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世界经济的推动下,人们不单在经济上有质的飞跃,在建材、知识、技术等领域也有同样的进程。人们聚在一起工作、娱乐、生活最基本使用的东西就是“土地”,与此同时楼宇高度也可以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鉴于高楼可以极大限度的缓和我们对土地的需求,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等优点,高度也是越建越高。
与相对应的低层建筑物而言,高层建筑的人员密集、物品杂而多等诸多特点,其发生火灾时涉及到的燃烧类型、烟气蔓延速度、逃生路线、人员分布等也更为复杂,相应的防火技术、防火分区及消防设施的分布都影响的事故的严重程度。2019年12月22日广东中山市镇江南海岸花园发生火灾,造成六人死亡;2020年1月1日,重庆加州花园高楼突发火灾,火势从2层蔓延至30层,而消防车在赶到现场时却不能够顺利救援,原因是道路上已经停满了小客车,消防车不能自由进出,由此拖延了珍贵的救援时间。由此可见,消防工作的地位不容小觑。
1.1.2研究意义
通过此次安全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科学有效地降低火灾突发时遇到的心理问题,当然,实战演练才是克服恐惧心理的主要途径;提高对安全风险的意识,提升对火灾认知的领域;加强预防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避免火灾事故肆意发生,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率。因此,研究高层建筑火灾安全性具有非常有现实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古至今,人类就有向往着建造高层建筑的思想。“世界三大奇塔”佛宫寺释迦塔,便是人类古文明之一,塔高67.31米,是世界公认的最高的木制塔;高5层共51.4米的“世界奇景”黄鹤楼。而现家喻户晓的高层建筑有:“南半球最高建筑”Australia 108,高319米;俄罗斯拉赫塔中心,高462米;意大利Generali Tower,高170米。
1.2.1高层建筑界定
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1)住宅1、2、3层为低层住宅;4、5、6层为多层;7、8、9层为中高层;10层(包括10层)以上为高层。(2)就民用建筑(不含住所)而言,高度在24米以上的则为高层建筑,以下是单层、多层建筑。(3)高度大于100米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10层以上(包括10层)的居住建筑以及建筑高度在24m以上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
而各个国家视为高层建筑的规定是:英国规定是大于等于24.3米的建筑;X24.6米或7层;日本是31米或8层及以上。以我国来讲,《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规定高层建筑为住宅楼宇及房屋层数超过10层和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也在积极地开展相关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1998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防火研究室的李引擎等充分考虑了防火因子组成、人员危险参数及建筑物自身结构等,构建了相应的火灾危险系数进行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并得到了该建筑物的安全参数值等。中科大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先后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4I,其中范维澄院士提出了火灾的双重性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建筑火灾综合评价理论模型。受到经济的影响,我国建筑设计、人员接受的素质教育培养都大有提升,我国对于建筑火灾类风险评估理论的知识面也更广,当下有丰富的高楼群、各种建筑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计算模型。
1.2.3国外研究现状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可以说是高层建筑都代表着某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而各大城市在经济地迅速推动下,都起了一栋又一栋的高楼,与此同时,也代表着发生危险的几率增大了,所以在一定数量的安全案例上,各个国家都着手研究高楼的危险性评估。
自1985年英国XX颁布了《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后,许多国家也开始重视并且提出进行消防安全研究,但是英国还是首当其冲首先将消防安全知识运用到建筑防火规范中。此后,因为经济、网络软件发展迅速,许多国家也开发了消防类研究及火灾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和软件,如澳大利亚风险评估模型、X的BFSEM建筑防火评估方法、加拿大的火灾评估及成本评估方法(FIRECAM)等。
1.3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本论文在调查了近年的一些特殊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后,再结合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和要素进行分析,后采用AHP方法对高层建筑安全作了评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参考文献资料分析我国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频发的原因
