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应用研究——以江苏中南世纪城项目为例

摘要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地加大对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推动我国建筑业积蓄了力量,国家开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我国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理控制水平相对较低。文章以四川中南世纪城项目为例,在装配式结构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理论上,从该项目施工成本的构成内容,包括建筑工厂设备生产、构件施工运输、现场施工安装等各个方面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进而深入研究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XX发布的文件中,建议将重点放在预制建筑物的开发上,并计划在将来开发预制建筑物。在2010年9月14日召开的xxx常务会议上,制定了符合中国特色的会议仪式发展计划。在国家预制件发展方向上,预制建筑物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中心。预制建筑物在开发过程中也很挣扎,而高昂的成本是最大的挑战之一。与传统的现浇建筑相比,预制建筑由于工艺等原因会产生额外费用,例如二次搬运和安装费用。

1.2 研究意义

预制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与传统的现浇建筑相比,预制构件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并且预制的构件数量越多,成本就会更高。在每种解决方案中,每个区域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其策略。按照建筑物的施工原理,遵循了预制构件“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保证了预制模具的综合利用率,有效地降低了预制构件的成本和生产费用。当前,影响我国预制建筑发展的最大障碍是高成本消耗。从工厂生产到零件运输再到现场安装工作,预制建筑物的成本,人工成本,材料,建筑设备和预制建筑物所需的工具远远高于传统的建造成本。在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同时,我们面临着解决成本本质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将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束缚。

因此,本文正在研究与新时代提倡的绿色建筑密切相关的预制建筑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并在韩国预制建筑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预制建筑物成本因素的研究。这种控制非常重要。根据预制建筑施工阶段的特点,对预制建筑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以确保成本的可控性和科学的施工阶段,促进了我国预制建筑成本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

预制式工程建筑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也是预制式工程建筑施工工艺方法的一个重大技术变革。推进国家供给侧领域结构性重组改革与新型现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发达国家不断向前推进迈出的重要一步。它有助于节省资源,减少建筑污染并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建筑业的质量和安全,信息产业的深度整合促进了产业升级并消化了过剩的产能。随着装配式逐渐发展,弊端逐渐显露,成本高成为一个解决难题。本文将结合预制房屋的特点,通过对预制房屋的成本进行分析管理,从各个方面研究出成本控制的方法,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同时促进预制房屋在中国预制建筑的开发和推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相比国内来说比较成熟,许多国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进行了研究。

通过查阅许多国外文献,在关于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文章中,我们发现国外的相关学者研究装配式建筑主要集中在研究装配式的建筑成本和利润方面。Alfred A Yee等发现对比现浇式建造,装配式建筑适应性较强,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利润。并基于获得良好的经济性研究了控制预制产品的数量和销售数量的方法。Bari NAA等将建造成本定量化,以此分析建筑材料与建造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装配式建筑的源头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了装配式建筑成本较高的问题,促进装配式建筑长久的发展。

在海外预制建筑物的成本管理方面,国外的政策相对于国内较为完善,预制建筑物的发展形势较为明朗。日本,X和英国等国家依赖国家政策的支持。预制系统相对完整,并且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规格。预制建筑物的成本如下;它比现浇建筑要低,后者在日本的预制建筑成本比传统建筑低40%,而法国的预制建筑成本比传统建筑低35%。在X,预制建筑的成本比传统建筑的成本低50%。

1.4.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装配式建筑方面起步较晚,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法规标准不完善,预制构件生产厂较少且分布不均,建筑设计、预制构件生产、施工企业多为独立法人机构,产业链条段化,使得装配式建筑成本居高不下。而国外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设计标准的模数化、部件的模块化以及预制构件生产与使用的有机整合,在此情况下,对装配式建筑进行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实时动态地控制每一阶段的成本是当下项目建设参与人员应该关注的。

