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在声乐学习中,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歌唱的共鸣、行腔、吐字、咬字乃至歌唱时对作品情感的体现与表达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歌唱历史,还是中外的音乐前辈,他们对呼吸的重要性都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当今声乐界也有一句名言:“谁懂得了歌唱的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曾说过:“掌握不好呼吸,就无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毁坏嗓子。”不言而喻,古今中外这些精辟的论述从字义表面不难理解,无疑都说明歌唱呼吸对于歌曲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一、气息在演唱中的意义
演唱是以声音来传递的,是用声音来表达歌曲情感的。歌唱的艺术可以激发观众的浓厚兴趣,因为它可以让人们在精神上、思想上带来极大的快乐和享受。声音是建立在自然放松呼吸的基础上,呼吸能否自由与放松决定着声音的好与坏。在诠释一部作品时,一定要用最流畅、最自然、最正确的呼吸来完成。因此,在歌唱时,掌握最正确的呼吸方式,使我们有丰富的表现力,更自由地进入歌唱艺术领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正确地运用气息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为歌曲的完整性给予铺垫,而不正确的呼吸方法常常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运用不当会引起喉部肌肉的紧张,唱出的歌曲不流畅,声音不自然。正确运用气息,要调整呼吸的方法,达到唱歌与说话一致的轻松的境界。由此看来,气息失去了支持,所有与之相关的发声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

二、歌曲当中气息运用的重要性
从人体的构造来看,人的口和鼻是相通的,人的呼吸则是由两者共同协作完成的。就歌曲演唱血言,同样需要借助于口和鼻以及胸腔来共同协作,完成气息的调配,再通过呼吸和发声进行声音的放出和演唱行为的完成。呼吸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和必须,也是声乐歌唱的基础条件,体现了歌曲当中气息的重要性。
歌曲演唱中的气息又不是简简单单对呼吸的控制,其需要通过演唱者自我意识下的练习和把控,通过对呼吸频率和长度、深浅等的有机把握,在较强的主观调节作用下达到相应的演唱要求,才能做好歌曲演唱表演,并为表演增色。就一名优秀的歌曲演唱家来说,只有其熟练掌握的气息的控制以及运用方法,他才能够确保演唱过程节奏的恰当,以及性体表演的圆润、完性和流畅。气息在表演过程中是多变的,有时要求急促和轻快,有时则又要求气息的平稳和有力。总的来说,歌曲当中气息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又有着一定的难度,需要演唱者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思考才能确保气息运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气息与情感
(一)歌唱中情感的重要性
由于歌唱中的丰富情感,人们通常以歌唱的方式表达情感。在歌唱过程中,歌唱需要通过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是歌唱的核心要求,在歌唱中没有情感表达,即使歌唱者的歌唱技巧再好,也能使歌曲显得空洞无物。一首歌曲中不仅包含对歌曲内容的情感体验,还包括对歌曲内容的逻辑认识,因此,需要演唱者通过不断的演唱实践对歌曲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以做到对演唱的完善。只有通过对歌曲的深入了解才能体会其中的内在情感,也只有认知了其中的情感才能以演唱的方式对情感进行表达,才能使演唱者的演唱打动听众。由此可见,在歌唱过程中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所在。一首好的歌唱作品需要演唱者将声音从内心发出,以情感的碰撞来激发听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如歌曲《修炼爱情》开头就唱到:
“凭什么要失望,藏眼泪到心脏,往事不会说谎别跟他为难,我们两人之间不需要这样”
