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裙撑在长达5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中,从结构,制作材料,舒适性,实用性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材料学的研究和人们对装饰性和舒适性的双重要求,都使裙撑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造型轮廓的设计上,更多的要去注意服装对人体机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裙撑除了在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欧洲服装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现在的礼服婚纱中、国际秀场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礼服的设计中,往往利用腰臀差来突出女性的形体特点,这时就需要作为支撑扩展轮廓的内裙一一裙撑发挥强大的造型作用[1]。裙撑在长达5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中,从结构,制作材料,舒适性,实用性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材料学的研究和人们对装饰性和舒适性的双重要求,都使裙撑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造型轮廓的设计上,更多的要去注意服装对人体机能性的发挥,工艺和面料的舒适性。目前国内的礼服设计往往都更加注重表层的褶皱装饰的设计,大部分礼服和婚纱使用的裙撑都是基本简单的款式,忽略了裙撑结构与服装造型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并没有完全发挥裙撑作为调整服装的外形效果的志质作用。目前婚纱在国内外都是婚礼上不可缺少的服饰,而礼服也越来越多的场合被人们所穿着,那么随着应用空间的增大,质量要求的提高,加上设计师们的无限创造力,裙撑必然还在服装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设计师们也必将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裙撑进行不断的改良和深入探讨。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由于裙撑要具备结构的稳定性,造型的饱满行,裙撑的合体型和遮蔽性的基本要素,才能使裙撑的结构和礼服的造型设计密不可分,怎样进行结构的合理设计使裙撑更加舒适合理?裙撑的材料的选用与服装呈现效果有什么样的联系?裙撑的设计与使用对服装设计的作用和意义?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提出对裙撑的发展趋势的展望。
  2.研究意义
  研究的目的和结果决定研究的意义。从理论方面本文希望通过对裙撑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工艺的分析讲解,让大家明白裙撑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和起到的作用,试图为裙撑如何更好的为礼服服务提出建议。在实践方面,通过对两个具体裙撑的造型分析,有助于帮助设计者在设计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造型制作合乎要求的裙撑,有助于使用者购买使用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礼服的裙撑。

  二、裙撑在服装设计中的兴起与变化

  (一)文艺复兴时期

  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用藤、棕搁、或者金属丝、马尾等制成的硬挺粗大的衬架,有时还在底部加上一圈柳枝圆环,把裙子支撑成上细下粗的圆锥型。这样的裙撑持续了二个世纪之久,这种裙撑在保护妇女贞节的作用远不如高雅考究的装饰来的至高无上。即便裙撑曾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活动,却还是盛行一时。曾有人这样话问“为什么妇女们要在吸引我们的部位左一层、右一层地覆盖那么多障碍物呢?她们赖以装饰娇躯、既诱惑我们的胃口将我们引向她们,又拒我们千里之外的这些堡垒要塞究竟意义何在?”
  裙撑证明了服装不仅仅为了实用而存在,甚至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可以放弃其功能性[2]。服装的装饰性和功能性同等的重要,二者既对立又密不可分。所以当裙撑的装饰效果达到巅峰,必然走向颠覆,裙撑在日常服饰中的消失止是服装的功能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现代礼服的裙撑设计就要兼顾装饰性和功能性的平衡。
  2.社会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对于人们服装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的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为了能够使裙摆有足够的蓬松效果,妇女们需要穿上无数层这样的衬裙,人们也比较重视这种穿在里面的裙子,斜纹布及天鹅绒等在当时极为昂贵的面料都应用到内裙上面,还有用马毛和绢丝混织的硬挺面料做的衬裙。而月.往往还点缀精美华丽的刺绣和缎带等装饰物。随着对下摆不断加大的要求,衬裙的样式也逐渐发生着改变。这种衬裙就是裙撑的基本雏形。
  3.宫廷文化对于裙撑的发明的影响
  16世纪后半叶,西班牙贵族们创造了现代服饰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裙撑,被称之为“法勤盖尔”(Farthingale。当时在西班牙成为贝尔丢嘎多Verdugado,之后随着裙撑造型的变迁,改名称作贝尔丘嘎丹Vertugadin)这种裙撑由六只圆箍组成,由上而下逐渐加大,呈吊钟状或圆锥形,如图1。
  图1穿着西班牙式法勤盖尔的妇女(漫画)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16世纪后期,女子的着装大量使用裙撑、紧身胸衣以及填充物,虽然在造型上可以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样式,使服装外观轮廓更加夸张,更是贵族女子们对于自己彰显身份地位的手段,但这样的僵硬支架让人体活动不再灵活自如,更像是人在装饰服装[3]。图2。
  图2 16世纪的着装造型演变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二)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的裙撑演变

