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经济越来越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在买卖双方不断摩擦和进化的基础上,英国XX于18世纪末段开始试行招投标制度,截至到现在已经过去2个多世纪了。招投标是一套使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操作规程[1],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进步是工业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带来的,它让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迅猛,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招投标活动运用在各行各业,运用更加广泛,也愈加成熟,并且越来越规范化。在贷款项目的采购层面上,国际金融机构也对招投标方式越来越感兴趣,这种采购方式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促使招投标采购更加规范,联合国等有关的机构也通过法律法规和文件的形式作出了限制和约定。
在招投标进行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任何一个参与方,都为了获取自身的目的和利益进行相关的活动。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招标人和投标人要与对方进行相关的博弈活动,而且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彰显自身的优势,通过选择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最佳的中标人[3],以此来进一步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能按照合同要求顺利完成。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年来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国民经济会更加快速并稳定的增长。然而建筑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建筑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实施,使得我国招投标工作已经成为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双方的主要选择和法定的使用手段。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仍然处于投标人市场,国家在鼓励施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要求施工企业整体提升自身能力,想要在现有激烈招投标环境下的经济环境中力求快速稳定发展,施工企业必须在投标过程中明确各种新型材料、各种优异工法,最终核实出一个最具竞争力的投标报价;如果所确定总价太高,就会失去竞争力,从而失去中标机会,反而报价太低中标后也会失去原来可能获得的正常利润。因此,如何落实适当的投标总价是每一位投标人能否中标或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所在[4]。
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实施招投标的方式。其中招标率已经达到了95%,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同时也保证了工程的按时完工。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节约,这也为我国建筑行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奠定了更加良好的基础。
一直到当前来看,从我国招投标领域上来分析招投标制度的运行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一些不利因素也是逐渐彰显出来。例如围标、挂靠等违法行为也时有出现,这种行为的出现严重干扰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同时也大大影响了项目工程的进度。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招投标领域的信息化发展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在我国经济建设领域,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这种技术也会逐渐渗透到传统的招投标领域当中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让参与招投标活动的各个主体通过网络化的模式进行业务流程的对接。这样一来,就能够为整个招投标营造一个更加公正、公开、透明、有序的环境和氛围。信息化招投标和传统方式的招投标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是对传统招标投标方式的颠覆,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信息化招投标逐步并完全取代传统招标方式,并提取传统招标方式的优点,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完善。
1.2国内外招投标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国外招投标研究现状
要想让博弈论得到有效的应用,其中最为基础的一个前提就是具备不完备的信息[8]。而招标工作恰恰符合这样一个基本的要求[9]。因此,通过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文献进行查阅以后发现,国外学者大都是以博弈论为基础理论展开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在这一个领域的研究分析过程当中,定量分析是比较常见的,例如博弈论和决策论的引入等等[10]。实际上,这些理论都可以归入到运筹学的范畴[11]。学者Friedman.L是首次通过运筹学方法的引入,对招投标问题展开了研究13]。Richard de Neufville,Elias Nicholas Hani和Yves Lesage则是通过非线性函数理论的引入来对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了评估[14]。
Englbrecht-Wiggans在对目前招投标理论应用模型进行整理归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这样的结论,决策论和对策论是对招投标理论进行研究的最有效的工具[15]。King等人则在充分结合了博弈理论、概率战略方法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客户类型、客户规模等等都会对招投标的过程产生影响[16]。
Brecht-Wiggans和Richard Engel则在其原有的工作基础之上,结合其所积累的相关经验,提出来不同投标者的效用的好坏在于其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同时,也受其他相关性因素的影响的假说[[]]。Seydd Johb运用了分析层次法,即随机投标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将决策者的爱好兴趣作为一个常规变量,把决策者目标、成本以及竞争对手的详细资料作为其输入变量,权重系数作为其输出结果,而最终输出的结果之间则会有所差异,且容易受多个因素影响[18]。D.K.H.Chua认为,从一个决策者的角度出发,根据其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最为出发点,经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建立了以衡量风险、竞争力、公司的形象为主的招投标模型,并考察这四个变量对于整个运行模式下投标管理的影响[19]。Martin Skitmore通过比较次低价和最低价在招投标方式的不同,提出了最低价中标的方法[20]。
总而言之,通过对国外的研究文献进行查阅以后可以得出结论,国外学者更倾向于定量研究和定向分析的方法对策论和决策的应用。
在国际的很多场合上,电子采购、电子招投标的方式应用更为广泛,效率也更高,在全球五百强企业当中,有超过七成以上的企业都在应用电子招投标软件。这种软件的引入可以帮助企业以及客户节约大量的资金。
1.2.2国内招投标研究现状
现阶段,各个投标人、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长期处于一种静态博弈的状态。在国内很多专家经常对博弈论在招投标领域进行研究,最为常见的基本为博弈分析,在招投标理论与实践中,以及评标理论与方法。秦璇等通过研究以后得出结论,在招投标的过程当中,招标人更愿意对多位投标人进行邀请,因为投标人越多,投标报价的真实性越接近购买货物的真实价值,这样就越能为招标人降低投资成本[21]。孟新田对招投标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串标、围标、不公平竞争等基本的状况引入数学模型进行了全方位的博弈分析[22]。通过对串标,围标等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和阐述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他们的方法,就是以防御为基本手段和途径结合的解决办法[23]。
关于博弈论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而且广泛。学者刘宇提出这样的观点:无标底中标,要对最低报价中标的行为予以反对,要大力提倡的报价的行为”[24]。招投标中再也可以应用博弈论,如杨岑运用博弈论理论联系实际,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成功的推出了低价中标法的可行性[25]。秦旋则利用对比多种博弈模型,对很多模型展开系统的分析和分析,并且他的研究结论中认为,在价格不同的基本前提之下,最低报价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方式[26]。
我国的很多学者针对于招投标的基本制度、招投标的手段方法、招投标的有效策略等方面也展开了研究和分析,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和建议。
学者聂相田通过研究以后提出,通过模糊决策法的引入和应用,可以有效地评选出更为合适的承包商[27]。关于如何选择最佳承包商这样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学者陈群提出了他的理念,就是在建筑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过程当中,可以积极地实施灰色关联决策模型的基本研究模式[28];刘亮睛利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内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分析与招标评标系统进行对比,经过多次比对实验,最终得出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29]。
此外,薛香恒等对国内外招投标计价方式进行全面的比对研究,在招投标办法的多次深入研究,在当时国内法制环境和技术环境存在不足的情况下最终也提出了适合我国当下建筑市场环境下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30]。学者庄洪荣以清单计价方法为基本的研究模型展开了分析,他主要是对我国房屋建筑市场的清单计价方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进行了挖掘和剖析[31]。学者贺黎明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招投标过程中实施的基本制度进行了差异化的比较,同时也对当前我国招投标制度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阐述[32]。学者陈波宇也是以国际上先进的招标制度和评标方法作为基础的对比对象,他认为对于我国来说,要想实现招投标制度的规范化发展,首先就是要在政策上实现完善[33]。王立超对房屋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招标评标办法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比如合理低价法、最低法和综合评估法等[34]。
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更加倾向于对房屋建筑领域招投标的优化对策展开探究和分析,学者李龙将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进行了引入和分析,其中最大问题—–围标和串标,并同时界定了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指出了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围标和串标会对市场和建筑安全、质量、精度等的危害[35],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比如提高招投标、评标、监督等所有参与方为主体的法律法规观念或者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市场的招投标过程,并且要严格执行,监督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构建诚信体系,通过制度的约束来保证整个工程的规范有序。学者杨文旺在对具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建议[36]。学者黄云峰认为要最大限度的保证监督方的独立性,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权威性[37]。学者卓凡以行为偏好为突破口,利用层次模型的方法展开研究,剖析刨析了房屋建筑工程领域招投标过程中各行为如何发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想彻底的消除在房屋建筑领域中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的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真正的为良好有序的招投标市场的建立,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氛围[38]。