歌手林俊杰从歌曲开始就用了他独特情感把对恋人的情感一下子就激发了出来,让听众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在里面。因此,歌曲的演唱也是一种以声音的方式来表达歌曲内在情感的艺术形式,需要演唱者能充分的理解歌曲内容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并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真实的反映出歌曲的情感内涵。
(二)歌唱中气息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在歌唱中,气息作为推动声音的动力,与带动气息产生情感变化共同构成了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歌曲的歌唱水平更加丰富。从艺术层面来看,歌唱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情感表达,这种表达需要通过呼吸的转换来完成,但情感的变化也影响着呼吸的变化,所以呼吸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的。可以说,少了气息的歌曲就像是少了骨架支撑的肉体绵软无力,没有情感的歌就像没有灵魂的身体。因此,在歌唱中,情感需要呼吸来支撑,呼吸需要情感来促进。
在歌唱中,气息与情感的结合是赋予歌曲灵魂的一种方式,也是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一种方式。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只有充分了解歌曲内容背后的深层情感因素,才能通过情感结促进呼吸的变化,用呼吸的变化来驱动情感的表达。如歌曲《修炼爱情》中:
“修炼爱情的心酸,学会放好以前的渴望,我们那些信仰,要忘记多难,远距离的欣赏,近距离的迷惘,谁说太阳会找到月亮,别人有的爱,我们不可能模仿”
这一高潮部分,不知唱哭了多少的听众,演唱声音由强逐渐变弱,最后的一个节拍又变为强,让听众感受到了爱情的无奈与心酸。其中蕴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林俊杰在演唱时气息的运用转变分明,不仅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有着明显的体现,也能充分的表现出演唱中气息和情感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是歌曲演唱中歌曲灵魂所在。
四、歌曲演唱中气息有效把握重要性
(一)做好吸气和呼气的有效把握
在歌曲演唱当中所运用到的气息主要分指呼吸里的吸气和呼气,习等两者进行有机性合,做好两者的协调统一,才能完成气息的有效运用。吸气和呼气是相反两个方向的运用,经过这两个方向运动产生的气流碰撞,进而达到发音和演唱的效果。在把握当中,就吸气而言,应当在演唱开始时首先利用口和鼻将空气吸入到达胸腔之后经过共鸣腔体的调节效果后实现发音器官的有效平衡。而在呼气的把握中,应当将腹腔内的气息匀速送出,使得气息以均匀而有节奏的方式呼出,经过声带时通过对声带的撞击,发出相应的声音。呼气把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后发音音质的好坏。同时,在呼吸的把控中,还应注意两者气息运动过程的粗和细,结合所要演唱的内容进行气息粗和细的把握才能做好相应的演唱表演。
(二)做好气息程度的有效把握
气息的把握还包括对气息程度的把握。程度由浅和深来表习,不同程度的气息产生的声音效果不同,声音的音量、质感和流动性均会受到相应影响。要做好程度的把握,就是要确保气息的适中,在吸气时能够避免程度过深或者过浅。如气息程度过深,则在发音时很容易造成声音的僵硬效果,其弹性不仕,在流动性方血显得较为不足,也就使得演唱声音显得不够悦月一,力度也相对不到位;如气息程度过浅,则在呼气时很容易因知气血无法在发声时带动声带,声音效果过于微弱甚至无法发出声音。要做到程度深浅的有效控制,就需要演唱者结合具体的歌曲作品和演奏情况,对气息进行自主控制,在做好前期呼吸调节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气息程度调性到最佳状态。
(三)做好气息连贯和停顿的把握
气息控制和运用还体现在对于连贯和停顿的把握上。在歌曲演唱当中,歌曲有着相应的节奏性和流畅性,要进行演唱表演,就需要表演者对自身的气息进行很好的调节和把握,根据歌曲作品的特点进行连贯和停顿上的控制。在一致性当中,为了保证连贯流畅的气息,要注意呼吸的程度,而换气应控制节奏,注意随意换气和过多换气,维持原来的节奏的歌曲,尤其是在歌曲的高潮,我们应该做更多的自我控制要紧密配合歌曲的情感特征和情绪基调,需要在停顿之处做好呼气和吸气的有效停顿,还要对随后爆发力型的歌唱需要完成相应的吸气准备,提供足够的呼吸来歌唱。。
五、歌曲演唱中气息运用的艺术表现
(一)实现声音技巧与气息的有机统一
