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幼儿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因此,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健康知识、科学育儿方法和经验,密切家园联系,注重家园合作以及教育的一致性,共同努力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或方法,这被称为21天效应。但是由于家长只在于幼儿的智力和脑力的开发,却忽略了支撑脑力和智力发展的基础——饮食,所以出现了很多幼儿挑食,偏食等不良现象,久而久之便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脑部的发育。本文以幼儿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为背景,不仅对于我国幼儿饮食的研究发展做出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也促进我国幼儿饮食的发展,促进幼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幼儿在整个进餐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对幼儿饮食行为进行客观描述,分析幼儿产生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幼儿饮食行为的教育策略,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观察小班的幼儿在进餐时的行为表现并进行客观描述,发现幼儿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探讨产生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以丰富幼儿行为养成理论,并深化幼儿饮食教育理论。
(2)实践意义
良好的饮食行为对幼儿有重要作用,对幼儿饮食行为进行研究,能够为家长
和幼儿园老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帮助,进而有效
地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献综述
就国外幼儿饮食行为的研究而言根据文献检索的结果来看,近些年来,国外有一些研究者对幼儿的进餐专注、挑食行为、零食行为等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在幼儿进餐专注方面,国外的相关报道认为,“进餐时看电视、打电话和玩游戏等被认为是常见和重要的进餐时的打扰因素。”有研究者认为,如果在进餐的时间段父母允许自己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和玩游戏,或者有些父母在孩子进餐的过程中接打电话,这些行为都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对幼儿进餐产生不必要的干扰,造成幼儿吃饭速度慢或者吃的太少。这种情况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的影响特别大。
在幼儿挑食偏食方面,国外的研究发现,孩子出现的某些异常情绪和行为,与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密切相关。挑食和偏食是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是因为体内某些营养物质的长期缺乏,造成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异常。如果任由这些不良饮食行为长期发展下去而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X学者布朗的“食谱与性格形成”相关研究证明,“父母应该珍惜幼儿尝试不同事物的好奇心。他认为一个人在幼年接受食物种类越多,成年后性格的包容度越大……拒绝蔬菜的儿童有拒绝接受周围环境倾向。在相关研究中发现,有的孩子性格变内向是由于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等缺乏导致的。另外,有的孩子特别不喜欢如韭菜、胡萝卜、蘑菇等一些具有独特味道的食物,导致了挑食偏食的问题。
就国外研究而言,在幼儿吃零食行为的研究中,对法国、英国、德国等多个欧洲国家儿童吃零食行为的专项调查显示,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较高。Wolfe等人研究发现,X儿童吃零食的现象很普遍,最常见的零食是碳酸饮料、水果、油炸土豆片。另外,斯金纳(Skinner,2004)等人还认为,零食是幼儿饮食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幼儿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养成吃零食的习惯,那么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对零食的需要也会相应增加。从国外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外研究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进餐专注、幼儿挑食偏食和幼儿零食行为几个方面,某些不良饮食行为的形成甚至还会影响到幼儿良好性格的发展,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研究的方法
为掌握更详细真实的资料,本文中采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两种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研究中采用的是非参与性观察,并在观察之后及时进行观察记录,便于以后整
理分析,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1)观察方式
根据研究目的,主要观察的是幼儿从进餐开始到进餐结束的详细完整的过程,在幼儿园中采用录像的方法收集资料,对幼儿表现出来的所有进餐行为进行实况详录。幼儿进餐时,研究者在园中进行拍摄。拍摄前先与幼儿熟悉一段时间,在对每个孩子都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让孩子们习惯有研究者在场的环境,将摄像机放在合适的位置,研究者选择不与幼儿直接接触又不会干扰幼儿进餐的拍摄位置,并尽量减少对幼儿进餐过程的影响,采用一些正确的拍摄方法,在孩子注意不到的地方进行拍摄,以便能够收集比较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
(2)观察时间
规定对每名幼儿在幼儿园中进餐时各观察三天,并采用连续拍摄的方式进行。每名幼儿各拍摄3个视频,共收集进餐视频18个,
(3)对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
首先,将视频中不符合研究要求的记录及时删除,不作为研究依据。对余下
的有效视频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并采取描述性记录的方法,把视频转录成文字资
料,并对转录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研究结论。
2.访谈法
本研究是对幼儿家长进行访谈,选取幼儿家长数名。因为对幼儿家长进行访谈既可以了解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可以找出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为改进对策的提出做铺垫。采用结构访谈的方法,列出访谈提纲,对幼儿在家中的饮食行为表现进行提问,完成对资料的搜集。
二、我国幼儿饮食习惯的现状分析
