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高等院校预决算及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校预决算存在公开启动晚,预决算编制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高校预决算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会计工作的综合管控能力明显偏弱,高校预决算偏离度过大,财务信息的真实度令人存疑。现行的部门决算报表没有充分考虑高校的特殊性,很多高校独有的项目并未反应在报表中。近年来,有关高校财务预决算管理的问题一直是高校财务工作者热议的话题。随着山西省高等教育的逐年扩招和建设新校区,客观上要求高校财务预算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迈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高等院校部门预决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属于非营利单位,基本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高校控制运营资金的能力,预算管理要符合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以防止高等院校运营中发生成本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筹集资金的最大效益,进而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学校的预决算管理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加强高等院校的预决算管理,才能真正实现高校资金的有效运行及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缓解高校的资金压力。
针对高等院校财务问题,我国先后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XX信息公开条例》(2007)、《xxxx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XX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通知》(2013)等文件,教育部也先后出台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方法》以及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系列通知,同时《高校财务制度》和《高校会计制度》也在2012年和2013年颁布和实施。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要求高校需在2014年10月底前向公众公布财务状况,大多数高校开始报告预决算数据。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宏观财务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综合体,高校要谋发展就必须把“多渠道依法筹集资金”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
1.2文献综述
近年来,有关高校财务预决算管理的问题一直是高校财务工作者热议的话题。随着山西省高等教育的逐年扩招和建设新校区,客观上要求高校财务预算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迈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现行高校预决算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国内外学者在高校预决算体制、偏离度、财务公开风险防控以及管理措施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现行高校预决算体制存在的问题方面:凌艳平(2009)指出当前高校预算编制缺乏科学论证、编制过程参与度不高参与者单一、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和约束力、预算管理体制缺乏绩效考核等问题。吴洁、冷继波(2010)认为,目前很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仍存在少纳收入的现象,导致预算内容不全面。兰湘、彭欣菲(2006)指出,预算编制的内容应当参照学校的发展规划,这样编制的内容才能符合学校长远的发展。吕海蓉(2011)认为,高校预决算体制存在:预算编制两张皮、预算执行难度大、预算决算不衔接、绩效考核被忽视等问题。
在高校预决算偏离度问题方面:崔慕华、冯俊瑛(2016)指出,导致高校预决算偏离度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高校预算管理的法规体系构建不全面;(2)公共预算超收现象影响和带动高校预算超收现象;(3)高校预决算的审计工作缺乏力度。李金京(2017)认为,应该通过加强高校预算编制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①完善高校预算管理规章制度;②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编制预算);完善高校预算执行的内控机制(①加强高校预算执行刚性;②建立预算绩效考评制度);规范高校财务预算监管体系(①加强高校预算监管制度建设;②建立财务预算信息公开长效机制)以增强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强化预算管理刚性和预算公开透明度,促进预算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保障高校科学发展。
在高校财务公开及风险防控方面:魏建国(2017)认为,我国高校财务公开缺乏一个完整、系统、格式化的财务信息公开报告,并且缺少债务和捐赠方面的信息。曹振华(2018)指出,高校预决算审计技术方法要以审查合规性为基础,以真实性为目标;利用内外优势,实现审计资源整合;有效运用沟通技巧,促使沟通产生效益;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利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突出审计重点;积极开展审计咨询,向学校领导提供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和管理的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建立高校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李朋磊(2019)认为高校预决算审计风险的表现方式主要有:①对预决算审计的关注程度不够;②预决算审计的深度、广度不够;③高校审计工作整改后的审计关注度不够。他为审计全覆盖下加强高校预决算审计质量控制的建议是:①构建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②健全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③全面改进审计技术手段;④注重审计前调查及沟通。侯玉燕、肖广华(2019)指出在XX会计制度改革和全面建设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新形势下,高校应针对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编制内容不全面、预决算存在差异等预决算管理的风险点,加强对预决算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强化高校各部门的沟通机制,建立并完善预决算管理风险防控体系。
