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理念下的功能设计

摘 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原材料的不断革新,同时实用科学的运用,也让生产制造技术更加多元化,基础科学和实用技术的进步,让社会需求以及消费群体对于服装的追求不再仅仅关注于舒适度和时尚感,而是更加关注服装设计服装功能的效用价值以及可持续设计功能的体现。基于环保理念的服装设计不仅能够推动社会实现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服装产业能够不断保持自身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服装的环保设计功能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本文就当下现有的服装发展现状展开探究,深入研究服装的环保设计功能研究。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功能;多样化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下中国轻重工业体系的快速完备和技术提高,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观念的不断革新,其中随着资源和生态问题的突出,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2021年xxx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并且不断的融入于各个行业当中。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将国内服装消费领域的消费需求从简单蔽体与保暖功能推进至具有可持续性科技服装设计的新需求领域。。

在上述前提下,当前服装设计与制造产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改变传统的生产与设计模式与思想,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的服装产业存在着,在设计制造方面,创新能力不足;在生产制造的环节,存在高污染;在消费端,存在高生产力带来的快销风潮,导致服装生命周期段,从而造成浪费等种种问题,所以,作为轻工业的重要一环,服装设计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可持续时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现有发展水平下通过现有技术,逐步构建服装行业新的理念、秩序和设计制造方式,并且能够不断的适应时代发展而自我革新,实现适应于市场和当下审美的服装可持续设计,将会成为服装设计相关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相当一个时期努力的目标。

1.2 可持续服装设计理念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审美方面的变化也逐步在某些方面拥有了一定的审美共性。另一方面,日渐满足的物质生活催生了人们开始对精神层面追求,促使了人们越来越注重服装的审美性和理念表达,使得人们对服装选择的要求不再只是简单地满足抗寒防暑、保护身体和遮羞的用处,更多地是将服装当作一种装饰物或思想和符号来作为展示自我观念和审美情趣的辅助物,导致现代服装承载的早已经超越衣服最基础的功能,当今服装承载了更多的理念和审美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主流观念的输出物品,推动在理念层次如可持续化理念、个性化理念上的审美趋同,统一整个社会的的大体的审美方向。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服装可持续设计的现状

服装可持续设计是国内外服装设计行业在工业革命4.0时期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国内外高校以及研究学者大多在各类论文中通过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进行设计实践和理论探索,对现有的服装作品或者包装作品进行探索,实现可持续设计理念。

贾曙洁对服装可持续设计进行了概念定义,阐述了其发展历程和现状,将服装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实现方法分为循环利用、解构重组和拼合再利用。贾曙洁从造型、色彩、装饰和面料四个方面对服装循环再利用的可持续化方法进行深入探索,并且通过大量实践和实验成果证明其方法和理念的可行性;高月霞和严克均则从包袋设计方式中入手,在对服装可持续设计的概念、设计方法以及现状进行理论研究和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多功能、运用环保材料和以废弃油画布和植鞣皮为原材料的模块化包袋设计方案;程煜利用废弃牛仔面料同地域民族文化融合为切入点,在保证了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同时,对可持续设计的定义、兴起条件和表现方式进行了分析,经过对牛仔市场的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从面料和工艺两方面提出了结合傣族服饰文化的牛仔服装再设计方案;

许阳阳对快时尚的概念和特征及其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相关举措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零浪费”技术为原则进行了系列服装设计与实践;岳文婧通过研究折叠元素和一衣多穿形式与服装设计结合的历史发展,提出了将折叠元素与一衣多穿形式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方案。

期刊论文主要的关注点在于服装可持续设计的设计方法和发展状况的叙述上,主要攻坚服装可持续设计的理论层面。

王小雷和王洋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从物质基础、传达特定理念和生命周期考量三个方面对可持续设计策略进行了探索;杨洁以商业模式的视角,阐述了服装可持续设计的内在涵义,将 Klee Klee 品牌作为案例,从产品、顾客、基础管理和财务四个层面分析了其践行服装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方式;汪艺群从快时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快时尚行业在当今可持续理念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黄智威,薛哲彬和王宇轩从可持续时尚的概念、发展现状和表现手段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释,并预测了可持续时尚未来的发展趋势。

 1.3.2国内外服装设计的探索

  一、参与性设计探索

所谓参与性设计,是一种让用户参与到设计当中的“众筹式”设计创作手段。将众多个人想法融入到设计过程和结果中。在参与性设计当中,参与者常常承担者用户和设计师两个角色,而真正对设计师,则肩负着设计师与重构的职责。

目前世界上对于参与性设计的研究大多数还只是集中在理论方面。CK Prahalad和Venkat Ramaswamy在2004年出版的《竞争的未来:与客户共同创造独特价值》一书中为企业界的人们带来了共同创造/共同设计的美誉。他们建议:“价值的含义和价值创造的过程正在从以产品和公司为中心的观点迅速转变为个性化的消费者体验。知情,网络,授权和积极的消费者正越来越多地与公司共同创造价值。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已经看到,在设计开发过程的早期阶段进行的协同创建可以产生积极的,长期的影响。”

奥斯陆大学信息科学系的范德维尔登和林奈大学教授莫特伯格在《ParticipatoryDesignandDesignforValues》中,探讨了参与性设计中参与过程的关键所在,这个过程能够体现出参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的体现;罗斯基勒大学副教授伯德克与他的助手在《Organising principles and general guidelines for Participatory Design projects》中构建了参与性设计的方法和框架,基于模糊设计的方式让参与性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上进行实践,并且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实践成果。

参与式设计不仅是一种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态度。在信息通信技术进步的帮助下,用户越来越多地开发自己的新产品和服务,实现“民主化”创新。理解共同设计及其术语、应用和可能性会带来更成功的集体创造力。我们的协作和创造潜力取决于我们找到共同点、分享想法、使用共同语言以及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世界的能力。大家生活在一个激动人心的世界,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们共同努力,解决我们面临的难以置信的问题。那么同学们也可以在自己的设计方案中,通过整合Co-design的概念,激发创造力和协作的强大力量。