柳兰芳认为,一个公司的良好形象的树立,不管是对于扩大受益群体,还是通过该软实力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做好招投标的管理工作在整个招投标制度实施中不可忽视[39]。同时丁军也认为,我国目前的投招标市场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但他认为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管理,不仅仅要依靠企业自身的自觉性。同时,XX应发挥其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从而强化对整个招投标市场的监督管理,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40]。邹坦则从招投标各利益方的角度出发,对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存在的偏差及产生的根源进行了研究。同样认为,XX在招投标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招投标市场[41]。
夏恩君则根据评标实践设定约束,通过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变量系数,然后将招标单位相对受益最大化做为目标,并经过一系列的编程等进行求解,对评标因子进行量化[42]。舒美英就创建了一种评定方法,使得优化模型在原有基础上更为成熟[43]。淤永和以灰色理论为理论依据,将项目管理成熟度作为评标依据,构建了一个用于评价项目管理成熟度的指标体系[44]。
王秀蓉和吴众则根据评标定标及招投标理论指出,在目前中国的投招标市场虽然存在着恶意低价投标以及操作不规范等现象,但其解决办法应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我国投招标市场发展的,在我国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下的合理低价中标模式[45]。与此相对应,张明晨从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的成本要素角度[46],潘立新从工程量清单计价下企业定额编制与管理的角度,对如何确定合理低价问题进行了探索[47]。
近年来,我国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低价中标、围标、串标等各种行为已经严重的导致了工程安全事故、质量,项目工程的进度十分缓慢,不能够按时交工,这些都会影响到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名望。
为此,在招标过程和评标的方式上要借鉴先进的经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现状,以及招投标在我国的发展等,现有的几种评标方式则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合理和不合理的情况,招标在评标实践的开展过程当中,要根据不同项目的个性化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手段,因此要建立一种更加公平有序的,更加合法合理的评价体系[49]。这样就能够减少招投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主观性。通过量化的处理方式让这项工作更加有序。实际上,从根本上来看,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来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朝招投标过程的实施也是确保了成本的降低和利益的实现[49]。因此需要从各方因素上来对招投标成本的降低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和分析
1.3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工程招投标作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工程招投标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一定能够顺利的开展。本文首先对我国现阶段招标投标的普遍形式以及其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从而表明当前社会建设信息化、现代化招投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招标、投标和评标信息化技术的分析概述,结合模型对信息化模式下招标、投标和评标进行理论研究从多个层面介绍了信息化手段的有利之处。也阐述了如何在信息化的指导之下,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各方主体的行为;研究了工程招投标的评标方法,对招投标的体制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描述,对于完善和深化招投标领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有秩序的招投标市场,使招投标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且从本文描述的当前国内外招投标的基本制度招投标的方式上来看,由于招投标的应用范围日益的广泛,相关的制度体系也更加的成熟,而且,以信息化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招投标评价方式也逐渐得到了引入和实施,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效率。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以及该选题的现实意义,提出我国现有的招标市场中当中存在的问题,概括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以及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网页浏览描述我国当下市场中传统招投标相关发展模式和发展现状,系统的总结有关招标方面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与当下社会发展现状需要所出现的信息化招投标模式相对比,提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信息化招投标发展的必然性。
第三部分:介绍了信息化招投标和评标信息化的技术及其特点,介绍了相关评标软件和系统,为信息化招投标技术的应用做阐述,并体现其=信息化招投标的优势;
第四部分:介绍了信息化模式下,招投标及评标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密封式一级价格拍卖,六个评标模型的介绍以及评标的博弈问题。
第五部分:描述了当下甘肃省招评标市场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分析其市场内企业如何进行该项操作,以及XX如何进行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六部分:在研究甘肃省招标市场发展现状的大环境基础之上,以当地的高校为例,通过对其项目进行介绍,分析其招标和评标的过程,以及最终项目实施的效果,分析施工单位的应对效果。从而得出结论,未施工单位投标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七部分:结论和展望。
为此,本研究在推进的过程当中,通过引入多种方法,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招投标过程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在对其招投标各个过程的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之上,为房屋工程建筑领域的招标投标和评标过程的科学性、有序性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和发展对策。
其主要方法包括:
(1)调查研究法
本文通过对各XX主管部门、企业招投标代理机构等组织以及对相关企业招标文件进行调查及研究,对企业招投标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2)文献资料综合法
通过查找中国知网及杂志期刊等相关参考文献,整理归纳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及观点,为本文的案例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3)寻租理论分析方法
运用寻租理论和博弈理论,对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治理,规范各方招投标主体的行为进行研究。
(4)比较研究方法
通过将传统的投招标方法与信息化招投标方法相比较,分析传统招投标方法存在的弊端,从而与信息化下新型招投标的完善、规范招投标行为和制度做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5)案例研究法
以甘肃信息化招投标发展现状为例,结合理论基础,分析当下社会招投标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观点,表明信息化招投标发展的必然性。

2传统招投标方式信息化的必然性
2.1传统招投标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招投标为主要的方式可以实现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科学的惯例,这种方法起到了
非常大的作用。房屋建筑工程在实施招投标制度将近40年以来,尤其是最近10年期间,国家极力推行实施基础设施领域层面上的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目前的现状上来看,我国房屋建筑领域的招投标工作的起步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要晚一些,因此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短板和不足。
2.1.1招投标准备阶段
在招投标活动正式开展之前要进行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期间的问题集中表现在:(1)若业主方和投标人提前认识并通过协作制定好招投标文件(包括相关招标内容的参数制定等)联合起来谋取利益,因此也就直接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公正性,影响了业务的合法权益;(2)为了能够拥有代理的权利,招标代理机构甚至会违法收受一些贿赂,这也就影响了招投标的公正性。(3)如果没有信息系统支撑的话,无法对采购过程数据进行完整采集,无法实时全面了解项目的申报,执行情况;(4)在项目具体的论证阶段,决策者要根据有关数据做出最终决策,但是目前有关数据的提供仍然是一个难题;(5)采购前期阶段;各项目信息需要完整采集和整合,现有系统不能实现对有关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信息得不到流通,这就无法助力于项目审批活动的顺利进行;(6)采购过程中,招标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需要编写大量的公告、采购文件等,工作量大,操作不便,数据错误率高,投标公司数量庞大,不能及时通知供应商,项目评审工作量大,相关文件管理复杂,中标须知文档等不胜枚举。人工处理已不能满足现实工作需要;这就很容易看出,在准备阶段一旦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将会对整个工程的进展产生不可逆转的深刻影响。
2.1.2招投标实施阶段
(1)投标人串通投标情况严重
常见的串标行为主要有:为了提高中标概率,一部分投标人形成团伙排挤其他投标人,恶意提高投标报价,团伙内部采取分标段中标、分包或轮流中标等方式分赃;为保证增大中标概率,采取陪标的方式,即通过注册多家空壳公司或和皮包公司,或者联合多个承包商;私下利用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其他投标人信息,部分投标人使用“好处”谈条件,或采取威逼利诱等方式迫使其他投标人透露或修改投标价格,继而操纵投标结果,达到不良目的。
(2)投标人借牌挂靠泛滥
作为一种借用其他公司的资质和名义进行投标的行为,投标人向有资质的公司缴纳费用。中标后的获利方式也很多样化,例如多次分包、转包,自行组织施工队伍施工或者挂靠多家公司,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投标和牟利。
(3)迫使评标专家参与投标文件的编制
为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收买评标专家,对招投标的公平性进行随意破坏,恶意扰乱社会秩序。
(4)招标代理机构的违法行为
事实上,个别招标代理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信息保密的作用,为了蝇头小利工程信息、评标专家的信息和投标人的信息,进而向各工程参建方大敛其财。
2.1.3开标、评标和定标阶段
(1)间接操控评标
在这一个阶段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评标专家。为此,一旦外界发生一些不规范的影响因素就会干扰到评标专家的科学判断。在这样一个环节当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行贿受贿的不法行为。从传统招标工作上来看,保密工作的难度很大,很难做到没有遗漏。投标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评标专家的基本信息,通过这些基本信息来达到贿赂或者是威胁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一些投标人还会通过贿赂相关的领导干部来起到间接贿赂专家的作用。对于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投标人,利用商业宴请、商业贿赂的手段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是他们常用的一个手段。
(2)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与评标专家串通招标
作为依法成立的中间代理机构,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招投标代理机构要按照法律的规定依法设立并依法开展相关的代理活动。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招标代理机构权力寻租的防范活动,因为招标代理机构掌握丰富的信息,这些极具商业价值的信息会让他们铤而走险。做出透露关键信息和标底、间接影响评标专家或排挤其他投标人等行为,非法获取投标人允诺的利益,这些事例见诸报端、层出不穷。
2.1.4招投标后期阶段
