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以万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摘 要

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股权结构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万科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万科2015年-2018年期间的股东持股数据和财务数据,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动对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万科的股权结构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在此期间企业的股权集中度有大幅度提高,股权制衡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的增大而增强;当企业在股权结构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其获利能力有所提高,且大股东减持股份对于其他股东来说影响很小或基本不受影响。最后,通过总结股权结构变化对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对上市公司在优化股权结构时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1)保持适中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2)股价公允;(3)采取股权激励手段;(4)引入AB股;(5)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度。

关键词:股权结构;盈利能力;万科

一、引 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迅猛,企业股权结构也要顺应经济的发展而做出适当调整,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重视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调整,一个企业的股权结构影响着企业的盈利状况,对企业生命力的影响甚大。股权结构作为上市公司所有权与剩余权的分布的体现,股东能否清楚地界定股权赋予他们权利与义务两方面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当权力可以被”关起来”,义务可以被主动承担,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会得到一定的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等同于企业的生命力,它关乎着企业能否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这也就要求了企业要对所有权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股权的分布对于各持股者的利益以及公司的获利能力影响极大,多年来国内外有众多学者对股权结构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给出了许多关于调整股权结构的相关建议,许多上市公司也根据自身公司的需求对其股权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但股权结构不合理、不科学仍然是当今社会许多企业头疼的问题,有很多企业倒闭、破产是由股权结构不合理所致的。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为企业调整股权结构提供一个理论依据,让企业在调整股权结构时有据可依,使得企业将股权结构调整为既适合企业的经营管理,又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以维持企业在市场中长期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广泛阅读关于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的文章,不管是国内学者的研究还是国外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们对股权结构、盈利能力的总结都对我有所启发,再结合了自己对股权结构、盈利能力等的研究认识,通过股东占股比例的数据样本分析股权结构的变动,再结合当期的财务数据对万科的盈利能力进行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最终对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提供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建议与对策,使企业可以建立更加科学有效、适应市场发展的股权结构。

二、文献综述

谭燕瑛和商子楠(2015)研究认为,当第一大股东购入企业的更多股份时,企业资产的回报率会有所提高,回报率上升到一定值时又会下降。原因是企业的控制权受大股东的支配程度高,相应地企业资产的回报率受大股东影响的程度也就更大,当投资回报率上升到一定值时,此时公司大股东的控制权较强,容易忽视小股东的利益,这就对企业的获利能力有所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反向变动即盈利能力呈现下降的走势。他们认为一个企业要达到”双赢”的结果,可以通过降低国有股的占比,使得控制权的分配在股东之间进行重新分配,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好地受到来自大股东与小股东双方共同的监督与治理,提高企业的牟利能力。

La Porta(1999)等认为当企业的股权分布比较分散时,企业的牟利能力下降;当企业股权分布集中时,对企业盈利能力有促进作用。之所以分散程度与盈利能力两者是反向变动的关系,是因为当控股股东和外部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时,控股股东一方很可能做出牺牲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企业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而控股股东只为谋求自己的利益,这样一来会导致股东之间所获得的回报得不到公平对待,大小股东之间会出现利益矛盾,关系也随之变得紧张。

Holderness&Sheehan(1988)通过比较高度分散型与绝对控股型两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得出股权集中度与盈利能力两者并没有存在显著的关系的结论。

陈小悦、徐晓东(2001)总结出三点关于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两者之间关系:第一点,在保护力不足的行业中,盈利能力会随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增大而提高;第二点,企业外部投资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即企业对外部投资人利益的保护机制失灵时,当企业在股市中能够自由买卖的股份的占比增加时,企业牟取利润的水平会呈现下降的趋势;第三点,国有股比例增大或减小对盈利能力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阴晓江(2017)选取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股权不集中的问题进行了钻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认为股权分散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作用。当公司的股东进行控制权的争夺时,公司管理层容易引起动荡,导致员工军心不稳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对公司的运营管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削弱了公司经营绩效。

