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传统元素在电影中的体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国内外电影中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皆有不同的展现。本文通过中国元素的定义入手,主要结合张艺谋电影中集中呈现的大面积色彩元素、服装元素、妆容元素、以及道具物件,进行中国元素的电影运用的深入研究。首先探索了中国元素的定义,分析中国元素多角度、多方面的艺术展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元素展现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具有文化传播的作用。其次,探索国内外电影的纠结运用现状。国内电影在中国元素的应用方面,不自信,过于迎合西方观众的观点;国外电影在运用方面,难以展现中国元素的内涵体现,成了元素的堆叠。最终,从张艺谋导员的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元素通过丰富的色彩艺术效果、妆容服饰的艺术体现,以及道具的艺术创造,实现了真正的艺术传播,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输出,展现了丰富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传统元素; 电影元素; 张艺谋; 电影语言
引言
中国元素的具象化体现很多,在传统艺术中,中国书法、绘画、篆刻、剪纸等,都是极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具象化体现,除此之外。中国建筑、中国服装、妆容、物件等也是突出的中国元素实用的具象化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的元素展现,是多角度和多方面的,从色彩到造型、图像,呈现出多样的视觉语言和文化内涵。通过电影的角度,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服饰、妆容造型和道具,能够更进一步的完成中国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电影的艺术影响力,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内涵。
1中国元素
1.1 中国元素的内涵
1.1.1中国元素的定义
“中国元素是中国人随着民族发展和历史进程创造的中国独有的人文传统以及风俗风貌”[1]。其形成的文化的传承以及精神的影响,从物质元素以及精神元素两个方面,构建起了中国的意识和观念,同时具有相应的外在艺术表现。人们常见的中国民俗现象、信仰习俗、宗教习惯、伦理传统、以及中国建筑、科学技术等,都是中国元素的继续展现。可以从广泛的层面来看,中国传统的元素影响和内涵,是十分庞大的,同时是具有多种特色和变化的。从时间上来看,这种变化体现在,既具有中国现代的民族元素,同时也体现在传统的文化元素上。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其中国特色从民族文化到物质遗产包罗万象、源远流长。无论是现代的中国元素,还是传统的文化元素,都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智慧。
2 国内外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2.1 中国元素运用在国内外商业片中的纠结讲述
2.1.1国内电影中,中国元素运用的现状
如今,中国电影作品缺少了中国自己的特色,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不是很自信。“在服装、色彩、背景等方面都一味的追求新颖,却少了一点中国电影应该独有的自己国家的特点”[2]。在国外电影都在追求中国文化元素的渗透时,中国电影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用自身的中国元素运用,去结合国外的文化审美。这样的国内商业片,尽管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但是却缺乏了中国元素自己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元素,成了“空架子”,既让中国人看不懂,也让外国人觉得认识模糊。
