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最近几年,全球的经济发展有了放缓的趋势,国外市场经济并不是很景气,国外市场对于我国经济的拉动并不明显,所以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只有保证和扩大内需,才能保障我国经济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居民

  1.导论

  1.1研究背景

  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由三个主要驱动:投资、消费和出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但从总体而言,对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的贡献却不平衡。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最大,消费增长率低于大多数投资和净出口,这也表明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和出口驱动。快速增我国居民的消费需要由于不稳定,已经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成长的主要因素。从长远角度思考,要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依靠内在动力,即消费前提,需要调整经济的基本结构,刺激消费者。因此,应该扩大投资和出口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国民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此基础上,中共xxxx报告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体,加快新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增强长远发展势头。”2019年XX工作报告还提出了以消费为主要目标,再次扩大内需的需求。这也表现出XX部门也需要扩大内需和提高居民消费欲望的重要性,因此怎样促进内需也成为了人民的关注的焦点。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情况,使用定量分析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与城镇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对消费者的影响状况,可以为更好地促进居民消费提供一些政策参考。
  1.2.2实践意义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也不断改革和完善,但仍然存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等问题。目前我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本文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研究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与城镇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为建立比较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实证的理由依据,也促进我国的城镇消费和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的问题上面,外国专家和学者主要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不同的研究观点,主要是以下三点:第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和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调控居民的消费观,社会保障制度和影响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
  (1)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了居民消费
  Laurencej kotlikoff(2016)在深入研究在社会保障的固定资产年龄的退休效应以及如何诱发资产退休的退休效应基础之上时,引入了经济寿命周期效应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资产的退休的替代效应在仅仅在一部分的程度上影响直接抵消了由资本驱动的资产增量处置的产生的资产替代退休效应。这意味着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仍然是积极的一面。
  在提高资产配置的替代率方面发挥了作用,在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挤出了大量储蓄。Todd Gormley(2018)等专家认为,在中国缺乏健全的就业和失业保险,退休及其他社会保险保护制度的情况下,大多数城镇居民试图限制他们每年的日常收入的支出,以便不断增加储蓄来准备退休的时候使用储蓄,在此基础之上,社会保障保险体系在增加消费者支出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的作用。本文从社会保障体系最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的土耳其数据中进行全面研究表明,经过多年的综合研究时间排名和综合数据分析,直接推动了土耳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研究表面,原因在于居民国民基本消费的社会支出,而不是经济约束。
  (2)社会保障制度有效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
  Phillipcagan(2018)和其他学者研究认为,社会保障保险制度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消费的发展趋势。我们采纳并仔细分序列的分析数据对中国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行为习惯和生活水平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中心还发现,随着退休金的收益大大增加,参加退休金补充计划使退休人员想更早退休。这些退休金的效应导致退休将大大增加人们的储蓄额度,并扰乱人们的正常消费。Leimer和Lenoy(2019)使用传统的社会保障计算方法在研究传统社会保障与中国一些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时,计算出传统社会保障居民的财富。
  (3)社会保障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消费保障关系不同的确定
  (Jona thang Ruber,2019)指出,城乡失业自雇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从长远来看对消费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并不长久并且没有促进永久性社会消费。如果进入失业的下半年,影响可能会逐渐消失。根据当前的总收入累计支付方法,社会保障可能不会对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增加家庭储蓄产生直接的拥挤效应。增加居民储蓄;在完全现收现支支付积累方式下,社会保险对家庭储蓄有直接的拥挤效应,但是与此同时并不会直接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1.3.2国内研究综述
  社会保障不仅是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社会保障问题,还是直接影响政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问题。在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的状态,许多国内专家和国外学者已开始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行后期研究,虽然研究的起步较晚,但实际研究成果显着。中国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可能因地区而异,因此也可以表面居住在其他地区的居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存在显着差异。中国的基本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保险之间关系的基础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基于经验理论的基础研究。
  樊彩耀(2016)根据我国的社会保障个人消费和城镇居民收入的之间相对比值将代表中国社会保障中最主要的16个国家和地区分为社会福利率高低两个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是,英国和瑞典等发达国家目前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具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基本福利,它不仅刺激了一些居民的消费,而且还能够让人们准备一部分储蓄;而X和日本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则发展了较低的社会保障的发达国家。社会的福利保障制度影响不大,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福利刺激措施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方匡南(Fang Kuangnan)和方文章紫艺(Fang Wangzhang Ziyi)(2016)将人均家庭人口作为消费单位,并将全国不同城市和农村地区家庭消费划分为全国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人和全国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人消费分为两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有社会保障的人均家庭消费水平要比没有社会保障的人均家庭消费水平高得多。王晓霞和孙华晨(2017)对2016年之前的将近长达十二年的中国经济数据都进行系统的对比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随着社会保障支出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保障需求一定是随之提高的,根据逆转和方向变化计算的具体经济数据表明,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平均每5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其消费者安全需求将减少0.37个百分点。刘荃玲和徐雷(2019)研究了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他们选取了不同的区域进行分析,这些区域在经济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区域的选取来自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从他们的研究结果看来,社会保障的支出能够刺激居民的消费水平。
  综上所述,大多数国内文献的研究对象都是大范围的,基本的范围都是全国的水平,所以针对具体城镇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对城镇进行单独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这方面的分析一定是基于对消费函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但是现有的文献表明,无论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分析,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作者很多的主观因素。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在现有理论框架内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然后提出合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2.我国居民消费出及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现状分析

