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摄影是一种长盛不衰的艺术,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相机也在跟随时代在进步,但永远不会变的是出现越来越多优秀的摄影师,他们对摄影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摄影也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在拍摄者的创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拍摄者的情感在里面。
摄影艺术的美学是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对摄影本性和价值进行研究,作为现代新兴崛起的摄影师,肯·达噶斯拉尼所拍摄的作品极具艺术气息。他对拍摄所向往的前景是考虑到城市的清静和身份的内在之间的关联,继而与自己独特的见解结合在一起,他从各个方面汲取拍摄的灵感:对人们的认知、建筑的背景和遐想式的内心理解,他创造出的作品让人无法模仿,每一组作品都让你我的视觉在抗拒与享受之间翻腾,让眼睛成为了此时此刻察看世界最重要的工具。所以本文从基础摄影美学理论出发,从“平面构成”和“空间推进”两个维度对肯达噶斯拉尼的作品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通过作品分析的形式,总结了其摄影作品中美学的不同特征和表达含义,同步在一定程度上给未来的摄影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摄影包含了许多拍摄者的情感,或者会明显或者会显得含蓄,在肯达噶斯拉尼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的感受是整个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摄影艺术;肯·达噶斯拉尼;平面构成;空间推进
引言
美是无处的不在的,人们本身向往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美。美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净化灵魂,人们渴望通过艺术作品获得审美上的提升,毕竟期盼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所希望的,而发现美的重任就落在了这些艺术家身上。
摄影美学作为艺术美学中的一个分支,将摄影艺术与现实的审美之间的关系作为最主要的研究问题[1]。细化地说,通过研究摄影艺术审美中独特的规律形式,并探索其行为与审美的科学被称为摄影美学。如果我们称摄影艺术是摄影的修饰词的话,摄影美学就是摄影的原始语法了。由于在主要目的中研究中是用美学原理来阐述摄影中的艺术行为,所以摄影美学也可以上升到对摄影主体和审美客体间的关系探究[2]。综上,摄影美学的研究范围可以涵盖到摄影被摄体(客体)、摄影作品(载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当代人们对摄影艺术的高要求,摄影艺术也在不断升值,本来没有太多人追求的观念摄影现在也走进了大众的眼里,大众对观念摄影的容纳度也越来越高。这时也会出现很多对观念摄影有不同创意的摄影师出现,而本次毕业论文我所探讨分析的摄影师肯·达噶斯拉尼(Can Dagarslani)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他的观念摄影作品中有着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美学,在第一次看到摄影师的作品时,便会被他作品中有趣的创意和对平面的运用深深吸引。
他热衷拍摄模特的面部和身体,即使不通过身边的一些物件或者一些建筑,他依旧可以通过对模特的表情和肢体摆布,让观看者可以一下读出他创作时想表达的情绪。一个好的观念摄影师,是不管他通过怎样的拍摄手法,即使是有些夸张的手法,观看者依旧可以通过对画面的解读看出创作者的表达,肯达噶斯拉尼的作品一直都是这样,即使是观念摄影,可每组照片中都不缺乏对创意的使用,他的作品是真正的观念与艺术共存。
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相对的,阅历、经历包括性格都会大有不同,通过对肯·达噶斯拉尼作品的解读,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具个人思想,对审美有着十分艺术的见解,对构图也有着十分严格的把控,所以会让观看者在观看每张照片时内心很舒适。他的作品有些画面即使猛的看起来是“乱”的,但是也总能在第一瞬间发现他要拍摄的主体,不会被旁边的人或物扰乱。