 二、可持续理念的设计探索

时尚产业作为自然污染产业之一,随着科技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后疫情时代给消费带来的创伤和针对自然环境事业的启发,大众越来越关注日常生活和环保的关系,并且对服装的穿着寿命的产生了更多期待。为顺应环保理念和后疫情时代“使用耐久化”的新消费价值取向,可持续性成为继快时尚之后的重要创新理念。大量服装设计师和企业为此开始改变设计方向和设计方法,寻求更具可持续性,并且不以牺牲原有重要功能性为前提,探索设计方法和制作材料,以此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生态需求。

目前,可持续性服装设计主要将视野集中在自然材料运用设计、零浪费设计和循环再设计。自然材料运用设计也可以理解为新型材料的加工,运用植物纤维等可再生、易降解材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减少对环境和身体有害物质的添加和使用,让服装从生产中就保证可持续性技术的利用,如此也就能保证在使用和回收中均可不对自然和人体造成慢性破坏。

Staffonly 是一个充满能量的追求独特审美趣味的男装品牌,由周师墨与温雅于 2015 年在伦敦共同创立。品牌的设计团队曾多次尝试运用废弃塑料瓶中回收而成的纤维制成的涤纶面料在系列作品之中,此材料带来的特殊光泽感以及穿着体验给人带来惊喜。在T恤面料的使用上,Staffonly采用含有Sorona纤维的材料,Sorona纤维是一种利用玉米淀粉中提取的葡萄糖作为生物基所制成的可再生原料,在不破坏舒适感的同时还提升了材料对染料的吸附性,从而无需额外加压或使用化学上色媒介。

从零浪费设计上来了解,设计师尽可能减少服装生产中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浪费,融合当下舒适需求带来的版型界限要求日渐宽松的趋向,通过不断推敲,实现材料使用的极致化。ICICLE 之禾将“可持续发展”理解为“采用顺应自然的制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品牌的每日实践中,反对过剩设计,不做浪费用料的设计,不做缺乏使用场合的设计;环保的制作过程,尽可能节约能源以及避免对环境的伤害,关注损耗物的再利用;耐看耐用的产品,精心设计,加以精工细作,使产品经得起长时间的审美和多次使用,而不是即穿即弃;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合理的售价,既保证消费者获得性价比良好的商品,也保证企业获取足够的利润,并用于公平的价值链利益分享。

最后,循环再设计方面,设计师将废旧闲置衣物重新解构重组,按照服装的特性决定粉碎的程度,以此实现重构,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原材料的可持续性。再造衣银行是独立设计师张娜于 2011 年创办的可持续时尚品牌,经过 10 年的探索与深耕,再造衣银行建立了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 RE-FABRIC LAB 面料实验室围绕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形成自己特有的回收——再造——销售—— Repay 完整闭环系统。

1.4 研究内容

 1.4.1基于传达特定理念的服装设计策略,实现可持续化审美导向

服装设计作为将艺术与实用产品融合而诞生的设计门类,在设计服装的时候,在艺术层面,设计师必须彰显一些属于设计师自身的艺术理念,来充实作品和设计成果的生命力和审美价值与审美意义。在设计层面,设计一词作为实用与艺术融合的产物,要求设计师在传达个人艺术审美思想的同时,还需要与消费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获得良好的评价,让消费者理解且能够接受设计观念,从而让设计师与设计作品实现社会的审美引导的目的。

设计师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重要价值,保持低碳的设计理念。在传达的时候,一般都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类型,不管是哪一个类型,都需要传达服装设计的绿色理念,减少服装夸张的部分,给人带来一种原生态的视觉感受。

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还可以在特定的空间,进行说明与互动,发展互动的思维关系,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传达可持续化服装设计与审美理念。例如:Henderson 就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生活废旧材料的加工、回收及其重复再利用,融合了经济性和环境性,保留了服装原有特性和风格,采用不同的环保材料展现出不同服装面料的质感,促进了服装和消费者的情感生成。Henderson 围巾深刻地传达了环境保护理念,增强人类的环保意识及环保材料的再造意识,并且向着健康发展的方向实施延续。

 1.4.2创新服装制造形式,借鉴解构重组理念的模块化设计策略

模块化( Modularity)最早由马丁.K斯塔尔( Martin K. Starr 1965)在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的,它可以在不影响主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修改特定模块以满足新的需求,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小的问题。自这一时期以来,模块化方法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如汽车、电子、家具等领域。

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曾提出“模块化是由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子系统,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构成一个全新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1201;Allen和Carson-Skalak在X机械工程师协会设计工程技

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Defining product architecture during conceptual design》中认为模块化就是将一个组件或一组组件看作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可以从产品中移除并且不会对产品产生破坏,这个单元为产品提供了按需运行所必需的独特基本功能”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模块化需要满足两个要求:第一,模块组件是模块化产品不可或缺的单元。在标准的模块化产品里,模块组件之间需有可以互相连接与切换的标准化接口。第二,在模块化结构中,能够通过单元符合基础规律的互相组合或替换,得到一个新的结构。

模块化设计是基于模块化理论的一种全新的绿色与个性化设计形式。在符合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给予消费者最大的定制化空间,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增加产品多样性,同时促进各品牌组件实现标准化,突破了单一款式生产量大但革新快带来的“快销化浪费”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仅满足消费群体个性化的定制要求,同时也从侧面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可持续设计理念,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创新服装制造形式,从侧面实现可持续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策略意在实现这一目标。

2服装可持续设计概述

2.1 智慧互联下的服装可持续设计

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了要将服装行业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我国服装制造业借助政策和世界先进设计理念,依靠完备的轻工业制造体系,积极推动服装行业模式变革和设计理念的革新,加之经济发展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需求的丰富与严格,推动了行业创新和协同能力,使得服装行业同智能结合,实现向可持续化方向转型。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X的世界性互联网经济大国,其配套的互联网生态系统也随着品牌的成熟形成良性循环。互联网的繁荣同时也带动服装产业的革新,自媒体时代下的大数据化信息平台彻底颠覆了过去的纺织厂形式的服装设计制造模式,通过数字化的设计方式和平台大数据的传播渠道,在提升了设计的效率的同时,反馈效率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推动了个性化、可持续时尚的发展进程。

街头品牌Vans在2019年上线了最新的Customs定制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模块化的基础定制功能,标准的模块化组合,实现了个性化定制的同时,也打破了大规模批量生产带来的过剩问题,实现了按需供应的绿色设计制造形式。

