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冲击着整个全球经济的发展,却带动了医疗器械这一产业逆势发展,同时给我 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机遇。本文主要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背景,分析了我国医疗器械国际出口贸易 发展现状和新机遇;通过举例鱼跃医疗在疫情新常态环境下出口面临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从多个发展角度指出 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稳增长存在的问题,如医疗器械高端零部件供应短缺、国外市场准入困难、医疗对外贸易结 构不平衡等;根据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新冠疫情下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从而实现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额稳步增长的目标。
关键词:医疗器械公司;出口贸易;供应链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新冠疫情的冲击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其需求反而不断增加,在国际贸易发展中 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医疗器械在全球年度销售额预测以每年超过5%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销售额将达到近8000亿 美元。[1]我国自中共中央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健康中国2030战略”等国家战略规划的推动下以来,中国 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将会处于持续发展态势。由此可见,本文认为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上升趋势可期。观 望疫情后时代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贸易必然会有发展新趋势,新变化。因此,制定在新冠疫情常态下医疗器械 零部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流通策略,有序恢复全球医疗器械供应,面对高端医疗器械出口处于竞争劣势,加快 提高我国高端医疗器械核心竞争力,以此开拓更多国际市场。所以,探究新冠疫情对医疗器械贸易的影响,解决疫 情常态化下,我国医疗器械如何在国际上占有较高的贸易份额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疫情蔓延至今,尽管各国各经济区域陆续复工复产,但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源源不断。作为逆势上扬的 医疗器械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可谓是一支独流,医疗器械这一行业正所谓借着疫势凭着政策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时代。 2016年,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利润总额达到318.49亿元,同比增长32.29%。预计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 长率约为19.24%,2022年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利润将达到930亿元。[2]这对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而 言,无不是一个巨大贸易机会。新冠疫情常态化,给医疗器械在国际间的贸易发展带来的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应 该抓住这一新机遇,在新挑战中调整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结构。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贸易在国际市场的实际情 况,作出应对后疫情常态化下,有效抓住贸易新机遇引领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中的稳增长对策。因此,对我国 医疗器械提高在国际市场份额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三)理论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是来源于亚当 ·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之间之所以产生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是因为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存在绝对差异 。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 之间之所以产生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是因为各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存在相对差异。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并进行交换,同样不仅会增加社会财富,而且交易双方也都能过得利益。1990年由迈克尔 ·波特提出了竞争优 势理论,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自身的竞争潜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包扣: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状态;机遇;XX行为这六大因素。 其 中前四个因素是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3]本文基于上述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等文献研究成果。结合此前公 共突发事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延伸发现此次疫情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机遇,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应借此机 会,优化升级供应链,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出适用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发展战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医疗 器械在国际市场的贸易份额,所以本文具有一定的研讨意义 。