在看完他的作品后,会发现他的作品中有许多颠覆传统的想法,会让人眼前一亮,每张照片甚至每个物品都不是多余的,充分运用了整个画面,即使画面看起来很满也总能一眼找到他作品中的主体,一点也不会耽误我们对作品的分析。
肯·达噶斯拉尼的作品与传统的观念摄影还有些不同,在他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绪的同时,画面不是无趣的,而是通过各种有趣的元素,有趣的摆布甚至一些有趣的模特,来使他的作品画面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自己的特色。当然,他的作品共中也不少缺乏讽刺意味的表达,有些是通过运用人和建筑之间表达,有些是通过模特的一些肢体行为和表情的控制来呈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都可以在创作中表露,不管是对画面的摆布,还是对模特的摆布,他的作品都很值得去深深地考究。肯·达噶斯拉尼的作品无疑在摄影美学上又添加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本文也由此展开,通过分析比较肯·达噶斯拉尼作品中摄影美学与建筑美学之间的微妙联系,探究他在摄影领域的独特审美。
1肯·达噶斯拉尼与摄影美学
Can Dagarslani(肯·达噶斯拉尼),36岁,现居地伊斯坦布尔。2006年毕业于伊斯坦布尔Mimar Sinan大学艺术专业,求学期间专业主攻建筑,所以在他接触的美学中,更多的是建筑类的美学。建筑美学与摄影美学同属于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陪人们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在建筑美学中,立体化的“四维空间”是一种特有且独特的本质,它脱离了时代的特性,具有非常自我化的意识形态。
2003年开始,肯·达噶斯拉尼就在不同的地方用数码相机为建筑拍摄照片以为城市建筑计划搜集素材,这项工作使肯·达噶斯拉尼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他对摄影有着独特的理解也跟他是建筑专业出身多少有着关联,他使用对建筑的独特审美,或许也正因为他的想法里夹带着一些工科思维,他拍摄出来的作品在空间比例上既有建筑形式的精准的均衡与稳定,也有摄影美学中细腻如画的一面,细节之处也拿捏得十分精准。
所以在他的后期摄影中,我们看到的他擅长以自我对世界的独特认知及观点来说服看客。虽然专业学习的领域是建筑,但他却更喜欢摄影,当然他的摄影受到建筑的很大影响,因而在他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建筑环境,在画面中占了相当篇幅。如图1.1所示。
图1.1建筑与人物结合
他热衷拍摄双人影像,他的作品融合了现代建筑和复古风格,以强烈的对称感著称,加上独特色调与表现微妙的模特,画面间呈现了一种既寂然又神奇的感觉。诸如以姐妹花为主角的摄影作品“Identities” ,肯·达噶斯拉尼将原本不相像的两人与不同情景融为一体,让人想起电影《两生花》。如图1.2、图1.3所示。
图1.2摄影的对称审美
图1.3摄影的对称审美
肯·达噶斯拉尼的愿景是考虑城市的宁静与身份内涵之间的联系,继而与所述结构一起,从自身建筑背景、对人们的感知和幻想式的内心理解中汲取灵感,最终创造出无法模仿的作品,让你我视觉在对抗和享受之间冲浪,此刻眼睛是最重要的用来观察世界的工具。
也正如肯·达噶斯拉尼在另一组作品中,让一对老人来玩花样几何游戏,这对建筑学出身的他来说游刃有余,以身体造型与色彩炮制一出荒诞戏剧,旨在暗示我们潜意识中对身份的刻板印象以及人与人关系的谜语。如图1.4所示。
图1.4肯达噶斯拉尼的摄影美学初探
2肯·达噶斯拉尼摄影作品中的平面构成之美
肯·达噶斯拉尼不仅喜爱拍摄双人影像,在他的作品里几乎随处可见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他也喜爱都市主义,各种不落俗套、怪异、颠覆传统或者是带点讥讽的风格,和任何人与人之间的爱恨连结都能成为他拍摄创作的灵感。如图2.1所示。
图2.1安宁系列作品
2.1点线面间的交互平衡感
在日常生活中,对立是非常普遍的,但人们喜欢将生活中的运动与平衡向逐步协调的态势发展。尤其是那些对于生活有着不断挑战精神的人们,他们喜欢将冲突变成他们表现生命状态的力量,并使其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而艺术家们,恰恰就是这样的人。与此同时,艺术家们追求的平衡,其一是需求他们达到和谐统一,其二是因为审美需要,正如人们生活所追求的那样[3]。艺术所呈现出的作品,也绝不是静止和单一的,而是为了得到某一种指代性的力所构成的。