从审美导向方面来看,服装审美导向的创造更注重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塑造理念,将拥有不同生活经历的品牌粉丝的故事与品牌所要传达的思想进行串联,打造出对某一群体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标签,在品牌与粉丝的共鸣当中不断与品牌粉丝进行交流互动,从而不断拓宽品牌的属性标签与理念多边化创意,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当前的服装设计借由大数据与互联网的优势,聆听到了消费者所注重的可持续化的观点的同时,也利用互联网不断尝试各种可持续化设计方法,摸索未来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新方向。

2.2 可持续服装设计理念概况

 2.2.1 服装可持续设计的发展与实践

随着生产力提升所带来的能源与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先进技术改善环境恶化、资源紧缺这一现状的绿色、可持续化理念逐渐也在社会群体中成为主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各类制造业都具有重要影响,在纺织服装这个轻工业行业中,由于时尚的快速更替所带来的“快销”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处理问题。在环境保护和科学持续发展意识逐渐增强的当下,大众开始越来越关注可持续环保价值的体现,许多国际一线品牌和大牌设计师也都开始将可持续环保理念加入到服装设计当中。一些有环保意识的服装设计师开始改变设计制作方向,希望能够寻找到更具可持续性的设计方法,来实现新的制造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目前,服装可持续设计和制造方法主要包括:零浪费设计、易降解新型材料运用、生态材料运用和循环再造设计。

零浪费设计方面,设计师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推敲和适当性妥协,尽最大可能将在服装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浪费减少到最少。Isseymiyake品牌的A-POC服装设计,就是运用单块布料的设计制作方式,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制造过程中的浪费情况。

易降解新型材料的运用方法,主要是在原有的款式中将该服装的面料进行可持续设计,运用植物纤维等可再生、易降解材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减少对身体有害物质的添加,使服装在生产、使用、回收三个阶段中都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自身的自然性和无污染性。StellaMcCattcny品牌于2020年发布的系列服装中,75%采用了有机棉,再生聚酯、人造丝和可溯源羊毛等生态素材,在顺应于生态的同时,也保证了服装最基本的穿着感受。

生态材料的运用方法,同样也是在服装款式中对该服装的面料进行材料的探索,运用天然素材进行自然化加工,保留材料最本原的状态和化学性质,在保证了可持续性的同时,也塑造出了全新的自然化审美理念,追求最材料最本源的设计风格。TheNorthFace在纽约第五大道全球旗舰店举行的发布会上公布了日本子公司和日本生物技术初创公司合作研发的人造蛛丝合成纤维外套MoonParka,Moon Parka 是全球首款利用人造蜘蛛丝材料Qmonos制成的服装,这款服装结合了Spiber 研发的合成纤维材料与North Face 推出的Antarctica Parka设计,其面料表面具有一定光泽,因为采用了Golden Orb蜘蛛未经人工染色的金色丝织物,这款服装的面市也是Spiber和The NorthFace合作减少社会对石油基材料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据悉,蜘蛛丝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它不依赖化石燃料,只需在制成服装时采用少量化学染料。

循环再造设计方面,将闲置的服装运用解构、重组,将废旧的衣料重新打回素材阶段或直接用作素材,进行二次设计,基于服装“第二次生命”Balenciaga品牌在2020年发布的Pre-collection系列服装就是利用上述循环再造设计手段对服装进行二次利用,实现可持续设计的发展理念。

在服装设计行业当中,运用可持续设计思维,统筹重构各类设计理念实现环保设计功能的方法手段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实践,但是其推广和培养专属的审美价值观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可持续设计还存在着较广的研究空间。

 2.2.2服装可持续设计理念与审美融合

服装设计的审美主要体现在款式造型、面料材质以及色彩表达三大要素之上。从服装的织物到生产再到废旧物处理等整个生命周期开始考虑,通过设计手段创造一种无毒害、无污染,适合人体穿着且有利于环境与生产良性循环的服装制造,从而实现服装可持续设计理念贯穿于审美三要素之中。

从造型体现方面来讨论,服装造型是运用结构工艺和面料特性来塑造服装的整体轮廓的美学设计要素之一。其主要包括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的综合呈现。服装造型设计首先要考虑人与衣服之间的人体工学关系的处理,应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第一设计要义,将重点置于主体也就是人本身,即重点关注衣着舒适性。设计师应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针对不同受众群体人体的自然形态优势,如:对高身材的线条性展示,较矮群体的腰线提升和比例重塑,较瘦身材所带来的较强的衣着视觉可塑性,胖所带有的天然可爱感受等实用性为主的简约设计理念,从而减少材料缺少针对性的使用,增加服装的功能性与有指向的审美性。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促进服装单品甚至服装元素之间的自由配置,引导社会主流审美趋向,同时延长服装的“生命”实现审美与服装可持续设计。JIL SANDER就是简约设计的典型代表,被誉为“Queen of Clean”,在2021 春夏高级成衣发布秀上,Jil Sander 摒弃一切繁复的设计,整个服装中极少使用拉链、纽扣等辅料。在简洁的白色、粉肤色、褐色以及明黄色的面料上,仅通过后片、袖口的开叉、褶皱设计以及收腰设计,体现女性曲线美的同时增加了服装的灵动感,看似简洁的裁剪却并非简单,能够凸显出自然、优雅含蓄、线条简约的美感。

将视角转移至材料选择这一设计要素方面来探索,作为服装设计的“地基”,材料的选择的可持续性无疑是实现服装可持续理念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具体地来说,在服装设计选材的环节上要注重可再生、易分解的选料基本标准,在制造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实现无毒害、无污染的可持续化要求,若想要在这两大环节满足这些要求,服装设计者服装设计者在选择材料时必须整体考虑所用的材料的性能、成本以及使用条件的同时,还应注意所选择的材料在各个设计制造环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在以上的可持续选材理念的基础上,再结合材料的特性,利用材料本身的肌理作为设计的亮点,让穿着者能感知到自然材质的独特魅力,让思绪重新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最后,从色彩方面来看,色彩是直接反应人的审美的外在欣赏尺度与内在审美理解的,同时色彩也给予人冷暖、酸甜苦辣、情感等内在情绪与感受体验。所以,在塑造服装色彩环境时,设计师首先要注重于色彩之间的协调搭配,使得服装呈现出顺应于人们审美乐趣的视觉美感,用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设计审美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通过联想的方式加强服装的个性化特征。可持续设计理念在以上色彩设计基础规则上,要求服装设计的色彩运用要取材于自然,以绿色无污染、低碳环保为个性化审美目标,营造出一种无害的生态服装的色彩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的同时,也能够引导社会主流审美趋势不断的向着可持续、环保理念前进。