现在大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喂养条件都很好,不少家庭为了孩子吃的好,长的更健康,从采购食品到制作加工花了不少财力和精力。可是有一部分幼儿还是不爱吃,甚至还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果坏习惯一直保持,其危害可能会伴随他们一辈子。笔者经调查和家长对幼儿在家的一些行为反馈中发现多数幼儿存在以下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由此,我做了一个调查研究,分析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调查表是针对幼儿家长及幼儿的日常饮食表现的重要依据,见附件。由此调查历时一个月,调查了某幼儿园小中大班的幼儿园学生及家长,共获得有效问卷205份,其中女孩101人,男孩104人。
(一)幼儿饮食习惯的现状
通过调查得知,现在的幼儿饮食状况十分不健康,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城市农村肥胖儿童均增多
城市肥胖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2005年,我国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5.3%和3.9%;2010年,城市和农村分别升至8.5%和6.5%。不仅城市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也逐渐显现。这是由于过去的膳食构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过渡到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加上活动量减少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众多的因素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增加。
2、有偏食和挑食的习惯居多,零食食用过量。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介绍,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有40%~60%左右的孩子存在挑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调查中发现,喜欢吃“洋快餐”的孩子高达85.2%。有一部分幼儿不愿意吃动物的内脏、肥肉,甚至有些幼儿连肉类都不吃,更是有的幼儿只吃肉,不吃蔬菜等。由于家长的溺爱,和就餐无规律,存在漏餐现象,导致儿童的抵抗力下降,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还有的家长认为零食也算是食物就勉强迁就孩子让孩子食用,儿童选择零食时更多关注的是包装,而不是营养。
3.依靠家长的喂养
由于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导致了幼儿懒散、性格倔强、不听话、必须依赖家庭成员的喂养,而自己却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或者说有的幼儿如果没有家长就无法正常的就餐,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幼儿需要父母的训斥才能够坐下来就餐,这样会影响孩子进餐的食欲和心情。
4.用餐无规律,环境不科学,漏餐现象严重
由于现在的孩子是家中之宝,导致家长出现错误的喂养方式,例如:在外面玩耍突然饿了就在路边,巷口,或是一些不卫生的地方就餐吃饭,或是边走边吃;有的更是在垃圾桶旁边吃东西,这些都是细菌滋生的地方,非常的不卫生,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而且吃的东西有油炸或是生冷的食物,这样会刺激幼儿的肠胃,导致腹痛腹泻,肠胃痉挛、更甚可能导致胃炎。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幼儿吃饭,让幼儿边吃边玩电脑或是看电视,或是就餐没有规律,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调查结果显示,每天都吃早餐的有77%,其余23%分别是多数时间吃(15%)、很少吃(7.3%)、这样都会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胃病的产生和对身体生长的阻碍。
5.为保体健,看病吃药
幼儿处于身体发育期,体质弱,容易生病。现在的孩子是家长眼中的掌上明珠,听到咳嗽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会立刻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有的家长给孩子穿很多的衣服,就怕孩子冻到,殊不知孩子的火力比较旺盛,这样会让孩子上火,造成身体的不适。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
1、饮水量不足:很多幼儿都不喜欢喝水,主要是觉得水没有滋味,不好喝,可是水是幼儿的“凉茶”,许多孩子不爱喝水导致上火,大便干燥,出现便秘,更甚可能会出现发烧等症状。但孩子对甜味很敏感,有些家长就会给孩子喝糖水,但是甜的吃多了不光会损害牙齿更影响了食欲。还有的孩子喜欢喝碳酸饮料或果汁,这些都不能代替水;碳酸饮料中含有咖啡因,孩子的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摄入过多会影响幼儿的记忆功能和生殖器发育的激素,更甚会出现多动症的行为。
2、钟情“洋快餐”及膨化食品:调查显示,喜欢吃“洋快餐”的孩子高达85.2%。43.6%的孩子每月都吃“洋快餐”,其中“每周都吃几次”和“几乎每天都吃”的有6.1%。很多幼儿都对炸鸡腿,炸鸡柳等油炸食品十分钟爱,主要是因为这类食物香脆可口,味道上确实很好,但是油炸食品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膨松剂及色素等物质会影响幼儿的正常胃口,并且还会导致幼儿肥胖症与厌食症的出现。因此油炸类食品对于幼儿是不能经常食用的,并且吃多了膨化食品会使幼儿感觉腹胀,减少了幼儿的正常进餐,因此会减少幼儿身体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油炸食品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1)反式脂肪酸能够抑制幼儿的生长发育。(2)卫生问题:容易发生肠寄生虫等疾病。(3)有毒致癌:大部分油炸、烤制食品,对幼儿的身体,还有内脏造成了不小的伤害。(4)诱发疾病油炸食物脂肪含量多,不易消化,常吃油炸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
3、爱吃甜食和饮料:每个孩子都喜爱吃甜食,很多家长反映孩子都喜欢吃甜味的点心和饮料,这些甜食点心口感很好,而且包装也很漂亮,因此有很多的孩子抵挡不住诱惑,如果家长不给孩子买,孩子会又哭又闹,最终家长还是妥协于孩子。由于甜品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容易造成孩子情绪激动,爱发脾气,容易烦躁,更容易导致幼儿发胖,不爱正点进餐。
4、不爱吃蔬菜,挑食:很多的孩子都有明显的不爱吃蔬菜,和挑食的坏习惯,有的小孩会说蔬菜太硬牙齿咬不动,有的则是不吃蔬菜,只吃肉。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愉快的进食,便不让幼儿吃蔬菜,长久下去,幼儿的发育会迟缓,营养跟不上去,牙齿脱钙,甚至提前松动。
根据调查如下图表显示:这种不良表现主要集中于缺失和快餐这一部分,因而要针对于这种缺失尽可能的促进儿童改变这种不良的习惯,促进儿童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原因
(一)家长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影响
一般孩子的饮食习惯是受家长左右而形成的,一方面家长将自己的饮食好恶无保留地“灌输”给孩子。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某些饮食好恶听之任之。三则忙碌的家长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一日三餐,只能以方便食品来解决这一问题。就这样,家长在不经意之间让孩子养成了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正是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孩子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有碍他们生长发育。