以电影《赤壁》为例,这部电影的在战争的场面设计、服化道的运用方面,极尽精致,但是在对历史的改编方面,倾向于西方的叙事形势。尤其是其中对于赤壁之战的引发原因处理,更加的倾向于“曹操为了小乔”而引发的战争。而周瑜在战争中,也不是为了保家卫国或建功立业,而是成了为营救小乔。这种对历史的改编,失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让原本体现中国历史的电影文化发生了转变,成了迎合西方观众的“美女与英雄”之间的故事,让其中的中国元素,成了文化表现的附属品,难以实现其中中国文化的展现和内涵的表达。再比如,2016年的《封神传奇》,这部改编自中国传统文学《封神榜》的电影,结合了魔幻的想象,讲述的是商代末期,姜子牙等能人义士协助武王伐纣的经典故事。然而影片中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过于夸张,同时又结合了过多的魔幻想象,在服化设计以及画面场景布置等方面,都显得不伦不类,让观影者大呼“雷人”。其中所有人物造型的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盔甲和发冠、首饰等样式和花纹,但是却夸张了其总体造型;大量的运用了中国传统元素中的金色色彩,但是面积过大,如图1所示,通篇呈现一种“金光闪闪”的色彩画面,让人视觉疲劳。尽管影片的投资巨大、特效繁杂、明星众多,但是却不能弥补其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没有实质的文化神韵体现。
图1《封神传奇》的服化设计
从这两部电影的中国元素运用中可以发现,中国电影在运用中国元素的过程中,难以实现的是自我价值的突破和中国核心的文化内涵体现。在针对中国元素的自我价值运用时,缺乏自信感,甚至“崇洋媚外”,“结合了过多的西方文化元素和文化渗透影响”[3]。无论是从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方面还是元素的表现方面,都过于的倾向于西方的审美,忽视了中国传统元素应当具有的特点。而在中国核心的文化内涵体现上,电影创作者对于中国元素中应当包含的艺术美感、色彩体现、节奏运用,以及服化道的文化折射,都没有深入的了解,片面的陈铺大面积的单一元素应用,就认为是中国元素的应用,是中国文化的体现。“而中国元素真正代表的核心文化内涵,其意向、美感,以及中国人美好的情感和深邃的底蕴,都被这种不自信的电影的中国元素运用所抛弃了”[4]。
2.1.2国外电影中,中国元素运用的形式
随着中国电影打开国际市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增加,国外的电影中也开始对中国元素进行多角度的运用。1998年的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正式打开了好莱坞运用中国元素进行电影创作的闸口。好莱坞电影创作者们蜂拥而至,对神秘的东方元素逐一利用,完成中国元素在国外电影中的多样化展示。
《花木兰》作为国外电影对中国元素应用的代表,其在故事设定以及校色设置、场景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大量的运用了中国元素。并且毫不夸张的说,这部电影在文化推动方面以及带入东方的思维逻辑方面,是十分成功的。但是仍然能够看出,在西方的电影语境下,讲述一个传统的东方故事,存在一定的文化违和感,在中国元素的运用方面,欠缺了文化的深入研究。例如在电影开头,如图2所示,花木兰身着短衣短裤,在房间里呼喊和奔跑,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女性的行为定义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其次,如图3所示,为了增加影片的娱乐性,同时也是对中国龙的形象进行致意,影片增加了木须龙这一角色。这一典型的宠物式迪士尼角色设计,和中国传统的形象设计及其不符,将其描述为一个话痨、胆小、并且干瘪瘦弱的形象,和中国“龙”元素中威严、神圣的形象概念相去甚远。此外,电影中一部分中国元素的运用,有失考察,如图4所示,其中出现的扇子,“按照当时的史实,应当使用圆形扁扇,而非折扇”[5]。
图2花木兰出场形象
图3木须龙的形象设计
图4《花木兰》中的扇子运用场景
《功夫熊猫》是中国元素在国外电影中,又一次的经典运用。主角熊猫,正是中国独有的动物,是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另外,其“涉及的面条、功夫、宫殿、甚至是具有道教思想的文化内涵,都展现了中国元素的丰富应用形式,和电影的中国文化渗透”[6]。然而从其思想的内核中,熊猫阿宝关于自我的思考和价值找寻过程,毫无疑问是一个“X梦”的故事构建;熊猫阿宝打斗动作夸张、思想跳跃、话痨还有懒惰的倾向,和中国传统武术元素讲求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思想特性,也大相径庭。但是从实际意义出发,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在中国元素应用方面十分考究,不仅表现出了生动创意的中国建筑场景,同时在细节方面“形神兼备”。如图5所示,师傅在教阿宝练功夫的时候,使用筷子夹取小笼包;乌龟动作缓慢,边打太极,边讲述人生的道理;盖世五侠,在身份设置上,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物种拳法等等。这些细节的中国元素应用,反映了电影创作者对于中国元素运用的思考。同时也给予我们惊醒:中国电影在元素运用上,是否缺乏深刻的中国元素认识?对于中国元素的精华,是否真正的了解并运用得当?可以说,这部电影在中国元素的运用方面,相比国内电影更为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图5 《功夫熊猫》中的筷子元素
