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此报告展示出公共文化建设在现代社会发展和国家振兴中的重要程度。同时完善公共文化建设,有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体现在人民群众的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国家和民族一直更好地向前发展。而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正好可以起到土壤的作用,它使创新的环境得到了提高,并且有了更加深厚的精神文化基础。在小范围来看,现阶段卢龙县仍处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的状态,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却与此相反,显然应更加注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加之想为我土生土长的卢龙县做些贡献,于是专门研究了卢龙县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卢龙县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就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古城,隶属于秦皇岛市,周边与抚宁、昌黎、迁安、滦县、青龙五县为临。全县下辖12个乡镇,548个行政村,人口41.5万人,总面积达961平方公里,境内居民以汉族人口居多,同时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在此定居,各民族人民相互依靠、相互帮助形成了一个和谐共处的大家庭。卢龙殷商时期为孤竹国都,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的建筑已经少之又少,留下的是亘古不变的历史文化,有了这种优秀的文化积淀,使得我们卢龙县公共文化建设有了坚实的基础与后盾。卢龙县文化服务的基本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卢龙县具有多支广场舞队伍,当地群众们每天在城区广场或农村的空旷地进行锻炼和活动,缓解无聊的状态。它的舞蹈形式比较简单,学起来也非常容易,所以深深地扎根在群众的日常生活。随着卢龙县XX的重视,县XX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开始每年赞助举办一些广场舞比赛,对获奖队伍给予奖励,此举既展现当地群众们的水平,又可以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带给他们的快乐,力求共同努力建设文化家园。另外经过数年较为传统的电影下乡活动也依旧积极地延续着,全县多支放映队伍深入农村展开放映,每个村庄放映多次,全年累计放映量达到数千次,内容覆盖面较广,涉及教育、农业、人文、环境、科技诸多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活动的举办并非都是XX组织和参与的,农民自己在一些特殊的节日也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例如在春节前后村庄里会有很多人在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扭秧歌,扭秧歌是我们卢龙县的一种文化习俗,它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形象,通常扭秧歌的队伍人数大约在几人到十几人之间,他们把自己的形象妆扮成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和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跟随着鼓手敲击出的节奏,及时的变换各种形状,再加上丰富多样的舞蹈姿态,使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也使群众更加乐于参与和融入民间的文化活动。

  (二)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根基,同样也是文化团体和民间文化艺人带领群众进行活动的重要法宝,卢龙县XX在县乡村三级建立了多处文化基础设施,为群众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县级文化设施建设,卢龙县XX始终听从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在卢龙县城区先后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公园、规划展览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其中,在城区的三处地方分别建设了孤竹文化公园、教场河带状公园、青龙河森林公园,主要就是为了群众可以节省路上时间,直接增加文化活动的时间,达到就近享受的目的。城区的文化展览馆和图书馆收藏了许多文化古籍和现代书籍,也藏有一些艺术品等供群众闲暇时间可以进行阅读补充。其次是乡级文化设施建设,目前综合文化站在卢龙县十二个乡镇已经全部修建完成,综合文化站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场所的提供、基层文化的引导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加入了县XX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后,不仅丰富了自己和其他文化站的文化资源储备,而且大大提高了群众文化产品的可选择性。最后是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卢龙县共有五百四十八个行政村,每个村文化基础设施大多都是通过上级下拨一些,县里添补一些,村里拿一些的办法来聚集资金,通过这些资金建成了村民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村民活动场所,有一些得到企业、社会组织捐助或资金充足的村庄更是陆续建立了大型的休闲广场供群众娱乐。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无数的先辈们通过辛苦的付出慢慢积累起来的,其中承载着他们坚强的意志、不屈的品格与奋进拼搏的精神,延续和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品格和精神不仅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也是为了留住子孙后代的精神食粮,因此卢龙县XX同县文化部门积极做出努力深入挖掘卢龙县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为全县群众提供精神给养。
  经过学者多方调查研究发现,卢龙县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距今约三千六百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以广复盛名,其在殷商时期为孤竹国,并且是孤竹国的国都所在地,xxxxxxxx赞颂戴安澜将军的诗句“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就发生在这里,还有发生在这里的夷齐让位、不食周粟等,它们慢慢的都成为了经典被广为流传,这些优秀和经典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我们都统称为孤竹文化,卢龙县XX和文化部门为传承孤竹文化相继成立了孤竹文化博物馆、孤竹文化研究会等机构,此外通过专业人士还整理出了《孤竹史稿》、《卢龙记忆》、《走进孤竹》等书籍。卢龙县悠久的发展史不仅出现了优秀的孤竹文化,还孕育出了一批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地秧歌、高跷秧歌、剪纸、皮影戏、面塑等均包括其中。XX和群众通过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打造了多个具有文化特色旅游村庄,他们借助一系列的活动来传播卢龙的民俗文化,此举既是传播卢龙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又是可以达到满足物质丰富精神的目的。

