。
  社工通过与女童监护人进行访谈等,使家长明白女童生活的主要环境就是家庭,家庭需要承担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父母如果外出工作,则需要通过发短信或者打电话的形式和女孩交流,了解女孩的生活环境,让女童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母亲应当在女童幼年阶段展开性教育,让女童了解到男女生理上的不同;在女童青春阶段,母亲需要应当将这一阶段女童的生理变化进行普及,并将性知识普及给女童,让女童有性保护意识;女童成年阶段,母亲需要将性道德的相关内容告知给女童,让女童明确自身责任。女孩的母亲可以借助于洗澡的时机,向女孩讲述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并明确告诉女孩有些身体位置男性不可以摸;母亲也需要及时感知女孩在身体以及情绪方面的变化,引导女孩健康成长。若女孩遇到性侵行为,应当将此事告诉父母,从父母处获得庇护,并保留强奸(如内衣)的证据。在工作过程中,母亲也需要委托女性长辈向女孩讲述性安全知识,及时掌握女孩身体发生的改变,向女孩普及性方面的知识。
  孩子从出生起遇到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生活中和儿童相处最多的就是父母,在性领域,父母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者过来人的角色,这充分说明了孩子最开始对于性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父母。一部分家长秉持的观点是和女孩当面讲性知识太过尴尬,因此有些家长会对此方面有意回避或者借助于其他间接途径进行传授。需要清楚的是适当的性知识能够帮助女童健康成长,不管怎样孩子终归需要了解性知识。父母需要及时将心理负担抛除,针对女童传授必要的性安全知识,让女童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孩子将父母当做最信任的人,父母只需要利用合适的方法就能够将必要的性知识传授给孩子。

  (二) 介入农村地区学校,链接资源,争取学校开设合理有效的性安全教育课堂

  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对于留守儿童的监护长期缺位,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对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教育应当将学校教育置于首要地位,将家庭教育置于辅助地位。瑞士学者荣格的观点是:青少年性格养成过程中学校教育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青少年接触的第一个大环境就是学校,在系统教育中学校教育产生着深远影响。
  就女童性虐待预防而言,学校性教育极为重要,性教育方面的教师需要接受过专业培训,在性教育方面具备一定实力。社工也可以和学校商量获得其批准,以学校的名义为学校教师开展关于进行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重要性的专题讲座,争取让教师主动明白并参与到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中来。同时,通过链接资源,争取学校开设性安全教育课程,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结合学生的特征,组织能够吸引学生的性教育活动,还可以借助于动画、漫画以及游戏的方式展开性教育工作。充分意识到同辈之间互助的重要效果,借助于小组的模式开展活动,女童在小组中展开角色扮演,通过这种活动了解到性知识,还需要鼓励女童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其他伙伴,彼此之间互相帮助。针对学生的特征学校还能够编订性教育手册,教导学生在遇到性侵时应当怎样做。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当提升管理强度,针对男性入职教师进行审查,审查男性教师是否有过犯罪行为,如果存在犯罪行为则不予聘用,如果在入职之后发生性侵活动,则立即革职。非上课时间学校男性教师不可以和女学生单独见面,针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会议进行录音,提升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将留守儿童当做安全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社会人员不可以随意进出校园,女生宿舍中应当有防盗设备,夜里需要有女性生活老师在宿舍,使得女童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要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问题,学校是必不可少的力量。社工也需要让学校意识到性教育在女童今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充分意识到在性教育工作中学校的重要地位,针对留守女童及时开展科学有效的性教育工作,针对性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完善相关设备资源,在常规教学计划中把性安全教育当做主要内容之一,提升女童的性安全观念。

