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对山东省经济生态化的影响

为了促进国内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抵抗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将会是未来的主流方向。将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生态化相结合,是未来各地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的经济大省,各项经济指标一直位于前列,但能源、化

 

  一、前言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都与金融发展密切相关。而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会断绝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绿色金融和区域经济生态化相结合,实施符合各地域发展现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未来各地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选取与各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产业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金融作为支撑。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成为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的一大亮点。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环境的外部性来看,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绿色金融的生化发展,有必要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加快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强度,大力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绿色金融的研究较为丰富多样,学术界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介入研究。
  首先是在在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方面,安同信、侯效敏、杨杨(2017)指出国家与法律层面并没有对绿色金融给予足够重视,缺乏体系化的监督和约束,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与具体方案[1]。秦雨桐、王静(2019)指出,我国绿色标准仍需完善,激励机制尚需深化,披露制度仍需改进[2]。杨召认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中各部门之间联系分散,部门之间无明确分工是推进绿色金融进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3]。余海萍指出绿色银行体系发展的不完善,导致银行没有充分发挥好在绿色信贷、绿色投资方面的作用[4]。因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金融系统,必须为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与法律,即做好顶层设计方面的工作,明确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
  其实是在绿色金融的产品创新方面,张育玮(2019)认为,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类型较少,发展水平不高,且没有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5]。刘钰俊(2017)建议,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应该首先采用绿色金融模式,为投资者制定此类投资产品和提供相关业务服务,使证券市场成为率先引领新模式发展的主领域。同时,也要鼓励更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成为赤道银行[6]。李冰扉认为促进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动产品多样化发展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7]。陈经纬、姜能鹏、李欣指出除了信贷、债券以外,其它融资渠道规模较小,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不足[8]。刘莹认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金融发展[9]。因此,要加大力度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动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最后是在在绿色金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面,龚恒清(2018)指出,对于污染指数高、消耗高的传统产业必须对其进行转型升级,主要转向新能源与绿色产业等新兴行业领域[10]。曾文革、廖明(2014),指出,应该全面推动传统行业进行改革,使这些工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或是转向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行业以及现代化的制造业[11]。姬喆认为企业较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生产过剩、技术产业不够合理,是区域经济生态化进程中最大的阻碍[12]。王筱萍、刘文华认为当地XX应该起到引领作用,从政策与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使传统行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减少转型发展的障碍[13]。张思遥、姜克隽指出,推动行业转型发展的基础性要素是新基建项目的完善,同时这也有助于绿色金融模式的推广[14]。
  国外研究者对绿色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绿色金融对企业金融投资的影响方面,Farhad Taghizadeh Hesary和Naoyuki Yoshino在2019年经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和论证,认为建立绿色信贷担保计划将绿色能源供给溢出效应产生的部分税收返还给投资者,来降低绿色金融的风险,提高绿色能源项目的收益率,从而推动经济生态化发展[15]。Gu-jun YAN,和ChenHE研究指出XX的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引导着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当中去[16]。
  其次是在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方面,Sarah Hafner,Aled Jones,Annela Anger Kraavi[17]在2020年指出为了实现英国的气候政策目标,英国需要迅速降低其能源部门的碳含量,这要求对低碳能源基础设施进行高水平的投资,而这些投资还未达到所需的规模,导致了绿色金融的缺口。因此,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绿色金融体系。Kaihua Liu,Zhu Xu指出完整的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推动绿色金融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18]。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产业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绿色金融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成为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的一大亮点。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环境的外部性来看,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绿色金融的生化发展,有必要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加快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强度,大力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二、绿色金融及区域经济生态化相关理论概述

  (一)绿色金融的理论概述

  绿色金融的概念可以运用到多个行业领域,但主要还是面向一些环保行业提供相应的金融类服务,例如,帮助绿色能源、绿色住宅等项目进行集资,管控行业或环保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环保行业乃至整个市场的长远发展,促使社会资源在分配过程中能体现出合理性。与绿色金融有关的理论整合如下:外部性理论、庇古税理论、微观经济政策与帕累托改进。[2]
  1.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的定义指在市场运营过程中,两个经营主体可能因为彼此而受到一些来自外部的影响。由于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影响无法通过数字进行量化,相关主体既不用支付此类影响带来的成本,同时也不能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这一理论可以继续细分为正/负外部性两种不同的类型。
  2.庇谷税理论
  由于人类共同处在一个环境中,如果把经济作为切入点,“环境”也属于一类公共资源,而且具有最为突出的外部特点。环境污染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分配,且可分配资源的流转速度较慢。庇谷税就是以税收的方法迫使厂商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
  庇谷税提出的前提是因为当地环境污染,且当地居民受到不同程度损失。该税种虽然主要由当地XX负责征收,但只是作为代收的主体,征税金额在后期需要用于修复环境与弥补受害方的损失。主要的赔付对象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个人或组织,具体的征税金额按照环境损害的单位面积来计算,是不断累加的结果,可以说庇谷税也相当于边际损害成本。
  3.微观经济政策和帕累托优化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而这依靠市场经济规律来解决。国内市场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信息互通程度较低,促使社会资源在配置过程中的损失严重。绿色金融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但由于XX曾经过度追求工业发展而忽视环境整治,污染程度高与消耗高的传统行业的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市场环境,市场上的各经济主体并不会主动承担维护自然生态的责任,同时也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指引与约束条件。因此,刚开始推行绿色金融模式必然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这是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为了减少市场主体的损失,当地XX应该积极承担责任,制定一些有助于改善微观市场环境的政策举措,进而来实现帕累托最优,即资源分配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