国内的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的来说,通过对其装配式施工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讨得出以下三点:积极发挥XX作用。积极地进行对建筑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扩大了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招商规模,大力推广环保材料和技术,宣传建筑业的绿色施工,在各级XX部门的大力扶持和相互配合下,真正做到了节约资源;明确了施工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快设计进度,还能够保障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施工前应先明确设计方案,确定入场顺序。要求各部门和相关人员认真做好材料物资管理,对各种使用的材料进行了分类和放置,并积极开展对施工现场以及基础设施的勘查,重点是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工艺以及操作流程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充分掌握施工条件;建立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制定一套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体系,将建筑成本管理项目和注意事件及时地渗透其中。要求各单位人员及时关注市场价格变化,及时制定相关对策,利用当代大数据,将各数据利用网络进行分析。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通过研究现状、研究背景等,确定所要研究内容,以数据和理论做为支撑要点,并结合项目特点,分析施工成本控制的构成阶段,并找出存在的不足,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得出结论。研究技术路线图如图所示。(见图1.1)

ddfab9ba4eea0f70186e5592a0819fc6  图1.1 研究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参考大量的装配式施工成本控制应用研究的文本资料及著作书籍,经过收集、整理,具体运用如下:

文献分析法:本文主要采用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归类与分析。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法:本文选取四川中南世纪城建筑项目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优势。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进行划分。从探索阶段到现在的加速发展阶段。

2 装配式建筑和施工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2.1 装配式建筑

预制建筑在20世纪初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最终在1960年代实现。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家首先对其进行了尝试。装配式建筑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特殊工艺进行连接。由于预制建筑的快速建造速度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同时建筑质量得到提升,施工周期得到缩短。它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装配式建筑在早期千篇一律,经后人不断改进,赋予了灵活与多样化。近几年时间,工业在在国内发展已成熟并壮大,并伴随着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加入,工业化建筑产品也开始在地产开发、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

2.1.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预制建筑与现代建筑业的新发展形势相吻合,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预制建筑的发展。预制建筑物是一种指在工厂或现场生产和使用的机械安装在现场的建筑物组件。施工方法与现有的现浇结构不同。首先生产或加工主要的建筑补品或组件,例如梁,平板,墙壁,圆柱,阳台,楼梯,凸窗等。最后,使用另一个连接。组装成所需的建筑形式,节省大量施工工序,缩减工期。

2.1.2 装配式建筑的种类

按结构材料分类: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轻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复合材料建筑。(见图2.1、图2.2)

e2df2d8c3993c6af3d2aee79106f9dd3

图2.1 装配式钢结构 图2.2 装配式木结构

按建筑物高度进行分类:预制建筑物按照高层建筑物的高度进行分类,划分为中低层预制建筑物,多层预制建筑物,高层预制建筑物和超高层预制建筑物。(见图2.3、图2.4)

fceb401d14a2cc3c1d518de56996cc7d

 

图2.3 高层装配式建筑 图2.4 低层装配式建筑

按结构体系分类: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无梁板结构、空间薄壁结构、悬索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单层厂房结构。(见图2.5、图2.6)

17e9b5a6a662813f7a4c903c590c11df  图2.5剪力墙结构 图2.6 无梁板结构

按预制比例分类:预制建筑物按预制比例,超高预制比例(70或更高),高预制比例(50-70),一般预制比例(20-50)。

2.1.3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装配式建筑具备有多样化的功能。大量的建筑构件均可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样也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2)预制建筑结构已组装。采用了建筑与装饰的一体化设计和施工,理想的条件之一就是可以同时与建筑的主体施工相结合。以确保装修质量,加快工程进度。

(3)预制建筑物具有多种设计。实现数字化管理,更高的性价比。建筑工程设计的标准化与管理信息化。零件标准值越高,生产的效率就会更高,零件的成本越低。工厂实行的数字化管理可以让整个预制造型建筑物更加具有成本效益。

2.2 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2.2.1 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概念

就建筑预制施工的阶段来说,施工过程可以分为预制厂房生产阶段,零件运输阶段和现场安装阶段。通过结合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可以将预制建筑物的产品成本构成的以下方面分为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安装成本。

2.2.2 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内容

(1)编制成本计划,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

控制成本首先要确定其最终的目标,工程项目成本费随着工程进度而发生变化,应根据工程进度编制成本计划。包括预制构件材料成本计划、生产设备计划、运输成本计划、安装成本计划等。

(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审程序应符合相关规定,资源供应计划应满足工程施工现状。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模具利用率、材料周转费、混凝土养护费等;运输过程中应提前布置运输路线、运输工具配置、成品保护等;安装过程中应安排好预制构件进场方案、堆放方案、机械配备安装方案等。综上,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对成本影响较为显著