除了动画电影外,国外成功的商业大片,也不乏对中国元素的运用。《木乃伊Ⅲ龙帝之墓》就是其中之一。其结合了秦始皇陵的探险故事,运用了中国兵马俑等典型的元素。然而整体元素借鉴缺乏文化内涵,不但把中国帝王,塑造成残暴的君主以及毁灭中国的黑暗力量,同时把解救中国的使命,归结到西方人的身上,对于中国和X两者的文化内涵碰撞,没有有效的解决,反而激发了其中的矛盾冲突。
从国外的电影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形式可以看出,和中国电影相比,国外电影,更倾向于中国元素的堆砌,从熊猫到兵马俑,国外电影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极尽所能,让人目不暇接。然而显然存在文化的不适应性和一定的运用误读。中国元素的运用,满足了西方观众的东方文化猎奇感,但是在对文化的内涵展示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尽管这些电影中的中国元素,让人熟悉,但是却难以从根本上唤起中国观众的共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影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和展现,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同时带来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机遇。国外对于中国的元素越多,就会“越了解中国的文化,越了解一个文化多样,内涵丰富,带有民族特色的中国”[7]。中国电影在这一点上,应当从中借鉴,取其精华,完成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升华。
3 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3.1 中国色彩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
3.1.1《红高粱》色彩艺术效果
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家喻户晓,色彩语言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这部电影中,鲜明的色彩,成为张艺谋影像的风格和符号,展现出了中国色彩元素经典的色彩语言和艺术效果。
红色的色彩运用红色,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颜色,被大量的运用到《红高粱》这部电影中。红色在中国的文化底蕴中,是十分丰富的。同时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从其颜色的根脉上来讲,中国人认为红色具有血脉的意义,代表着生命力和活力。同时也能够体现出中国人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崇拜。正式这种鲜明的色彩,深深的根植在中国人的艺术文化中。“《红高粱》在电影色彩语言的展现时,将红色元素应用于两个方面,以此来形成“红”在这一电影中的活跃展现”[8]。
第一方面,就是生命力的展示。红色的温暖、热情、激烈,都通过电影的运用,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一方面中,“红色的热烈的,是亲近的,是令人喜悦和充满活力的”[9]。如图6所示,九儿从高粱地里穿过,阳光打在九儿的脸上和高粱地上,整个画面都呈现出一片暖和的红色,伴随着余占鳌质朴的歌声,两人之间的对于爱情的热烈,和对生命的尊重、对未来的希望,都展现出来,形成了火红的生命感。如图7所示,红色的高粱地、九儿红色的身影,以及红色的脸庞,都展现了在爱情的催化下,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图6红色的高粱地和九儿红色的身影
图7九儿红色的脸庞
除此以外,电影中红色生命力的表达,围绕着九儿鲜明的人生展开,“红色棉袄、红色高粱酒、红色肚兜、红色的花轿,都赞颂了九儿生命的鲜活和美好,展现了她反抗、激情、年轻的生命特点”[10]。如图8所示,红色轿子里的九儿,表情从惊讶到坚定,红色的
脸庞,透漏着她自信和倔强的个性;如图9所示,鲜明的红色轿子,配上迎亲的乐曲,展现了喜庆的基调;如图10所示,“九儿骑着毛驴,穿着红色的嫁衣,倔强的不肯回头,表现了其鲜明的个性,对命运的反抗”[11]。
第二方面,“红色在电影中展现的是悲凉的鲜血,是对生命悲剧命运的叹息和敬畏,同时代表着残酷和战争”[12]。战争的来临,让九儿原本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让原本鲜亮的红色透漏出悲凉感。
当战争来临时,红色的色彩表现带有强烈的血腥感,如图11所示,红色的火光、血腥的动物尸体,和被铲平的高粱地,形成了悲剧的暗示。人的生命会如牲畜般被屠戮,都被血腥的红色暗示和展现了出来。
图11肆意践踏中国土地的日本兵
战争的过后,如图12、图13所示,经历过血战,一片死寂,红色的阳光和火光,鲜亮中透漏出悲凉感,和电影早期的鲜亮红色相比,呈现出灰暗的色调,阴影和光影结合,孤立的身影,带来无力感。人们经过鲜血的付出,最终换来的是生命的逝去,但同时也有未来的生的希望。电影最后的高粱地,高粱不再是艳丽的红色,而是暗淡的暗红阴影,表现出对九儿以及酒坊众人逝去的敬畏。