  1.巴洛克时期的历史背景
  17世纪的欧洲动荡不安,由于各王权与大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君主势力,民众与资产阶级,代表旧宗教势力的天主教与代表革新派的新教之间,在这一阶段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历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变革期。此时,摆脱西班牙殖民地的荷兰共和国经济飞速发展,逐渐取代了西班牙掌握服装流行的领导权。同时,推行绝对主义中央集权制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路易十四”使法国国力迅猛发展,变身欧洲新的时尚圣地。因此,巴洛克时期的服饰分为荷兰风和法国风两个历史时期[4]。
  2.宗教文化及其建筑对于裙撑的变更的影响
  荷兰风格时期的女装相比文艺复兴时期要低调很多,摆脱了很多夸张的造型特点,首先就是不再拥有宽大的裙撑。30年代前,裙装仍保有昔日风俗,受到16世纪的服饰影响。直到三四十年代,才真正实现了荷兰风格特征。裙子没有了裙撑,便体现出布料自然下垂的感觉,加以三层裙装一同穿着,仍然浑圆和厚重。如图3。
  图3荷兰风格女子服饰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3.政治变革与服饰审美的更替(裙撑)
  17世纪的法国风格服饰,只有在西班牙宫廷才继续穿着宽大的裙子。除西班牙以外的欧洲其他国家,已经不再使用裙撑了,使衬裙、内裙和外裙自然披落。裙子至少要两条重叠穿用,外侧的裙子在腰间捏起很多褶,长长的垂在地上[5]。自80年代起,便出现了一种名叫“克尤·德·巴黎”(cul de crin)的臀垫,这种饰物以可以说是此时为了改变女士下半身造型的另一种“裙撑”。这种夸张的后臀造型在欧洲服装史上首次被曝光,因为可以提现女性丰满翘臀的优美曲线,所以得到大力的提倡,这种造型被称为“巴斯尔样式”(bustle style)。这种样式在18,19世纪末又反复地在欧洲出现。如图4、图5。
  图4“巴斯尔外形”的臀垫种类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图5 17世纪末巴斯尔样式女裙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服饰文化强调情感的表达,追求动感和不断的变化,从建筑领域到服装领域都存在着过剩的装饰细节,这点也是巴洛克的精神所在。在裙撑的变化上,同样具备多变的属性。服装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裙撑的由繁至简发展到装饰物的由简至繁是对于生活的需求以及文化的融合导向。总之,在17世纪以后,东方贸易和殖民地的开拓等这些遥远的国家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都给欧洲的时尚带来了更多的新鲜的变化,同样也促使这些时尚通过殖民地向世界各地传播。

