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饲养宠物是现有的一种大众娱乐生活,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饲养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新生活方式”的选择,但随之而来的,遗弃宠物的现象也开始明显增加。不负责任的主人将饲养的宠物丢弃,导致流浪动物的增多,这一现象就助长了利欲熏心的人非法卖狗杀狗,利用人的口腹之欲赚取利益。
目前沈阳流浪动物救助站的运营每况愈下,救助站里驻留了将近400条犬只,没有资金支持和XX补贴,物资较为缺乏,尤其是食物的供给,为避免救助站倒闭,完善流浪动物救助站的基础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完善救助站救助体系,建设完备的救助站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加强流浪动物救助宣传对保护流浪动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策划案从保护流浪动物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三大方面进行策划,第一方面完善沈阳流浪动物救助站的救助体系,整合优化资源,主要为人力物力财力三部分;合理规划场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工作体系;设计救助流程。第二方面通过线上微信微博以及短视频平台提高曝光度,线下走进民生,加快收养领养流浪动物信息的传播。第三方面引入第三方,向XX机关相关部门投递求助信,XX发言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从根本源头上解决流浪动物的安全问题和存在的隐患。
关键词:流浪动物; 救助站体系; 救助流程; 信息传播
引言
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多,饲养宠物不仅成为了娱乐生活多样化的产物,更加填补了快餐时代人们空虚的精神世界。由于人们生活变动具有不确定性,宠物因为不慎走失、资金短缺、搬家移民等原因变成了流浪动物,加之绝育理念没有推广,导致曾作为宠物的流浪动物大量繁殖。本项目的研究源于我本人在近的一年的时间里与流浪动物救助站从事的工作人员有着紧密的接触,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工作以及流浪动物的状况。
保护流浪动物始终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每个国家都会在考虑国家和城市发展的情况,根据现行的国策,采取一定的补助措施。西方国家在20世纪时就已经面对了流浪动物泛滥影响城市发展的问题,反观中国的研究是在21世纪初,总计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仅30余篇。目前从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可以看出大致流浪动物的研究归为救助流浪动物、流浪动物病理研究、流浪动物相关法律法规三大类。本研究将从救助流浪动物这一方向展开调查和策划。
1 项目研究介绍
1.1 项目研究背景
沈阳作为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生活水平要高于周边的其他地区和城市,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人们的娱乐生活渐显多样化。一部分被饲养的动物原来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饱腹之欲望亦或者是生活工具,如今转化成赏乐陪玩的关系,这层关系中猫狗的数量居多。万物有因皆有果,有人饲养宠物,相对的有人就会遗弃宠物,被遗弃的宠物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动物,它们往后的宿命就是在大街小巷中流窜寻找生存下去的可能,或被好心人救治收养重获新生,亦或是最坏的可能,被不法分子肆意捕捉,在没有营业执照的前提下贩卖给贪图便宜的人。
就目前来看,中国一线、二线城市的流浪动物救助站只有部分是由XX支持建设的,其余大多数救助站为私立。参考研究了沈阳本地的救助站建设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救助站的建设之后,我发现流浪动物救助站的创办者身份较为复杂,有高校的大学生,有家境殷实的富家子弟,甚至还有饭店的老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具备成熟的策划能力,在建设和运营过程当中只注重某几个方面,缺乏设计和管理,体系上的缺失导致救助站越来越失利。
1.2项目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流浪动物救助站建设的宗旨就是为流浪动物谋福利。该策划是为了避免或解决沈阳流浪动物产生的的问题和隐患。鉴于已有的案例研究分析,设计出适合沈阳本地状况的方案。
因此,本文通过梳理沈阳流浪动物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参考对照国内外城市流浪救助站建设的设计和规划,拟宣传爱心精神,加强城市卫生治理,为沈阳城市规划方面带来正面作用。
1.2.2研究意义
(1)理论层面