事实上,作为招投标阶段的重灾区,乱象丛生的招投标后期阶段也需要警惕,“阴阳”合同等招投标市场中的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在制定招标文件及建设承包合同签订时,合同参与各方不得更改招标文件中的主要条款,不得另行签订额外协议,严格依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操作。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中标人会私自转包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将工程在中标后转包给其他公司或者单位,这些“分包”没有任何相关资质,施工能力当然也达不到招标要求,无法落实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及条例,不能保障工程质量及进度,对各方的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项目执行完毕后,不能完整收集项目收尾资料,并长期存档,在需要时方便快捷的检索资料;采购与招标工作的管理模式因没有统一的采购管理平台被制约,先进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或无法尝试;不能有效监控采购管理工作并及时处理。
2.2信息化招投标和评标方式的优势
除了前述诸多缺点外,在建设项目信息管理中,传统工程招投标模式的信息存储主要是以纸质书面的形式存在,信息在交换中,主要是依赖于人工传递文档材料,绝大部分的信息处理方式也是以人工方式为主进行的。这样很不经济也不方便,在实际操作也较为繁琐。大量纸质文本从前期的招标公告、资格预审通告开始,直至招标文件等文件的编制,再到各类审批呈现,均需要耗费大量的文本文件。文件的传递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一方面费用很高,费时、费人工,另一方面各方参与建设工程的成本增大了,无法构建一个低碳、绿色环保的绿色社会。
信息化招投标可对各相关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互联网+采购与招标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先进“申请-审批-执行-反馈”数据交互机制,完善和整合关联各部门和项目单位的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完整统计、规范管理,对所有的设备采购与招标形成完整的采购过程数据;为其他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如数据分析等,形成完整的已采购设备技术资料;通过全过程信息化的招投标管理,办理绝大多数采购相关的业务,足不出户即可让相关用户和投标人完成各类工作,并且实现对采购过程的用户全程跟踪工作;采用CA数字签名技术线上电子招投标,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的阳光采购。
总体来说,该信息化招投标和评标要求能够实现采集和管理项目信息的目的,实现信息化管理采购业务全流程,实现完整记录、查询采购与招投标过程数据,具有良好的辅助决策能力,信息查询功能可以完整的实现,并采集和整合全部设备技术信息。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持续推进并完善信息化招投标必然要与国际接轨,这种新的模式是大势所趋。
2.2.1建设工程招投标信息化的特点
建设工程投标信息化是指在建设工程活动内所必须的招投标活动增添信息化性质,与当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在建立健全信息科技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招投标与评价等相关业务。信息化的建设工程投标与非信息化的投标相比,不仅在工作效率上有了极大地提高,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更提高了完成的质量。第一,采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软件系统。通过以达到一流水平的软件系统运营信息化平台,可以保证该系统平台顺畅平稳工作,同时还可保证该系统平台既不会在投入使用后很快即因落后而不堪重负而需要更换,也不会在使用过程中突然需要更换软件系统,导致工作的停滞。而为了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使用者应当选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硬件配套设施,为该系统提供相匹配的硬件支持,并使用经过有效验证的技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在使用过程持续升级换代。第二,该平台需要满足现存的、未来的不同牌子和种类的硬件设施、软件系统。尤其是对以往的软件平台及招标采购平台外围相关的业务平台建设的成果要继承发扬,并充分保证异种系统的互操作性,信息共享,兼容互通。同时要对未来招投标业务做预测规划,保证系统未来的持续改进升级,以保证资金投入的保值性和科学性。第三,该系统所使用的保密手段、程序和目的应当满足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发挥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使用有效的保密措施,使该系统安全保密、稳当、牢固工作,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如隔离数据库、建立网络防火墙、建立数据证书和权限证书体系、对数据及时进行备份、对设备建立备份途径与措施等,保证平台、数据安全运行与妥善保存。第四,系统应当具备开放性。在相同准则和类型化的设计视野下,坚持开放性地设计系统,以此满足后续可能发生的不同厂商或使用者进行升级与系统整合的需求,使系统在未来的使用中仍然具有弹性。第五,该系统应当具备扩张的可能性。系统使用的场景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持续的使用过程中很可能需要容纳其他的子系统,或者删除一部分的功能,或增加一定的子系统数量,因此系统具备扩张的可能性要求系统应当具有灵活性和伸缩性。此性质不仅要求为数据量和系统功效不断增长提供保障,更要求为广域网节点的不断添加提供保障。在设计上采用层次化设计,各层之间实现松耦合。第六,系统应具备简易性。系统的使用者并非全部都具有高的文化水平,因此该系统应当为使用者提供简单可理解的操作方式,具体地自动提供指导以方便使用者使用。操作人员按照系统的引导即可轻松完成任务。
2.2.2招投标、评标信息化的优势
如前所述,在当前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信息的储存介质和传输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纸质途径,并以人力进行交换传输与分析处理。在全面推行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得益于从业人员对信息化处理建设工程事项的积极推动与各方奔走,形成了以高度使用计算机处理事项为基础,以中心数据库的储存与使用、系统组合与建网为工作方式的系统平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化交流分析。但是上述情形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务操作中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平台系统呈现出信息孤岛的局面,同时基于管理中留痕的原则要求,绝大部分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都是通过实物的途径进行,这样的现实状况极大阻碍了信息交流沟通的效率提高。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和社会在信息化建设工程招投标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完善相应的技术指标,相关的xxxx部门、地方XX和行业协会建设的信息化招投标系统进入市场进行竞争并在推动信息化招投标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详细而言而下:
第一,在减少了招投标人员的工作压力的同时增强工作的效率和完成质量,以信息化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通常类型的业务如招投标和评价的适用范围得到了扩大,通过有效的比对排除疏漏,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的质量和数量均得以提高。
第二,该系统可以在制定文件和招投标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错漏。根据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此类平台中应当有相应的程序设置,提前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从而避免了招投标中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或错误的行为,在根本上确保了招投标的合规化。平台使用至今,境内已经实现了招投标行为全记录、记录可被有效调取,有效规范了从业人员的招投标行为。从这一层面来说,是对监督进行了有效的强化。
第三,节约成本。
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是每个管理者需靠考虑的问题之一,减少成本具体运用到招投标的工作中,可以在下列的数方面进行优化和减少:(1)减少人力成本,信息化处理招投标工作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进而减少相应的员工和人力成本指出;(2)减少时间成本,在信息化处理招投标工作中不再需要通过纸质方式传递信息,提交了工作效率,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事项增加,达到时间成本减少的要求;(3)减少办公成本,信息化处理招投标工作减少了相应的办公材料的使用,减少了相应的资源消耗。
第四,外界监督
与传统的招投标模式相比,信息化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使用计算机进行操纵,更有利于外界进行监督,也可以让发包人识别出更高质量的投标人,同时因为计算机信息无法被删改,暗箱操作等一直被诟病的问题也得以避免。
第五,无关性与或然性
信息化处理招投标工作的过程中,要求建立庞大的专家数据库,通过算法规定回避机制,事先选择需要回避的、可能存在利益关联的、行业内利益相关的评审人员,进而事先专家选择的随机性与或然性。此种方式与传统的选择方式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选择的过程保证了投标评选的公正性。
第六,时间特性要求
根据查询数据的多少决定呈现结果展示的时间,前提要求结果展示时间不影响用户的有效使用,以正常运作的服务器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保证不同结果展示的时间限制在3秒钟上下。
第七,敏捷性
及时更新招投标的信息;公告数据自动填充,相应阶段文件的自动批量生成,上一阶段的进入下一阶段表单数据自动填充,最大限度的减少用户的输入工作;通过系统指示,使用者可直接到达所需要的场景内;允许导入招投标中的关键工程信息;业务数据打印功能采用导出Excel技术,灵活性大大提高。
2.2.3国内信息化招投标、评标发展水平
根据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致观点,二十世纪末的在出口贸易纺织品配额的招投标中第一次以信息化招标的方式完成,是我国招投标和评价信息化发展的开端,并在后续的发展中颁布电子签名法和招投标法实施相关规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国内日益丰富的市场环境,在2012年往后的数年中,成体系地集中颁布了以招投标法实施条例为代表的相应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极大推动了信息化招投标的实施进程。
近段时间来,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相关政策的完善,国内现行的信息化招投标与评标体系及其相应的配套制度有了长足进步,以当前的有关法规制度与技术要求为划分标准可以将信息化投标系统分为三种:电子招投标的民众服务平台、买卖平台与监管平台。就当前的实施状况而言,此三种系统已然于地方省级的招投标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存在着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和不利因素的阻碍,目前我国在建设信息化招投标平台时出现了信息交流少、数据保密不充分、重复基础设施建设等现象,然而瑕不掩瑜,信息化的招投标和评价依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未来全面实行信息化是一定会形成的结果。
3招投标和评标信息化技术基础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市场秩序有众多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维护,市场经济主要遵循着公平、公开以及公正的原则,需要具备一定的诚实信用。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是一个较为公平的办法,这一方法实现了双方的共同竞争,通过招投标可以加快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步伐、明确材料以及设备的采购方,极大程度保障各方的权益[50]。招投标的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招投标信息化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可以使招投标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调动了工程各方的积极性,提升其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极大程度减少开销。
对于招标公司来说,招投标信息化能够改善工作方法,并且减少办公成本以及代理费用的开销,还可以便于沟通,通过信息化招标能使公司更好的进行数据分析,是数据分析更加合理准确,并为之后的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参照依据,;对于投标人来说,信息化投标可以极大程度降低其投标、管理费用的开销;管理部门和组织者的可以进行实时监督。
3.1信息化招标的相关技术
3.1.1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识别验证方法,通过电子签名生成的数据由签名人所属,一旦对电子签名和数据进行改动,都会留下改动痕迹,电子签名主要应用于无纸化的办公环境、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网上公共服务环节,电子签名进一步确保了安全和保密环节。