(2)简要介绍安全方法和计算过程
(3)运用AHP法的对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做权重计算
(4)得出评价结果后采取对应的安全保证措施
(5)进行讨论和总结。
1.3.2技术路线
本文通过充分搜集相关算法资料、学习视频等,对资料进行研究总结,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两结合来完成整篇论文。主要研究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2.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相关基础
2.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功能复杂、人员密集、楼层高、易燃材料多。当发生火灾事故时,火势迅速向上蔓延,整栋楼很容易同时燃烧,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2019年12月2日晚九点三十分左右,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高25层的浑南区SR国际新城住宅区发生火灾。起火部位是在五楼,只用了短短6分钟火势就从低层向高层迅速蔓延窜至楼顶,场面十分触目惊心。
(1)高层建筑部分概况
近年来,各大城市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有。大多数人选择去大城市发展,对此对住宅的需求也越多了,城市要发展除了往外扩充面积,重要的还是高层建筑的建设,综合商住楼的高层部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中低层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因为建筑高度很高,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电梯井、排气管、垃圾通道等竖向管道,再加上高楼里的可燃物质含量大,一旦发生火灾,不用很久火势就会窜上最高层,其不仅会对高层部分造成威胁,对整个建筑结构都会产生极大影响。
(2)高层建筑部分火灾事故特点
高层建筑起火原因复杂。高层建筑的面积一般来说都大,很多用来住宿、工作、娱乐等。高层住宅区用电设备多,导致电线电路漏电和短路的几率增加,火灾危险性大。如办公地区、休闲区域等,有一定时间人员高度密集,因内部装修材料中的可燃材料较多,一旦发生了火灾,那么有毒烟气将迅速蔓延,在眼睛与鼻咽喉受刺激的时候扰乱人们方向感,大部分人员涌入逃生楼梯,极易引起踩踏。且高楼供水难,虽然高层建筑都设置有固定灭火设施,但在许多火灾案例中可发现,许多建筑的内部消防设施因为管理不到位、维护保养不当、逃生人员不懂得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等原因无法正常使用,导致主动灭火系统承受不住火险压力,人们只能依靠外部救援。
2.2火灾危险性评价
2.2.1建筑火灾发生危险的基础思想
火灾为什么能够发生?这离不开——助燃剂、可燃物和引火源。火势凶猛就全靠这三样东西,而当我们想要阻止火灾的势头,就必须得阻断其中任何一个因素。
2.2.2火灾类型及扑救原则
火灾类型分为六类,以下表格大概介绍火灾类型以及发生危险时相对使用的救火设备:

3.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1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影响因素分析
3.1.1主动防火系统
(1)火灾报警系统
当火灾发生初期,报警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是进行火灾救援作业重要的早期消防设施,通常包括对火灾发生起探测功能的探测器、对人们进行警报的报警器等,一般情况下也结合了灭火设施,增加了通讯功能,形成了较为完整科学的集中控制中心。这样一个系统不仅可以自动报警,还可以进行自动化灭火,甚至可帮助疏散人群。其中,在火灾出现之处,探测器就可以探测到其产生的烟、温度,并且通过转换器将这些化学、物理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从而激活下一步的灭火装置。报警器可以把某种火灾信号以灯光的形式传送到控制室以及各个引人注意的地方,这使得人们在火灾发生之时可以尽早注意并且在火势可以控制的时候去扑灭源头。
(2)自动喷淋系统
自动灭火的装置一般是自动喷淋系统,它是包括喷头、报警阀等核心配件,结合供水管道,在水流报警装置的帮助下运作的,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消防设施,在火灾发生初期,报警器报警后,自动喷淋系统会接收到报警器的信号并且自动启动喷淋系统进行灭火。因自动喷淋系统的扑火效率高,因此也用作于火灾初期的扑救,然而若火势已经弥漫开来,不可控制时,这个系统起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喷淋装置的安装部位需要按照一定标准的,比如尽量安装在人群流动较大的且救援队较难进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禁止在其附近放置有安全隐患的化学物品。
(3)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水泵、消火栓是消防给水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且搭配了设计科学合理的输水管道系统,可以及时在发生火灾时,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为消防车提供压力以供灭火。而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其高度在灭火工作时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需要的给水压力。当高度达到了消防车企及不了的高度时,主要是靠建筑物内部消防系统来灭火。相关标准设定了不同高度每秒所需水的上限,单位是秒每升(L/s),高度在24-50米的建筑其数值为25,50米以上则为70。