  (二)区域经济生态化的理论概述

  这类理论拥有比较细化的分支,其中生态经济生产理论、区域经济生产理论与生态经济效益理论都属于这个理论体系。
  1.区域经济生态理论
  区域经济生态理论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如何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改善环境状况,基于此,在理论当中还根据不同地区的异同点进行区分,主要的参考指标包括资源存量、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等。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经济与生态两者相结合的形式,来达到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最终目标。
  1.生态经济效益理论
  当前,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同时当地环境也在这个过程中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因此,专家学者为缓解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紧张关系,提出了生态经济效益理论。生态经济效益,顾名思义是两个层面的效益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指的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效益。其中所获取的效益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态,即通过劳力付出等生产活动收获的有形资产,以及可以对人们起到激励作用的无形效益。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把这项理论作为指导,对当地的生态与经济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
  2.生态经济生产力理论
  生态经济生产力理论,也同时涵盖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两个领域,理论特征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研究的是两者相结合的复合生产力。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相类似,生态生产力也具有此种特性。但结合社会经济的角度,生态生产力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形态的生产力类型,需要借助先进科技才能实现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物质循环,其作用是协调社会现有资源并进行有效分配。人类社会也属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生态生产力促使社会经济能够稳定有序地发展。生态经济理论的提出,其目的为了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秩序。
  为了使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必须维护自然环境的稳定与健康。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仍需要依赖于自然,例如油气资源、生产原材料等,因此,这一阶段的生产环节也是社会与自然相互连接的关键部分。人类社会想要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就不可能脱离自然的约束,只有维护好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之间的良好关系,才是未来持续发展的主流方向。

  (三)绿色金融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机制分析

  绿色金融的本质在于通过XX政策的引导,发挥各地金融机构的杠杆效应,加大社会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比重,扩大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绿色环保产业领域。比如,生态银行专门为一般银行不愿意接受的环境项目提供贷款;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把企业项目融资中规模模糊的环境和社会标准明确化、具体化,为银行评估和管理环境与社会风险提供了一个操作指南,进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生态化的发展。同时,XX出台有关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指引着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促进了区域经济生态化。因此,区域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有利于绿色经济规模的形成,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山东省绿色金融的现状分析

  在当今经济发展进程中绿色金融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的主体是金融行业,由于此类行业的投机性较强,容易忽略长期利益。应该更加注重行业未来的长远发展。第二层的范围更广,基本涉及到所有环保行业,希望通过绿色金融模式促进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推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增加环保企业的数量,促进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稳定和谐。

  (一)绿色金融的概况

  国内的绿色金融最早产生于1995年,该年由人民银行主导下发了《贯彻信货政策和加强环境保护的通知》;此后直到2006年,兴业银行首先推出与绿色环保相关的产品服务,成为绿色金融市场的先导。2016年在国家层面正式颁布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这表明我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系统完善的政策指导。由于当前国内的经济正在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为了促进绿色金融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与监管,各级地方XX的有关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与支持性政策。就在去年的XX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指出绿色行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领域,并且赋予了绿色环保行业以更高的地位,认为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社会各界共同维护自然环境,提出只有生态与经济实现和谐共处,才可能推动整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二)山东省绿色金融的实施效果