正因如此,信息化招投标的各个环节都会因为电子签名的安全性采用标书电子签名的方式,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每个环节的其安全性,同时保密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证。而且我国的电子签名法也利用该法律手段对电子数据提供法律保障。
(1)技术保障
用户的身份是唯一的,签发由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因此电子签名的制作数据(数字证书)是有保障的,因此电子签名数据具有唯一性是可以保障的。一旦电子签名对应的任何数据发生变化,电子签名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从而从技术层面保证了整个招投标过程的唯一性。而若想验证投标文件是否已被查阅或者说被修改,验证者只需先验证目标文件中的电子签名A,随后对比该文件的再签名B和原来保存的电子数字签名数据C即可。倘若ABC无异,则电子签名一致,说明该文件可信。
ITUT X.509国际标准严格规定了数据证书的格式,这个国际标准是由权威证书授权机构发布,可以利用这一标准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一个证书信息主要包括公开密钥、序列号以及密钥有效时间等其他方面。
(2)技术实现
一般情况下,招标投标活动的文件以及报告都是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在的,而且十分重要,电子签名就是这些电子文件利用数字签名进行确认从而进行传输工作,之后会进行身份认证以及重复签名和验证过程,电子签名也会随着中间环节发生变动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PKI的首要环节就是认证,双方在认证阶段都具有电子证书这一证书是由第三方CA签发的,一旦通过了身份识别与确认就可以进一步确定这一实体由发出者声明。
收发双方要在签名阶段互相确认身份之后发送签名数据电文。在签名阶段需要进行签名、验证以及文件传输、封装等。
验证方在签名验证阶段会收到需要进一步验证的数字签名、数据电文以及签名证书公钥等数据文件。
3.1.2加密技术
加密能够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按设定好的权限级别对文档阅读和修改的权利进行保护,是一类对电子数据加密的数学算法总称。考虑到招投标活动的特点,可采用加密技术和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等实现电子文件的传输和加密。
(1)VPN技术
由企业进行集中控制管理,VPN以公用网络平台上为桥梁,搭建了更为广泛的企业网络,利用VPN可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互联网覆盖,网络的范围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商,各类实际网络例如各种IP网、帧中继网和ATM网等公网平台都是其赖以运行条件。VPN网关的加密通讯通过公用网络上建立的专用网络实现,通过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转换,保证远程访问有更多的渠道,例如服务器以及硬软件等方式。对于客户来说,VPN具有如下优势,用户可以利用VPN自身的特点实现点对点通讯。VPN将不同的远程用户联系在一起,利用公有网络来实现私有数据的分享,VPN还可以减少远程联络的成本及费用开销,并且保证数据通信更加安全可靠,总的来说VPN是现阶段建设信息化招投标平台时采用最广的一种技术。
(2)数据加密技术
因为互联网传输数据需要计算机、光缆等物理载体,通过编码、解码、收发包等过程传输,通过网络传输的各类数据信息都有被截获的风险,尤其是在招标、投标和评标过程中,因招投标工作的特殊性会产生各类文件信息,这些需保密的文件信息一旦被截获,就会导致信息泄露,影响到招投标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导致本次招投标失效
目前常用在招投标信息化建设中的有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的加密技术。从技术角度来说,两者的共同点是均可以通过密钥交换、数据加密的专用装置或者自定义网络管理协议,不同点在于,前者实现对数据的加密,密钥管理可以通过利用专用的加密装置和物理加固完成,达到保护数据、避免对数据造成直接攻击的目的。后者作为一种信息传输之前的加密方式,需要对信息安全模块进行加密,在接收数据后继续对数据信息进行解密操作,相比较而言较为复杂[51]。
此外,还有三类计算机网络传输加密方式。
首先是链路加密,这种方式主要对网络层以下的层级进行加密,加密过程因为对通信链路上的节点进行保护而更加透明,这一加密方式可以对节点间的数据进行安全保护,不过这种方式会给影响到数据传输的安全,因为数据信息在通过加密处理会在节点处表现为明文,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链路加密方法的缺陷是数据信息在节点处表现为明文。因此节点加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第三种为端到端加密方式,在这种加密方式下,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所传输的数据一直保持密文的形式,实现对数据传输全过程的保护。与前两种方式相比,这种加密方式既实现了对数据内容和信息的全过程加密,又节约了加密的成本。之所以有这样的优点,是因为信息在经过传输节点时无外泄信息的可能,且没有中间的复杂过程,所以这种方式用户更容易接受。但是信息所经过的节点传输形式需要用当前地址来确定,因此这种方式不允许对消息的目的地址进行加密,由于信息传输目的地址和传输信息的起始点暴露,在防止攻击者进行分析通信业务方面薄弱。
(3)密钥管理(KMS)
密钥可以理解成字符,密钥的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包括动态密钥管理以及静态密钥管理,通过密钥管理,数据加密过程会更加有效。
动态密钥管理的含义就是数据在通过某种加密方法之后会产生密钥,当密钥在一段时间后发生动态变化就可以被理解为动态密钥管理,没有发生变化就可以看作是静态密钥管理。
在进行信息化招标、投标的过程中,VPN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信息化的招投标系统需要招标方、投标方等其他工程参与方紧密联系起来,而VPN则提供了一种链接方式,通过VPN可以实现子系统的相互链接,如果各个参与方需要对一定的资料进行保密,那么可以使用虚拟专用网络来达到此目的。
3.2信息化评标
信息化的招标评标工作主要服务于房屋建筑工程等不同的工程领域,在我国已经被广泛使用,信息化评标使服务流程更加明确。下图主要描绘了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流程示意图。

3.2.1评标软件
过去的评标过程需要专家评委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这需要专家团队人工计算各种数据,而人工计算的一大弊端就是在计算数据的过程中不能极大程度保证其准确性。而计算机评标系统软件的出现则完美解决了这一困境,它取代了人工计算,并按照之前设定好的程序来数据核查和计算相应的投标文件,由于软件功能还不充分、完整,这些软件对评标过程只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电子评标系统。这戏一同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例如,不同的软件之间并不具备统一的数据接口,而且这些软件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都有各自服务的侧重方向,而且不能通过一定组件来实现与专家数据库的对接,问题较多,这类软件只是一种过渡形式,传承传统评标方式到电子评标系统软件的。
3.2.2电子评标系统
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安全保障技术确保各类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对同一项目可以实现多个来自其它地区的专家团队进行联合评审的工作。
要想参加信息化评标,首先需要登录招投标系统,信息化评标可以提升评标专家的工作效率,防止其被外界的因素干扰而做出不合理的选择。信息化投标主要由相关的代理机构全权负责,他们会指定评标专家,专家团队的身份由其他公证人员进行确认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安排他们在特定的地点来登录系统,在评标过程中,还会有监督人员利用网络实现远程监督,进一步确保专家的评标工作合理合规。评标工作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要确保专家的审核行为是符合规章制度的,要充分结合评标工作的具体情况,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进。长远来看,信息化评标方式带来了更多的正面价值,将不同专家资源进行共享,极大程度了剔除人为干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在节约了招标的成本的基础上确保评标工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Web Service的服务调用主要在XML格式下进行,电子评标系统可以第一时间熟知需要评标的项目,并第一时间将投标的文件和专家数据库进行对接,在评审结束之后提交最终的评标结果以及投标单位的考核结果,而这些是访问资源数据库的同一接口。
借助的能力,UI用户界面实时更新使用JavaScript和DHTML实现,通过Web Ajax与服务器异步通信解决了请求和响应的循环,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XML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化便可得到XMPP传输协议这一网络即时通讯协议,它十分灵活,还可以对外扩展,能对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操作性,提供实时交互的用户通讯传输服务。
作为面向客户服务器模型设计的网络信息机制,Socket可以解决进程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问题[40]。信息在封装之后支持无限扩展,支持接收后自动解析,通过Socket连接发送,评审的专家团队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远程办公,可以进行询标、对信息进行校验等工作。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异议,还可以进行投票商议表决,最后还可以对其进行评分打分的工作,并将最终的结果进行整理。
信息化招投标可以帮助电子投标文件更好的完成评标、文件分析的工作,如果电子投标数据出现了偏差,还可以进行审核,计算并纠正误差,最后进行合理分析。总的来说,信息化招投标因为节省了工作时间而大大提升了评标的效率,改善了评标质量。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多种信息技术,从电子签名、VPN、数据加密、以及密钥等多方面的技术层面展开,同时还对评标软件论述和电子评标系统等的论述分析,技术保障与技术实现需要各种信息技术协助,单一的某种技术并不能实现信息化招标、投标和评标。由于侧重点各有不同,各技术手段在构建信息化的招标评标系统时应强强联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并将其整合使用,这样才能使投标工作更加公平、更具公正。
4信息化模式下招投标及评标的理论分析
作为现代数学、运筹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冯诺依曼等人创立的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在心理学、生物学、军事等学科中应用十分广泛。
运筹学是应用数学理论中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伟大的物理学家、计算机家冯·诺依曼在运筹学基础之上,创设博弈论,为经济学、军事研究、心理研究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尤其在经济研究方面,与博弈论相关的研究受到学术研究者一致赞同,并且多次诺贝尔得奖与博弈论研究有关。
之所以博弈论在招标评标方面得以很好应用,是由于其对于主体策略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十分透彻,可以有效的进行经济决策,并且平衡各方决策,这也还是与其他经济学理论本质上的区别。主体决策不仅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考量,还需要结合与本次决策相关的其他客体,进而得到最优策略。博弈论是运筹学中最优化理论的直接体现,通过经济活动主客体之间相互博弈,明确活动中各方的态度,从而确定自己使用哪一套方案更明智,效果更好,这便是博弈的最终结果。当然,博弈论的最终结果只能使得其中某一方的利益最大化,最优决策并不所有人的利益都可以最大化,这是经济活动的必然规律。然而,即便是经济利益不理想的一方,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策,因为博弈的结果已经是各方利益最为均衡的一种决策,一旦改变,得到的结果只能变差。
博弈论已被证明在广泛的经济行为分析中非常有效,并且已经从博弈论,投标报价决策研究以及投标评估工作的角度得到研究和发展。
信息化招标和评标是信息化背景下对传统招标方法的一种改进形式。其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促进监督,而不是一种新的竞标方式。对博弈论的应用研究可以借鉴一些现有的研究结果。
4.1密封式一级价格拍卖
博弈论在经济活动应用屡见不鲜,最初出现在“拍卖”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拓展,评标评估领域中,博弈论开始崭露头角,很快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决策手段。
“拍卖”的历史久远,作为一种竞价方式,从其出现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多种不同形式的竞拍方式。现阶段,全球主流的竞拍方式有四种,前两种以地域命名,分别是英式与荷兰式两种拍卖形式,而后两种则是以价格级别命名,分别是密封式一级与二级价格拍卖。以上四种拍卖形式的确立与经济学家的不懈研究有密切的联系,许多数量经济学家利用博弈论作为理论指导,现实经济活动作为实验,分析经济主体之间经济活动的博弈过程,总结经验,完善研究,增强拍卖形式的多样化。以上四种形式的竞拍区别主要体现在支付方式与竞拍程序上的差异。本文研究的招标模式与“密封一次价格拍卖”最为相似,基于此,笔者从该形式的理论研究入手,分析其在招标评标中的应用。
“密封式”指对竞拍的价格做保密处理,只有拍卖人获得所有投标者的底价;在拍卖的现场,投标者进行价格竞争,以阶梯增长的形式竞价,价高者得。将上述概念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并建立博弈论模型,加强对此种竞价方式的理解。