二、新冠疫情下医疗器械贸易现状
新冠肺炎病毒这场突发的“黑天鹅”事件放缓了全球贸易经济发展,医疗器械成为这场疫战中逆势上扬的产 业,而中国在这场战“疫”中取得傲人的战绩。
(一)医疗器械贸易持续增长
疫情冲击下,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并依旧保持顺差趋势。 从海关总署2020年发布数据显 示,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2.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2019年增长1.9%[4] 。
图2-1 2019-2020年中国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出口额对比情况(亿元人民币)
注: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如图2-1所示,我国2020年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出口1259.4 亿元人民币,同比2019年增长了41%,进口达到871.2亿元人民币,同比2019年增长了1.3%。表明疫情的确助力了我国医疗仪器及器械贸易的增长。
图2-1 2020年中国医疗仪器及器械月进出口额 (亿元人民币)
注: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如上图2-1所示,2020年4月以来,我国出口医疗仪器及器械呈明显增长态势,日均出口额从上旬的约10亿元人 民币,增至近期日均30亿元人民币以上,持续比2020年3月增长超过3倍。
(二)出口定单不断增加
2020年3月,国内疫情缓和后,我国率先加速医疗器械复工复产日程,海外疫情集中暴发。 迈瑞医疗作为我国出口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收到了100多个海外出口订单。其中迈瑞医疗对外公布,呼吸机订单已排到了6月份。此 外,国内其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出口订单也持续增加。 例如,深圳谊安[1]的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 微创医疗等其他生产企业的订单也排到了4月底。据统计,欧盟的呼吸机制造商占世界的50%,其余主要分布在欧美和中国。由于 当前欧美受疫情影响严重,其生产的呼吸机等应急器械自供不足。因此,只能纷纷求助中国。
(三)医疗器械产品出口结构单一
从目前我国贸易医疗器械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我国对于医疗器械的供应依然集中在体外诊断等一系列中低端诊 疗器械领域。就此次疫情医疗器械出口来看,低耗材的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占比远远高于高耗材医疗器械产品,如表 2-1、表2-2所示,疫情初发阶段,我国的医用防护器械出口订单不断增加,其中包括口罩、红外测温仪、护目镜、 医用手套等。
表2-1 2020年1至5月中国口罩主要出口情况
2020年1-4月 | 欧盟27国从我国进口口罩47.6亿欧元,同比增长11.8倍;同比增长11.8倍 |
2020年1-5月 | X从我国进口口罩55.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7倍,口罩进口份额占中国89.2% |
2020年1-5月 | 日本从我国进口口罩2678.4亿日元,同比增长1.6倍,口罩进口份额占中国93.9% |
表2-2 2020年3月1日至4月30日中国出口主要防疫物品情况
2020年3月1日至4月30日中国出口主要防疫物品 | |
出口物品
口罩 防护服 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 红外测温仪 呼吸机 病员监护仪 护目镜 外科手套 | 数量
278亿只 1.3亿件 7341万人份 1257万件 4.91万台 12.4万台 4363万副 8.54亿双 |
注: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四)进口份额减少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贸易额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7%,医疗器械进口份额 逐渐减少。如下图表2-3所示,我国对外进口医疗器械都有所减少,医疗器械进口出现负增长趋势。其中向新加坡、 瑞士、英国、韩国、爱尔兰这5个人国家进口额减少幅度较大,表明对医疗器械进口依赖程度逐渐减少,我国医疗器 械发展创新程度提高,可以进一步升级企业医疗器械出口结构,有利于出口生产企业发展出口高质量的医疗器械。
三、新冠疫情下医疗器械出口贸易新机遇
新冠疫情增加了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得以让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出现贸易新机遇。因此,把握当下医疗器 械贸易新机遇,加速提高我国医疗器械的国际竞争力。
(一)出口市场需求增大
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严峻的增长状态,各国对于各种防疫医疗用品以及医疗器械的需求仍处于上升趋势。例如表3-1所示,2020年整年就呼吸机单品在全球的市场销售同比增长达到155%,相比其它行业而言,是一个较为可观 的贸易数据,预示着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可图,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整机及零部件存在较大需求。 据EvaluateMedTech的数据得知,预计 2024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将达到近6000亿美元。[5]由此可见,疫情只 是加速了该行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全球卫生突发事件让人们增强了医疗防护意识,人们对医疗的消费 开支逐年增加,在此契机下,将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贸易的发展。