在高校财务管理措施及对策方面:高静波(2009)认为应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指导性、监督性、可调节性及预见性作用。在预算安排时,坚持预算管理原则,按管理层次把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做到责权利的良性结合。苏少辉(2009)则指出高校应该通过建立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学校各级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引入零基预算法;完善支出定额标准,适度细化管理;严格财务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来达到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李东旭(2009)建议我国高等院校健全预算管理机构,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推进全面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公示制度、“三上三下”制度、滚动预算制度、奖惩制度、预算绩效评价制度等。
关于高校预决算管理的问题也是外国学者一直研究的课题,外籍文献《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ne Management of Budget Implement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中认为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拨款已不能满足高校的需要。因此,资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不断拓宽资金来源,导致国际收支结构逐步复杂多样。这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高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预算管理中还存在着预算意识淡薄、观念落后、预算编制技术不科学、监督评价形式化等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探讨了预算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为中国高校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of the Funds of Trade Un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中认为高校工会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工会管理者对工会活动的绩效进行规划、协调、控制和评价,促进工会工作的顺利进行。分析了高校工会预算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基层工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有效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工会预算管理的相关策略;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1.3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根据山西省公办本科高校2013——2018年收支预决算总表进行研究,参考中外相关文献分析,重点对山西省高等院校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公办本科院校在预决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山西省高校预决算管理政策提出有效的建议措施。
(二)研究思路
此篇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从系统梳理高等院校预决算管理相关文献入手,基于全面预决算管理理论,从预决算编制、预决算执行、预决算控制和预决算评价等方面对山西省高等院校部门预决算管理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山西省高等院校部门预决算各个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相应的原因,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提出管理措施。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更多的是通过查阅相关网上的文献资料和文章的形式来实现对全面预算的了解,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2)比较分析法
1.1.1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数据对比发现预决算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某一项数据精确分析,从而提出更有效的措施。
2山西省高校预决算公开情况
山西省公办本科院校截止到2019年共有23所,包括: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长治医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大同大学、长治学院、运城学院、晋中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太原学院、吕梁学院、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警察学院、山西能源学院、太原工业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其中211院校一所,一本院校七所,二本院校十五所。