房莉(2013)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大股东的存在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股权相对集中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从而来影响经营绩效,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同时,其余股东们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一大股东起到监督与控制的作用,为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从而来保证了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水平。

王抒(2019)经过分析上百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印证了:第一,公司业绩会随流通股 A股比例增大而提高;第二,公司业绩会随法人持股比例的增大而下降;第三,公司业绩不受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影响,公司业绩也不受高股权集中度影响。

综上所述,合理的股权结构可以为公司的经营创造更多的利润,因此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对于一个公司的生存发展十分重要,究竟股权结构的变更对获利能力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两者关系是正向变动还是反向变动?或者是两者之间存在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呢?作为上市公司,应当如何通过合理地优化股权结构来提高公司业绩?很显然,目前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可以回答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去分析探讨,从而对它们的关系得出一个结论。本文就”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析万科集团股权结构变化来研究其盈利能力的变化,并根据万科集团的现状,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方案,来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三、理论分析

 (一)股权结构

  1.股权结构的概念

股权结构可以理解为是股东结构,它不仅包括了股权比例,还包括了股东的来源、股权的性质以及控制权的分布。它反映出了各种背景和力量在公司的经营决策中的影响力,这种结构关系会从公司的决策权、管理权、利润分配权等重要方面影响公司的发展。

2.股权结构的分类

股权结构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含义各有不同。从”量”看,反映的是股权的比例,即股权结构比例;从”质”看,反映的是股权的性质,即股权结构属性。

股权结构比例又分为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分别体现了公司控制权的分布状况和股东之间的制约程度;而股权结构属性是根据股东的性质不同来分类,我国股东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国家股东,这类一般是代表国家的股东;第二类是法人股东,这类一般为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机构等;第三类是社会股东,通常是指散户。股东的性质不同导致了其股份的性质也不同,一般将这三类股东的股份按性质不同区分为国有股份与非国有股份,按流通性不同区分为流通股份与非流通股份。

(1)股权结构比例

股权集中度:一个公司股权的分布是分散还是集中主要通过股权集中度体现。一般来讲,企业股权的分布状况与企业的稳定性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股权分布集中的企业其稳定性一般比较好;股权分布分散的企业一般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过度关注,企业决策效率低,军心不稳,可能面临被大肆收购。作为投资企业的外部人员、集团内部管理人员,他们希望企业的发展能力好且企业各方面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股权集中度的高低是他们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选取CR1与CR5两个指标反映股权集中度。CR1是指在企业持股股东中持股份额最大的股东其持股数占公司总股数的比重;CR5是指在企业持股股东中持股份额最大的前五名股东的股份总和占公司总股数的比重。

关于CR1,根据CR1的值的大小将企业股权的控股类型分为三类:绝对控股型、绝对分散型、相对控股型。

表 1控股类型

CR1 0-20% 20%-50% 50%-100%
类型 绝对分散型 相对控股型 绝对控股型

绝对分散型股权的特点是企业的股权分布不均,持股人数相对较多,股东持股比例低,任何一个股东都不具备控制力,且多数股东具有多偷懒心理,不愿意花费时间金钱打理公司;相对控股型股权的特点是企业股权分布相对均匀,股东们之间相互监督管理,最大股东具备控制公司的能力且其在做决策时会受其他大股东的牵制,权利一旦有多人监督管制就会大大降低被滥用的可能性,这种股权模式下的企业其股权结构稳定性好,企业的军心较稳定;绝对控股型股权的特点是企业的决策很多时候都是由一个股东说了算,最大股东的股份占比高,可称其为控股股东,也就意味着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掌握在其手上,做任何决策时都不会受到其他股东的干扰,企业经营的好坏基本受控股股东一人的影响。

关于CR5,当企业的CR5越大时,说明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越高,反之,当CR5变小时,说明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下降。