  绿色金融的概念涉及到诸多行业领域,主要有债券、基金、信贷、股票、保险等,本次研究的经济区域为我国山东省,特别针对上述几种产业类型与经济改革试验区进行具体研究,分析绿色金融在该省范围内的现实发展状况。
  1.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服务,主要由金融机构作主导,服务的主要对象为从事环保行业、对环境保护良好以及致力于改善环境污染状况的组织或企业,通过金融核算的方式来推动社会环保的发展,为此类活动提供金融信贷服务,以保证在环保活动中产生的成本支出与消耗都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让企业能够支付相应的环境污染支出,从而更加注重长远利益和长期发展,促进金融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本文通过对2018年山东省各地市绿色信贷情况进行分析,来进一步深入探究山东省绿色金融发展概况。如图3.1所示,近年来山东省绿色信贷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2018年末,山东省各地市金融机构共同发放绿色信贷3410.4亿元,相比于年初时统计的数据,多出323.7亿元,增长率达到11.5%。这个增长速度甚至超出山东省的平均贷款增长速度,省内的平均增速只有9.6%。在山东省境内的多个地级市当中,绿色信贷的总资金规模达到1000亿元的只有济南与青岛,相比于另外的城市,这一数值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其次,烟台市和潍坊市紧随其后,但仅仅刚超过100亿元;其他地市规模均较小。从增长速度来看,威海市作为绿色经济较为发达但城市,也基本实现了快速增长;菏泽、滨州等城市由于基数较小而增长较快。
 绿色金融对山东省经济生态化的影响
  2.绿色债券
  绿色金融模式下产生了多种金融类产品,绿色债券即为其中的一种主要类型。由于此类产品在市场上的优势显著,例如流动速度快、信息透明度高、规模较大等,一直受到债券市场投资者的喜爱,也是绿色金融项目的主推产品。不同于传统类型的债券产品,绿色债券的发行与购买都需要经过更加严格的审核,而且需要对绿色债权的投资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国内的绿色债券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企业债、金融债与非金融类型的企业债等。
  相比于国内整体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山东省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早在2016年,青岛银行就已经率先发行了绿色金融债,这属于国内首创。截止至2019年,青岛银行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募集到的资金总规模已经超过了80亿元,并且把所有资金都用于建设绿色金融。此外,山东省境内的多家本土银行也都发行了绿色债券,而且具有一定的市值规模,例如烟台银行与青岛农商银行,这两家在绿色债券方面募集到的资金总数分别为10亿元、30亿元。此后,齐鲁银行与威海市商业银行也都发行了绿色债券产品,截止至目前,已经分别拥有了30亿元与20亿元的总资金规模。但是该省的绿色企业债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从事环保行业的公司大多不具备金融发展意识,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发行了绿色公司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以及绿色支持债券。其中,2018年十月份山东公用控股公司绿色票据是山东第一单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绿色金融对山东省经济生态化的影响

 

  3.绿色股票
  绿色股票,发行的主体必须是从事绿色环保的企业,例如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绿色出行等行业领域,首先需要满足国内上市的基本要求,再委托证券公司作为中间人,共同向证监会递交上市所需的申请与材料。只有当此类绿色企业满足有关条件并通过了上市申请才有资格发行股票。此外,被获批到境外交易所上市的绿色企业也具有发行绿色股票的权利。但是不管在递交申请还是经营过程中,都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否则将会被取消发行股票的权利。同时,绿色股票指数也在不断完善。
  山东省2018年在主办、中小板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202家公司(含A股、B股),新三板挂牌企业665家。经过综合评判,山东省各市绿色上市如表3.3所示。
 

表3.3山东省绿色上市公司情况表

代码 名称 总市值(亿元) 上市板 地市
002604.SZ *ST龙力 10.7321 中小企业板 滨州
603536.SH 忠发股份 15.2880 主板 德州
000639.SZ 西王食品 65.7680 主板 德州
002726.SZ 龙大肉食 62.6400 中小企业板 德州
002891.SZ 中宠股份 38.3600 中小企业板 济宁
002330.SZ 得利斯 26.3480 中小企业板 聊城
002286.SZ 保龄宝 24.4078 中小企业板 青岛
300175.SZ 朗源股份 21.9864 创业板 威海
002746.SZ 仙坛股份 70.2030 中小企业板 潍坊
002234.SZ 民和股份 71.7361 中小企业板 潍坊
002458.SZ 益生股份 114.0340 中小企业板 潍坊
600076.SZ 康欣新材 49.0241 主板 烟台
002041.SZ 登海种业 55.1760 中小企业板 烟台
000597.SZ 中通客车 46.2465 主板 烟台
600966.SH 博汇纸业 46.7896 主板 烟台
002580.SZ 圣阳股份 20.9956 中小企业板 烟台
300185.SZ 通裕重工 67.9691 创业板 烟台
603739.SH 蔚蓝生物 55.4017 主板 烟台
600467.SH 好当家 42.5149 主板 淄博
872171.OC 绿泉环保 0.2221 三板 滨州
832899.OC 景津环保 48.4653 三板 滨州
834347.OC 天畅环保 8.3550 三板 德州
836780.OC 新之环保 9.1670 三板 德州
871237.OC 玉鑫环保   三板 济南
833778.OC 山东环保 12.9000 三板 济南
835080.OC 蓝川环保 0.2200 三板 济南
832938.OC 国林环保 7.3452 三板 济南
831686.OC 正大环保 0.5355 三板 济南
838801.OC 中彩环保   三板 青岛
837356.OC 华顺环保   三板 青岛
831714.OC 福航环保 0.8880 三板 青岛
832076.OC 泰鹏环保 5.3781 三板 青岛
834389.OC 富景农业 1.0500 三板 青岛
872462.OC 兴润园林 0.4473 三板 泰安
837426.OC 易森园林   三板 泰安
838023.OC 嘉柏园林   三板 威海
871336.OC 裕龙农牧   三板 烟台
833983.OC 一品鲜蔬 0.8190 三板 烟台
872768.OC 三木水产   三板 枣庄
831439.OC 中喜生态 7.0560 三板 淄博
872805.OC 力诺电力 18.4800 三板 淄博
 

