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以其较好的疗效和微创特点越来越多地用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临床PCI术后药物治疗的基石,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血栓形成、改善预后。

有研究显示,目前,药物洗脱支架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但仍有较高的近期和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前后应用新型P2Y 12受体抑制剂—替格瑞洛能进一步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有研究表明,既往有心肌梗死(MI)的患者在MI后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最高,近1/5患者将会出现MI,卒中或死于心血管事件,既往发生MI患者长期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明显增高,该类患者迫切需要更好的治疗措施。而积极、有效的抗血小板凝集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基石,新一代P2Y 12受体抑制剂—替格瑞洛具有效果更强、变异更小等特点,其有效性显著高于氯毗格雷,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本研究对本院心内科收治的38例ACS冠状动脉造影后需急诊PCI的患者在PCI前后应用替格瑞洛取得了良好效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血管危重症中的一种,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统表明,ACS患者1年的病死率约为15%,4年病死率可达39%。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过程中,临床上常常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的方案进行治疗[2]。
因此,目前针对氯毗格雷治疗ACS的研究较多。替格瑞洛是一种不同于氯吡格雷的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国内对替格瑞洛治疗ACS研究较少,对其疗效分析阐述不够。
二、研究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涵盖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其中NSTEMI与UA合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ACS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全国有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2013年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死率为66.62/10万,城市地区为51.45/10万。目前,绝大多数ACS患者首诊于急诊科,为进一步缩短ACS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治疗的时间、规范并及时更新国内ACS的诊疗流程、使其简便易行、且与国际学术进展接轨,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邀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参考《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等主要学术文件共同制定本快速诊疗指南。
三、相关概述
1.AC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常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ACS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如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则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研究认为,ACS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对于ACS患者,开通阻塞相关动脉,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提高生存率。近些年来,随着新技术不断问世,PCI逐渐应用到一些复杂的病变如多支血管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及左主千病变等,而且不仅能改善存在大面积心肌缺血的高危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其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发生率和死亡率。PCI是当今ACS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PCI围手术期以及术后合理选择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对提高PCI成功率,降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发挥着重大作用。
2.替格瑞洛
替格瑞洛的商品名为倍林达,圆形、双凸、黄色包衣片,一面刻有“T”,其上方刻有“90”字样,另一面光滑,含90 mg的替格瑞洛。替格瑞洛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血小板抑制和患者后果结局研究(PLATO研究)及其多项亚组研究的验证和支持。PLATO研究也显示替格瑞洛的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所以被国内外多个指南列于一线推荐,且欧洲指南更是在近两年将替格瑞洛的推荐级别列于氯吡格雷之前,在替格瑞洛不能使用的患者中才能使用氯吡格雷。由于替格瑞洛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氯吡格雷)是一种不同化学分类的药物,因此将之前的中文用名“替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
上述提及的不足之处促进了新型P2Y12拮抗剂的发展。近些年,不断有新型抗血小板药物问世,替格瑞洛便是其中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替格瑞洛属非吡啶类药物,与氯毗格雷相比有以下优势:1.是非前体药,没有代谢活化过程,服用后半小时起效,2小时就可达到作用峰值;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更强;3.停药后失效更快,适合止血及急诊外科手术;4.可逆的抑制血小板作用,所以停药后可恢复血液循环中所有血小板的功能。PLATO研究证明,与氯毗格雷相比,在ST段抬高或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中,替格瑞洛可降低再发心绞痛、再发心梗、死亡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而不使总的大出血发生率增加,只是轻度增加与操作无关的出血。
3.药品营销
药品的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学的主要分支,它既满足与一般性的市场营销理论要求,同时又具有非常强的产品和行业特殊性;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它本身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属性,要满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规律;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它商品的特性。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在世界各国都受到特殊管理,它的生产、流通、使用、销售的管制都有别于一般的消费品和工业用品。而药品市场营销推广策略的研究以不断发展完善的现代市场营销研究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立足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和医药产品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营销实践工作以此对药品市场营销活动切实起到归纳、总结、指导和提高效率的作用。