  2.1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现状分析

  2.1.1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最终消费需求持续不足
  根据有关的权威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相比较于之前来说已经是在不断的提高。消费水平的高和低取决于大家的收入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是不断的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1980年开始到2019年,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近190倍,已经是将近9万元了,这样的收入水平使得大家的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的倍数跟收入增加的倍数也基本相近,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消费需求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跟很多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支出还是非常保守的,居民的消费观是还非常的封闭。
  2.1.2我国居民储蓄规模屡创新高
  虽然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总的消费率却处于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率是评价国民经济运转的重要指标,是居民消费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它主要放映的是居民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居民最终消费率一直不高并且仍有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率的持续下降方面造成了我国内需的持续不足,另一方面直接带来了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2019年末我国居民的储蓄总金额将近145万亿元,这样的储蓄规模在世界范围都是首屈一指的。

  2.2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2.2.1社会保障覆盖面在不断扩大
  根据2019年度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增加,各个社保种类的参保人数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有些参保人数都是破10亿。截止2016年到2019年底,我国农村城乡居民和农村城镇职工基本职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已经破10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将近有11亿、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也将近有5亿人、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分别都有将近4亿人参保;在城市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到2019年末,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0.2亿人,低保对象0.5亿人。
  2.2.2社会保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近20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些提升体现在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比如退休养老金,还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目前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基本都超过了2000元,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的标准也提高很多,如今每人每年将近有1000元。
  2.2.3社会保障支出正在逐年增加
  从2001年开始,截止到去年(2019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一直在增加,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社会保障总支出得金额一共增加了93倍。我国的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也一直是逐年增加,截止到去年,我国在社保方面的支出金额也增加了将近43倍。

  3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

  3.1通过影响居民收入水平来影响其消费

  社会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公民的消费,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社会保障也是他们总收入的一部分,社保提高了,就相当于大家的总收入提高了,这对大家的消费态度会有很大的影响,能够带动一部分人的消费支出,从而我们国家的整体消费水平肯定有一定的提高。

  3.2通过影响居民的心理预期来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

  社会保障的完善和提高能够给到居民很大的安全感,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不管是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工作方面,可能都会遇到一些“意外”,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对这种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所以在消费支出时相对来说会保守一些,因为要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留有一部分积蓄要应对某一天的“意外”。但是,如果我们的社保更加完善和提高,那么就相当于解决了人们对于未来意外的担心,因为社保本身就是一份保障,分担了大家对于未来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和经济压力,所以这时候人们的消费态度就会得到改变,消费支出也会有所增加。

  4.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

  4.1社会保障水平低

  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如果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的话,我们国家的社保制度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还是要加强支出水平,要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2社会保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关于社会保障,除了支出水平需要提高之外,社保的覆盖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因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是评价社保制度的一项重要的指标。社会保障覆盖率越大,代表了公民享有社保权利的比例就越高。在社会保障覆盖率方面,我国调查显示的数据表明,我国这方面的数据还不够高。目前,我国人口近14亿,但是参保率不到人口数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有5亿左右的人口在社会保障方面并没有得到合理的保障。所以,我国要在社会保障的全覆盖上多做工作,只有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才能实现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4.3金融投资比重低

  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要加大这方面的财政支出。目前,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给出的金融投资并不高,之占到了我国财政总支出的十分之一。十年前,我国就出台了关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指标,要求这部分支出要在原数额的基础上提高5到10个点,但是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指标还没有达到,所以我们接下来还是要加大在社会保障方面的金融投入。