股权制衡:是指企业的控制权、决策权掌握在拥有企业相当股份的股东手中,这些股东为了保证公司控制权的平衡而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制约,这种制约叫做股权制衡。一般地,占股比例决定了股东掌握企业控制权的大小,或者说是股东决策权利的大小。本文分析股权制衡选取了Z指数和H5指数两个指标。Z指数是指企业持股比重最大的股东与持股比重第二大的股东两人的持股比例之比;H5指数是指德尔指数取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简单来说是指企业持股比重最大的前五名股东的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关于Z指数,当Z指数越大,则证明第一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越大,第一大股东受到第二大股东的控制约束的力度小,股权制衡程度低;反之,当Z指数越小,则证明两者之间对企业的控制权差异较小,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势均力敌,此时企业的股权制衡程度较高。关于H5指数,当H5指数越大,说明五名股东的持股比例差之毫厘,股东之间的制衡效果会比较明显;相反地,当H5指数越小,说明五名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差悬殊,由于持股多权利大,持股少权利小,自然他们之间的制衡效果会比较差。

研究股权制衡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反映出股东之间的牵制状况,当股权制衡程度高,则代表着股东行使权利时受到公司其余股东的监督、制约的力度大,企业每一项决策都将大多数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大小股东的利益公平得到保护,从而降低企业价值受侵害的可能性。但并不是股权制衡程度越大越好,每个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各不相同,所以企业股权制衡程度的高低要综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如果过度增大企业股权制衡可能会对其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大股东之间可能会出现利益冲突、权利争夺的问题,导致公司管理、决策等效率的下降,拉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2)股权结构属性

国有股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企业,通过合法程序取得股份制企业的股份,我们将这部分股份称为国家股;另一类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这些持股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通过出资或其他合法形式对企业进行投资,被其所持有的那部分股份称其为国有法人股。这两类股份的所有权隶属国家,国家将对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的权利委托专门机构代其执行。

流通股,这种股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在股市中自由流动,其流动性十分强,随着市场的瞬息万变股价也是在时刻变化着。在这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下,股权改革的浪潮也随之被掀起,非流通股的存在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因此股市逐步将非流通股份解禁。现如今我国股市上的股票主要由流通股占主导,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企业存在相当比例的非流通股。

非国有股与国有股刚好相反,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也刚好相反。非国有股是指除国有股以外的其他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是指不能在市场中自由流通的股票。

 3.股权结构的评价指标

基于本文研究对象万科自2009年以来全面实现股权流通,故本文只对股权结构比例的变化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不研究研究股权结构属性的变化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

研究万科股权结构的变化本文选取了CR1与CR5作为衡量股权集中度的指标,以及选择了Z指数和H5指数两个作为衡量股权制衡的指标。

(二)盈利能力

  1.盈利能力的概念

企业通过投资实现资本或资金的增值的能力称为盈利能力,通俗地讲盈利能力就是指企业赚钱的能力。通过计算企业的财务指标值可以看出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当企业的利润率越高,代表企业赚得利润越多,则说明了该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可以通过看该企业盈利能力来作出判断,盈利能力强代表着该企业将资本实现增值的能力强。作为一个投资人,当然是希望投资的资金能够赚更多的钱,所以盈利能力好的企业更受投资者的青睐,而作为企业为了要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则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样才能吸引来更多的投资者。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标众多,在本文中,对盈利能力的衡量选取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来反映。

 2.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指当期净利润扣除优先股股利后所剩下的税后净利润除以期末总股本。我们通过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可以得知,每股收益是一个与企业净利润有关的指标,每股收益数值的高低反映的就是企业每一普通股所分享股利的高低,因此可以用它来反映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经营状况的好坏。分析每股收益的意义在于企业外部投资人与企业内部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经营能力保持了解,当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时他们可以及时发现与解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与纠正,这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计算每股收益时会涉及股数的取值,针对公司发行新股的情况,依照我国的规定,新加入股东享有与原有的股东拥有同等分享发行新股前的那部分收益的权力,因此该情况下分母取的值为年末普通股总股数,这类称为全面摊薄每股收益;若分母取的值是以月为单位对股数进行加权计算的普通股总股数,这类则称为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在本文中选取了加权平均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作为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