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并且己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发展模式。同时,医药行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从20世纪的90年代到现在,我们国家医药产业相关的政策一直处于不断调整滴状态,因此也决定了整个医药行业的市场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动的过程之中,有此要求药品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的市场行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要求’川。现代营销思想倡导以市场为核心,合理满足、引导、开发市场的营销理论,这是竞争加剧、生产过剩的必然结果。如何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市场策略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涉及产品、行业、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不断实现在营销领域突破穿线,不断以多种营销方式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积极探索营销方式、方法;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到来、网络技术不断成熟,药品企业也充分利用这些现代资源完善营销方法和职能。
四、研究现状
作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该药物的获批意味着在目前阿司匹林加氯毗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之外,医生和冠心病患者有了更多更新的选择。
"ACS抗血栓治疗不能仅停留在急性期,在后续的康复过程中十分重要。替格瑞洛治疗ACS的疗效优势30天显现,12个月持续增加,SFDA批准其在中国的上市,将帮助患者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介绍说:替格瑞洛的上市,将使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中增添一个更为有力的选择,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和死亡率。同时也可以弥补现有药物个体疗效差异大等不足。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氯毗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显著降低ACS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卒中等事件16%;降低心血管死亡率21.6%;疗效优势在30天即显现,并持续扩大至12个月;且无严重出血危险。
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韩雅玲教授透露,目前替格瑞洛已被列入欧洲心脏病学会、X心脏病学会、X心脏协会制定的多个ACS诊治国际权威治疗指南中,并获得一类推荐,这些指南包括《2011年欧洲ESC非ST段抬高ACS指南》和《2012年XAHA/ACCF NSTE-ACS指南》等。
五、倍林达产品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中一”)成立于1956年,而中一附院心病内科创科已50余年,目前是贵州省心血管疾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拥有核定床位48张;医护共计2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主管护师2名。心血管重症监护室1间,年收治病人约1000余人次,门诊约10000人次。我科在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上,创立了补益脾肾、活血通脉的系列诊疗和科学研究,我科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道路,秉承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念,致力于提高群众知识和水平,长期开展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系列健康咨询和教育,努力提高我省群众健康意识和水平,取得较好社会效益。我科愿以大医精诚的理念、精湛的技术服务患者、维护群众健康。
2013年11月,国家卫计委副处长秦坤发表主题报告,对我国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核心理念做了详细解读,在这份题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与展望》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保障建立基本医疗制度,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XX医疗改革的基本原则。简言之,即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报告中对基本医疗制度改革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统筹安排,提出重点事项要重点跟进,改革进程需循序渐进,不能好大喜功。报告突出面向全国广大基层点跟进,改革进程需循序渐进,不能好大喜功。报告突出面向全国广大基层群众,保障基本卫生服务是XX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理念。2009-2011年三年期间,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五项重点任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改革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全面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形成和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在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当中:基层医疗覆盖面逐步扩大,基层医生诊疗水平明显提高,与2009年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前相比,更广泛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红利。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全民基本医改覆盖率达到9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普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各层次医保制度的实施,使基本医保覆盖超过13亿的城乡居民,基本搭建起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在2009年,居民医保以及新农合的XX补助标准仅为80元/人,到2013年,XX补助标准大幅提高,达到280元/人。2008年,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仅有48%-54%,到2012年,相关数据显示,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的到明显提升,大约达到70%-75%。全民医保的统筹以及保障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为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实现零差率,国家建立相应基药招标采购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杜绝药品加价现象的发生。由于采取统一招标采购、集中支付以及全程监控等保障措施,使入围基本药物的销售价格大约下调了30%左右。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基本实现公益化,用人机制增加竞争性,打破过去一层不变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充分体现对工作人员的激励,并且建立长效补偿机制。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著加强:为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XX投资471亿元,支持建设县级医院2233家,建设6200所乡镇卫生院,支持23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设村卫生所。