2.3对可持续理念中“可持续”的理解

2.3.1 可持续理念和服装设计的相互关系

  一、经典款的强生命力下隐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服装设计是一门合乎目的的产品制造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艺术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作为艺术品它具有艺术审美价值,作为技术产品,它具有使用功能特征。将二者结合,就能得到既符合人类审美认识,也能匹配相关生活需求的服装设计产品。在产品更新迭代极为迅速的当下,繁多品类与视觉造型的服装不断推新的同时,很多被称为经典款的基础造型品类非但没有被革新的产品所淘汰,反而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如堑壕外套、达夫尔外套、巴尔玛外套、军工夹克、棒球服等等。这些服装设计产品无一例外的都是具有较强的审美生命力和实用生命力,而这些经久不衰的经典款,实际上都是经过了战场、工厂等实际应用场景的反复打磨,例如来自战场的风衣设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Thomas Burberry 为军方设计出第一件风衣,配合他独自研发的 Gabardine 的特殊面料,不仅防水透气,卡其色调也非常适合壕沟战时的遮掩色,此设计瞬间获得军方的青睐。由于风衣本身优良的防水性以及机能性,除了在战场之外,对於多雨的英国来说也十分实用,像是肩膀的斗篷设计利於水滴滑落、皮带与 D 型环扣设计能结合配件使用,以及能调节大小的袖口更是利於阻挡各种天气变化,防止雨水渗入。因此风衣潜移默化间成为当时中上阶层的专属单品,也象征了社会位阶。

基于此可以看出经典款的强生命力下隐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经典款设计对于功能的注重和审美导向的作用,能够成就从审美性与实用性角度上实现服装设计的可持续理念的目标。

 二、可持续设计理念为服装设计引领出新的创意道路

服装的销售往往要通过互联网的相互传播,由具有一定审美引导能力的服装穿搭博主率先牵头,之后不断的向下发展,消费群体将穿搭博主的创意融合自己的风格,解构重组,不断的创造出适应于不同风格的搭配方法。例如优衣库的经典亚麻衬衫,从品牌方面自我主打的简约时尚,逐渐的发展出日系文艺、日系潮流等不同的审美风格,让优衣库这款服装成为货架上的常存商品,社会对服装的发散式发展,所带动的新的风潮,不仅构成了可持续理念审美趋向的引导,而且还能够为未来的服装设计产品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和想法,成功的利用可持续化服装设计理念实现社会回馈于艺术创意的良性循环,同时,由于材料运用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新的可持续环保材料的推广。

基于此我们便能够感受到,服装可持续设计理念在贯穿可持续性的环保理念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为新的服装创意提供思路,同时也能够将创意的范围从设计师扩大到消费者,最后将其整个,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提供新的发展方案。

 2.3.2 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服装设计方法

  一、服装设计的功能与形式

在服装设计的历史中,功能与形式常常处在对立的的状态。从专业的角度去衡量二者,功能与造型难以取得平衡,始终是对等的两个方面。但是服装终究是为商业需求所服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功能与造型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根据功能主义的理念来指导服装设计,是平衡功能与造型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实现将功能、造型以及审美三者之间的互有优势,达到平衡的目的。在谈到服装造型的时候,人们往往关注的重心在于服装的款式,主要原因是因为款式是对服装外观特征的把握,而服装的版型和内部结构就是服装的外观特征。但服装整体造型效果但体现,又离不开对人机结构对把控,所以服装的功能效用,其内涵实际上也就是同造型与共同各因素相互串联而成的设计理念。

 二、服装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的实践

服装的功能性与造型,是服装外观形象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些功能和造型设计是服装款式以及使用场景的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演变进化而来的,功能性具有明确的功能指向,并且由特定的款式设计要素承载。例如采用TPU涂层高韧性面料、高饱和度配色以及多口袋设计,便可以推断出该服装的款式与功能是为了应对野外活动而设计,其溯源是来自于对野战服装的改造。从中可以看出,服装的功能决定了材料,材料的选用决定了款式,同时也规定了这一品类的美学范围。

在明确了上述观点,把相关的款式设计元素作统一的功能分类,并且在分类基础上把有细微区别的款式特征分解提炼出来,从而形成可追溯的设计元素链条。将这种溯源模式同现代制衣产业相结合,分析款式设计元素因何而来、为何而用、如何成为经典,在引领审美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性,实现艺术美、技术美和实用性的结合,构成既符合现代审美,同时又具有美学与功能生命力的服装设计产品,实现服装的功能性设计。

3可持续理念指导下的服装造型设计方法研究

3.1可持续设计理念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CONVERSE作为老牌服装品牌,拥有着强大的主流引领能力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于消费群体和社会需求的指向,从而进行设计改进。于是在前几年借用热度迅猛的垃圾分类话题推出一款“垃圾”变成的 CHUCK Renew系列,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让旧物新生,从“再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以存在的旧衣物,通过纤维打碎重组、手工拼布、旧衣回收再利用等方式,赋予旧物料新的生命,创造出适时的全新作品,旨在倡导人与自然的自适相处,再造 CONVERSE 的经典产品,使新的可持续环保理念同“经典”相互绑定。

CONVERS的CHUCK Renew系列在色彩上运用苔藓绿、臭氧蓝、小麦色、浅灰色等更贴近自然化的清新色调的配色,在视觉表达上,色调迎合了当下高级灰的审美趋向,大的色彩趋向则是回归于自然本原的颜色,款式的经典与自然的配色,实现了新式经典的视觉艺术创意,同时在生产制造到视觉感受,也都传递着可持续化的环保理念。