气息作为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技巧,应当与演唱中的声音技巧有机统一在一起,才能实现技巧的统一性,共同为歌曲演唱和情感抒发提供基础。在和声音技巧的统一上,应当做好气息的控制,确保控制方式的准确性,并依据歌曲作品的特点选择匹配的气息运用办法。如歌曲较为舒缓,则在气息运用上也应相应舒缓,以发出相对柔缓的声音,完成对作品的对应让释;如作品为激昂式的,则应加快气息运行的频率,确保气息的节奏性和顺畅性,进血做好相应节奏的声音演唱。
(二)实现情感表达与气息的有机统一
情感表达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唱表演中,除了搞好呼吸的运用外,还应牢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首先,演唱者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深刻理解作者在作品中的感受,并以此作为演唱的依据。在演唱过程中,调动相应的情感和情绪,然后配合相应的呼吸控制方法,逐步传达情感和声音的表达,以保证演唱技巧在提高演唱渲染力和感染力的基础上进行。对于艺术歌曲的演唱,对歌曲风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演唱者不断练习,逐步实现情感与气息的一致性,达到情感表达与技巧表达的双重效果,表现出较高的整体性和欣赏性。
六、气息的训练方法
我们相信,生活中,每个正常人在呼吸的时候,绝对不会去想应该怎么吸气和怎么呼气,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过程,是人类的生存本能,是人类的一种非意识的动作,根本没有必要去考虑如何去控制。而在歌唱中则不然。歌者需要在生活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加工提炼并固化出一套特有的呼吸方法和程式。这套方法与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时同时异,需要靠后天的刻苦训练来体会和学习掌握。因此,下面我们就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介绍几种气息训练方法,以求给读者和歌者提供切实的帮助。
(一)在进行气息训练前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心境
唱歌时的状态对于歌者来说非常重要。当然,进行气息练习时,状态也非常重要。这种状态,应该是一种既积极又放松的状态。积极是说兴奋、主动、向上,放松是指叹气、释然、向下。
为了保持这种状态,首先应该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抬头挺胸,双肩自然放松下垂,颈部也一定要放松,双目平视前方,气势昂扬,最重要的是要面带微笑,可以在唱歌时想一想你最开心的事,从而露出真心又会心的微笑。一定要保持住这种姿势。
说到心境,则应该怀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唱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使自己忘掉烦恼,进入自己的世界无比美妙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种欣悦轻松的心境。
(二)歌唱中气息的训练方法
呼吸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连贯完整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告诉我们联系的基本原理,所以离开呼谈吸和离开吸谈呼都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在这里反对单独谈吸气或者是呼气的训练方法,只是为了分析方便,把矛盾的两方面分开,先分别谈一谈吸气和呼气应该有的状态,然后再统一地提出几种训练呼吸的方法。
吸气,原则上气要吸得深。但并不是越深越好。声乐初学者,往往出现气息过浅或过深这两种不正确的状态。气息过浅则到达不了正确部位;气息过深、过多则会产生僵硬生硬的感觉。气息过浅的原因一是耸肩,二是胸腹被动扩张以及喉头肌肉过度紧张。气息过深的原因是小腹部过于放松,气息困在腹部出不去,像一个鼓一样!:习在下边,此方法发出的声音低沉、不透亮。
气息过浅和过深都不利于歌唱的进行,因此需要有好的方法来加以训练,以达到在歌唱时能够对气息运用自如的最佳状态。这里我们将着重介绍几种。
