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设计市场和餐饮行业迅速崛起,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设计风格既要保留传统文化底蕴又要又现代的潮流元素,新中式风格可以非常好的表现出这两点,新中式风格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在装修市场上已经越来越流行了。
本次课题简单的介绍了新中式风格,把中国茶文化与新中式风格的特点相结合,又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本次设计中使设计突破传统中式风格的束缚,整个设计创作中,为了了解该课题的基本状况,收集了本次设计地区基本的资料,提前考虑计算了课题中各区域的尺寸面积,并对其简单的划分了功能分区、对人流路线和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出基本设计方案。
此次课题设计创作,在功能满足的基础上,更多的满足消费者精神诉求,是新中式风格设计在现代空间设计史上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对理论的分析借鉴,对技术的了解,为新中式风格融入到现代设计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新中式风格;茶文化;室内空间;传统元素
引 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人越来越看重装修的整体风格。茶楼的设计必须能够满足正常顾客的基本需求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在设计中考虑人们在茶馆中喝茶,不仅仅满足人们对喝茶的基本需要,更要跨入了一个精神意义的层面,追求喝茶本身之外的一种心境。还有在设计中最好考虑到设计当地的文化背景。将当地的文化背景融入到设计当中。中国现代的一些茶楼设计一直存才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扩大,现代的装修设计开始出现全球性的“文化趋同”的现象。,室内空间设计也有这样的一个缺点,缺少了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传承。其次是设计风格抄袭的现象严重,很多设计风格并不适用与中国的茶楼设计。茶楼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如何让传统文化与艺术融合、传承、创新,一直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方向,一份好的设计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情结。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时期,他将中国的一些传统元素与现代的装修素材、材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整体的设计风格会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非常适合茶楼这种中国风比较浓烈的地方,而大多数去茶楼喝茶的人也会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新中式风格正是以传统文化为设计背景这一点就非常适合茶楼的装修。
1绪论
1.1课题创作的背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装修装饰。近年来,中国风的设计和装饰逐渐发展壮大,并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一种非常东方主义的观念,既为了改善生活与饮食环境,又为了满足顾客对精神文化的期望。很受欢迎。
茶叶文化4500年前在中国蔓延,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文化史,而今天的休闲空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空间。近年来,生活质量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重视消费的效用和娱乐。与烟草和酒精相比,茶对人体有利,消除疲劳,增强记忆等等。寻找食物不仅仅是基于品尝,而且更强调食品的质量和生态,这是时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课题将新中国设计风格和我国传统茶文化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方案。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茶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风格茶楼设计中的应用,使茶楼在发挥出现代茶楼设计功能的同时,又足以反映文化内涵,并且可以为茶楼提供新的生活方式。和表达传递,进化,将其精神风格和高质量融入到现代茶楼设计当中,必能使茶楼设计更加独特,更加文化化,更加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装饰元素非常丰富,在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传统的特征,也有现代的特点。茶叶文化的这些装饰性元素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移而急速发展、扩展和演变,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1]。如何在现代茶楼中运用中国茶文化装饰元素,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
茶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茶楼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娱乐需求,现代茶楼在市场经济的高潮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茶楼是一个重要的现代休闲场所,其设计应考虑到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人的需要。在茶楼休闲期间由客人形成的休闲模式,是主要的设计模式,适合不同群体的娱乐需要。茶楼的功能需求必须保留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并将休闲文化纳入茶楼。满足现代生活质量,同时也满足休闲、舒适、沟通、安全和文化的需要。
1.3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现状和发展趋势
