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甘蔗是适合生长在温带和热带的农作物,世界上有不止100个国家种植甘蔗,从种植面积上看,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地处南美洲的巴西,第二是印度,中国排在世界第三位。我国甘蔗生产主要分布在南方,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等是我甘蔗生产主要分布地。广西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甘蔗生产和发展,甘蔗产业也是广西著名的传统优势产业。据统计,2018年我国甘蔗的种植面积为1406千公顷,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为886.4千公顷,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3.04%。我国甘蔗2018年产量为10809.7万吨,广西2018年甘蔗产量达7292.8万吨,占比高达67.47%。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近五年来广西甘蔗单位面积产量保持稳步增长,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广西也是我国的食糖生产中心,享有中国糖都的称号。广西有60多个县超过1300万农民从事甘蔗生产,甘蔗种植成为这1300万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甘蔗产业在保障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区域角度来看,广西的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南宁、崇左、宾阳、柳州这四个城市。就种植面积来说,这四个城市的种植面积比重占了广西的69.16%。伶俐镇位于广西南宁市的东部,邕江穿过小镇,伶俐镇就分成了南北两岸,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北岸山地居多,没有甘蔗种植户,主要发展林木业。南岸地势较为平缓,适合甘蔗种植,已有种植甘蔗60多年历史,2018年甘蔗种植面积1.32万亩,年产量6.3万吨,甘蔗种植是南岸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广西伶俐镇的甘蔗生产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农户蔗地小而散,种植规模小,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机械化生产程度极低,劳动力需求大;三是甘蔗生产成本高,蔗农收益减少;四是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全区水平,增长速度缓慢;五是蔗农种植知识水平偏低,缺乏科学指导;六是糖厂支持力度不足,提供服务欠缺;七是其他产业的发展对甘蔗种植发展产生阻碍。以上的问题对伶俐镇蔗农甘蔗生产的收成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农民增收,影响伶俐镇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二)研究目的
以广西伶俐镇为调查范畴,通过问卷调查法,以伶俐镇甘蔗种植户为调查对象,对伶俐镇甘蔗生产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地甘蔗种植发展情况,分析甘蔗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希望能对促进广西伶俐镇的蔗农增收和经济增长提供帮助。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广西伶俐镇的甘蔗生产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蔗农种植甘蔗的收成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农民增收。因此,发现、分析甘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入手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有利于甘蔗产业的发展。研究甘蔗产业的生产,必然要了解甘蔗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工、物料、机械等的投入,分析如何推动甘蔗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进程,促进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现实意义
为促进伶俐镇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本论文通过实地发放问卷进行调研,发现当地甘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的对策建议可以作为蔗农、糖厂、XX在促进甘蔗生产方面提供参考,以促进伶俐镇甘蔗产业的长久发展。
(四)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研究概况