(2)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所得到的企业净利润再除以企业的平均净资产。当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表示投资收益好,投资的回报率高,股东的投资所得到的报酬会越多。企业的净资产包括企业自有资产与股东投资资本在内,因此净资产收益率可用来反映企业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的能力以及股东投资的那部分资本的增值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在计算分类上与每股收益颇有相似之处。净资产收益率根据净资产取值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当分母取的是期末净资产的值时,计算得出的结果被称为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它是一个强调企业资产年末获利状况的静态指标,说明的是企业期末单位净资产通过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的多少,帮助投资者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做出判断;第二类,当分母取的是平均净资产的值时,计算得出的结果被称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它是一个强调企业经营期内净资产盈利状况的动态指标,说明的是该企业在经营期内利用单位净资产产生的新利润有多少,可以看出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单位净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创造利润的能力做出一个判断。本文选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万科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

(三)股权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1.股权集中度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依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可以减少一些小股东们”搭便车”的现象,认为股权集中对盈利能力的具有正面的影响。原因在于股权集中对大股东监督管理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股东的监督力度加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小股东们”搭便车”的现象,这样”搭便车”的不良现象可以得到改善,同时也可以降低外部投资者与内部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费用支出的减少可以提高公司的利润,所以股权集中可以对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于股权集中对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以往的学者研究认为股权集中可能会造成控股股东拥有公司绝对控制权,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倘若企业的控制权被控股股东滥用,控股股东很可能将自身利益摆在第一位,为达成利益不择手段,不顾企业的前途与发展,漠视其他股东们的利益,使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平衡、不彻底、不完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2.股权制衡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以往的学者们认为股权制衡程度较高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积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包括了以下三方面:首先,多个大股东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股东做出损害其他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其次,控制权由多个大股东共同掌控使得他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遏制大股东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漠视公司的利益的行为;最后,股权制衡程度较强的公司的监督效率更高更有效。

也有的学者认为,股权制衡程度高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消极的影响,产生的消极影响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差较小,他们可能不愿意腾出自己的时间,花费更多成本去对公司的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搭便车”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高,这会导致公司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因此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二,公司各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差较小,他们之间存在相互制衡,相互制衡可能会导致几个股东联手侵犯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对公司各方面造成不良影响;第三,由于每个人的观念、眼界等各不相同,导致了每个股东对项目投资收益的预期以及对投资项目的前景判断各不相同,当面临做决策时,股东们各持己见,意见不统一导致公司错失了最佳的投资时机,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利益。

四、案例——以万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一)公司背景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最大的房地产商,万科在当时地产行业中遥遥领先于其他房地产商,可谓是房地产界的老大。20世纪80年代末,万科被同意批准改组,公司性质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世纪90年代初的万科总股本数是4133.27万股,其中大部分是流通股,占比高达73.22%,其余为国家股与法人股。90年代末万科还是一个内部员工股和高管股占比很低的公司。

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出公告,宣布对我国股权进行改革。股权改革的内容包括了统一股权、股价、市场还有利益的调整等,本次改革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我国股市存在的不同性质股票的特殊市场体制和结构性的问题。股权分置政策出台后,开始解禁部分高管股,万科高管股占比有小幅度上升但从未超过总股本的1%,其高管股的比例还是相当低的。2009年,股权改革的工作基本完成,万科股份的构成基本为流通股。

(二)2015年-2018年万科股权结构的变化历程

2015年下半年,我国的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资本争夺战,是A股最激烈的股权纷争。这次对战双方是宝能系潮商姚氏兄弟与万科管理层,这场股权瓜分战一直持续到2017年。