(3)控制工程款的动态结算

由于工程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预制构件原料、设备运输、人工费出现浮动,影响项目成本预算,项目在结算过程中要把物价浮动计入计算过程。因此,物价浮动对项目最终成本结算影响较大,要严格控制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节省项目成本。

2.3 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影响因素

2.3.1 施工成本的影响因素

施工准备过程阶段中,做到方案先行,施工方案的确定,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本利润,装配式建筑在施工阶段中,分为三大阶段(生产、运输、安装),各阶段的影响因素均不相同,如下表所示(见表2.1)

表2.1 施工方案的影响因素

预制构件 影响因素
生产阶段 固定资本投入、生产水平、生产设备、人员配置、规税
运输阶段 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保护费用、运输距离及效率
安装阶段 安装设备、安装人员、现场材料储备场地费

2.3.2 资源耗用量的影响因素

(1)人工费

由于构件的特殊性,使得劳动力也出现了变化,一部分工作量由施工现场被转移到了预制构件生产工厂。这样虽然提高了施工速度、减少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数量,在某些方面来说确实降低了人工费,但却增加了预制构件生产工厂内的人员数量,且要求作业人员高技术、高素质,这就从另一方面增加了人工成本。

(2)材料费

材料成本是影响预制建筑物高成本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预制建筑物的材料成本可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一方面,预制部件的价格相对昂贵,并且预制部件的应用需要使用相关的支撑材料。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支撑的材料价格太高,以致产生了组装建筑物的总成本。

(3)施工机具使用费

将建筑机械和工具用于预制建筑物的成本比常规建筑物高一倍,这是预制组件(例如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汽车和其他设备)的运输成本。预制建筑物显着缩短了施工周期并降低了机器成本,预制零件的尺寸和重量更大,需要更大的机器。大型机器的这一部分的租金和转移成本比平时高得多。预制建筑物的总成本增加了。

(4)措施费

预制构件早在工厂制作完毕,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脚手架工程费用、混凝土模板费用和支模架费用。减少了施工的总成本。

3 中南世纪城项目装配式施工成本控制的应用分析

3.1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为四川省绵阳市中南世纪城44号42号,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人民路与富隆路交汇处及开发单位是海门中南世纪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是海门建筑学院有限公司,建筑单位是四川中南建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预制件的生产单位是南通康民权预制件有限公司。

在案例工程中,垂直结构的主要预制构件是承重墙,外部挡土墙和内部填充墙。水平结构的主要预制构件是层压梁,楼梯,阳台,空调面板等。整体预制率为82.1%。本案例着重于组装技术的应用,零件生产和安装技术的应用,利润分析等方面进行更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案例项目的预制墙板构件采用嵌入式金属波纹管砂浆锚固连接技术,以确保竖向钢筋的稳定连接,并利用信息技术全面管理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步骤。在该案例项目中,它通过全面应用外墙保温集成和信息技术,在提高设计和生产效率以及提高现场施工的整体管理能力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四川省绵阳市中南世纪城42号、44号楼地上16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11750平方。42号、44号楼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竖向结构采用的主要预制构件有预制剪力墙,水平结构采用的主要预制构件为预制叠合梁板、预制整体阳台、预制楼梯、预制空调板等。正负零以上总体预制率为82.1%。(见表3.1)

表3.1预制率计算表

结构

构件

施工方法预制构件构件形式预制构件体积(m³)备注
预制现浇所处位置
外墙2~16夹心墙+预制剪力墙墙板688.5
内墙2~16夹心墙+预制剪力墙墙板1059
楼板2~16预制混凝土叠合板291.4叠合板
2~16预制混凝土叠合梁40.5叠合梁
楼梯2~16预制混凝土楼梯24
阳台2~16预制混凝土叠合阳台板及空调板43.5
建筑物总用混凝土体积2615m³预制构件总体积2146.9
预制率82.10%

3.2 施工阶段成本分析概况

3.2.1 预制构件生产阶段成本分析

由于零件生产是从施工现场转移到工厂的,所以预制零件的生产过程可能与传统的现浇工艺略有不同。预制零件的设计以及各种材料和人员的准备工作完成后,预制零件的生产将在零件加工厂完成。该加工厂依靠先进的设备,熟练的技术工人和成熟的工厂管理人员,不仅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还可以节省成本和建造周期。本项目结构构件所产生费用计算表(详见附录表B1)。