表3-1 2019年-2020年全球呼吸机市场销售情况
年份 | 销售额(亿美元) | 同上一年增长(%) |
2019
2020 | 21.4
54.5 | 4
155 |
注:数据来源群智咨询数据
(二)出口产品结构优化
新冠疫情的突发,促使医疗器械贸易需求增加。目前海外高端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缺口较大,为此,可以充分把 握我国疫情稳定阶段,调整医疗器械的生产要素与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可以刺激国内医疗器械内 在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可以激化国内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技术革新,最后企业都会加速朝高端医疗器械出口商品结构 贸易升级。例如,迈瑞医疗在2019年呼吸机的月产量最多达到600台,而今产能同期相比提高了5倍,且其它高端医 疗器械的出口份额也所有提升。[6]
(三)政策助推出口产品创新
医疗器械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新冠疫情常态下,促使各国对医疗器械出口贸 易提供了优惠便利的贸易政策。首先,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范围扩大,各国紧缺抗疫医疗器械,截止在2020年4月,就有13个国家及地区发布了降低或免除个别抗疫医疗器械进口关税措施,给予出口企业生产信心,有利于推动企业 生产布局,加速创新高端医疗器械,从而提高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其次,2021年3月,我国xxx正式发布 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并提出未来要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7]因此,国内国外政策利好,有 利于促进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有利于外商投资和企业发展创新;有利于促进对外开放贸易的进行。
(四)产业链拓宽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医学、药学、化工、电子、材料等多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 术行业[8]。医疗器械的发展可以带动多个贸易产业的生产和发展。随着疫情得到有效地防控,医疗器械最开始得到加速复工复产的号召,海外医疗设备的应急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整个医疗器械产业链有利可图。上游的零部件材 料涉及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生物化学、材料等行业的供给,上游零部件等产业升级研发,将会提高中游决定生产 技术密集型的医疗器械,进一步刺激中游研发、制造、加工的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给解决最终海外需求缺口,其 中负责整个产业链的国际输运配送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9]
四、新冠疫情下医疗器械出口贸易面临的新挑战
疫情的爆发,对于医疗器械贸易是机遇,同时也是一大考验,特别是海外需求订单源源不断,国际流通受阻等 不确定因素增加,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扩展海外市场带来许多新的挑战。为了体现疫情冲击下我国医疗器械贸易存 在的问题, 选择了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鱼跃医疗”),进行分析。鱼跃医疗主要集中生产经营家用医疗、医疗呼吸与供氧、医用临床等基础器械领域 。[10]
(一)核心零部件供应短缺
此次疫情既给鱼跃医疗带来猛增的市场需求,也暴露出疫情下鱼跃医疗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的脆弱。因疫情产生 的大量订单并非常态, 鱼跃医疗无论是在疫情前,疫情中都做了稳定与拓展供应链的工作,核心零部件仍受制于上 游国外供应商的供给,从而阻碍公司进一步扩大呼吸机产能。
一台呼吸机由近百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供应链通常需要跨越好几个国家。国内企业的高端零部件近年虽在不 断研发创新,但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其核心零部件的稳定性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如下表4-1所示,鱼跃医疗生产的呼吸机主要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感应器、压力驱动系统、过滤器等,供应商 主要来自德国、X、日本等发达国家。通常,在所有零部件供给正常的情况下,鱼跃医疗生产一台呼吸机大约需 要花费40天,倘若疫情不稳定,造成海外核心医疗器械零件供应长时间中断,企业将会引起产能的萎缩,甚至停 产,从而导致出口订单的延迟、流失,这将给企业造成不良的生产影响。若疫情常态化下,企业没有较好地解决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问题,这将会影直接影响中国医疗器械在全球出口份额中的主要地位。
表4-1 鱼跃医疗呼吸机核心零部主要件供应商
零部件 | 国家/地区 | 公司 |
压缩机 | X | 格南登福(Gardner Denver) |
X | 托马斯(Thomas) | |
瑞士 | Micronel | |
德国 | 依必安昂派特(EBM) | |
压缩机 | X | 台达(DELTA) |
芯片 | X | 英特尔(Intel) |
X | 英飞凌 | |
德国 | 德州仪器 | |
日本 | 瑞萨电子 | |
日本 | SMC |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高端医疗器械出口份额较低
表4-2 2020年世界主要出口呼吸装置国家出口占比注:数据来源世贸秘书处
从表4-2可知,疫情下主要医用呼吸装置产品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医疗器械发展较早,在研发投入 和技术创新领域都领先于我国,我国作为医疗出口第二大国,在高端医疗器械出口竞争一直处于弱势。从2020年世 界主要出口呼吸装置国家出口占比中显示,中国仅仅占比10%,与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在国际出口份额还是有较大差 距。