数据来源:根据万得资讯数据整理,表格空白为数据不可得

  4.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主要有两种含义解释:其中一种名称叫做环境责任险,购买此类保险的主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获得保险赔付金额: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例如水源、空气、土壤等自然要素,被当地执法部门要求为此支付赔偿金额。其二的别称为生态保险,这种保险类型比较基础,为的是降低和管理绿色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风险。由于绿色保险具有一定的优势所在,比如回报稳定、周期较长与资金使用方便等,而这与绿色项目融资时间长、回报低、不良率低的特点相吻合。
  在2019年初,山东省的XX有关部门就颁发了《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这主要针对该省境内的环境责任保险提出了以下的改善意见:一、需要执行全省统一的保险要求、基本保费,并调整相应的费率系数。二、转变以前的自愿投保模式,特别针对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这类企业要求每年按时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至于程度较轻的企业则可以按照自身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购买。

  (三)山东省绿色金融的优势及发展瓶颈

  1.绿色金融的发展优势
  山东省拥有显著的地理位置优势,不仅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好的进出口优势以及天然的开放门户,而且东面即为辽阔的海洋,与南韩和日本等邻国距离较近。其余的南北面与西面都与我国的其它省份相连,经济腹地广阔,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利于发展经济。山东省境内的公路建设趋于完善,统计数据截止到去年,该省境内的公路建设总里程已经超过22.1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的公路建设里程在国内位列第一。可以说,全省境内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交通网络,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的覆盖面积较大,可以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建设基本点。因此山东省凭借天时地利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抓住机遇,努力培育开放“硬实力”。
  其次,山东省把国家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到贯彻落实,积极推动省内的多个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在全国的行政省级区划当中,山东省的经济总规模与增长速度都位居前列。相比于最近几年的国内平均增长水平,山东省的增长速度比前者略高。这些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都得益于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多方面举动,例如,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当地XX主动给予新技术行业以政策支持,并为其提供了技术与资金方面的帮助。此外,还促使高耗能与高污染的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主动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使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合理分配社会中的可利用资源等,逐渐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
  最后,山东省生态环境良好,政策优势厚集。根据全球绿色金融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山东省境内的环境保护区数量已经超过78个,总的建设面积也有101.2万公顷。其中,国家级别的各类生态行政区划数量共有576个;省级的自然保护区数量有12个,总占地面积为46.2万公顷;省级的各类生态行政区划共有1203个。获得生态示范城市称号的两个城市为曲阜和荣成,被我国环境部授予生态文明建设基地称号的县级区划为蒙阴县。作为传统产业、重化工业偏重的山东省,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落实国家制定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同时把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理念进行推广,使当地居民培养和提高生态文明的意识,支持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行业,深入实施高端、品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在环境保护方面特别制定具体的实施政策,促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能够和谐共处。
  2.山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瓶颈
  近些年,为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山东省正积极响应国家绿色金融政策的号召,助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绿色金融”成果初显,但由于起步较晚、创新不足、扶持不强,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能力。本文主要从山东省整体的发展情况出发,对比浙江、广东、贵州、新疆其他四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成效,阐述山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瓶颈。
  首先是,山东省的产业规模总体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一是绿色信贷规模较小,贷款主要依靠工行、交行等商业银行,信贷覆盖面较为广泛,比如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领域,但并没有突出重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支持领域。目前来看规模上校。从表3.4可以发现,浙江省、广东省、贵州省、新疆自治区以及山东省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信贷余额和占比均有所提高。但相对来说,山东省的总量较小,占比较低,提升缓慢。二是山东省的绿色债券尚未形成规模。目前山东省介入绿色债券的金融机构,总体发行规模较小。原因是国家在2015年底,才开始批准发行绿色债券。和其他类型的债券相比,绿色债券的成长时间较短、市场还未发展成熟。另一方面,绿色债券的发行和流通相对比较复杂,审核周期较长,这和企业的融资时效性产生了冲突。从表3.5可以看出五省(区)在获批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后,绿色债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山东省绿色债券的发行较早,但发行主体较少,类型单一,后续仍需大力培育发债资源。三是绿色基金的起步也较晚。全国多个省份正通过加速设立绿色引导基金,募集社会资本的方式参与到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中去,如与男生在2016年7月设立了全国首个绿色发展基金,广东省发起了设立63亿元规模的广东环保基金母基金,贵州省推动设立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基金,节能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等三个绿色仅仅。从山东省来看,绿色基金发展起步比较晚,发展进程也较为缓慢。四是绿色保险发展模式较为模糊。目前,五省(区)正在探索推进绿色保险工作。但环境责任险是非强制险种,企业续保意愿不强,大部分企业在首保结束后就不再续保。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二是环境责任险但保险费较高、保险的内容不够丰富。这反映出绿色保险的发展模式模糊,其成长的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
 