提升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诊疗水平,加强基层医生向全科医生的转型培训。国家医改已经对36000名基层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为加强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XX专门定向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医学生近20000名。
试点改革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在我国广大农村医疗市场,试点巡回医疗模式,推行卫生一体化管理;在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中,推行家庭签约全科医生制度。
下一步国家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切实完善和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深化医保账户支付制度改革,大力提升基本医保管理能力及服务水准。由于医院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基层医疗市场出现明显增长态势,市场前景巨大。这样的环境,必将促使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将市场扩大到增长潜力巨大的“第三终端”市场。
通过以上对政策因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伴随着医药行业中,国家和各级地方XX改革力度的加大,对医药行业市场秩序的管理进一步细化,行业规范化必将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国家法规还是地方法规的实施,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药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医药企业必须要充分了解市场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需求,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不断壮大。
1.经济因素分析
尽管全球经济放缓,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仍维持着5%的增长。据工MS Health预测数据显示,中国医药市场持续增长势头强劲,预计到2020年,中国药品市场容量将得到极大扩容,总容量可达到近2200亿美元,规模仅次于X。
自2007年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利润增长相对趋缓。2012年,国内医药工业利润大约为1821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约20.4%。2013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医药工业利润增速仅为15.9%'。相比之下。医药工业产值增长较利润增长更快。2013年1至6月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0310亿元,增速为21.600;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在2013年1至9月份约为148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00。尽管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2013年医院市场整体仍然贡献了2%的增长,达到9133亿;最重要的利好因素是受整体宏观政策对医疗行业的重视,而2013年降价和反商业贿赂的负面影响是最大的两个负面因素。2013年1…6月份,16大城市样本医院药品使用金额同比增幅明显下跌,大约为6.7%,金额约为512亿元。县级医院的药品使用金额也受到不利因素影响,
增幅也是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在医药市场利润整体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都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2011年全年,中成药工业总产值达到3522亿元,较2010年上涨34.730};2012年,继续保持20.8%的增长,产值达到4253亿元;2013年前三季度,增速为20.40},中成药工业总产值产值累计达到3469亿元。与之对应的,中成药工业利润增长同样可喜。2011年,中成药工业利润同比上升24.42%,利润总额累计达385亿元;2012年,增速稍微放缓,增长比例大约为16.52%,利润总额436亿元:2013年前三季度,中成药工业利润同比上升18%,利润总额累计达到338亿元人民币。中成药市场发展迅速,近年来己经创造了近300个实际销售金额过亿的品牌中成药。中成药工业的总产值以及利润增长水平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22.32%,中成药工业利润总额占医药工业利润总额23.94%。在新的医药环境下,我们不难发现,中成药发展前景广阔,发展势头良好。
综合医药经济总体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当前医药经济整体增长幅度出现下滑,但整体规模仍然是不断扩大的。从整体趋势来看,医药经济规模的扩大与利润的增长幅度相比,利润增幅低于医药经济产值的增长。从药品销售终端类型的增情况来看,医院类终端的药品销售金额的增长幅度明显下降,其中大医院的增幅下降更为显著,基层医院药品销售的增长高于大医院的增长幅度。相较之下,药品零售终端的增长相对平稳,零售终端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2013年6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包含全国连锁药店、省市级连锁药店共计已达到3460家,总共包含所属门店157607家;非连锁的零售单体药店297392万家。我国现有零售药店总数达454999家。2013年1-6月份,药品零售市场销售规模约为1250亿元,较2012年同期上涨13.1%。
2.社会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老年人对医药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年轻人。随着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基层医疗发展的一个机遇。结合我国社会医疗水平的现实状况,国家和XX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包括增加诸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多途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等。这些措施的实施都极大的改善了普通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基础医疗的服务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极大的推动。结合人口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多的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都必然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来实现。我国农业大国的国情,以及如今在广大农村的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或者推行基层医疗首诊制来保障实现。