Wei YA,Li YR(2006)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制约甘蔗生产的因素,主要是甘蔗品种比较单一、选育优良品种的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1]。Li YR(2013)提出,目前甘蔗生产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工成本偏高机械化程度偏低,生产效率低,劳动力耗费大[2]。AndréLuiz de Carvalho(2015)分析,巴西是世界上产糖大国、食糖出口大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种蔗优势,一年四季均有甘蔗生产,大部分地区湿热的气候适合甘蔗的生长[3]。S.S.Shinde(2013)提出,印度蔗区情况与我国大部分蔗区类似,例如人均土地少、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服务有限等因素均存在[4]。Jonn Slette(2015)说明,虽然最近几年食糖价格低迷,印度XX仍然制定很多政策措施,让广大蔗农享受优惠,目的是让农民坚持种植甘蔗[5]。Jittima Prasara(2015)提出甘蔗生产除了肥料提高产量,靠近糖厂降低成本外,机械化收获的方法也是提高收益的有效途径[6]。SRDC(2011)指出,澳大利亚不断完善甘蔗产业的集约化、效率化、效益化,建立甘蔗产业研发和推广系统,通过专业化加强合作和集群效应提升产业研发与推广能力。Aguilarrivera等(2012)分析墨西哥的甘蔗产业、加工技术效率、生产成本等因素和挑战,认为通过农业生态分区、土地制度改革、加工生产管理、良种繁育、甘蔗产品多样化、制糖产业转型升级、XX政策协调等方面,提高墨西哥甘蔗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国内研究概况
(1)关于我国甘蔗生产现状的研究
我国甘蔗的生产存在制约因素较多。班权伦(2016)指出,虽然中国的甘蔗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且总产量也在提高,但与世界甘蔗第一大国巴西作比较,中国的甘蔗种植条件仍存在较大差距,甘蔗的生长条件需要充足光照、平缓地势,肥沃土壤、充足水源等,巴西高原正好具备这些条件,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在水源和地形方面条件不如巴西高原,同时甘蔗灌溉技术、育种技术和机械化水平也落后于巴西[7]。谭俊杰(2018)把我国甘蔗生产劳动力成本和国外作比较,发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最高,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机械化程度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待提高,二是农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8]。胡朝晖(2018)对我国近十几年的甘蔗生产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分析了我国糖料蔗生产发展的趋势,作出我国将渴求优良新品种,扩大健康种苗的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的预测[9]。韦巧、高振江、杨宝玲(2015)分析,在我国糖料生产中,糖料蔗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甘蔗生产过程相对复杂,人工耗费大,如此必将会减少甘蔗生产的收益,一定程度上减弱农民种植的热情[10]。侯佳(2014)表明,广西最近10年甘蔗种植业发展迅速,在种植面积、单位产量和含糖量等方面的都获得了很大进展,蔗地的增肥保水能力得到提高,地膜覆盖技术得以应用[11]。杨加万(2018)发现,云南蔗区种植面积扩大难度增加,原因在于近几年蔬菜水果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挤压甘蔗种植空间,造成甘蔗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面积有所下降[12]。
(2)关于甘蔗产业发展的研究
目的是提出解决甘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办法,促进甘蔗产业的发展。全怡吉等(2019)提出,发展甘蔗产业,首先要改变小而散的耕作模式,全力推进土地整改进程,实现甘蔗集中连片生产,推广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13]。房圣厚(2018)指出要加快甘蔗种植产业的发展,需合理分配耕地,科学规划种植,提高种植效益;同时加大农业机械补贴,降低用工成本[14]。陈植基(2015)通过对湛江市甘蔗生产进行分析,提出湛江市甘蔗生产应该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牢固甘蔗产业基础[15]。贺贵柏(2017)提出,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必须加快推进甘蔗产业的科技协同创新[16]。字德福,田和兴,刘子艳(2019)提出要处理好发展甘蔗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的关系,做到互为补充,各自形成规模[17]。杨宏,吉凤招(2016)考虑了农户的经济条件,建议地方XX和相关部门可以推出相关的补偿与鼓励政策,更好的提高农户应用农机的积极性,帮助农户改善甘蔗种植的经营管理水平[18]。
(五)研究内容
