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汪立三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其创作的钢琴曲《在阳光下》具有加强的音乐欣赏价值。这首钢琴曲是汪立三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结合西方音乐表演技法,创造出众多中国钢琴艺术历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名作,本文展示了《在阳光下》的曲式,创作手法,演奏技巧表现手法,旨在帮助大家了解《在阳光下》这首钢琴曲,使大家更好的学习与演奏这首曲目,提供一些演奏技巧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汪立三;《在阳光下》;技巧研究
第1章 作品概述
1.1 作者介绍
汪立三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音乐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1933年出生与四川犍为县,从小便十分热爱音乐。在1954年便顺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通过自身优异的成绩和个人能力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不仅如如此,其还是黑龙江音乐家协会的xx。其始终为所热爱的音乐事业奋斗,创作出众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不仅有《在阳光下》,还有《东山魁夷画意组曲》和《他山集(序曲与赋格五首)》等,为我国音乐史留下绚烂的一笔。
由于汪立三先生自由便热衷于学习音乐,加之其拥有一定的天赋,在其顺利考入音乐学院之后,始终努力精进自身专业素质,在历经四年的学习,在毕业之后便到哈尔滨师范学院就职[2]。在其职业生涯中,曾担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和教授,对多种音乐载体的创作均有涉及。撰写出《新潮与老根》等引人深思的文章。不幸的是,汪立三先生在2013年因病于上海去世,结束其辉煌灿烂的一生。
1.2 作品介绍
《在阳光下》这首曲子是汪立三先生在大学时期创作的钢琴曲《小奏鸣曲》中的第一章,该曲十分具有代表性,其是在中国民歌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通过这一钢琴曲,逐渐开启我国音乐风格的转变,将原本传统的音乐风格与现代作曲相结合。在汪立三先生的创作过程中,其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在首章添加标题《在阳光下》。这是一首九级的钢琴考级曲,是汪先生结合民族传统与西洋技法,创造出来的一首,具有较高的音乐欣赏和学习的价值。
第2章 作品音乐特点研究
《在阳光下》这一作品在音乐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特点,其在音响方面汲取《百鸟朝凤》的主要意境,在该作品中既有模仿斑鸠的鸣叫声,又有对民族乐器笙的模仿。和声上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又有西方和声的多调性。全曲归纳起来一共有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五个部分。
讲得通俗一点,《在阳光下》是通过情绪和速度表现创作情绪氛围,也就是将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融入到奏鸣曲中。奏鸣曲有四个组成部分——1.活跃与戏剧性的快板乐章2.抒情乐章。3.舞曲式乐章。4.辉煌与雄壮的快板乐章。
2.1 作品曲式结构研究
在音乐的表达形式中,可以将作品的结构规律或者样式称之为曲式。而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每个作品的内容便是能够决定曲式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曲式能够充分体现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将曲式进行分析就是在典型的音乐结构为基础,找到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规律。每一部音乐作品的结构是具体的也是唯一的。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理解为目前由多少个音乐作品,就会有多少个音乐结构。
《在阳光下》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四个部分组成。
呈示部:如图2-1(1—76小节)
图2-1 在阳光下呈示部
主部(如图2-2)主题(1—43小节)(1—22)+(23—43)音乐欢快活泼,节奏以3/4为主,5/8 拍和 2/4 拍贯穿其中,右手旋律在A羽调式上,左手在A宫调式上,两个和弦交替游离,长时间的持续重复形成色彩层。体现了明朗活泼,天真无邪的音乐形象。
图2-2 在阳光下主部
副部主题如图2-3(44 —59小节)旋律变为歌唱性,由活泼转为抒情,整体节。不再频繁使用混合节拍后语气放缓,调性转为F宫调式。
图2-3 在阳光下副部主题
第一主题如图2-4(1—7小节)有陈述,(23-34小节)是它原样的重复。其中17小节右手指紧绷,越过左手低声部奏出一连串的小二度音程,为活泼的音乐增添了一些诙谐和幽默。第二主题(44-59小节)主要表现为优美的旋律,具有一定的歌唱性,给欣赏者从热闹的环境中逐渐转入秀丽的风景。从低声部逐渐走入高声部后主要给听众呈现出清风拂过,枝叶彼此欢呼雀跃。不仅如此,聆听这一段更像潺潺的小溪,流淌过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使人心旷神怡,心向往之。