按照专业方向分,其中工科类院校六所,综合类院校八所,医科类三所,师范类三所,农科类一所,警校一所,传媒类院校一所。
以山西省23所公办本科高校为研究样本,将高校预算决算数据公开状况进行概括。
表1:山西省高校预算数据公开状况概括
表1:山西省高校预算数据公开状况概括 | |||||||
大学 | 合计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985 | 0 | 0 | 0 | 0 | 0 | 0 | 0 |
仅211 | 1 | 1 | 1 | 0 | 0 | 0 | 0 |
仅一本 | 7 | 2 | 2 | 2 | 1 | 1 | 0 |
仅二本 | 15 | 11 | 3 | 3 | 3 | 3 | 2 |
合计 | 23 | 14 | 6 | 5 | 4 | 4 | 2 |
表1为山西省高校2013——2018年预算数据公开状况概括表,反映了山西各个高校的预算公开情况。通过此表可以发现:1.山西省没有一个985院校,仅有一所仅211的院校,仅一本院校有七所,仅二本院校十五所。由此可以看出山西省的优质大学很少,教育水平落后;2.山西省仅二本院校的预算数据公开状况比其他大学更好,其他公办本科大学预算数据公开缺漏严重。由此可以看出山西省高校整体来说对于预算数据公开不重视,预决算公开水平相对落后。
表2:山西省高校决算数据公开状况概括
表2:山西省高校决算数据公开状况概括
表2:山西省高校决算数据公开状况概括 | |||||||
大学 | 合计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985 | 0 | 0 | 0 | 0 | 0 | 0 | 0 |
仅211 | 1 | 1 | 1 | 0 | 0 | 0 | 0 |
仅一本 | 7 | 2 | 2 | 1 | 2 | 2 | 0 |
仅二本 | 15 | 11 | 4 | 1 | 3 | 2 | 2 |
合计 | 23 | 14 | 7 | 2 | 5 | 4 | 2 |
表2为山西省大学2013——2018年决算数据公开状况概括表,反映了山西省各个公办本科高校的决算公开情况。通过此表可以发现:1.山西省211大学的决算数据公开缺漏较多,由此可以看出山西省优质大学的决算数据公开不全面;2.仅二本大学的决算数据公开状况比仅一本大学相对较好,211大学决算数据缺少五年。由此可以看出山西省大学的决算公开状况很差,还存在预算数据与决算数据公开不对等的现象,让人们对于财务信息的真实度产生怀疑。
3山西省高校预决算数据分析
3.1预决算偏离度分析
随着我国会计信息化公开程度的不断提高,新《预算法》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及预算执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预决算工作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对预算偏离度作出的解释:“预决算偏离度是指在经立法机关审查批准的XX预算收支同作为其实际执行结果的XX决算收支之间出现了差异。”,也可以叫做“预算差异度”。崔振东据此定义给出了具体计算XX预决算偏离度的计算的公式:高校预决算偏离度=(高校决算数-高校预算数)/高校预算数;其中预决算分为收入和支出两项,公式分别是:高校预决算的收入偏离度=(高校决算收入数-高校预算收入数)/高校预算收入数*100%;高校预决算的支出偏离度=(高校决算支出数-高校预算支出数)/高校预算支出数*100%。对于高校预决算偏离度,国际通行的合理范围为±5%之内。因此,本文对高校预决算偏离度做出如下界定:
(1)若收入偏离度在-5%—5%区间内,则视作合理;若收入偏离度大于5%,则意味着高校超收(年初预算低估)现象比较严重;若收入偏离度小于-5%,则意味着财政短收(年初预算高估),不合理。
(2)若支出偏离度在-5%—5%区间内,则视作合理;若支出偏离度大于5%,则意味着高校超支(年初预算低估)现象比较严重;若支出偏离度小于-5%,则意味着财政短支(年初预算高估),不合理。
表3:山西省高校收入预决算偏离度
单位:万元 | |||
年份 | 收入预算 | 收入决算 | 收入偏离度 |
2018 | 831184.081 | 884352.46 | 6.397% |
2017 | 301866.22 | 322594.34 | 6.867% |
2016 | 98834.4 | 130333.36 | 31.87% |
2015 | 683717.19 | 831485.79 | 21.61% |
由表3可知,山西省高校收入预决算偏离度呈不规律状态分布,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部分高校预决算的公开程度不对等、收入决算远远高于收入预算所导致的,说明山西省大学的超收现象已成常态并且近几年来预算状况没有显著的提升。
没有学校收入偏离度处于±5%的合理区间内,2016年的偏离度更是达到了31.87%,与国际通行的合理范围相距甚远,表明山西省高校在向预算执行情况合理化的道路上仍然有相当一段距离,需要有关管理者引起重视。

图1
通过图1我们可以发现山西省高校同一年各项预算和决算的数据还是有差别,收入中的其他收入决算高于预算,而财政拨款以及事业收入2018年决算均超过了预算,预算和决算的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收入上普遍决算高于预算。
表4:山西省高校支出预决算偏离
单位:万元 | |||
年份 | 支出预算 | 支出决算 | 支出偏离度 |
2018 | 762010.2828 | 968212.04 | 27.06% |
2017 | 333400.68 | 421303.72 | 26.36% |
2016 | 656836.07 | 668012.35 | 1.70% |
2015 | 683717.19 | 834220.39 | 22.01% |
由表4可知,山西省高校支出预决算偏离度呈不规律趋势,且波动较大,除2016年在国际标准的范围内,其余年份与国际通行的合理范围相距甚远,说明山西省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诸多弊端。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预算支出远远小于决算支出,对支出预估有误,这说明了山西省高校在预算编制时,没有充分考虑支出的需要。

图2
通过图2我们可以发现山西省高校同一年各项预算和决算的数据还是有差别,支出中的教育支出决算高于预算。预算和决算的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支出上决算高于预算。
我认为出现上述情况,首先部门收入预算编制不完整,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未全额编入年初预算,仍存在部分非税收入体外循环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情况;其次支出定额标准难以完全符合实际情况,部门预算安排的随意性带来预算执行约束性不强,尤其是经常性项目、政策性项目、一次性项目支出预算在实际执行中未能专款专用。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我发现2018和2017年的预决算数据较为全面完善,接下来我将对这两年进行收入分析和支出分析。由于山西省高校收支决算总表中关于收入的决算只有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这三项比较全面,且都占比较大,关于支出的决算只有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以及住房保障支出这四项比较全面,所以将会从这几项进行收入分析和支出分析。