1、闻花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训练气息的方法,其主要功能是克服吸气过浅的弊病,以达到深吸气的目的。我们恰可以用闻花时的深吸气来体验歌唱时的深吸气。生活中,当我们看到公园里的鲜花,情不自禁的去闻花香时,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别舒畅愉悦,而辨别花香又需要特别的认真和用心,因此这是一种既轻快放松又兴奋紧张的感觉。闻花时会感到胸部、腰部同时发力并且向四周张开吸气,上身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腰部自然地向外松开,同时胸部也有明显的舒张感,整个体内空问自然增大,气息顺势流进去。可用口鼻同时缓缓地吸入空气到丹田,也可闭口,只用鼻吸。
闻花式吸气方法是训练深吸气的最佳方法,此法吸气时,没有抽气声和多余的附加动作,最重要的是它容易体会和掌握。此种呼吸方法完全合乎歌唱呼吸的要求,用这种气息支持而发出的声音是坚实有力的,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唱歌,气息通畅,声音饱满。
2、喘气
这种方法也叫作狗喘气或者惊讶式呼吸。威尔逊曾提出:“喘气是加强呼吸活动柔韧性的最好练习”,它是利用人在做各种激烈的运动或者惊讶时,身体做出的本能的快速呼吸的生理反应。此时,人们便张大嘴巴,打开喉咙急促地喘气,所以呼吸器官都共同参与喘气过程,这就加快了呼吸的速度、幅度,增强了肺活量,同时,呼吸肌肉群的弹性和柔韧性也得到锻炼。此时应将注意力放在“吸气上,注意体会吸气瞬问的动作及感觉,随后将气息轻轻放松呼出即可在这个呼吸过程中,练习者需要身体自然放松,要尽量保持胸廓饱满状态;吸气时,两肋迅速扩张,动作要大、快、狠,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目的。
为了体会下肋和横隔膜的动作,大家可以坚持跑步,从跑步时急促的呼吸状态中来体会。这样既训练了声乐的呼吸,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这种呼吸速度快、容量大、弹性强,非常合乎唱歌时气息的要求,并且简单易行,非常适合学习者去练习使用。
3、叹气
叹气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现象,叹气时,精神放松,气息向下。它有利于吸气肌肉群的放松,从而利于更好地吸入气息。叹气时,心里一定要想着叹气,而不是吸气。当气息被“叹”出后,呼气肌肉群的工作自然做完,紧接着吸气肌肉群就会立即开始吸气,这是个自动的、自然的过程。切记:叹气跟随身体自然的反应,不要人为地做强迫性的动作。
在歌唱的过程中也要保持叹气的感觉和状态。歌唱中,往往容易出现气息不够用和憋气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吸气状态保持不住有关和气息不放松、歌唱中气息需要被控制,但不能被过份控制。气息要通畅又要有控制感。而达到这种声音效果的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放松和叹气。
以上只是目前最普遍适用的三种训练气息的方法。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比如平躺睡觉时的呼吸、喝烫开水的呼吸感觉、用麦管吸饮料的感觉、呼气时像“吹灰”“吹蜡烛”以及“搬重物”“抬钢琴”的感觉等等,以上种种方法,都是我们逐步地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的可选项。
结论
歌曲演唱对十气息的要求相对较高,演唱者不仅要把握气息中的吸气和呼气,还要做好气息程度和连贯、停顿的有效把握。对十演唱者来说,做好平时的气息训练,有意识地将气息训练纳入到演唱技巧训练体系当中,结合演唱中的声音技巧和情感表达,将相应的表演技巧进行有机的统一,刁一能确保演唱过程既达到基础性的技术要求,同时能够蕴涵足够的情感,进而保证演唱的最终效果,获得听众对演唱者的相应肯定。
参考文献
[1]法·兰培尔蒂.歌唱的每日练习与辉煌的声乐练习[J].中国音乐,1991,02.
[2]乔·兰培尔蒂.美声唱法的技巧[J].中国音乐,1991,02.
[3]薛良.兰培尔蒂的《声乐箴言录》[J].中国音乐,1990,03.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5]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6]杰罗姆·汉涅斯(美).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7]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董永刚.浅谈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作用[J].大舞台(双月号),2008(06).
[9]陈晓春.浅析“声乐歌唱的技巧与歌唱情感的处理”[J].音乐大观,2014(0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