3.技术及其他因素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促进了医疗、医药和药品流通行业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医药电子商务水平的提高,为我国广大边远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决途径。现代化物流技术在信J自、传递、货物运输、终端配送、库存管理等各个环节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与突破,大大提高了医药配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药品配送能力的提高,配送范围的扩大,物流信息系统的健全和和物流信息数据的及时更新发布等,促进了整个医药行业特别是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网络化诊疗技术的提升,远程医疗的发展,通过网络远程对基层医生进行继续教育等,也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技术水平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合宏观环境中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层面的综合因素分析,国家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加大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力度,取消“以药养医”现状,促使药品零售终端市场增长明显: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基层医药卫生服务需求的扩大,医药电子商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地区医疗水平不断改善等,不难发现,我国医药市场,特别是广大基层医药市场机会众多,从长远来看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发展空间。随着行业竞争规范化,医药企业利润空间的减小,控制企业经营成本,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营销策略扩大市场规模将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头等大事。
4.“第三终端”市场特点及其营销现状分析
4.1“第三终端”市场特点
药品销售的第三终端市场基本特征为:区域覆盖面广、地理位置分散、终端需求复杂、市场管理难度大。虽然第三终端药品市场在整个药品市场总额中所占比例并不算高,但其绝对值早在2009年就突破了500亿元人民币。并且,近年第三终端药品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着7.8%的平均增长速度。在医院市场药品销售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第三终端市场对药品零售的拉动和刺激作用愈加明显。重视和加大第三终端市场的开拓和发展,是各药品零售企业持续发展并保持行业竞争力的必要保障。
第三终端市场用药特点与第一、第二终端不同。在第三终端市场,应用最广泛的是那些在临床上己经广泛使用多年的常规药品,行业内称之为普药。第三终端中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药品采购受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限制,但诊所、部分村卫生室、药店等用药基本不受国家医保及基本药物目录限制。第三终端市场地理分布面广,网点众多,偏远地区终端的药品配送成本高。第三终端的药品价格一般都为中低价位,品牌药在第三终端市场的影响力较大。
第三终端市场的消费者对药品的选择也呈现出不同的消费习惯。消费者自主选择药品的意识不是特别强,基层医生和药店店员的介绍和推荐对消费者选择决策影响较大。药品广告的影响力也比较明显。消费者一般对品牌忠诚度高,持续选择某一固定品牌药品的时间周期长,并且不轻易改变既往习惯选择的品牌。因此,对新品牌进入的反应相对也就比较缓慢。在第三终端市场,过去消费者一般选择价格较低的药品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医疗保健意识的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价格也正逐渐提升。与医院市场药品消费品类不同的是,医院市场的化学药品消费明显高于中成药,占据主导地位。而在第三终端市场,由于一般为基础疾病、慢性疾病的治疗,中成药与化学药品的销售比例基本为平分秋色的状态。
4.2市场细分
4.2.1药品市场分类
药品市场按照其销售渠道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院称为“第一终端”,这类患者数量有限,市场份额巨大,一直以来都是各家医药企业争夺的重点市场,由于单个终端的开发和维护成本高,销售潜力大,第一终端的开拓与发展主要以质取胜;第二终端包括大中型城市的
各类连锁药店、各类大药房等OTC药店。第二终端数量较多,而单个终端的开发、维护以及销量贡献和品牌影啊力都较医院类终端小,因此,这一类型终端开拓主要靠以量取胜。其他的终端类型即为第三终端,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私人诊所,单体药店,数量众多。由于第三终端数量多、分布广、配送成本高,单家终端的销售贡献有限,市场管理难度较大,所以,第三终端一直不被医药企业重视。
卫生院一般设在乡镇,属于国家卫生行政机构。乡镇卫生院是国家农村医疗网点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要负责所属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工作,还要对下层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中一和其他医院的合作,逐渐将自己运营成熟的营销模式推广开,使得倍林达被广泛接受和运用于ACS上。使其优点进一步显示出来。
4.2.2目标患者需求分析
针对不同的用药终端,倍林达的目标患者会稍有差异。针对诊所类终端,倍林达的目标患者是诊所的处方医生,而消费者是患者;针对药店类终端,倍林达的目标患者则直接是消费者。毫无疑问,无论是哪一类目标患者,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疾病治疗,他们最关注的都是药品疗效,但是,针对不同的目标患者,他们需求还是不尽相同的。中一针对不同区域的患者进行细分,使得患者的最终需求,就是恢复健康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六、倍林达心内科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描述企业向目标市场提供产品所具备的特点所在,所提供产品在哪种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哪种需求,其中最核心的是产品的独特卖点。综合企业品牌优势、巨大且专业化的市场网络优势以及产品自身的高效品质,将倍林达产品策略确定为:聚焦第三终端市场,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ACS药品和最全面的服务。
1.终端推广策略
固定终端促销:医院是倍林达的重要销售场所,应有专门的销售人员负责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高频次拜访,工作的内容是宣传企业形象及产品特点、维护客情关系、反馈市场信息和解决与产品相关的其他问题等。为患者介绍中一附院ACS治疗药物倍林达的相关基础信息及独特优势,倍林达能够为患者和消费者带来的利益诉求、同类产品比较的差异所在等,使患者接受产品,对企业形象进一步认同。
2.患者教育策略
由于目标消费者对医药知识的了解有限,在选择用药时往往是盲目的。中一附院现阶段针对倍林达市场推广的患者教育活动形式还比较单一,目标消费者的覆盖面也比较有限,更多更实用的患者教育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诸如大众媒体广告、专业协会的合作、扩大临床试验的实施、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都可以从不同层面去影响目标消费者,既可以促进倍林达的市场推广,又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环境中扩大公司品牌形象的影响力。
结论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深化,第三终端市场发展和扩大己成为必然。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在第三终端市场赢得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医药企业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瞬息万变的医药行业市场环境,差异化营销策略组合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根本。营销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企业市场营销的成败。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中一附院医药产品倍林达的市场营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公司其他产品在第三终端的营销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公司通过不断提升品牌整合营销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贾红丹,毕希乐,国强华,宋婷婷,王庆胜,丛洪良,崔蕊,陈洁,刘丽.氯吡格雷低反应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的疗效及出血危险因素[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1):1075-1079.