分析伶俐镇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蔗区区域布局,甘蔗生产情况和农民收入等,深入研究伶俐镇甘蔗生产的条件,根据调查内容分析,从生产经营、技术条件等角度切入,整理出现阶段伶俐镇甘蔗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促进伶俐镇甘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通过知网和图书馆的途径搜集阅读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在一些权威出版物获取相关数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2.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实地与农户访谈,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了解伶俐镇甘蔗生产的现状及特点,发现甘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对策。
3.定性与定量分析
通过收集伶俐镇甘蔗产业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信息资料,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定性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对伶俐镇甘蔗生产的问题进行探究,揭示事物本质,把握规律。
4.对比研究法
通过研究伶俐镇甘蔗生产的单产水平,与广西全区甘蔗生产的单产水平做对比研究,分析伶俐镇甘蔗单位面积亩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伶俐镇甘蔗生产的现状分析
(一)伶俐镇的基本概况
伶俐镇地处南宁市东部,距南宁市区36千米,全镇总面积264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人口3.6万。伶俐镇矿产丰富,交通便捷,信息畅通,设施完善,邕江、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公共部门齐全,基础设施完备,环境整洁卫生,旅游资源丰富,镇内高速公路出入口、规划有水运码头和伶俐通用机场。全镇被邕江分隔为南北两岸,当前支柱产业有林木种植、甘蔗种植和规模化养殖,林地面积达21.45万亩,森林覆盖率71.1%,有耕地面积5.96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西瓜,玉米、花生。
2018年,伶俐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7亿元,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02元,同比增长9.5%。伶俐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发达的水系,积极推动并逐步形成一条沿邕江、沱江两岸功能齐备的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良性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由于伶俐镇的地理环境,全镇被分为南北两岸,南北两岸的地形地势也大有不同。北岸有6个行政村,靠近邕江的村庄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当地农民多以种植水稻,西瓜,玉米和花生为主。再往里的村庄都是靠山而居,主要发展林木种植和特色养殖,除了种植主要的粮食作物,山地都是种植松树或者速生桉,没有种植糖料蔗的农户。糖料蔗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伶俐镇南岸,南岸只有两个行政村,独岭村和王京村,共2981个农户,10146人,绝大部分农户都从事甘蔗生产。甘蔗种植是伶俐镇南岸农民的传统习惯,是进行农业生产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二)问卷调查设计与样本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作者为了解伶俐镇农户种植甘蔗情况,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伶俐镇独岭村和王京村的蔗农作为调查对象。每个调查村发放55份问卷,共发放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独岭村53份,王京村47份,样本有效率为90.90%。
调查问卷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农户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甘蔗种植收入情况等;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包括甘蔗的种植面积,单位产量,总产量,机械化程度,收益满意度,未来种植意愿等。
2.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1)年龄情况
