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物流企业纳税

当今社会物流行业愈来愈普及,覆盖面积极其广泛,传递效率愈来愈快,在时间与空间的领域上有着很大的提高。由于其普及,效率,多样,复杂的特性,使得现代化物流业在服务这方面有着德高望重的地位。为了弥补不足减轻负重,我国实施了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次改革促使我国在增值税转型这块有着巨大的调整突破,现在这种增值税的发展模式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这次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减轻各个部门营业税的负担,在物流运转这方面实施增值税制。改革后的“营改增”包括运输,服务,电信行业的营业税收的变化,这对我国的经济模块的格局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物流行业是服务业里的新兴产业,其复杂多样,覆盖面广,对就业岗位的吸收力强的特性,推动的国民的消费水平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
  近数年国家XX对服务行业提倡着重发展,现代化的服务业其中包含着港口物流业,并在财政税收贷款这些方面有着很大的扶持。物流发展之所以迅速和这些政策的提倡有着很大的关联。物流行业基础条件的改善,设施逐步提高加强也反馈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营改增”改动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减少国民税收方重要政策。但是结构化减税并不表示着所有企业的税负都会降低,因此,对试点地区的物流行业的税收压力需要尽快的对其企业在企业盈利,企业税负,和企业资金流转这些方面进行评估,进而判断此政策是否有效的缓解企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然后进行更合理的修改完善。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实施营改增”这种改革,在引用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势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的税收政策的一次重大的调整。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我国经济的内需进行有效的拉动,完善进出口的税制。本设计研究一方面是论述国家税制合理改革的问题。目前我国商品和劳务之间存在着多次税收的问题,此政策可以有效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各个行业的税负公平的问题。一方面是企业发展的问题。增值税的提出使得企业增添了不一样的活力,其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服务行业里面有部分包含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在实施这种政策以后,能够拥有退税优惠政策,使得企业税收成本进一步的调整降低,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营改增”有机的将二,三产业税收抵扣,改善了以前专用的增值税发票不能抵扣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使各个行业分工明确,更加专业具体的完成行业所需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国家产业的经济结构。
  2.研究意义
  (1)在“营改增”政策环境下针对物流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研究,帮助熟悉掌握相关税收政策,使企业能够正确应用政策、采取合法的方式降低税负,将有利于提高企业诚信纳税的意识。
  (2)企业的税收筹划与财务会计息息相关。开展税收筹划在是熟悉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同时,熟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
  (3)国家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经济导向意义,企业为了减少税负,将主动调整投资方向和生产经营安排,使自身的业务行为符合各项优惠政策规定的条件。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X德克萨斯洲A&M大学沙伦凯(1997)的论文《企业迁徙的税收和非税收诱因》中,着重的表述了在企业投资的地点选择上需要多方面进行考虑分析,例如在当时的经济环境是否成熟,以及地理位置是否优越,和当时关于税收所出行的政策是否完善合理等方面。
  X亚尼桑那州大学的史蒂芬霍华德·史密斯(2000)的《税收会计选择:公司税收筹划成本》这篇论文中,使用实际的案例研究企业核算以及税收有差异的情况下需要采取的对企业有帮助的行为或策略。
  John E.Karayan在《战略性企业税收筹划》(2002)中提出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运用持续观点进行税收筹划,认为税收筹划的目标不是纳税最小化,而是增加企业价值,管理者做出决策时,可运用SAVANT分析模型分析战略、价值增加、预测、谈判、转化等方面的影响。[19]
  Jack Mintz,Michael Smart(2004)用理论模型的方法,对企业盈利,投资,资金流转以及XX的税收政策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说明,通过将企业的收入转移的方式来降低公司的纳税。
  迈伦·斯科尔斯、马克·沃尔夫森(2004)讲述的是将X的实时经济税收政策和公司的运行策略有机结合,从而将企业盈利达到最大化。
  根据国外的税收策略的研究,其主要方法是一跨国公司避税为主,利用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的差异以及漏洞来解决降低或避免税收的问题。从这些专家的研究形式可以总结出,部分使用的是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形象的解决实际问题,另一部分是采用实际案例与当时的经济环境结合得出有效的纳税策略。但是国内外的制度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本文不能够采用国外的税收策略加以运用到国内的物流行业的税收问题上。
  2.国内文献综述