通过对生产阶段各方面费用的计算,42#楼预制构件生产所需的费用为6870080元,42#与44#构造一致,建造费用同为6870080元。

3.2.2 预制构件运输阶段成本分析

构件运输阶段。构件运输阶段,距离远近影响运输价格的高低,因本项目距离预制构件工厂较远,运输价格也较为偏高。运输距离为30~50km,运输价格约为150元/m³。各构件运输费计算如表所示。(见表3.2)

表3.2构件运输价格

序号 预制构件 运输预制构件体积(m³) 运输预制构件价格(元)
1 外墙 688.5 103275
2 内墙 1059 158850
3 楼板 291.4 43710
4 40.5 6075
5 楼梯 24 3600
6 阳台 43.5 6525

根据上表所述,42#楼预制构件运输所需的费用为322035元,42#与44#预制方量一致,运输费为322035元。

3.2.3 预制构件安装阶段成本分析

构件安装阶段。施工现场情况较为复杂,需提前将安装方案策划完成,构件进场完毕后,不停滞于施工现场作业范围内,提高安装效率,节省项目成本。在进行安装阶段的过程中,需要分别安装梁、外墙、内墙、楼板、楼梯、阳台等主体构件,所需的费用不同,所需的费用也会有差异,将构件的安装过程中所需的费用分为人工费、材料加工费、机械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安装所需费用如表所示。(详见附录表B2)

通过对安装过程中费用的计算,42#楼预制构件安装所需的费用为371916.137元,42#与44#构造一致,安装费用同为371916.137元。

3.3 施工成本控制内容

装配式建筑在施工阶段主要分为生产阶段、构件运输阶段、安装阶段三大阶段组成,三大阶段环环相扣,构成了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核心主力。在现场施工中得出的结论,装配式建筑比现浇建筑的花费昂贵。所以,要推广装配式建筑要从源头入手,改善装配式建筑在生产、运输、安装等三个阶段中的花费,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在建筑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控制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主要从源头进行切入,在生产阶段、构件运输阶段、安装阶段要控制人员、材料、机械、技术等因素进行控制。

3.3.1 生产阶段控制内容

(1)设计优化,减少构件种类

设计的产品要便于工厂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工厂批量化生产,大大提高构件制作效率,节省生产阶段构件生产所用的时间以及人工费用,从而所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就越少,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2)合理选择构件材料,提高材料利用效率

原材料钢筋、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构件所需原材料的价格比例占到构件总成本的25%-50%,各种材料的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对构件生产总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样,材料的利用效率越高,构件的生产成本就会越低。在传统现浇建筑中,主要材料的浪费率在6%-9%,在工厂生产的预制预制构件的材料浪费能达0.3%-0.5%,应重视材料浪费问题。

(3)合理配置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利用率

选择生产过程时,还应考虑确定的生产过程所需的生产设备。由于将来不同的生产设备具有不同的维护成本,因此摊销成本将有所不同,这将对组件的成本产生重大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设备并合理地设计生产组织计划,充分利用机械设备,避免因闲置的机械设备而浪费资源。

(4)提高模具周转效率

在保证模具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用次数越多,摊销到每个构件成本的费用就会越少。一般模具的摊销费占构件生产成本的百分之十左右。万科曾做过相关统计,当模板的周转次数由之前的六七十次增加到一百次时,每立方米模板的费用能降低一百元左右。

3.3.2 运输阶段控制内容

(1)运输工具合理配置

在车辆选择过程中,车辆搭配合理,运输大宗构件时,将构件拆分后,车辆安排装载量较为合适,并未造成出现空车状况,车辆租赁费用较高,节省了大量成本。

(2)装载方案

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过程中,项目部生产部门已将构件装载方案制作完成,构件在装载过程中,因体积较大,易出现磕碰,产生裂痕等不必要的风险,项目部提前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方案。

(3)避免二次搬运

运输堆放时,堆放地点与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有关,合理选择堆放地点可以避免二次搬运,构件的现场堆放在垂直运输机械半径范围内,节省大量转运时间,同时节省项目成本。