  (三)十八世纪洛可可时期的裙撑演变

  1.洛可可时期的历史背景
  18世纪的欧洲由于资产阶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势力的逐渐增强,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依旧从属欧洲的中心地位。此时出现了新的文化形态,就是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的形成对时尚领域以及服装造型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2.启蒙运动与产业革命对于裙撑的审美的影响
  洛可可时期的女性服饰属于这个时代服饰的中心,也是供男性观赏和追求的“艺术品”和宠物。婀娜的线条和娇柔的身姿成为了这个时代女性美的标签。之后很多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于20世纪女装上的美学心理研究得出:“裙撑以及紧身胸衣的使用是色情和性感作用下的产物”。日本学者千村典生在其《图解服装史》中把裙子膨大化的性感特色归纳为几点:(1)与强调上半身的色情性形成对比的补助作用;(2)裙子的动态,通过里面的机构,时大时小,时隐时现地暗示着双腿和性行为的存在,这是色情性美学的重要因素;(3)膨大化的裙子完完全全地把下半身体形覆盖和隐蔽着,这更加刺激人们对看不见部分的想象。事实上,据16世纪风俗史记载,当时女性时髦的第一要点是藏在裙子里面紧裹双腿的长筒袜;(4)偶尔把裙子向上提起时,长期不露面的脚和腿忽然闪现,这种短暂的露出效果,性的诱惑力十分强烈。
  3.宫廷沙龙文化与裙撑
  裙撑在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再一次呈现在女裙的结构中,此时的裙撑名称叫做帕尼埃(pannier,意为背笼)。帕尼埃最早出现于英国舞台服装中一种嵌入鲸须的衬裙,自18世纪三十年代起,在皇宫贵妇中普遍流行起来,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发展为女装中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帕尼埃是用鲸须、金属丝、藤条或者相对重量轻的木料和亚麻布等材料共同制作而成,整体造型呈现吊钟形态,骨架从上至下共有4-8段,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影响。图6、图7。
  图6吊钟式帕尼埃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图7帕尼埃着装效果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4.洛可可时期建筑对于裙撑造型的影响
  路易十五时期的帕尼埃在形态上的变化发展到顶峰。四十年代前后,帕尼埃逐渐由圆形发展为扁平状,左右的尺寸也越来越大。据记载,裙摆下围周长足有十八英尺,横款可以达到身长的一倍,如图8。五十年代后,帕尼埃再次出现转变,由固定的结构上升为可调节的架子,致使裙撑在需要时随意开合。如图9。同期,也出现了另一种裙撑——帕尼埃·多布尔(pannier double),它可分为左右两部分,用绳带系在身上,穿着起来更加便捷,形态也更加庞大如图10。
  图8 40年代的帕尼埃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图9可开合的帕尼埃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图10帕尼埃·多布尔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四)十九世纪时期的裙撑演变

  1.十九世纪时期的历史背景
  欧洲的文化在法国大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政治上的阶级对立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剧变,人们在思想上的自由、平等逐渐生根发芽,机器的发展推动着整个欧洲向工业化发展。四十年代,缝纫机被发明使用;五十年代,英国开始使用化学染料;服装杂志的普及和高级时装店的兴起都为女性的消费市场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如图11。
  图11 19世纪裙撑发展概况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2.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于服饰审美的影响(裙撑)
  笨重裙撑和臀垫不能成为当下的流行,取而代之的是古罗马般自然的样式,这种古典式的裙子称为修米兹·多莱斯(chemise dress)。腰线上移,加长的裙摆,华丽的纹样,无一不在上层社会的女子服饰中推崇。但是相比17,18世纪的裙撑造型,此时的修米兹·多莱斯已经属于极度朴实的造型了。如图12。
  图12 19世纪初的修米兹·多莱斯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3.新生的资产阶级对于时尚的主导(裙撑)
  四十年代后,还产生了用马鬃编成的钟形裙撑。这种裙撑用鲸须。鸟羽的茎骨、细铁丝或藤条做轮骨,用带子连接成鸟笼状。这种新式的克里诺林逐渐从钟形发展为金字塔形,为了出行方便,减少了前面的轮骨,而在后面扩张了造型。材质的轻便及可塑性特点,解决了女子出行和乘车的不便。十九世纪末进入维多利亚的鼎盛时期,克里诺林如同一个大型鸟笼将女性下半身束缚起来,当时直径六英尺的裙撑显得无比壮观,这样尺寸的裙撑尺寸需要多人同时协助才可穿着在身上,这一特点也预示穿着大尺寸裙撑的女性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如图13。
  图13接近6英尺的克里诺林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三、裙撑设计的结构造型与其中的美学观点

  (一)廓形造型

  1.蓬型裙撑
  这种造型根据裙摆的大小,分为不同大小的喇叭状。也是最常见的裙撑款式,沿用时间最长的款式。能够很好的烘托礼服的造型,通常使用这种裙撑的婚纱礼服都显得庄重典雅。如图14。
  图14蓬型裙撑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2.A型裙撑
  这种造型可以说是基本款。摆幅不大,自然随意,适用范围较广,活动自由方便,流行时间较长,适应各种季节。多用于小礼服。
  3.鱼尾裙撑
  鱼尾型是很多设计师钟爱的造型,特别体现女性的流畅的曲线美。通常都是腰臀部位合体,裙撑在臀围以下至膝围的位置:根据裙撑的表现位置,又可以分为圆周鱼尾和后拖鱼尾。圆周鱼尾是像四周撑开,均匀分布。后拖鱼尾通常是前面较平整,或者根木就与身体垂直,摆幅突出在左右两侧和后面,或者只在身后拖延很长。
  4.下摆拖据裙撑
  也叫船型裙撑。这样裙撑搭配做出来拖尾裙更加立体生动,拖尾效果流畅自然。