  梁军(2013)对物流业税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营业税是以全部的营业额作为计税的依据的,在税额抵扣这方面是行不通的,并且其不能将增值税抵扣完整的保持下来,因而营业税向增值税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成兴武(2015)在宏观经济、财政体制、企业这三个方面对“营改增”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以宏观经济为例,增值税链条不断地完善,使得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结果就是行业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行业需要不断的细化才能有更好的盈利的空间,从而使得各行各业分工明确具体,这种专业化也更好的实现了行业创新发展。在财政体制方面,提出了“营改增”,加快了产品与劳务流转链条的步伐,进而完善了税收制度。从企业效应方面来看,税制的完善使企业成本有所降低,企业在财政方面也可以结合国家政策进一步的加强改善,财务管理更加便捷以及更加规范。
  钟映竑,邹婷婷(2015)认为物流企业为了能平稳渡过政策,企业最开始实施国家政策的时候会产生税负的压力,可以根据具体条件申请扶持。通过与采用新模式“营改增”的企业沟通交流,学习试点企业的可行之处,来完善自身企业的不足。以他人所长来弥补自身企业的政策缺陷,实施出更有效更合理的企业制度。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缴纳交营业税的行业采取增值部分纳税的原则,以减少重复征税。实行营改增政策后,不管流转环节有多复杂,企业不用在每个环节都进行交税,只需要以增值额为唯一标准来进行交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本文第一部分为写作背景、“营改增”的目的和意义、选题意义以及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对税收筹划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为后文的税收筹划案例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分析了营改增对物流行业的影响,第五部分是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增值税物流行业的影响及对其问题的研究。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本文指明了物流行业最优税收结构及税改方向,结合物流公司实际情况提出税收筹划方案;对物流企业在“营改增”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对于纳税筹划来说,国内外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纳税筹划下定义。对于北欧国家的学者来说,纳税筹划就是纳税人从事个人或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需上交的最低税收。其中,亚洲著名的税收学者指出,纳税筹划就是纳税人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并在经济政策中合法的减轻税收,使利益最大化。此外,西方发达国家的著名学者则认为,纳税统筹就是纳税人通过研究经济政策,正常合法的从事经营活动,并且利用政策减少税收的缴纳。这些学者普遍认为纳税筹划就是通过政策合法的减轻税收的方案[8]。由于通过对国内外纳税筹划的研究,国内学者看法基本统一认为,纳税统筹是符合我国经济政策和法律规定的,它是通过对经营和资金周转等活动做到事先筹划,从而使企业减少税收,是将纳税人利益最大化的筹划方案。本论文中所说的企业纳税筹划,都是以企业为主体,在财政政策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减轻税收,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二)纳税筹划的主要形式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应纳税额计算过程的角度来介绍纳税筹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纳税人身份的纳税筹划
  不同纳税人税负也不同,对纳税人的身份进行转换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一种方法。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是组成增值税纳税人的两种形式,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一般纳税人能够抵扣从其他纳税人处取得的进项税额。
  企业应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纳税人的身份来降低税负,进行纳税筹划。一般的方法是通过计算应税销售额增值税率与税负平衡点的关系来测算。
  2.税率式纳税筹划
  税率式纳税筹划的背景是纳税人的税基不发生改变,通过合法的技术使适用税率降到最低的纳税筹划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来选择不同的税率。例如,在企业可以通过转变业务方式而适用较低税率时,即可以进行转变,来享受较低税率[9]。
  3.降低税基的纳税筹划
  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不改变纳税人的收入,并尽量增加税额抵扣额、税收可扣除额、税额抵免额等三项税收优惠中的一项或多项,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税基[10]。
  4.税额式纳税筹划
  税额式纳税筹划的背景是税率与税基均不发生变化,主要方法有两种,其一为解除本该属于自身的纳税义务、其二为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来降低税负,来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此种纳税筹划方式通常通过享受税收优惠的减免征收或是全部免征来完成。
  5.延期纳税的纳税筹划
  延期纳税的纳税筹划也可以称为相对减少税负的纳税筹划,在这种纳税筹划方式下纳税人在一定时间内需要缴纳的总税款数额未发生变化,而只是纳税的时间向后拖延了。采用延期纳税筹划的技术,应该是纳税人在合理又合法的前提下,把纳税义务向后推迟,获得的是相对意义上的纳税筹划,相对地减少税负,同时减少了当期的现金支出,缓解企业现金压力,如有现金剩余,可以拿来购买流动性较强的债券或基金,以获得额外利益。