假设某次竞拍活动采用“密封一次价格拍卖”进行拍卖,2位竞拍者的估价与报价为区间[0,1]内的均匀分布,且具有独立性,表达式为:
从以上客观的角度对该种竞拍形式进行分析,明确估价、报价与利润在数值上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估价、利润、报价。从主观方面解释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投标者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希望找到一个介于报价与估价之间的值。这一点与项目投标评标有异曲同工之处,项目投标者在进行评标投标时,也在确定这一中间值,由此可以看出,“拍卖”市场下密封一级价格的拍形式同样适用于建筑市场的项目投标评标中,而且以上所建立的博弈论模型也同样适用投标和评标决策。
建筑市场竞标类似于密封式一级价拍卖,因此在投标和投标评估决策可以应用密封式一级价格拍卖博弈模型。
4.2拍卖模型向报价模型的转换
“拍卖”与项目中标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价高者得,而后者是价格低者中标,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拍卖”模型的数学关系同样成立。利润函数的表达式为:
除了以上博弈数学模型的建立,学者们还提出了其他不同的数学模型,但那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上述模型最为恰当,决策性更强。但是也不可否认,上述模型存在不足,缺少项目对象对竞标的影响,对竞争对手以往投标数据的分析。
4.3成本函数模型
成本函数模型是一种全面的数学模型,历史数据的引入使得结果分析准确性更高,解决了上述模型存在的问题,更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升投标的成功率。
成本函数模型的研究对象为投标的成本,针对竞争者而言。为了确定竞争者投标的成本函数,需要以往竞争者的历史数据作为原始数据进行函数的确定。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为:竞争者的成本为某个区间内均匀分布的函数,得到投标者i的利润数学期望表达式为:
根据上述结论的表达式,可以验证前面分析说谈到的规律,即在其他外部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成本价低的投标者中标的概率最大。
实际上,从确定利润率的角度来看,在做出决定时,竞标者会选择能够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保证竞争的过程中,在赢得中标的同时,可以保证自身企业利润不受影响。
4.4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决策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为各行各业带来的无限可能。由于在实际的竞争过程中,竞争者的数量、竞争者的报价以及历史数据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所以需要大量数据分析,仅仅依靠人工计算是不现实的。而计算机的会出现,研发出了模拟技术,在估计中标率以及相关的报价、利润的预期等方面,更加精准,利用计算机模拟作为投标的工具,是相关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计算机系统建立的模型仍然需要有数据的支撑,比如竞争者投标的历史数据。成本函数模型中对中标率的估价具有整体性,每次的中标利率无法从模型中得知。这时由于统计的方法还不够科学,投标次数与中标次数相对应,这一数据的却是大大影响投标准确率的估计。可见,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话,作为项目建设的投标者,要明确哪些因素会对中标率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比如投标次数对投标率的影响。
4.5合成标底的评分矩阵模型
上述四种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之上,即最低价者中标的原则。然而在实际的投标过程中,经济因素并不是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所以合成标底的模型适用于综合性评价的投标方式,其实用性更强。
合成标底的评分矩阵模型建立过程分为五步:
(1)进行误差估计。误差表达式为:
其中:W:局中人报价;
H:复合标底;
之所以进行误差估计的原因在于投标人数与报价的平均数无法确定,所以需要准备充分。
(2)建立误差矩阵模型。结合搜集到的竞争企业投标历史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及W进行取值,进而得到误差模型:
(4)投标人最佳区间的求解。对于不同竞争对手,分别求出竞争企业的最佳报价区间,取公共区间的交集。这一集合的确定,上下限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其中上限表示
投标人的报价估算标底,根据该数据对竞争者的标底进行估算,最终获得出局中人的最佳报价。
(5)敏感性分析: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上述对投标价格的计算并不完全准确。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意识到理论计算出来的投标与实际最佳的投资之间的误差,即便是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阶段,该误差也不可能完全解决。
4.6模糊预测模型
可以看到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模型,或多或少都有假设的条件,然而现实生活中那些假定的条件不一定存在,或是无法达到。尤其对于历史数据而言,竞争对手的信息不容易获得,几乎所有的竞争投标都是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手的情况下进行。为了进一步攻克这一难题,研究者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最发现模糊数学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进而将模糊数学与投标竞争分析相结合,研究出一种新的模型建立方法,即模糊预测工程投标方法,这也是基于博弈模型的建模。在工程领域,每次竞争对手集中在某几个企业,这有益于搜集竞价的统计资料。(一般情况下,投标人的决策分析不能够完全掌握完整的信息。基于这种情况,在投标研究中引入模糊数学,从而得到基于博弈模型和模糊预测的工程投标决策方法。对于经常遇到的投标单位,要善于收集和研究投标单位的投标历史,尤其重视每一次中标的数据。
模糊数学与博弈模型的联合,有效的完成了对未知竞争对手报价的前期预测,加之大数据时代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良好数据环境,提高模糊数学预测的准确性。
在模型选择方面,如果对于竞争企业了解较全面,可以使用上述内容中前五种模型,这样可以得到中标率与报高率之间的关系。反之,如果竞争对手了解到的信息较少,前五种方法已经不再使用,模糊模型建立是最为恰当的决策分析方法。模型的数量关系表示为:
其中,C表示估算成本。
如果无法获得竞争对手的利润率,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得出中标者的中标率与中标率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投标者由于找某一领域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与阅历,他们可以预测哪些竞争对手会在某个区域内频繁遇到项目的类型,这样可以轻松获得竞争对手的历史数据,进而得到一定的利润。
4.7复合标底博弈模型的建立
复合标底博弈模型的构建过程需要把握以下关键几点:
第一,竞争对手数量的确定;
第二,将每个竞争对手的报价策略整理为一个集合。
第三,确定支付函数。支付函数指投资者报价与初始报价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上定量的分析,影响投标者最终的投标价格的因素包括:(最高分值系数)、(概算降造率)、(复合标底中投标者所占权重值),其中、多数情况下是已知常数。为了增加概算降造率的准确值,可以通过分析历年来同类型招标企业的数据。
4.8评标的博弈问题
由于招投标和评标要求比较混乱,尽管不同地区、行业和单位的项目进行招标,但是招标的文件具有统一性。根据行业领域的不同,可以将现有的招标文件分为两大类,即技术性标书、商务性标书。对于前者而言,技术性标书主要内容为施工方案的设计;对于后者而言,商务报价的重点内容为价格以及技术之外的相关内容规定,比如营业执照、投标许可、工程清单、投标保证金。注册建筑师、企业优势等注册资格证书及其他要求。一些招标书将项目质量、工期、安全、注册造价工程师、设计变更等内容分开,以形成综合标准。
由于在投标研究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投标者之间的利益互相影响,在应用博弈论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彼此的决策相互影响。博弈论中的理性决策者一般都是局中人,也就是说,追求目标可以一致地做出决策,并不会继续犯相同的错误。实际上,投标者常常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以获得最大化的收益。由于工程项的独特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得到许多复杂的因素影响,如资源获取、相关的地方XX法律,税收,市场信息,汇率和贷款利率等。另外,由于任何一个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都会加强企业数据的保密性,收集数据的难度增大,进而导致在利用博弈论进行报价预测时,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项目评价的过程中,先进行商务标的评价,再进行技术标的评价。由于项目的种类大小不同,数量繁多,使得评价工作量大,而且程序繁琐;除此之外,评标专家由于对标书的形式,以及信息的选取存在困难,这也是评标工作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导致专家在评价的过程中,起不到真实的评价效果。
整个评标的过程是在电子设备的监控下进行,为了避免评标过程中,专家之间的意见交流会影响彼此的判断,这是评价方式的优势所在,使得整个评价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但与此同时,存在一个劣势,即某些专家也许在某一领域内专业性不够,进行评价时过于保守,甚至低估改项目。此外,是该行业具有专业性,评估专家很难在不讨论和审查材料的情况下,对手上所掌握的资料做出判断,很难保证质量。
总之,现阶段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评价过程如何平衡公正与公平性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评价的公正与公平性并不一定具有相关性,甚至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公平不一定保证公正,反之亦然。
其次,技术标书的权重不高是常见的问题。在评价体系中,业务属性最为常见,除非对专有条款有特殊要求,否则技术属性的权重通常较低。充分体现出价格指标、技术指标以及功能指标是投标单位突出表现的因素。
再者,技术标书的商务性与技术性之间呈现负相关。商务性指标注重价格,技术性指标注重质量,正常的情况两者应该具有正相关性,即价格高的成本质量对应好,然而在实际的竞争投标过程中,廉价并且高质量的标书是选择的重点,投标者则相反。投标评估专家也会有相同的理解差异。
最后,商务性与技术性评价专家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评标的方式采用分组的形式,两组评委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探讨,导致在标书的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片面的理解,无法选出最优的投标,无法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5甘肃信息化招投标发展现状
基础建设工程,指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相互关联的权限范围内所进行的一系列建筑活动,最终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在基础建设工程中,主要包含以下环节:项目的策划、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等[41]。
5.1甘肃信息化招投标现状
当下甘肃省的工程项目建设承包发包过程中,进行招投标已经是一种常态模式。它主要是在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下不同建筑公司之间进行的竞争性的采购活动。当下按照甘肃省招投标市场的运营来看,其招投标活动主要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要求下进行。一方面,可以满足业主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承包人能够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经济利益。从中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这种模式是经过市场验证的且科学成熟的。尤其是近些年,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引用,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该省的招投标模式也逐渐转变为信息化模式。
用户可以在“甘肃招投标交易中心”或“甘肃经济信息网”或“中国采购招标网”和“甘肃公共资源交易局”上注册成为供应商会员,根据招标要求进行投标。
甘肃省招投标严格遵守《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各大XX机构如:甘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甘肃招标办、甘肃市政工程信息网等提交采购申请,甘肃省发改委出台有关招标公告的规定,以期进一步规范省内招标项目的发布行为。本着公开透明、以便社会大众监督的原则,保证招标项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将《甘肃日报》、《甘肃法制报》等四大主流报纸和网站作为招标公告的刊登载体。根据甘肃招投标交易中心数据统计,截止目前已发布了99175条招投标信息,主要涉及房屋建筑、建筑工程、防水工程、环卫设施、园林绿化等行业。
5.2具体运营