  (二)有无钢圈结构造型

  1.有骨裙撑
  有骨裙撑是“用很轻的环形支撑物如钢丝、骨制品或其他材料支撑并且使礼服裙摆展宽的框架式裙撑”。根据使用钢圈的数量可以分为单钢圈,双钢圈和三钢圈等。根据上面附着的网纱的层数又可分为:一单钢圈单层纱,单钢圈双层纱,双钢圈单层纱,双钢圈双层纱,三钢圈双层纱等。
  有骨裙撑裙摆越大需要钢圈或框架越多,这样裙撑就越平整流畅,过渡也比较自然,稳定性好。
  2.无骨裙撑
  无骨裙撑是全部用硬纱缝制成的,与有骨裙撑相比,它“撑”的效果差很多,而且容易变形。但是作为礼服的内衬使用,可以使裙摆自然柔顺,不会有骨架的痕迹,也比较均匀。所以比较适合纱质的下摆本身就已经很蓬的款式,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裙撑结构图形中的美学观点

  1.裙撑结构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裙撑的基本条件。裙撑顾名思义,必须起到“撑”的作用,支撑外裙的造型是裙撑存在的目的。裙撑如果本身没有稳定性,必然无法支撑外裙。为了防止裙撑晃动影响外裙得造型,最合理的方法就是能让裙撑有稳定的结构,并与外裙的形态保持一致。裙撑最早是由金属圈骨制品等坚硬的材料支撑,但发展到现在,尤其是在婚纱礼服中的应用,裙撑得实用性比重大于装饰性,这就要求裙撑的轻便灵活。在这个基础上做到稳定性,那么有钢圈和硬纱构成的有骨裙撑得稳定性比较容易控制,钢圈的数量越多,排列越密集整齐,那么裙撑的稳定性就越好。而无骨裙撑完全靠硬纱制作的,那么重心就成为关键,无论多少层或者拖尾有多人,重心始终要与人体重心保持一致,其次就是和外裙的锲合度,既要留一定的空间,让裙撑完全蓬起来,实现它的根本目的,又不能都有太大的松量,让裙撑和外裙完全分离,这样只能造成行动的不便,裙子走形。
  2.裙撑结构的合体性
  裙撑得合体性主要是针对小A型和鱼尾型及其演变类型的裙撑,对于大蓬型这样从腰节处直接鼓起的造型本身已经脱离身体,就谈不到合体型了。小A型和鱼尾型裙撑的特点是腰臀部是合体的,设计这样款式的礼服通常为了彰显女性流畅的曲线美。如果内部的裙撑腰臀部位做的不够合体,或者鼓起的位置不合理,那就完全破坏了设计意图,显得腰部臃肿难看。为了使腰臀部位过度自然,这个位置不宜加钢圈,并做合体的约克分割,分割部位不能做抽褶的处理,可以做喇叭的处理。每一层的褶皱处理都要以礼服的造型与轮廓为基础,多余的褶量就会造成裙子表面的不平整。针对前平后扩展的鱼尾裙型,钢圈的弧度应该根据需要进行处理,硬纱网的褶量尽量向后集中,前面减少或者直接留有开口。
  3.裙撑造型的饱满性
  裙撑的造型饱满性是裙撑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不够饱满的裙撑会使整件礼服看起来无精打采,粗细大小是相对的,撑不到足够的轮廓造型,也就无法凸显腰身的纤细动人。裙撑永远都是为了夸张腰臀差服务的。有骨裙撑自然可以通过调节钢圈的大小来控制其饱满性,而且不容易变形。无骨裙撑就要用硬纱的层数和褶量来保证它的饱满程度。也就是说裙摆大小是由裙撑得体积决定的,而裙撑体积的是由硬纱的层次,褶量的密集程度,连接的位置来构成的,合理的组合这些要素才能做出完美的裙撑。而且裙撑往往要做的比实际要求的更蓬松一些,因为面料有一定的重量,会把裙撑压下去一些,要把这个量预留出来。
  4.裙撑的隐蔽性
  裙撑通常也被称为“衬裙”“内裙”,就是因为它穿在裙子的里面,通常是用外裙掩盖起来的。尽管有一段时期流行裙撑外露,也有偶尔特别的款式故意露出做工精美的裙撑,但是总体来讲,裙撑还是主要隐藏在内部的。为了使裙撑不外露,并且走路时不被踩到,通常把裙撑做的比实际裙长短6-10CM。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外裙的面料十分的轻薄,或者下垂感非常好,这样的面料容易使裙撑里的钢圈或者硬纱网的褶皱暴露出来,出现影响外形美观的印子,这时我们需要在整个裙撑外面罩上全圆式结构裙撑,这样可以在掩盖裙撑得层层硬网纱的同时把外裙撑的均匀平整,更加蓬松。