  三、营改增政策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政策历史背景

  "营改增"的概念是大学教授亚当斯提出的,这个政策最开始在法国实行,词政策发行之后多重税收的问题也不复存在了。从而“增值税”被多国采纳实施使用。我国于1994在其原本的税收制度基础上增加了增值税,完善了国家财政收入政策。在我国,流转税收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含增值税和营业税,让以前的千篇一律的税收方式有了新的突破,这种公平的税收方式的提出取得了成功。现行的财税制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税收不平衡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也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也不适应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的需要。

  (二)营改增政策对物流企业的理论影响

  1.消除重复征税减轻物流业税负
  xxxx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物流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是对扶持物流业的政策改进措施。本次意见对税收扶持政策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补充,重点解决物流行业的税务问题,加快物流行业的发展。
  2.加强物流业分工与协作
  自“营改增”征收开始,重复征税的问题已得到解决,使企业的利润增加,让企业能够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但其意义并不只是简单的为企业减负、降税,它具有更深层的目标和更长远的计划,即大力推进服务行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工作环节多,技术含量大,很多企业本可以把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分包给其他公司,但是由于分包后会增加额外的营业额,以至于增加一部分要缴纳的营业税,所以物流公司会在衡量成本后选择自己内部进行工作而不愿意外包,选择自己“做大做全”,这样既不利于物流业专业化发展,也会拉低物流业的工作效率。实施“营改增”后,物流企业会逐渐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加强物流企业外包这一形式并提高自身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促进物流业中不同环节的分离,成为更专业化的独立单位。增强物流业的专业化和细分化,这样会使不同的行业尽最大的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不仅利于物流业的发展,也造福于消费者,服务于社会[13]。
  3.提高征管效率
  物流业行业复杂,在“营改增”之前,既有营业税,又有增值税,使管理上非常困难,尤其物流行业复杂多样,如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这些交易行为单独发生时,很多企业都不易区分,若同时发生,那么界定起来会更加困难,也会产生纳税风险。有些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的发生会刚好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种税目,处于两税交叉地带,在税收征管方面会有困难。特别是兼营行为有时会是不同的行业,税基难以量化,税收征管更加困难。“营改增”后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从而为企业谋求最大经济效益,而且,营业税属于地税部口管理,因此有关营业税发票、凭证的查询需要到地税网上查询,如此便难进行全国联网的核查。其次,在我国,对不同省份的发票都有不同的规定与要求,对比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地税发票在防伪能力方面还是相对较弱,会造成许多虚假发票,影响国家的利益。