[2]刘娟.替格瑞洛依从性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结果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3]刘杰,吕孝欣,孟春,王玲,张彬彬,宋书凯.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J].山东医药,2017,57(01):61-63.
[4]任琦.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D].山东大学,2016.
[5].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06):19-108.
[6]陈艳,袁晋青.替格瑞洛临床应用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6,37(03):235-239.
[7]袁清茹,刘莉娟,赵明中.替格瑞洛序贯疗法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疗效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05):683-688.
[8]韩雅玲.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05):444-453.
[9]赵敏捷,周玉杰,梁静,彭萍安,葛海龙,于一,任新宇.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观察[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04):260-265.
[10].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9(02):73-80.
[11]梁茜,杨希立,张健瑜,许兆延.替格瑞洛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07):799-802+812.
[12]李晓通,于忠祥,延荣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及预后[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12):1253-1257.
[13]高鹏,仲宁,畅君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06):763-766+769.
[14]李志华,张亚臣,解玉泉,张燚,徐琛华,相银,吴红,陈漫天,孟舒,沈成兴.替格瑞洛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08):446-450.
[15]谢芳.倍林达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5):147-148.
[16]李晶晶,陈逸伦,马永东,高洁,耿晓雯,任艺虹.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抑制效果的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8):3462-3465.
[17]谈红,胡瑛,李晓燕,苏莉,张国明,沈虹,陈英剑,李蕾.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不同反应性患者中的治疗作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06):326-332.
[18]陈晖,闫振富.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05):479-483.
[19]楼善杰,黄诚意,朱劲草,钟吉芳,毛英丽,刘旭.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01):90-92.
[20]刘小熊,夏豪,张琰,万埝,刘万里,梅阳,唐东梁,李磊.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04):396-399.
[21]谭晓晖,梁转合,刘杰强,罗翊芝,朱可云,李志樑.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07):849-858.
[22]王丽丽,李群,康林,李馨,郭晓宁,张涛.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ACS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疗效[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03):281-284.
[23]刘然,师树田,索旻,王成钢,原琳,祖晓麟,张新勇,阙斌,艾辉,王春梅,聂绍平.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22(01):12-17.
[24]朱永宏,贾国良,周妙,朱遵平,袁战军,周小欧,张新文,夏天.替格瑞洛治疗4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06):374-376.
[25]杨晓伟,张君毅,易甫,刘洪波,王海昌,李成祥.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择期介入治疗患者近中期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9):8696-8700.
[26]何江江,张崖冰,高润霖,申立军,克拉斯·里克纳,李黎,胡善联.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27-32.
[27]张旭.临床研究显示:倍林达疗效优于氯吡格雷[N].中国医药报,2013-04-25(007).
[28]李颖.倍林达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死亡率[N].科技日报,2013-01-10(010).
致谢
本次论文已经完稿,我表示非常的开心。回顾四年校园生活,我也感慨万千。无论是课堂上老师的谆谆教诲,还是平日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每一个时刻,都值得铭记。
这次论文写作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导师为人真诚,对学术研究严谨、认真。每当遇到困惑,与导师讨论之后,我茅塞顿开。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导师给予很多建议和指导。
其次,还要感谢同一论文组的同学们。在每一次的论文讨论过程中,我都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与同学们沟通商讨,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更要感谢我们的组长,她的认真负责让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亲人、朋友。在我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的给予我力量,使我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挫折,也正是这股力量让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所以在这里,我要对我的亲人、朋友发出由衷的谢意,感谢你们的一路陪伴,没有他们我无法这么安稳的学习,没有他们我也无法完成这篇论文,所以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谢意!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842.html,