绿色金融对山东省经济生态化的影响

 

  其次是企业业务收益和激励不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不强烈。一是绿色金融业务成本–收益低于预期,再加上环境保护属于一项比较重大的基础项目,在前期建设时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较大,而回报周期却很长,此类项目较难吸引金融机构资金参与,再加上贷前贷后流程和成本的原因,市场上的金融机构普遍反映较为冷清。二是消费者消费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没有形成绿色消费观念意识,这使得消费者不仅难以辨别绿色金融产品,同时对于高昂的价格定位也表示不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消费行为的发展,对于绿色消费市场的引导XX也没有做出有力举措,省内绿色金融保障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山东省虽然已经出台了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有些政策资金还尚未落到实处;未形成专业化担保落实机制,社会资本投资意愿还不够强烈。
  再次,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金融信息缺乏高层次的共享开放发展平台。各个企业的绿色信息还处于信息封闭状态,目前很难在全省范围内的金融机构以及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仍停留在碎片化状态,各个金融机构配合程度仍不够密切,这使得绿色金融的推进与发展受到影响。二是虽然我国在极力倡导各个省份应该践行绿色金融体系,将其上升至战略层面,但是与绿色金融战略发展的相关政策细则却严重缺失,这便导致绿色金融在推行方面无法落地执行,而仅仅依赖于地方XX的政策目标去推动,将无法发挥市场的主动性作用,使得绿色金融市场无法健康的推行、稳定的发展。
  最后绿色金融机构和专业性人才缺乏,行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撑。绿色金融相比较于一般的金融行业具有更高的从业门槛。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金融专业知识以及环保业务能力。由于绿色金融在国内发展较晚,还没有形成人才的积累。在金融机构及大中小企业中,这类技术人员储备不足。

  四、山东省区域经济生态化的现状分析

  (一)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概况

  区域经济生态化代表着某一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融合情况,能够体现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层次。2004年的经济学50人论坛中,参会者周小川指出了金融生态这一概念,2005年,苏宁在进行融资环境分析时引入了生态学这一名词,企业生存的这种金融环境被叫做金融生态。除此之外,金融生态的概念在2007年被黄国平解释成三个部分:金融系统实体表征、环境、系统效率,同时,分析了国内三个金融发展较好的地区的金融生态情况,进而说明区域的警容生态环境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条件由于中西部地区的结论。2012年,邓淇中等人具体分析了经济条件、对外开放程度等因子,对29个地区的金融生态换金和地区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东部地区的警容生态环境较好,发展较为成熟,中部地区呈现成长型、发展型的趋势,金融环境尚在萌芽阶段、较为落后的为西部地区。xxxxxxx在2016年提出了“要为干事创业净化‘政治和经济’两大生态”的说法,指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这个整体环境就叫做经济生态。

  (二)山东省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推进效果

  通过对图4.1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山东省推进区域经济生态化的进程中,自2013到2018年,整体山来看,山东省GDP一直处在稳定增长的状态,从一开始的54684.3亿元增长到76469.7亿元,增长趋势明显。通过这趋势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8年,山东省的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且不断上升。从经济总量上看,山东省的经济在不断增长,但是仔细分析发现,其GDP增速却呈现出逐步下降的势头,2013为9.6%,到2018年变成了6.4%。同时,近些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不太稳定,经济增长受到限制,增速变慢,但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推进效果还是肉眼可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运行总体趋于平稳
  2018年,在工业上增加数值上升了5.2%,当年从一季度开始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5.2%-5.5%之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企业提高了其生产率,存在产值增长的企业达到了23963家,这个数量在总的工业企业中占到了62.5%。其二是接近80%的企业各方面处在上升的状态,分析41个行业大类可以发现,产生一定增长值的行业有32个,占总数比值的78%。其三是市场供给和需求量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2018年整年工业产品出厂的价格上升了3.7%,公路货运量也有了一定的上升,增长了8.6%,总的来说,生产流通状态较为稳定。工业方面的用电总量增加了3.9%,相对于上半年有了一定的增长。
  2.行业转型成效明显。
  一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往精深加工方向发展。2018年可以明显发现,具备一定规模的工业,处在下游的服务业的产值占到了生产链上游纺织业的38%,对比去年这个数据上升了2.3%;钢铁行业中的冶铁业中仅有18.5%的增加量,但是在精深加工行业这个数据占到了81.5%;其二是高端制造产业发展较好。这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装备制造业,2018年一整年的的增加值上升了7.5%,相对于其它规模较大的企业超出了2.3%,月度增速较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快,帮助了工业的快速发展。这其中,低污染、低耗能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3.企业质效稳步提升
  其一是经济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2018年,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增加了10.3%的利润。在主营业务方面,其收益率为5.26%,较上一年增加了0.25%。其对资产的利用能力提高了,实现的资产利润率较头一年增加了0.3%,利润率为4.9%。其二是生产效率有了明显的改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每人可以创造出7万元的利润,较上一年上升了14.3%,到当年12月末,工业产品的存货周转时间一般是19.6天,较去年统一时间少了0.4天。
  4.新动能增势加快
  其一是有了十强企业的带领。发展较为强势的十强企业最先发现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2018年,在信息技术、高能源材料和高端装备行业分别实现了6.7%、6.0%和6.5%的增长,较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增长较快,分别高出了1.5%、0.8%和0.3%。
  图4.1 2013-2018年山东省GDP总量及增速情况
绿色金融对山东省经济生态化的影响