表4-3 2020年鱼跃医疗产品分类情况
产品 | 占营业收入比重 |
家用医疗
医用呼吸与供养 医用临床 外贸产品 其他业务收入 | 39.46%
33.61% 23.71% 2.34% 0.89% |
注:资料来源公司2020年年报
注:资料来源公司2020年年报图4-1 国内外销售占营业收入比重
由上表4-3;图4-1 所示,鱼跃医疗生产销售产品占营业收入比重最大是低附加值的家用医疗器械, 占营业收入39.49%,而中高端的医用呼吸与供氧医疗产品,占营业收入39.49%,其生产的产品在国内销售占比高达71.18%,而 国外销售仅占27.93%。由此可得,鱼跃医疗生产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产品上,而高附加的产品较少,其产品在海 外市场销售占有率不高,加之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不高,在高端医疗器械的出口处于不利地位。相比国内医疗 器械龙头企业以及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企业,要想在全球市场站稳脚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国外市场准入困难
由于医疗器械需求巨大缺口,吸引跨界企业从事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国内的华为在2020年4月从销售经营扩展 至医疗器械开发、生产。同年4月腾讯科技、格力等国内科技巨头都纷纷参与其中。而海外例如X的福特和特斯 拉、法国的PSA和雷诺、西班牙的西雅特等也加入了呼吸机的生产中。跨界企业进入行业生产,各个国家必然会提高 对医疗器械认证要求,这将给鱼跃医疗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了一个难题。
(四)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结构失衡
疫情给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短期急需的体外检测等I类医疗器械,因其生产周期短, 生产投入成本较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短期生产来看,企业生产要素较低的医疗器械出口有利可图,因此,大批 量的生产并出口较为廉价的医疗器械。新冠疫情暴发后,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我国共有270.7万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2020年新注册企业60.61万家,同比增长44%,今年1-2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共新注册企业7.42万 家,同比增长99%。[10]从长期来看,随着进入行业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并生产的都是低附加值的产品,国际市场 同质化竞争严重。随着各国疫情防控的稳定,各国应急防疫物资并不像疫情爆发初期那样供不应求,特别是像口罩、防护服这类低附加值的医疗物资,随着各国相继复工复产,低附加值的医疗器械将面临难以出口的困境,并且 生产企业难以短时间内调整医疗器械出口结构,从而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结构难以平衡。
五、新冠疫情下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发展策略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程度和存在时间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是必然的。总体看来,医疗器械作为目前国际贸易逆 势上扬的唯一产业,抓住这个大好风向标,有利于巩固并推动我国医疗器械在全球的贸易大国地位。国际经济全球 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新冠肺炎疫情会改变国际经济全球化合作格局以及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和地 位。在此经济环境下,对医疗器械贸易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完善医疗器械供应链管理
2020年经过新冠疫情的驱动下,医疗器械供应链正在呈现出规模化、智能化、专业化、合规化、扁平化、集中 化、跨界化等新的发展趋势。[26]当下正是重构、内调、外扩医疗器械供应链的变革时期。
1.优化并购供应链
医疗器械的供应链相对复杂,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其流通环节都是小批量、多步骤、专业性强。为了适应 常态化势态,我们应该加速优化供应渠道,整合并淘汰扰乱供应秩序的企业,实行一对多的供应管理,对于急缺耗 材集中采购。
2.构建更加便利的国际物流配送体系
要优化升级医疗器械在全球的供应链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国际物流配送系统作为支撑。扩大企业在全球的物流 配送中心,有效缩短配送距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套适用于疫情常态化下的物联网实时观测配送系统,加速 完善对医疗器械的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体系,解决医疗器械供应链中断的配送难题。
(二)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贸易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将影响我国在高端医疗器械贸易出口的发展。 为此,借我国率先稳定疫情蔓延的优势,我们要大力发展医疗器械行业,特别是加大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在 为医疗器械出口奠定基础的同时,制定提高我国医疗器械国际竞争力对策以加速发展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走出 去”。
1.继续增加高端零部件进口