  (四)创建公共文化空间

  卢龙县有着相当久远的文化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经过XX的研究决定花费资金建设了孤竹公园,发展和传承卢龙县文化。孤竹文化公园坐落在卢龙县委县XX的正南方,覆盖面积达216亩,总建设资金为4500万元,在2010年建设结束,开始供群众游览参观。孤竹文化公园采取了园林式山水设计方法,充分地把卢龙县具有特殊意义的阳山列屏、虎头唤渡等标志性形象通过公园展现出来,公园不仅可以游览还可以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因为公园建立了体育运动设施供群众健身。孤竹文化公园是展现孤竹文化的前沿阵地,也是群众休闲无事时的娱乐目的地,如此孤竹文化公园也就成为了居民运动、闲暇时的主要场所。
  卢龙县南太平庄村的群众自己组建了一个名为颂太平艺术团的民间文化组织,他们长期风雨无阻的坚持出去演出,改善群众枯燥的生活。秦皇岛群艺馆和卢龙文化馆为支持民间文化团体的兴起,在南太平庄专门建立了群文辅导基地,辅导从文化演出的每一个环节对其指导和培训。在市县多方重视公共文化建设下,颂太平艺术团逐步成为卢龙县数一数二的民间文艺团体,它不仅仅是活跃了自己村里边的文娱生活,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镇的文化活动的兴起,营造了农村的艺术氛围,引领了优秀的文化道德风尚。
  卢龙县通过创立孤竹文化公园和颂太平艺术团等公共文化空间,来引导全县上下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使群众的文化水平得到提升,更好更快的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公共文化建设水平。
卢龙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卢龙县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文化活动、文化基础设施、传承传统文化、公共文化空间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非常值得庆祝与肯定,但是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就会出现许多负面的影响和结果。既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一定存在着出现问题的原因,只有把问题和原因同时找到,才能更好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地区资源设置不均
  卢龙县农村和县城、农村和农村之间在公共文化建设上存在地区资源设置不均情况。农村和县城相比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孤竹文化公园、图书馆、展览馆、艺术馆等大型文化场所全部聚集在卢龙县城,必然县城群众所享受的文化水平较农村而言具有其优越性,随之而产生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县城群众对于文化产品及设施的满意程度也就高出很过,专业性和文化队伍的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在农村中,不同村庄的文化基础设施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村庄中用于文化活动的场地可能相对较大,农村书屋的图书相对种类繁多,资金较为充足的村庄用于公共文化建设的设施就会有所增加,有些村庄用于文化活动的场地就比较小,农村书屋的图书相对较单一,加之资金条件有限文化设施就会差一些。
  2.文化产品供需不匹配
  虽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设施器材大多数是由XX购买和置办的,但是XX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扮演主角的角色是不恰当、不适宜的,主角方应是群众不是XX,XX是服务方和供给方,XX提供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都应该是在群众认可和接受的情况下进行,目前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都是XX置办什么,群众使用什么,例如在农家书屋建设中书籍种类的挑选、电影下乡中影片的选择等,他们基本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的权利,这就会出现文化产品的供给和群众所需不同的局面。XX直接提供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基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落后的问题,但是长久发展下去会出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积极性受损的问题,得不偿失。
  3.XX作用有限
  卢龙县各级XX认为经济建设应该作为第一要务,认为应先发展经济建设,随后进行文化建设,这种靠后论观点确实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取之处,两者的发展关系绝不是先与后,相对于经济建设来说文化建设更加需要长时间的发展、长久的积累,即使文化建设的成果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不容易体现出政绩,也不能搁置在一旁,停滞不前。还有些XX部门虽然针对文化建设做出了一些努力,也真真切切的得到了一些效果,但是在公共文化建设一些方面做事还是存在注重数量不重质量、没有考虑到群众缺乏建议途径、只关注过程不在乎结果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出XX的积极作用,XX没有发挥出作用,那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各个项目自然很难得到保证。
  4.文化数字化程度低
  文化数字化其实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和数字文化的结合体,通过两者的深度结合构建出一种新型的文化供给方式,但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都会面临着一些问题,文化数字化也不例外。首先,数字化的供给和文化需要就出现了错位,XX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上,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次,资源的整合也是困难重重,虽然技术上可以达到,但是在操作时必然要涉及现实资源,这些资源不仅跨机构而且法规制定的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难以实现。最后要考虑新型服务方式可以足不出户能够享受到文化成果的问题,还要想到如何能够吸引群众让群众自己主动要求学习文化的问题。