图2-4 第一主题
连接部如图2-5(60—76小节)通过主部引伸过渡到展开部,在整体曲目中起到连接的作用,前半部分发展了第一主题旋律,打破小节限制。弹奏时应注意处理好节奏强弱关系,后半部不分双手像大鼓与小鼓的节奏,音符的时间缩短,在紧张中打开了展开部。
图2-5 连接部
展开部:如图2-6(77—107小节)是由第一主题为基础,通过变化发展而来,在主题中选取具有节奏感的片段进行重复,采用以三小节为一句,三小句合成一大句的结构,调性在#F羽、A羽和G羽中变化,统一于2/4 的节拍, 音乐在很强的动力性过程中回到第一主题。
图2-6 展开部
再现部:如图2-7(108—148 小节)
图2-7 再现部
主部主题(108 —127)重复主部主题,在121—127中左手的伴奏稍加变化。
副部主题(128 —148小节)把副部主题在bB宫调式中重复再现。
尾声:(149 — 164)由主部主题的旋律引伸发展而来,回到A宫调式。
2.2 旋律特点研究
主部旋律节奏跳跃感极强,节拍变化多,轻快的韵律天,彰显天真无邪的童趣快乐,展现出一个活泼开朗的音乐形象。简明的织体和实足的动感,创意新鲜如图2-8。
图2-8 旋律特点
高声部主题处理的方式采用叙述的A羽调式,不停的变化的节拍。小旋律通过干净轻盈的小连音,轻巧而欢快,表达出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第三个主题展开时,作者的心情更加明朗,音响效果越来越强,随着乐感变化,音乐的推动力层层递进,饱含着激情的创作情绪,突出了旋律的高点。旋律的音调,顺畅流利,手指下键十分果断。
展开部具有十分新颖的情绪表现,副歌主题的主音直接降为F大调性,并由不同的乐句共同构成相同的三个开头。其与主部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再现部主题旋律开始发生转变,从活泼到抒情,抢到清晰地分句和呼吸。伴奏模进发展,延续主部的音型。在混合拍中明显体现出语气不再过于频繁,而是相对较为平和,让人有一种,宽广的既视感。
再现部主要是将第二主题进行再现,将明朗欢快的气氛通过进程的推进不断强化,调性变为降B大调。
尾声则是结束部,主旋律从欢快逐渐回到曲目最开始的主题,让听众感觉仿佛是回声,又仿佛身处阳光下,四周是零星的鸟语。而该部分用高音的三连音在缓慢、宁静的状态下结束全曲。
2.3 作品风格研究
《在阳光下》这首曲子主要汲取《百鸟朝凤》的主要特点,将灵动、欢快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在曲目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对自然音响的模仿,也正是这种模仿形成双重模仿的艺术效果。在和声方面主要是以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通过结合西方和声的纵向多调式、多调性等多种手段,在各个调式之间自由的转换。左右手之间有民族特色的和弦结构。这些特征使作品如同国风水墨画,灵动几笔便能感受到一个在阳光下,众鸟欢快嬉戏的场景。汪三立借助中西艺术技巧的结合,把这首《在阳光下》的情感彰显得淋漓尽致。
第3章 演奏特点研究
3.1 强弱的对比
在演奏《在阳光下》这一曲目时需要注意,各个音之间的长短和强弱关系。因为不同音的高低和不同长短、不同强弱之间具有节奏不同的情况,因此,旋律中必须将节奏充分体现出来如图3-1。
图3-1 在阳光下强弱对比片段
强弱拍的均匀交替可以通过不同组合形成“拍子”,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节奏是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创作。快慢的程度是为能够更加准确的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呈现出来。因此,想要将作者的情感和主要思想一起传递下去,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演奏。强弱程度则是主要起到塑造作品形象的作用。
当和弦进行时,需要将强弱、是否具有稳定性、是否和谐一同构成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和作用,会直接影响到节奏的松紧和力度的强弱。
3.2 踏板的运用
在钢琴曲中是否加入踏板,可以看演奏着对曲子的熟练程度,还有不同风格的钢琴曲,对踏板的要求也完全不同,因为踏板仅仅是一种表现艺术的手段。加入踏板,可以让钢琴曲在艺术表现力上增色不少。《在阳光下》中有些片段乐曲欢快活泼,加入踏板可以产生共鸣如图3-2。
图3-2 在阳光下使用踏板的片段
《在阳光下》这一曲目在主部主题中需要将节奏和力度进行重点强调,例如:保持音、重音和小连音等。在这部分加入踏板,便恩能够顾起到增强效果的作用。副部主题主要表现为歌唱的旋律,因此,该部分便需要使用“切分踏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音乐的线条表现的更加连贯,也会使得和声更加平稳。好的演奏者,可以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来加入踏板节奏,让音乐更加富有无比的魅力。
那么下面讲讲加踏板的技巧:
1.满踩慢放。2.快踩快放.3.快踩慢放。
踩放时注意节奏,卡着节拍踩下去,遇到小节、跳音和断音就松开。重音时踩踏板加强重音。遇到长音,踩踏板的时间要延长,通篇结尾处也需要踩踏板。踏板可以踩三分之二,也可以踩全满。一般大篇幅F重音断和大力度段需要渐渐加强踩满板。一般的只需要踩三分之二即可。踩踏板时注意看清符号,尽量保持音色的干净,如果踏板破坏了音色的清晰度,最好不要踩踏板。
将踏板正确运用到演奏过程中,是能够对整个乐曲起到升华的作用,因此,踏板的学习需要不断精进。重视踏板的学习和应用,已经逐渐成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共识。通常,在节奏感较强的乐曲中,为能够抢到特有的节奏来加强旋律,通常可以直接利用踏板来完成。也就是说,抢拍就踩,弱拍就放。