3.2收入规模和构成分析
对2015-2018年山西省高校决算总收入等三项主要收入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
3.2.1收入规模分析
表5:甘肃省公办本科高校总收入、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描述性分析
年度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均值 | 标准差 | 生均 | 样本 |
总收入 | 单位(万元) | 单位(个) | ||||
2015 | 59435.04 | 140607.7 | 87402.63 | 37638.17 | 4.05 | 5 |
2016 | 55890.76 | 61592.06 | 58741.41 | 2850.65 | 2.279581 | 2 |
2017 | 69769.05 | 168040 | 104797.3 | 36449.79 | 4.2622 | 7 |
2018 | 13682.53 | 266372.5 | 81887.43 | 66977.69 | 4.156674 | 14 |
拨款收入 | 单位(万元) | 单位(个) | ||||
2015 | 37511.34 | 67070.56 | 48769.03 | 13054.98 | 2.258488 | 5 |
2016 | 39605.36 | 45088.4 | 42346.88 | 2584.26 | 1.838992 | 2 |
2017 | 41483.65 | 94663.55 | 60134.59 | 18348.76 | 2.447919 | 7 |
2018 | 13514.45 | 138484.6 | 52030.56 | 33277.49 | 2.630504 | 14 |
事业收入 | 单位(万元) | 单位(个) | ||||
2015 | 13809.5 | 21096.75 | 16523.56 | 3252.51 | 0.765204 | 5 |
2016 | 10525.66 | 17525.66 | 14025.66 | 3387.58 | 0.714808 | 2 |
2017 | 12509.69 | 23569.12 | 11843.69 | 10242.74707 | 0.482125 | 7 |
2018 | 16598.34 | 60994.36 | 13739.41 | 17896.90366 | 0.694622 | 14 |
由表5可知,2015年-2018年山西省公办本科高校总收入、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生均以及研究的样本。
首先,总收入中2016年到2017年最小值和最大值减少都是因为样本增加,生均也随之增加;2017年和2018年最小值都是山西农业大学的,说明这个学校收入较少,最大值和均值增加都是因为收入增加;总收入的生均与均值呈增加趋势,说明山西省高校收入在持续增加。其次,拨款收入中2016年到2017年最小值减少和最大值增加都是因为样本增加,生均也随之增加;2017年和2018年最小值减少,说明这个学校收入较少,最大值、均值增加都是因为收入增加,生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学校人数又增加了;最后,事业收入的最小值整体呈下降趋势甚至连续两年最小值为零,说明学校收入减少。2015到2018年最大值突然减少随后两年又持续增加;生均一直呈下降趋势,在2015年达到顶峰,说明山西省高校的事业收入减少,而随后随着学生人数增加导致收入不能支撑那么多学生。由此可以看出山西省高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收入的增加不足以支撑学生人数,导致山西省高校每个学生的经费很少,对比发达城市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山西省的教育水平越来越落后。山西省高校需要加速提高教育水平,努力增加学生人均经费的数量。2018年有13所高校公布了决算数据,就2018年收入构成的现状来看,山西省高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其次是事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3.2.2收入构成分析
表6:收入在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之间的分布分析(占百分比)
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比重 | 事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 | 其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 | |
211 | 45.28% | 22.66% | 8.45% |
仅一本 | 39.56% | 20.98% | 5.36% |
仅二本 | 78.12% | 15.69% | 2.97% |
由表6发现山西省所有高校的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最大,其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最小。其中:211院校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45.28%,仅一本院校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39.56%,仅二本院校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78.12%,仅二本院校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于211院校和仅一本院校。二本院校的总收入多数依靠财政拨款收入,而唯一的一所211院校财政拨款收入占比较大主要是因为学校已获得“双一流”专项财政资金投入,一本院校占比最小是因为另外的收入较多。由于普通院校的收入有限,所以比优质院校更容易依靠财政拨款收入;仅二本院校事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最小,211院校和仅一本院校事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差距很小;仅二本院校其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最大,仅一本院校其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最小。
3.3支出规模和构成分析