  (三)营改增政策对物流企业的实务影响

  1.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税负的影响
  以YT公司为例,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内容,营改增前的物流公司税种包括1.营业税2.企业所得税3.个人所得税4.房产税5.土地使用税。其营业税为对主要营业收入作为营业税的收税依据。于YT公司来说,薪酬成本在公司的成本当中比例占重很大,其中包含员工工资,奖金以及分红等一些支出。所以YT公司可以将个人所得税代扣。
  由于xxxx下达文件批准,要改进扩大数个现代服务行业以及运输行业的试点范围,所以“营增改”包含6个主要服务业,包含物流辅助服务、文化创意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研发技术服务、鉴证咨询服务与有形动产的服务、交通运输业。公司的紧要任务是将“营改增”完全贯彻到公司经济策略当中,使企业的税负降低,减小支出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2.营改增对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营业税和增值税时,需要用到不同的会计计算方法对企业的损益都不一样。
  现举例如下:假如物流企业B公司赚取3000万元,增值税征收标准为3%,需开具发票金额为300万元,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为90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300
  贷:银行存款3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9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90
  “营改增”后,假设该公司收入为3000万元(含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1%,那么,该公司的增值税销项税额=3000/(1+11%)X11%=297.30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702.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97.3
  3.营改增对物流企业利润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至关重要,因为企业创建也是为了创造收益。利涧利润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由以下公式可见;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
  利润=收入-费用
  利涧=利润总额-所得税。
  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以下几个因素会发生改变,影响物流企业的利润。
  首先,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是价外税,会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同方向的发生增减,所以理论上讲,增值税是不会对损益产生影响的。因为它对利润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通过附加税费对所得税[15]。
  其次,营业成本核算方面。有增必有减。“营改增”前,在购进商品的时候需要按照国家规章制度进行税收,所以成本将会有所增加。而改革后,根据政策这些购进的设备、劳务等可以按照规定的抵扣率进行抵扣,造成营业成本减少。最后,固定资产方面。“营改增”带给物流企业的一大福音就是企业在政策实施后进行外购固定资产活动时,进项税可全额抵扣。由于物流企业的机器设备等都是比较大型且精密的,价格昂贵,实行改革后,既很大程度地减少了企业的应交税费,也减少了附加税费。也就是意味着“营改增”后,会抵消很多税负。
  4.营改增对物流企业发票管理的影响
  物流企业在“营改增”之前属于营业税纳税人,提供服务所开具的也都为营业税发票,在很长的时间里,甚至采用手工发票。在营业税向增值税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引起发票及其管理的相应变化。
  首先,是“营改增”改革后有关发票管理的规定的变化,增值税会因为发票的存在进行相应的抵扣,所以专用的增值税发票在收税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国家对专用发票(增值税)有着这样几项规定1.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税务机关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开具发票时应将起运地、到达地、车种车号以及运输货物信息等内容填写在发票备注栏中3.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从事机动车(旧机动车除外)零售业务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4.通用定额发票、客运发票和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继续使用5.纳税人使用增值税普通发票开具收购发票,系统在发票左上角自动打印“收购”字样。
  其次,增值税专用发票系统升级使得在发票管理这方面有了许多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改革的推进,电子发票系统也随之而生。电子发票迎合着现代经济发展和建设,税收领域的改善。增值税电子发票被开发出来需要与传统的发票相对,完成时代的转变,因此,自2015年8月1日起在北上广以及浙江沿海一带开展了电子发票的试点运行。
  试点地区已使用电子发票的增值税纳税人,应于2015年8月1日前完成相关系统衔接改造,8月1日起应使用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开具电子发票,其他开具电子发票的系统同时停止使用。营改增后,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要求,专用发票仅限一般纳税人货运企业对外提供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时,向付款方开具。如果货运企业对专用发票的使用规定和重要性了解不够,加之对可能的涉税风险认识不足,不能对“挂靠”车辆实施有效管理,在票款分离情况下违规开具专用发票,极易出现税收风险。

  四、营改增背景下物流企业纳税筹划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营改增背景下物流企业纳税筹划的现状

  1.物流企业涉税
  经济的发展促使XX大力倡导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尤其是物流行业,XX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扶持。但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依然较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公路货运行业税负大幅增加,此外,物流企业普遍采用超额支出燃油费的方式来增加进项抵扣,变相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了个体司机负担。二是在实行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时,XX注重程度不够,三是对于物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难以享受,减少企业主积极性。
  2.物流企业税负
  大型物流企业有多家子公司并存运行,总公司会对下面的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线下的子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完成了物流在空间领域的跨越。增值税的实行之后,随着集团内部集中采购和专业化运作,极易形成同一企业集团内不同纳税主体间的进销项费用严重不匹配。

  (二)物流企业纳税筹划问题及成因分析

  1.业务各环节税率不统一
  税率的不统一会阻碍企业的发展,造成经济发展的滞后。在“营改增”后,把物流业划分为为两类,一是交通运输服务,二是物流辅助服务,要求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要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实行集团化,统一化,但是物流业务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方案的的实行会和其他部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2.行业发票种类繁多且管理困难
  在我国目前发票种类繁多,有全国统一印刷的,也有一些以企、事业冠名的;在使用效率上,既有国、地税监制管理的,也有自制的;有的企业使用手工填写发票,也有的企业使用机打发票;在额度上也有限额和不限额之分。
  营改增后,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要求,专用发票仅限一般纳税人货运企业对外提供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时,向付款方开具。如果货运企业对专用发票的使用规定和重要性了解不够,加之对可能的涉税风险认识不足,不能对“挂靠”车辆实施有效管理,在票款分离情况下违规开具专用发票,极易出现税收风险。
  3.增值税会计核算难度加大
  “营改增”提出以后,固定资产前期以折旧的形式计算在企业成本当中,折旧的部分可以不算进企业所需缴纳的税收中,但是在计算最终资产的时候可以将其加入计算。企业还可以以专用发票的形式抵扣因时间产生的税收。这种专用发票必须按照政策要求在发票启用的七天时间内去税务机关办理认证手续,并且需要在办理认证后的次月在财务部门进行申报。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报的,视其作废,不具有相应的功能。所以,企业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好相应的工作,这样发票才能具有法律效应。
  4.没有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
  物流企业在发生服务活动后,通常会由物流企业根据服务项目向客户一次性收费,并且一票结算收取服务费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加企业办事效率,方便客户。但是我们的物流行业现在没有有统一发票,在结算时就会出现各种发票同时出现的情况,无法使客户一票结算,增大核算的困难度,使结算手续繁杂,阻碍企业发展。
  5.企业链条式的经营模式隐匿了涉税行为
  现阶段物流企业发展处于萌芽阶段,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商机非常大,可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其成本非常巨大,同时新兴产业的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难免会导致逃税漏税时有发生。规模小,素质低,条件的局限导致他们无法提高企业自身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也无法提供一流的服务,只能在偷税漏税上下功夫。
  物流企业在提供服务时,易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会造成事实的偏差,正常的交易行为就会被扭曲,一些企业会利用税收的漏洞去谋取“税收”利益。还有,一些企业会因为划分混乱而限制企业的发展,加重企业经营困难,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违法乱纪现象。