是否使用踏板能够对听众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不同的效果会使音乐获得对比。在恰当的地方,用一种干字的声音作对比,让人听觉焕然一新,但得提前说明,该做法是通过精心设计才能展示出来一定效果。《在阳光下》这首曲子阅历感强,在踩踏板时应该提前设计好。在恰当的地方加上踏板,会产生不同的反响。
3.3 情感的把握
汪立三先生在这些钢琴曲创作的时候情感处理是独树一帜的,尤其是《在阳光下》这首钢琴曲中作者在情感处理方面的艺术性,更值得一提。八分音符穿梭其中,与高潮中的曲调呼应,作者的情感自然流露,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如浴春风。仿佛在和煦的春风下万物复苏,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指尖上展现出来。
乐曲的中间章节,力度突然旋转力度突然旋转,音乐悄然停顿下来,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但真正尾声的时候,音调有突然升到高八度,与三连音相连用,表现出一种柔和之美,其中又夹杂着各种鸟雀的鸣叫,仿佛令人看到夕阳西下,一片朦胧的意境,鸟雀归巢,云霞共天。
演奏者可以通过钢琴演奏不同的旋律,向观众传达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情感。这的要求演奏者先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融合进去演奏者对这首钢琴曲的理解。你要是写熟了就行了。乐曲的旋律通常都有一定的特征,演奏者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特征,要注意情感和旋律的融合,运营熟练掌握的演奏技巧,精准的严重旋律,将情感的变化生动展示在听众面前,能够使得听众清楚感受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将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感受其带来的已经和美感。
在钢琴曲演奏时,演奏者应该时刻控制住自身情感,要随着作品的情感进行发挥,避免自身情感影响作品的表达效果。这种情况在《在阳光下》这部作品中的体现尤为明显。曲子中带有好多天真烂漫的童趣,演奏者如果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一定没有办法,把这份童趣演奏出来。
都说文如其人,其实演奏钢琴曲也是如此。好的演奏者可以通过无数次的练习,反复的思考和深度揣摩创作者的初衷,才能真正意义上演奏出曲子的灵魂部分。
总 结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音乐显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汪立三先生的代表作《在阳光下》,作为钢琴九级的考级曲目,其主要表现出的节奏欢快动听,更是给不少学习演奏钢琴的学生提供了不少指导。
汪先生在1957年创作这首钢琴曲,本曲节奏跳跃,变化的拍子动感十足,曲子十分动听,是一首极具艺术特色和欣赏价值的钢琴曲。其实,中国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多元化逐渐渗透到人民生活中,使得中国民族音乐逐渐走出国门,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汪立三先生开启了中国音乐与现代作曲相结合的创作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梓歆.汪立三作品《在阳光下》的演奏与教学分析[D].四川:四川理工学院,2018.
[2]汪毓和.汪立三——为中国钢琴音乐开拓新境界[J].人民音乐,1996(3).
[3]魏廷格.汪立三的钢琴创作[J].人民音乐,1986(10).
[4]董海燕.《在阳光下》的演奏和教学[D].河北:石家庄艺术学校,2008.
[5]汪立三.有关几首中国钢琴曲的演奏[J].钢琴艺术,1997(2).
[6]廖叔同.话说汪立三[J].人民音乐,1986(10).
[7]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8]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9]王立花.《钢琴技巧教程》[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9.
[10]郑远.《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初探》[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6.
[11]刘冬昕.汪立三钢琴音乐和声进行分析[J].音乐创作,2016(10).
[12]刘芳.汪立三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8(18).
致 谢
从论文选题到收集资料,再到写提纲,其中经历了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五味杂陈的。开始选题时很迷茫,不知该怎么选好,幸而在同学和任课老师的帮助下,才得以确定。然后就是最难的找资料,由于首次写论文,不懂该怎么着手去收集、归纳资料,因而花费了好多时间在这上面,但收集到的资料真正能用上的却没多少。这时得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从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