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班延误应急疏散预案
国内外对应急疏散预案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应急疏
散评估 研究研究重点在于影响应急疏散管理的指标体系。罗帆在《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探讨》中提到针对我国机场应急疏散中薄弱的管理问题以及现有的组织结构,构建预警识别指标体系,探讨机场应急疏散组织结构与组织关系。[]曹静在《奥运应急交通疏散预案评价体系研究》中主要针对应急疏散影响因子,建立应急交通疏散评估体系,包括疏散时间、平均疏散距离、避难所服务水平与疏散代价等,并借助OREMS仿真验证。[]卢治国在《我国航班延误治理对策研究》中通过对飞机路线的分析,构建航班延误服务旅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倪丽在《基于Agent的应急交通疏散仿真研究》中明确应急交通疏散预案的核心内容及其定义、体系结构等,基于应急疏散预案概念,提出评估指标模型,对应急疏散预案进行评估。[]周成成在《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下交通疏散效率评价研究》中分析大型活动疏散需求、交通流、管控措施等交通特性,并通过疏散效率值对比得出最优方案。[]由欣在《航班延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管理》中总结航班延误的现状,基于现有的机场风险管理研究成果,提出机场应急疏散风险评估体系。
(2)
应急管理决策理论研究研究重点在于应急方案决策理论层面。曲亚萍在《突发事件下应急资源管理的鲁棒决策研究》从“底线思维”的视角,围绕应急方案的前期、事后调配与交通疏散展开思考,并研究应急管理决策问题。[]王彥埼在《山地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策略研究》中基于山地城市交通枢纽安全特征,制定了不同应急状态下的疏散策略和灾后恢复程序。[]Hess D B将多形态论纳入应急计划,从应急疏散策略角度,结合已有的交通管理方法,为运输资源协调调度提供可行性疏散优化方法。[]Wang X提出协调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和大规模灾害应急资源管理在应急预案制订中至关重要。[]曾麒铭在《民用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问题预防及处置研究》通过明确机场航班延误中各自权利与义务,全面梳理规章管理制度,建立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的长期协调联动机制,从整个系统的角度为如何有效快速处置航班延误提出应急决策方案。

2.航班旅客聚集的特征
国内外对机场旅客聚集特征问题分为两大类:
(1)旅客出行特征研究
主要分析出发旅客、到达旅客的出行特征,预测客流变化。杨晶在《城市大型活动应急交通疏散对策研究》中基于突发情况人群撤退心理特征、交通疏散信息,结合传统的四阶段法,改进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蔡晓春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模型与计算方法研究》中通过分析常旅客与普通旅客区别,使用极大似然法构建模型,最后运用SPSS软件评估多路径选择概率模型。[]邢云磊在《大型客运站应急疏散客流组织动态仿真方法的研究》中采用SPSS、EXCEL拟合分析采集的大量旅客到达数据,运用拟合优度检验方法验证说明北京南站客流到达分布模型。[]李健在《轨道交通运营中断时乘客影响规模的定量分析方法》从“管理、空间、乘客”三个角度,提出量化乘客规模对疏散规模影响的方法。[]田呁在《基于人群出行行为的疏散总需求预测》中基于不同外部环境,构建家庭疏散决策回归模型,预测疏散规模,通过回归模型的响应概率,确定其概率阈值。[]孙继东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服务设施客流到达分布规律研究》中基于旅客到达分布理论,约束旅客到达时间间隔,以实现PH分布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应用。[]樊冬雪在《基于优化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铁路客流量预测方法研究》中运用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铁路客流变化。Nikoue H等提出将细胞跟踪数据细化模型与控制拥堵结合的方法,处理客流问题的不确定性。
(2)客流疏散仿真研究
主要分析旅客聚集行为特征,采用仿真软件以及数学模型为大型客运枢纽设计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张知青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故障时的客流动态分布仿真研究》中基于轨道交通故障导致客流变化特点,仿真车站客流变化,为制订乘客应急疏散预案提供依据。[]林国鑫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调度协调研究》中基于乘客实时变化,构建动态调度模型,以提高资源调度与乘客需求的衔接效率。靳添舟在《既有大型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仿真计算》中通过分析旅客聚集规律特征,提出大型客运站旅客仿真框架,为优化设计客运站枢纽提供理论支撑。[]郭升在《高铁车站始发列车旅客聚集规律分析》中结合实际调研数据,采用MATLAB拟合兰州西客站旅客聚集规律,为改建西客站提供优化建议。
总结
国内外针对优化航班延误应对方案的研究较少,以往研究偏向大型客运站、铁路运输旅客聚集特征,通过旅客到达分布结合大量客流数据构建旅客聚集模型,而针对具体方案的优化研究较少。
(1)国内外针对应急疏散研究一般为短时间疏散,即一般场馆、突发性灾害应急疏散方案,只需将人员疏散至事故发生点以外,关注疏散效率、疏散路径,而针对长时间持续性的旅客疏散研究较少。
(2)国内外针对应急疏散调度方案的研究一般为单方式调度,即采用单一交通工具,
例如公交车、大客车等,构建单方式调度模型制订疏散策略,而结合不同调度方式的研究较少。现行机场应急疏散主要采用机场大巴或出租车等单一交通工具,未将轨道交通、机场大巴多种方式结合调度,资源利用率较低。
参考文献
[1]罗帆,佘廉,平芸.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
工程版),2002,24(6):41-44.
[2]曹静.奥运应急交通疏散预案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
[3]卢治国.我国航班延误治理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5.
[4]倪丽.基于Agent的应急交通疏散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12.
[5]周成成.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下交通疏散效率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6]由欣.航班延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管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7]曲亚萍.突发事件下应急资源管理的鲁棒决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4.
[8]王彦琦.山地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策略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9]Hess D B,Conley B,Farrell C.Enhancing Capacity for Emergency Evacuation through Resource Matching and Coordinated Volunteerism[J].2014.
[10]Wang X,Chen M,Dong L.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emergency resource coordination under 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J].2011:1-6.
[11]曾麒铭.民用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问题预防及处置研究[D].云南大学,2015.
[12]杨晶.城市大型活动应急交通疏散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3]蔡晓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模型与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14]邢云磊.大型客运站应急疏散客流组织动态仿真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15]李健,梁平.轨道交通运营中断时乘客影响规模的定量分析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8):59-63.
[16]田昀.基于人群出行行为的疏散总需求预测[D].兰州交通大学,2014.
[17]孙继东.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服务设施客流到达分布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18]樊冬雪.基于优化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铁路客流量预测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19]Nikoue H,Marzuoli A,Clarke J P,et al.Passenger Flow Predictions at Sydney International Airport:A Data-Driven Queuing Approach[J].Computer Science,2015.
[20]张知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故障时的客流动态分布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21]林国鑫.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调度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22]靳添舟.既有大型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仿真计算[J].铁道标准设计,2013(4):108-110.
[23]郭升.高铁车站始发列车旅客聚集规律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5(5):11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