黄色的色彩运用和电影中大面积红色对比的是,黄色的大地、黄色的光亮,以及黄色的汉子。
在电影的前半段,黄色的大地铺天盖地,和红色的高粱地形成的对比十分明显。尤其是九儿鲜红的轿子,行走在土黄的大地上,由如一叶无依的小舟,漂泊中被广阔的黄色大地所包裹。“轿子摇摇晃晃,犹如九儿鲜活的生命在暗黄、阴沉的天地间和封建束缚间,挣扎和反抗,在沙尘飞扬的浑浊天地中,努力的寻求着自身的突破”[13]。
图14摇晃的红轿和黄色的天地
除了暗黄的天地,电影中也有明黄色的展现。九儿和余占鳌隔着轿子,初次见面。九儿用脚挑起轿帘,映入眼帘的是亮黄色的阳光,和轿帘的红色形成一明一暗的对比。轿内,是束缚的封建礼教,是九儿被迫嫁人的不公命运;而轿外,是鲜亮的光明,是未来的希望,是九儿想要奔向的光亮。
图15九儿用脚挑起轿帘
黄色的汉子,是在电影中和九儿的“红”,形成鲜明对比的“黄”。电影起初的部分,黄色的汉子们和混沌的天地融合在一起,带着对世间的麻木,只有和红色的高粱酒在一起时,才显得有些光亮。
图16黄色的汉子们
而在电影的后半段,酒坊众人深夜祭酒,决定奋不顾身的报仇血恨的时候,黄色的汉子们被高粱酒和血性,染上了一层红色,和前期混沌的黄色相比,深邃而充满血性,充满力量和决绝感。
图17深夜祭酒的汉子们
3.1.2《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色彩运用
两部影片色彩运用与《红高粱》接近,却代表意义不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色让人深感同情、倍感无奈。《菊豆》也是通过红色的染布贯穿整个剧,对天青初见倾心、第一次哭诉、二人初次有染也是通过红色染布滚轮松动而导致的,进而有了下文。色彩在这两部电影中,同样通过色彩语言,表现了不同的人物情感,甚至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色彩运用,同样是以红色为主,但是却浓郁,甚至可以说是厚重、阴冷的堆叠在一起,衬托的气氛凝重而压抑。如图18所示,“层层叠叠的宅院,犹如压在颂莲身上的枷锁,紧紧的禁锢了颂莲原本鲜活的生命和活力”[14]。
图18宅院沉重的色彩
如图19所示,和沉重的暗红以及阴冷的宅院形成对比的,是影片贯穿始终,鲜艳的红色灯笼。
图19宅院中透出的红色灯笼
如图20、图21所示,红色灯笼,淹没在冷清的宅院中,象征着女人们鲜活的生命被禁锢在着阴冷的宅院中,逐渐的湮没、被包围,最后被吞噬。“而影片最后,张灯结彩的宅院,再次迎来新的姨太太,新的女人被送入宅院中,灯笼和疯癫的颂莲,一起被深深的宅院包围,成了这座宅院内悲凉的牺牲品”[15]。
图20红色灯笼意向
《菊豆》同样是悲剧和悲凉的,在色彩运用上更加昏黄。不同的是,《菊豆》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中国传统色彩中,不同颜色的碰撞、对比。如图22所示,影片中忧郁的蓝灰色,代表着规矩的房子、压抑的环境,方方正正的房子,和阴冷的配色,形成了这世间的牢笼,将菊豆困在其中。如图23所示,与之对比的是艳丽的染坊,透过天青的眼睛,看到的是艳丽的菊豆,染坊内渲染的艳丽氛围,犹如两人之间流动的暧昧,明艳而生动。
另一个颜色激烈碰撞的色彩运用部分,是在菊豆向天青求助的时候,如图24所示,忧郁的蓝和激烈的红碰撞在一起。无助的菊豆抓住的是她认为能够带给她拯救的希望。
图24无助的菊豆
另外影片在表现颜色的碰撞时,还应用了黄和红的转换和穿插。如图25所示,黄色代表暧昧,红色代表欲望,天青多次偷看菊豆时,都是黄色的暧昧光线,然而随着两人之间的距离拉近,染坊中的红色逐渐增多。天青将红色的染料倒入黄色的染池中搅拌,暗示着两人关系的变化,代表着剧情逐渐的走向反抗。而两人之间的关系转换后,染坊内明黄色的染布,逐渐被大红色的染布代替,代表着两人间距离的拉近。
图25染坊内的染布出现红色
3.1.3 《满清尽带黄金甲》色彩分析
《满清带黄金甲》和前几部作品不同,它是以黄色为主基调,如图26所示,富丽堂皇的金殿、华丽的金饰、以及明黄色的菊花,都组成了整部电影金黄色的主调。黄色作为中国传统元素的色彩,在视觉以及色彩意味上,是皇权和尊贵的象征。在电影中,代表着皇权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地位。如图27所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边塞将士银色的铠甲,阴冷又严肃,带着背水一战的决绝之感。影片开篇,就是金色和银色的交替,宫中宫女们井然有序的梳洗,金色的发饰和装潢,展现着宫内的富贵和华丽;边关将士疾驰,银色的铠甲在昏暗的光线中冒着寒光,预示着危险和变换。
整部影片,通过金黄色这一大面积中国传统颜色铺陈,呈现出了华丽的宫廷感。片中宫廷装饰、回廊、亭台、梁柱、雕花、装饰、摆设、都是耀眼的金黄色,连宫女、皇后、皇上、皇子们,甚至是最后铺满殿的菊花,也都是金黄色。金色在这部电影中既有华丽的宫廷意味,也有借菊花隐喻的悲凉色彩。中国人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的传统,同时也会在这一天拜神祭祖,因此,金黄色的菊花,隐喻最后悲凉的结局,普天欢庆之间,唯有成片的黄菊,仿佛对逝去之人致去哀思。这一意味,在电影的最后,尤为具有意味。在电影最后,叛乱被镇压,金色的士兵消失殆尽,如图28所示,银色的士兵列队将王子包围,遍地一片狼藉。金色在此时,成了脚下的尸骸,遍寻不见富丽堂皇之感。如图29所示,踏碎的菊花,是皇后想要冲破的金色的束缚,但最终却未能如愿。王子被押解上殿之后,宦官们清理尸骸和菊花残骸,冲刷血迹,将旧菊尽数除去,混着血液一并清理,又重新补种上新菊。如图30所示,一片新菊的金黄色,再次成为这富丽堂皇的宫殿的象征,只是不知道有多少旧菊混着血液被清理、被掩埋,被这华丽的表象所掩饰。