(4)多样的灭火系统
如今灭火系统形式多样,极大满足了不同场合的不同需求。例如水喷雾灭火系统,可以减少浓烟的危害,干粉、泡沫灭火系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
(5)防烟排烟系统
发生火灾时,浓烟是最为致命的危险因素,因此合理的防烟系统十分必要。其一般由排风管道、排风机等组成,可以帮助快速排放火灾发生时产生的浓烟,阻止其蔓延开来。如今市面上针对高层建筑有如下两种排烟防烟设施,都是使用普遍而广泛的:一是自然通风排烟设施,二是使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来达到排烟的最佳目的,同时需要安装易打开的排烟窗,以防发生火灾时打不开给建筑内部带来压力。发生火灾时,有毒烟气会使人们感受到刺激、呛到、中毒或者晕厥窒息,建筑物内设置防排烟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延期给人们带来的最直接伤害并且给疏散抢救提供了紧急的帮助,也方便消防员进入建筑内进行救援行动。
3.1.2被动防火系统
除上述的防火系统外,还有一种被动防火系统,在应对火灾时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合理布局的防火分隔、合适的建筑材料等。以上可以在火灾发生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蔓延,这种方式叫做被动控制。另一方面,对于建筑物本身来说,也减小了建筑在设计规定年限内发生坏损的风险。
(1)防火间距
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对火势蔓延和进行火灾扑救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的间距利于人员疏散,便于消防人员快速进行扑灭作业。当一栋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防火间距就起到了一个相似安全隔离带的作用,周围的建筑不会受到跟着这栋高楼一起发生火灾的影响。消防车的宽度是固定的:7米,因而在设计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时,要使其大于等于消防车的宽度。
(2)耐火等级
对于建筑来讲,其是否耐火取决其建筑材料、装修情况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就有对此方面的详细叙述。《规范》将建筑的耐火程度进行分级,每一种建筑都有其对应的分级,共四级。相关人员在进行分级时,也参考了燃烧特性和耐火极限这两个因素。
(3)火灾荷载
何谓火灾荷载呢?简单来讲就是建筑物内可存放最多的可燃物数量。燃烧三要素之一的可燃物直接决定了火灾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蔓延速度等。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其与火灾严重程度成正比的关系,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重视火灾荷载。
(4)电气防火
因为电器方面而出现的火灾很多,一些电气线路若是安装设计有问题,出现故障,可以导致很多种类的电气火灾。而短路、过载、漏电和接触电阻这四个因素就是造成火灾占比60%电气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
(5)防火、防烟分区
建筑设计一般会设立防火、防烟分区,当火灾发生时,可以有效控制烟气弥漫到别的区域,给救援队伍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分区分为两种,竖向和横向防火分区,一定程度下减缓火灾带来的压力和帮助人员疏散。
3.1.3安全疏散系统
(1)安全疏散线路
当发生火灾来讲,对于人们最重要的莫过于安全疏散线路。它具体是指发生火灾时,人们依据安全人员指挥或者通过紧急照明灯离开该地所需要走到的路线。越远离火场,人们的自身安全性就越高。在对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要求上,有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线路简单明了,便于快速疏散;二是配备相关疏散人员,以备当灯光故障时指挥人们逃生。环形走道是目前研究出来最适合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除此之外现在很多高层建筑也才用双向走道的设计。
(2)安全疏散距离
人们可能在建筑的任意一个位置,那么这个位置距离逃生出口的距离就被称为最大允许距离。当不幸发生时,人们通常都要经过最近的门口、最近的楼梯口,而这个距离越短能够保障自己的安全率就越高,反之整个过程距离越远危险性就越高。平日组织人们熟知大楼的安全逃生通道图,对图的印象越深刻,安全距离越短。
(3)楼梯及楼梯间设置
建筑物楼梯在发生火灾时是人们最直接用到的主要逃生通道,楼梯间的防火性能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人员疏散能力和消防救援能力,因此,一个合格的楼梯需要按照规定去建设并且妥善管理,注意楼梯不能有杂物、可燃物等阻挡,不允许堆放私人用品。
(4)其他疏散设施
除了上述硬性疏散装置,其他疏散设施在发生火灾疏散人群上也有很大作用。紧急照明、警报、广播等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关于照明方面,安装在出入口等逃生通道的照明装置要经常检修,以确保其没有失效,且要为人们指示最近的出口。一般火灾的发生伴有大量烟雾,人们视物不清,因此照明灯可以为他们提供正确的逃生方向,减少不必要伤亡。随着火势加重,会影响大到供电系统,应急照明则可以在没有通电时工作,为逃生的人们和救援人员提供照明。当在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内发生突发灾害时,越快越早通知到每一个人就会增加逃生时间,减少损伤,因此通畅的应急广播可以在第一时间给到人们信息,帮助增加逃生时间,也可以协助疏散人员进行统一疏散指挥和相关救援工作调配。
(5)安全出口的规定