肯·达噶斯拉尼的作品中也随处可见。所以说,它是在追求运动中的平衡,平衡中的运动。此处的平衡感所要强调的也绝非是一滩死水的静止,而是在画面中描绘出健康、向上、乐观、创造等最现实的画面。如图2.2所示。
图2.2安宁系列作品
2.1.1线条在对立与平衡中的作用
线条作为画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可以作为情感的载体将画面感进行充分的展现[4]。土耳其摄影师肯·达噶斯拉尼 (Can Dagarslani )这次让老人来玩他的花样几何游戏,建筑学出身的肯以身体造型,色彩炮制其吊诡的戏剧暗喻我们对身份刻板印象的潜意识和人与人关系的谜语。
例如肯·达噶斯拉尼在Serenity系列中的这张作品。Serenity,直译过来是安宁的意思。作者起初设计该画面的初衷是想表达人到晚年,才学会选择性的不听外界的声音,以达到内心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两人相互捂住对方的耳朵。摄影师在此的引申理解为他们从少年到老年,每个人都会有秘密存在,但若想秘密不被戳穿,需要通过这些善意的谎言为对方捂住耳朵,以求得安宁。在整个画面里,无论是两位老人的手肘的走向还是背后墙面上的平行线,都在不断的传达安宁这一主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墙面上线条的位置刚好在黄金分割线上,搭配着若隐若现的光影和老人身上温和的橙红色衣物,显得分外宁静。这就是情感将线条作为载体最好的表达形式。如图2.3所示。
图2.3安宁系列作品
2.1.2几何图形与面的交互之美
几何图形在二次元的概念上没有美丑之分,所以可以依照视觉效果与力学相关原理,利用几何图形和摄影中主题产生关联,形成一种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在肯·达噶斯拉尼的作品里,会经常看到几何图形与画面间交互运用。如图2.4、图2.5所示。
图2.4安宁系列作品
图2.5安宁系列作品
例如在这两张作品中,男主人公平躺在地面上,但为了让画面更有延伸感,肯·达噶斯拉尼运用了方形地砖的透视角度。画面中,女主人公拿着的游泳圈的影子映在地面上,仿佛一个光环刚好落在男主人公的头顶。与之相呼应的是另一幅所描绘的,男女主人互换的位置。这幅作品和上一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个主题,圆形的光环代表了西方国家对于天堂的寄托,人到晚年,男女主人为对方撑起天使的光环,希望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天,他们都可以得到最美好瞬间。正是因为生死题材过于沉重,所以摄影师才使用了一个圆形粉色游泳圈来打破这一画面,并使其在画面中与男女主人公产生交集,以此寄托情感,描绘出一幅人到晚年,虽然在肢体上没有任何触碰,却依旧可以为彼此付出一切的真挚爱情。
在Serenity系列作品中就可以明显观察到他所呈现的的美学特征:几何、三原色、“少即是多”。如图2.6、图2.7所示。
图2.6安宁系列作品
图2.7安宁系列作品
这两张图也是老年人的游戏中的作品,两个老年人像是在玩一场游戏,让人看到后也开始憧憬这种爱情。
肯·达噶斯拉尼在另一组作品中,也使用了圆形环。画面中,一位青年女性弯腰前倾,手肘反向,托起一个圆形的环站在一栋建筑前的草坪上,转头间,神情眺望着远方。此刻的圆形环,可将其看做是青年女性身上所背负的生活压力,虽然光鲜靓丽,却依旧需要弯腰负重前行。如图2.8、图2.9所示。
图2.8校园作品系列
图2.9安宁系列作品
一个简单的圆形,在三组画面中都成为了最完美的情感呈现于寄托点。
2.1.3框架与窗口感
优质的构图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拍摄的基础性框架,例如可以在画面中利用一颗树或一扇门,让观众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主体[5]。当主体被框架包围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种窗口感,让观者感觉是从某一个角落里偷窥到这个地方,极大的满足了观者的视觉享受。人们总是追求将生活中的静止和运动相协调起来,试图将生命力中冲突的力量形成组织,从而使其达到一种平衡[6]。这种框架式的构图更有助于将主体影像与风景融为一体,让画面获得更垂直的美感。
例如在肯·达噶斯拉尼以下两幅作品中,第一幅作品做了一个俯视的效果,在邮轮的一角,女主人公扶着栏杆后仰过去,仿佛置身在大海中,整个画面体现出一种放飞自我的既视感。手与栏杆的横向分界线刚好处于黄金分割线上,大海中的白色的海浪完美衬出女主人公精致的脸庞。如图2.10所示。
图2.10轮船与海
