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小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关乎到民族未来的日子发展,小学体育教育是小学生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正是关乎到小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体智能课程教育,囊括了对学生的体能、智能、人能素质锻炼的三方面,正针对的是3-8岁的孩童,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都可以进行体智能课程教学。本文正是以南坪地区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学,通过为期七周的常规教学和体智能课程教学的对比,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MI数据和身体素质测试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经过七周的系统学习后虽然两个小组的BMI和身体素质测试平均值均有所改变,但是经过体智能课程学习的实验组BMI数值降低,各项身体数值平均值增加的要多于常规学习的对照组,说明体智能课程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智能课程、身体素质、影响
1 前言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重视小学生体能、智能、人能的健康发展,是新时代小学教育的重要要求。体智能课程是从2004年被正式提出来的,一直实行与学生学前教育阶段,激发了众多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2021年教育部下发的《小学体育教学标准》指出:体育课程应该遵循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养成更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体育与健康标准》也指出: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实验法研究体智能课程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这一课题,从理论上来说,本文是通过对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结合体智能课程的特点,进行的实验对比研究,从中分析出体智能课程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从实践上来说,本文的研究结果,即体智能课程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并且最终提出积极引导体智能课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普及策略,可以给予想要开展体智能课程的学校和老师一定的参考建议,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小学体育工作者了解到体智能课程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被大范围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南坪小学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教学,以此研究体智能课程教学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为研究体智能课程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本文特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查找了其他学者对体智能课程的研究,为本文的攥写寻找了一定的依据。
2.2.2 实验法
为研究体智能课程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本文将一个班级的小学生划分为两组,进行了实验对照,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按照不同的教学方式指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为期七周,最终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横向对比,以及实验组与实验组七周前后对比,对照组与对照组七周前后对比,分析出体智能课程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具体影响。以下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为期七周的课程安排。
每周分别进行两次课训练教学。
对照组课表
目标 | 教学内容 | |
第一周 | 实验前测试学生BMI和各项身体素质 | 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踢毽子 |
第二周 | 发展速度素质 | 学习快速50米跑 |
第三周 | 发展上肢力量 | 学习抛球 |
第四周 | 发展耐力素质 | 学习跳绳、踢毽子 |
第五周 | 发展腰腹力量 | 学习仰卧起坐 |
第六周 | 发展速度素质 | 学习小步跑 |
第七周 | 测试 | 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踢毽子 |
实验组课表
目标 | 教学内容 | |
第一周 | 实验前测试学生BMI和各项身体素质 | 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踢毽子 |
第二周 | 主要发展速度素质 | 主速度+辅上肢游戏组 |
第三周 | 主要发展上肢力量 | 主上肢+辅下肢游戏组 |
第四周 | 主要发展耐力素质 | 主耐力+辅腰腹游戏组 |
第五周 | 主要发展腰腹力量 | 主腰腹+辅速度游戏组 |
第六周 | 主要发展速度素质 | 主速度+辅上肢游戏组 |
第七周 | 测试 | 测试内容与方法均与实验前相同 |
2.2.3 实地调查法
为了收集南坪各个小学体智能课程开展情况的具体资料,我在实习期间对南坪地区的小学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了解了各个学校的体智能课程的开展现状,包括场地和设施的布置现状。
2.2.4 个案分析法
本文为研究南坪各个小学体智能课程的开展情况,对南坪各个学校的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是针对体智能课程师资、课程安排等情况的了解。同时也在学校放学阶段,对家长进行了一定的访谈,了解了他们对体智能课程开展的看法。
2.2.5 数据统计法
通过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和实地调查的情况,运用EXCEL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以及计算,再制作成图表后,进行数据分析。
2.2.6 逻辑分析法
通过实验对比法,对二年级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教学,一组进行体智能课程教学,最终统计的数据,用以分析出体智能课程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进行对体智能课程教育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研究的前期,本文查找了大量资料,梳理了体智能教学体系的基础理论,包括体智能教学的理念和特点,体智能教学理论的内涵,系统的了解了体智能教学理论的相关知识。再对体智能课程理论进行详细了解之后,对体智能课程教学小学生和常规体育课教学小学生的BMI和身体素质测试平均数值进行了对比,从而了解体智能课程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3.1体智能教学体系的基础理论探索
体智能教学的理念和特点:
(1)体智能课程的教学理念
“玩性”教学理念:
在体智能课程的教学理念中,“玩性”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是说,在体智能课程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随意玩、瞎玩,而是要求体育老要运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根据教学目标,去设计教学内容,而学生也要遵循老师的指挥去共同玩一个游戏活动或者几个游戏活动,从而达到发展和强化学生体能、智能和人能的目的。