2015年七月上旬,宝能系利用掌舵的前海人寿在股市上大面积扫万科的股票,花了约79.45亿元,拥有万科约5%的股份。七月下旬,姚振华通过前海人寿、钜盛华两家继续大肆收购万科的股票,本次增持了5%的股份,宝能系对万科再度举牌。有了底气的宝能系明目张胆通知万科的同时又增持至15%,以不到1%的优势超过持有万科15.23%股份的华润,姚振华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就坐上了第一大股东的宝座。当时的华润背景颇丰,前身为中国xxx建立的地下交通站,改组后直接列为中央管理,在世界500强中位列115。在宝能系入局前,作为万科原第一大股东的华润与王石两大股东的配合一直很默契,当时的华润很少参与万科的运营管理,面对此次宝能系的来势汹汹,华润斥资约5亿元通过两次增持重夺大股东之名。对于华润的反击,宝能系不甘示弱,继续通过掌舵的两家公司购入万科A股,截至12月初,宝能系拥有的股份比例约有22.5%,宝能系距离成为万科控股股东已不远了。面对”野蛮人”的步步紧逼,万科为了应对这个刀光剑影、快刀斩乱麻的宝能系选择了将A股、H股停牌,同个时间段,安邦保险公司也加入了万科,这也给王石去寻找盟友、资本以及解决的办法的时间。

安邦保险在2016年3月份的时候将关键性的一票投给了王石,表示支持王石的管理。王石以自己4%左右的股份加上华润15%左右的股份再加上安邦7%左右的股份暂时领先了宝能系,重新夺回了控制权。为了巩固万科的控制权,王石在3月中旬通过杠杆融资的方式引入了深圳地铁集团这一战略合作人,深圳地铁集团同样是一个拥有雄厚的央企背景的国有企业,深铁的引入稀释了所有股东股权比例,王石的举措引起了股东们的不满,尤其是华润这个合作伙伴,造成了华润倒戈与宝能站同一立场。6月中下旬,华润以万科与深圳铁路的合作程序不合法为由提出异议,华润与宝能的态度保持一致。七月初,宝能又继续扫货,巅峰时持股25.04%。8月上旬,恒大入局,至11月末,恒大集团拥有14.07%的股权,升级为重要股东。

2017年华润与恒大相继退出万科,将其所有股份全部卖掉,受让方为深圳地铁集团,深圳地铁成为了拥有最多股份的股东,这场惨烈的资本战争落下帷幕。

从2018年4月中旬开始,宝能系的举措让人始料不及,一直猛购万科股票的宝能系先是在三个月内减持万科5%的股权,减持的速度与当初猛购股票的速度颇有相似之处,每次减持高达5%的股权,截至9月,宝能持仓仅有15%左右。

(三)2015年-2018年万科股权结构变化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由于从2015年后半年开始万科的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为了方便做出对比,本文所选取的数据中还包括了2014年的数据在内。

表 2万科2014年-2018年股权结构指标与盈利能力指标

年份(年) 股权结构评价指标 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CR5) 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Z)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H5) 每股收益(EPS)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
2014 14.91% 33.57% 1.25 0.038 1.43 19.17%
2015 24.26% 61.71% 1.59 0.102 1.64 19.14%
2016 25.40% 73.42% 1.66 0.126 1.90 19.68%
2017 29.38% 77.56% 1.16 0.171 2.54 22.80%
2018 29.38% 66.44% 2.00 0.128 3.06 23.24%