3.3.3 安装阶段控制内容

(1)制定合理计划,各方分工与配合

构件安装前,提前制定安装计划,构件到场后,立即按照计划进行安装,各安装工种之间相互配合,不造成窝工现象。

(2)合理配置机械设备

机械租赁费用占比项目成本较高,本项目在现场安装过程中,机械采用分时段入场,不同时进入现场,以保证机械利用率,大幅度的节省了项目成本。安装机械的合理安排极为重要,机械进场后,保证在安装过程做到了不闲置,将机械的利用率运用到极致。

3.4 中南世纪城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分析

预制建筑的发展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催化剂的产物,代表了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和新中国的世界融合的产物。

分析了用于比较装配式复合建筑与比较传统复式建筑的各项平均指标相间的对比,单项平均指标主要指的是在同一区域建筑面积相同规模情况下,各个环节投入建筑资源的平均消耗量,如下图表所示。(见表3.3)

表3.3单项指标对比

单项指标对比
项目名称 单位 装配式建筑 传统建筑
混凝土指标 m³/㎡ 0.42 0.36
预制构件砼 m³/㎡ 0.2 0.36
现浇构件砼 m³/㎡ 0.22
钢筋指标 Kg/㎡ 46.96 40.35
预制构件钢筋 Kg/㎡ 22.21 40.35
现浇构件钢筋 Kg/㎡ 24.75
砖砌体 m³/㎡ 0.04 0.14
内墙抹灰指标 ㎡/㎡ 0.39 1.84
天棚粉灰 ㎡/㎡ 0 0.93
模板 ㎡/㎡ 1.12 3.36
外墙粉刷基层 ㎡/㎡ 0 0.828
塔吊台班 台班/㎡ 0.0292 1.372

通过对比得知,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及钢筋等指标比传统建筑水平高,砖砌体、内墙的抹灰、模板都比传统建筑水平高。既符合了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各自独有的特点,又符合当代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流程相关性要求。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结构工程成本数据的对比如表所示。(见表3.4)

表3.4 建筑结构工程成本数据对比

建筑结构工程成本数据对比
项目 单位 装配式建筑 传统建筑 差值
建筑结构部分 元/㎡ 1368.9 1008.64 360.26
装配式部分价格 元/㎡ 792.45 1008.64 /
现浇部分价格 元/㎡ 576.46 /

安装使用工程造价统计数据的分析比较结果分析:各种建筑安装使用工程中,装配式结构建筑和其他传统大型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各种安装使用工程造价统计方面的数据,对比如下图所示。(见表3.5)

表3.5 安装工程成本数据对比

安装工程成本数据对比
项目 单位 装配式建筑 传统建筑 差值
安装部分 元/㎡ 221.31 224.49 -2.98
给排水 元/㎡ 51.81 50.82 0.99
强电 元/㎡ 78.89 82.44 -3.55
弱电 元/㎡ 37.53 38.08 -0.55
消防 元/㎡ 13.08 12.96 0.12
电梯 元/㎡ 40 40 0

对比上述的数据,发现装配式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相对于传统建筑的造价要低1.34%。总体上在建筑安装工程的设计方面,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式建筑相比,基本保持平衡。

装配式建筑在施工阶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优点也显而易见,它符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

4 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装配式建筑人工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建筑业的变化和进步,传统建筑逐渐被预制建筑所取代,工人的主体已经从大量的农民工的需求变成了熟练工人的需求,但是目前的市场状况表明,很少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如果劳动力成本太高而必须雇用足够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则零件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会很高。

预制方法需要技能水平较高的工人,用熟练的工作技能和施工程序的工业工人代替许多墙面铺设和抹灰工人,但是在发展的初期,这些熟练的工人是认真的。由于缺乏该技能,因此没有经验。另外,由于建筑工人在建筑业中的流动性较高,他们经常在接受培训后完成项目后离开,以便新雇员获得技能。

其次,目前许多项目没有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没有分步进行的流水施工,导致工人闲置工作频繁,机器设备闲置等。许多项目经理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大多数是学习和使用的,很难详细考虑预制和安装的整个过程。预制建筑节省的人工成本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但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4.2 装配式建筑材料管理成本消耗高

由于物料存储的特殊性,由于特殊的批次规定而无法混合的相同物料必须分开放置。材料的存储量应尽可能高;“顶部较小,底部较大,顶部较轻,底部较重且不超过安全高度”。不得将物料直接放在地面上,并且应将物料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以免影响物料的接收和运输管理。材料应按类别进行存储,标记和组织,并且存储区域应适当通风和通风,以使材料的质量不变。因此,物料存储价格较高。