调查发现,调查农户样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1到50岁之间,共有68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8%,而30岁以下的农户只有5人,仅占5%。其次,年龄在31到40岁之间的共有24人,占比24%。年龄60以上的人数最少,只有3人,占调查总数的3%,由此可以看出,在伶俐镇,从事甘蔗种植的劳动力整体上年龄偏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留在农村种蔗的收入远不如外出务工的收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不愿意留在农村种地,更倾向外出打工。外出务工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缺乏有知识、有能力的劳动力,这将非常不利于伶俐镇甘蔗生产的长远发展。
(2)文化水平情况
在调查的样本农户中,小学文化水平人数53人,占了调查总数的53%,初中文化程度总人数42人,占调查总数的42%,中专文化人数最少,仅有5人,占调查总数的5%。高中或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户却没有,样本农户的文化程度最高只达到中专文化,数量也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伶俐镇蔗农的文化水平非常低。蔗农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一方面制约蔗农学习、接受、应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指导生产,制约着甘蔗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技术的传播效果,导致技术传播效果难以达到最优。
(三)甘蔗销售与农民收入
目前,伶俐镇种蔗的各自然坡都设立了甘蔗收购站,地点多设立在村坡的路口边,方便车辆运输。如此,时间充裕的农户可以不请工人,由自家劳动力砍甘蔗,这样有利于蔗地分散、种植面积小的农户发展甘蔗种植。收购站向蔗农收取30元/吨的费用,作为装车费、轻耗费,服务费等。
伶俐镇蔗农种植的都是糖料蔗,除了自留蔗种,其余部分都销售给甘蔗收购站,商品率可以说达到百分之百。在调查中发现,种植甘蔗收入在蔗农的家庭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比重。如图2-1,调查问卷表统计,2019年,甘蔗收成在30-40吨之间的农户占调查样本的70%,按照收购站490/吨的收购价格计算,甘蔗收入区间在14700-19600元,相比玉米等农作物,甘蔗的经济价值较高。有17%的农户甘蔗收成低于30吨,由于种植规模较小,仅有13%的农户甘蔗收成在40吨以上。如图2-2,60%的农户的40%-60%的家庭收入来源是甘蔗种植,4%的农户的60%-80%的家庭收入来源于甘蔗种植收入。即64%的蔗农种植甘蔗收入占家庭收入的40%以上,由此可见甘蔗种植收入是蔗农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伶俐镇甘蔗种植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蔗地小而散,种植规模小
目前伶俐镇农民的土地普遍都是小面积而又分散的,据了解,集体解散后村委会开始给农民分土地,原则是按照当时的家庭人口数量来划分。为了显示公平,每一个农户在每一片区都能分到土地,如此就导致每家农户的土地面积都比较小,而且分散分布,非常不方便农户进行甘蔗连片生产,导致农民甘蔗种植成本的提高。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农户最小的一块蔗地面积只有0.1亩,调查样本中仅有3户单块蔗地最大面积达到2亩。再者,现阶段蔗农都是分散经营,以经营自家土地为主,没有承包土地进行甘蔗生产的农户,从而绝大部分蔗农的种植规模都较小,参与调研的农户中,有85家农户的种植总面积不超过10亩,占调查样本的85%。这样小而散的土地,难以形成连片种植,不利于伶俐镇甘蔗生产中的机械化发展。有部分农户表示以后小面积土地将不再用于甘蔗种植,由此可见,小面积而又分散分布的土地还打击蔗农的种植积极性,不利于伶俐镇甘蔗生产的长久发展。
(二)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极低,劳动力需求大
根据调查,目前伶俐镇的甘蔗不论是种植还是收获过程,还是普遍依靠人工,生产机械化程度极低。因为种植规模普遍小,种植分散,农户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自己购买大型农机进行甘蔗生产。农户自有的的小型机械只能进行松土,不能开沟槽,并且不是家家户户都具备。春耕季节会有私人农机来耕地,大型农机可以直接开沟槽,省时又省力,近三年的价格是150每亩,虽然价格昂贵,农民还是希望能够机耕,机耕的土地松软细腻,沟槽也开得深,有利于甘蔗种植后的生长和增肥。没有大型农机,蔗农只能借助小型机械进行松土,并且还需要畜力或人力开沟、摆放种苗、施肥、盖土,然而我国机械化程度高的蔗区,已经实现了开沟、摆种、施肥、盖土一步完成的机械化生产,相比之下伶俐镇甘蔗种植机械化程度极低。目前伶俐镇甘蔗收获方式仍然是依靠人工收割,要经过砍、剥、捆、运的过程,劳动投入大,强度高,两个人一天最多能收割1.8吨甘蔗,收获效率较低。
(三)甘蔗生产成本高,蔗农收益减少
低程度的机械化导致甘蔗生产人工成本增加,但除了人工费用,其他生产资料投入费用也高,且逐年增加,给蔗农的生产带来巨大压力。因为目前伶俐镇蔗农种植自己的土地不用地租,以及砍蔗是自家劳动力,只计算耕地、种子、农资三个方面的成本分析发现,蔗农的利润空间也不大。机耕费用150元/亩,蔗种成本500元/亩,农资成本450元/亩,甘蔗单位产量是5吨/亩,收购价格为490元/吨,通过计算得出甘蔗种植利润为1350元/亩。而且甘蔗收购价格上下波动,而人工和肥料成本却是逐年上涨,导致蔗农的种蔗利润逐年减少,收益减少直接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利于甘蔗生产的长久发展。