(二)幼儿园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影响
幼儿园是每个适龄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所以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幼儿期是幼儿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幼儿园老师需要每时每刻都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吃饭时要提醒幼儿不把饭菜掉到桌子上,吃饭时不讲话,边玩边吃,吃完饭要记得擦嘴巴,漱口,收椅子等。由于天生贪玩的习性,经常会忘记做这些。这就需要老师时刻提醒幼,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记得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但如果这些情况老师不注意提醒幼儿,对幼儿也不太强调这些久而久之也会让幼儿养成一种习惯。一旦养成这些坏习惯就很难改正,这样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在幼儿园里老师要有意识的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三)电视广告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影响
近日注意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看了电视广告后的中幼儿、小学生要求父母购买电视广告食品的占73.8%,其中有时和经常要求父母买食品的比例占37.1%,而且幼儿、小学生要求父母购买广告食品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学生。对于这种现象,营养安全专家指出,儿童时期是饮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饮食习惯很容易持续到成年后。在食品广告充斥荧屏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容易形成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儿童肥胖。家长要告诉幼儿正餐才是营养的主要来源。虽然孩子不能避免看这些极具诱惑的电视食品广告,但孩子的饮食习惯,父母完全可以掌握。
四、改变幼儿进餐现状的措施
(一)给家长的建议:
幼儿好模仿别人的语言、动作和行为,但由于心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低,而幼儿最喜欢模仿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由于幼儿模仿的对象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幼儿又因为年龄小的缘故,无法分辨出事物的好坏,所以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对一些好的行为进行模仿,不好的行为予以改正,这样才能树立和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2、改变教育方式,培养幼儿饮食习惯
在婴幼儿时期,家长应该给幼儿喂食各种不同味道的食物,让舌头感受到各种味道的刺激,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味蕾的发育,才能更好的适应。让幼儿品尝不同口味的饭菜可以让幼儿养成好习惯。
3、要有妥善的饮食规律,促进幼儿良好饮食的养成
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的食欲,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这样容易伤到脾胃,导致儿童的下顿不想进食。所以家长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什么东西有营养,并能够为孩子制作美味可口的营养餐。父母也应养成良好的就餐时间及了解孩子对食物的喜爱,从而形成正确的饮食行为。
(二)学校、教师的引导与纠正
幼儿很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因此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食欲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因此只要能够精心的培养幼儿,提醒幼儿按时进餐、定时定量、吃饭专心、食物多样、细嚼慢咽等,幼儿就能够改变之前不良的饮食习惯,除了给幼儿讲道理之外,幼儿园教师还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来巩固幼儿的饮食习惯,鼓励和赞扬幼儿的进步,或者采用合理的惩罚来告诫幼儿要持之以恒,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养成并且巩固良好的饮食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的教师或保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会观察每一个幼儿之间的差异,从而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此来纠正幼儿偏食或者挑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尊重幼儿,循序渐进改掉不良饮食习惯
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的不同,对于食物的偏好也不一样,如果勉强幼儿进食,会增加幼儿进食的心理负担,和对某种食物产生心理阴影,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2、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进餐环境
幼儿喜欢颜色鲜亮,味道香甜的食物,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调节幼儿的情绪,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进餐环境,促使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处于一个积极放松的情绪中,如在每天的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积极期待的语气,加上神秘的表情,激情的语言来介绍每天的菜谱,在每次进餐之前,教师用神秘的方式告诉幼儿:“大家今天猜一猜我们吃什么?你们闻一闻好香啊!”等。这时候小朋友进食的欲望马上就被教师充分的调动起来了。“你们想吃吗?那我们就开动吧!有趣的语言让幼儿在教师的感染下对每天的菜谱都充满了期待,在进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使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餐。
3、采用玩游戏方式来刺激幼儿的食欲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游戏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幼儿生性爱玩,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课间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游戏“炒黄豆”,从儿歌入手,刺激幼儿的饮食,由此减少挑食的坏习惯。民间的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再加上孩子们从室内来到室外,活动范围宽阔了,自然增加了运动量,消耗了幼儿的体能,使机体产生饥饿感,孩子们吃起饭来也就有滋有味,不用老师催促,吃得干干净净。
4、充分发挥家长和教师榜样的示范作用