图28被包围的叛军
图29清理尸骸和菊花残骸
如图31所示,此时重阳节到的奏鸣声响起,礼花四起,奏乐颂歌,华丽的队伍伴着金色的菊花,金黄色的色彩伴着中国传统颜色中,象征着高贵的紫、富贵的红,呈现出皇宫庆典繁华和富丽的景色。
图31皇宫庆典
3.2 张艺谋导演电影中,服化道的设计之道
3.2.1 服饰上的中国元素体现
(1) 《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服饰上的中国元素
《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三部影片的服装,风格相似,是带有中国传统民俗风格和色彩的服装设计体现。从这三个电影中,我们分别选取一套,作为主要的分析内容,介绍电影服饰上对于中国元素的体现。
如图32所示,电影《红高粱》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是九儿的红色嫁衣。在颠轿的部分,九儿身着红色的嫁衣、红色的头饰以及盖头,包括踩住剪刀的红色绣花鞋,无不显示出婚嫁的喜庆和九儿的活力。抛开电影中本身对这段婚礼的批判意味,这个场面的服饰设计,是极其符合中国传统婚嫁服装的元素设计体现。红色是中国传统中最能够体现喜庆的颜色,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对于婚礼不同的文化传统诠释体现。红色作为婚嫁的主色,成为了独特的中国元素符号,贯穿在电影的服饰中,呈现了一幅吉祥喜庆的传统中华民族婚嫁仪式场面,通过红色这一元素,展现了中国人民质朴的生活方式和热情活力。
图32《红高粱》中的红色服饰
《菊豆》中,服饰的颜色更为朴实,但是却良好的衬托了人物的性格,同时展现了当时社会中,普通中国百姓的生活状态。如图33所示,菊豆由于被买卖的命运,整体服饰朴实而简单,没有过多的发饰,服饰的设计也是单色的,贴近她的身份。单从服装来看,其侧系的线条以及盘扣,都是中国元素的具体体现。中国盘扣,是作为传统服饰中纽扣和扣眼使用的结饰,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同时能够将扣和衣服分开设计,调换位置。盘扣的种类丰富,和服装结合在一起,富含了中国人古老的美学智慧。
图33菊豆的服饰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初入宅院时,如图34所示,穿的是一套民国时期,学生气息十足的白衣黑裙。这套衣裙,表达了颂莲在宅邸中的与众不同和不屈服的个性。这套衣裙,象征着颂莲的清新和单纯,同时展现了中国服饰中质朴的一面。“中国人在色彩以及装饰的艺术审美上,更注重意境,这套服饰正是中国人质朴审美的展现,通过白色和黑色的简单颜色,透漏出颂莲的倔强和清高,不愿意融入宅院的强烈反抗心态”[16]。
图34颂莲的服饰
(2)《满城尽带黄金甲》服饰上的中国元素
提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服饰,就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金黄色色彩设计概念。这部电影贯穿始终的,就是皇家的黄色色彩基底,在所有的皇族服饰上,都有集中的体现。电影的服装造型,在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提名,可见其在服饰设计上的用心和精致。
从这部电影的服饰来看中国元素的运用,能够体会到的是多种的艺术结合。首先单就服饰所表达的人物形象内涵来看,这部电影没有完全的参照史料,进行生搬硬套,而是结合剧情,进行了写意的服饰艺术创作。“服装在外部廓形以及面料、纹样方面,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唐、历史多国的服饰风貌,同时结合金色的色彩框架,构建了一个华丽的黄金国度”[17]。其次,在中国传统服装的造型方面,传统技艺讲求的是色彩和纹样,尤其是刺绣的图形和象征意义。这点在影片中有极大运用,无论是皇后的手帕,还是皇子们的着装,金色的刺绣图样贯穿始终,展现了中国艺术领域极高的元素设计。另外,影片服装中强调了中国人在服装中追求的轮廓感受。中国传统服装,讲求的是身正形直的仪态之感,因此追求宽袍大袖,和西方贴合人体的剪裁,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整部电影的服饰,用统一的金色,营造出富贵的宫廷场景,同时透过细节展示,展现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18]。
3.2.2 电影化妆造型体现出的中国元素