(四)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全区水平,增长速度缓慢
问卷统计,70%的蔗农甘蔗单产在4.5-5.0吨/亩之间,亩产超过5.0吨/亩的农户仅占15%。近五年伶俐镇甘蔗单产水平均低于广西全区,尤其最近两年差距更大。如图2-3,2017年伶俐镇甘蔗单位产量为4.93吨/亩,广西全区为5.42吨/亩,差距为0.49吨/亩,相差9%,2018年相差8%。除此之外,甘蔗单产增长速度缓慢也是突出问题,2018年单产为5.02吨/亩,2014年单产为4.75吨/亩,五年间每亩产量只增加了0.27吨,单位产量难以得到提高。

(五)蔗农种植知识水平偏低,缺乏科学指导
目前伶俐镇蔗农仍普遍采用传统的甘蔗种植方法,缺乏种蔗的科学知识。调查问卷整理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学历水平都在小学和初中,知识文化水平偏低,这对蔗农学习科学先进的种蔗知识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农户的交流都是根据农户自身多年种蔗经验的归纳和总结,缺乏外界的科学指导,具有知识的局限性。简单举例,对于肥料的用量和时机问题,农户都是根据经验决定,缺乏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表明,施足基肥可使甘蔗迅速发芽,根系迅速伸展,分蘖早而苗壮。如果基肥施用不足,仅靠后期追肥,则会导致苗不壮,容易上粗下细,根基不牢,易倒伏。由此可见甘蔗基肥的重要性,施肥用量不足不利于甘蔗的生长,无法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然而肥料投入量与甘蔗产量成正比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在施基肥和增肥时肥料大量投入,甘蔗也不能完全吸收,肥料白白浪费徒增成本。作者还发现,农户的种植方式略有差别。选择单排种植的农户认为,双排种植密度过大,导致甘蔗根数多但细小,蔗种和肥料投入多,在收割的剥叶过程会增加人工劳动负担,且单排种植的甘蔗第一年的收成同双排种植相差不大,到第二年双排种植才表现出优势,相比之下还是单排种植收益较高。
作者看来,肥料用量与甘蔗产量的关系、单排和双排哪种种植方式收益更高,都是农户在之前独立尝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目前并没有人做出科学比较和精细计算。同时农户对肥料,甘蔗品种选择、科学使用农药除草防虫等问题都了解甚微。蔗农当前迫切需要得到科学的指导与帮助来提高种蔗知识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六)糖厂支持力度不足,提供服务欠缺
伶俐镇甘蔗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是靠近糖企。伶俐糖厂是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糖厂,在职员工400多人,1956年建厂,是广西最早的机械化糖厂之一,经过60多年的技改和扩建,现已发展成为日榨甘蔗8000吨、年产机制糖约10万吨以上的大型碳酸法糖厂,主要产品有“云鸥”牌白砂糖、赤砂糖。然而,随着2012-2014食糖价格下跌,糖厂的经营效益出现大幅减少的现象,甚至陷入亏损状态,导致糖厂对甘蔗种植支持力度逐渐减少,取消了免费提供地膜和深耕深松的服务。农户不具备独立购买大型农机的能力,只能靠自家的小型农机进行耕地开沟。调研中作者了解到,伶俐镇目前只具备6辆私人耕地机,数量稀少,耕地需要预约等待。农民都想在土壤湿度适合时期即耕即种,避免阴雨天气影响最佳种植时机,不利于甘蔗种植生长。糖厂对蔗农的的支持力度不足,影响蔗农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甘蔗的生长发展。
(七)其他产业的发展对甘蔗种植发展产生阻碍
近年来,伶俐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现代农业引领农村发展,以工业园区建设集聚企业,以乡村旅游确保农民增收,以城镇化建设优化宜居环境,形成了三元杂猪、温氏鸡、龟鳖、旱鸭、河鱼、蛇类等特色养殖基地。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开发了渌口坡乡村旅游、钨龟三农家乐等生态旅游项目。依托伶俐工业集中区集聚效应带动镇内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伶俐糖厂、广西种子公司、广西超大物流产业园区、伶俐工业园等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
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对甘蔗生产发展的阻碍表现为土地方面的占用,减少甘蔗种植面积。进行养殖业的农户,都是选择自家土地建造养殖场所,尤其是建设三元杂猪和温氏鸡特色养殖基地,占地面积大。发展旅游业的区域,开发商连片进行土地征收,这些都难以避免占用原本用于甘蔗种植的土地。对甘蔗种植面积产生挤压的,还有速生桉的种植。速生桉一般5年即可成材收获,外出务工的农民会将蔗地用于速生桉种植,高大的速生桉遮挡阳光,肥料吸收能力强,导致邻边蔗地甘蔗生长不良,效益低下,蔗农只能放弃甘蔗转种速生桉。以上因素都对农户保持、扩大甘蔗生产规模产生阻碍。