  5.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5.1变量分析

  变量:Y: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元);X1: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元);X2: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均支出(元);X3:城镇居民人均GDP(元)。
  被解释变量:选取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解释变量:人民最关心医疗和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医疗保险人均支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影响力大。
  控制变量:除了那两个解释变量以外,本文中另外加入城镇居民人均GDP作为第三个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城镇居民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很大联系。影响了居民消费取向。

  5.2数据分析

  所以,本文选用2002–2018年间国家对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险支出,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险支出的数据来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影响分析。
  利用2002年-2018年这17年的最新数据,以Eviews7.0为分析工具,用时间序列模型,来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表5-1 2002年-2017年数据
年份 居民人均消费(元) 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元) 医疗保险人均支出(元) 城镇居民人均GDP(元)
2002 6029.9 1929.142 435.4763 9450
2003 6510.9 2013.388 599.8147 10600
2004 7182.1 2141.577 695.1208 12400
2005 7942.9 2310.34 782.6365 14259
2006 8696.6 2609.305 811.541 16602
2007 9997.5 2962.174 866.7037 20337
2008 11242.9 3375.618 1042.029 23912
2009 12264.6 3776.831 1275.174 25963
2010 13471.5 4105.799 1490.687 30567
2011 15160.9 4496.06 1756.603 36018
2012 16674.3 5114.504 2093.07 39544
2013 18487.54 5732.873 2478.219 43320
2014 19968.08 6375.116 2586.126 46531
2015 21392.36 7299.724 2470.807 49351
2016 23078.9 8398.115 2400.156 55412
2017 24444.95 9443.63 2650.86 59660
2018 26112.7 9527.34 2738.29 59728

  5.3模型估计(实证分析)

  5.3.1检验序列的平稳性
  首先对变量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进行检验。通过对上述解释变X1、X2、X3及被解释变量Y进行平稳性检验,Eviews7.0软件结果如下:
  表5-2各个变量ADF检验结果
变量 ADF检验 1%显著性水平 5%显著性水平 10%显著性水平 P值 结论
y -3.192633 -4.728363 -3.759743 -3.324976 0.1229 非平稳
X1 3.279475 -4.057910 -3.119910 -2.701103 1.0000 非平稳
X2 -1.609384 -4.886426 -3.828975 -3.362984 0.7317 非平稳
X3 -2.320572 -4.728363 -3.759743 -3.324976 0.3993 非平稳
Δy -2.287829 -4.800080 -3.191172 -3.342253 0.4130 非平稳
Δx1 -1.088737 -5.124875 -3.933364 -3.420030 0.8813 非平稳
Δx2 -0.615070 -2.771926 -1.974028 -1.602922 0.4298 非平稳
Δx3 -2.657868 -4.004425 -3.098896 -2.690439 0.1055 非平稳
Δ2y -4.476003 -2.754993 -1.970978 -1.603693 0.0003 平稳
Δ2×1 -4.396560 -4.992279 -3.875302 -3.388330 0.0235 平稳
Δ2×2 -3.797476 -2.771926 -1.974028 -1.602922 0.0012 平稳
Δ2×3 -5.273790 -5.295384 -4.008157 -3.460791 0.0103 平稳
  二阶差分后,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ADF的临界值,时间序列数据平稳。可以在二阶差分条件下做参数估计。
  5.3.2最小二乘法(OLS)估计
  所得结果如下:
  t值(16.87096)(3.3917)(2.4325)(6.0146)
  R=0.9988=0.9985 F=3371.554 DW=1.0640
  修正决定系数R为0.998,F值通过5%显著水平的联合检验,说明模型解释效果总体上是显著的,各解释变量的联合线性作用显著。
  5.3.3序列自相关检验
  本例的自相关系数都在虚线范围内,说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序列相关。
  5.3.4协整检验
  变量的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变量必须是同阶平稳,经过对变量平稳分析可得,变量是二阶平稳。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由Eviews得出总体方程整体上的残差序列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5.4结论

  5.4.1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水平产生正影响
  各解释变量系数均为正,所以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水平有促进作用。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每增加1元,居民人均消费增加0.5828元;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险支出每增加1元,居民人均消费增加1.0402元;城镇居民人均GDP每增加1元,居民人均消费增加0.2387元。城镇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验证了社会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均具有引致效应。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可以促进居民消费需求增长。
  5.4.2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是不同的
  与养老保险相比,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更大,作用更显著。
  5.4.3城镇总体社会保障水平有待加强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发生巨变,医疗、教育等社会问题激增,现代化和城镇化在推动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也给城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因此社会保障水平亟待提升,刺激消费增长。