疫情给予中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太多机遇,尤其在面对呼吸机一机难求的危况时,中国却挺身而出,开始拯救 世界呼吸机的断机问题,因此中国国产核心零部件开始代替进口。不过从长期形势来看,国产的医疗器械核心零部 件代替将成下降趋势, 中信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7 年国内呼吸类设备市场以外资主导,其中德尔格、美敦力、迈柯唯分别占据了35.8%、19.2%和 15.8%的市场份额,而国内企业迈瑞医疗和谊安医疗占据的市场份额加起来则不到 3%。[11]要真正提高高端医疗器械的国际市场份额以实现国产医疗器械核心代替进口,适当增加对高端医疗器械以 及核心零部件的进口,只有这样才会激化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高端医疗器械以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技术创新 升级,最终提高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2.加速发展中低端医疗器械出口
从2017至2019年的医疗器械出口中口罩、肥皂、洗手液和防护眼镜在内的防护产品出口总额平均1350亿美元。 [12]
图5-1 2020年个人防护产品世界前10名出口份额
资料来源:世贸组织秘书处
如上图5-1所示,我国2020年个人防护出口份额成为最大的出口国,出口贸易额达到230亿美元,约占世界出口 份额17%,德国和X排在其后。可见,我国发挥了制造大国的优势,在未来疫情趋于常态化阶段,我们更要加速中 低端医疗器械发展,兼并低质量的生产企业,变比较优势为绝对优势,继续保持世界中低端医疗器械出口首位的优 势。
(三)加快通过各国医疗器械准入认证步伐
医疗器械的生产涉及范围广而精密,对生产企业要求极高。疫情带来的医疗器械需求缺口,让更多其他行业巨 头企业看中发展契机,对于中小微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及跨界生产经营的企业而言,想要快速打入国际市场分得一 杯羹,获得世界各国医疗器械准入认证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1.实施“品牌”战略
国外市场对医疗器械的使用往往依赖品牌进口,医疗器械又是技术型产品,产品性能需要通过使用国家认证才 能得到使用最后获得评价。所以诚信和知名度这样非技术因素是医疗器械生产者向国外购买者宣传品牌的有效手 段。第一,要保护和发展我国原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医疗器械品牌,例如迈瑞、新华、洁瑞等。第二,加强创新 创造,提升医疗器械国际品牌竞争力。我国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在国际上虽然拥有了一些如上海微创、北京源德等 世界知名医疗器械品牌,但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医疗器械发展早于我国,相比之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品牌缺乏一定的影 响力。第三,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强大,企业可以兼并一些发达国家经营较弱的医疗器械品牌,当然这需要国家 的鼎力支持。
2.培养高新医疗器械研发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加强培育高新医疗器械专业领域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国内高新医疗器械人才紧缺,因 加大人才福利制度,加大吸引国内外人才进入,进一步拓宽引进渠道,大力引进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紧缺性技术人 才,为研究高新医疗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各个国家对医疗器械不同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监管。企业要加强内部建设,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赢得合作企业 认可,扩展营销口碑,为早日获得各国医疗器械认证打下良好的企业基础。世界各国医疗器械认证管理条件如表5-1 所示。
表5-1 世界各国医疗器械认证要求
国家医疗器械准入认证 |
X获得X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器械及放射线健康中心(CDRH)认证
欧盟获得欧盟CE,认证并对应符合《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指令》(AIMDD,90/385/EEC)、《医疗器械指令》国家(MDD,93/42/EEC)、体外诊断器械指令(IVDD,98/79/EC)、医疗器械指令(MDD) ,MDD) 英国立法完成后将进行UKCA认证。2023年6月30日之后所有的医疗器械需要获得UKCA的标志,包括已经获得CE 英国 认证的医疗器械 澳大 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 利亚 获得日本卫生劳动和福利部(日本厚生省)(MinistryofHealth, LaborandWelfare,MHLW)认证、国立卫日本 生试验所设立药品医疗器械综合管理机构(PharmaceuticalsandMedicalDevicesAgency,PMDA)认证 韩国获得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KFDA)颁发的境内产品生产和销售许可证 加拿 加拿大医疗器械准入认证为CMDCAS认证 大 |
注:资料来自互联网公开数据
(四)调整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结构
1.提高企业核心研发创新能力
虽然目前我国在高端零部件较为依赖进口,但是随着国家对医疗器械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政策的落实,越来 越多企业加大了对高端零部件的研发与科技投资,引进专业人才。目前制约我国医疗器械贸易发展的缺陷是缺乏核 心技术。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提高核心研发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资,实现我国医疗 器械对外贸易结构平衡发展。
2.加强海外营销渠道推广建设
构建海外营销网络,开展本土化经营。 建立一套适应市场需求,医疗器械细分市场、客户集中的营销推广网链,并依靠数字化和延伸,节省企业出口成本。[13]充分利用线上加线下跨境电商新模式,加强海外营销渠道推广 建设,扩展海外市场。利用数字营销、社交媒体营销、搜索引擎等海外推广渠道,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避免盲 目出口产品,促使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结构发展越来越合理化。
