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在高警示药品方面本科护生的识别能力及培训需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任意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广州某学院122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临床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调查问卷2个部分组成。结果 12道正确医嘱判断题中有80.3%的本科护生的能正确判断其中6道题,正确率最高的是浓氯化钠注射液判断题为88.5%,正确率最低的是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判断题为9.8%。不同年龄、生源地、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和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的本科护生的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3%的本科护生能够正确判断24道错误医嘱中的8道。学生时期生产实习、护理三基知识、案例学习分别为最佳的培训时间、内容及形式。结论 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不足,不同年龄、生源地、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和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本科护生的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存在差别,应给予相关性培训。
[关键词]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识别能力
1前言
电子医嘱是指医生在工作站的电子病历系统开具医嘱后,护士站终端显示的一种医嘱形式[1-2]。但由于医嘱本身的复杂性[3],其平均错误率仍有1.5%~2.6%[4]。据调查[5],我国用药不当比例为12%~32%,造成患者伤残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调查结果显示[6-7],95%的伤害发生是由高警示药品的使用过失导致的。临床上医护人员常因不规范医嘱而产生矛盾,导致医护之间关系不和谐,甚至需要承担法律责任[8]。本科护生作为临床护士的储备力量,培养其正确使用高警示药品对用药安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9]。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现状,以期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提高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提供理论凭据。
2对象与方法
2.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以广州某学院2016级的122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月-2月开始调查。年龄20~24(21.85±0.924)岁。纳入标准:广州某学院2016级本科护生;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问卷部分不作答;问卷答案呈明显规律性。
2.2.1研究工具
2.2.2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包括年龄、性别、学历、生源地、临床实习月数、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和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
2.2.3临床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调查问卷
采用我国学者江颖等所制定的调查问卷[10]。问卷包括一般资料、12道高警示药品医嘱判断题、3道培训需要题。调查者在不影响问卷信效度的情况下,适当修改该问卷的一般资料调查,并对高警示药品医嘱12个道判断题赋值,每个正确答案1分,错误答案0分,总分为36分,以便应用于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的调查分析。
2.3.1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
2020年1月-2月,调查者首先取得院校与论文指导老师的同意与支持,分发问卷的对象是广州某学院2016级本科护生。调查前向研究对象充分说明情况并承诺保密,取得知情同意,问卷按时回收。共分发问卷130份,回收12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5%。剔除无效问卷,获得122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3%。
2.4.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的使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若多组数据存在一组为方差不齐和(或)非正态,便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若多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便使用Bonferroni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1本科护生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本科护生的一般资料(N=122)
一般情况 | 分组 | 例数(n) | 构成比(%) |
年龄 | 20 | 8 | 6.6 |
21 | 30 | 24.6 | |
22 | 64 | 52.5 | |
23 | 12 | 9.8 | |
24 | 8 | 6.6 | |
性别 | 男 | 14 | 11.5 |
女 | 108 | 88.5 | |
学历 | 本科 | 122 | 100 |
生源地 | 城市 | 20 | 16.4 |
农村 | 102 | 83.6 |
续表 1
一般情况 | 分组 | 例数(n) | 构成比(%) |
临床实习月数 | 5 | 6 | 4.9 |
6 | 46 | 37.7 | |
7 | 62 | 50.8 | |
8 | 8 | 6.6 | |
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 | 个人兴趣 | 22 | 18.0 |
他人建议 | 12 | 9.8 | |
好找工作 | 72 | 59.0 | |
调剂 | 16 | 13.1 | |
对护理专业的态度 | 不喜欢 | 2 | 1.6 |
一般 | 78 | 63.9 | |
喜欢 | 42 | 34.4 | |
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 | 是 | 114 | 93.4 |
不确定 | 8 | 6.6 |
3.1.2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情况
浓氯化钠注射液判断题有88.5%的本科护生能正确判断。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注射用硝普钠、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和10%氯化钾注射液判断题有80%以上的本科护生能正确判断。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判断题的正确率较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判断题的正确率仅有9.8%。(见表2)
表2 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情况