对2015-2018年山西省高校决算总支出及四项主要支出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
3.3.1支出规模分析
表7:山西省公办本科高校总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的描述性分析
年度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均值 | 标准差 | 生均 | 样本 |
总支出 | 单位(万元) | 单位(个) | ||||
2015 | 44902.65 | 140607.7 | 86869.71 | 39948.14 | 4.022925 | 5 |
2016 | 42306.18 | 62529.55 | 52417.865 | 2689.54 | 2.550353 | 2 |
2017 | 69757.07 | 168040 | 104310.95 | 36895.13 | 4.24622 | 7 |
2018 | 13890.01 | 266372.5 | 74300.63 | 64759.63 | 4.326945 | 14 |
教育支出 | 单位(万元) | 单位(个) | ||||
2015 | 44224.66 | 75009.81 | 56140.04 | 13495.78 | 2.599838 | 5 |
2016 | 2168.29 | 38284.58 | 20236.435 | 2587.33 | 1.561489 | 2 |
2017 | 40459.85 | 77079.35 | 60965.70 | 14824.54 | 1.20365 | 7 |
2018 | 10942.24 | 147710.2 | 52041.78 | 37445.07 | 2.631071 | 14 |
科技支出 | 单位(万元) | 单位(个) | ||||
2015 | 677.99 | 16350.66 | 5919.31 | 7376.11 | 0.274122 | 5 |
2016 | 643.24 | 1943.24 | 1293.24 | 2208.98 | 0.079258 | 2 |
2017 | 344.45 | 17020.01 | 4322.93 | 6388.22 | 0.175975 | 7 |
2018 | 856.57 | 16266.35 | 2252.80 | 4266.09 | 0.113895 | 14 |
由表7可知,2015年-2018年山西省公办本科高校总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生均以及研究的样本。
首先,总支出中2015年到2016年最小值增加最大值减小是因为样本减少;2016年到2017年均值和最大值增加都是因为样本增加,生均也随之增加;2017年和2018年最小值减少,说明这个学校支出较少,最大值和均值增加都是因为支出增加;总支出的生均与均值呈增加趋势,说明山西省高校的学生人数和支出在持续增加。其次,教育支出中2015年到2018年最小值下降但最大值增加是因为好的学校教育支出在增加,而普通学校的教育支出在减少。生均却呈现上升趋势是因为样本增加的同时学校教育支出也在增加;2016年到2017年最小值减少和最大值增加都是因为样本增加,生均也随之增加;2017年和2018年最小值增加,说明这个学校教育支出有所提高,最大值、均值增加都是因为收教育支出增加,生均呈稳步上升趋势;最后,科技支出的最小值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学校科研收入减少。2015到2018年最大值突然减少随后两年又持续剧增,在2018年达到顶峰说明山西省院校的科技支出增加,生均一直呈下降趋势,说明在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而2017年到2018年最大值和均值都在增加由此可以看出科技支出在稳步增加。山西省高校的教育支出稳步增长说明山西省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而对科技的重视不及教育。山西省科技支出虽然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投入力度还不够,连教育支出的一半都不到。山西省急需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并且继续加大对教育支出的投入。
3.3.2支出构成分析
表8:教育支出、科研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结构分布分析
教育支出占总支出比重 | 科学技术支出占总支出比重 |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总支出比重 | 住房保障支出占总支出比重 | |
211 | 73.65% | 10.55% | 3.47% | 2.01% |
仅一本 | 80.26% | 5.65% | 8.52% | 4.57% |
仅二本 | 85.33% | 4.08% | 4.31% | 5.02% |
由表8发现甘肃省所有院校的教育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最大,科学技术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最小。其中:仅二本院校教育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大于211院校和仅一本院校;211院校科学技术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最大,说明比较注重科学技术的投入,仅一本院校和仅二本院校科学技术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较小,说明对于科学技术的投入不够;仅二本院校住房保障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最大,211院校住房保障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最小。
3.4收支平衡分析
表9:山西省高校收支平衡分析
单位(万元) | ||||
年份 | 本年收入合计 | 本年支出合计 | 平衡 | 年末结转结余 |
2018 | 1064536.56 | 965908.2 | 98628.36 | 414447.95 |
2017 | 523986.4 | 521554.77 | 2431.63 | 434565.56 |
通过表9可以看出,山西省高校收入合计与支出合计都呈递增趋势,年末结转结余呈递减趋势,2018年平衡数比2017年平衡数大。山西省高校出现收入大于支出,年末结转却减少的现象说明山西省高校不能做到收支平衡。
4山西省高校预决算管理存在问题
参照上文关于X加州大学系统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财务公开在公开内容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一个完整、系统、格式化的财务信息公开报告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年度预算报告和决算报告两部分。教育部部属高校所采用的预决算报告都是统一格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部门预决算单位构成、部门预决算报表及其说明、关于科目的名词解释。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高校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格式化的财务公开报告,而是由预决算报告两部分组成。