第二幅作品中,楼面上的涂鸦刚好仿佛站在女主人公的后方,扶在她的肩膀上。最前方的人,头顶西装,和位于中部的主人公又形成了一个视觉错觉。相同的在于都采用了在黄金分割线上通过与物体的结合划分出两下两个区间,区别于第一幅作品,这幅使用了仰视的效果。俯视中,我们看到的是主人公在享受生活与自然之感,仰视中,我们看到了是主人公对标准化生活的蔑视与不屑。肯·达噶斯拉尼便是利用这种在标准框架下所产生的窗口感,结合他最热爱的线条与视觉,赋予了作品无尽的情感。如图2.11所示。
图2.11街拍
3肯·达噶斯拉尼摄影作品中的空间推进之美
3.1抽象与具体的画面传达
3.1.1前景与背景的联系
在摄影的基础理论中曾提到——摄影并不仅仅是记录的一种工具。摄影的艺术性的美学是无法被忽视,所以再美学的特征的研究过程中也越来越急切[7]。并且在理解的过程中,为了让艺术化的道路上越来越长远的发展下去。如何发展美,发展到如何程度才算是合适的且具有时代性的,都是一个摄影师将会用毕生精力去探索的。肯·达噶斯拉尼用自己的作品给予了我们一些参考。
这幅画面中是由穿着鲜艳的女子坐在人群中,这里我们着重关注的是前景和背景之间的情感对比。图片中,女主人公穿着一袭红裙在画面的前方,目光深邃的望着镜头。而后景的人们,在一偏闹市区中在游戏嬉笑。这种后景与前景传达出的反差感,让观者对于女主人公的神情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美学的特征最真实的体现就在于对于神情和细节的刻画,通过前后景的对比,让观者用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空间的层层推进,所呈现的内容也是丰富与多角度的[8]。如图3.1所示。
图3.1午后
3.1.2抽象与具体的画面传达
众多摄影作品中,抽象总是无处不在。摇晃的倒影,怪异的投影,斑驳的墙面,还有肯·达噶斯拉尼最喜爱用的建筑的结构,这些都可以构成抽象的画面。当摄影师发现并深入利用这点进行画面的构图时,光线、明暗、色彩、肌理就会不由自主的构成摄影作品中抽象的部分[9]。
在这幅作品中,百叶窗的光影就形成了抽象的主体部分。光影映射在女主人公的身上,仿佛囚笼和枷锁。女主人公双手上举,衣服上掀半裸露着身体,和光影呼应着,构筑了人体艺术的形式美。如图3.2所示。
图3.2光影
在肯·达噶斯拉尼的其他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半裸的人像摄影。例如在上图中,随风飘动的凌乱秀发和光滑细腻的极富在抽象层面形成了对比。这种质感上的抽象表达,借助人体摄影的艺术,为摄影作品带来了无限丰富的意蕴只美。同时这种虚实结合,寄情于物的方式,也引发了观者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如图3.3所示。
图3.3海边
3.2层层递进中的深度交融
3.2.1画面的再现到表现
在摄影与真实世界中,肯·达噶斯拉尼贯彻这样一条准则:客观准确的拍摄出画面感,不干涉画面本身视觉感,仅仅通过自己的审美完成完美的构图,正是对画面本身的尊重。通过他的镜头,你可以看到最大程度的真实生活中的细节放大,使人们可以在作品中去不断品味本质的现实世界所带给人们的深思。所以,作为摄影师,在拍摄各类题材时,需要通过塑造形象,抓取细节,带着主观倾向的完整的将画面刻画出来[10]。这一点可以通过任务的服饰,交流,周围物品的陈列所表现出来。
例如在这张作品中,画面描绘了夫妻两人坐在石阶上帮对方穿袜子的姿态、动作、神情等方面,刻画了一个真实自然的生活场景。两人穿着情侣服饰,提袜的动作,脸上的笑容,从一点一滴中展现着生活之美。集中性表现是造型艺术表现的特征之一——想要传达感知画面的没,便需要通过各类在线的手段体现她的表现型。肯·达噶斯拉尼深刻将这一理论贯穿使用在作品中,因此通过这种再现性的方式表达成为他人像摄影作品中的美学特征之一。如图3.4所示。
图3.4安宁系列作品
3.2.2梯度到深度的发展递进
这里的梯度主要是指按照一定次序对内容进行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层次的或更高阶层的发展。在摄影作品中,有梯度的构图可以通过最直观的视觉感受上来体现作品的深度,这里我们也可以把作品本身的梯度表现出美学特征看做深度的一部分[11]。
在肯·达噶斯拉尼的作品中,形式作为一种重要的部分存在其中。在这种情感的描绘上,它反映出了无法直接言表的内容。例如在这幅作品中,画面中女主人公半蹲在货架前,手肘撑在脸侧。后方的男性站在货架后,望着前方的女主人公。两人神情平静,难以琢磨。这类相对符号化的画面可以将主题刻画的更为深刻,使观者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寻求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要看到的内容。如图3.5所示。
图3.5杂物店
3.2.3深度层次的交融与区分