沈阳流浪动物救助站策划研究,核心是跨文化传播理论应用到建设符合沈阳本土情况的救助站之中。将信息准确的的跨文化传递给社会,探索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策划中关联到不同文化的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并试图在宣传救助站方面上寻找媒介融合和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上的创新点。
(2)社会发展层面
流浪动物与人们日常生活、人们的健康状况、城市卫生安全、城市精神面貌息息相关。作为辽宁的省会,沈阳发展情况代表着辽宁省的发展情况。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层面都是新一线城市评判标准。救助流浪动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精神文化和国民的素质,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生态环境和城市卫生层面
城市中流浪动物泛滥对人们的xxxx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失去人为管理的流浪动物具有超强的繁衍能力,它们的活动往往会破坏环境卫生、噪音污染甚至是财产损失。人们所知的狂犬病毒在很大的几率下是由流浪犬体携带的,全世界每年死于狂犬病的人数高达5~7万之众。大多数受害者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我国的狂犬病发病例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携带病毒和寄生虫的流浪动物在偶发攻击的情况下,将病情传播给人类,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1.3项目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策划如何建设流浪动物救助站完整体系为目标,针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引入XX作为第三方的支持加强救助站的公信力,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加强人们保护动物的理念,鼓励有爱心的平民百姓、高校大学生参与救助。实现对沈阳城市流浪动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隐患实施可行性操作,明确主管部门,加强宠物市场管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建设一个或多个流浪动物救助站站点,以优化城市面貌,严控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国内外有关救助和管理流浪动物的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即流浪动物管理滞后导致城市面貌出现瑕疵,埋下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使用文献研究法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2)个案研究法:通过研究典型案例,对流浪动物存在隐患的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针对城市精神和人类安全隐患提出救助流浪动物救助站的策划案。
(3)比较分析法:将我国的流浪动物救助站和国外的流浪动物救助站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之处,列出优势劣势的所在之处,选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点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1.4项目研究现状与案例分析
1.4.1研究现状
保护流浪动物一直都是一个全球性关注的热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采取的方法考虑到是否适合国情,是否影响城市发展等宏观问题。西方社会早在20世纪就已经面对了流浪动物泛滥的问题,而国内的研究追溯在21世纪初,知网文献中可查询到2006年一篇题为《善待生命》的文章介绍了用有限的精力帮助流浪小动物的爱心人士。自此,国内发表相关流浪动物的文献数量上有小幅度增多,总计知网收录相关文献不超过40篇。而从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可以看出大致归为救助流浪动物、流浪动物病理研究、流浪动物相关法律法规三大类。
不可否认,国内救助流浪动物的组织比比皆是,一些救助组织会成立收容流浪动物的基地,但大多救助站最后都濒临解散,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理论研究的欠缺,这一方面意指在建设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建设中期体系不够完整,建设后期运营不够高效。
因此,本文会从整合资源,建设完整体系和线上线下共同运营三方面来策划如何建设符合沈阳本土情况的流浪动物救助站。
1.4.2案例分析
(1)X硅谷苗必达动物社区
该动物社区是由硅谷人道协会的志愿者集资捐助而建设成的,占地约两公顷,是X第一家达到LEED黄金认证的动物社区中心,设计十分贴近人与动物共存的理念。该社区收容动物的主体是猫和狗,无论是人力分配还是资源使用都较为合理,考虑到动物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服务。在保证健康卫生的前提下,社区内的流浪动物被收养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2)烟台流浪动物救助站