妆容和造型是在电影中,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人物造型中,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结合时代背景的一种电影语言。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对于妆容造型的描绘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实的妆容,另一类则是较为夸张的妆容。
《红高粱》中九儿的出嫁妆,就是写实妆容的典型。如图35所示,尽管和电影中其他造型相比,这一妆容略显厚重,但是却通过红唇,写实的反映了,中国传统女性在出嫁时的状态。同时,和细化、精心描绘的现代眉形不同,“九儿的眉毛厚且粗,似未经打理,表现出当时劳动妇女朴实的状态”[19]。妆容的铺陈,非常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民俗状态,反映了当时的乡土气息和民风民俗,还原了中国平民的天然质朴感。尤其是不过多修饰的眼妆和底妆,展现了东方人内敛的眼部特征,以及“强调了中国人自然的黄皮肤,再通过九儿倔强而坚强的性格演绎,展现了中国特有的“美人在骨不在皮”的审美理念”[20]。
图35《红高粱》九儿妆容
与《红高粱》中,九儿写实的妆容特性形成对比的,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皇后造型。如图36所示,为突出皇后的威严和气势,皇后的眼妆被特异的拉长,金色的眼影在尾端略有上挑,和眉毛保持一致。“这种妆容,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就有体现,在电影中,正是抓住这一中国元素,进行了夸张和放大,并带入到人物上,进行了妆容造型的再创造”[21]。除了妆容以外,电影中的造型发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凤鸟造型,也是一种中国传统元素的造型运用。
图36《满城尽带黄金甲》皇后造型
3.2.3 电影设计中场景道具的中国元素运用
在道具方面,不得不提的就是《红高粱》中的轿子。这个小小的红色轿子,作为特定的中国传统婚嫁习俗符号,展现了特有的民俗象征。“在如今,仍有部分乡村,存在着这种迎亲和抬轿的习俗。唢呐、大鼓以及红色的轿子,共同组成了中国人对于迎接美好新生活的一种祈愿仪式,展现了中国传统婚俗的独特魅力”[22]。
另一个在张艺谋电影中,不得不提的中国元素道具,就是灯笼。灯笼的意象,在多部电影中都有展现。《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灯笼作为贯穿全剧线索的重要道具。中国灯笼,是古老的传统工艺品,其造型多样,兼具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大红色的灯笼,不仅具有喜庆之意,同时圆形的灯笼有团圆的意义;方形的灯笼具有方正的涵义。在这部电影中,通过灯笼的意象,表达了多种女性的意识状态。最开始,灯笼是希望,是禁锢在宅院中的女人的希望,但同时也是难以冲破的枷锁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灯笼是宅院中女人们的欲望,代表的荣宠,代表的是权利;最终,灯笼再次成为女人们的隐喻,人们关心的不是女人本身的价值,而是她们作为宅院中的“物件”,所展示的价值。
另一种集中展现电影中意识深度,具有多种象征的道具,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菊花。皇城中铺满的菊花,从尊贵、奢华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皇权的荣耀,但同时,逐渐的沦为阴谋和诅咒的象征,成了叛军的图纹,最终,再次成为重阳节上展现哀思的装饰。菊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之一,代表的是恬淡的性格特征。中国人认为菊花具有凌霜飘逸、特立独行、室外隐士的性格特点。这部电影中,将菊花和权利进行对比,既是隐喻,也是讽刺。菊花成了电影中拥有无限诠释空间深度的道具具象化展现。
结 论
张艺谋导演在中国传统元素运用上,主要集中在色彩的铺陈和对比、服饰的写意和融合、以及妆容和道具的文化结合。正是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技巧,在多部电影的中国传统元素展现下,推动了我国传统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张艺谋导演的早期电影中,大红色的颜色运用居多,颜色在其中更多的代表角色鲜明的个性,或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以这一中国传统颜色,表达了电影中诸多的深刻意象。在后期的电影中,华丽的金黄色被广泛的应用,通过中国传统皇权的象征颜色,电影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以深刻的内涵感受。在妆容的处理上,结合不同的电影主题,张艺谋导演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妆容类型,既有简单大气的中国质朴审美体现,又有夸张华丽的中国传统艺术借鉴。在道具的运用上,导演借助丰富的中国文化事物,提炼其中鲜明的文化特征,展现了电影的巧妙布置。正是在电影中,对于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和坚持,让张艺谋的电影带着中国特色,走向世界,并带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张会军.形式追索与视觉创造[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6: 26-29