  (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区域基础发展不协调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卢龙县也就是农村和城镇的经济发展不同,群众在农村生活每天思考的基本就是如何将庄稼种好,得到不错的收成,然后能够满足基本生活所需,把节省出来的钱供子女学习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群众实在是没有办法满足精神的需要。而生活在城里他们挣钱的渠道就会有很多,因此生活就会比较富裕,他们已经有能力满足物质需求,接下来就会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村镇的经济相对不发达,就会使村镇XX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或者说没有能力去维持文化的供给,村镇的领导班子就会很大程度上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产生影响,小而言之村镇干部在文化基础设施的落实情况、专业人员的配备、硬件后期的维修、资金的稳定、协助举办活动方面没有做到尽如人意,那么群众更加没有机会接触到文化的给养,群众的思想各方面就会比较落后,到最后也会加大干部自己的工作难度。大而言之,村镇干部如果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方式管理,会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方针政策,例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小康社会的实现。区域间经济的发展确确实实制约着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
  2.群众缺少需求表达
  XX自上而下的公共文化产品提供方式没有注意到已经淡化了群众的真正需求,这就造成会出现供需不匹配、甚至脱节的现象。现在文化产品的服务、提供都是由XX全权把握,群众在服务方面缺乏自主,也无法参与到文化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参与的渠道自然也是不尽完善。群众在文化活动方面没有获得法律规定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他们的主体地位更加没有得到体现,他们平时只关心农活儿而不注重精神文化,久而久之形成了特殊的固有观念,这样一来文化的表达受到观念的影响,也就随之阻碍需求表达。所以,群众在缺乏参与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唤醒他们的参与意识,也就不至于供需不匹配。
  群众的需求表达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是通过文化部门的邮箱、电话等联系方式进行直接的表达,间接的是XX根据文化产品的使用情况和记录等了解群众的需求,有了这两种表达方式,XX就会根据所获得的信息重新整理文化需要,做到供给和需求相适应,但是基层的渠道还是达不到通畅,也就引起了供需不适应。
  3.文化队伍素质欠缺
  无论是任何一份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才的帮助。只有留住人才,工作才能快速的实现。目前,卢龙县公共文化事业缺乏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并且从事文化行业的人员也相对较少,即使是在岗人员其专业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根本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文化发展趋势。由于基层的各种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专业人才对于未来前景的担忧,不愿来到基层从事工作,在岗服务人员只能身兼多职,这种情况下服务人员难以做好分内工作,最好是达到专岗专用,以求把工作精力全部放到公共文化建设上,同时行政化倾向过于严重,不利于发展文化、普及文化。
  4.缺乏绩效考核制度
  近些年来,XX对于绩效考核制度越来越重视,都用绩效考核制度作为评价文化工作的一种手段。之所以用它作为绩效考核手段,是因为XX可以从公共文化的预算之初到公共文化设施的应用中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之前的公共文化建设都仅仅只看重文化的结果和效益,不注重缺乏管理出现的问题,导致在所有的文化部门出现重建设、轻管理问题,更可甚的是基层农村文化设施已经浪费和闲置,归结原因主要就是缺乏绩效考核制度。如果将文化建设的每个步骤都进行量化,把它们纳入绩效考核中,进而与职务、奖惩挂钩,这样才可能改进服务水平,完善文化建设。
  5.数字化建设投入不足
  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投入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经费投入不足、人员投入不足、资源投入不足三个方面。首先经费投入不足,全年XX财政收入确实客观,但XX各项事业都需要支出,细分下来XX投入于公共文化建设的资源就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全县12个乡镇、548个行政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其次人员方面也存在着漏洞,互联网时代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入人们视野,继而专职人员问题就随之出现,没有这些人员就无法去实施数字化,现在来说积极培养专职人员也是刻不容缓。最后资源的投入也存在着不足,在基层中数字化资源相对较少,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用技术手段去填补资源减少的局面也是九年一毛,群众还是不能获取到数字化带给他们的文化的服务。