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稳定的工作对农户的吸引力远大于甘蔗种植,直接降低蔗农的生产积极性。蔗农表明若有机会去附近公司或工厂上班,可以减少或放弃从事甘蔗生产。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工作收入稳定,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保证家庭基本生活开支,大部分工作岗位的工资在2800-4000之间,相比于生产成本高、价格波动的甘蔗生产更具有吸引力;二是上下班时间比较固定,方便农户接送孩子上下学,同时还能进行一些农作物(稻谷、花生)的生产。由此可见,蔗农生产积极性降低、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对甘蔗种植规模产生直接影响,伶俐镇甘蔗生产可能面临劳动力流失的风险,阻碍伶俐镇甘蔗生产的发展。
四、伶俐镇甘蔗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鼓励土地流转,推动甘蔗种植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目前推广甘蔗规模化种植的困难在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是全镇的主要种植模式。而这种模式的缺点表现为每家每户的种植地块太小太分散,种植习惯也不相同,因此无法进行统一管理、集中连片种植。针对这个问题现状,作者认为可以采取的是土地流转的对策,鼓励一些种植规模小、劳动力不足的农户将土地向有能力发展甘蔗种植的农户流转。农户承包土地,可以进行统一的连片、规模化种植,加快推进生产机械化。伶俐镇目前土地的承包价格是每亩地每年1000-1200元,而不计算地租和人工成本,蔗农自己种植甘蔗每年的纯收入最多只有每亩1350元。蔗农们将土地承包出去给其他农户,在保证每年的经济收入和种植甘蔗收入相当的同时,还有时间外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收入大幅提高。这种鼓励土地承包的经营方式,不仅能够使甘蔗种植趋向集中化、规模化,提高甘蔗的产量,还可以解放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可以说,这是实际中最理想的种植模式[19]。
(二)扎实推进甘蔗生产的机械化发展
甘蔗生产机械化就是指在甘蔗生产全过程中所采取的的机械化作业技术。它包括耕整地机械化、开沟机械化、种植机械化、中耕机械化、收获机械化、收割运输机械化、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伶俐镇目前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极低,人力、畜力投入大,效率低,甘蔗生产成本高。而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投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作者认为可优先着重推进耕种环节的机械化发展,即耕整地和开沟机械化。传统的人力畜力耕作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耕作层浅,沟槽开垦深度只有15-20cm,不利于土壤保水、保肥,大型农机可以深耕深松,深度达到30-40cm,为甘蔗的萌芽和根系深扎提供较好的土壤环境,提高甘蔗抗倒伏能力。XX可以加大对农民购买农机的资金补贴力度,糖厂可以预付部分蔗款支持农民购置农机,以此来调动蔗农购买农机的热情,扎实推进甘蔗生产的机械化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以让蔗农得到更多的生产收益。
(三)建立甘蔗种植示范基地,提高甘蔗生产效率
目前伶俐镇已经建立了砂糖桔种植示范基地、沃柑种植示范基地,但尚未建立甘蔗种植示范基地。从2014年开始,广西率先在全国创新开展“双高”基地建设,实施“六个统一”的办法,今朝形式大好,基地甘蔗单产及效益显著提高。建立甘蔗种植示范基地,可以引导蔗农遵循农时,提前计划好基地甘蔗种植管理,把种管收全程每一个环节都做细坐实,提高甘蔗单产,推进甘蔗种植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伶俐糖厂和XX要提升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双高”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双高”基地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土地流转,糖厂要依靠XX的力量推动土地“小块并大块”,再通过市场化将土地转包给种植能人、专业种植公司等经营,着重提高产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四)加强科技普及力度,提高蔗农科学种蔗水平