[2]黄晓阳.印象中国-张艺谋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232-235
[3]邱华栋.正午的供词[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10: 53-56
[4]格非,贾柯章.一个人的电影[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0:110-112
[5]刘传富.张艺谋电影中美术元素的运用[J].芒种:下半月,2013,11(6):15-16
[6]田洁.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红”元素[J].新闻界,2010,2(3):100-101
[7]李尔葳.张艺谋说[M].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1:69
[8]王庆伟.电影中的数字技术与艺术[J].电影文学,2010.4(23):84
[9]苏壮.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构图艺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10)
[10]刘恩御.色彩科学与影视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4: 55-56
[11]陈墨. 张艺谋电影世界管窥[J]. 当代电影, 1993(03):36-44.
[12]申载春, 殷国栋. 张艺谋电影的文化蕴含[J].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
[13]邬双. 张艺谋电影色彩意象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
[14]申载春. 红色:张艺谋电影的文化蕴含[J].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5.
[15]唐盈. 论张艺谋电影文本的文化接受与阐释%On the Cultural Acceptance And Explanation Of Zhangyimou’s Movie-Text[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2, 000(003):28-36.
[16]李宗禧. 民族的与世界的 ──论张艺谋电影[J]. 当代电影, 2000(01):47-51.
[17]陈墨. 青春的呓语─—对张艺谋电影的一种看法[J]. 当代电影, 2000(01):41-46.
[18]李金梅. 彰显与衰微——张艺谋电影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蜕变[C]// 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2009.
[19]李微. 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 2017.
[20]萧兵. 再论张艺谋电影与人类元语言──《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的再阐释[J]. 民族艺术, 1998(03):112-123.
[21]孙照金. 视觉的盛宴——浅谈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J]. 电影评介, 2006(11):32-33.
[22]田洁. 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红”元素[J]. 新闻界, 2010(3):100-101.
致谢
本文在指导老师孙祺的悉心指导下得以完成。感谢老师在我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关怀。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方面,还是在论文的构思和研究、定稿的环节,老师都给予了我大量的帮助,感谢她为我辛勤的付出。同时,感谢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建议和鼓励的同学,谢谢他们对我写作的支持和帮助,再次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回忆大学生活,我感受充实而有意义,论文的完成,代表我即将离开校园,面临新的挑战。相信大学的学习,会帮助我走向美好的未来。再次感谢大学期间以及论文写作期间给予我帮助的良师益友,感谢一路走来的帮助和扶持。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