为了保证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从2013年4月开始,甘肃省委省XX经过长时间研究,计划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该平台由省XX直接监管,是一种服务各类招投标活动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并且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严格遵守《电子招标投标办法》。
甘肃省在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平台时,将该电子招投标软件系统作为基础,同时加入了很多与公共资源交易所相关的硬件设施,保证该软件的顺利运行,该信息化平台系统具有一网多系统的特点,有很多部分组成,如: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网络监管平台系统、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多媒体显示查询系统、诚信记录平台等部分,具有深厚的资源基础,从而保证了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据该系统统计调查显示,项目的七成已经成功得到受理,房建、市政工程交易数量仅次于XX采购。上述数据说明,所有项目能够在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中统一公开和及时发布,而建筑工程类招投标的完成可以通过该信息化平台得到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部分市场需求,为全省各项目评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该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2015年7月被确定为国家电子招投标XX综合试点省份;同年12月,国家又为其颁发了“2015年度中国政务网站优秀奖”,表彰其在过去两年里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2019年末,甘肃省将XX信息化改造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投放于国家级XX采购招标网,响应国家整顿XX采购市场的号召,同时满足XX采购法以及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甘肃省通过国家级的招标平台,以XX采购的方式向更加优质的供应商发出邀约,吸引投标,并通过竞标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在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帮助下,群众能在该平台实时搜寻XX公开信息,掌握最新的时政动态。
(1)公共资源交易网
该平台的作用有两个,首先为投标人提供相关的交易信息和法律信息,其次是保障系统的公平、公正,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
(2)电子政务系统
在招投标过程中,各项目的固定流程都要按规定在系统中办理,避免了人为干预情况,使整个交易过程更加合理。
(3)电子交易系统
在该系统中包含了较多的功能,其中为了避免发生不正当竞争的发生,能自动比较投标文件的相似度,追查围标、串标等情况。
(4)网络监管系统
该系统能对所有交易实时监控,当一些违规情况出现时,能及时加以干涉,同时发挥交易现场监控和网络监管平台的作用。
(5)评标专家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在线征集、抽取和信誉评价等功能组成,在管理时,专家库可以不局限于地区和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范围,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工程中,提供一个公平的服务。在专家库中,所有专家信息是被加密保护的,并且所有相关信息会及时维护和更新。根据项目特点,所抽取的专家也是随机的,在限次密封打印和数字证书加密技术等帮助下,投标人不会知道最终由哪些专家负责该项工作,避免了认为的干扰情况出现。
(6)远程异地评标系统
该系统主要通过将硬件平台、评标专家等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
(7)询标系统
在网络对讲、网络投影等硬件设施帮助下,既能保证专家身份不会泄露,同时还能解决询问人的需求。
(8)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共享和诚信记录平台
所有交易信息和诚信记录在该系统中都会得到显示,为了保证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性,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奖惩制度、信用档案和信息公开共享机制,使所有交易受人民监督,避免不公平情况出现。
本章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各项功能做了简单介绍,针对房屋建筑工程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给出解决办法,保证今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顺利开展,保障整个过程的公平、公正。
5.3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下甘肃省建筑市场的招投标交易已经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市场内供不应求的现状,难免会出现市场竞争过度现象的出现。不管是投标公司还是代理公司,为了获取最终的承包合同,也采取了一定违规才做手段。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3.1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失范行为
(1)投标单位之间,或者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之间由于利益关系的产生,相互之间会进行联合传统,通过提前泄露消息等方式,在招标投标时压低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者招标者额外补偿。或投标者之间内定中标公司,在投标过程中,进行“互相帮助”,最后获取一定的利益。这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缺乏公正性和公平性。
(2)当前甘肃省招标代理市场起步晚,发展较为缓慢。缺乏相关的行为规范和配套的制度设施。因此,一些浑水摸鱼的代理机构也存在其中。一方面,他们利用规则漏洞来达到自身的目的,利益方面,他们本身的成立就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以及规定,主要是以公司利益为主。
(3)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从当地发展市场而言,虽然已经提出了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但并不完善。因此,对于当下投招标市场中,存在的违法、违纪现象,缺乏有效的惩戒制度。而部分公司则会根据其监督漏洞顶风作案。
5.3.2评标过程形式化
当下甘肃省的招投标活动主要是通过相关评委来评定,投标单位递交材料,竞标,评委给予评定。这就需要投标单位准备充分的投标资料,评委也需要对资料有全部的理解,才能给出正确的判断。但现实中,往往由于评委的个人能力不够缺乏专业性或者流于形式的浏览资料,而无全面的了解。导致最终的决定有失偏颇。甚至有的评标程序本身只注重形式化而缺乏严谨性和有效性,进而导致评标结果发生变化。
5.3.3小企业弱势地位明显
首先,对于一些普通企业而言,其与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而言,往往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导致评委在评定开始就倾向于选择名气较大的公司而小的公司被忽视。其次,虽然信息化的招投标方式已被应用,但更多得是对于信息的公布而言,投标主要还是靠标书。但较高的标书费用,为企业增加量成本,在低价中标的市场上投标企业的利益则减少。
5.4采取的措施
为促进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维护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运营,甘肃省XX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制订了相应的行为规范。
(1)严格规模标准和招标投标监管职责
严格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6号《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和《必须招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范围规定》(发改法规〔2018〕843号)要求执行。对已定的招标范围和招标门槛,各级建筑行政主管不得随意更改,防止利益相关者利用该行为规避竞争企业,从而减少竞争对手。
(2)简化招投标备案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
建设单位可以在项目正式立项前,自行决定开展勘察、设计招标活动,同时需承担因各种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失败的风险。建设单位在项目招标备案时不再提供银行出具的资金证明,只需提供建设资金已落实承诺书。施工招标备案不再将《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作为备案要件。实施电子招标投标的项目,招标人不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XX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纸质招标文件以及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改。
(3)对同类业绩的要求
一般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招标时,只对投标人提出同类业绩要求,不再根据企业的实力来评判项目工程能力的大小,以保证投标的公平性。促使小的有一定能力的企业也能中标。
(4)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监管
对于违反规定而进行非法竞标的企业,出台相应法则进行处罚,起到威慑作用。同时,对于投招标过程中针对,评标专家失信甚至弄虚作假、透露评标秘密等不良行为,取消其评标资格,从专家库予以清除,以避免评委自身扰乱投招标市场环境。
6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某高校房屋建筑工程应用实例
6.1某高校项目简介
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项目立项
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申报,财务部门筹划经费,根据项目预算获批情况划拨经费。
(2)项目实施
先提交项目采购申请书,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和技术考察,做出相关报告,同时做出采购方案。根据相关调研报告的内容视情况对项目是否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出具报告。项目执行部门在招投标系统上填写和项目相关的报表,同时提交申请。财务部门相关人员核对论证结果,对项目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复核审批,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签管理人电子章。
提交项目申请后,由财务处签管理人电子章,后经专项经费管理单位签管理人电子章。
通过核定后,该项目下一步要进行公告发布。通过省交易平台进行该项目的招标和评标工作。项目招标工作结束后签订合同并进行备案。信息化模式对招标评标可以提高保密性,也可以保证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亦可以提高效率,为学校节约很多可以避免的资源浪费情况,根据国办发[2015]63号《xxxx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相关具体要求,兰州大学在2014年开始使用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所有工程项目组织进行招标活动。
6.2招标、评标过程分析
6.2.1用户注册
招标评标活动需在位于甘肃省的交易平台上进行,应先注册和登录,管理部门将会给予权限审核。如注册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向交易中心提请技术支持来修改错误信息。
6.2.2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为个人电脑办理数字证书成功安装Ukey。
6.2.3进场登记
登录后,在“进场项目登记”页面需要填写和项目相关的具体信息。包括项目类型、招标编号、招标项目等。
6.2.4项目交易流程
根据使用功能的具体要求,项目交易流程被分为12个模块,具体流程如下:
(1)招标项目
在此模块中:上传附件及相关信息并提交审批。同时招标人代表可以在系统中申请招标场地。
(2)安排预审场地(全国大部分省修改为直接投标)
招标人根据系统提示,在相应的模块下进行操作,申请招标资格预审专用场地。场地申请成功后可显示出确定的时间核查场地数及时间,无误后分别点击“提交审批”。
已经完成的审核将用红色标识,代表场地已经被占用。
(3)预审文件和公告资格添加
成功预约场地后,添加文件。文件添加完毕将有关信息确认后,在菜单栏提交,之后会有领导审核相关信息。
(4)专家抽取申请
系统会将审核后的合格项添加到专家抽取栏中。在监督人员对监督下抽取专家,同时发送给专家短信,及时回复的专家可参加,未回复的专家重新抽取,直到抽取相应数量对专家为止。
(5)备案资格结果
资格审查报告与明细是在评标结束后在通知信息的项目管理中添加的。
(6)公示资格预审结果
公示信息添加与资格预审之后。
(7)正式招标场地安排
与“预审场地安排”类似。
(8)招标文件提交
各投标单位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按照系统提示提交各自投标文件,提交合格后自行检验。
(9)专家抽取申请
同预审。
(10)开标管理
将开标中的记录表资料(附件)上传,有专门人员审核。
(11)评标管理
以上步骤的完成,系统会做出提示,对评估报告添加,确认评估报告正确之后,等待相关人员审核。
(12)定标管理
公示上传和审批提交以后就可以等待审批结束。当所有流程都完毕以后,系统会做出相关提升,要求添加中标通知书。此时需要将中标项目,明确、详细填写中标通知书。
依据流程,中标段在中标通知书前导出,并且提交审批。
6.3项目实施效果和现状分析
6.3.1某公共建筑项目招标、评标过程分析
(1)项目介绍