从能力发展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在体智能课程教学中,明确的的要求体育老师要引导学生的体能、智能、人能的综合发展,体能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平衡、速度、协调和灵敏性,智能指的是通过“玩”去提升学生的智力,而人能指的是学生的社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体智能课程活动使,要同时兼顾学生的三种能力而去设计游戏活动。
(2)体智能课教学特点
教学目标具体化:
学生体智能教学要求老师在兼顾对学生的基础教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迎合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爱好,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制定出即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兴趣的,体能、智能、人能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即让学生感觉到兴趣。
教师角色儿童化:
教师角色儿童化的特点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低老师的姿态,以和学生平等的姿态去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一些课程知识,运用学生的心理去设计和实施一些活动项目,主要体现为不能用成人的语气去和学生对话,布置任务,避免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应忘记自己的年龄,还原到儿童当中,用儿童化的语言来指导他们,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获得学生的信任与配合。教师的实际行动方面,教师表现出的肢体语言、动作等都应儿童化,与学生当前的年龄相符合。
教学手段游戏化:
学生体智能教学将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中,将内容游戏化。利用游戏、活动等的方式,增强孩子的体能,包含速度、力量、平衡等身体素质,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运用游戏的规则性,在整个过程中促使学生智能的发育,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智力,激发内在的潜力;利用学生在游戏中探索与发现,体验生活,从而培养人的智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情景故事化:
学生体智能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学生体育课程,传统的课程大多数为热身完毕后,直入主题,而体智能教学往往将预设-一个课程单元,如发展协调、发展平衡等,每个单元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并由若干个教学情景故事组成,每一堂课通过-一个故事导入,如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大怪兽等,教学过程围绕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进行,其中充满着故事化的韵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思维,发展智力.
教学工具卡通化:
学生体智能教学中所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忘记自己的身份,将自己卡通化,比拟为一个形象、具体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卡通事物,如西瓜老师、青蛙老师、哈密瓜老师等,作为学生的“大玩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师自身的亲切感。同时,在实践中多运用可爱、有趣的卡通人物、图片、道具等,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促进学生体能、智能、人能全面协调发展。
(3)体智能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目的指导下,学校指定的不同层次的目标。它是上承教学目的,下启教学任务的中间性环节。而体育学作为教育学的分支,体育教育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性成果,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依据,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引作用”。
教学内容:
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目的指导下,学校指定的不同层次的目标。它是上承教学目的,下启教学任务的中间性环节。而体育学作为教育学的分支,体育教育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性成果,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依据,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引作用”。
教师:
教师是学生体智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通过事先的精心安排,设计好整个教学流程,并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最后参与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执行者,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师,便不存在教学活动。因此,学生体智能教师的能力与水平高低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
体智能教师有别于其他课程教师,有自身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一、突出男性教师执教。总所周知,学生园的教育普遍存在阴盛阳衰的局面,长期由女教师教授势必会对学生健全个性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而学生体智能课程均由男性教师执教,利用男性教师的激情活力,带给学生-种阳刚之气,培养学生活泼、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弥补学生园教师女多男少的状况。二、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化。课程的对象是学生,群体特点表现出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心智发育不完全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角色向儿童转化,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行为等都要儿童化,正如林永哲教授所说:“要想教好孩子,先把自己当作孩子”,我们只有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才能更好的教好每一个孩子。
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体智能教学体系中的学生即是学生,然而我们结合学生体智能的“玩性”教学理念、特点等,对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一,学生要会玩。.学生体智能教学内容中包含着体智能器械教学、综合教学等,并且拥有许多专门性的教学器材,教师在利用器械开展教学时,便要求学生要会玩,要开动大脑去认真思考,勇于创新,将同一器械能玩“活”,而不是按部就班的等待教师告知方法,被动接受,达到提升学生智力,激发潜在能力等目的。第二,学生要敢玩。在开展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开展一些 户外活动或集体性的综合教学,如彩虹伞教学、亲子活动等,要求学生要敢玩,勇于尝试,敢于参与,做一名勇敢的“小卫士”,帮助克服掉胆怯、畏难等心理,培养果断、勇敢、拼搏等个性品质,进一步提高社会适应力,促进学生顺利成长。
教学组织与方法:
良好的教学组织与方法能有效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引导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使整个教学流程更为顺畅。与传统的学生体育教学组织相比,学生体智能的教学组织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它一般是按照三段式来上课,第一阶段为情境导入阶段,实现课程情境导入的目的,通常是教师会依据预先的教学目标,设置好对应的教学情境,通过一个个故事 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如在发展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的形式主要为个别教学、分组教学、集体教学。在进行学生体智能教学组织当中,由于学生自身认知能力与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个体间差异较大,为了能让所有个体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对教学组织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体智能教学在方法的选择上,最为突出的是注重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将每一个教学内容设定成一个个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并以故事化的方式串联起来,使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容易植入,且趣味性更强,如可乐幼体机构在发展平衡的教学目标时,情境设置为“金鸡独立”,让学生模仿鸡的动作,先从双脚站立到单脚站立,最后到原地单脚跳,通过不同的情境导入,层层递进,最终达到实现发展平衡的效果。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在实践教学中,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内外条件的总和。它是开展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与保障,是教学体系诸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环境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学所需的物质、设施、班风、制度、师生关系等,依照不同的特点及要求可分为不同的类别,笔者趋向于将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开展教学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有场地、设施、班级信息等,心理环境包括班风、教学氛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
3.2体智能课程教学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本文撰写之前,联系了地方小学二年级的一名体育老师,由专业的体育老师共同制定此次实验的具体细节,首先我们选定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选出两个班级,分别进行为期七周的体智能课程教学和常规教学,在教学之前测量两个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计算出平均BMI数值,再测量两个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进行了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和踢毽子四项运动测试。再实验期结束后再次测试两个班级的BMI和各项身体素质测试的平均值,相互对比,以此分析出体智能课程教学是否对小学生身体素质有影响。
3.2.1 实验前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3.2.1.1实验前小学生BMI测试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P值统计
组别 | 身高 | 体重 | BMI |
实验组p值 | 1.25 | 25 | 20 |
对照组p值 | 1.26 | 27 | 21.4 |
从以上测试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为期7周实验课进行前,实验组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的平均值,这就是说明,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MI都在健康的18.5-23.9的区间,但是实验组的BMI要低于对照组的BMI。
3.2.1.2实验前小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50米跑 | 立定跳远 | 跳绳 | 踢毽子 | |
实验组p值 | 12秒 | 1.48 | 113 | 27 |
对照组p值 | 13秒 | 1.46 | 115 | 28 |
根据以上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实验课程开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身体素质在不同的测试项目上各有高低,比如在50米跑项目上,可以看出对照组的平均值要高于实验组的平均值,说明实验组的成员在50米跑项目上比较具有优势,而立定跳远项目上,实验组的平均数值则高于对照组平均数值,也同样说明了,在立定跳远项目上,实验组更具有优势。但是在跳绳和踢毽子两个项目中,对照组的平均数值均高于实验组平均数值,说明对照组在跳绳和踢毽子项目上也优于实验组成员。综上所述,可以分析出,从整体的测试结果上看,对照组的身体素质略高于实验组的身体素质。
3.2.2实验后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3.2.2.1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小学生BMI测试结果与分析
组别 | 身高 | 体重 | BMI |
实验组p值 | 125.5 | 24 | 19.1 |
对照组p值 | 126 | 27.5 | 21.8 |
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在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一阶段课程学习之后,两组的平均身高、体重和BMI数值都有一定的变化,对照组的各项数值都高于实验组的平均数值,对照组的BMI高于实验组的BMI。但是二者依然都处于正常体脂率区间。
3.2.2.2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小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50米跑 | 立定跳远 | 跳绳 | 踢毽子 | |
实验组p值 | 10.5秒 | 1.50 | 118 | 29 |
对照组p值 | 13.1秒 | 1.47 | 115 | 29 |
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在进行一阶段的训练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均有所提升,其中实验组的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均优于对照组的平均数值,可以说明,实验组在进行一阶段体智能课程训练之后,身体素质有所提升。
3.2.2.4实验组小学生BMI前测与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组别 | 身高 | 体重 | BMI |
实验前 | 125 | 25 | 0.2 |
实验后 | 125.5 | 24 | 0.191 |
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小学生在进行一阶段的体智能课程之后体重和BMI数值均有所降低,说明在进行一阶段的体智能课程学习后,学生的体脂率有所下降,可以推测体智能课程有助于肥胖的孩子减脂减重,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3.2.2.5对照组小学生BMI前测与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组别 | 身高 | 体重 | BMI |
实验前p值 | 125.6 | 27 | 0.214 |
实验后p值 | 126 | 27.5 | 0.218 |