Klee Klee 是本土服装品牌素然(ZUCZUG)旗下的一个反对过度设计,致力于倡导慢时尚、环保、可持续性理念的品牌。品牌名和品牌 Logo 都蕴藏着别样的寓意,Klee 源于藏族语,有“慢慢来”的含义,以手掌向下图案为品牌的 Logo,同样表达的是“慢下来”的意思,通过设计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希望能够以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来接近大自然的节奏。这个品牌注重对极简主义的探索,一直坚持环保的制作方式以及保持绿色可持续的品牌理念。从生产的第一件有机棉 T 恤衫开始,采用低耗能的环保原料,积极探寻低污染的环保染色工艺,如 Indigo Juice 易水洗的丹宁染色工艺或者利用云南红茶茶叶、莲蓬、紫草等进行植物染色;在设计生产的每一道环节中,选用可循环利用的纽扣,采用可降解的包装袋,所有的细节处理中都尽可能地减少对地球环境的伤害。此外,Klee Klee 还力着于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的洗衣产品,减少有害废水的排放量,保持河流、海洋的清洁。

在 2021 春夏新品发布会上,Klee Klee 延续了舒适、自然、实穿性的设计原则,在这季的新品中更加重视居家生活环境,设计出更适于居家穿着的服装。在材料的使用上,Klee Klee 对丝、麻等纤维的使用进行了新拓展,进一步探索天然纤维的可能性;在色彩的选择上,以黑白色、米色以及蓝色为主,给人一种自然、静谧的视觉感。我们不难看出这季作品的多样性,如短裤、直筒长裤、简约衬衫、休闲西装外套、小背心等单品,这些单品既可以居家穿着,也可以外出穿搭,还可以跨月度进行搭配,最大化地提高了衣服的利用率。此外,裤子上的设计有着品牌独特的亮点,在裤子后片的口袋上设计一个“Let’s

blue”的标语,诠释经典蓝色所代表的安静与力量感。消费者可以通过正式服装与休闲服的混搭,居家与外出的服装进行相互转换,增加服装的实穿性和多用性,延长服装的使用生命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服装的废弃量,降低了资源的消耗。

DZHUS。2010 年,乌克兰设计师伊琳娜·德朱斯 Lrina Dzhus 创立了以创新、实用、前卫的裁剪,多功能和工业灵感美学而著名的女装品牌 DZHUS。伊琳娜·德朱斯将目光投向于当今时尚的短暂性和流于表面化的设计,旨在通过自己的作品引起人们对于过度消费的关注,并提供防治过度消费的替代性方案。他将“一衣多穿”与追求简单平淡、舒适实用的 Normcore 风格相融合,为时尚带来新的变革。

在 2020 秋冬系列作品中,标志性的设计是一件经典简约的白衬衫,该服装运用常见的纽扣和拉链作为衣服各个部位的连接纽带,看似毫无设计亮点的款式造型下实则隐藏着别样的功能性。所示的手提包,正是由白衬衫以经典的方式折叠而成的,这个设计使得一件衣服具有多种功能,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的衣服进行穿搭,还可以作为一件独特款式的手提包,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生命周期,还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交活动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搭配。无独有偶,设计的亮点依旧是可进行衣服与包包变换的形式,这款设计既可以作为简单的马甲搭配衬衫、连衣裙等服装,又可以作为日常的单肩包,简约而又大气的设计,给人一种纯粹的美感,这样细腻的设计使得物质资源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服装设计中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减少“量”的投入,优化材料和创意的“质”,还需要在结构上体现和传递新的设计理念和基于生命周期考量可持续设计的发展。下面依据上述理论从模块化、拼接、新型材料运用三个方面,对可持续化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3.2模块化服装设计方法

 3.2.1模块化设计概述

“模块化设计”,简而言之就是把具有一定相似特征的组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系统,该系统作为一个通用的复合模块可以与其他模块进行多种方式的组合,构成新的整体,产生各种相同或不同产品和功能。“模块化服装设计”就是将服装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作为一个模块组件,然后根据设计师或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配置和组装,最终得到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喜好的服装产品。模块化设计使服装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而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整体。 在模块化服装设计中,与模块化概念里模块组件和模块化结构定义相对应的有服装模块组件、模块化服装产品和模块化服装系列:服装模块组件是模块化服装产品中具有一定功能,并且在同一系列或者同一产品线的范围内,具有标准化组件接口。服装模块组件之间能够进行组合和交换;模块化服装产品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服装模块组件组合而成。其服装模块组件上有可供组合和交换的标准化组件接口。在模块化服装产品中,能够通过将一个服装模块组件替换为另一个模块组件来得到新的服装款式;模块化服装系列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模块化服装产品组成的产品族。同一个服装系列内的服装模块组件具有相同标准的组件接口,便于服装模块组件在同一个服装系列内的模块化服装产品上进行交换。

 3.2.2模块化设计优势

1、标准化:

(1)形成一定的标准的设计规范,使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相互组合从而实现少即是多的可持续化设计理念。

(2)模块设计标准化,从生产到回收都形成一定标准,将服装在可回收、可维护、可循环使用和可更换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2、灵活性

(1)拥有统一的连接准则,易于组合与更换

(2)设计制造方可依据市场进行更精准的生产单独的模块组件

(3)消费者可通过创意组合,从何获得不同款式服装,用少量的材料提供更多的选择。

 3、延长服装生命周期

(1)针对性的更换破损模块组件,避免小破损导致整件丢弃的问题。

(2)增加组合允许通过组件的改变来改变服装的风格,以较低成本满足不同审美需求,延长服装整体使用周期。

3.3拼接式服装设计方法

 3.4.1拼接式服装设计概述

拼接式设计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不同品相的物质相互拼凑链接在一起,拼接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理念,这种艺术手法最初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不过古罗马时期的拼接还并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只是作为一种节约社会资源或提高服饰舒适度的技法而存在。到了18世纪,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在衣帽、大衣等个性化服饰中加入拼接艺术的理念,但是那时只是作为一种装饰的表面辅助技术,并没有成规则的走进设计行业的体系当中。拼接设计的理念真正成为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是在20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和工业经济的繁荣,服装的理念也随之不断革新,表现个性审美的欲望也愈发强烈。起初设计师是从颜色拼接开始,而后逐渐对面料与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而这种设计理念不仅节约了制作成本,也让服装设计保有较强的个性和艺术美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认同。