这所救助站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幸福南路与G18高速公路辅路交界处,2010年经过正规审批之后,2013年由站长王春红私人建立。救助站主要容纳的是遭遇不幸的流浪犬只,由于长期供养,越来越多的犬只要租其他场地才可以容纳。救助站的资金运转主要靠爱心人士募捐以及王春红自己微薄的工资。站里除了站长只有一位姓康的大妈,两人共同维持和流浪动物们的生活,人力和财力是运营中最大的问题。
(3)沈阳流浪动物救助站
该救助站是由一位80后的年轻人自费建成的,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高力屯,高力新城西行150米中远煤炭后身。市XX目前没有任何政策能够帮助到这些流浪的猫狗,里面所需的物资主要是靠志愿者们的捐助。现在里面有400条狗,主要是食物比较紧缺,每月需要约2~3吨狗粮。为了减少流浪动物在救助期间发病的开支,在爱心人士把流浪狗送到这里之前,需要先自行带着小狗去宠物医院做完身体检查。
X硅谷苗必达动物社区将环境建设视为重点,这所民间团体募捐的救助站有XX引入和支持,避免了传统流浪动物救助站常见的卫生和环境问题,更有助于流浪动物找到新家。山东烟台流浪动物救助站虽然经过正规审批,但人力缺乏,资金周转不开,流浪动物的健康或成最严重的问题。沈阳流浪动物救助站内部规划简单,每个流浪动物都关在独立的笼子里,在被爱心人士送来之前经过检查确认过健康状况,所以待领养期间发病率大大减少。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对比分析,明确了在沈阳建设救助站的重要点。第一,整合优化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支援和医疗支持;第二,场所规划,需要足够面积的场所容纳猫只犬只,并将场地合理规划,可分为小中大型犬三类笼区,并注意将生病的动物隔离开来,避免发生病毒传播的情况;第三,合理分配利益相关者工作,召集高校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解决清扫场地、食物喂养、健康监督、照顾到每个动物的人力问题;第四,救助流程,救助信息收集与传播,将站内的动物整理成名册,被领养之后,救助人员需要回访,得到领养动物的家庭的反馈;第五,线上媒体运营,建立沈阳流浪动物救助微信公众号和超话社区,与媒体良性合作加强宣传,方便领养信息快捷传播;第六,第三方引入,引入XX协调增强公信力。
1.5项目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1.5.1创新点
(1)选题新颖
国内针对于流浪动物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管理现状和法律道德方面上,对于建设流浪动物救助站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策划实际解决方案为出发点,根据沈阳流浪动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完善救助站运营体系。
(2)资源整合和创新
整合现有的救助资源,通过相关研究对建设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其中运用整合营销传播和跨文化理论,将新媒体运营技术融入研究当中,从而提高救助流浪动物的可操作性。
1.5.2难点
研究对象具有复杂性,涉及到流浪动物,救助工作人员,普通市民以及XX相关部门。在策划过程中,需要将散乱的资源进行整合加以合理利用。同时,还要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
2完善沈阳流浪动物救助站就救助体系策划方案
2.1整合优化资源
2.1.1人力资源
(1)通过小动物保护协会网站,百度贴吧沈阳狗吧,微博沈阳超话社区寻找沈阳现有的保护流浪动物民间组织,将可以联系到的爱心人士线上聚集在一起,创建一个微信群,有助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将爱心人士根据工作性质划分长期服务人员和短期服务人员。长期服务人员主要负责的是救助站日常生活的运营,例如打扫卫生、饮食饮水,检测记录等工作。短期服务人员主要负责的是偶发性的工作,例如接送不定期领养或被领养的流浪动物。
(2)亲访沈阳高校,联系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将自愿加入救助组织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创建一个微信群。大学生作为救助站工作的主力力量,缓解人员缺少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时间弹性较大,可不定时间的邀请学生来辅助工作人员
2.1.2物力资源
(1)通过微博微信转发鼓励人们自愿捐赠新旧宠物用品,包括垫子、褥子、食盆等等。
(2)将流浪动物救助站的信息和所需物资打印在传单上,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由志愿者们分发到不同的小区。
2.1.3财力资源
(1)选择“无忧筹”筹款平台,选择原因是该平台知名度高,筹款文章有专业编辑帮忙撰写。
关注微信公众号无忧筹,选择“我要筹款”,根据提示发起筹款,除了积极转发朋友圈外,利用该平台本身的优势,借助平台粉丝,与权威媒体合作,扩大宣传面,最大程度的募捐到救助站基金。
(2)志愿者带着募捐箱去各个高校和小区内进行募捐,并准备好名册,将捐款信息记录好,如果有不愿透露信息的就记录一个联系方式。