安全出口的设计要遵从国家的有关技术规定,多个出口的设置要分开来,保证每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5米。要在设计建筑之处就要考虑到安全距离、在哪里设置安全出口以及设置科学合理的数量、安全出口的宽度等问题。
3.1.4救援系统
(1)应急预案的编制
争取多一分钟的时间,人们的安全也得到了更多保障,而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可以在火情突发时,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要按章程来编制应急预案,前期挑选合适的人员进组,并收集大量资料,然后对建筑的危险源进行逐一排查评估,对相关应急资源进行核查,最后制作出应急计划。
(2)应急预案演练
高层建筑的管理阶层要意识到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不让相关管理人员对火灾的发生掉以轻心。确保每一个人都了解到其责任,确保他们在发生火灾时可以熟练利用相关知识,进行逃生、疏散、救援等工作。
(3)消防队灭火救援能力
建筑物内消防电梯的标准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应急救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消防队灭火能力。它通常包括消防设施的配备情况、消防电梯和消防车道、以及消防人员的业务能力等。高层建筑的消防通道应该及早就设置好是哪些路线,并满足国家相关规定,从而保证火情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消防援助。一般的电梯在火灾发生时不能使用,因为它的供电被火势切断、烟雾易进入电梯空间内,和防止救援人员与逃生人员互相“堵车”,消防电梯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因此消防电梯在保障人们生命安全这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4)应急救援设施
应该及早设立应急救援方案,定期检查消防器材是否达到该楼使用标准量如何有效快速地联系上救援部门的人(消防部门、医院)前来及时支援。
3.1.5消防安全管理
(1)建筑内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高层建筑一般人员来源广泛,素质参差不齐。存在较高消防安全素质的人,也存在对消防安全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因此应该对其内的全部人员定期组织消防安全讲座,增加他们的安全教育。这直接关系到火灾的救援情况。
(2)建立消防制度
高层建筑往往存在众多单位,要在这些单位内设立消防责任制度,给相关人员明确的指责,负责定期对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审核检查和维护工作,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3)管理层的消防业务水平
要加强管理层人员对防火防灾的意识教育,确保他们拥有较高的消防专业素养,并且定期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业务的考察,督促他们进行学习。
(4)其他因素
建筑物周围的情况、人员分布的多少都会影响到火灾的严重性,且天气同样会影响,大风天、干燥天气时对火灾具有正向作用,使得火势蔓延更快、更凶猛、变得难以控制。
3.2 AHP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以其运用方便、灵活被适用于诸多多标准的决策工作上,它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分析,是X的统计学家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研究发现的。它的原理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进行拆分,依据一定方法和层次,将之罗列使其条理化。将基于现实和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主观判断同确定的经由专业人士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样一来就可以对之进行定量描述了。最后利用数学统计工具来分别对每一层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权,按照是否重要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层次分析法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我国的,因为其兼顾了定性和定量备受国内学者喜爱,并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经济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中。具备较高可行性且、可对各因素进行细化分析,明确其影响效果、结果更具有客观科学性等优点。本文的流程是一确定因素、二构造判断矩阵、三计算权重值、四进行检验得出结论。具体可参考下面的流程图:

(1)构造阶梯层次结构模型
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价,首先要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因素属性互相独立存在,互相之间也伴有影响,通常来说,高层因素逐级受到下层的影响,而目标层、准则层和最底层对应的就是一、二、三级指标。高层因素对相对底层因素具有指导作用,且每层的因素对本层都有起到不同的作用。
(2)构造判断矩阵
矩阵评价中核心的步骤就是建立判断矩阵,因为它是将数据量化的前提。最后结果也是通过矩阵来反映的。是否可以合理构建矩阵关系到整个层次分析法的成败。对于判断矩阵确定则是由其他统计专业人员进行的。整个过程一定要在确保研究因素结果正确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将上层次最为研究下层次时参考的准则,进而将各种因素进一步进行比较。最后量化标度,构建出判断矩阵。假设要分析下层因素O={o1 o2…}对上层因素Y的影响比例,分别选取两个因素o1和o2,a表示两个因素对Y的影响,判断矩阵A可由式(3-1)得出:
式子里
(3)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建立好判断矩阵后,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我们需要的最大特征根和相应特征向量了,接下来需要结合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次性比率来完成检验。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结果符合要求;二是结果不符合要求。前者需要特征向量进行标准化后可以得到权向量;后者则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是第一个要被确定的,在整个权向量的计算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在确定好之后利用(3-2)里面的算式,计算出相对应的特征向量ω,在这之后就需要将其标准化,全部做完之后得出的特征向量就是我们需要的上层次因素权重值。
另外在进行一致性检验工作时,要想得出矩阵A的一致性指标CI需要用到(3-3)中的算式:
上式说明中,n为判断矩阵A的阶数。当λmax=n时,CI=0,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以结论:判断的矩阵具备完全一致性的特征。且与CI值呈现反比的关系,具体就是值越大,一致性就越不理想。接下来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这是通过用一致性指标比上随机一致性得出的,具体的计算方式可参考(3-4)
4.基于AHP的高层建筑火灾的应用研究
4.1高层建筑概况
本次论文我们以某市著名的高层建筑为例。该楼占地1.9万㎡,总建筑面积十九万㎡,绿化率达到有31.2%之多,有56层高共253米。该高层建筑地处东华大道与白云路交汇处,周边配套完善,商业环绕,是惠阳区内集写字楼、公寓、住宅、商业街区集于一起的商住一体高层建筑。

4.1.1安全风险分析
(1)主动防火系统分析
首先具备较为完善的中心报警系统,满足我国有关的建筑消防规范。设备房、电梯前室及各层主要通道均设有烟感探测器,各层消防电梯前设置消防报警器;每一层楼都基本设有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办公、电器区域有放置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2)被动防火系统分析
分析来该建筑的防火距离发现符合相关要求,且采取了防爆型电气设备,尽最大可能减小火灾风险。电气线路也配备有PVC管来对其进行保护,其位置也安装在墙内等不容易接近的地方,采取暗线配置。
(3)安全疏散系统分析
在安全疏散方面,重点考察了消防通道的宽度和消防电梯的情况。该建筑周围的消防通道符合国家规定,统一宽度都在4米以上,且防火间距合理,分布得当所有的相关指标也都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也配备有消防电梯,且符合相关规范,两个楼梯其中一个连接到屋顶,另一个与室外相通。消防疏散的出入口门都采取了乙级防火门。
(4)救援系统分析
该建筑具备专业的消防人员和管理制度,做到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制定了紧急预案,在制度方面最的较好。通过考察发现该建筑临近城市街道,并与之相通,但是道路停靠车辆后有些拥挤,需要改善道路规划。
(5)安全责任制分析
该建筑具备较为完善和科学的防火安全责任制,并且执行力较好,可以落实相关规划。调查显示管理人员中可以熟练应用消防设施以及相关设备的比例较高,达到了83%,但是一半的人还是不了解发生火灾时自己的具体公作内容的。从此可以看出在这一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明确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日常培训和管理工作。
4.2高层建筑安全分析计算
我们将阿拉伯数字1-9分别用于代表两两因素之间的计算,单数数字:1,3,5,7,9代表重要程度,一共有五个分级,分别与之相对应:同等重要、稍微重要、重要、很重要、绝对重要。双数则用来表示四个亚等级,用来反映相似数据的重要程度。
(1)构建矩阵
构建判断矩阵如下表4.1所示:

所以可以得出λ:
λ=1/5×(1.864/0.373+0.888/0.178+1.126/0.243+0.607/0.122+0.429/0.086)
=5.016
一致性指标CI=(λ-n)/(n-1)=0.004
此时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为1.12
一致性比率CR=CI/RI=0.004/1.12=0.0035<1
所以通过一致性检验。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的一致性比率不大于0,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通过一致性检验,且我们构建的矩阵具有科学客观可接受性。
根据以上计算,确定了权重大小分布表:

4.3安全评价与措施
通过研究高层建筑的火灾安全性后,我们得知楼宇一旦发生火灾,火灾势力一不留神就会变得不可控制,从而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差的损失与影响,
我们要找出对高层建筑火灾带来“推动性”的因素并且制作应急管理方案,
平时给人们进行安全教育知识培训,提前采取防护措施进行控制,确保火灾尽量少发生,以及发生不可避免火灾时能够用正确措施来保护自己。本章将从高层建筑火灾风险防控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及教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4.3.1高层建筑安全控制对策
(1)加强防火设施建设