结论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必然会给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带来新机遇,且与挑战并存。 本文概括了当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出口贸易新机遇,分析了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 议。医疗器械出口贸易的发展,可提高我国总体贸易发展,对稳定我国货物出口贸易占全球首位地位具有一定促进 作用。医疗器械出口贸易发展应抓住疫情带来的贸易机遇,优化升级医疗器械供应链以及调整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结 构。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要想在国际间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还要加强构建国际物流体系、提高医疗 器械创新能力、制定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加快认证各国医疗器械管制条件,从而提高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份 额。
参考文献
[1]毕马威中国.医疗器械行业2030年前景展望[EB/OL]. (2018-7-11)[2021-05-15]. https://xueqiu.com /4367581690/110321106
[2]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2019-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预测分析乘势而行捕捉发展新机遇[EB/OL]. (2019-1- 17)[2021-05-15].https://www.sohu.com/a/289698053_99933060
[3]李晓华.制造业全球产业格局演变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J].财政问题研究, 2021,(1):31-42.
[4] 何宇,张建华,陈珍珍.贸易冲突与合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20,3:24-43
[5] 刘瑶,陈珊珊.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及中国:基于供给侧中断与需求侧疲软双重叠加的视角[J].国际 贸易,2020,6:53-62.
[6] 何波.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的影响及应对[J].国际贸易,2020, 6:45-52.
[7] 沈国兵,徐源晗.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进出口和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及应对举措[J].四川大学学报,2020,4:75- 90.
[8] 余宗良,张 璐.医疗器械供应链进入变革期[J] .开放导报,2020,10(10):89-94.
[9] 刘嘉尧.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价格月刊,2020,7:90-94.
[10] 邹薇.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N].湖北日报,2020-8-18(010).
[11] 李仲周.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仍应是世界经济主旋律[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08:62-63.
[12] 赵永兵. “互联网+”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发展新方向[J].商场现化,2020,12:30-32.
[13] 高琛.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20,14:56-57.
[14] 余振.疫情影响下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变化及应对[J].2020,7:35-44.
[15] 赵鹤阳.试析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与对策[J].中国市场,2020,22: 10-12.
[16] 郑伟,钊洋.数字贸易:国际趋势及我国发展路径研究[J].国际贸易,2020,4:56-63.
[17] 赵伟.新疫冲击、经济全球化前景与中国选择[J].现在经济探讨,2020,8:001-008.
[18] 李达.新时代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J].商讯,2020,8:130-131.
[19] 陈卓.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D].济南: 山东大学.2020.
[20] 金灿荣.疫后世界瞻望:新图景新趋势及影响评估[J].人民论坛,2020,22:14-18.
[21] 赵瑾.把握疫情影响下的国际贸易发展着力点[N].经济日报,2020-4-28(011). [22]姚璐,景璟.以共享促共生:疫情冲击下全球治理转型的中国推进[J].东北亚论坛, 2020,2:114-128.
[23]何军.新形势下医疗器械精准监管的理念[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9,43(1): 43-47. [24]赵皎云.医疗器械供应链进入变革期[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20,10(10):43-47.
[25]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分析:各国出台关税减免政策国内出口迎来利好[EB/OL]. (2020-6-10)[2021-05-15].https://mp.weixin.qq.com/s/Xz0HVezIlCLj73p7gpDm8g
[26]解爽.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J].国际经贸,2018,03(021):36.
[27]WTO Secretariat.Trade In Medical Goods In The Context Of Tackling COVID-19[EB/OL]. (2020-4-3) [2021-05-15].https://www.wto.org/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7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