2.1.4医疗支持
被送到救助站之前的动物需要到协商好的宠物医院检查身体状况,并给予爱心人士折扣优惠。日后若有动物生病,工作人员也需要将生病动物带到合作的宠物医院做治疗和检查。
2.2场所规划
这里的场地规划主要是针对救助站里的动物而言,由于场地限制,我们选择原高力屯收容所改造,相比于国外救助园区少了人类活动区域。
将笼区分为小、中、大型犬三大类;
设置资料室,记录每只动物的信息和日常检查情况;
设置简易医疗室,临时处理受伤的小动物或是把生病的动物隔离开来,避免发生病毒传播;
互动区,该区域主要是为了让领养人与被领养的动物充分互动,观察意向以及能否成为养护关系。一般情况下,也可作为动物们的活动区。
2.3合理分配救助组织人员工作
由于流浪动物群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救助工作所涉及到的救助组织人员也较为复杂,其中包括救助站工作人员、志愿者、XX机关以及动物医疗机构。
2.3.1救助工作人员
负责动物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清扫场地、食物喂养、健康监督、收集登记救助和领养信息,以及领养后的回访
2.3.2志愿者
展开各项救助、募捐与领养活动,并通过宣传与教育呼吁社会人士共同关注与解决流浪动物问题。
2.3.3XX机关
向市XX递信,希望市XX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来支持沈阳流浪动物救助站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提议立设定明确严谨的流浪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2.3.4动物医疗机构
与宠物医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在宠物医院登记检查的流浪动物日后被领养,再次消费可给予一定折扣。
2.4救助流程
2.4.1采集与传播信息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超话社区或者救助热线电话获取有效信息;
2.4.2救助评估
具备基础知识的救助工作人员携带工具前往目的地,对流浪动物进行评估,控制住流浪动物后送往宠物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确认之后再送往救助站;
2.4.3确认并登记
救助工作人员将收回的动物进行编号,记录品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信息;
2.4.4发布领养信息及审批
救助站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超话社区公开流浪动物信息,有意向的领养人通过微博评论和进微信群提出申请信息,工作人员对领养人进行收养资格的审批,审批通过的人即可成功领养动物;
2.4.5定期回访
工作人员将组织三个月的定期回访活动[],以此来确保流浪动物的生活状况。
3 沈阳流浪动物救助站宣传及推广方案
3.1线下宣传
3.1.1横幅宣传
与小区区委会协商成功的情况下,在小区显眼位置张拉横幅,内容例如“请支持领养代替买卖”、“让世界多点爱,给毛孩子一个家”等等,在右下署名沈阳流浪动物救助站,并留下救助站的联系电话。
3.1.2派发DM单页
每月4日作为宣传日,以宣传为主,DM 单页为辅,在人流量大的区域派发,例如地铁口、商业街。内容以流浪动物故事为例,主要传达的目的是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让流浪动物有个家。单子末尾处留下救助站联系方式,志愿者联系方式,救助站微信群以及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
3.1.3宠物实体店赠品推广
消费者在宠物店消费到一定额度可获取赠品,通过在赠品上印刷救助站的信息,然后在消费者之间进行推广。
3.2线上媒体运营
通过媒体宣传科学养宠物、对宠物负责、领养代替买卖等理念,缓解许多人盲目养宠物后遗弃造成流浪动物增多的现状,帮助救助站中动物寻找到领养人,减轻救助站的饲养负担。
3.2.1微信公众号
建立微信公众号,取名为“沈阳流浪动物救助会”,公众号栏目分为领养信息、领养知识、求助信息、公益活动和爱心捐赠。每两天更新一次领养信息,领养信息以图文形式推送,结尾留下领养群二维码和工作人员微信的二维码,由工作人员审批领养人是否具备领养资格。审批通过的领养人需转发该条领养推送。
3.2.2微博超话
建立微博超话社区,取名为“沈阳流浪动物救助会”,由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发布与流浪动物有关的话题,每日更新领养信息,同样支持沈阳当地的其他宠物“家长”在超话里发帖子。
3.2.3短视频平台内容开发
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建立沈阳流浪动物救助站的官方账号并认证,救助站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宠物家长等角色作为粉丝基础,视频以动画连续剧为表现形式,故事以流浪动物为原型编写,进行宣传和科普。
3.3第三方引入
XX部门的引入,能够帮助流浪动物救助站更好的运营。因为XX的决定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只有大家共同关注流浪动物,积极救助流浪动物,才能有效缓解流浪动物的泛滥的局面。为此,救助站需要不断优化流浪动物救助站内的动物生存条件,保证流浪动物的健康与安全,帮助流浪动物寻找新的领养家庭是救助站向XX相关部门提出资金补助的条件。在满足以上条件后,向沈阳市XX相关部门递交一封爱心求助信。