  三、完善卢龙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目前,卢龙县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逐步加大,但是公共文化建设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它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比较复杂,文化体系本身也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系统,所以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研究和调查也得到了问题的原因,于是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处理办法,进一步促进卢龙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建立需求导向型文化产品供给

  1.加强文化表达力
  自古以来服务的核心都是以群众为中心,自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不能够例外,以群众为中心不仅是公民权利的一种,而且是如今文化服务建设改革举措的重要导向。对于群众需求难以反映、文化供给不匹配等一系列弊端,XX需要更加注重和完善群众的文化表达,使群众具备主体意识。首先宣传必须做到位,一定让群众了解自己是享受文化的主体,要树立一种主体意识,只有自己主动去述说和表达,XX才能了解具体情况然后知道怎么去做。其次,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用积极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他们,使他们崭露出对公共文化的热情和喜爱,这样做群众的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最后,需要建立一些优秀的基层文化组织,让群众积极参与,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化,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
  2.疏通表达渠道
  群众的表达渠道是同XX实施公共文化建设的关键纽带,它关系着群众的文化产品、文化设施能否满足、满意。表达渠道不畅通会影响和阻碍公共文化服务进程和效果,疏通表达渠道可以使群众更加有机会接近公共文化决策,所以表达渠道的疏通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XX应该激励群众积极地表达自身的诉求,告知群众可以通过信访、电话、网站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表达,如此XX能更加清晰直接的认识到群众的具体诉求。村民委员会也应该担负起文化建设的责任,听取群众心声,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另一方面,群众自建文化组织应积极同文化部门联系与合作,疏通表达渠道,共同促进文化繁荣。
  3.形成需求反应机制
  形成需求反应机制可以快速把通过表达渠道传递的群众需求信息及时汇总、整理、解决,进而充分提高文化服务水平。首先,还是要加强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参与,文化活动有群众的参与,需求反应机制才能得到利用,没有群众参与反应机制固然没有办法发挥作用。XX通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情况也可以间接掌握群众在哪些方面还有需求,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充分,然后及时更改和完善。接下来,XX应多多使用政务平台同群众交流沟通,为之后的活动做的更加完善而铺垫,尽可能让群众满意,国家放心。

  (二)多方位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1.XX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就是资金的投入,缺少了资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从谈起。正常情况下,公共文化建设都是在XX的主导下去落实和完成,自然而然的XX需要保证财政资金对农村公共文化产业的支出比例,因此卢龙县XX综合考虑公共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卢龙县公共文化的投入预算,同时响应上级XX下达的有关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去执行。XX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向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举办的文化活动、文化人才的培养、地区的民风民俗、地区的文化遗产等,通过加大这些方面的资金投入,不仅促进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能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上升。
  2.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目前,XX组织主导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各个方面,它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唯一供给主体,也是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唯一来源,在这种模式下,过度的依赖XX是非常不容易建立一个可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要的制度体系,我认为XX可以是公共文化主要承担者,但它并不一定非要包揽着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全部方面,XX可以使一些社会组织的资本进入,形成多元文化供给主体模式,共同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出一份力。要想形成多元化主体供给模式,XX应该适当地压低农村文化产业的进入标准,同时制定一些优惠的政策,充分地鼓励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新兴力量进入农村文化产业,还有就是企业的成立是为了盈利,所以我们应该在群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使其有一部分的获利,这样也可以使企业积极投身到农村文化建设中去发挥作用。
  3.加大资金的监管力度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前提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只有资金落实到实处,才能够保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正常运行,如果资金没有充分利用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那么首先群众就得不到文化的补充,其思想观念各方面也会受影响,其次XX形象也会在群众心中大打折扣,也会可能出现XX内部出现失职、渎职的现象,还有资金的来源也不仅仅是XX,同时还包括一些社会组织、社会企业,他们的资金出现问题则会影响经济市场的稳定,因此农村公共资金的监管是重中之重。对于专项资金的监管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然后定期进行公示,让群众同XX一起监管资金的使用与资金的流向,这样做就会尽量避免资金被挪用、资金被xxxx等问题,使资金切实的落实到实处。