条目 | 平均正确率(%) |
浓氯化钠注射液测试题 | 88.5 |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测试题 | 86.9 |
注射用硝普钠测试题 | 86.9 |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测试题 | 85.2 |
胰岛素注射液测试题 | 83.6 |
续表 2 | |
条目 | 平均正确率(%) |
10%氯化钾注射液测试题 | 80.3 |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测试题 | 75.4 |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测试题 | 75.4 |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测试题 | 67.2 |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测试题 | 34.4 |
地西泮注射液测试题 | 29.5 |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测试题 | 9.8 |
3.1.3年龄与识别能力
分组变量为本科护生的年龄,因变量为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使用秩和检验。调查显示,各年龄组之间本科护生正确医嘱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Bonferroni结果显示:21岁组和23岁组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均低于24岁组者,其他各组无差别。(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比较
指标 | 分组 | 平均得分 | P值 | Bonferroni两两比较的结果 |
年龄(岁) | 20 | 22.75 | 21岁组和24岁组本科护生以及23岁组和24岁组本科护生的两两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 |
21 | 20.80 | |||
22 | 23.06 | 0.001 | ||
23 | 21.50 | |||
24 | 27.00 |
3.2.1性别与识别能力
分组变量为本科护生的性别,因变量为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使用秩和检验。调查显示,男性组与女性组本科护生之间正确医嘱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比较
指标 | 分组 | 平均得分 | P值 | Bonferroni两两比较的结果 |
性别 | 男 | 19.71 | 0.065 | |
女 | 23.06 |
3.2.2生源地与识别能力
分组变量为本科护生的生源地,因变量为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使用秩和检验。调查显示,城市组与农村组本科护生之间正确医嘱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不同生源地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比较
指标 | 分组 | 平均得分 | P值 | Bonferroni两两比较的结果 |
生源地 | 城市 | 19.80 | 0.002 | |
农村 | 23.24 |
3.2.3临床实习月数与识别能力
本科护生的临床实习月数,因变量为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使用秩和检验。调查显示,各临床实习月数组之间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6)
表6 不同临床实习月数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比较
指标 | 分组 | 平均得分 | P值 | Bonferroni两两比较的结果 |
临床实习月数 | 5 | 21.00 | ||
6 | 23.04 | 0.066 | ||
7 | 22.87 | |||
8 | 20.25 |
3.3.1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与识别能力
分组变量为本科护生的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因变量为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使用秩和检验。调查显示,各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组之间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Bonferroni结果显示:个人兴趣组本科生正确医嘱得分低于调剂组者,其他各组无差别。(见表7)
表7 不同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护理本科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比较
指标 | 分组 | 平均得分 | P值 | Bonferroni两两比较的结果 |
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 | 个人兴趣 | 21.00 | 个人兴趣组和调剂组本科护生的两两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 |
他人建议 | 22.50 | 0.028 | ||
好找工作 | 22.64 | |||
调剂 | 25.25 |
3.3.2对护理专业的态度与识别能力
分组变量为本科护生的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因变量为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使用秩和检验。调查显示,各对护理专业的态度组之间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Bonferroni结果显示:不喜欢组本科护生的识别正确医嘱得分低于一般组和喜欢组者,其他各组无差别。(见表8)
表8 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比较
指标 | 分组 | 平均得分 | P值 | Bonferroni两两比较的结果 |
对护理专业的态度 | 不喜欢 | 12.00 | 不喜欢组和一般组本科护生以及不喜欢组和喜欢组本科护生的两两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 |
一般 | 22.41 | 0.018 | ||
喜欢 | 23.67 |
3.3.3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与识别能力
分组变量为本科护生的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因变量为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使用秩和检验。调查显示,不确定是否从事护理相关职业组与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组本科护生之间的正确医嘱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9)
表9 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比较
指标 | 分组 | 平均得分 | P值 | Bonferroni两两比较的结果 |
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 | 是 | 23.05 | 0.001 | |
不确定 | 17.25 |
3.4.1本科护生与错误医嘱判断能力
问卷中含有24道错误医嘱,能正确判断其中8道的有80%的本科护生。能正确判断10%氯化钾注射液用药途径错误的有63.9%的本科护生,无本科护生能正确判断出了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的剂量错误和浓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物错误。(见图 1)