结论
据目前研究表明,有关流浪动物救助站的设计少之又少,真正解决流浪动物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并非部分爱心志愿者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保护流浪动物是构建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人类遗弃宠物的行为,造成宠物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动物,流浪动物的不良行为极大地影响着公共卫生安全、城市环境、城市面貌等方面。因此,建设流浪动物救助站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比国内外案例,吸取经验,建设符合沈阳当地政策的救助站。方案中除了完善运营体系以外,融合了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本次策划的创新点,结合线上线下宣传将救助信息传播给需要的人。
本项目立足于沈阳的城市规划方面。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和策划能够切实解决沈阳市内流浪动物居所不定和生理安全问题,重点优化城市面貌,降低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发生。借助XX的力量,减少流浪动物救助站的财政压力,缓解流浪动物的实境困境。能够最大化的整合城市资源,降低成本、吸取与集聚生产要素给受众带来独特价值和利益功能,促进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媛.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媒体融合的互动关系[J].西部广播电视,2020(01):24-26.
[2]李芳.媒介融合时代广告设计的创新探索[J].北极光,2019(12):114-115.
[3] 李玲.城市流浪猫助养公益组织服务创新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9.
[4] 薛鹏程,刘超,李若愚.全球化背景下苏州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J].中国市场,2020(06):25+174.
[5]赵金萍.探析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2):38+40.
[6]王琨.城市品牌形象策划及设计原则探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2):108-109.
[7]狄和双.国外流浪犬猫救助策略之启示[J].养犬.,2009(03)
[8]李亚婷.我国流浪动物的法律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6
[9]刘柳.动物福利立法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10]康楠.拯救流浪动物路在何方[J].经济,2012(05)
[11]尤晓霖.英国动物福利观念发展的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2015
[12]莽萍. 物我相融的世界[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13]城市动物园开放式生态化展示体系研究[J]. 吴其锐. 广东园林.,2008(01)
[14] 对动物福利立法的思考[J]. 曹明德,刘明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15] 动物福利[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英)考林·斯伯丁(ColinSpedding)著, 2005
[16] 辛向阳, 曹建中. 服务设计驱动公共事务管理及组织创新[J]. 设计, 2014(5):124-128.
[17] 王国胜. 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的服务设计案例研究[J]. 装饰,2017(1):79-81.
[18] 李璐. 非营利组织参与流浪动物救助工作研究[J]. 现代妇女旬刊, 2014(7):229-229.
[19] 张秋雨. 流浪动物救助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基于四川省宜宾市的实证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7(5):188-190.
致谢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老师对该项目策划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悉心的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又温和的教学态度吸引我努力渗透每一个知识点,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将永远激励着我。
感谢三年里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向所有支持过我的人致以衷心的感谢。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