在摄影艺术中,最能让人产生足够兴趣的就是在二维的空间上,展现出多维的世界[12]。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表现出拍摄的本质,还可以展现出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摄影虽然不可再现深度,但可以即为生动形象的模拟深度。
例如在这张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人公坐在甜品店前的粉红色长椅上,黑色的外套和甜品店的色彩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前景上,小朋友骑单车飞驰而过,镜头抓拍到的画面是模糊的,依稀可以看到小朋友的神情,满是好奇的望向摄影师。一个简单的抓拍,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两个对应平面,加之望过去透明玻璃窗里的甜品店,画面的纵深感如此体现而出。如图3.6所示。
图3.6甜品店
在另一张照片中,肯·达噶斯拉尼透过一扇玻璃对里面的人物进行了拍摄,从一扇玻璃把观看者的目光引到模特身上,虽然通过一层虚的玻璃,让作品有一种朦胧之美。如图3.7所示。
图3.7甜品店
4肯·达噶斯拉尼摄影作品中的对称之美
当说起对称式构图时,会有很多人觉得对称式构图十分容易且简单,显得会有点中规中矩,觉得画面会变得单一。但当大家都去追求黄金分割式构图时,照片又会显得千篇一律,所以对称式构图其实也可以充满新颖的拍摄手法,在对对称式构图把握好后,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也会让观看者赏心悦目。
肯·达噶斯拉尼对对称式的构图有着很执着的追求,这也使得他的作品看起来永远给人一种舒适的状态。而他的对称式构图不止有完全对称的构图,也有形式上的构图,而所谓的形式上的构图,是指照片背景中(建筑)是完全对称的,但是人物主体却不能与背景两边的线条达到完全的对称[13]。
4.1对称式构图的趣味
在拍摄时也不能只一味的追求对称的构图,而没有画面上的结构的话,画面也不会看着舒适,对称式构图不仅仅限于人,只要遇到适合的建筑场景,双人也可以进行对称式构图拍摄。
在肯·达噶斯拉尼作品中其实出现画面形式最多的就是对称式构图,比较经典的就是《世界上另一个我》系列,这组照片通过两姐妹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轨迹,呈现出一种对称的画面感,拍摄者通过两个不太相像的人来进行拍摄,让她们穿上一样的服装,摆出一样的表情,做相同的动作,再加上对背景的对称运用,使整张画面看起来十分和谐。如图4.1、图4.2所示。
图4.1作品《世界上另一个我》
图4.2作品《世界上另一个我》
在这组作品中不难发现,这组的作品大多是以基本完全对称为主,包括背景和模特,都达到了一种“对称”的效果,这种拍摄通常是让模特位于画面的中轴上,以此来呼应场景中的对称。
4.2形式对称与画面之间的处理
关于形式的对称,就是所谓的背景对称而人物主体在做不一样的动作[14]。摄影师肯·达噶斯拉尼十分擅长对画面进行分析,对画面的分割和切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可以通过人与建筑之间表达出亲密的关系,通过建筑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的其中一个作品《恋人》,就通过对画面的对称处理来表达恋人之间的亲密,只是通过照片就可以传达出的亲密感。如图4.3、图4.4所示。
图4.3作品《恋人》
图4.4作品《恋人》
通过这些人与建筑之间的对称表现,让我们看出来只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哪怕是冷冰冰的建筑也会显得温暖。如图4.5、图4.6所示。
图4.5作品《恋人》
图4.6作品《恋人》
肯·达噶斯拉尼因为是建筑学出身,在许多作品中也不难可以观察到建筑的出现率极高,他让本就冷冰冰的建筑在画面中呈现出了温暖的感觉,再通过人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让建筑也充满了温馨的感觉。他的作品十分能吸引人的眼球,除了建筑之外,他的作品也充满了其他的元素:空间的点线面运用、几何图形的融合、画面的对称感、框架的视觉运用和一些抽象的画面等等。
结论
通过以上对摄影师肯·达噶斯拉尼的创作手法和其中美学的分析,可以发现他的摄影作品阐述了摄影的另一种美,它可以通过任何物体,任何事件和对画面层次的递进来表达创作者的情绪和情感,在未来的拍摄道路上,会给更多人带来启发。
摄影师肯·达噶斯拉尼的作品皆具美学特性,摄影作品也极具美学价值。对称与不对称,一直是摄影构图中的矛盾课题。肯·达噶斯拉尼以建筑的专业背景,融合自身对世界的特殊观点,将平面间的交互感控制的恰当好处,在娴静色彩之中连接起建筑外在与身份内涵,呈现出既对称非对称的影像风格。此外,肯·达噶斯拉尼也善于将空间解释分析,对于空间、视角与层次存有独特感知,都市有著纷扰与安宁的时刻,就如同人们内心的起伏情绪,利用空间前后推进之间的联系,透过建筑与人的勾画,筑造起建筑与人的亲密关系。同时善于透视人们与周遭物件的巧妙互动,透过镜头别具创意地居中调节,成为深刻且亲密的视觉叙事。