茶楼的设计强调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史、传统建筑的风格、美学艺术的精华和茶叶文化的精髓[2]。同时,必须满足顾客的实际需要,包括文化方面和美学方面的需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经济、空间的合理配置以及艺术环境。
(2)国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日本,茶馆的组成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茶馆的设计将主要与大自然结合在一起,将其作为设计概念,借鉴开放茶馆的经验,从而使天然的、缓慢的、和静默的接近空间的接触在空间中,以便放慢平衡速度与外部世界。一般的茶室不太大,但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很低,很小很简单的邻近性自然是它们设计的特点[3]。
2课题设计创作的理论依据介绍
2.1新中式风格的设计内涵
新中式风格不是传统风格的复制品,中国的传统元素具有强大的活力,它是一种形式和艺术的组合,它是文化遗产的载体,不仅仅是中国元素的一个简单的概要[4]。虽然中国传统风格的要素很重,但要表达的韵律很明显。新中式风格的设计是将传统的中式风格设计元素、符号、摘录、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进行简化融合,形成不同的韵味,在茶室中创造出具有现代美感要求的新中式。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教育和经验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如何提高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认识取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随着传统符号的转变和时尚元素的组合,两者都将深深扎根于人的心中,既保持传统元素的魅力,又不失去现代社会的趋势。在现代社会中,符号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和魅力,直接成为装饰元素,往往通过重组传统元素来实现,而材料并不局限于创造不同环境的不同材料。设计是由细节制成的,小到整体布局和演示文稿,细节会出现,韵律会被听到[5]。布局必须更虚拟化,并以微妙的方式结合起来,以便给空间带来更多的灵性。
2.2茶文化简述
中国茶叶文化在唐宋时期开始成长繁荣。人们聚集在一起品尝茶是生命与艺术的结合新的中国风格保留了中国传统风格的元素,并结合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它必须满足现代生活的质量和文化及娱乐的需要。
2.3设计理念
茶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思想的转变,人们更加重视在精神上享受休闲,从而使中国长期的茶叶文化得以繁荣。茶馆行业正在长期发展,茶馆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惊,这正是由于中国茶文化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当代茶室运用传统元素,结合茶的文化内涵,正在构建一种具有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在茶馆的设计中,奢侈品和简单化必须以绿色健康理念为指导,以茶叶文化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的美学,创造传统的文化环境[6]。
3当代的茶楼室内设计发展
3.1茶楼室内设计的变化与发展
自从明清时代初期茶馆的原始形态出现,到现代茶馆的演变,茶馆的每一步都不同,茶馆的运转越来越顺利。最初,茶叶只供顾客使用,简单的茶叶,休息,功能更简单,只有两间茶室,一间供商人销售茶叶,另一间供茶叶消费,甚至连茶馆、街道销售都没有。随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茶馆中顾客喝茶的时间和机会增加,茶馆空间也就随之变化,顾客的人数和逗留时间也随之增加。最大的茶馆将为有商业需要的顾客提供一个空间。如果空间通过有目的分离,则满足了在空间中保密与客户讨论的需要。除了为满足及保证顾客的功能需要而规划空间外,茶馆还开始强调精神需求,茶馆内的气氛为人的心灵服务。以满足人们对茶叶空间、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后来,评论家、剧院、地方剧院合并,为这些艺术家创造了特殊的活动空间,使这些剧院成为倾听、讨论和休息的场所。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剧院,那里的空间更为熟悉,更具娱乐性,越来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完整[7]。休闲行业的迅速发展使茶馆的经营者能够开始从事空间设计工作,每个茶馆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类型、尺寸和合理的功能配置来设计,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3.2茶馆室内装饰的变化发展
茶馆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载体,不仅在室内设计,也在室内装饰中设计。例如,有各种各样的茶具和雕塑家具,使简单的茶馆具有不同的风格。窗帘、茶毯、茶具、绿色植物甚至鸟类学,如养殖某些鸟类和观赏鱼类,在茶馆内添加这些鸟类和观赏鱼类将为茶创造不同的环境,在冶金业扮演情绪角色,令人印象深刻。成都太古里博舍酒店茶厅的室内墙壁特别地使用了中国药房的设计,使茶馆的参观者能够在入口处看到,这是非常令人感兴趣和难忘的。这些室内装饰虽然看起来不合适,但却增加了茶馆的内部文化。茶馆还将室外环境引入室内空间,例如将花园风景、桥上的流水与茶室结合起来,使顾客能够喝茶,同时增加自然味道[8]。
3.3 茶馆设计要素的研究
3.3.1茶馆环境的研究
茶馆环境设计是茶馆设计的灵魂,环境建筑的好坏是茶馆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9]。茶馆的整体设计必须符合室内装饰、空间设计和自然景观设计的美学精神。
3.3.2茶馆空间的研究
空间是茶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馆内外空间分布、功能分区、交通线划分等。茶馆大致有三种经营方式:传统风格的茶馆、现代风格的茶馆、地理位置上不同的茶馆,以及由于客体和消费者目标的多样性而存在的室内空间。空间需要和空间设计必须首先考虑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茶馆的空间设计实践项目中,需要规划员工服务线和顾客的行动路线,可以在茶馆中建一个表演空间,以便于展览茶叶文化和传统艺术,茶馆空间设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地理及文化象征[10]。
3.3.3茶馆文化的研究