(2)高校预决算报表反映的财务信息较为有限,不利于真正发挥高校财务公开的监督功能
预决算报表分别由四张报表构成。预算报表包括:收支总表、收入总表、支出总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决算报表包括:收支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目前的预决算报表主要围绕XX的预决算收支进行编制,反映高校当年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状况,但是提供的财务信息非常有限。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关于高校的财务状况、财务运行情况、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特别是资产、负债、净资产、费用等财务信息目前的报表都无法提供。而相关财务信息对于促使高校履行公共受托责任、让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高校进行有效监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缺乏债务方面的信息
我国高校普遍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高校负债一度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议题。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高校的债务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和控制。但是,作为长期融资的一种方式,债务问题仍值得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我国的高校财务公开相关报表中,没有任何关于债务方面的信息。这和前述加州大学的做法完全不同。债务状况对于一个高校的正常运转意义重大,债务信息公开可以促使高校债务融资的可持续发展。
5山西省高校预决算管理政策结论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高校预决算信息公开依旧存在问题,例如山西省很多高校对于人员经费的数据空白,未能体现在预决算公开信息中,科技、文化、就业等项目数据大多为零或缺失;许多学校预决算公开情况较差,数据缺漏严重。缺乏真实完整的预决算数据,并没有将所有的收支记录到决算中,部分资金收支活动并没有具体交代,存在被隐藏的可能,从而使高校的决算数据失真,难以表现出高校在过去一年内实际的收支情况,对高校的财务经营管理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高校经费来源途径较多,所以预决算工作要求高校制定规范化的决算流程和工作体系,加强对收支项目调整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保证决算数据的真
实可靠性。山西省高校的收入规模中财政拨款收入较多,其中211院校的财政拨款收入少,普通学校的财政拨款收入多,说明普通院校更容易依赖财政拨款收入。而为了减少对XX拨款的依赖,普通院校应多增加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而211院校的事业收入与其他收入差异大,所以应该以缩小二者的差距为主。山西省高校的支出规模中教育支出最多,但是普通院校教育支出的生均比211院校少,普通院校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支出。而山西省高校的教育支出稳步增长说明山西省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而对科技的重视不及教育。山西省科技支出虽然也在
逐年增加,但是投入力度还不够,连教育支出的一半都不到。山西省急需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并且继续对教育进行投入,尤其是211院校,从而带动其他普通院校的科技支出,让山西省的教育水平加快提高,改变山西教育落后的局面。在高校日益扩招和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教学工作的展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保证学校正常的运营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吸收借鉴XX财政预决算编制体系,建立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财务编制体系,为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的保障。XX对高校财务负责,教育部门在对高校进行财务拨款时反复强调,高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财务预决算的管理,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的编制体系,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通过对高校预决算财务工作的管理和完善,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保障高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是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需要,更是实现高等教育社会监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吕海蓉.我国高校预决算体制发展现状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6):56-58.
[2]冷继波,吴洁.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0(23):107-108.
[3]彭欣菲,兰湘.高校预算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70-72.
[4]魏建国.XX预算公开背景下的高校财务公开[J].中国高教研究,2017(10):13-19.
[5]崔慕华,冯俊瑛.高校预决算偏离度问题分析[J].绿色财会,2016(02):8-17.
[6]李金京.高校预决算偏离度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