当人们身处火场需要自救时,常见基础的灭火设施是楼道的灭火器以及消防栓,因此楼宇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水压是否足够。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容易发生火灾的地点设置监控,在火灾发生前扼杀火灾因子。在疏散工作上,为使得疏散工作顺利进行,应该配备足够量的应急照明指示灯,防火门应该尽量采取高级的,并且安装消防电梯,以保证发生火灾时可以进行相关疏散救援工作。这样也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火灾的发生以及在保持在控制内,平日要管理和维护设备,保证各设施要在紧急情况时能够正常使用,因此建筑内各消防设施在发现不合格或者过期时或因为其他原因不能正常使用了就需要更换了。
(2)锻炼火灾防控技术防范能力
商住楼内各管理人员、消防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管理及专业能力等参差不齐,需要加强各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及技能水平。同时引进更多专业人员提升安全实力,火灾发生时时,前期灭火是不容忽视,可以通过内部设施如喷淋系统等进行控制,也可以换成耐火等级更高的材料,或者尽可能减少易燃材料的使用,尤其是办公区域的用电安全一定要注意。
(3)建立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要将每个人的指责明确规定下来,做到责任划分,有人监督。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请专业的安全人才来进行管理。
可以采取按照合同监管商铺、租户、公司单位的消防责任的措施,严格执行相关的消防职责。
(4)建立火灾应急管理机制
要保证定期举行消防演练,规定好演练次数,加强疏散工作建设,强化对照明、广播的检修和维护。高层建筑的周围现况:门口的空间建议扩大,并且不建议车辆停靠,建议将楼下室外停车场进行整改,方便给消防车足够空间停靠。
(5)提高火灾防控意识
人们需要学习更多对于安全防火知识,提升安全素质才能够在危险突发时保障自己的安全利益,要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且保证每年的应急演练次数至少有一次,让自己有相似经历可以让火险真正到来时不至于那么慌张。发生火灾时,安全管理人员要保证各人员可以进行有序撤离。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自救能力。保证发生事故时可以减缓人员、财产损失。
(6)消防设施的管理
可以在大楼里设置“消防室”,展示一些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防毒面具、消防水带等,号召人们多去了解怎么使用这些器材。安全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并且要定期培训。消防设备需要日常检测维护,要对自动喷淋系统着重进行检修,尤其是喷头要调整好相应的参数,以备其发生不幸时正常运行,同时要安排专人定期进行防水测试并记录。还要确保在消防监控室内可以实时监测到防水池的情况。每个月都要安排专人对相关防火设备进行测试,一定要确保当发生火灾时,应急广播、报警系统、自动喷淋装置可以正常工作。不要轻视检修工作时出现的问题,要仔细分析误报等问题的原因,对存在问题的设备及时维修。至于消火栓则要将检查重点放在生锈腐烂上,因为室外导致生锈的因素很多。要确保其可以顺利供水,尽量延长设备寿命。同时也不能忽视室内的消火栓,重点检查其维持水压的功能,定期进行测试。在室内也要尽可能配置足量的灭火器材,且教授建筑内人员其使用方法,确保每一个人都可以熟练使用灭火器。照明灯平时要市场进行检修测试,以备不时之需。
4.4本章小结
本章的重点是分析现如今高层建筑的消防情况,并且提出存在的问题,且针对性提出火灾防控建议。对于高层建筑来讲要从三方面来加强防控:一是具备完善的火灾防控设备;二是提高火灾防控相关技术水平;三是强化建筑内人员的防控素养。
5.总结与展望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不完整性,现代高层建筑复杂多样化,算数提供的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如果想知道更细腻更精准的结果,我们需要按照各个不同的高楼的情况做更多的计算与研究。
本文所用的方法优点在于它的方便简洁,本文采用AHP算法来研究高层建筑火灾安全性,虽然算数有点复杂,但是能够将问题简单化、让人易于接受、经过层层运算后得出来的计算结果使人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李昌霖.商住楼火灾危险性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2]郝蕾.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风险模糊评价[J].河北工业科技,2015.
[3]杜红兵,周心权,张敬宗.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
[4]杨萍.关于AHP中判断矩阵校正方法的新探索[J]工科数学2001.
[5]王荣虎.建筑工程施工层次分析法安全综合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07.
[6]王旭文.对高层建筑火灾风险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7]郑乐.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
[8]吴海婴,周贺东,鲁萌.浅议现代高层建筑防火难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9]高汉卿.谈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及防控对策[J].江西化工,2014.
[10]刘超.谈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及防控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