我们知道,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万科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姚老板猛购股份成为万科的大股东。从数据上看,股权集中度方面,2014年的万科CR1与CR5都比较低,且CR1低于20%,该情况下的万科其股权结构具有单一性、分散性,是典型的高度分散型股权。之后的2015年-2018年期间的CR1与CR5相对比较稳定且相比2014年有了明显的提高,2015年下半年进入了股权争夺的风波,万科集团的股权从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股权结构有明显的集中趋势,这4年期间万科的股权模式属于相对集中型,股权分布相对均匀。对于股权制衡方面,2015年的Z值比2014年的Z值上升了0.34,之后2016年的Z值变动幅度不大,到了2017年Z值却下降至1.16,再到2018年上升至2.00,从Z值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2014年与2017年这两年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控制权的约束力比较好。H5值最低的一年是2014年,H5值在2014年到2015年的跨度最大,2015年-2017年的H5值有所提高,到了2018年下降至0.128,这反映出前五大股东之间的持股差距先是快速缩小后再略微地拉大,持股比例差距最大的一年是2014年,2017年期间的万科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最小且股东之间制衡效果最好,2018年的万科股权制衡有所减弱。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2014年股权极度分散,但是股东之间的持股差距大,2015年-2018年万科的股权相对较为集中,在2017年是制衡效率最好最强的一年,同时也是持股比例差距最小的一年,在2018年虽持股比例差距小,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效果好,但同时也伴随着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约束力的缩减。

关于盈利能力方面的变化,2014年万科不仅股权极度分散,当时普通股每股盈利也很低,使用自有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也是处于较低水平,2015年股权争夺下万科每股收益有微小幅度的提高,但201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却是反向变动,下降了0.03%,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了股权争夺的冲击,说明万科2015年股权之争给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万科股权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消极的影响。2015年之后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都提高,股权的集中对万科普通股的盈利有正向影响,出现普通股盈利最高的一年为2018年,且2018年也是使用自有资产回报率最高的一年。总的来说,万科的盈利能力、资产投资报酬率是呈现向上的走势,说明股权集中刺激了经济的增长,有助于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万科集团股权结构变动情况的具体分析,发现股权模式从分散型到相对集中型转变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经营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将这两种类型的股权结构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分散型的股权制衡效果没有相对集中型的效果好。企业的股权模式在转型的前期,企业的经济在短期内达不到预期值,企业的资产投资报酬率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但之后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的投资报酬率都是呈发展的好趋势。随着股权模式的转变,企业股东之间的监督力度也有所改变,股权相对集中的万科,小股东”搭便车”的现象相对于股权分散时有所减弱,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会随着第一大股东的持股占比增大而加强。在相对集中的股权模式下,万科盈利能力方面有质的飞跃,股权集中后不管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都更主动地加入公司的决策与经营,企业的获利能力也有所提高。当万科的股权模式是相对集中型且处于稳定期时,第二大股东的减持股份对于其他大股东的股权变动没有什么太大影响,企业大股东减持股份对股权相对集中的万科的获利能力影响很小甚至不受影响,出现大股东减持股份的状况,万科的发展状况还是呈现一个良好状态。

(二)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万科集团的股权结构从分散型到集中型的转变过程中积极的作用多于消极的作用,股权集中可以帮助提高公司的决策与管理,从而使企业的获利能力得以提升,促使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但是股权结构在转型的过程中也有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供一般企业优化股权结构时作参考:

 1.保持适中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企业有大股东的存在可以引领企业更快发展,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企业的业绩上升提高经营绩效,但是股权过大容易造成”一股独大”的现状,不利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建议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控制在一个适中的比例,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即可以起到有效管理企业的作用又有利于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制衡。公司章程要补充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保证小股东的监督权,避免造成权利的滥用,且有必要建立起法律体系对大股东进行监督,避免大股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非正当手段侵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2.股价公允

万科发生股权争夺的原因与当时股价过低有关,2015年上半年之前的万科一直是由管理层与华润共同控制,当时的股价也一直被王石及华润压得很低,这给宝能攻入万科提供了机会。通过万科的案例,其他上市公司在优化股权结构时则要注意股价公允这个问题。股价公允可以减少被大量扫货的可能性,股票的价格公平、公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大量收购,使企业的股权结构稳定性得到保护。