  (三)提升文化人才队伍素质

  1.完善和改进人才管理方式
  目前,卢龙县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人员的使用方面存在一边倒现象,及朝向行政化方面倾斜,导致出现了人员专业化不足,加之缺少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的服务人员,导致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不到改善,严重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因此,改进和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对人才管理机制的改善,特别是队伍领导人的改善,能使文化团队的层次提高、水平增加,使有能力的人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缺乏能力的人回炉再造。另外,也需要在培育优秀种子(优秀人才)、激励队伍、挑选任用方面进行改进,来保证公共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和运行。
  2.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
  卢龙县XX应该加大对服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把队伍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利用“人才引进政策”,给人才的优厚待遇,使卢龙成为人才的第二故乡,引进的人才着重是引进一些高端技术人才和文化领头羊人才,让他们各显其能,优化卢龙公共文化结构使卢龙县公共文化建设展现出新的精神面貌。不仅如此,卢龙本地人才同样需要培养和培训,卢龙县不仅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生根发芽的地方,我们对卢龙县的一草一木在熟悉不过了,现在通过培训,然后靠自己的努力和汲取的知识来重新修建卢龙精神文化,使卢龙县当地群众展现出不一样的文化气息。
  3.创立民间文化组织
  卢龙县近些年文化作品出品较少,并且出品的作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之前的出品组织或者说是文化组织因为没有先进的理念和服务的能力出现了这一现象,为了卢龙县群众的文化需要,卢龙县XX加大财政力度支持民间文化艺人创建文化组织,并且通过创立民间文化组织来满足群众需要,其中孤竹文化艺术团、颂太平民间艺术团等较为知名,它们创造出了叫人拍手称道的系列作品,作品种类丰富多样,并且也成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化团队。XX应继续加强扶持其他民间文化组织,为他们添砖加瓦,并且应要求各个文化部门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尽量一路放绿灯,鼓励他们创造出脍炙人口的文化产品。

  (四)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1.设立多元绩效考核主体
  之前卢龙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绩效考核职能主体都是由XX承担。但是依据XX的执政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看,XX的所作所为都应是为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所以在我看来将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考核指标是非常正确和值得肯定。然后让广大群众和非XX组织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革新许久未变的单一XX考核主体,逐步朝着多元化考核主体迈进,最后做到多元主体考核化。多元考核主体应该包含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供给者、文化服务建设的负责部门、文化服务的受益者三类。在对三类主体在文化服务建设中所发挥作用的大小进行充分地考察研究,科学划分三类主体所占的比重,最后通过各自的长处促使卢龙县文化建设更加完善。
  2.制定明确考核指标
  具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对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保障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绩效考核机制长效的运行。通过用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当做考核的重要标准,用卢龙县群众的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考核的基础,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群众哪些方面有什么问题,哪些方面有什么意见,科学合理作出卢龙县公共文化建设实用标准。
  3.实施科学的操作方法
  多元绩效考核主体和制定明确考核指标两项在完成的前提下,为了获取到准确的绩效考核结果,必须保障科学的操作方法。在绩效考核的前期阶段,寻找一些在这方面比较专业的人员组建考核队伍,准备考核的方案和考核方法,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平和公正;在绩效考核的中期阶段,也就是收集考核数据的阶段,一定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发现错误之后立即剔除,重新归纳整理;在绩效考核的后期阶段,绩效考核结果已经出现,应立即对考核结果优秀组织或者个人给予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做到继续力争上游,对考核结果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相应的惩罚,做到小惩大诫争取进步,考核优劣的出现可能某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环节出现了问题,随即作出改正,促进公共文化建设发展。