在21世纪之后,人们对于艺术和设计理念的追求更加多元化,拼接艺术在逐渐突破了技术上的限制,发展成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尝试溯源拼接艺术最初诞生的意义所在,即节约社会资源或提高服饰舒适度的技法,而最初的设计理念也正好与当下设计新思潮所追求的方向相吻合,所以拼接式也成为可持续设计当中一种值得青睐的可持续设计方法。

  3.3.2多样性

从多样性的角度上来看,拼接设计打破了用整块面料进行整体裁剪的形式,将面料设计成不同的片段,解构重组成为不同的设计风格。其中,以同料的拼接方式为例,可以是选择相同色系、相同面料材质的拼接在设计,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形成色彩与材质之间的对撞,前者的拼接方式将原本直白、顺畅的视觉观感,进行艺术切割,同时利用缝纫的线条使之呈现出不同的几何图形,以突出设计的个性;后者则利用面料质地的统一性将不同颜色进行融合、碰撞,这样不仅可以在服饰结构上表现出不同的观感,还能够丰富服饰的色彩。

 3.3.3循环再利用

从再利用性的角度上来看,拼接式设计理念在诞生之初就是为节约资源而生,并且从历史的角度上来剖析,过去中国在资源短缺时期,穷人家所流传的百家衣实际上也是一种拼接制衣法的运用,从而实现了资源的节省,当下的可持续服装设计理念,同样也可以通过以此,并且赋予其一定的艺术和文化属性以及设计师的审美理念,利用不断传承下来的具有文化属性的制衣手段,达成更高品质的拼接再利用,实现服装的可持续化设计的目标。

3.4新型原材料的运用

3.4.1新型原材料概述

服装的生产材料构成主要由主体面料和辅助面料所构成,主体面料是构成整个服装的用料,辅助则是构成装饰的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可持续服装材料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在可持续设计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并且定义了服装设计是否符合可持续理念。

新型原材料的运用首要选择的是自然界中易降解、可再生的环保材料作为主体面料和辅料的构成。同时面料的选取不能完全以可持续服装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为唯一衡量标准,服装的可持续化设计,归根结底还是属于服装设计的范畴,必须在服装的基本要求之上实现服装的可持续化设计理念,兼顾成衣完成后的用户体验问题,材料质感、舒适度以及颜色可塑性等也是设计师必须要关注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观点和基本要求,以天然纤维、再生纤维与其他有机纤维为切入点,探讨可持续服装材料的运用。

 3.4.2天然纤维

首先,天然纤维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或者自行培育的动植物身上提取的可用作纺织纤维用的纤维材料。天然纤维在服装制造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纺织业和服装制造业都离不开天然纤维。我们所熟知的彩棉、有机棉、亚麻等材料均属于天然纤维。 天然纤维的可持续优势在于材料来源于天然产物的加工,所以在降解和再生方面能够就对环境的破坏减至最小,同时天然纤维材质本身带来的审美体验也能够引导消费者对可持续理念的认同。

1994年由李琳创办的江南布衣JNBY就是最好的案例。创办者李琳曾在采访中表示,她本人关于时尚的趣味就是最本原的黑色和白色,并且喜欢好材质被用旧的感受。这种随性自然的审美兴趣,也造就了江南布衣品牌“自然、健康、完美”的品牌设计理念,用JoyfulNaturalBeauteousYourself诠释了品牌的审美兴趣。江南布衣JNBY定位20-35岁的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环保的生活方式结合的知识女性,在材质选择上,采用富有自然肌理的天然面料,以棉、麻、毛、丝构成服装制造的主要部分,在颜色选择上尽量还原材质本身的色彩,以素色与自然色为主营造出审美中的高级感,在用精致面料带来高级自然的审美震撼,演绎女性细腻自然之美感的同时,也在用实践引导着可持续理念的审美发展方向,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服装“建筑美学”。

 

8f67e148010b826be97b8a6341f4d941  3.4.3再生纤维

随着科技的不断飞速发展,服装制造业的原料选择也不仅仅局限于天然纤维,虽说天然纤维在降解方面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然而因为过度的破坏,资源已经不允许过度开采,所以服装的设计制造的目光转向再生纤维。再生纤维是指在自然界中不能直接被当作原材料使用的天然高聚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无害化加工等方法,转化为可用于服装制造的原始材料,这类材料一般具有无污染、可再生和可进行无害化加工等特点。深度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先进科技与先进理念融合最好的产物之一。服装可持续设计突破了天然纤维的限制,也就拥有了更多可发散的方式。

兰精公司2008年推出的一种莫代尔天/丝纤维独特的混合纤维,是结合了以上两大纤维——莫代尔和天丝的创新组合,这两种纤维组合带来了很多优点。绿色环保纤维莫代尔天丝,作为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除了在原材料选择、生产加工过程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实现了环保之外,在服用性能特点史是结合了莫代尔和人丝的优点,将柔软舒适和高度功能性集于一身。改善了纺织品的特性,使纺织品的撕裂强度和顶破强力得到了提升。莫代尔天丝制成的纺织品手感柔软,同时具有丰厚的触感。莫代尔天丝织物可以制成纯纺的针织服装,也可以和棉混纺。它不仅适用于莫代尔的所有应用领域,同时也在纺织品中凸现了莫代尔天丝所具有的新特性。此外,莫代尔天丝不但是性能优良的天然纤维,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要远远低于棉。莫代尔天丝的产能要比棉高6倍左右,而水的消耗却要低10—20倍。

5cd707cf21bdc4cd8dc0eb9f767bc13b

 3.4.4其他有机纤维

除了天然纤维和再生纤维之外,关于材料的选择还可以从其他植物中提取天然有机纤维作为制衣的材料。例如在易种植、生长周期短的竹子中提取竹纤维,从产量大、种植范围广的玉米中提取淀粉纤维等。并且竹纤维和玉米纤维等经济作物纤维在韧性上能够保持较长的使用周期,不易损坏,在降解性上,废弃后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自然降解,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这类纤维生长速度快,养护成本低,产量又较传统自然纤维拥有更多的成果,所以这类生长快、易降解的植物纤维,成为当今可持续服装设计理念下的又一优质素材。