 3.采取股权激励手段

股票激励计划的内容是指职业经理人被授予某种特殊的权利,他们也有机会成为企业的股东,他们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正常的渠道购买企业为他们特别定价的股票。通过这种股票激励的手段,让管理者也成为企业股东之一,这样一来将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联,有效地避免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地发展。利益相关联对管理者来说是他们为公司努力工作的动力,好的经营业绩与股价上涨是同向变化的,他们只有努力提高公司业绩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倘若他们经营公司不好,这时候股价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很低的价格,或者出现股价下滑至比最初的股价还低的糟糕情况,他们的利润也会下降,所以职业经理人为了将自己利益最大化就会为公司更加卖命,这样一来公司股价的增长就得到更多的保障。

 4.引入AB股

AB股在国外很是流行,但在我国发行AB股的企业却是很少。AB股是指发行某种股票,但是由于持股人的不同导致这种股票的表决权也有所不同,该股具有同股不同权的性质,A股具有N倍的投票权,B股的投票权等同于普通股的股权即B股只有一倍的投票权。发行AB股可以增加企业股权结构的复杂性,一般地,A股主要由职业经理人所持有,而B股主要持有人为企业的一般股东。AB股对股利分配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采用高权低股利原则即高投票权股票的股利低于低投票权股票的股利,这样一来可以平衡股权与股利两者的关系。另外,对于AB股两者的转换年限,企业也要做出相关规定。企业引入AB股的举措目的是将资本与控制权分开,避免出现绝对控股的行为。

与一股一票的股权制度相比,AB股的优点在于:第一,保留了管理层对公司的一定控制权。AB股通过对股票表决权的特殊设置,赋予了管理层拥有股票带来的超级表决权,这种超级表决权的功能在于当公司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即使管理层的原股权被稀释、摊薄了,但管理层不丧失控制权;第二,隔开资本的所有权与企业的控制权,企业不再是只有投资人拥有公司的控制权,管理人手上也掌握了一定的表决权;第三,使管理者身份复杂化。在实行AB股的上市公司中,作为管理团队和管理人员他们不仅是企业的监督者,也是企业的投资者、受益者、利润分享者,他们的身份被复杂化。

 5.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度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企业外部投资者等一切信息使用者从市场上得到的信息是当下最及时的、最准确的,从而确保了他们及时、准确、充分地了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使企业外部投资者能够与企业内部管理者一样掌握着公司的真实情况,从而形成对管理者的约束,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导致企业内部管理者利用信息优势谋取私利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谭燕瑛, 商子楠. 宁波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J]. 经营与管理, 2015(05): 81-85.

[2]La Porta, Rafael,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rei Shleifer: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 Journal of Finance.1999, 54: 709~1124.

[3]Holderness C G, Sheehan D P. The role of majority shareholders in publicly held corporation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8, 20(1-2): 317-346.

[4]陈小悦, 徐晓东. 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 经济研究, 2001(11): 3-11+94.

[5]阴晓江.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散问题研究[J]. 财会学习, 2017(07): 226-227.

[6]房莉.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3.

[7]王抒.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19(08): 141-145.

[8]王蓉. 万科股权结构变动案例研究[D]. 新疆财经大学, 2017.

[9]郭瑞宇. 股权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西安工程大学, 2012.

[10]黄恒静. 中小企业上市前后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比较研究[D]. 暨南大学, 2010.

[11]聂繁薇, 栾莹辉. 全流通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治理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08): 46-47.

[12]沈瑾, 吕柳.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12): 69-70.

[13]刘玉敏.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测评指标的量化分析[J]. 系统管理学报, 2007(01): 40-45+51.

[14]郑雪丰. 万科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优化研究[D]. 云南大学, 2018.

本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热情帮助和精心指导。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学术眼光、精益求精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我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主要文献资料已开列出来,本文的有些句子或段落引自这些参考文献,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启发和帮助我完成这篇论文,在此向所有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浅析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以万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浅析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以万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7月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3964.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7月2日
Next 2023年7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