  (三)绿色金融对山东省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作用

  根据对山东省各地绿色金融实施激战对测度分析,我们发现绿色金融对于山东省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性。对比传统产业行业,新型绿色产业也有着其发展上的障碍,如稳定性较弱,在运营过程中容易缺乏资金的支持,资金的投入量不足,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收益。绿色机构会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但是仅限于在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为成熟的地区;而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对象往往是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发展的为高耗能产业,日常生产活动对于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领导曾环保意识薄弱。区域经济生态化一定到把区域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维持长久的发展状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XX在资源配置上面管制太多,资源没有得到最优配置。在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XX过度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而忽略了对绿色发展及优化环境的责任,在政策中更倾向于污染严重的第二产业。
  因此,发展绿色金融在当前山东省区域经济生态化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山东省在未来发展区域经济生态化过程中要注重绿色金融机构对于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省各地市绿色投资水平高质量增长。

  (四)绿色金融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状况分析

  1.绿色指标的选取
  由于绿色金融提高了将资本投向节能环保项目中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绿色投入作为衡量绿色金融的指标。该指标具有数据的可获得性、能够实现定量分析等特点,可以确保绿色金融测度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具体计算公式为:
  绿色投入=环保投入/GDP
  2.测算结果分析
  经过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可得到山东省17地市2006-2014年区域绿色投入值。如表4.1所示:
  

表4.1 山东省17地市2006-2014区域绿色投入值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平均值
济南 0.111 0.132 0.156 0.183 0.292 0.217 0.248 0.204 0.255 0.355
青岛 0.065 0.076 0.087 0.104 0.227 0.157 0.263 0.803 0.145 0.403
烟台 0.042 0.449 0.085 0.103 0.177 0.216 0.253 0.253 0.165 0.279
潍坊 0.080 0.094 0.166 0.199 0.333 0.386 0.393 0.447 0.439 0.526
威海 0.054 0.065 0.156 0.209 0.344 0.337 0.497 0.426 0.363 0.514
日照 0.111 0.124 0.215 0.250 0.264 0.239 0.305 0.293 0.336 0.425
泰安 0.073 0.085 0.167 0.192 0.269 0.149 0.264 0.200 0.204 0.320
临沂 0.106 0.126 0.193 0.238 0.301 0.320 0.331 0.250 0.288 0.431
淄博 0.071 0.084 0.152 0.187 0.248 0.241 0.246 0.268 0.348 0.370
济宁 0.121 0.142 0.206 0.254 0.341 0.246 0.323 0.359 0.294 0.456
德州 0.101 0.120 0.300 0.370 0.403 0.359 0.394 0.348 0.364 0.555
聊城 0.093 0.106 0.214 0.253 0.318 0.285 0.331 0.539 0.385 0.515
东营 0.082 0.099 0.125 0.162 0.152 0.143 0.168 0.241 0.186 0.268
滨州 0.089 0.100 0.250 0.296 0.260 0.331 0.315 0.308 0.348 0.462
菏泽 0.194 0.214 0.296 0.330 0.253 0.278 0.372 0.324 0.316 0.495
莱芜 0.110 0.122 0.147 0.185 0.370 0.138 0.268 0.326 0.340 0.404
枣庄 0.120 0.138 0.285 0.338 0.290 0.220 0.245 0.280 0.317 0.436
 