3.4.2本科护生与选择培训时间
50%以上的本科护生认为学生时期理论课、学生时期生产实习、岗前培训、工作第一年内和工作一年后不定期培训是提高医嘱识别能力的最佳培训时间。81.1%的本科护生认为学生时期生产实习培训时间最佳,其次72.1%的本科护生认为岗前培训相关知识培训时间最佳。(见图 2)
3.4.3本科护生与选择培训形式
50%以上的本科护生认为理论讲授、案例学习、情景教学、实践操作和教学查房是提高医嘱识别能力的最佳培训形式。95.9%的本科护生认为案例学习培训形式最佳,其次93.4%的本科护生认为情景教学培训形式最佳。(见图 3)
3.5.1本科护生与选择培训内容
50%以上的本科护生认为医嘱处理相关知识、护理三基知识、专科知识和药理知识是提高医嘱识别能力的最佳培训内容。95.1%的本科护生认为护理三基知识培训内容最佳,其次92.6%的本科护生认为药理知识培训内容最佳。(见图 4)
4讨论
4.1.1本科护生在高警示药品方面总体识别情况
本科护生通过对问卷中12种高警示药品的使用进行判断,结果显示出本科护生的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不足。只有6种高警示药品的正确医嘱80%以上的本科护生能正确识别。19.7%本科护生不能正确使用10%氯化钾注射液,可能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11]。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判断题的正确率较低。总的来说,本科护生在高警示药品方面的识别情况有待改善。
4.1.2不同年龄与识别能力的调查分析
21岁组和23岁组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均低于24岁组者。研究表明[12],年龄大的护生,对自我的认识更清晰,定位更准确,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可能性更大,具备更高自我效能、希望和韧性,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更高。提示护理教育和管理者对于年龄小的护生,应积极帮助其认识自我,明确自身的定位,引导其树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和寻找人生发展方向,对未来抱有足够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奋斗。
4.1.3不同生源地与识别能力的调查分析
城市组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低于农村组者。研究表明[13],农村护生共情能力比城市者好,更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处境。因此,农村护生对执行错误医嘱后的危害理解可能会更深,与其较早学会自立、互助和体谅他人的能力有关。
4.2.1不同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与识别能力调查分析
个人兴趣组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低于调剂组者。研究表明[14],临床实习中患者积极肯定的评价和发自内心的感谢,对调剂组护生职业身份的认同具有正性推动作用,更能促进其认真地学习和积极主动地工作。
4.2.2对护理专业的不同态度与识别能力调查分析
不喜欢组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低于一般组和喜欢组者。研究表明[15],喜欢护理专业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护生更容易知觉和调节情绪,在大学期间的情绪状态总体是积极向上的,对于护理专业有认同感,对生活也有相对明确的追求,有助于指导自身行为、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的动力。而对于不喜欢本专业的护生,在校期间可能无明确的生活目标,自觉前途渺茫,易形成沮丧、颓废等不良的情感体验,有碍于情绪智力的发展。
4.2.3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与识别能力调查分析
不确定是否从事护理相关职业组本科护生的正确医嘱得分低于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组者。研究表明[16],毕业后打算从事护理相关职业的护生自我效能感高,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应用学习策略,有效地监控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
4.3.1本科护生的高警示药品掌握程度调查分析
大部分本科护生对12种高警示药品中的正确医嘱大多数都能正确识别,却对错误医嘱的错误原因正确识别率较低。只有63.9%的本科护生能正确识别10%氯化钾注射液用药途径错误,其快速静脉推注会导致患者死亡[17]。无本科护生能正确识别首次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抢救休克患者低于最基本的起始剂量且缓慢静脉滴注并不能达到抢救的企图[18]。也无本科护生能正确判断出浓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物错误。因此,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掌握程度较低,体现在其对错误医嘱的错误原因识别能力不足,可能在极个别情况下不能正确使用高警示药品[19]。
4.3.2本科护生与培训需要
对高警示药品的使用不当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20]。本科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应随着药物的发展不断更新相关药物知识,如此才能保证用药安全[21]。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生最支持的培训时间是学生时期理论课、学生时期生产实习、岗前培训、工作第一年内和工作一年后不定期培训,应在此期间有计划地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学习、情景教学、实践操作和教学查房等形式给予本科护生医嘱处理相关知识、护理三基知识、专科知识和药理知识的相关培训。更重要的是培训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本科护生在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有助于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保障患者安全[22]。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广州某学院2016级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的调查分析,显示本科护生的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部分本科护生存在不能正确识别高警示药品的正确医嘱和错误医嘱的错误原因的现象。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给予本科护生规范性的、相关性的培训,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此外,本研究仅以广州某学院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有限,建议应扩大地域、样本量以及改进抽样方法,从而深化对本科护生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 陈建萍,施欢欢,许肖萍, 等.急诊监护室电子医嘱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8,17(2):83-84.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8.02.030.