调查结果发现,伶俐镇的甘蔗种植农户受教育水平较低,对科学技术的知识理解不足,在甘蔗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依靠以往的种植经历中积累经验,生产效率低下[20]。因此,当务之急是促进甘蔗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作者认为可以从科技宣传和农民培训着手,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科技运用能力。农业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加强甘蔗生产的调查和了解,走进农村访问农户,走到甘蔗地实地考察,制定恰当的宣传计划,让农民逐渐认识到应用科技种植的重要性。至于农民培训的形式,现今网络交流的方式非常流行,大部分农民已经学会使用通讯软件。XX和糖厂的农技人员可以相互合作,以村为单位在微信等通讯工具建立甘蔗种植户交流群。通过交流群,可以实现农民与农民,农民与农技人员的直接交流。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生产技术知识制作成视频或视频的形式发送到农民手里,农户遇到问题或有独特的想法也可以直接与农技人员和其他农民探讨,这种培训方式方便快捷,时间灵活性大,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除此之外,为了照顾少部分没有通讯工具的农户,还可以定期召开交流会,将生产技术知识打印成手册,方便农民阅读学习。通过科技宣传和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提高伶俐镇蔗农的科学种蔗水平,从而提高甘蔗生产效率。
(五)糖厂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蔗农表明,希望糖厂可以提供帮助农民进行深耕深松,耕地开沟,费用可从蔗款扣除。糖厂作为企业经营者,有实力购买农机,为蔗农提供服务,节省农户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蔗信心。糖厂作为制糖企业,有义务帮助蔗农发展甘蔗生产,改善甘蔗种植环境,每年可以投入适当扶持资金为蔗农提供农药、化肥、地膜、机械、机耕补助和蔗区道路维修等。糖厂可以采取有偿扶持和无偿扶持两种方式。有偿扶持,即公司预付化肥、农药等给蔗农先行使用,待甘蔗收购之后再折算扣除;无偿扶持,即全免费为蔗农提供主要的生产要素,如蔗种、机耕等。同时还可以制定收购保底价策略,实行订单农业,大力扶持农民种蔗。每年榨季结束前,公司开始调研并制定下一榨季公司原料蔗收购保底价,并与蔗农签订《原料蔗购销合同》,化解农民市场风险,以旱涝保收的形式给农民吃上“定心丸”,增强蔗农的种蔗信心,有利于稳定甘蔗的生产。
(六)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甘蔗产业发展
原料蔗的收购价格是影响农民种植甘蔗热情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为稳定和发展甘蔗生产,伶俐镇XX必须制定出一些合理的甘蔗产业政策,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挥指导作用,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来促进甘蔗产业的健康长久发展。一是建立以指导和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机制。首先,必须明确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积极解决农民发展甘蔗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为农民解决品种改良,肥料和资金等问题提供服务,在农民砍蔗、运蔗、蔗款兑现等环节突出指导作用,在协助糖厂组织原料蔗进厂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周到的跟踪服务,做好糖厂与蔗农关系协调者的角色。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明确有关单位的目标和责任。设立领导风险责任奖、原料蔗增产奖等相关奖项,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甘蔗产业的发展,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抓好甘蔗生产工作,与糖厂相互协调,每年双方都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支持伶俐镇蔗区的道路建设,保证甘蔗运输能正常运行。三是加大政策扶持,以实际行动留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树立起甘蔗产业丢不得、丢不起的观念[21]。
五、结语
广西伶俐镇拥有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广泛的群众种植基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适合甘蔗产业的发展。甘蔗产业是伶俐镇的重要产业,是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主要来源。稳定和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对促进伶俐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甘蔗生产过程复杂,耗费人力多,必将降低甘蔗生产的效益,大大削减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伶俐镇甘蔗生产存在很多,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提高农民种蔗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甘蔗产业的长久发展值得思考和讨探讨。