  四、现代服饰中的裙撑的继承与发展

  (一)现当代中的裙撑设计中的裙撑种类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至1919年前后,女性茶礼服进一步演变。整体造型上,整个二十年代的茶礼服基本为不突出胸与腰,腰部为宽松的直线圆筒形,强调低腰身,基本延续了上一个时期宽松的“H"廓形,对紧身胸衣的废除不言而喻。此时裙长开始缩,露出脚部,下摆位置从小腿中下部到膝盖上下五厘米不等。从1930年前后起,茶礼服的下摆位置又开始往下降,整体上看,复活了苗条的腰身,不过,这并不是拿破仑帝政时期的硬衬布裙以及蜂腰形的复活,二十年代所完全解放了的腰部已经看不到极端紧身胸衣的复活。此时茶礼服的整体廓形大多为细长的“H”型。
  局部特征上,领子几乎从茶礼服上消失,以无领V领线最为流行,并出现对称前开襟式样,以系带或腰带闭合。袖子的长度越来越长,袖口宽大飘荡,抬起胳膊时,小臂若隐若现。此时茶礼服的结构也趋向简化,曾流行于前两期中的褶皱、飞边和流苏等服装表面繁复的装饰效果也逐渐消失。
  图15现当代裙撑种类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二)当代设计大师裙撑设计作品赏析

  1.山本耀司的裙撑表达
  在时尚领域中,山本耀司不失为一个成功解构主义的开拓大师。设计者的每一次时装展示秀场总能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穿越时间进行设计”是山本耀司的梦想,这个梦带领他在时尚界的独立个性耀眼夺目。他的风格十分前卫,融合东西方的文化概念,新颖的剪裁、利落的线条和忧郁的色彩,创意结合,都充分体现出他对意识形态的美感追求。2016年春夏的巴黎时装周上,山本耀司将裙撑这个服装元素再次搬上舞台。他将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与日本传统相结合起来,使服装不仅仅是躯体的覆盖物,而是成为着装者、身体和设计师精神意蕴三者交流的纽带。黑–一个极具哲学角度的衍生色,配以复古元素的装扮,带给观众空远神秘的美妙感受。僵硬而粗糙的褶皱布料包裹着干瘪的躯体,裙撑已经不再是展现婀娜线条的装饰元素,破碎的骨架在裙子中委婉呈现,杂乱的蝴蝶结绑系腰间,仿佛是没落的十八世纪贵族走在炫目的舞台上。传统的法勤盖尔与巴斯尔样式成为系列中主要的解构元素。如图16。
  图16山本耀司的解构裙撑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2.加里亚诺的裙撑表达
  加里亚诺John Galliano的设计作品一直以来都以夸张的造型和具有张力的爆发感而闻名,他在时尚界的影响力更是有目共睹的。加里亚诺在亚洲服饰文化与欧洲服饰文化的结合运用中展露锋芒。直线平面裁剪的亚洲服饰结构以及传统的图案和制作工艺都成为其设计的主体组成部分,运用裙撑使女性线条更加明显的立体欧洲女裙为亚洲的服饰造型增添了更多的女性语言。和服作为东亚服饰的典型代表,是平面裁剪中的历史遗留产物,线性的设计和平面化的造型隐藏着亚洲封闭式的文化传统,也是封建社会对女性体态的禁锢意识的主要体现。而对于历经文艺复兴运动的欧洲来讲,女性体态的线条既要保有自然更要超出自然。如图17。二者在意识形态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彼此的特有观念分离出来进行重组,也成为设计者进行创作的契机。
  图17和服文化与裙撑的造型结合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3.迪奥儿的裙撑表达
  迪奥具有其品牌的独特风格,这一特点建立在设计者对欧洲传统天主教文化的沿袭上。黑色的运用、宗教色彩和图案的表现、强调女性性感曲线,塑造出该品牌典型的服饰造型。2013年春夏米栏时装周上,迪奥结合最早出现的西班牙式法勤盖尔形态,融入解构理念,重塑历史经典。先进的技术并不影响品牌对历史元素的设计要点,复古的裙撑使用传统的藤条编织而成,解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裙撑的表现形式,使其在使用原有造型的基础上转变表达方式——“内衣外穿”,大胆地将服装元素与人体融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构想,并将胸衣与裙撑合并设计,构成服饰的整体结构。以丰富的编织纹样,华丽的编织造型,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如图18。
  图18迪奥的裙撑设计
裙撑的演变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三)3D打印技术给裙撑带来的新发展