  五、营改增背景下物流企业纳税筹划策略研究

  (一)统一业务各环节税率使用物流业统一发票

  统一发票,统一税率,满足企业的需要,便于税务部门审查。认定自开票企业资格时,本身实力不够而整合的公司开具运输发票,允许进、销项税额抵扣,合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放宽限制,使物流企业集团化、专业化。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物流企业纳税

  (二)扩大增值税进项可抵扣范围

  物流企业要重视并健全会计核算,统一会计科目并规范会计处理。要根据员工情况,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加强相关人员在此方面的知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开展增值税税务工作,并确保能按照相关规定来处理增值税发票。物流企业的工作种类繁多且琐碎,链条又长,增值税发票通常数量大且复杂。企业应该加强对增值税发票管理这一环节,规范增值税发票的出票流程。降低虚开增值税发票率[17]。同时,企业应该尽量设法减少抵扣凭证传送的时间。增加效率,缩短时间,此外,对于其他能够抵扣的合法票据也要最大限度地收集并完好保存。通过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来降低税基,是税基式纳税筹划的根本。
  “营改增”之前,物流行业一直缴纳营业税,有别于增值税的以票控税,营业税的计税基础是营业额,且其缴纳税款的多少和票据的种类、来源、成本构成均无关系。物流企业体现在内部财务控制和财务核算方面的财务管理能力较差,其原因是财务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控制发票的种类和来源,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相比其财务核算和票据管理相对混乱。而物流企业实施“营改增”后,也转变为增值税纳税人,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严格控制合法发票的取得,才能适应新形势,不然将造成企业多缴税款。
  物流企业应尽快适应新税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发票知识,规范取得原始凭证的过程,在采购物资时,尽量选择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尽可能多地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进行税负管理

  根据规定,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纳税额=不含税的收入×税率-进项可抵扣税额。但对一般纳税人,销项税可以和进项税进行抵扣,在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不同、进项可抵扣的情况也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纳税人身份,对企业的税率有直接影响。

  (四)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降低增值税税负

  物流企业包含运输,装卸,配送,仓储,供应多种业务,物流的运行模式是将上述的行业内容组成有机的整体,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在资源方面的整合以及更好的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物流企业应当分别核算同时为同一客户提供交通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的营业额,以防综合计算而适用最高税率加重税收负担,并且应当在许可范围内,尽量将高税率的业务收入转化为低税率的服务。
  例如:甲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物流公司,主营业务为货物运输,适用11%税率;同时为客户提供仓储、装卸等辅助服务,适用6%的税率。企业经常为同一客户同时提供以上三种业务,而如果没有分别进行核算,则需要统一按照运输业的11%计征税率,造成企业多承担不必要的税负。因此,物流企业在设置账簿时就应严格按照业务形式分门别类,不同业务分设不同账簿,以防从高计征税率。