  (五)提升文化数字化建设

  1.增加数字化服务建设支出
  做到提升文化数字化服务,首先应当具备提供数字化服务的设备,没有设备如何能谈数字化服务,所以关于基础数字化的设施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XX提供资金的支持,来解决这一问题为其提供物质保障。XX用于建设的资金数目较大且支出类别较多,所以应该专门成立一个专项的资金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主要进行购买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等专项资金的分配和零碎物资的管理、使用。其次,平台及管理的实现需要服务工作、设备的运行维护检查等,因此文化数字化的提升还需要人才的培养,专门用于数字化建设的输出,来加强数字化服务建设。
  2.整合数字化资源
  目前,在文化领域有许多优秀的资源值得充分利用,将它们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革新与产业升级是恰到好处的。优秀文化的来源包括民间组织创作、教育部门出版、宣传部门收集等,整合这些部门优秀的资源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减少了重新创作资源的成本,实现了资源使用最大化和投入成本最小化。XX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明确对数字化资源整合作出一套原则和标准,进而为其提供制度保障,然后再将技术问题交给第三方部门进行处理,使线下资源在线上得到利用,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最后实现公共效益最大化。
  3.构建网络平台
  互联网时代经过快速的发展日渐成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崛起,QQ、微信、微博等新兴软件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它们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渠道,人们的生活形态也发生巨变,此时XX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满足公共文化需求。在同之前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方式相比,XX既不能穿着旧鞋走老路,也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必须寻找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不应该是完全的从新开始,而是一种结合,这种结合是在原有的优秀经验和其他优秀的方面基础上同网络构建一个新的平台,也就是数字化网络平台。网络传播平台的搭建主导方可以是单一的XX,还可以是单一的企业,同样也可由XX和企业共同承办,但不论是以哪种方式承办网络平台的搭建,即使是企业需要获取经济利益,也一定要在群众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造福于民。平台上提供一些书籍、影视、论坛、艺术作品展出等优秀文化资源供阅读和学习,这种形式的文化产出可以解决群众时间上的限制,也可以解决群众空间上的限制,使他们随时随地看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再因为农忙或者其他事情影响获取,平台也方便更新获取的资源,不需要像以前那种方式那么复杂,也更加能体现出XX对公共文化建设作出的努力与能力,由此必然推动公共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和农民都在与时俱进,农民不在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是对于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在以后的公共文化建设中应减少地区资源设置不均、文化产品供需不匹配、XX作用有限、文化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出现,构建具有需求导向型文化产品供给、获得多方位多渠道资金补充、文化人才素质过硬、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的文化数字化模式,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群众享受文化生活和小康社会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当然由于收集资料有限、分析水平不足,论文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今后会学习更加先进的研究方法,争取更多渠道、更加深层次的分析问题、分析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晓璐.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9
  [2]李阳.河北省青龙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D].燕山大学,2018
  [3]张媛美.乐亭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7
  [4]孟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河南省商丘市的调查[D].安徽农业大学,2015
  [5]王佩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河北曲阳县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9
  [6]xxx.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XXXXXX伟大胜利-在中国xxxx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郝祥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6):180-181
  [8]耿达.公共文化空间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思想战线,2019(5):137-146
  [9]李静.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探析-以辽宁为例[J].辽宁学院学报,2019(2):53-59
  [10]高宁宁,周新辉.xxxx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述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6(1):107-111
  [11]王文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185-187
  [12]王学红.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不足以及优化措施探讨[J].智库时代,2019:240-241
  [13]何圣捷.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C].社会科学,2019:121-129
  [14]金颖若,盘晓愚.推进供给主体多元化改善公共文化服务[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44-55
  [15]李逸丹.公共图书馆参与新型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154-157
  [16]史宏成.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17]人民网.xxx在中国xxxx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8-1201]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18]吴一凡,梁勇,土晓晔.陕西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研究[J].市场周刊,2018(2):158-160
  [19]RobertB.Denhardt,Janet Vinzant Denhardt.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0:60.
  [20]Kiesling.Herbert.Uses of the Public Goods Concept in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7.
  [21]Pickhardt,Michael,and Watts,Michael."Teaching Public Goods Theory With a Classroom Game".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15,(09):456-458
  [22]Le Roy Ladurie,Emmanuel,Trans.Si an Reynolds,Ben Beynolds.The Mind and Method of the Historian.2011,(12):259
  [23]Richard.C.Box.Citizen Governance:Leading American Communities Into The 21st Century..2015,(20):56-58
  [24]Leuthold,Jane N."A Public Goods Experiment for the Classroom".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13,(10):76-77

  致谢

  本论文是在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并且从选题到终稿,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向我的导师表示深切的谢意!
  还要感谢我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学校—xxxx大学信息学院,学校给了我学习的平台,让我不断地充实自己,在不断汲取知识的环境中成长。而且通过学校使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和舍友,在此也希望我的学校和同学们未来更加的辉煌。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我求学生涯中一直在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一直在我前行的路上激励着我,还有我唯一的姐姐,从小到大一直的照顾着我,即使是结婚后也是在为家里挂念着,我爱你们爸爸、妈妈还有姐姐。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309.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2月3日
Next 2021年12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