中国茶叶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博物馆,除了茶叶文化之外,它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茶馆是社会文化景观的场所。人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喝茶、娱乐和与社会沟通,同时也展示他们的地理文化,茶馆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11]。茶馆也是促进中国茶文化和提倡地理精神的重要窗口。茶馆的文化必须体现在与茶叶有关的活动中,因此必须开展一些有效的文化和艺术活动[12]。与茶叶有关的活动应根据24个不同的天然气季节、不同的主题、丰富茶叶活动的内容并增加对这些活动的参与,如“日本茶厅”第一届会议。更具仪式性和文献性,值得一提。中国和日本茶叶文化交流的历史,由邓俊教授撰写,以中国和日本茶叶文化的不同为背景:日本茶叶文化反映了东方茶叶文化的哲学,但中国和日本茶叶文化是历史的起源。品种多样性与影响,植物品种、茶叶制造方法、茶具、茶叶制造商等相关方面差异很大。他还指出,中国的茶叶文化正逐步从实践文化转向自上而下的精神文化和发展进程,而日本的茶叶文化则从精神文化转向自下而上的文化[13]。还有人指出,中国茶叶文化与道教哲学文化密切相关,而日本茶叶的精神和文化则源于禅宗思想的影响。茶链发展史、茶链精炼厂、茶叶技术、茶馆和茶室布置等。
4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4.1“意识”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人崇拜阴阳和谐,生生不息的理念,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本质。将“和”概念应用于设计,是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多样性与和谐的正式、功能、和谐与创造性组合的体现。现代观念是良知与和谐的象征。产品的比例和尺度、对称性和平衡性、比较性和一致性都是为了实现视觉平衡与和谐。研究设计中的色彩匹配也是基于色彩协调的。
人总是衡量一切。建筑是为人服务的,为人服务的空间,为人服务的环境[14]。空间必须适应功能使用的要求。良好的空间感知是良好的空间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一个太大或太小的博物馆空间可能会使空间失衡并产生一种冷漠或抑郁的感觉。根据人的生理规模和心理层面,充分利用人体工程学原则,将形状、比例、颜色、肌肉、材料等结合起来。
4.2“形态”的变形与延伸
当代人和当地人有独特的审美意识的形态代表、几何形态加工和线条比例等具体含义。象征着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征。传统上,中国特别喜欢特殊的形状或线条,中国人认为线条的表达应该是含蓄的,曲折有道比如中国的书法非常注重飘逸灵动的线条美。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通过合理设计来充分表达线路的宽度、厚度、甚至速度和强度,是成功设计具有丰富中国文化内容的产品的关键[15]。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图像复制,而是一个根据其功能重新塑造传统精神的过程。这种复苏是现代美学设计适应、完善和应用传统建模方法的结果,使现代设计具有历史和种族文化特征。
4.3“色彩”的提取与衍生
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系对现代色彩设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的生命力在于它没有沉睡在文化遗产的书籍中,而是从一种历史文化中继承下来,它通过各种社会生活方式,在现代人的存在和需要方面,改变了自己。在现代人类思想和价值观中存在。
颜色的理论和数千年来继承下来的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对中国现代生活和习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蓝色,红色,黄色,绿色,紫色,黑色,白色等[16]。
颜色直接或间接地为主题思维服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够直接影响公众的心理情绪,在深化主题和展览方面发挥催化剂作用,重点放在地球上。形状和颜色的选择取决于演示文稿的类型,主要目的是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和接受。民族和民间代表必须尊重当地习俗或传统。自然的呈现必须接近自然的颜色[17]。
4.4“质感”的把握与传承
中国人偏爱玉、瓷器、厚度和竹,表现为光滑、穿透、细腻和温和,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美学的形状。但它们背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因此材料是其内在意义的外部表达[1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新材料的出现,如何在产品中创造雄心,只有深入了解传统文物的艺术本质,才能将传统与现代文物融合在一起,找到共同点[19]。
5项目设计
5.1 平面方案设计
根据先前的调研分析,整个茶厅的内部设计用于现场分析。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设计的心理感受。设计的重点是将理性和感性设计结合起来。研究空间几何关系的结合,精简职能分工和实施以人为本的概念。必须完善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处理交通路线、空间的死角、环境和建筑等。
当我遇到茶厅的室内设计时,根本不知道从哪开始下手。在获取信息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知识和概念。才慢慢开始我的设计。
最初的设计过于简单,没有独创性。这只是对墙壁设计,在某些情况下,设计过于复杂,以致整个空间不够均匀,也没有设计的意义。在设计时也没有合理的道路分析规划,从而减少了交通流量。
考虑到民间艺术源于生活和对自然的探索,设计中应该隐藏着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对生活的热情。中国茶室传统观念是,客人能亲自参加活动,从而使他们有强烈的文化感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20]。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如图5.1、5.2所示。
5.2 功能分区设计
本次茶楼设计中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蓝本,结合了茶艺和品茗环境的实际要求,设计中有亭台楼阁、曲径花丛、拱门回廊、小桥流水等,给人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心理感受。室内部分有陈列字画、文物、陶瓷等各种艺术品,让现代人在繁忙浮躁的生活中去寻找回归自然,心情神宁的感觉,进入“庭有山林趣,胸无尘俗思”的境界。在室内服务项目上,以茶艺为主,把多种服务项目综合在一起,以满足客人的多种需求。在装饰上更强调戏曲表演的氛围和要求,以茶叶为引,在戏曲和乐曲声中,松弛身心,交流联谊,享受戏曲艺术。