  (五)合理安排采购活动进行税负管理

  物流行业购买交通工具等固定资产占据企业较大的成本,因此,企业不应忽视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因为企业税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进项税额的大小决定的。因此,利用固定资产带来的进项税额抵扣对物流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意义深远。
  物流行业“营改增”后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一般都具有许多税改之前购买的存量资产,但是营业税不能作为税收抵,因此,企业可以将之前购置的使用年限较长的固定资产处置给同行小规模纳税人。
  资金充裕或是有扩张计划的企业可以利用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规定来购置新的车辆等固定资产来取得进项税额,利用这个机会对固定资产进行升级换代,提高企业效率,并抵扣进项税额来缓解企业税负压力;对于近期无扩张计划或是没有大量富余资金来购买新的固定资产的企业则可以采取有形动产租赁的方式,同样也可以取得17%的进项税额可供抵扣。企业一定要控制好车辆等高价运输工具的购买时间,根据企业税负的变化及时作出安排,在保持企业税负平衡的条件下保证企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或企业扩张的目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供应商时尽量挑选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以取得重要的可以抵扣的专用发票。

  结论

  “营改增”的实施能够理顺我国税制体系,消除重复征税,这对物流行业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机会在于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挑战在于短期内物流企业取得可抵扣的进项发票并不多,税负有上升趋势。因此,物流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纳税筹划方法来降低税负。
  本文通过对“营改增”背景下物流行业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与政策进行阐述,分析了“营改增”对物流行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得出物流行业税负短期内不降反升的结论,随后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引出物流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物流行业纳税筹划的方法,并从增值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发票管理、合理采购等纳税筹划来进行阐述,结合物流公司例子进行分析,丰富了纳税筹划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是文章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本文只是基于单一变量对物流行业的纳税筹划进行分析,而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决策;(2)由于“营改增”的政策还在继续进行,国家可能还会陆续出台一些新的
  政策、法规,因此本文的纳税筹划方法可能具有时效性;(3)由于获得的资料有限,不能更加深入地对文中案例公司的情况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笔者在今后的研究里还会继续关注“营改增”的后续变动,继续研究物流行业受到的影响。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取得可抵扣的进项发票并不多,税负有上升趋势。因此,物流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纳税筹划方法来降低税负。
  本文通过对“营改增”背景下物流行业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与政策进行阐述,分析了“营改增”对物流行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得出物流行业税负短期内不降反升的结论,随后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引出物流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物流行业纳税筹划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晓芳.营改增后环保企业纳税筹划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5):124-125+136.
  [2]朱丽洁.“营改增”后物流企业的纳税筹划[J].现代经济信息,2016(20):207.
  [3]陈媛媛.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纳税筹划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2):89-90.
  [4]宁伟.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策略[J].财会学习,2017(06):143+145.
  [5]姚远.“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及增值税纳税筹划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7(06):20-21.
  [6]巩东义,李用.营改增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三甲医院为例[J].会计之友,2017(04):107-109.
  [7]张福景.企业“营改增”后纳税筹划问题讨论[J].财经界(学术版),2016(23):329.
  [8]燕楠.纳税筹划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5):193.
  [9]万俊敏.营改增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1):123.
  [10]魏红兵.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332.
  [11]陈凌云.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纳税筹划策略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6(26):33-34.
  [12]刘斯莲.“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研究[J].财会学习,2016(17):162.
  [13]刘欣怡.“营改增”后服务业企业纳税筹划浅析[J].时代金融,2016(27):309-310.
  [14]姬智霞,范丽波.全面“营改增”对科研单位纳税筹划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6(19):88-89.
  [15]刘伟红,黄晓远.“营改增”政策下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策略[J].上海建设科技,2016(05):72-74.
  [16]Eric Tomsett.Tax planning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M].London:Woodhead Faulkner Ltd,1989.
  [17]Sharon Kay Hurley.An Investigation of Tax and Non Tax Incentives of Relocation Decisions[D].Texas:Texas A&M niversity,1997.
  [18]Steven Howard Smith.Tax Accounting Choice:The Costs of Corporate Tax Aggressiveness[D].Arizona:Arizona State University,2000.
  [19]John E.Karayan,Charles W.Swenson,Joseph W.Neff.Strategic Corporate Tax Planning[M].New Jersey:John whey&sons inc,2002.
  [20]Jack Mintz,Michael Smart.Income shifting,investment,and tax competition: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provincial taxation in Canada[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4(6):1149-1168.
  [21]迈伦·斯科尔斯,马克·沃尔夫森;张雁翎译.税收与企业战略:筹划方法[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25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2月11日
Next 2022年2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