  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本文以实证研究为研究方法,通过数据的整理和收集对研究结果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本文首先对社会保障支出刺激城镇居民消费增长进行了探讨,接下来又从横向的角度探索了不同的保障项目对刺激消费的影响程度,得出以下结论:
  (1)作为规范社会保障的基本行为标准模式,法律法规尚未形成体系,规范不够成熟;(2)社会保障的力度和强度不够,对居民消费的刺激程度不足;(3)社会保障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结构,保障项目没有实现大面积的覆盖,保障面亟需扩大。

  6.2政策建议

  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家社会经济中起着维稳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居民的生存风险,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可以看到,由于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保障体系的建设也进入了攻坚期。当今社会问题突出,养老负担过重、医疗费用过高、保障资金缺口较大等,种种问题都显示出社会保障在解决养老、医疗等社会问题时显露出疲态。这些涉及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问题无法得到保障,居民就会倾向于将可支配的收入进行储蓄而非消费。可以看出,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消费有着刺激作用。本文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如下构想:
  6.2.1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加强规范管理
  就目前而言,居民对于社会保障的立法较为迫切而且立法的环境已经成熟。我国仅有一部社会保险法的效力级别是法律,其他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大多是行政法规、规章,效力级别较低,约束力不强,由社会保险法、救助法、福利法构成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保障事关居民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问题,而法律又是一种具有强制力的权威工具,因此由立法来保障我国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尤为重要。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明确社会保障实施机构、管理机构的职权职责,赋予社会成员应有的保障性权利,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作。
  6.2.2增加财政支持,扩大社保筹资渠道,增加社保积累
  社会保障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启动晚,社会保障积累少等问题的出现,缴费压力日益增加。在《2018年中国养老保险发展报告》中,已经显示在中国还有19个省市没有领取到来自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这一问题在2019年仍然存在,同时保证社会保险稳定、可持续的增长已经成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力求尽早覆到各个省市,完成XX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融合,并不断增加这部分的收入;其二,我国2019年的社保支出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全年年度财政总支出的10%是中国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款项。对此,应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民生支出,增加社会保障以及其支付补贴的比重进而使个人缴纳的比重下降,人们有更多的钱消费在其他方面从而扩大内需;其三,综合我国当前的综合国力考虑,完全依靠财政不尝试自我发展是不可靠的,社会保障的发展也是有限的,因此,必将开拓社会保障的新融资渠道。比如可以通过发行彩票的方式,并且发行福利彩票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主要收入来源,社会保险可以模仿福利彩票发行的模式,依据其发展路径补充收入这一空缺,弥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不足,真正造福人民。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加大社会慈善捐款的宣传力度,增加这部分资金的收入,达到平衡状态。
  6.2.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只有部分省份在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开始实施城乡统一政策。在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中,只有城市的工人才有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那些在城市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人即使有社会保险但拥有的人数也较少。据分析得出,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居民数最高的项目低于30%,当询问那些没有社会保险的居民对未来退休金、就业、医疗等问题的看法时,他们大多数都在担心当前的储蓄水平是否处于一个安全状态,只有储蓄才能提高未来生活的安全感。对此,我们必须要打破城乡之间的差距,打破户籍的限制建立起更适合现代发展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础医疗保险制度,进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生活的平等性,进一步扩大各类保险保障的范围。使不论户籍在哪儿的居民都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感受到XX的善意,从而有更加积极乐观的消费能力和心态。

  参考文献

  [1]邓庆彪,陈晨.湖南省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J].金融经济,2018(24):21-24.
  [2]杨南.南昌市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现代盐化工,2019,46(04):126-127.
  [3]耿修林.收入分配、城镇化、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12):58-63.
  [4]么岳心.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1995—2013年资料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6):45-47+134.
  [5]王婷.山东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
  [6]王琦.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8.
  [7]王金波.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动态一般均衡视角下的再审视[J].经济问题探索,2017(07):11-19.
  [8]郑烨,郑金凤,黄晨晖,刘德彬,温永仙.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电脑,2017,33(07):1-2+101.
  [9]熊爱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论,2017(25):52-53.
  [10]孙仲英.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统计分析[D].辽宁大学,2017.
  [11]颜慧萍.福建省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D].福州大学,2016.
  [12]田华,金卫健,朱柏青.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12):115-117.
  [13]封福育.社会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来自CGSS2010的经验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32(05):62-71.
  [14]徐夏静,王慧芸.城乡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05):58-64+47.
  [15]解欢欢.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6.
  [16]崔丹.河南省社会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6.
  [17]王英男.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13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月28日
Next 2022年1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