杜邦SORONA生物基材料采用的纤维原料,其核心原料来自植物淀粉糖,采用37%的植物性原料,和尼龙6相比制程降低了37%的石油资源消耗,节省了30%的能源使用,并减少了63%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在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石油对人体的危害的同时还保护了地球环境。作为全球领先的可商业化生产的品牌,做到了真正的将生物基广泛地推广到市场应用中,为全球的可持续化设计理念做出了真正的努力,也为在再生纤维领域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创新道路和启发。

d3146baf94d27ee4bcbac4fd16764588

4推动可持续服装设计发展的方法

4.1 新型审美观念的构建

根据可持续设计理念来指导服装设计是国际主义设计思潮下的一大设计规范,可持续化的要求,看上去是对服装设计方面产生一定限制,但实际上也正是这种限制为服装设计划定设计的范围,就像是绘画需要纸张的横竖大小来确定构图,音乐需要和弦风格来确定韵律和节奏,可以说也正是服装功能的限制,才促进了新的审美有序、有方向的发展。基于可持续性与功能性的结合,构成的个性与共性的平衡,推动服装设计行业在符合未来发展的客观规律下良性发展。

作为日本设计界的代表性品牌,MUJI无印良品的服装板块也同样收到“Slowdesign”的影响,将回归生活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无论是服装、家居用品、文具等产品都贯彻了体现了简单明了,自然环保的设计理念。无印良品的产品始自始至终给予人一种“就在身边”的感觉,这是因为所有的设计都源自于生活与自然当中,淡化品牌标志,以“无设计”为设计,产品、服装将以人为本、敦厚淳朴、简约大方作为唯一设计理念。无印良品主理人与首席设计师原研哉表示,抛弃繁杂的装饰,保持原材料最自然的形态,能够便保证产品的生命力,可见无印良品早已洞悉未来人们对于自然与可持续化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审美兴趣,亦或是说,也正是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才启发了品牌将可持续设计理念贯穿于设计当中,从而引领了时代对于未来极简主义的审美趋势。

MUJI无印良品的服装多采用素雅配色,诸如黑、白、灰、米、卡其或藏青这类高级灰配色,无印良品的设计简单,但在加工过程中却将日本工匠精神贯彻到底,选择最贴近本原的简单款式,可以延长服装的审美和使用的周期,MUJI无印良品利用这些天然色彩设计,来满足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以外寻求安静和宁静心灵的需求。

MUJI无印良品的产品不仅打破了世界上一直流行的西方由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西方社会发展而形成审美观念,其爆发性的灵感创意追求、对于自然和服装的解构、廓形的创新与修饰等方式的尝试,无不体现着追求自然本真的东方美学的内涵,其创新的设计理念与东方美学的高度融合,正是可持续化设计理念追求的“可持续”和“美”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的体现。因此,服装的个性化设计追求与可持续化设计理念可以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符合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与功能主义思想辩证与统一的历史发展规律。

4.2 创新和发展新材料

一、天然彩色棉

天然彩色棉是在有机棉的基础上进行培育改良,利用生物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取有色遗传特征进行基因改造,使棉花在诞生之初就携带有色彩,从根本上剔除了后期染色这类污染环节。天然彩色棉拥有着更为舒适的手感和亲肤的特性,面对体弱人群和敏感性人群及其友好。

 二、菠萝皮革

20世纪90年代,西班牙皮革设计师伊卓莎将菠萝也进行纤维蜡化、压痕等后期工艺处理所制成。菠萝皮革的生产只需要采摘玩菠萝后留下的废叶子,所以这既不会破坏土壤,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不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料。并且还让已经失去价值的的菠萝叶重新获得新生的价值。

三、SCOBY茶叶仿皮

X爱荷华州立大学服装设计学院副教授Young-ALee和她的学生利用康普茶副产品中所产生的纤维素纤维重组成为凝胶,并且制成薄膜,这种薄膜的诞生需要使用细菌和酵母的共生体进行联合培养,从糖醋混合物中吸取所需营养。经过一系列培养处理之后,促使SCOBY干燥成型便能够制作出性质与皮革极为相似的茶叶仿皮,可以成为皮革的平替,投入服装产业的制作。

 四、Modal

Modal又名莫代尔,从原木中提取的纤维素纤维。Modal是一种源自于自然的纤维,所以自然分解给予环境的压力非常小,同时对人体的伤害也小之又小。由于Modal纤维的优良特性和环保型,服装制造行业对其的发展潜力具有很好的期待。Modal具有棉一样柔和的手感和丝一样的光泽,并且拥有麻料的干爽和透气特性,在其吸水性和透气性上也展发挥出自身强大的功能性,受到了消费者和设计师的双重青睐。

这些新兴的创新材料大多来自于自然或是从自然材质中加工而成,不仅书写着人类工业科技和基础科学的进步,同时也体现出人们对于低碳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认同。从生态纤维入手,实现时尚与环境的和解,推翻工业发展与环境对立的负面认知。同时,生态可持续的理念逐渐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能够促使人们在可控的地方回归自然古典的生活方式,给予心灵一个放松的机会。

4.3 服装设计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原研哉在小米公司设计的新的品牌logo提出Alive生命感的设计理念,Logo的轮廓最终成为N=3的超级椭圆,而这个形态有仿佛演绎出微微摇曳并且兼具生命力的轮廓形象,堪称摇动着的互动形态,与此同时,动态Logo又会使之产生一种宛如轻轻浮游般的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予此理念我们可以理解到,设计的生命力与生命感关键点所在是在于对未来的预测和趋势的适应,可以说,小米看似只是圆角化的Logo实际上是在不破坏原有基础上对未来审美的最大程度的预测和引导。正如时尚杂志ELLE杂志撰稿人耿元在谈起时尚设计的生命力表示“生命力”意味着设计需要具有可持续性,不应该是转瞬即逝的,它应该有长的生命周期。同样作为设计的分之行业,服装设计同样需要生命力来不断的革新自身的设计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与所提出的可持续性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一、区域性情怀设计同情感的融合

区域性情怀设计也可以称之为民族情怀、城市情怀、家乡情怀等,主要是利用和依从人对某个区域的特有感情来实现感性化设计,激发消费群体内心对某个区域的热爱情绪,引领一小部分区域内的审美思潮,实现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审美之间的平衡。同时,区域特色元素也是服装设计行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通过深度挖掘,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故事,为服装设计作品注入更强的,来自于文化赋予的设计生命力。