摄影就是一个窗口,带大家看见不同人眼中的世界。肯·达噶斯拉尼的摄影美学教会我们运用更多美学视角去研究摄影和美学之间的关系,以求深入探索,总结各类规律,把握本质,辩证了理解、学习和审视摄影作品中的各类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温灵. 实现人像摄影画面艺术效果的步骤[J].艺术教育,2017(012):156-157
[2]陈宏超.浅谈现代人像摄影中色彩的重要性[J]. 现代经济信息,2017(23):232
[3][美]玛丽·沃纳·玛利亚. 摄影与摄影批评家[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0:80-92
[4][美]BruceBarnbaum(著),樊智毅(译). 摄影的艺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68-72
[5]胡晶. 摄影艺术意境的表现与再现[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6]吴友友. 自由自在[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60-72
[7]夏乾丰. 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美学探讨[J].东方论坛,2012:23
[8]顾铮. 像你我一样呼吸——一个世纪的摄影传奇[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10:201-210
[9][法]罗兰•巴特(著),赵克非(译).明室——摄影纵横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1:126-130
[10][法]于贝尔•达弥施(著),黄强(译). 落差——经受摄影的考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105-110
[11]陈昌谦. 当代中国摄影艺术史[M].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6.12:89-102
[12]杨柳. 摄影美学浅探[J]. 美术大观,,2007(01):146
[13]关松涛. 浅析意境在摄影审美中的体现[J]. 艺术科技,2016, 029(007):231
[14]王振民. 摄影审美纵横[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5:230-237
[15]李振川. 传统摄影审美[J]. 教育现代化,2016(36):264-265
[16]陈雪婧. 摄影美学——从哲学到美学的研究[J]. 学周刊:A,2012.4(2):1-2
[17]周崇刚. 摄影用光与摄影美学[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04):81-82
[18]王君杰. 摄影美学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6(S1):583-584
[19]王中华. 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摄影美学的融合[J]. 大众文艺,2019,455(05):159
[20]张罗平. 浅谈设计与摄影美学的平衡[J].人像摄影,2015(8):1-2
[21]韩坤颖. 摄影美学的探讨[J]. 东京文学,2015.5:70-79
致谢
作为一名摄影系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对于摄影有了更深了解和认识。但是由于时间上和资料上的准备,并不全面,对于本次毕业设计还是有所欠缺和诸多遗憾。在此要感谢我的导师,他们的指导与帮助使得学生在制作成品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老师的过往经验指导不再仅仅限于过往期刊杂志上的文字和图片中的设计,而具有了生活附近的鲜活意义。在此对老师表示特别感谢。学生在校时间内曾有将自己作为一个孩子的放松心态,在一篇论文的编写上,所需资料和准备材料较为庞大,本人也经历了兴奋期、烦躁期,甚至到了准备放弃期。最终感谢老师的严格要求与耐心指导,使我走过迷茫和烦闷,没有轻言放弃,最终完成本篇论文,在此再次感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