  (三) 介入农村留守女童,通过开展活动,直接对留守女童开展性安全教育

  社工以第三者的身份,秉承价值中立的态度,通过个案、小组、活动咨询等方式开展学生性教育服务工作。在介入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工作中,社工存在明显的优势,社工对女童的生活较为了解,能够较容易和女童建立友好关系,能够和女童针对性安全进行有效交流。在女童性安全知识的了解方面,社工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和学校性安全教育相互补充。
  从个案的角度对女童性安全进行介入时,需要将家庭以及学校双方的责任明确清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帮助女童了解性安全知识。
  在农村社区留守的多为儿童、老人以及妇女,这些留守人员需要互相帮助,留守妇女需要为女童提供性安全教育,对女童的生理变化进行关注,针对青春期的女童提供相应的帮助,为女童的成长发挥一定的监护责任,如果留守女童的临时监护人外出,女童一人在家,农村社区妇女也需要起到监护作用。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社区党员以及高校学生应当在女童安全保护工作中发挥主要力量,借助社区的已有资源,在女童放学后高校学生以及党员可以为女童辅导作业,组织符合女童特征的社区活动,弥补女童的性教育空缺,确保女童能够掌握性安全方面的知识。社区内的妇联组织也需要发挥自身职能,为女童提供阅读书籍,以性教育为主题组织相关活动,和家庭共同展开性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社区安全治理工作也不容忽视,组织相关人员在社区内进行巡查。特别是社区内比较偏僻的地方,应当定期展开清理工作。针对社区内的矫正人员应当提升监管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在社区内开展法制宣传,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对心存犯罪想法的人进行警醒,塑造一个安全的社区环境。
  另一方面,XX相关部门需要鼓励社会组织为留守女童提供相应的服务,尤其是青少年社会组织,生命安全教育,提高意识和女童性侵害防治能力;针对女童的发展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对留守女童的成长进行追踪;对于家庭环境存在问题的,需要有关组织进行调解,确保女童能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开展诸多活动,鼓励留守女童参与到活动中。社会组织也需要充分发挥职能,在社区以及学校中宣传女童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女童保护观念,学校、社区以及家庭一同协作为女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 聚焦XX,呼吁XX加强对农村留守女童的保护

  女童性侵犯行为的有效遏制还需要相关XX部门的鼎力支持,社工能够呼吁相关XX部门加大对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支持力度的倾斜,XX需要确保《保护未成年人法》的相关条款可以得到全面落实,家庭教育也需要重视性教育内容,XX福利部门也需要发挥相应的监护职能,确保女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健全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在农村地区加强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针对性侵犯罪者有关部门给予严惩,借助于诸多宣传渠道,例如网络、电视、广播等,向农村地区的女童宣传性安全的重要意义。XX还需要加大对于农村地区性侵案件的关注度,确保每一起性侵案件都可以得到公正处理,从法律的高度规避性侵事件的发生。
  结语
  在中国农村地区,女童性侵行为并不鲜见,社会上对于儿童性安全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留守女童性侵害事件背后原因的探索,发现农村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均存在着性教育空白,家庭无法落实女童的监护权,社区工作水平较弱,地区XX缺乏性安全教育方面的政策,因此我们认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是必要的,性侵害严重伤害了女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影响了女童的健康成长。如果出现性侵行为,社会工作需要对女童给予帮助,从心理层面给予指导,确保女童能够从阴影中走出来。需要强调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单纯地依靠社工、家庭、学校、或者是社区社会来完成,而是应该依靠社会各界形成的联合力量来实现,社会工作者在链接各方资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家庭、学校、社区、XX和国家都共同行动起来,才能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安全的大环境,守护留守儿童安全成长。然而,由于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工作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社会工作专业认可度低,加之人们对性问题的排斥等原因,导致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女童性教育问题的介入存在相当大的阻力。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女童性教育,针对女童健康成长提供较为安全的环境,确保女童性安全得到保障,有效避免性侵事件出现,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致谢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我感谢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研究过程中,陈桂枝老师从课题最开始的定题到后来的修改都给予了很大帮助,指导我进行论文的撰写,也从专业角度发表意见。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对于工作认真的态度也深深感染着我,让我对今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有了新的认知。本篇论文的完成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也感谢学习阶段所有老师给予的专业知识教导,如果没有这几年累积下来的专业知识,这篇论文也不会这么容易完成。在论文撰写阶段,我恳请所有的老师改正我的论文,以便我能及时改进论文的缺点。
  参考文献
  [1]陆士帧等编著.儿童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刘梦主编.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4]刘超祥.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个案.贵州民族学院科研处,2008
  [5]杜小艺.我国留守女童人身安全防范的有效对策研究.西华师范大学,2015
  [6]曹红梅;徐晓阳.同伴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现代科学教育》,2013(4):38-41
  [7]彭洪德;胥霁.农村留守女童性教育和性安全问题研究.《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2(5):1-3
  [8]龙玲.农村留守女童性侵害的预防.社会研究,2013
  [9]何晓莉.女童反性侵教育的小组工作介入探索.云南大学,2015
  [10]张紫娟.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儿童性安全问题研究.西北大学,2015
  [11]刘红梅.农村留守女童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9
  [12]何红燕.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的研究.贵州大学,2016
  [13]孟继苏.论我国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保护问题及防范对策.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4.8(4)
  [14]邵昌玉;门从国.小学性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思考——以成都市三个地区抽样调查为例.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2010.8.11
  [15]伍慧玲.关注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问题.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4(27)
  [16]杜雪梅.关注留守女童性侵害问题.河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
  [17]蒋平.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与性教育问题.当代青年研究,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6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10月12日
Next 2019年10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