  设计的发展是依附于现有的设备、材料和技术的,同时也要伴随意识和想象的深刻作用。因此说设计会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技术的发展是设计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是设计的物质载体,设计促使新技术能够更贴近人们的思想,使新技术的“可能”转变为现实。对于传统的时装设计而言,设计者不但要完成效果图的绘制,更要对服装面料材质和制作工艺有着深度的认知,若是没有专业的培训或者绝对的技术把控,将很难实现作品的最佳效果。3D打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师有更多对于材料的媒介选择让服装作品展示在秀场中。

  五、基于裙撑的创新与应用

  (一)毕设的选题灵感

  事物,不管是衣服还是其他的什么,比如建筑物、日常生活用品、餐具等等,都是对称并且形状规则的,这固然一方面是为了收纳方便以及量产考虑,但是太过于中规中矩,就没有办法彰显自身的个性和性格特色了。
  笔者一直比较喜欢超脱平凡的事物,所以在此次的设计理念中,灵感也是由“不平凡、做自己”而得来的。说到不平凡,有什么比不对称的设计更加不平凡呢?再加上充满了迷幻色彩感觉的印花,就成了这一系列的风格。而在迷幻感和不对称之上,笔者还想表达青春跳脱的感觉,所以在颜色的使用上也比较大胆。

  (二)毕设的色彩选择

  服装的第一印象是服装色彩感。色彩是语言传递的艺术,文化品位,给人的服饰风格,体现着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因此它也影响着服装商品的价格。艺术的相关规律只有认识到服装搭配的颜色,才能根据服装的不同颜色对穿着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社会阶层和文化素质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有些人认为色彩堆砌越多,“丰富多彩”的效果将更好,这种颜色往往给人一种很幼稚的感觉。服装的美不美,色彩不丰富,关键是合理的色彩,适合年龄、身份、环境和风俗习惯,更重要的是色彩的统一性、和谐性。
  在色彩方面,笔者采用了比较清纯活泼的色系,也就是黄、绿、蓝、粉色等色调较浅的亮色来突出青春的活力。本来最开始粉色的套装是要选择更深一点的桃红色的,但是后来发现桃红色和其他三套服装的风格比较不搭配,难以凑成一个系列的统一风格。在其他三套都是淡色彩的情况下,桃红太过于艳丽了,而且太过鲜艳的颜色有种增龄的效果,不适合展现青春的风格。实际上后来笔者查阅资料及看了各种品牌的服装之后,发现桃红色比较适合轻熟龄的女性服装,在主打青春风格的服装系列里面其实很少应用,所以后来在红色系的颜色里选择了很久,笔者还是选择了粉色系的服装作为最后的定稿选项。