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对照组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BMI数值均有所提高,说明一般的体育课程不能够帮助学生降低体重和体脂率,更说明了体智能课程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2.2.6实验组小学生身体素质前测与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50米跑 | 立定跳远 | 跳绳 | 踢毽子 | |
实验前p值 | 12秒 | 1.48 | 113 | 27 |
实验后p值 | 10.5秒 | 1.50 | 118 | 29 |
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实验组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各个项目数值,在一阶段体智能课程教学之后,均有所提高,50米跑提升了1.5秒的速度,立定跳远平均增加了0.02厘米的距离,跳绳平均增加了5个,踢毽子平均增加了2个,说明体智能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3.2.2.7对照组小学生身体素质前测与后测的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50米跑 | 立定跳远 | 跳绳 | 踢毽子 | |
实验前p值 | 13秒 | 1.46 | 115 | 28 |
实验后p值 | 13.1秒 | 1.47 | 115 | 29 |
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对照组小学生在经过一阶段普通的教学课程之后,其身体素质测试的平均数值也均有提升,其中50米远提升了0.1秒,立定跳远提升了0.01米,跳绳没有改变,踢毽子提升了1个。虽然有所提升,但是通过一阶段体智能课程学习的实验组而言,对照组的进步比较小。因此本文还是比较建议小学体育课应该多应用体智能课程进行教学。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体智能课程可以降低小学生的体重和体脂率,通过在游戏中学习相应的体育技能,可以让小学生在欢乐中掌握到各项体育运动的技巧,同时也可以让小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减少对体育运动的抵触心理。
(2)体智能课程比常规的体育课程,更能够让学生进步,在体育项目测试中可以发现,通过体智能课程学习的实验组小学生其身体素质增长的更好,由此可以说明体智能课程教学要优于常规的体育教学。
(3)与常规的体育教学方式相比,体智能课程能够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推荐和普及,让更多的小学生能够从体智能课程教学中提升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4.2建议
(1)学校领导支持和引导体智能课程教学的实施和普及,通过学校领导的推荐和建议,让更多的体育教师了解到体智能课程的优越之处,通过学校定期举行教师培训,升级教师团队和教师力量,体智能课程的普及,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的具备相关的文化知识,定期的举行体育老师培训,从文化层面上向老师灌输体智能课程的内容,从技术上指导体育老师的教学方式。同时,体育老师也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与时俱进,永不止步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从而让更多的小学生可以接触到体智能课程教学,不仅提升身体素质,也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智能课程教学老师提前进行详细的备课,为体智能课程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因为体智能课程不仅仅要求老师把基本的体育动作要领教会给学生,还要求老师要创新教学方式,用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这就使得老师的课前工作量大大提升,但是提前备课,创新教学是体育老师不可避免的工作,体育老师提前创设出有趣的课程活动,可以大大的提升小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学校需要更新和完善体育教学设备,很多体智能课程会涉及到一些场地和设施设备的应用,比如,在进行球类运动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学场地不够大,或者教学用具不充足,就会使老师的讲课进度和讲课积极性大打折扣,只有具备完善的场地和多样的教学设施设备,才能让体育老师更方便带领小学生进行有趣的体育活动。因此学校需要增加对操场、体育设备等的资金拨款,从实际出发,推动体智能课程在体育课的普及。
参考文献
[1]石文毅.羽毛球训练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以重庆市永川区小学为例[J].新体育,2021(24):104-107.
[2]董洛涵,杜熙茹,邓俊臣.“绝地求生”情景教学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兴趣的影响研究[J].体育师友,2021,44(04):1-3+8.
[3]朱一行. 体育游戏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身体素质的作用影响[D].扬州大学,2021.
[4]唐榕蔓. 体育游戏组合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1.
[5]岳要忠. 课后体育服务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1.
[6]姚玉. 趣味田径教学活动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效果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21.
[7]于大江. 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花式足球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21.
[8]高喆. 足球运动对小学生脑电活动、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21.
[9]任保昌. 军事情景化体育课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兴趣影响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21.
[10]董洛涵. “绝地求生”情景教学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兴趣的影响[D].广州体育学院,2021.
[11]姚玉. 趣味田径教学活动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效果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21.
[12]王永东. 民间体育游戏教学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21.DOI:10.26981/d.cnki.gjhsc.2021.000613.
[13]高雷. 小篮球教学对小学生身体素质、技术和学习兴趣的影响[D].首都体育学院,2021.DOI:10.27340/d.cnki.gstxy.2021.000175.
[14]刘日聪. 篮球课外活动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意识的影响[D].首都体育学院,2021.DOI:10.27340/d.cnki.gstxy.2021.000182.
[15]邱伟民.特色足球教学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J].求学,2021(03):11-12.
[16]刘涛英.少儿趣味田径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2):162-164.
[17]刘宵阳. 浅析珍珠球运动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及其注意事项[C]//.2020年体育史年会论文摘要集.,2020:235-236.
[18]马旭勇.“课课练”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J].体育教学,2020,40(09):53-54.
致谢
感谢老师。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7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