  从表4.1中可以看出,各地市等绿色投资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有略微的波动,并且每个地方城市化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别。横向的看各个城市的绿色投资水平,可以发现威海、聊城、德州、潍坊的绿色投资水平大于等于0.5;处在0.40-0.50之间的有菏泽、滨州、枣庄等一些城市;其次,还有一些城市的绿色投资水平偏低,如济南、泰安、东营等城市。威海、德州地区绿色投入年平均值在0.5以上,主要是由于该地区XX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支持力度较大;而东营、莱芜、日照等地区主要依赖石油、钢铁等资源发展本地经济,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对环境的保护程度远不及其他各各地市,通过牺牲环境来获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生态化的建设投入不足,这必然会导致环境的高度污染,生态化进程较低。

  五、绿色金融推动山东省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绿色金融对山东省的地区经济生态发展没有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出现了多种问题,具体如下:

  (一)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不完善

  现今,山东省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之间存在着联系不够紧密,比较分散的情况,各个部门之间权责不够明确,各个部门都不具备带动社会资本加入到绿色项目投资的思想观念。从XX方面看,XX的政策不具备强的引导性,没有制定出鼓励和帮助绿色金融发展的规定和政策,没有相关的规范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同时,绿色金融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银行在这一方面也缺少经验,国家、地区生态银行等没有做好宣传和发展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的工作。

  (二)传统高污染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存在缺陷

  从工业产业上来看,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其一是企业存在这生产结构不合理,区域产能过剩的情况,同时,企业开展工业生产需要耗费较多的能源和较高的成本。其二各类产业分布不够集中。其三是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不足,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十分依赖国外的技术,缺少自主研发能力。其四是高新技术、环保产业发展滞后。

  (三)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

  银行提高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类型单一,就目前来看,主要是一些绿色信贷、债券类产品,其他的产品因为融资的来源和规模不够强大,难以设置出大众会够买的产品等,金融机构也不太重视在绿色金融上的推广和宣传。与此同时,较少有银行会推出绿色金融产品,银行本省也缺乏相关的人才。此外,银行提供中长期贷款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使得一些中长期的项目旺旺难以获得融资。

  (四)绿色产品宣传力度弱,绿色消费理念欠缺

  互联网、电视等当前的一些主流媒体不重视对绿色金融的宣传,消费者无从得知绿色金融的相关信息,不具备绿色金融的消费观念。与此同时,XX对绿色金融产品的支持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了绿色金融产品高生产成本、高价格的特点,消费者不会产生购买欲望,绿色金融产品不受消费者的认可。

  (五)信息流通性不强,没有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

  产品要被人认识,就需要宣传,在目前来看,互联网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宣传方式,山东省在推进绿色金融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没有建立互相沟通的信息共享机制和跨部门的协商制度,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与绿色金融有关的信息传播较慢,银行和环保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缓慢。

  六、绿色金融促进浙江省经济生态化的经验分析

  浙江省很好的发挥了绿色金融的优势,推进了本地区的经济生态化进程。首先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生态、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上的长处;此外,进行了科学的绿色金融产品设计。

  (一)将资源优势和发展经济相结合

  浙江省从资源看来看,土地资源数量相对较少,矿产资源也较为稀缺,但其优势在于海洋资源丰富。浙江省的陆域面积约有10万平方公里,这其中水面积占了其中的80%,同时浙江省的海域面积高达26万平方公里。一直以来,土地和矿产资源较容易便转化成经济价值,因此,人们都会比较重视这类资源。但是目前资源不断减少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在发展变化,人们开始关注到一些具有潜在价值的自然资源—林水资源和海洋资源。浙江省在自然资源上的构成就注定了其具备有生态资源的优势。浙江省还具备着一些气候资源的优势。浙江省在其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充分分析了其优势所在,促进该地区经济生态的最大化发展。
  浙江省具备良好的经济、工业基础,以及借助便利的交通等优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是浙江省发展生态金融、生态经济的保障。同时,浙江省无论是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还是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上均处在可控的“阈值”内,这就使得浙江省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生态基地。

  (二)深入贯彻落实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双管齐下的方针

  在这十几年来,浙江省始终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发挥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双管齐下”的占略方针。一方面,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生态化进程,发现本省在生态上的长处,如集中力量推动清洁生产、低碳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不断推动区域的生态化进程,开发自身存在优势的生态资源,比如进行环境资源财税制度改进,调整气候资源产权制度用来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推进和改良绿色科技、绿色制度。借助科学技术来发展绿色经济,制定发展绿色经济的补贴和补偿制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这一切举措充分发挥着浙江省在生态方面的优势,彻底扭转了浙江省的资源依赖性“倒U”型曲线的发展趋势,从增到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完成了从增加向减少的巨大改变;“微笑曲线”完成了从“生产制造”的低利率往“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高利润率方向发展的改变。