  (三)毕设中的裙撑的再设计

  1.结构设计
  在服装的造型线的结构、分布和加工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服装的三维造型和内在质量,是服装质量的重要指标。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流行的风格都是基于人体的特点和设计的基础上设计的,不能脱离线。服装发展到现在,强调的是立体造型。因此,掌握和结构变化的人体分割规则结构的特点,可以在结构设计领域是很方便的,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和立体感,通过线的分割和服装人体美的分析理解,与视错觉原理来改变人体分自然形态、创造理想和完美的服装设计,结合人体分割和特殊工艺,使设计更适合。
  在设计结构的时候,如何掌握服装设计效果上的平衡和布料的堆叠是一个难题,笔者采取了立体剪裁的方式,将每一片需要进行扭曲的布料都实现规划好规则,然后在服装上进行拼接、剪裁,最后在作出成品。
  2.款式设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服装的造型有着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我们仍然找不到一定的规律。服装是人体的主体,另一个变化是人体的人体,参考肩部,胸部,腰部和臀部是支撑服装的几个关键部分,服装外轮廓的变化不能千变万化没有这些关键部件。服装的形状可以改变,主要是因为设计师的关键部位的不同程度的强调或局部覆盖,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型材。轮廓形状是服装轮廓的外部形状,是线条的轮廓的形状,它是服装从整体造型中抽象出来的,也是服装的基本造型。不同的型材可以反映不同风格的服装也可以反映穿着者不同个性的轮廓的肩部、腰部、臀部的关键部位,改变服装的衣边可以自由变化,使服装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在款式设计方面,因为为了展现青春活泼的感觉,最开始笔者考虑过短裤或者中裤的搭配来增添少年感。但是在图样画出来之后,笔者觉得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太过于中性了,不能表现女性特有的甜美特质,所以改成了短裙的基础设计。
  在廓形设计中,原本有上下连体式或者茧型风格的设计。近年来茧型风格大热,所以设计一件廓形外套也在笔者的设想中,但是后来想到由于想展现少女活泼的特质,所以在风格上选择了上下两截式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展裙子的长度也经过了一番思考。设计裙长的时候有40cm,50cm,60cm这三个选项。用普通的布料尝试过之后,发现在长度上非常地难以把握,长一点太长,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累赘的感觉,但是太短了除了过分活泼之外,又不够庄重。在裙长的部分笔者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尝试,最后选择了45cm这个选项。
  作为介于40cm和50cm之间的裙长,在长度方面,刚好可以给人一种青春活泼的感觉,但是又不会过于轻浮,在试穿之后,笔者对于在行动方面的便利性也比较满意,所以最后裙长都是45CM左右的。
  3.面料的选择
  新颖独特的面料能激发设计师的创作激情和灵感。设计师们,在材料上,往往开始想象翅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和联想。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说:服装设计作品,一方面研究动态的身体,另一方面是注重面料和造型艺术,因为织物可以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重量,所以在织物的创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他特别注意织物是新的或旧的,以及它的基本形状,然后使他自己的想法的草图迅速工作。材料不仅为服装的概念奠定了基础,也给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丰富了内容和旺盛的生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服装设计就是风格的设计。服装风格的体现要有相应的面料来支持。不同的面料具有不同的表现性,面料特征对服装风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服装的造型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面料的风格决定的。面料的纹样、色彩、质地等因素往往对服装的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今纺织面料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服装的变化无穷。
  在选择面料的时候,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棉料是最先被排除的选项。在大部分的服装设计中,棉麻的面料都是为了展现自然、闲适的风格,在展现青春活泼的方面,棉麻等天然材质的棉料就略显不足,而且由于本系列的设想是要展现不对称的结构设计,所以在面料的要求上会对支撑性的要求比较高。

  参考文献

  [1]叶蓓.婚纱裙撑的工艺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45(06):77-80.
  [2]黄帼鸿,张欣.裙撑的结构演变及选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03):42-45.
  [3]黄帼鸿,张欣.无骨裙撑结构设计探析[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28(04):40-43.
  [4]张黎,张浩.从裙撑的演变看服装的装饰性与功能性之间的关系[J].饰,2007(04):46-48.
  [5]李凤阳.洛可可样式女装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没有您的细心的指导,我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篇论文。您如此学识渊博,让我在学习论文写作期间受益匪浅。
  其次,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并给予我学习知识的物质和精神帮助,没有你们,我不可能在大学里面深造。
  再次,感谢大学里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没有你们的大学生活,必然是索然无味;有了你们,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而且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82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3月16日
Next 2022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