医学实验楼为此次项目建设性质,其占地面积共有9636.59m2,实验楼总使用面积44915.00m2,其中地上部分31555m2,地下部分13360m2,。本次建筑为高层民用建筑(二类),地下两层一级耐火性,地上十层二级耐火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性为八度,二级防水性。此建筑共设计43.2m,可作为战时二等掩蔽所,甲类核六人防工程的人防等级,框架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招标公告的发布
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于2016年10月31日,各级部门完成审批通过后,发布招标公告。(招标公告及评标办法见附录)
(3)项目招标与评标过程
在发布招标公告之后,假设有6家单位进行投标,通过电子招投标系统,来进行确定最终的中标人,以下为主要招投标过程。
①投标阶段
投标单位通过在指定的系统中进行注册,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填写单位的基本信息,制作招投标文件以及投标报价,以下以投标单位1为例进行投标流程说明。
(4)利用综合评标理论进行理论分析
①项目评标规则
a、报价总分100分;
b、复合计算。业主标底的70%为复合标底及30%的有效投标人平均报价。
c、最高得分点为-8%的复合标定,100分。
d、高出最高分值点的投标报价每高出1%减一分。废标为低于-8%的复合标底。
e、复合标底的[-8%,+5%]为有效报价区间
②投标人概况
有6家单位参与本次投标。有3家之前承接过业主方的项目。投标单位3通过对前期招标文件的分析,结合本地的人、材、机的市场价格,最后投标概预算为22718588元,其中成本为18002585元。
③建立投标模型求解
业主在之前招标项目中,根据标底比较。分析之前标底投标的降造率得出本次标底预制。我们可以根据下式对业主表底进行迭代求解。分析以前参与业主招标单位与业主之前建设投标报价见表6.1。
特别的,当K=1时,
其中,为预算偏差,
K为投标人初始报价,即投标概预算;
为最高分值系数;
为概算降造率;
为复合标底中投标者所占权重值
其中、多数情况下是已知常数。
表6.1投标单位投标改预算与业主标底的对比表
投标次数1 2 3 4 5 6 7 8
投标概预算K 4042 3565 2862 1499 8490 6694 4550 6200
业主标底A 3950 3492 2803 1456 8234 6518 4417 6024
(K-A)/K(%)2.28%2.05%2.06%2.87%3.02%2.62%2.9%2.84%
a、模拟计算流程见图6.9
图6.9模拟计算流程
b、投标报价博弈计算
为了简化计算,可假设K=1
当i=0时,
当i=1时,
当i=2时,
……
当继续计算时,到后,的值的变化不明显,故以来计算最优报价。最优报价
表6.2投标报价模拟计算表
投标人投标报价D(元)有效报价(元)
报价
得分报价
名次
业主标底19600000
投标单位1 19620000-0.07%19620000 8.19%83.6 2
投标单位2 19650000-0.08%19650000 8.35%83.3 3
投标单位3 19602000-0.16%19602000 8.09%83.8 1
投标单位4 19700000-0.34%19700000 8.63%82.7 4
投标单位5 19800000-0.85%19800000 8.18%81.6 5
投标单位6 19900000-1.36%19900000 8.73%80.5 6
平均报价19712000 19712000
初次复合标底A01 19633600
评标标底A02 19633600
最高分值Q 18135040
c、报价复核
确定的Y值远大于成本价18002585元
将代入可得:
通过以上是计算,单位3的确定最终报价为:19602000元,并且从表6.2中可以看到,此报价得分最高,这与招投标系统的评审结果相同,验证了本文采用的招投标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3)招标结果分析
此次教学楼招标全部运用信息化手段,招标、投标及评标过程全部实现在线完成,较以前老式招标方法优势明显。信息化评标的详细优劣势比较会在后文详细介绍。
这个项目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质,评审技术标和商务标分开进行。就拿技术标来说,评审过程会对招标文件的范围做出详细的招标公告,同时列举相关条例。之后评审商务标,以最低价,本次项目对评标着重关注资信和技术,对商务标不再强调其重要性,因此,评标更加全面体现综合程度。而商务标的评标形式为打分制,这样就成本报价与商务标实际吻合,预防了高价投标。技术、资信往往会致使高价表的出现,在确定了这两项内容后就对后期评审分值影响不大,同时对最终中标的投标人也不会产生影响。这样极大的减弱了评审专家手中的权力,避免过程中认为干扰,而且也通过这种形式避免评审专家数量少以及素质不等的现状。也对一些人为干扰项,如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自己主观意识对评审的错误评标,保证评标过程的绝对公平。
6.3.2与原有招投标方式的对比
本项目利用信息化系统完成招投标以及评价体系,比以前的招投标模式更具有显著优势:
(1)引入市场机制后,投标人在扩大来源后可独立判断投标与否。信息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通过信息化模式发布后,国内满足条件的投标人均可报名,市场竞争得到充分显现;
(2)通过信息化模式进行招投标,可有效节约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信息化模式将各种文件及资料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可大大节约各种成本同时保护了环境资源。只用三周时间即可完成招投标工作,传统招标、投标不能完成。
(3)充分的专家数据库资源在信息化模式下,保证抽取专家的合理性。信息化模式下通过建立专家资源库,可屏蔽和投标相关联专家抽取权威专家进行评标工作。(4)杜绝人为干预,实现全过程监管。信息化模式下所有操作均被电脑记录,所有过程均被记载在诚信记录平台。所有行为在司法介入后,法律责任问题得到充分依据,一些不法分子完全参与不了,违法行为显露无疑。
6.3.3信息化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模式下,招评标程序过于复杂,好多审查人员与申请企业之间有错中复杂的联系,资料审批过程无法达到绝对公平。而且会出现社保、工商等系统不能及时查阅,达不到实时共享,致使效率低下,审批时间加长,同时审批与发证两个环节严重脱节等问题一直也得不到解决。传统招投标不能实现及时公示,整体招投标,评审过程信息不公开,透明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导致社会风气呈现腐败气象。审批流程、标准和企业申报的人员及业绩也得不到信息公开,违法行为发生的概率大幅度提升。另外,由于各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拥有管理权,而工程招投标平台属于各建设部门管理[47],因此这些管理部门不能明确自身职能,往往致使各自职能交叉,完成不了信息共享。所以一个可以实现公开、透明的数据共享的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公平交易平台的出现才能让工程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实现数据共通。
在信息化招标模式下,招标系统的要实现可控性。这就要求招标系统必须符合ISO质量认证,新的招标系统要替代之前业务流程,就要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作为中心。这一系统要同时兼顾记录的作用也要保障关系数据库、根本关系模型以及数据管理的建设于一体,做到实时分析数据、整合数据的功能。
同时注意不盲目运通博弈模型,清楚条件限制,在招标时,招标人应清楚知道本行业情况,并且在获得利润的最低价中标。同时计算自己公司最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做出投标,从而运用本模型投标决策达到中标的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投标报价博弈研究,企业在竞争时要依靠自身实力,对比企业综合实力,运用报价策略及技巧进行投标。企业只有提高自身实力,加强管理,在降低成本的问前提从而建成优良的建筑。才能提高企业名誉,在不断竞争中壮大自身,以求长远发展。
6.4施工单位提高中标的能力对策
6.4.1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投标报价水平
投标报价是工程承包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环节,确定一个最优报价是提高竞标能力的关键之一。承揽工程项目要根据有关定额、合同条件、技术规范、工程图纸、技术要求、工程性质等资料确定的总价。在具体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总价不能单纯对从数量叠加,而是根据工程性质、施工方案及人、材、机的预算价格等综合起来考虑投标价格。因此,在做投标报价工作之前,应注意以下有关事项:
(1)注意积累报价资料
投标时给与投标预算的周期往往比较短,不能充分的考察市场,所以平时对经验积累非常重要。同时投标报价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经营活动,只有经常了解法律法规、市场情况、国家省市政策变化等综合因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报价也会更加合理。
(2)标价计算应合理
投标时,为达到中标目的,个别投标者常常以恶意压低价格的方式中标。但是这种方式是对企业的潜在风险。
(3)定额的选用要慎重。
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相关资料,考虑外在因素。如施工过程中气候、工程情况
以及其它因素,同时要考虑必要的风险等。
(4)标书的编订应保密
企业应对自己对预算人员进行保密培训,将合适对人选来委以重任。对投标报价及企业定额等了解较多对人限制在小范围内,同时应该投标预算对计算方式、施工方案等均应注意保密。
6.4.2切实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创新研究及企业的综合管理
二十一世纪,中国各个行业在创新,在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开拓创新和管理也非常重要。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其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改进:
(1)企业制度创新
现代化公司是经济时代的产物,公司制企业是一种新的资本组织形式,实现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资本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分离,产权和股权的分离,实现了所有者的社会化和经营者的社会化,公司的运转得到加速,才可以谋取更大的利益。企业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唯有加强本身管理,改进子都以此获得长远的目的。
(2)企业经营战略创新
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企业的理念,企业对理念必须转变过来,脱离传统思想对束缚,市场需求才是正确中心观。树立效益优先原则,放弃原有片面求产值的传统观念。总之,在更本上转换思想,树立主体、市场意识,才可能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3)企业科技创新
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科技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不断的科技创新才是企业提高自我竞争力的法宝。近些年来,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得知,科学技术创新会迫使很多企业在不熟知的范围内进行更新,将企业推到新技术水平的前沿。
6.4.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上世纪末,迫切需要具有高学历知识人才,像科技、信息、知识创造力方面的战略人才,社会核心竞争力向人力资源转移,工程类企业要明确这一要点,对人力资源大力开发,储备人才。
(1)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高学历知识人才,像科技、信息、知识创造力方面的战略人才,社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领导者而智能型人才是这些资源的生产者。
(2)人员招聘和考核
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要有独到之处,伯乐识千里马,人才不能被埋没。企业必须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招聘人才,然后用自己的企业文化培养,再委以重任,还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对评价体系对员工进行考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只有选对人,用对人才能使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7结论及建议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工程建筑行业来说是一次重大变革。建设任务的不断增加,多元化的项目分布工程也随之而出,信息化逐渐应运于工程建筑行业的招标过程中,作为招标先进技术,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为工程项目招标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平台。同时加快该行业发展,建立完善的招投标体系,消除招投标过程中人为操作带来的不良后果,保证了招标、投标和评标活动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
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现状,针对现存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如今主流电子签名、信息化评标和加密三种技术,对这些技术的适用及特点分析得出其中任何一项技术都不能单独完成招投标安全管理、稳定运行和过程监督。只有几种技术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目的。
本文介绍了房屋建筑工程在如今信息化模式下的招评标工作特点与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对招投标的一些模型进行分析,如博弈问题、模糊预测模型、密封式一级价格拍卖模型,得出了每种模型的优缺点及使用条件;最后,结合招标、评标工作的特点,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基础,以某高校实际信息化招投标为例,说明了信息化招投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