区域性情怀设计能够推动当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文化自信建立,从而推动审美思潮的前进方向,让受影响的范围内实现审美大致趋同,细节个性审美平衡。并且,区域性情怀设计所带动文化认同与审美思潮,在吸引消费者的认同的同时,也能够继续依据已有的内容,继续推动新的故事与文化的发展,从而促成品牌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融合,形成文化-消费认同-文化再创造的良性循环,从而构成服装设计作品的生命感。

二、审美性个性设计同实用功能的融合

基于设计与功能二者之间的影响理论来看,服装的个性化设计和实用功能,都是以人为出发点,进行创意与设计的,所以二者应互为成就或者说二者的融合才是一件完美且拥有自身生命力的服装设计作品。但是就实践来看,生活中依然存在审美让步于功能,或是牺牲功能为审美开辟道路的现象存在。

例如意大利快销品牌Brandy Melville主打的纯欲极瘦风格的服装设计理念,按照体重、肤色等极其苛刻的要求将女性划分等级,完全违背了服装作为遮羞避体的基本功能,过分的强调了品牌自身的审美设计理念从而牺牲了服装应该给予人们的功能与效用,所以所迎来的也是批判与反对的声音。

所以服装审美个性与实用功能虽然常常以融合的姿态展现于服装设计行业当中,但实际上在服装设计之处,二者更容易处于对立的状态,必须需要设计师经过不断的推敲再设计才能实现二者的融合,唯有如此才能根植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之上,实现服装设计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审美价值与效用。

综上所述,服装设计与功能的发展理念同现代国际主义设计思潮与可持续设计理念一样,必须根植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上,因为服装是作为为人服务为目的的轻工业制造产业,不管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还是客观实用功能角度来说,只有人才能完成服装设计最终的价值体现,将设计——功能——服务对象相互融合才能实现互相推进,否定之否定的良性循环道路。

结 论

人们穿着服饰的状况,反映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服饰可以反映出穿衣人的经济状识和生活水平,又由于服饰都不是纯粹的天然物,总要进行 剪裁缝制、琢磨加工和连缀搭配,所以它又直观地反映出一定地区、 一定民族乃至一定时代的工艺技术水平。这也是艺术设计的深刻内涵所在,也是服装设计所展现的艺术性所在。

同时,在服装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基础科学所带来的技术,从天然可持续材料出发,分析材料在针对各类服装所能够展现出来的个性与特点,从而将材质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服装设计呈现出独特的视觉和感觉审美感受,实现理念与技术的融合,艺术与实用性的融合,方能在可持续理念下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服装设计作品。

在可持续理念推动的服装设计思潮下,在服装设计中将可持续理念置于主要位置的高端品牌也越来越多,受到了众多设计师的青睐和认可,也在奢饰品领域中有所运用。服装设计理念作为设计师表达自我和设计风格的出发点,其对成衣的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服装行业是整个现代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的缩影,所以在服装品牌的运用上应充分把握服装元素的服装设计语言要素,为设计更多更好的服装产品提供强有力的良性发展条件。

致 谢

时间悄然过隙,大学四年里老师们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对本专业以及服装设计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系统学习服设专业的相关知识,并更加全面地了解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我也因此在学业上逐渐进步,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学会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

在即将毕业之时,首先我要感谢XX老师。XX老师是本次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在他细心的指导下,我步入了服装设计专业的大门,同时完成了系统的学习,完成了本次的毕业论文写作。

其次我要感谢XXX等同学们的帮助,在他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我才能够学习完善、查漏补全,创作出自己的毕业作品,完成自己的毕业写作。

最后要感谢四年间不断支持帮助我的父母,是家人的不断支持,才能让我在学业上不断前行,在生活中不断成长。

这四年的学习历程让我掌握了诸多重要的专业知识,也在为人处世方面有所成长,为将来的工作生活积累了宝贵经验。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有勇气开启新的旅程。

参考文献

[1] 王钰宽.浅谈舞台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9(13):143-144.

[2] 张娜.舞台服装设计中服装面料的重要性探讨[J].戏剧之家,2018(1):134.

[3] 王羊羊.浅析服装设计面料再造艺术的创新应用[J].明日风尚,2020(2):44-45.

[4] 叶锦添.神思陌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5] 王欣.面料再造在舞台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探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9):95-97.

[6] 齐琳琳.具有多样化穿着功能的服装结构设计[J].大众文艺,2017(13):79-80.

[7] 张皋鹏.具有多样化穿着功能的服装结构设计[J].纺织学报,2011(5):107-111,117.

[8] 徐静, 姜淑娟.商陆色素提取及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 2017,33(9):23-27.

[9] 柯贵珍,林灿阳,徐卫林,等.天然植物染料苏木染羊毛物[J].染料与染色,2007,44(1):41-44.

[10] 贾艳梅,李向伟.苏木色素的提取及其对羊毛织物染色[J].毛纺科技, 2009,37(3):13-16.

[11] 唐孝明,张淑云.天然茶染料染棉织物的浸染染色工艺[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24(6):731-733.

[12] 路艳华.天然染料在真丝染色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

[13] 刘呈刚,梁悦明,王秋菊.棉/蚕丝混纺面料染色技术研究[J].纺织报告,2018(6):38-41.

[14] 蒋晓霞.新常态下制造企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探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2):187-188.

[15] 陈晓,王婷婷.新常态下我国各省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7, 33(4):97-104.

[16] 李娟.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整合探究[J].纺织报告,2018(12):52-54.

[17] 钟逸.南宁时尚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南宁:广西大学,2012.

[18] 崔滨.魅惑•承诺•品味[D].济南:山东大学,2008.

[19] 贾京生.“足衣”,走动的时尚文化[J].美与时代(上),2011(9):13-16.

[20] 陶芸健.关于图书馆职业时尚塑造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11(5):82-84.

[21] 赵新平.民初社会时尚流变及其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03-108.

[22] 宋芝军.浅析服装设计艺术风格的审美内涵[J].纺织报告,2018(7):54-55.

[23] 刘昊,薛平平.流行时尚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J].长沙大学学报,2007(6):150-15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1455.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8月18日
Next 2023年8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