  (三)XX提高责任意识,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从浙江省的实践中可以知道,想要开展好绿色金融工作,首先,当地的省、市XX要重视推动绿色金融项目,浙江省市“两山”理论生成的地方,本省XX充分重视发展绿色金融,将绿色金融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成立了在副省长带领下的绿色金融推动发展小组,一般来说,进行金融改革试验的的地区都会采用这种方法。当前,我国已经有不少于20个省市发布了关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和规划,组建了相关的工作班子。与之相比,山东省XX、省委尽管已经非常重视推动绿色金融工作但是在工作进度上却稍显滞后,绿色金融相关的指导意见、规范仍没有完全形成,XX也没有对绿色金融工作的发展做好责任分工、政策倾斜,领导小组、相关配套体系等方面的工作,各个部门的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这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产生了较多的消极影响。

  七、绿色金融促进山东省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措施

  山东省正努力践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以促使生态化经济建设完善,对此,山东省应学会汲取以往失败经验,借鉴与采纳其它省份优秀的执行举措,在积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经济生态化水平。

  (一)构建和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为推动山东地区的发展,引导更多资金投资于山东省绿色项目建设中,对此,山东省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科学的绿色金融体系,这样才能促使整个金融产业链向绿色转型,刺激新的经济需求。通过建设和完善绿色银行体系,探索建设国家生态银行,支持区域内省级绿色银行分行和市级绿色银行支行,负责投资区域内绿色产业项目,充分发挥绿色银行在绿色信贷、绿色投资方面的作用,降低环保产业的融资成本,提升企业对绿色项目的投资热情和信心。同时,也要坚持赤道原则,严格遵循社会风险管控规定,确保绿色区域内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确保企业从项目的采购、涉及到施工管理环节都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因素,促进区域工程项目绿色化。

  (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山东省应该加强对传统行业,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升级与改造,优化传统产业链的经济结构,促使传统行业实现转型。当然,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加大资金投入,引入新的科技元素,发展新型地绿色生态产业,实现资源地高度循环与利用,形成规模效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的生态化发展,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培育绿色产业的高科技人才,大力促进发展绿色产业。

  (三)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推动产品多样化发展

  首先要积极发展绿色信贷,鼓励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绿色信贷类馋哦;引导各个金融机构根据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建立配套的激励制度。其次加快发行绿色债券,建立区域内绿色项目清单,发挥绿色项目清单的引导作用,大力履行“绿色金融”的引导作用。最后,要大力推行绿色保险,完善保险体系,加大环境责任险的覆盖面积,拓展绿色保险服务内容,保障、改善民生,优化绿色保险体系。

  (四)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宣传力度,培育绿色消费理念

  通过网络、电视、媒体等途径,加深消费者对绿色金融产品的认知,养成绿色消费的意识,引导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绿色消费观念。与此同时,企业应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研发新产品,应用更先进的技术来进一步使绿色生产成本降低。XX也需要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给予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通过发放绿色消费券来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培育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

  (五)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大信息的流动性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深入推进“绿色金融+互联网”这一种新型的效率较高的融资方式。大力推广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由于发展绿色金融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合作,比如银行机构和环保部门的日常沟通,所以构建稳定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就非常重要了。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及时处理信息反馈,提升协调水平,加大信息流动性,有效提高绿色金融推进效率。

  结论

  金融是国家非常重要的经济命脉,是国与国竞争的重要产物,也是现代经济发展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因此,本文将生态环境与绿色金融放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探讨,并以山东省绿色金融践行为例,对其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其潜在的市场机遇,发现通过绿色金融推动山东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迫在眉睫。
  山东省作为我国东部的经济大省,其经济支柱主要来源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所以,山东省在推行绿色金融服务时,科学有效的结合本土产业,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化。

  参考文献

  [1]安同信,侯效敏,杨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J].东岳论丛,2017(06):92-100
  [2]秦雨桐,王静.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天津经济,2019(12):20-25
  [3]杨召.区域循环经济生态化发展模式设计与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4]余海萍.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路径选择[J].知识经济,2020(01):45-46
  [5]张育玮.关于我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探讨[J],2019(12):18-19
  [6]刘钰俊.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需关注问题及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7(01):76-78
  [7]李冰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20(02):1-8
  [8]陈经纬,姜能鹏,李欣.“绿色金融”的基本逻辑、最优边界与取向选择[J].改革,2019(07):119-131
  [9]刘莹.山东省绿色金融发展情况综合评价[J].金融发展研究,2019(07):32-39
  [10]龚恒清.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的影响研究[J].市场研究,2018(04):32-35
  [11]曾文革,廖明.论内陆开放型经济制度的生态化理念[J].探索,2014(12):101-104
  [12]姬喆.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聊城:聊城大学,2017
  [13]王筱萍,刘文华.农业循环经济分层绿色融资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2020(02):109-117
  [14]张思遥,姜克隽。我国能源行业绿色金融的发展和政策需求[J].环境保护,2018(11):23-2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01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月21日
Next 2022年1月2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