通过对服务流程的理解,对草图方案进行了构思,与设计元素的结合,使空间更具有设计感,有多种明确的功能分区,体现了功能化、现代与中式的结合使消费者得到整体的享受。功能分区如图5.3、5.4所示。
5.3 大厅、吧台方案设计
入口处设置了水景,使消费者进入茶馆时心情舒畅。迎面而来的是大厅,大厅在设计上比较宽阔,方便人们走动。吧台位置明显,大厅设有休息区,可供顾客休息,在休息区的对面设计了景观小品,让顾客在等待休息的同时又有景可观。大厅的右边是散座区域,可供顾客就餐。散座区中设置了演艺区,让顾客在就餐的同时可以欣赏表演,散座区尽头设有一个侧门,方便顾客进出。大厅径直方向是个走道,通过走道可以到达卡座区。该卡座区设置比较私密,适合两人或情侣。卡座区通往室外庭院,长长的走廊一边是庭院包间,另外一边是钢化玻璃围和起来的室外景观,两侧设有门洞,方便顾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室外庭院区开有一个后门,可供顾客进出。整体给人一种小桥流水的感觉,整个一层是属于一个比较热闹的气氛当中。吧台效果如图5.5所示。
5.4 包间、走廊方案设计
二层楼梯连接着包间的走廊,走廊墙有设计的向内凹了几块,形成一个小小的景观区,摆上了盆栽等等,让人赏心悦目。包间分为小包间和大包间,有中式风格的包间还有日式榻榻米风格的,满足不同人的喜好。在临窗的地方设置了卡座,整片的落地玻璃让整个室内空间更加的通透。卡座区旁边是一个休闲书吧,分为了单人座还有多人座,可以看书上网等等各种休闲活动。除此之外二楼还有办公室、仓库、设备用房等。比较一层的热闹来说,二层属于是一个静吧相对于一层更加的安静私密。包间、走廊效果如图5.6、5.7所示。
5.5 书吧方案设计
卡座区旁边是一个休闲书吧,分为了单人座还有多人座,可以看书上网等等各种休闲活动。除此之外二楼还有办公室、仓库、设备用房等。比较一层的热闹来说,二层属于是一个相对于一层更加的安静私密的地方,清幽肃静、古韵古味。包厢效果如图5.8所示。
图5. 8书吧效果图
结论
经过长达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让我对茶馆室内设计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其主要涉及茶馆的空间设计,茶馆的造型设计等。餐饮空间与人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茶馆室内的设计中必须以人为本。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建筑室内的功能性,空间划分、交通流线必须以内部功能为主要设计。在设计中每个空间的划分都有它功能上的意义,一层主要部分是大厅、前台、散座、卡座、室外庭院、厨房等。进入茶馆,会看到大厅有咨前台,观众可以在这里咨询,还有收银处,销售处,休息处等。茶馆的二层主要是临窗卡座、休闲书吧、雅座包间、办公室、仓库、设备房等。根据不同的区域装饰的方法也不一样。根据茶馆的服务内容特点,合理组织人流动线。尽量避免迂回、重复、堵塞、交叉。在茶馆室内设计过程中,应把建筑,功能,人结合起来,看做一个整体设计,在此次课题茶馆室内设计中,紧扣设计主题,注重空间组合分配及不拘一格的外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宁,李晓宁.现代茶楼装饰设计及环境艺术研究[J].福建茶叶,2019.(09):21-35
[2]靳鸽.从审美心理角度看茶楼的环境艺术设计[J].福建茶叶,2017.(11):33-41
[3]吴安生.室内设计中新中式风格元素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25-50
[4]刘远萍.浅谈新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55-80
[5]张贺.在茶楼装饰中探寻茶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再开发[J].福建茶叶,2017.(09):16-25
[6]公刘子.特色茶楼装饰[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2-56
[7]David H. Jonassen & Susan M. L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es, Publishers, Nahwah, New Jersey, 2002.1:31-40
[8](日)安藤忠雄著,白林译.安藤忠雄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34-60
[9]HermanHertzberger.Lessons for Students in Architecture[M].Verlag 010 Publishers,1995,2:58-159
[10]上海市茶叶学会总主编,徐传宏,编著.中国茶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0-67
[11](唐)陆羽,(清)陆廷灿.茶经[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11:55-70
[12]祁志祥.佛教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30-40
[13]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2010.6:73-80
[14](意)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2018.11:20-40
[15]苑军.室内空间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42-50
[16]张绮曼.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14.6:35-41
[17]鲍桂兰.室内装饰设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社,2005.6:56-71
[18]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20-35
[19]辛华泉.空间构成[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0.4:40-43
[20]郑曙.室内设计程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3-25
致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 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学校,感谢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以及每一位同学对我的帮助。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