- 冯梅,张焱林,吴颖, 等.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电子医嘱实施对临床不和谐医护关系原因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0):778-781.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7.10.015.
- Cho I, Park H, Choi YJ, Hwang MH, Bates DW.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medication errors in an ICU with a 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 system.PLoS One. 2014 Dec 19;9(12):e114243. doi: 10.1371/journal.pone.0114243. eCollection 2014.
- Magrabi F, Li SY, Day RO, Coiera E. Errors and electronic prescribing :a controlled laboratory study to examine task complexity and interruption effects[J].J Am Med Inform Assoc. 2010 Sep-Oct;17(5):575-83. doi: 10.1136/jamia.2009.001719.
- 魏丽君,张振路,史瑞芬,等.广东省不同等级医院用药错误及管理现状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6, 31(10):5-8.
- Rashidee A, Hart J, Chen J, et al. High-alert medications: error prevalence and severity[EB/OL].[2013-12-6].
- PaparellaS.Highalertmedication:Noroomforerrors[J].JEmergNurs,2003,30(4):348-350.
- 王莹,沈燕.血液科实施电子医嘱后护理风险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8):16-19. DOI:10.3870/hlxzz.2013.18.016.
- 姜玲.关注用药错误 保障患者安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9,21(5):323-325. DOI: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9.05.003.
- 江颖,肖明朝,赵庆华,张燕.基于德尔菲法构建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调查问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2):29-32.
- 胡秀梅,谈德斐,贝世芳,武谦虎.基于JCI标准的门急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模式探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7,25(02):171-174.
- 周香德,蒋运兰,蒋川,曾洋洋,徐丹凤,李颖馨,易银萍.实习期护生心理资本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9):1429-1432.
- 龙霖,胡定伟,刘金兰,李泉清,何开莲,赵芹.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心理年龄的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1-3.
- 郑云慧.平行病历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1):1693-1696.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9.11.019.
- 强春玲,胡婉莉,潘政雯, 等.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1):1969-1973. DOI:10.16821/j.cnki.hsjx.2018.21.012.
- 焦艳会,宋梅.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13):2110-2114.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18.13.030.
- 单文雅,姜赛平,刘芳, 等.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浓氯化钾注射液用药错误防范策略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9,21(5):334-338. DOI: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9.05.005.
- 娄建石,杨宝峰主编.药理学[M]. 第 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
- 江颖. 重庆市三甲医院临床护士高警示药品医嘱识别能力的调查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7.
- High-alert medications and patient safe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2001,13(4):339.
- 毛春,孔令瑜,马红梅, 等.折叠式用药速查表对护生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5):144-146.
- 刘芳,张晓乐,朱珠.加强高警示药品用药错误防范策略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8,20(5):321-323. DOI:10.3760/cma.j.issn.1008-5734.2018.05.001.
致 谢
时光荏苒,大学四年的学习即将结束。四年的求学路,得到了老师、同学、家人和朋友在学习及生活上关心与支持。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和祝福大家!
本文得以顺利完成,非常感谢我的同学们积极参与论文数据的采集和论文指导老师范梅霞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十分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感谢家人及朋友们大学四年来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