以下是几个方面信息化改进的内容:
(1)选择评标方法,保障招标质量
评标依据评标办法,要特别注意项目同时满足工程特殊要求的前提下与工程特点两者之间的匹配。本文以评标中的选取合理低价代替综合评估的工程特点,一次快速得出最好标书。
(2)推进招投标市场动态清退制度
采取既罚款又管理的模式,对参与投标工程单位实行约束清退机制,取消以罚代管的模式。及时对违法个人、单位、专家进行清退,同时违法责任,并且在一定年限不允许其再次投标。此外,一些监管机构监督验收项目的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做到监管细则问题均不放过的原则。
(3)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
如今国内有上千家招投标机构,而且这些机构大部分能力不足。较低的业务量,地下的业务水平致使整体行业萎靡不振,这就急迫需要建立完善的代理招投标诚信体系,以期待对这一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4)防止网络、技术侵权,关注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重点保护对象。随着网络迅速发展,约束着普通信息技术,对于如今网络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注意的是便利与风险的综合考究问题,种种法律危险在过去的网络发展下此起彼伏,网络侵权问题从未间断。电子招标在信息化进程中以便捷的形式获得了大部分用获得信赖。互联网侵权问题也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建设、监管、投标行业主管这些部门。这些部门要做到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出现技术、网络侵权问题。软件开发点要及时申请专利,把自己的产品申请法律保护,做到研究成果的独优化,也要特别注意信息传输过程中保密行为,不要给交易主体造成因为越权、泄密的伤害问题。
根据以上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实体案例做出论证。应用某个房屋建筑的实体案例,并且这个项目在公共交易平台的投标简介,结合实际对工程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分析表明基于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招投标过程实现了操作简单效率高效的基本特点,并且以价格成本低明显的优势,实现房屋工程方面的招投标、评标模式下的可行性方案。此外,对比于传统招投标、评标,信息化以其优势成功取代传统模式,取代是必然的,而且今后比例还在不断增大。以现有模式下,分析现代信息化招标、投标、评标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可行性方案。
以下问题还需今后进一步研究:
(1)为满足项目的不同需求更好的运用信息化招投标机制。
(2)随着信息化加快,以保证安全来拓展系统功能。
(3)利用网络实现公众对监管水平参差不齐及不规范的问题的监管。
(4)如何快速的运用到所有的建设工程领域,甚至其他领域。包括不同的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等;包括限额货品采购、小型物品等。
(5)如何降低电子招投标管理软件开发费用,为不同用户打造不同的管理平台。
(6)如何利用信息化模式将不同的系统对接,形成部分资源共享。
(7)如何使用手机或者其他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安全的实现招投标过程。
参考文献
[1]David Brookshank,Michael Connolly,Bob Morgan.Copetetive Bidding Development in UK[J].Public Money and Management.1999,19(2):7-12.
[2]何文.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体系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李丰.HN集团建设工程招标评标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4]徐春华.基于博弈论的复合标底报价决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5]张静.电子招投标平台的研究和实现[D].吉林大学,2015.
[6]纪玉奇.基于Web的招投标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7]张宇,王映辉,张翔南.基于Spring的MVC框架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0(04):13-16.
[8]Veronique Flamband,Isabelle Perrigne.Evidence from Snow Removal Contracts[J].The Economic Journal.2006,114(514):1014-1036.
[9]Milgrom.P.Auctions and Bidding:A Primer[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89,34(3):3-22.
[10]Willian W.Wihsion,Bruce.Dahl.Bidding Competition in Internation Whear Frade[J].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52(1):89-105.
[11]Seydel Johb,Olson David.Bids considering multiple criteria[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0,116(4):609-623.
[12]乔贵毅.工程项目施工招评标管理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3]Friedmna L.Competitive-bidding strategy[J].Operations Research.1956,82(4):104-112.
[14]王辉.我国工程项目网络招投标相关问题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4)248-251.
[15]Richard Engel,Brecht-Wiggans.The effect of regret on optimal bidding in auctions[J].Management Sciences.1989(6):685.
[16]King,Malcolm,Mercer,Alan.Recurrent competitive bidding[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88,33(1):2-16.
[17]Richard Engel,Brecht-Wiggans:The effect of regret on optimalbiddingin auctions[J].Managerment Sciences.1989,685.
[18]Seydel Johb:Olson David.Bids considering multiple criteria[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0,116(4):609-623.
[19]D.K.H.Chua:Key Factors in Bid Reasoning Model[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0:10.
[20]Martin Skitmore.Bid-spread[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Management.2001:2。
[2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4(3):55-57.
[22]孟新田.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围标问题的探讨[J].建筑经济,2007(6):101-103.
[23]雷文华,孙有信.博弈论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9,21(4):137-139.
[24]刘禹.工程建设招投标的博弈分析与体制设计[J].建筑经济,2004(10):33-35.
[25]杨岑,彭盈,陈玉水.招投标中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5):221-223.
[26]秦旋.不同招标模式下的竞标博弈模型[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01-204.
[27]聂相田.建设项目施工招标中资格预审的模糊决策方法[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6(3):13-19.
[28]陈群.灰色关联分析在最佳承包商选择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14):48-53.
[29]刘亮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施工招标评标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6.
[30]薛香恒,张骅.国内外招投标计价模式的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06(12):217-218.
[31]庄洪荣.清单计价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J].建筑与发展,2009(6):75-76.
[32]贺黎明.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度比较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7.
[33]陈波宇.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比较研究[J].法学研究,2011(7):69-71.
[34]王立超.建筑工程评标方法的比较研究[J].建筑工程,2012(10):94-95.
[35]李龙.项目招投标中围标、串标问题对策研究[J].管理科学,2009(12):177-179.
[36]杨文旺.浅述“串标”行为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3):300-302.
[37]黄云峰.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施工,2007(5):378-379.
[38]卓凡,林燕梅,董广红.浅析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各方主体行为[J].基建管理优化,2013(04):17-19.
[39]柳兰芳.对施工企业投标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人民长江(11):49-51.
[40]丁军.我国招投标监督管理体制创新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6(7):33-34.
[41]邹坦,卓凡.浅析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各方主体行为[J].商场现代化,2006(29):371-372.
[42]夏恩君,苏广领.工程项目评标优化决策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0):133-138.
[43]舒美英,蔡建国,陈森彭.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化可拓综合评判[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7(4):133-135.
[44]於永和.基于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工程项目评标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9):121-123.
[45]王秀蓉,吴焱.浅议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合理低价中标[J].工程造价管理,2003(3):18-20.
[46]张明晨.清单报价工程成本要素的管理[J].建筑经济,2003(1):11-13.
[47]潘立新.浅谈工程量清单下企业定额的编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4(12):129-130.
[48]李玲.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49]苏圆圆.电子签名技术在异地电子评标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招投标,2013(12):42-44.
[50]李保华.网通VPN技术浅议[J].装备制造技术,2008(9):19-21.
[51]周会兴.网络传输过程中运用加密技术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218.
[52]苏圆圆,李晓杰.异地电子评标系统设计方案探讨[J].招标与投标,2014(4):53-55.
[53]熊俐.基础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以滨海IPMS项目为例[D].山东大学,2012.
[54]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2015,24(4):3.
[55]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2016,24(4):3.
[56]柯丽.高校电子招投标管理系统建设的风险识别与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5.
[57]马攀.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58]吴育红.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与实践探索[J].中国招标坛,2015(9):15-17.
[59]李永奎,王润石.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理论研究评述[J].工程管理学报,2015(1):28-3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