由于组件的形状不同,现场组件需要特殊的专业管理。物料管理不一致,例如水平组件,垂直组件和不规则组件。需要为各构件建立特定的管理机制,增加额外费用。

4.3 构件运输方案不完善

当前预制构件的运输效率低,使得运输的费用偏高;预制构件的尺寸大、形状不规则,需采用散件方式运输,加上对运输的路线、道路状况、运输车辆等实际情况考虑的不够周全,导致运输的费用偏高。

预制零件的尺寸很大,道路条件限制了车辆的高度,从而增加了车辆对零件的要求。当前市场上的机器不能100%满足零件运输规范。零件只能分批次运输到施工现场,则造成成本增加。

4.4 现场安装机制欠缺

施工现场人员配置和管理不充分,从而阻止了组件在安装过程中遵循该程序。其次,对预制构件安装的高要求和细节更容易引起问题,延误了安装过程,导致直接成本损失。

预制零件在工厂完成后再运送到施工现场,如果发现零件在安装过程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实际保留的尺寸不符,则会对其进行重新加工,从而延迟了装配时间。施工期长短直接影响施工进度。

5 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措施

5.1 健全装配式建筑人工管理机制

将现有的传统建筑工人培养转化为有技术能力的产业工人,通过进行一定课时的学习,熟悉构件生产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规章制度,监督工人严格按照制度标准进行生产作业,增强质量至上的观念,同时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进度,确保工人有足够的有效工作时间。

加快发展人工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新兴发展的一种模式,我们要快速的去适应,改变思路。要充分考虑施工建造过程采用的生产工艺、产品运输方案和技术建造方案,对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项目预算,使得后期项目在成本控制上基准数据可以参考。对于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以“老带少”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要进行培养新型人才,从而能够为装配式建筑产品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骨干力量。施工管理人员更是重中之重,管理人员负责统筹现场的大局观,出现紧急情况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处理问题,合理规划人员的配置,以达到人员可利用的最大化。

5.2 改善建筑材料管理机制

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资市场价格。当市场上的物料价格急剧上升或下降时,XX将通过各种政策和实际措施来部署XX的无形力量来支配市场,从而稳定市场秩序。

材料在进场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存储方式,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存放,构件叠放时,要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并保证堆放的稳定性。构件的存储提前规划好储存区域,标识好各构件名称,减少场地的浪费。使其成本控制达到最大化,预制构件的管理与传统建筑的材料相比,管理难度数倍增加,这需要我们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完善构件的特殊化管理。

5.3 完善装配式建筑运输方案

合理的计划。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将对成本变化产生影响。预制建筑物的运输成本高于混凝土建筑物的运输成本。所需的预制部件需要从零件工厂运输到施工现场,因此运输成本的增加主要与交通距离和交通量有关。因此,如何选择预制工厂的位置变得非常重要,同时根据设计标准和组件规格合理地划分组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布局和空间利用应进行规划和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的运输效率和降低货物的成本。

同时应注重预制厂、运输单位与现场安装单位之间的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首先构件厂应根据现场安装的进度,制定合适的生产计划,使构件生产结束后便可运送到施工现场,以减少构件的堆放及保管产生的各种费用。其次施工单位应该及时配合构件确定吊装构件摆放的位置,使之与吊装顺序相适应,保证构件在吊装的半径以内,减少了构件二次搬运,如此才能够使得构件的安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搭接,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节约了施工的成本。运费估价表如下所示。(见表5.1)

表5.1构件运费估价表

构件运费估价表
近距离 中远距离 较远距离 远距离 超远距离
运输距离(km) 30 50 100 150 200
运费(元/车) 1200 1500 1900 2400 2800
平均运量(m³/车) 10 10 10 10 10
平均运费(元/m³) 120 150 190 240 280
构件市场价格(元/m³) 3200 3200 3200 3200 3200
水平运费占比(%) 4% 5% 6% 8% 9%