伶俐镇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农户蔗地小而散,种植规模小,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机械化生产程度极低,劳动力需求大;三是甘蔗生产成本高,蔗农收益减少;四是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全区水平,增长速度缓慢;五是蔗农种植知识水平偏低,缺乏科学指导;六是糖厂支持力度不足,提供服务欠缺;七是其他产业的发展对甘蔗种植发展产生阻碍。
针对伶俐镇甘蔗生产的现状问题,为促进伶俐镇甘蔗产业的健康久远发展,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鼓励土地流转,推动甘蔗种植集中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扎实推进甘蔗生产的机械化发展;三是建立甘蔗种植示范基地,提高甘蔗生产效率;四是加强科技普及力度,提高蔗农科学种蔗水平;五是糖厂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六是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甘蔗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Li YR,Wei YA.Sugar industry in China:R&D and policy initiative to meet sugar and biofuel demand of future[J].Sugar Tech,2006,8(4):203-216.
[2]Li YR.A Study of Sugarcane Leaf-Removal Machinery during Harvest[J].Sugary Azuear,2013(7):23-26.
[3]AndréLuiz de Carvalho,Rômulo Simões Cezar Menezes,Ranyére Silva Nóbregaa.Impact of climate changes on potential sugarcane yield in Pernambuco,northeastern region of Brazil[J].Renewable Energy,2015,(78):26-34.
[4]S.S.Shinde,P.Modak.Vulnerability of Indian Agriculture to Climate Change[J].Earth System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2):139-152.
[5]Jonn Slette,Amit Aradhey.India Sugar Annual[R].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GainReport:IN50S0.2015.
[6]Jttima Prasara-A,Shabbir H.Gheewala.Sustainability of sugarcane cultivation:case study of selected sites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
[7]班权伦.甘蔗种植现状和发展对策浅议[J].南方农业,2016,10(15):29-30.
[8]谭俊杰.中国甘蔗生产成本结构分析及国际竞争力比较[J].农业与技术,2018,38(21):161-164.
[9]胡朝晖.我国糖料蔗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J].甘蔗糖业,2018(04):58-66.
[10]韦巧,杨宝玲,高振江.我国甘蔗产业化现状浅析[J].农机化研究,2015,3(04):247-254.
[11]侯佳.广西甘蔗糖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2.
[12]杨加万.云南甘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06):155.
[13]全怡吉,武晋宇,李如丹,樊仙,刀静梅,杨绍林,邓军.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糖料,2019,41(04):76-80.
[14]房圣厚.浅谈归朝镇甘蔗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南方业,2018,12(20):124-125.
[15]陈植基.提高甘蔗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和思考[J].中国农垦,2016(04):28-29.
[16]贺贵柏.加快推进甘蔗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以广西为例[J].广西农学报,2017,32(03):58-60.
[17]字德福,田和星,刘子艳.云县甘蔗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现代农村技,2019(03):99.
[18]杨宏,吉凤招.广西甘蔗种植现状和发展对策[J/OL].南方农业.
[19]迟志广,张东,方昭,张江周,李宝深.广西宾阳县甘蔗种植现状、问题及建议[J].热带农业科学,2015,35(06):87-90.
[20]宾丽慧.广西贵港市甘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
[21]林祖雄.南宁市江南区甘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D].广西大学,201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