在幼儿园里,幼儿主要模仿的对象就是自己的老师,在家里,主要模仿的就是家长。因此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对幼儿进行正面的诱导。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家里或是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所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非常大的。但凡幼儿有了一点进步,或改正了缺点就奖励小贴画以资鼓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改正了错误。
(三)社会媒体的正确引导
1、影视媒体,正确的广而告之
影视传播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渠道之一,许多电视或广告上印有儿童喜欢的动画,或图片,或是广告十分可爱等都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幼儿不知道这些对自己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家长也只是一味的顺从更甚者相信广告上所谓的“儿童”产品。市面上的所谓儿童食品更多的是一种营销的噱头,而国家也没有对儿童食品做一些明文规定或是法律保护,这对幼儿的生活有的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正确的媒体传播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2、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xxx发表重要讲话,要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例如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就是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导致因使用婴幼儿奶粉的婴幼儿患有肾结石,4名婴幼儿抢救无效死亡,这些小生命就在这常见的奶制品中断送了生命。小学周围都有许多的小商店,细看小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小食品,有很多都没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地址等,这些商家为了赚孩子们的黑心钱,昧着良心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调查,有很多小孩因食用街边小摊上的零食导致胃炎等肠道疾病。
(四)纠正幼儿偏食等不良习惯的方法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在调查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根据3岁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2)“打预防针”的方法。一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通过总结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幼儿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幼儿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幼儿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那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如发给幼儿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3.给家长的小贴士:
(1)合理安排学龄前儿童的饮食,每天定时定点定量。
(2)饭前不允许吃糖果、饼干等零食和饮料。
(3)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这样才能够保持口腔健康。
(4)让孩子自己吃饭,学会如何使用筷子和汤匙,并且要及时的送上鼓励。这样才能够增加孩子自己吃饭的兴趣,同时又能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5)吃饭的时候要专心致志,不玩耍、看电视,一点吃饭。
(6)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但是绝对不能够允许一顿饭的时间无限延长,最好都应该在半个小时结束。
(7)给孩子盛饭的时候,一定不要一次性装太多了,不要让孩子养成剩饭的习惯。
(8)不要让孩子养成汤泡饭的习惯,这样不利于消化和吸收营养。
(9)不允许出现挑食、偏食的习惯。
(10)不要让某一种食物作为奖励,同时父母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够做到以身作则
(11)家长不要哄骗、威胁孩子吃饭,等孩子饿了再让他吃。吃饭时不要过多关注孩子。
(12)平时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多零食,否则会削减其正常进餐时的食欲,同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可增强食欲。
(13)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是边吃边看电视。这些不良进餐习惯,都会造成孩子吃饭分心,影响食欲。为此,在准备吃饭前收起孩子所有的玩具,并关掉电视。
(14)如果可以的话大人和家长一起进厨房,让孩子参与食物烹饪的全过程,最好还给孩子讲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和功能,让孩子对食物和吃饭产生兴趣。
结论
健康的身体是孩子幸福生活和学习优良的前提,而健康的饮食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幼儿时期是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重视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是培养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环节。幼儿的饮食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及幼儿园等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幼儿处于良好的社会环境状态下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健康的成长。本文的研究也只是九牛一毛,今后还会继续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阎岩.幼儿园保育[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2、刘珍艳.幼儿健康行为培养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
3、呼和.婴幼儿卫生保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出版社2007.7
4、段云波.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及教具操作手册.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3
5、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6、李林霞.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培养的尝试.山东教育[J]2003
7、白小良.家庭营养顾问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
8、刘爱梅.幼儿偏食原因及预防
9、陈继英.如何纠正幼儿偏食
10、周焕英.幼儿挑食偏食习惯的纠正[J].山东教育.2009
11、郭兰婷.咱们孩子的心病[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2、秋实.科学育儿30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