5.4 优化装配式建筑现场安装机制

要加强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选择同步施工的方式,分成多个施工段、多个工序依次投入形成流水施工,可以缩短工期、降低费用。对于各个构件之间的缝隙,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恰当的施工方法来对其进行修复,减少建筑渗漏的风险,节约建筑维护成本。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构件部品进行合理的拆分,可以减小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减少措施费等。对于在施工现场费时、费料、难度较大及易损坏的构件可以选择在工厂生产加工,减少现场的材料及人工等其他费用,节约环保,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在预制房屋的建筑中,有必要检查起重工作。不同的提升方法可能会在组件的提升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力。缠绕不当会损坏组件质量和法向应力状况,因此根据组件的形状选择合适的组件尺寸,力学性能和结构重量等特性的起重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吊装过程安全稳定,吊索与部件之间的角度应在45至60之间,组件不应开始吊装;组件的吊装中必须有一个信号操作员,信号操作员的命令与安装质量和施工效率有关,需要熟悉组件安装过程,组件和信号工人的质量要求必须处于安全和明确的位置;举升部件,使用的吊具,卷扬机等的过程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行为准则,在最小弯矩处的起吊点。

6 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论文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关键影响因素,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对找我国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现状的分析,得出我国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存在诸多问题,并需解决。

通过研究分析出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三大因素,分别为构件生产因素、运输因素、施工安装因素。

依据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结合本项目所的出现的问题,得出预制构件是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主要因素,运输成本与安装成本也需进行合理改进,并对预制构件进行合理控制,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又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6.2 展望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以当代先进技术运用到装配建筑中,利用“大数据”分析装配式项目所存在的优缺点,从中得出数据,将成本问题尽早解决,装配式建筑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呈现出了强大活力,在经济特征及技术方面有着良好表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应加技术强研究力度,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完善相关规范,装配式建筑最终会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力量。在不久的将来,装配式建筑将完全替代传统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

参考文献

[1]Lopez D,Froese TM.Analysis of Costs and Benefits of Panelized and Modular Prefabricated Homes [J].Procedia Engneering,2016,145:1291-1297.

[2]L.Zhao Kun,Q.Zhang,Y.Ji,and Z.Duan,“Evalu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Journal of Civil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vol.36,no.1,pp.59–65,2019,in Chinese.

[3]Zhang S,Pan Y,Li N,Sun Q.(2014)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irect Costs Between Prefabricated Housing System and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A Case Study of Precast Concrete Wall Panel.In:Yang D,Qian Y.(eds)Proceedings of the 1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m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Springer,Berlin,Heidelberg.

[4]张然然.装配式建筑成本分析及优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5]郭德坤.装配式建筑的方案及造价分析[D].郑州大学,2017.

[6]常春光,张瑜.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5):470-475.

[7]谭美龄,戴国红,郑芳彤.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造价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247.

[8]孔国夫.装配式住宅项目造价控制方法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12).

[9]崔璐.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经济性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5.

[10]王爽,王春艳.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对比浅析[J].建筑与预算,2014(7).

[11]李飞龙.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

[12]贾宏俊,许云萍,刘东民.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研究[J].中下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4):47-51.

[13]董继伟.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6.

[14]常春光,张瑜.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470-475.

[15]仇圣光.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25.

[16]王毅,陈肖伊.装配式建筑成本优化思路浅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26(11):78-81.

[17]裴永辉.装配混凝土建筑技术管理与成本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9:30-32.

[18]张招华.工业化建筑预制外墙施工技术与经济效益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19]胡卫波,王毅.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M].上海:地产成本圈出版社,2017.

[2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M].装配式建筑必读-制度.政策.国内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16.

[21]刘道华.浅谈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J].江西建材,2016(16):18.

[22]冯清洁,李检保,王勇.基于分析统计的装配式与现浇式成本比较研究[J].建筑经济,2018,39(02):49-53.

[23]刘春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成本分析与控制[D].聊城大学,2016.

[24]常春光,张瑜.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5):470-475.

[25]方宜成.含三明治外挂墙板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致谢

时光飞逝,大学生涯即将结束,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论文的撰写中给了我很多帮助,在论文进行初期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助,使我的写作思路清晰,她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是我学习的榜样,其次,感谢建筑工程学院的全体领导和老师,由于他们的悉心教导,我学到了专业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在此期间给予我包容、关心和鼓励,正因为他们的支持我才能顺利完成论文撰写,希望我的老师、家人、朋友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应用研究——以江苏中南世纪城项目为例

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应用研究——以江苏中南世纪城项目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9月2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7756.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9月26日
Next 2023年9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